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宀下面豕,得有一群小猪,才像个家。我至少八十年没有家。
儿孙好不必管,全靠德行感。齐家以礼,“齐,平也”,一辈辈齐。“妻者,齐也,平也”,与夫齐、平。人最怕的就是礼,否则清官也难以断家务事。就是夫妻之近、之密,也不能尽说儿戏话,否则无信,无信则不立。
想把家弄好,必得率先垂范。君子齐家,大家见贤思齐了,故“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中国人祭天,乃是报恩的观念。天齐庙,“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人与天齐,齐天者大。《西游记》孙悟空自封为“齐天大圣”,悟空了,岂能不大?大圣的境界可高于至圣。
我喜欢碰到不寻常的事,才能懂不寻常的事。就因为一无所知,所见者少,才会如此乱,最多只看过猪公。不但不能怕事,还要找事,才能多了解事。大家都看电视,但就看你心里想知道些什么。
必要前前后后去体悟,才能有所得,不光是记笔记而已。
同学当人家的走狗,还自以为有成!人必要有责任感,我是过来人,年轻时比你们还天真。没事找事,履险如夷。我什么事都干过,但是就没有做过缺德事。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礼记》乃是汉儒所编写,已经质变了,有别于《论语》,将“君”置于前,是秦汉以后的思想。
“以孝事君”,汉室以孝治国,提倡“孝悌力田”。《孝经》惟《开宗明义章》为孔子之意,其后各章则为汉儒所写。
《说文》云:“慈,爱也。”父母之爱子。“反慈为忍”(《新书·道术》)。慈者,视民如子,所以能使众,此乃为政之要;不慈,人不会受感动,则积怨在民。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孝,善事其亲;弟(悌),善事其长。必注意此一“善”字,即最会侍奉。
以前人对父母必“晨昏定省,冬温夏凊”,极为苦。孝道,就看从哪个方法看,“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皆在一念之转。有所感慨,“子欲养(yàng)而亲不待”(《韩诗外传·卷九》),“祭之丰,不如养之薄”(欧阳修《泷冈阡表》:“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后悔来不及了!
父不在,事兄如事父,亦必养(yàng)之,这才是同胞手足。
忠臣必出孝子之门,尽己之谓忠。如对亲不能孝,则对国家也不会忠。对亲都不马虎,做事能沾尖取巧?来台就几个搞经济的不错,尹仲容(1903~1963)事母至孝。台湾何以成就少?就因为缺孝德。
儿女回家看父母,老太太说:“我没想到需要什么!你们教育好小孩就好,不要孩子回来吵人!”可知现在的教育完全不上轨道。
找对象,必要懂得彼此怎么建设自己。娶大学生多半败家,能够负起家庭的责任?到一个家,即知道其家庭主妇的教育程度。
做儿女的对得起父母的太少了,因为都不了解父母的心意。如了解父母,那你的成就不止于大舜,他的母亲还是继母。大舜五十犹慕父母(《孟子·万章上》曰“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大孝尊亲。
我除了上馆子以外,绝不在路边摊吃,生活有一定的规律。今天小孩什么事也不懂,就只知道要考一百分。人必得先安排好自己,如果连基本的问题都没能解决,那大问题又如何能解决?“内其国而外诸夏”,是初步。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少(渐)有—富有(《论语·子路》)。此乃人生三部曲,居家生活什么都慢慢有。
找对象,有伪的绝对不可以要,这个敏感是与生俱来的。谈恋爱时就要想到未来,别人喜欢与否不重要,我要自己的标准,只要我自己喜欢就好。
小孩学正经事很费劲,许多事都是自日积月累来的,小时没有教好,长大成人了,虽有贤者亦未如之何!所以,自开始即格致诚正,要养正,“蒙以养正”;然后帅之以正,“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今人未婚生子,将孩子从五楼摔下,这还是人的社会?还是护校生!看人性已经堕落到什么程度了!要了解实际人生。
看看母鸡是如何孵小鸡的?母鸡用翅膀和身体盖住蛋,隔一段时间就要把蛋翻一遍;每天要翻几遍。母鸡孵蛋时,要整天蹲窝,无微不至。连动物都有亲情之爱,何以人却不如动物?
《康诰》曰:“如保赤子。”(若保赤子,惟其民康乂)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爱民如子,此为政之道也。
孩子初生,还没有穿衣服时,就是赤子,无私、无欲,但是那个时间很短。懂得“我”了,就失去了赤心。所以要常保“赤子之心”。
无论任何东西,不能全部给小孩吃,自己即使不喜欢也得切下一块,要保留吃的资格;否则你全给,小孩习以为常了,还以为你连吃的资格都没有。你如吃一点,他心中便不舒服。此即识微,以此例可以衡量天下事。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没有先学会养子,再出嫁的,不必学,一切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中国人的智慧,完全是从经验中得来的,要一步一步地累积经验。
小孩生下来,就会吃奶;妈妈自会把奶头放在小孩的嘴中;小孩吃不到时,用头一撞,乳就出来。没做过,慢慢来,总给人无限的盼望!本着良知去做,天性,人性。
年轻遇事,必要考虑深远,不要想得太窄!人无千日好,能相处好不易。“不识其人,则视其友”,不孝之人,不与之为友。一个连生身父母都不重视的人,又能够重视谁?
一家(大夫之家、天子之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贪婪暴戾),一国作乱。其机(几微之处,关键)如此。此谓一言偾(fèn,败也)事,一人定国。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上好下甚,投其所好。
让,就无争,“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论语·里仁》)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则“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其“机”如此。
要常问自己:“此何时也?”如不知时,又如何能抓住机?得识时、知机,圣人不能生时,时至而不失之。
“一言偾事”,“言语,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易·系辞上传》)。
“一人定国”,定于一,“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之于,语词)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为政以德,齐家以礼,治国以法,有政绩了,便叫“政德”。
“其所令反己所好,而民不从”,为政,必要言行一致。“政者,正也”,必先正己,自正而后正人,“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论语·宪问》)
所藏(蓄)乎身(在身曰心)不恕,而能喻(明白)诸(语气助词)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藏乎身”,“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易·系辞上传》)。
“恕”,如心,如己心,推己及人。自己有善行了,再要求别人也有。
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如果没有做此事的经验,能叫别人明白吗?
《诗》(《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形容桃花鲜艳),其叶蓁蓁(形容桃叶茂盛)。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出嫁),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母仪天下)。
《诗》(《小雅·南有嘉鱼之什·蓼萧》)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曹风·尸鸠》)云:“其仪(做人的法则)不忒(差错),正(匡正)是(此,肯定词)四国(四方之国)。”
三引《诗经》,重以申之,有深意。
在家修得德夭夭(喻盛德)了,家庭教育好就能无忝所生。
有成就者,家教必定不错,一切有伦有序。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式),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为父子兄弟足法”,父,家长,家庭的领导人,言父兼言母。子,孳,父母生命所孳生,言子兼言女。
宜室宜家,室—家—国。以前一家百余口。治国在齐其家,齐家治国,“刑(型)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诗·大雅·思齐》)。
治家以严,严己身,众目所视,对谁也不特殊,无戏言以立信,即没有伸缩可言,一视同仁,不可以朝令夕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