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中外的历史大事件-炼丹士的意外收获——公元809年火药的发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首创作用:“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火药的发明大大地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也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支柱之一。可最初的火药是如何被发明的呢?

    1.炼丹的意外收获

    我国火药的发明和发展,跟炼丹家有很大的关系。

    火药的最主要成分是作为氧化剂的硝石。成书于秦汉之际的《神农本草经》中已把硝石列为上品药,即在此之前已经具备了发明火药的物质基础。秦汉之际也是炼丹术开始盛行之时,方士们为了炼制仙丹妙药,把各类药物彼此配合烧炼。五金、八石(各种矿物药)、三黄(硫磺、雄黄、雌黄)、汞和硝石都是炼丹的常用药物。其中汞与三黄合炼而得丹砂是炼丹家们的得意之作。但若用硝石与三黄共炼必将燃烧爆炸,因此导致火药的发明。就在火药发明之后,也曾被引入药类,《本草纲目》中说,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更重要的原因是火药的发明来自制丹配药的实践中。

    东汉末年的魏伯阳,写了一部《周易参同契》,专讲炼丹。书中提到炼丹所用的一些矿物,其中就有硫磺。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炼丹风气盛行的时代。东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炼丹家叫葛洪,写了一部完整的炼丹著作——《抱朴子》,这部书分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其中内篇就是专门讨论炼丹问题的。从他的著作中,我们知道他所用的炼丹原料中,就有硫磺和硝石。

    唐朝初年,有名的药物学家孙思邈,也搞过炼丹。他写了一部叫《丹经》的书,书里面提到一种“内伏硫磺法”,就是用硫磺二两,硝石二两,研成粉末,放在砂罐里。然后,在地上掘一个坑,把锅子放在坑内,锅顶和地面齐平,锅子周围用土填实。再用皂角子三个,用火点着,放进锅内,使硫磺和硝石烧起了焰火。等到焰火刚熄灭时,再用熟木炭三斤来炒。等木炭烧完三分之一,趁没冷却的时候取出混合物,就叫做“伏火”。

    硫磺和硝石等量研成粉末,点着后,能够起一种类似火药的作用,可是,这还不能算火药,必须再加上木炭,并且按恰当的比例配制,才能成为真正的火药。

    虽然炼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点火会发生激烈的反应,并采取措施控制反应速度,但是因药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时有发生。《太平广记》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隋朝初年,有一个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访一位炼丹老人。当晚住在那里。半夜杜春子梦中惊醒,看见炼丹炉内有“紫烟穿屋上”,顿时屋内燃烧起来。这可能是炼丹家配置易燃药物时疏忽而引起火灾。这说明唐代的炼丹者已经掌握了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硫、硝、碳三种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的药,这种药被称为“着火的药”,即火药。

    经过一次又一次爆炸起火,经过一次又一次冒险试验,终于有人找到了恰当的比例,进一步把硝石、硫磺和木炭这三样东西合在一起,配制成为火药。

    当时发明的火药,现在叫黑色火药,是硝石、硫磺和木炭三种粉末的混合物。硝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硝酸钾,硝酸钾是氧化剂,加热时释放氧气。而硫和炭容易被氧化,所以把硫磺、木炭、硝石混合在一起燃烧,就会发生迅猛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放出高热和产生大量气体。如果混合物是包裹在纸、布或充塞在陶罐、石孔里,燃烧时由于体积突然膨胀,就会发生爆炸,这就是黑火药燃烧爆炸的原理。

    炼丹家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方法,但是他们的方向是求长生不老之药,因此火药的发明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蹈“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这里所说的“飞火”,就是“火炮”、“火箭”之类。“火炮”是把火药制成环状,把吊线点燃后用抛石机抛掷出去;“火箭”则是把火药球缚于箭镞之下,将吊线点燃后用弓射出。

    五代时(10世纪左右),在我国战场上,又出现了“火毽”、“火蒺藜”。用火药做成火药包,加上助燃的沥青和有毒的砒霜等物即成“火毽”;如果在“火毽”中再塞进些有刺的铁蒺藜,那就是“火蒺藜”。“火毽”和“蒺藜火球”也均装有引线,点燃后用抛石机抛向敌人,“火毽”可以使敌人灼伤中毒,“火蒺藜”则能把敌人刺伤、刺死。

    到了宋代,战争接连不断,促进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药作坊,先后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到了元代又出现铜铸火铳,称为“铜将军”。现在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大炮,就是元朝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用铜铸造的,至今仍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这种炮,元末农民起义军曾使用过,重量大约有300斤到500斤。

    到了明代,火药武器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飞弹”。“飞弹”也叫“震天雷炮”,球形,用竹木扎成,再在表面糊以纸,球身装上两个像鸟翅膀一样的东西,球内装上火药和引火线,引火线烧完,火药就会爆炸,杀伤力比较大。

    但这些相对于近代西方火器而言,还只是处于初生阶段,火药发挥真正的威力是在传入欧洲并得到改进之后。

    2.火药的西传

    在12世纪和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及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都起了推动作用。

    伴随着火药的爆炸声,开始了中世纪的瓦解和新世纪的诞生。火药武器在中国宋朝发明后,战争中传到了边缘区的金、辽、夏以及蒙占。蒙古人在漫长的西征路上,通过扩张传到了伊斯兰教国家,最后落到西欧。从此火药以其轰轰烈烈的面目,演示了一幅幅光与热交织的文明变迁图。

    欧洲人在15世纪中叶开始致力于火器的研究,奥斯曼土耳其用火炮摧毁了拜占庭帝国的城墙,也摧毁了对欧洲人来说是阻挡来自亚洲的强大攻势的屏障。

    科学技术的发明向来先在军事领域开始。装备方面的技术革新引发了军事革命。欧洲人在学习了中国人传来的大炮后,也开始铸枪造炮。当时步兵使用的武器是火药枪和滑镗枪,16世纪发明了轮枪机和燧发枪。由于欧洲人的革新,大大提高了大炮的火力和机动性。

    火器的改进使战争进入了它的技术阶段。个人的英勇敌不过机械的技术,优越的武器成为取胜的关键。诚如西方军事学家富勒所说:火药的使用,使所有的人变得一样高,战争平等化了。

    军事改革的爆发,不久便引发相应的政治以及经济组织的变革,成为后来欧洲社会革命的先声。这一切发生在中世纪结束之后,但仍带有中世纪的某些特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