汉朝这些人①-刘邦最后的那些日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废立太子的争斗

    刘邦晚年,心里最大的隐忧除了匈奴威胁、异姓诸侯叛变外,就要属继承人的问题了。现在的太子是刘邦和吕后所生的儿子叫刘盈。

    可能是刘盈从小就和老爸分离,刘邦不是在跑路就是在干事业,没空回家来看看自己的老婆孩子,所以父子两人的感情比较生疏。甚至在一次刘邦被楚军狂追的时候,几次把刘盈推下车好让自己快点跑。等到刘邦挣下这份大大的家业,老婆吕雉做了皇后,而刘盈顺其而然地做了太子,成了理论上的下任统治者。

    等到事业稳定了,刘邦和这个儿子的接触开始多了,发现刘盈生性仁慈、软弱,很不适合刚建国的国情,内忧是那些武将的威胁,外患是匈奴的侵扰,似乎这种性格控制不了大局,真的是没自己一点风范!刘邦很失望!

    刘邦当了皇帝后,非常喜爱一个叫戚夫人的女子。据说啊,这位戚夫人美得直冒泡,刘邦很是迷恋她,有时候商量国事的时候,刘邦还把她抱在怀里,不愿放手,就当着群臣的面,一老头和一小女人在那缠绵!刘邦真是越老越不正经!

    而戚夫人也够争气,生了个儿子,就是赵王刘如意。刘邦晚年得子,当然是美得不行。整天是带在身边,而刘如意这孩子表现得聪明伶俐,坚决果敢,不仅使刘邦觉得这孩子像我多一点,更感受到了真正的天伦之乐。这时刘邦也就产生了废掉刘盈让如意做自己继承人的想法。戚夫人自然明白母以子贵的道理,再说眼看着刘邦岁数也大了,也蹦不了几天,自己也该想想后路了!如果自己儿子当上了太子,日后自己就是太后,那自己还用怕什么吕雉么!于是,这位戚夫人全力施展自己的女人魅力,没事就吹吹枕边风,撒个娇要不就哭哭啼啼,反正各种手段是无所不用,每天恳求刘邦还是换个太子吧,咱儿子多好啊!刘邦本来就有心,又经这么一闹,真的打起改立太子的主意了。

    但当他一露点儿口风给那帮开国重臣们后,没想到大家都表示反对,有的人居然毫不留情地说:“陛下要是准备废太子,臣绝不会遵从!”所以,每次讨论这件事,都没什么人支持刘邦,最后总是不了了之。但刘邦改立之心,一直都没放弃。

    对废立太子这件事最生气的莫过于刘盈的生母吕后了。这么多年的患难和孤独,长年的颠沛流离再加上几年的牢狱之灾,让吕后再也不是刘邦刚开始见的那个纯情少女,她开始变得敏感而不安,对谁都不信任,就连最亲近的老公都能毫不犹豫地把她抛弃,更何况他人呢!经常的忍耐,也将她磨炼得坚强而好胜。从她处理韩信和彭越就能看出她的变化,在她心里也许只有权势才让她感到一丝安全、一丝满足吧!可现在终于要熬到成功的时候,刘邦居然想着要废了她的儿子,自己未来的权势眼看就要随之而去,一生的心血就要白流了!

    刘邦啊,刘邦,你也太狠心了!一点都不考虑患难夫妻之情,每天只想着那个骚狐狸精!虽然吕雉知道大臣们都不同意这件事,但她深知事情如果这样一直发展下去,刘邦是占据着这件事情的主导权,儿子被废是迟早的事!

    所以她必须做点什么,不能坐以待毙,要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谁都不能从她手里抢走即将到手的一切!即使你刘邦也不行!

    吕后自己想不出什么主意,她恳请张良帮忙。张良实在被磨不过,而且他也不愿意看到太子被废。就出了个主意:“如果能请来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就一定能保住太子之位。”这所谓的商山四皓其实就是四个比较有文化的老知识分子,才名很高,但不知怎么就是看刘邦不顺眼,可能就是那种像现在的大学教授怎么看那帮没文化的暴发户都不顺眼。反正就是刘邦怎么请这四位出来当官就是不愿意,到最后居然烦了,跑到山里隐居去了,刘邦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吕后听从了张良的建议,以最隆重的礼节恳请四皓出来辅佐太子。这四个老头估计看这位太子比较顺眼,而且懂礼貌,有文化,是个培养的好苗子,就答应出山了。

    公元前194年淮南王英布也开始造反,刘邦本来想让太子刘盈带兵前往,这四个老头果然没白养,关键时刻就向吕后建议道:千万别去,成功了也没什么功劳,失败了可就要被陛下找到借口了,情势就不妙了!最终在吕后痛哭流涕的劝说下,刘邦只好无奈地抱病亲往平叛。最后虽然平定了叛乱,英布也被杀,但刘邦却被流箭射中,深受重伤。

    一年后,刘邦伤势加重,一病不起,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想加紧废掉刘盈,把如意立为太子。虽然大臣们都据理力争,可刘邦这次真是铁了心的要完成这个愿望。但最后刘邦还是作罢,这是为什么呢?

    太史公是这样描述的:一次家宴中,刘邦请家族里的人一起吃个饭,聚聚,可能好久没见什么大姑、大姨什么的!当然刘盈肯定也要出席这种场合的。等大家都到齐了,刘邦就说让大家坐下吃吧。突然,他看到刘盈背后站着四位白胡飘飘的老头,正是平素怎么都不理自己的四皓。大吃一惊,就问:“怎么是您四位那,为什么我请你们,你们不来,我儿子请就来了?”这四个老头就说你儿子长得帅又有文化又有教养,心地还仁慈,很尊重我们这帮知识分子之类的话,我们心甘情愿地来辅佐他。刘邦看到自己儿子居然能把这四个老古董给请来,羽翼已丰,已经不是自己所能撼动的了!

    此时的刘邦就对戚夫人说:“太子的位置已经稳固了,我也没有办法了,以后就是以吕后为主了,你还是多小心吧!”

    戚姬闻之泣泪不止。

    刘邦感慨道:“好久没看过你的舞了,来再为我跳最后一支舞吧,我为你唱楚歌!”乃为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翩已就,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曾缴,尚安所施

    戚姬当场痛哭,刘邦起身离去,结束酒宴,从此,便不再谈论废立太子之事了。

    其实,刘邦一直搞得轰轰烈烈的废太子运动,不可能就因为这四个老头而停止!尤其是最后一次刘邦在身体虚弱病重的情况下,搞得这次废立的规模和强度乃前所未有,而群臣的抗争程度也是前所未有。双方知道这次真的到了关键的时刻,刘盈背后的吕后以及吕氏家族势力和支持他们的大臣为了保卫自己的富贵荣华甚至都表示不惜动用武力。吕后真的也不准备藏着掖着啥了,所以放出了四皓让刘邦看到自己的决心。

    我不会放弃的,我要动用手里的一切力量来保卫我应得的东西。即使需要用鲜血来证明我的决心,我也愿意!

    在最后的交锋中,刘邦败了,他不愿看到宫廷政变。即使自己把如意扶上皇位,他也坐不稳,肯定会招致杀身之祸。想想吕后的性格,刘邦都不敢去想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和儿子的结局。不过,刘邦真的尽力了,只能说戚夫人和如意没那个福分吧!

    英雄的归宿

    到了晚年的刘邦身体开始变得不大好了,由于他起事时,已经是40多岁了,长年的来回奔波、跑路,再加上担惊受怕、过度思考,让他的身体到这时已经是衰弱不堪了。可是当淮南王英布叛乱时,60岁高龄的他仍然不得已坚持亲自去平定这场叛乱。可惜,在这场战争中他没有以前的好运气,不幸身中流箭。衰弱的身体再加上重伤,刘邦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不知怎么回想起家乡的许多人和事来,也许每个人到这时候总是想起自己的家乡吧!

    于是在平定英布叛乱之后,他下令专门绕道去了沛县,召集以前的故人、父老乡亲一起吃个饭喝点儿酒,从他们身上刘邦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也让他日益孤独的心情有了一丝的安慰,因为大家都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怀念,自己也成了沛县的骄傲和象征,每个沛县子弟都光荣地对外人说,陛下是从我们这儿出去的。

    宴会进行得很热烈,气氛很融洽,刘邦看着那些和自己一样两鬓霜白的小时候玩伴,有些已经是去世了,也有的是跟着自己出去打天下,死在战场上,都不能魂归故里。不禁感慨万千,自己也将是不久于人世,也许这是最后一次看到大家了。这时,120名沛县子弟跳起楚舞来庆祝刘邦的成功,从而使宴会进入到高潮。

    刘邦亲自击筑,并自为歌,慷慨高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20位舞者,共同唱和之。刘邦乘着酒兴,也起来跳舞,气氛悲壮,情绪高昂。沛县父老子弟全部起而共舞。

    刘邦深受感动,不禁伤怀落泪。最后在临走时,下令沛县永远不用缴纳赋税给中央政府,以报答沛县父老子弟对自己的支持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回到关中后,刘邦就开始一病不起,箭伤始终是难以治好,反而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他想改立太子最后努力的失败,更是沉重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为了防备自己死后,吕雉大权独揽,坏了刘家天下,他不仅先后分封了几位刘姓诸侯王,还把那帮功臣宿将召集起来,举行了个“白马之盟”,发血誓让他们一起保卫刘姓天下。

    到了吕后时代,这个“白马之盟”还是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个是后话,在后面的书里会详细介绍那段血雨腥风的故事。

    刘帮觉得自己做得够多了,应该是够了吧,他也放心下来。可是这时又传来个消息让他痛苦异常: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卢绾也造反了,这让他很是接受不了。

    韩信、彭越还有英布都可以造反,唯独你卢绾不行!我们是什么交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交情啊!你没什么才能也没什么本事更没什么功劳,可我们是真的朋友,把你封为燕王就是为了实现当初一起富贵的诺言,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你绝对不会反的。我想对天下人表明,我刘邦并不是孤家寡人一个,我有朋友,我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

    卢绾的造反,对晚年刘邦的打击是致命的。让他更加悲观失望,难道我真的做错了么,难道当了皇帝真要变成一个孤家寡人?刘邦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他对群臣表示了绝对的沉默,只是派樊哙去处理这件事。

    刘邦的病更加沉重了,精神方面也开始呈现出不稳定。不知怎么有人偷偷跟他说:“樊哙已经跟皇后串通起来就等陛下您死后,就杀掉戚夫人和如意。”这一看就是戚夫人想做临死前的最后挣扎,可惜虽然惹怒了刘邦,但却没有任何实效,反而把樊哙等人给彻底得罪了!

    刘邦一听又有人背叛他,大怒,一点也不做考虑,让陈平和周勃去军营里把樊哙给杀了,人头直接带回来!幸好,陈平、周勃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刘邦现在可能精神上有点问题,这种命令当不得真,最主要是皇后能饶得了自己么!两人一商议,只是把樊哙关在囚车里,押解回长安。没过多久,等刘邦归天,直接被吕后放了。陈平和周勃也因此而逃过一劫,吕后欠他俩一个人情,放过了他们。

    刘邦真的不行了,躺在床上都动不了!御医全都束手无策。他不再是那个谈笑风生、虚怀若谷的年轻人,长期的战争经历已经摧毁了他的身体,消磨了他的意志!他两眼无神地躺在床上,似乎在想着什么人、什么事!

    吕后一看,老头子真的不行了,就在床前问他:“陛下之后,要是萧相国死了,谁可以接替他?”刘邦缓缓地转过头,看着自己这位和他一起共过患难的妻子。这时他的大脑无比清晰,仿佛进入了一种空明的境界,他知道自己死后,吕后将是刘家天下的最大威胁,可惜他已经无力再过问了,只希望自己一系列的布置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

    刘邦想了想她这个问题,张口缓缓说道:“曹参可以。”

    吕后又问:“曹参以后呢?”

    刘邦说:“王陵可以接替,但王陵性格有点直,可以叫陈平来帮助他。陈平有足够的智谋,但是意志不坚定,不能够独挡一面。周勃为人厚道,做事也比较谨慎,就是没什么文化,但是将来能安定刘家天下的,还是靠周勃。”

    吕后还要再问下去,刘邦摇了摇头:“以后的事,就不是你能够知道的了。”

    这是刘邦最后的遗言,也是他留下来的最诚挚的话,而这些话在以后的历史上一一被证实,并且不是有意的,而是无意之中他所说的这些人走上了历史的前台,控制了当时的局面。仅从这点上,我们就不得不佩服刘邦的远见!

    公元前195年4月中旬,汉高祖刘邦病逝于长乐宫!时年62岁。

    吕后看着自己的男人咽下最后一口气,她很平静,她一直盼望的时刻竟然就这么的到来了。她没有兴奋地大喊大跳,只是平静地转身走了,留下刘邦的尸体躺在长乐宫的那张床上,并且她还下了个命令:“有泄露陛下去世消息者,诛其九族!”她走了,她要去杀人,一些阻挡她道路的人、一些她极其痛恨的人!刘邦死了,没有人再能制约得了她!她要去扫平那些阻碍她发展的所有的障碍……

    从她踏出寝宫的那一刻起,大汉王朝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吕后时代!

    ……

    这是下一幕的事情了,还是先让我们给刘邦一个公正的评价吧!

    刘邦的一生是很辉煌的。他从一个普通老百姓到后来的一代帝王,成就如此大的事业,在中国历史上属于前无古人,只有后来的朱元璋可以和他相提并论。

    他出身于草莽之中,以一个平民百姓的身份起事,他不是贵族,没有背景,没有依靠,兵马钱粮等造反的所有资本都是他自己努力挣来的。他历经磨难和众多的死亡威胁,更多的反而是失败,但他从不灰心丧气,他的性格让他一直坚持到了最后。秦王朝、项羽、六国贵族诸侯、韩信、英布等人都是当世最厉害的角色,各个势力强大、才能出众,但他们都败了,败在刘邦的手里,也只有刘邦一直站到了最后!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岁月里,刘邦靠自己独特的生存哲学,消灭掉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最终走上帝位,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耐性和智慧,也不得不对他的生存哲学产生兴趣。

    当时没有人能想到曾经一位秦帝国最基层的公务员,一位农民的子弟最后居然是个空前庞大帝国的开创者!刘邦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以及甘愿为目的付出一切的精神战胜了那些强大的敌人、战胜了所有的困难!对吕雉来说,他不是个好丈夫;对刘盈来说,他不是个好父亲;对刘氏后代子孙来说,他是个好祖宗,让他们不愁吃、不愁穿、更不愁娶媳妇,给了他们荣华富贵、权势地位!

    巍巍大汉400年的基业由刘邦一手缔造!

    严格地来说,汉朝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这个王朝奠定了中国主要的文化,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各种制度;我们民族叫汉族、写的字叫汉字等等也都是源自此人。中国内部从此再也没有什么秦国人、楚国人、齐国人等等之分,而是统一以汉人来统称当时的中国人,并一直延续到现在。中国人真正开始屹立于世界也是从刘邦开创的大汉王朝开始的。

    在亚欧大陆的两端,一个大汉帝国,一个罗马帝国,分别创造两种不同的灿烂文化,举世瞩目!汉朝的文化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刘邦的后人汉武帝不但直接将匈奴赶出了他们的势力范围,还间接的把罗马帝国给摧毁了。由此可见大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之间的差距。这都是后话,暂且按下。

    但无论如何,这一切都源于刘邦这个人,当年沛县的那个小混混!2000多年来,人们对他的争论至今都没停止,有人说他是厚黑学的鼻祖,有人说他是一代英雄豪杰。这些到了将来争论也不会停止。

    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他当得起英雄豪杰的称谓。他的一切成败得失、丰功伟绩都永远记录在我们民族的史册上;不管经历多少岁月蹉跎,时间流逝,他永远屹立在中国最伟大帝王的行列中!

    刘邦的晚年很想做一些事情让大汉王朝万年永固,他直接或者间接的诛杀异姓诸侯,安排自己死后的人事以及排斥武将,重用文臣等策略,都证明了他的这个心思。但是历史只能掌握在活人的手里,“人走茶凉”就是对此最好的注解。他的这些举措起到了好的效果,但也引来了另一场灾难……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要感谢他,感谢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感谢他为我们付出的一切!后人更不会忘记他——刘邦,一个伟大帝国的开创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