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老师说大学-释新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汤之《盘铭》曰:“苟(诚,真的)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盘,古代的洗脸盆、洗澡盆。铭,刻在器皿上用以警戒的箴言。青铜器宝贵的就是上面的铭文,也就是金文。

    “苟日新”,诚日新,真的日新,日新己德,刚健,行健不息。刹刹生新,时时新,从里到外皆新。

    “苟日新”,真的日新;“日日新”,不足,要每日新;“又日新”,还不行,再加一翻,又日新。

    人皆龙子成龙。汤如此用心备着,可是他的后代子孙看了吗?如真看了,又怎么会亡国?可见根本就没看。

    萧规曹随,其实是懒惰人掩饰自己不成才的做法,一个懂得创新的人,绝不会只是萧规曹随,因为“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所以要日新又日新,“通其变,使民不倦”,“穷变通久”,这也就是《易经》最伟大的地方!

    新,是因于旧,“因而不失其新”,不知旧的,怎么能够创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如不懂得“因”就求新,那岂不成为空中楼阁了?

    今天讲中国思想,为什么要掺杂外国思想?怎么新?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

    人的修为特别重要,不要太马虎。今天疯子太多!时代是演进的,物质可以进步,但行为不可以出轨,品德可是没有新旧。君子终日新,日日新,“夕惕若,厉无咎”,“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康诰》曰:“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人活着,得做个新民。怎么新法没说,就告诉每个人都得“作新民”。就此看古人,没有一个不是好人的,他都备着,但是人人都不看。

    “作新民”,必要去旧染,才能新民。如人家怎样,我也怎样,即“染”。

    取名字要注意,周道济,可见其父为读书人。奉元书院要“道济天下”,传技术可以糊口,有一技之长即精一。“新民”,即是“道济”。

    讲亲民或是新民,都有证据。先亲民,才能新民。新民,道济。

    《诗》(《大雅·文王》)曰:“周虽旧邦(诸侯之国),其命维新。”

    “周虽旧邦”,国家老了;“其命维新”,每天所行的事绝对时髦,不就是维新吗?

    “其命维新”,德仍不停,上天乃不停赐新命给他。新,是根据旧来的,“因而不失其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中国自从鸦片战争(1839~1842)以后,最大的乱就是国人失去了自信心。“新儒”,根本是“夷儒”!

    古老的中国要创造维新,养料太多了,虽是旧邦,“其命维新”,怎么可以以夷化为新?要用许多作为参考,了解时与事才能鉴,以此为鉴。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是故”,说了千言万语,还告诉你,因为这样……所以……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极”,究。什么都有极,太极,形容极到头了。人极,人的至高境;皇极,治理的准则。“无所不用其极”,“无所”,没有地方;“无所不用其极”,没有地方不用最高的手段,所以要“素其位而行”。目的呢?“无入而不自得”。

    “无所不用其极,无入而不自得”,这两句话多可怕!真是比法家还法家。就这一章里面的含义有多少?

    “无入而不自得”,“德者,得也”(《礼记·乐记》),所知都能行,就有所得。贵乎求德,知行合一了,才是德。“无入而不自得”,皆自得也。

    新民,就是道济,贵乎行。新民,也得用极的方法,“无所不用其极”,无论在什么地方,必要用自己最高的手段、谋略,用此一智慧应世,故孔子说“我战必克”。

    细心,懂得境界了,就会用其极。张大千晚年的泼墨境界高,此即画道之极;香河老太太肉身不腐,则是修道之极。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乃是没有能用其极。

    读书真明理了,夜里都睡不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