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哲学-参考文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原》,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戴斯·贾丁斯:《环境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W.H.默迪:《一种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哲学译丛》,1993年第3期。

    纳什:《大自然的权利》,青岛出版社1999年版。

    施韦兹:《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林娅:《环境哲学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余谋昌:《生态哲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王正平:《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的跨学科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王正平:《论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哲学研究》,1989年第5期。

    卢风:《应用伦理学——现代生活方式的哲学反思》,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

    《不列颠百科全书》第6卷,国际出版社1999年版。

    《环境科学大辞典》,中国环境出版社1991年版。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皮尔斯、沃福德著,张世秋译:《世界无末日——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何强等:《环境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钱易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蔡剑辉:《西方环境价值理论的研究进展》,《林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4期。

    何承耕:《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理论研究述评》,《福建地理》,2001年第4期。

    刘思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赵旭:《环境价值的评估》,《价值世界》,1998年第2期。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李金昌:《自然资源价值理论和定价方法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1年第1期。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徐嵩龄:《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李培超:《环境的伦理》,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余谋昌:《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叶平:《关于环境伦理学的一些问题》,《哲学动态》,1999年第9期。

    周笑冰:《事实与价值——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根源》,《伦理学》,2000年第6期。

    奥尔多·利奥波德著,侯文蕙译:《沙乡年鉴》,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汤姆·L·彼彻姆:《哲学的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雷毅:《环境伦理与国际公正》,《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1期。

    戴科伟等:《环境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四川环境》,2003年第2期。

    马骧聪主编:《国际环境法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哈丁:《公地的悲剧》,《科学》,1968年总1243号。

    《人民日报》,1996年4月22日第7版。

    《光明日报》,1996年5月5日第3版。

    赖德胜:《人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金瑞林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台湾地球日出版社1990年版。

    金瑞林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1957年版。

    陈学明等:《环保工作中需要转变的若干理念》,《复旦学报》,1998年第3期。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肖玉明:《效率公平。对人本主义公平观的挑战》,《理论探讨》,1996年第4期。

    赵人伟:《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若干思考》,《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9期。

    杨宜勇等:《公平与效率——当代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吴忠民:《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分析》,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2年第2期。

    王锐生、程广云:《经济伦理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我国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与变动趋势》,《中国国情国力》,2002年第1期。

    廖亦宏:《试论邓小平的效率与公平观》,《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第1期。

    赵殿河:《对社会公平问题的思考》,《社会主义研究》,1998年第1期。

    王贤卿:《试论社会公平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社会主义研究》,1999年第2期。

    周积泉:《现代化起步中的公平定位问题》,《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吴忠明:《公平的实现时序》,《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4期。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国家统计局:《从基尼系数看贫富差距》,《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第1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蔡拓:《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向度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文史哲》,2000年第5期。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刘俊伟:《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初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8年第6期。

    高中华:《环境问题抉择论——生态文明时代的理性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陈淑芬等:《生态文明——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刘爱军:《生态文明与中国环境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第1期。

    李明华等:《人在原野——当代生态文明观》,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潘岳:《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技日报》,2006年7月7日。

    李清源:《生态文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魏海青:《生态文明——人类文明发展形态的新定位》,《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3期。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世界资源研究所:《世界资源报告2000-2001》,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展望3》,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2》,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曲格平:《关注生态安全之一: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热门话题》,《环境保护》,2005年第5期。

    马骧聪:《国际环境法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杨京平:《生态安全的系统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肖风劲、欧阳华:《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指标和方法》,《自然资源学报》,2002年第2期。

    李利锋、成升魁:《生态占用——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自然资源学报》,2000年第4期。

    A·迈里克·弗里曼著,曾贤刚译:《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林培主编:《中国耕地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张岳主编:《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沈国舫主编:《中国森林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曲格平:《2000年城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演讲稿。

    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中国清洁生产网。

    解振华:《走循环经济之路实现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环保产业》,2003年第2期。

    刘思华主编:《可持续区域经济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

    李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周起业、刘再兴等:《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陈晨:《循环经济大有可为》,《经济日报》,2002年9月9日。

    张凯:《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

    张玉玲:《解读绿色GDP》,《光明日报》,2002年4月29日。

    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

    王树林、李静江:《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大趋势》,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高敏雪:《可持续的发展与“绿色GDP”核算》,《中国发展》,2000年第1期。

    朱天福、陈颖珍:《时代呼唤绿色GDP核算》,《浙江统计》,2003年第7期。

    王慧炯、甘师俊、李蕃同:《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结构》,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张玉林主编:《现代环境保护理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霍根著,孙雍君等译:《科学的终结》,远方出版社1997年版。

    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三联出版社1987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葛新权等:《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0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系统解析》,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年版。

    张再生:《人力资本投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人口学刊》,2000年第2期。

    蒋正华:《面向新世纪的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1期。

    张维庆:《人口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人口研究》,2000年第1期。

    赵国栋:《农业为主地区人口可持续发展》,《经济师》,2002年第10期。

    葛新权:《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2年、1994年版。

    牛文元:《持续发展导论》,科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

    邬沧萍:《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最新人口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版。

    曲格平等:《中国人口与环境》,中国环境出版社1992年5月版。

    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蔡守秋:《环境政策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马骧聪:《苏联东欧国家环境保护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王曦:《美国环境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程胜高、鱼红霞:《增强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探索》,《环境保护》,2002年第1期。

    陈振金:《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实践》,《环境科学》,1996年第17期。

    洪大用:《我国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与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年第7期。

    李新民、李天威:《中西方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对比》,《环境科学》,1998年第19期(增刊)。

    李艳芳:《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的思考》,《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7期。

    马赛:《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困境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国家经贸委可再生能源发展经济激励政策研究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经济激励政策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2000~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李峻峰:《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评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何希吾、姚建华:《中国资源态势与开发方略》,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

    陈甲斌:《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前景研究》,《可再生能源》,2003年第3期。

    王庆一:《可再生能源现状、前景与政策》,《中国电力》,2002年第1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

    朱剑红:《清洁生产发展清洁技术要跟上》,《中国环境报》,2003年2月13日。

    班键、王娅:《依托清洁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民日报》,2004年1月14日。

    吴涛、龚海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循环经济》,《污染防治技术》,2003年第2期。

    厉以宁、章铮:《环境经济学》,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版。

    彭国富、张玲芝:《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控制》,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年版。

    杨永杰:《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王守兰等:《清洁生产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商广生:《中国推行清洁生产探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年第12期。

    杨作精:《谈谈推行清洁生产的几个问题》,《中国环境管理》,1999年第5期。

    温东辉、陈吕军:《污染预防与清洁生产原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国际事务处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赵家荣:《清洁生产回顾与展望》,《节能与环保》,2003年第2期。

    王旭、韩福荣:《我国实施清洁生产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质量》,2002年第3期。

    郑晔:《浅议清洁生产》,《经济问题》,2000年第1期。

    霍斯特·西伯特著,蒋敏元译:《环境经济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版。

    艾伦·科雷特尔著,于炎痒译:《环境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阿兰·兰德尔著,施以正译:《资源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金瑞林主编:《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金瑞林、汪劲:《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综述》,北京大学出版社。

    亚历山大·基斯:《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韩德培、陈汉光:《环境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吕忠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61页。

    赵国青:《外国环境法选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叶俊荣:《环境政策与法律》,台湾月旦出版社1993年版。

    国家环保总局:《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摘要),1998年版。

    李挚萍:《经济法的生态化——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法律机制探讨》,法律出版社。

    沈清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城市规划的应》,《城市规划》,2004年第2期。

    李艳芳:《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的思考》,《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李艳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薛瑛、万劫波、曾宇:《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影响微探》,《环境科学动态》,2002年第3期。

    王曦、万劫波:《有关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的几点思考》,《法学评论》,2001年第1期。

    洪阳、栾胜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EIA)中的公众参与》,《重庆环境科学》,1999年第1期。

    李天威、李新民、王暖春等:《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和方法探讨》,《环境科学研究》,1999年第2期。

    陈复、李海生:《从“决策源头”控制环境污染损害——试析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的有效实施》,《中国环境报》,2001年1月22日。

    王明远:《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中国环境报》,2001年8月9日。

    喻永虹:《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影响分析及立法结构微探》,《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6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