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中外的历史大事件-欧洲教俗双重统治的开始——公元800年查理大帝由教皇加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蛮族”这个称呼是罗马人叫起来的,带有轻蔑的意思。实际上,欧洲的蛮族包括许多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蛮族的首领在西罗马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王国。他们把罗马奴隶主的土地大部分没收过来,分给自己的农民和参加起义的奴隶。这样,在田野里劳动的主要是比奴隶自由一些的农民,而那些首领成了土地的主人,也就是封建主。大大小小的封建主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到了7世纪,出现了一个称霸西欧的人。他就是法兰克国王查理。

    1.法兰克国王

    法兰克人,是属于西日耳曼人中的一支。原居住在莱茵河入海口附近,其部落分为滨海法兰克人和滨河法兰克人。自4世纪起,法兰克人就不断越过莱茵河,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的高卢北部地区。481年,滨海法兰克部落首领克洛维创建法兰克王国,因其出身于墨洛温家族,故称墨洛温王朝(公元481~751年)。建国后,克洛维率领部众,不断扩张。486年,在苏瓦松战役中击败高卢的罗马残余军队,占领卢瓦尔河、塞纳河流域,随后又征服了阿勒曼尼人。

    克洛维死后,其子孙为争夺国王权位,陷入长期内讧,分裂兼并战争不断,时合时分。6世纪晚期,法兰克国家渐渐分裂为东部的奥斯特拉西亚,西部的纽斯特里亚和东南部的勃艮等3个地区。639年以后的历代君主孱弱无能,不理政务,史称“懒王”。国家大权遂落入了王室总管——宫相的手中。宫相多出自权贵豪门,是地方贵族的领袖。他们大权在握,成为墨洛温王朝晚期的风云人物。687年,奥斯特拉西亚的宫相丕平击败所有对手,统一整个王国,内战稍作平息。

    公元715年,丕平之子查理·马特继承父职出任宫相之后,各地贵族蠢蠢欲动,王国内部再呈分裂之势,外族势力也乘虚而入,战火四燃。为挽救危局,加强中央权威,查理·马特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他以强力征用贵族和教会土地,用以服骑兵军役为条件的采邑分封代替以往无条件的土地封赐,组建起以中小贵族和上层自由民为主的强大骑兵武装,史称查理·马特改革。查理·马特由此获得了对国内分裂势力的强大威慑力和抵御外侮的军事力量。732年,在普瓦提埃战役中,法兰克人击溃来犯的阿拉伯人,逼其退回比利牛斯山以南,捍卫了国家的独立。查理·马特的威望日高。742年,查理·马特的儿子“矮子”(因身材矮小得名)丕平继任宫相。他进一步扩大采邑分封,发展力量,但停止了对教会土地的征用,使王权与教会的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751年的苏瓦松会议上,矮子丕平在贵族,尤其是教皇的支持下,废黜墨洛温国王,当选为法兰克国王,从此开始了加洛林王朝的统治。为了回报教皇的支持,丕平两度出兵攻打威胁教皇的伦巴底人,并把征服来的从拉文那至罗马的土地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这奠定了后来教皇国的基础。

    公元756年,丕平成功地使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伊斯兰属地成为一个独立的地方王国,而在此前,直到750年它还是幅员广阔的伊斯兰帝国的一部分。768年丕平去世,他的儿子查理二世和卡洛曼二世共同继承了王位,771年卡洛曼去世,查理二世(即查理曼)成为惟一的国王,大权在握。

    2.查理曼的加冕

    法兰克王国的中心在今天的法国东北部,后来扩展到法国全境和周围的地区。从6世纪到8世纪,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制度已经比较巩固,在查理曼统治的时期,它就大规模地向外扩张领土了。

    查理曼是一个典型的中世纪骑士,身材魁梧,精力过人,直到晚年,还不知道疲劳和疾病。他做了近50年的国王(公元768~814年),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战争上。据说,他曾经亲自参加了30次远征。后世流传的歌谣中把他形容成为一个神话般的人物。

    查理曼进行的最著名的战役是和西南面撒拉森人的交锋。“撒拉森人”是欧洲人对阿拉伯人和其他东方民族的称呼。当时有一支阿拉伯人从北非进入西班牙,建立了哥尔多瓦王国。查理曼想把这个王国消灭,但没有取得成功。这次战斗后来被编成一组著名的史诗,叫《罗兰之歌》。

    据《罗兰之歌》记述,查理曼率领大军进入西班牙以后,哥尔多瓦国王提议讲和。查理曼的侄子罗兰表示反对。他极力驳斥主张议和的同僚,特别反对让他们中的盖内隆担任谈判代表。查理曼没有接受罗兰的意见,仍然让盖内隆做了代表。这样,盖内隆和罗兰结下了冤仇。后来,在撒拉森人的宫廷中,盖内隆谈妥了议和条件,同时也和敌方订下密谋,要暗害罗兰。查理曼看到议和成功,就率领大军回国,让罗兰担任后卫。这时候,哥尔多瓦国王已经集结了一支强大的部队,按照盖内隆的布置,埋伏在比利牛斯山一个峡谷的两侧。这是一个非常险要的地方。撒拉森兵马隐匿在丛林乱石之中,居高临下,足以致敌于死命。

    查理曼的大军过去之后,峡谷里只剩下罗兰指挥的后卫部队还在行进。突然,撒拉森部队像猛虎下山似地扑过来,从四面八方包围了罗兰的人马。在震天的喊杀声中,罗兰一再用骑士的尚武精神号召全军决战到底,并且一再拒绝同伴要他吹起求救号角,以便查理回师救援的劝告。最后,法兰克人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只剩下罗兰和两个同伴。他这才拿起号角,吹响求援的信号。可是,鲜血从号角中喷出来,罗兰倒在了血泊中。查理曼听到号角声,准备回师,在他身边的盖内隆却故意阻挠、拖延。直到查理曼听到罗兰临死前的最后一声微弱的号音,相信罗兰确已遇难,才甩开叛徒,赶回峡谷。可是,罗兰和他的所有同伴都阵亡了。

    《罗兰之歌》的这段故事,曾经以它悲壮的情节感动了中世纪的欧洲人,但它实际上是记述了查理对撒拉森人的一次不成功的战争。以后,查理虽然占领了西班牙东北部,却始终没能再向前推进。不过,在几十年征战之后,查理的帝国已经扩大到了今天的法国、瑞士、荷兰、比利时、奥地利以及德国、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在当时的西欧可以算是空前强大的国家了。这就是查理曼为什么被人尊称为“查理曼”,“查理曼”的意思就是伟大的查理或查理大帝。

    3.查理帝国的建立

    查理称霸欧洲,引起了在罗马的教皇的注意。教皇由于对“丕平献土”非常满意,现在又看到查理的势力这样强大,就想给查理加上“罗马皇帝”的头衔,以便和他共同控制整个西欧。

    公元800年的圣诞节那天,查理来到了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正在他作祈祷的时候,教皇力奥三世冷不防把一顶金冠戴在他头上,随后又带头高呼:“上帝为查理皇帝加冕,敬祝他万寿无疆和永远胜利!”其他教士也跟着欢呼起来。查理对这个“突然袭击”喜出望外,欣然接受了。这样,他就正式称为皇帝,并且把他的查理帝国当作古代罗马帝国的继续。他的地位也就远远高出于一般蛮族国王了。

    查理统治时期,曾下令教会和寺院办学,并在宫中成立学院,广泛招聘僧侣学者前来讲学。他还从中等人家和低微门第人家中挑选子弟,与富贵子弟共同接受教育。甚至任命出身贫穷,学习优异的青年教士为主教。当然,这一时代的文化教育仍然是由教会垄断的,教育的目的也是为宗教神学服务。

    查理对基督教极为热诚和虔信。他定都阿亨后,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金碧辉煌的宫殿和教堂。所有的大理石柱,是从遥远的罗马等地拆除古代建筑运来的,随着建筑的兴盛,绘画、雕刻等艺术也有所发展。阿亨的宫廷礼拜堂一直保存至今。

    查理还派人搜集和抄写了许多拉丁文和希腊文手稿,虽然对抄本内容一无所知,但也为后代保留了许多古典作家的著作。因为查理大帝统治的王朝叫加洛林王朝,所以后来的历史学家又把查理时代的文化称为“加洛林文化”。

    但是,用武力征服的查理帝国,由于没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因而是不巩固的。帝国内部包括许多不同的民族和部落,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语言,社会发展水平也很不一致。有的地区封建制已经形成,有的地区正处在封建化开始阶段,而有的地区还保存着许多氏族制度。各地各族之间在经济上缺乏联系。虽然加强了中央统治权力,但仍难以巩固帝国的统一,消除日益滋长的离心势力和分裂倾向。

    公元814年,查理大帝病故,其子虔诚者路易继位。终其一朝,父子相争,兄弟阋墙,世俗贵族反叛,教会修道院乘机占地,各种事端接踵而至,从未间断。路易死后,长子罗退耳继位,其弟日耳曼路易和秃头查理起兵反抗,三王之间爆发内战。公元841年,双方在奥塞尔附近的丰特内展开大战,未见胜负。公元842年,路易与查理在斯特拉斯堡举行盟誓,两人誓词分别使用了古德浯(条顿语)和古法语(罗曼斯语)。这是迄今所知最古老、有准确时期的德语和法语文献。公元843年,三兄弟缔结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路易为东法兰克王,领有莱茵河右岸和巴伐利亚地区,其地域大致在现德国西部,是在语言和血统方面主要属于条顿人的国家;查理为西法兰克王,领土大体在今法国境内的地区,主要讲罗曼斯语;罗退耳保留皇帝头衔,并兼意大利国王,领有意大利半岛中、北部及东、西法兰克之间狭长的洛林地区。公元870年,日耳曼路易和秃头查理签订墨尔森条约,瓜分夹在他们中间的洛林地带。凡尔登条约奠定了日后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疆域的基础。

    4.巨大的历史影响

    查理曼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查理曼建立了强大的法兰克王国,而且他与罗马教皇合作,最终接受了罗马教皇的加冕,成为名义上继承罗马帝国的皇帝。这一切,对于中世纪基督教势力与世俗势力特别是王权的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一个政权和教权合作的典范。从此,整个中世纪,基督教的力量成了欧洲的重要统治力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