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这些人①-征伐匈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匈奴

    其实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与和平也是一条贯穿历史的主线。

    从最早记载的西周征伐北方少数民族、周幽王时期犬、戎等少数民族攻入镐京,周王朝的中央实力急剧下降,诸侯势力开始大长。乘着中原大乱,北方少数民族开始大规模侵入中原,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联合其他诸侯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反击,双方打了大概有十几年,终于把北方游牧民族势力赶回到北方。就连一向反对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孔老夫子也非常推崇齐桓公这个举动,在他认为这是战争的最高意义:保卫本民族的文化传承。

    自古以来就有“中原乱,北方兴”这个说法。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内乱不止,北方游牧骑兵见机骚扰北方边境,让秦、赵、燕承受了巨大的军事压力。尤其是赵国的北方更是如此,他们长时期和这些游牧民族“打交道”,赵国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开始大规模的在军队中设置骑兵角色,抛弃了传统的战车部队,使中原军事文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骑、步兵开始成为军队的主力,野战、攻城战、大规模会战成为战争的主要形式。

    战国后期,匈奴这个民族开始出现在草原上,它东有东胡,西有大月氏,这三个少数民族鼎力在北方草原上。匈奴面对着大部分的中国北方边境线。全赖赵国名将李牧,匈奴才没有踏进中原半步。可惜,秦赵大战,赵国北方兵力大量抽调与秦国决战,匈奴于是乘着赵国边境空虚之际,开始不断侵袭北方边境。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忙于国内的治理工作,无暇顾及边防,于是匈奴更为猖狂,几次侵入到河内一带。嬴政下令蒙恬率领30万大军进行大规模反击,收复河内境地,才让北方少数民族畏惧,没敢再来侵扰。同时,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以更好地防御匈奴的南侵。

    一直到秦朝灭亡后,中原又开始大乱,边防空虚,匈奴才再度南侵,并渡过黄河来骚扰中原北方地区。

    就在中原还处于楚汉相争的时候,北方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领袖冒顿。

    这位冒顿也是身出名门,老爹就是匈奴的老大叫头曼单于。在冒顿还小时,本来是被立为继承人的,但当他的生母死后,老爹就新立了个王后,这个王后不久也生了一个儿子。正所谓没娘的孩子没人疼,尤其还是在当时,估计这位头曼的孩子、老婆一大堆,早忘了什么冒顿,就想立这个小儿子为继承人。

    而此时冒顿还不在国内,他在大月氏给人家做人质,头曼都不在乎他了,哪里还会管他的死活什么的。由于草原上经常出现你抢我马,我抢你水草什么的,打仗跟玩儿似的。如果是别人的话,自己这边的继承人还在对方手里攥着,怎么也要收敛一下,但头曼根本就不把冒顿的性命当作一回事。不久就和大月氏闹翻了,大家也比较爽快,关系不好那就开打吧。头曼率领骑兵开始进攻大月氏。大月氏这边老大也怒了,谁怕谁啊,我先把你儿子给杀了,先解口气再说!

    但这位冒顿也真是个人才,平常就蓄意结交一些权贵、长老之类的部落实权派人物,幸好这些年礼物都没白送,有人不忍心看他这样死去,就悄悄通知他,让他快点跑路吧,再不跑就晚了。冒顿听到这个消息,把那个应该叫爹的人恨透了,也不多说,偷了匹好马就跑回国去了。

    头曼看到他很惊讶,这儿子行啊,懂得跑路,还能成功,不简单。就让他当个统兵大将,统领一个万人队。

    头曼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在给自己挖坟墓往里跳,尤其是他还想剥夺冒顿的继承权,使冒顿早已对他恨之入骨,发誓要报复他老爹。头曼不知道这些,他孩子太多了,老婆也太多了,哪有空和这个儿子来个面对面的心理访谈。

    仇恨的种子就这样播种下去,只等秋天的收获!

    他的训练士兵方法很独特、很残忍,但效果却很好。

    他设计了一种在射出时会发声的箭,叫做鸣镝。他下令手下士兵,只要鸣镝射向的地方,不论目标是什么,众人都必须跟着用箭射,违者立斩。大家一听这很简单啊,不就是跟着老大走嘛,老大指哪儿我们就射哪儿,这简单!这样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整个队伍在技巧上已经没什么问题了!

    一天,冒顿突然用鸣镝射向自己一向喜欢的小鸟,很多人条件反射之下,也跟着射过去,但有很大一部分人立马愣住了,是不是头儿搞错了,那可不是敌人啊,迟疑之际就没出手。冒顿二话没说,让人拖出这帮人全砍了。冒顿冷冷地对着众人讲道:“我的命令很简单,我再重复一遍,只要鸣镝射向的地方,不论目标是什么,你们都必须跟着射!”

    又一天,冒顿突然用鸣镝射向自己的老婆,这是个更为严厉的考验,结果又有几个士兵迟疑了。冒顿毫不迟疑地斩杀了他们。大家更确定鸣镝的权威以及冒顿的决心。

    最后,当冒顿以父亲的爱马做试验,这已是等于叛乱的行为,但再也没有人敢做任何迟疑。鸣镝所指,万箭齐发!

    冒顿的特别训练至此完全成功。

    不久,头曼单于要去打猎,老大要做什么那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随从、护卫什么的那得带老多了。而冒顿也是其中的一位。

    真是个大好机会!冒顿暗中让自己的直属兵团包围了头曼的队伍。突然,冒顿以鸣镝射向头曼。左右骑射人员果然盲目跟随,想都没想,顿时头曼及其护卫人员都死在一片箭雨之下。没办法,跟老板上贼船了,只好一摸黑地走下去吧!冒顿率兵立即发动政变,诛杀了自己那位后母和弟弟,又对不服从自己的贵族、部落长老等势力加以清除,从而最后确立了自己在匈奴的统治地位。

    冒顿终于当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单于。

    在内部政权逐步稳定之后,冒顿的野心已经不满足于国内了,他把目光放在周围邻居上。当然南方中原的繁华他也是知道的,早心仪已久,但前提是必须先统一了整个大漠,让整个大草原成为自己的领土,这样才能集中全力,进攻中原。

    他以东胡国无故索要自己国土为由,向全国下达总动员令,大量部落战士被动员起来,很快集结了几十万骑兵。冒顿下令开始突击东胡,而东胡国王一向不把冒顿当做一回事,以为还好欺负,还没做什么准备,大量匈奴骑兵就进入东胡境内,军队还没来得及做集结就被打得溃败,东胡国王被杀,东胡最后成了匈奴的附庸。

    匈奴大胜,在回师之际,冒顿下令向西进攻大月氏,月氏军队抵挡不住,一直往西退却数百里,把自己的疆土全部让给了匈奴。至此,草原三巨头只剩下了匈奴,而匈奴也成为草原上的一位霸主。历史上草原第一次被统一了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力量,开始了和汉民族的对抗!

    接着,冒顿向南进发侵入到燕、代的北部边境。不久,他收复了被蒙恬所占领的所有的匈奴故土,匈奴的边境线开始和汉族政权接壤,双方可以进行面对面的对峙。

    这时,正好是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对峙,中原内部正处于打内战的时候,根本无暇顾及北部边防。在这种有利的形势刺激下,冒顿的势力得以迅速扩张,掌握的游牧骑兵军团多达30余万,整个北方都处于匈奴庞大游牧骑兵的阴影之下。

    等到刘邦和项羽火拼有了结果,建立汉朝后,刘邦就把韩王信封在北方,应付北方恶劣的情势。韩王信进入晋阳,并下令在马邑建立防御工事的同时,冒顿也率大军南下,迅速包围了还在马邑的韩王信的大营。

    冒顿的骑兵军团速度太快,韩王信根本就来不及做什么准备,只好派人和冒顿谈判,看看能不能有双方不用动武的机会。

    而刘邦在接到马邑危急的消息后,立刻派军前往援助,但在行军途中同时也接到韩王信为了活命而想投降匈奴的情报。虽然刘邦无法判断韩王信是否有心投降,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刘邦先派去使者对此加以警告,让他别玩火自焚。韩王信一看消息泄露,知道刘邦来了也不会给自己好果子吃的,就率全军向冒顿投降。冒顿也率军得以继续南下,攻陷了句注及太原,接着包围了韩国首都晋阳。

    匈奴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汉政权的存在,如果刘邦再不做点什么的话,更会让天下失望最后导致对这个政权的不信任感,这个后果是很严重的。

    为了捍卫新生政权的威信,为了向天下人展示我刘邦是有能力保卫疆土,保卫本民族文化的。公元前200年,也就是西汉刚刚建立的第三年,刘邦率大军亲征北方匈奴。西汉政权和少数民族匈奴的第一次大碰撞就要展开了。

    白登之围

    公元前200年冬,刘邦率30万大军北上亲征匈奴。同时,以樊哙军团为先锋先行进攻韩王信的军队。

    汉军先锋部队与韩王信大战于铜鞮(今山西省沁县南),刘邦听报两军开始接触,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汉军士气大振,韩军不敌,主将王喜战死,韩王信率残军逃往匈奴。

    原赵国人曼丘臣和王黄等人不服刘邦的统治,在匈奴的暗中支持下,开始收编韩王信的残余军队,和韩王信及匈奴暗中联合攻击北征的汉军。

    为了表示支持和响应曼丘臣、王黄等人,冒顿下令左、右贤王率2万骑兵南下进击到晋阳附近。很快就与樊哙军团相撞,双方展开会战,匈奴不敌,往北撤退,樊哙下令向北追击。却不曾料到碰上北方的寒冷天气,天寒地冻,漫天白雪,由于大批士兵都无法适应这寒冷的天气,甚至连兵器都没法拿稳。樊哙无奈,下令南撤,退守晋阳。

    很快,刘邦也率主力部队到达晋阳,等候来年天气回暖,再行北伐。

    冒顿闻报,中原皇帝也在北征部队中,自己也不能弱了声势,也率军南下,屯兵于代谷(今山西繁峙一带)。

    刘邦也接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老大也来到的消息。于是,派出大量情报人员前往敌方收集军事情报。不知怎么就被冒顿给发觉了汉军的侦查工作,毕竟游牧民族的装束和汉人的差别是很大的,就有人向冒顿报告说咱这周围出现了一些中原人,个个鬼鬼祟祟,眼睛来来回回瞅着咱的人和牛羊,怎么看都不像什么好人!

    冒顿可能懂点中原文化或是听人讲过这些:你傻啊,这是那帮南人的计谋,派人来数咱有多少人,战斗力咋样,牛羊有多少来了,他们在打仗前老喜欢干这个!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知道对方干什么,自己才好干什么!

    冒顿也真是个自学天才,想了想就有了应付招数了。他下令把军队中的精壮人员和肥羊好牛全都藏匿起来,别让那帮汉军给发现了。而把那些老头、孩子、妇女、长得瘦弱的男人以及一些缺胳膊断腿的,全摆在显眼地方,让那帮汉人去数吧!

    汉军的情报人员不知道眼前的敌人已经动了手脚,还以为自己获得了最真实的情报消息,都认为匈奴很弱,我军应该火速进攻,要不让对方发现咱这么强大,跑了就不好办了。

    刘邦接到这些报告,觉得不可能吧,是不是有什么诡计啊,就派了好几批人员前往侦查,消息全都如出一辙。

    不久,天气开始转暖。汉军侦查人员又报告匈奴有开始撤军的现象。刘邦下令召开军事会议,大家都认为如果现在不马上进击的话,再跑到大漠咱可就不好打了!于是,刘邦下令全军准备马上北上。

    有个叫刘敬的商人经常是和北方游牧民族做点生意,贩点私货之类的。他就向刘邦建议道:“匈奴这可是在玩阴谋啊,我老跟他们打交道,他们可不是这样的弱,陛下这样去我怕会被伏击啊!”刘邦也觉得不大对劲,可是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全国人民都在看着自己的这次军事行动,如果自己再不做点什么的话,会被人觉得是自己怕了他们!我没有资格坐上皇帝的位置,领导整个民族。所以,明知是陷阱我也必须得跳下去,人生其实有时真的很无奈!

    刘邦知道这人是好意,但没有办法,为了不影响军心,就装作很生气,下令把他关押起来,以儆效尤,表达自己的决心。

    汉军人数众多,刘邦下令大军分成几路,分别北上。自己则率主力军团走了条道路状况比较好点的大路,很快就先行到达了平城(今山西大同)。大军驻扎在这里,等待其他军团的到来。

    为了掌握真正的情报,刘邦带着陈平与樊哙的先锋军团,决定到平城东南十余里的白登山去看看匈奴的情况。却不知道,冒顿也学会了侦查,在平城周围也有很多匈奴人在转悠着,看看有什么情况发生。这天,刘邦带着这么多人出城前往白登山,哪能瞒得住这帮匈奴人。

    冒顿闻报,这是好机会啊,你呆在城里我拿你没辙。没办法!攻城咱游牧骑兵不专业啊!不过,既然你敢出来,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立刻率领匈奴各部落游牧骑兵40余万,将白登山团团围住,同时派骑兵切断平城方面的驰援。

    幸好樊哙军团队一直是刘邦集团的主战军团,战斗力也不是弱的,拼命死战,匈奴军才一时无法攻陷白登山的防御,但由于没想到会碰上大规模的军事战争,所以根本就没带多少粮食,没几天被围军队就出现了断粮的现象。

    没饭吃了,还打个屁仗啊,人家也不用攻山了,就一直围着,饿也得饿死刘邦他们。想运粮进来,没门儿,想都别想,40万游牧骑兵可不是吃素的。

    情况陷入万分的危急中。

    幸好刘邦出来带着陈平,这小子鬼主意特别多,一看这不行啊,必须得突围啊,饿死很难受的!幸好汉军那帮情报人员也没全去数数、看人,有条消息陈平就很留意。这位冒顿单于很宠爱他现在的一个王后,基本上都很听她的话。陈平见情势如此危急,就把主意打到这个女人身上了!

    陈平让随军的画工画了十几幅美人图,派人带着珠宝玉器和这些画暗中送到这位王后那儿,说:“现在汉军被围,我们准备把画上的女人送给单于,好让他放我们一马!”这位王后一看这些画上的女子一个个比自己漂亮多了,也没想这些都是假的,深怕汉人送来这些美女和自己争宠,自己的地位就保不住了,于是答应和汉军合作。

    阏氏就对冒顿说:“两军作战,主将不相困,不宜逼之过急。”正好,冒顿和他们约定一起来围攻汉军,可是自己在这儿都围了好几天了,连个王黄他们的鬼影子也没看到,不禁怀疑这帮人不会和汉军又勾搭上,想合伙阴我吧!就下令让围困部队放出个口子,让里面被围的部队突围,自己则正好歼灭。

    可能真是天还不准备绝刘邦,一天,白登山竟布满了罕见的大雾,很浓,四五米就看不清东西了。陈平一看真是好机会啊!下令让弓弩手攻击,匈奴军在大雾天突然遭到奇袭,急于防护,敌人也看不清楚,更不知道有多少人,心慌意乱之下,终于让刘邦他们安全冲出了重围。

    期间刘邦应该特别感谢下夏侯婴。原来在突围中,刘邦一看自己马上就能活命了,就下令快速逃跑,但曾经当过马夫的夏侯婴却下令慢慢行驶,因为雾中听觉优于视觉,急驶的马蹄声反而会很容易让匈奴兵发现行踪,并通过声音的密集度判断出多少人,这样反而不利于突围了,刘邦接受了这个意见。

    由于距离并不长,刘邦他们很快就到达平城,后续的军团也陆续到来,平城防御力量大增,根本不用害怕被攻城。不过,好像冒顿从来就没想着要攻城!

    这时,冒顿判断敌我力量相等,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刘邦天运尚在(要不怎么有那么大雾!想不通啊想不通!冒顿内心独白)。这种人我可不跟他打,他有老天爷帮着,我可没,就下令撤军北还。

    刘邦碰到这次严重挫折,差点儿把自己的命都搭进去,也无心再战,只下令樊哙军团留守北方一带,防范匈奴军再度南侵。大家就这么先僵持着吧!刘邦很郁闷,心情很不爽,第一次感觉到北方游牧骑兵的强大,那来去如风的强大战斗力,那漫天箭雨以及随时都能进行的全民总动员,随时拉起的几十万军队,真是太可怕了!

    不可力敌啊!

    在汉朝中,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大碰撞就这样结束了,当然它并不是最后一次,它让西汉统治者深深感到了北方的强盛,于是开始启动和亲政策以弱化双方的敌对状态,同时暗中一直在积蓄着自己的力量,等待着有一天奋起反击,让汉军驰骋在广阔的草原上。

    刘邦知道自己这辈子看不到了,他把这个任务留给了自己的后代。几十年后,他的重孙子武帝刘彻完成了他的遗愿。九泉之下的刘邦也算是欣慰了,自己的后代没给他丢人啊!

    现在他只能忍了,忍吧!不忍又能如何呢,一个新生的政权还有很多问题要处理解决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