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本·拉登在阿富汗进行的主要活动是提供后勤保障,即负责各个游击队的武器装备,还有包括食物、淡水和医药等所有物资。为了更有效地为游击队提供帮助,本·拉登开始把自己在全世界的生意赢利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阿富汗。后来,本·拉登还成了一个叫做MAK(阿富汗服务局)的组织,成为阿富汗军民抵抗苏联侵略者的重要机构。
除此之外,由于当时的国际环境正处于美苏争霸时期,双方都在尽全力壮大自己削弱敌人,本·拉登还得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帮助。其中,美国中央情报局除了提供先进的作战武器和代为培训游记战士外,还帮助本·拉登扩展其在全球的生意,并直接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
然而到了1988年前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伊斯兰武装力量开始逐渐显现出军阀气息,各个组织的首脑拥兵自重,谁也不肯主动出击去消灭苏联军队。而苏联军队也已经无力组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改为使用直升机伞降作战的方法,进行定点和闪击作战,眼看就要支撑不住。在这种情况下,意志始终坚定不移的本·拉登开始变得恼火,接连催促各个武装组织的头目主动出击。因为提供了大量援助,这些组织的头目对本·拉登还算客气,但一一旦涉及到让他们出兵作战,更多的人都是在敷衍了事。在这种情况下,本·拉登毅然决定成立自己的武装组织,并且由自己率领前去与苏军作战。
很快,在美国人的大力帮助下,本·拉登成立了属于他的伊斯兰武装力量,也就是后来闻名全球的基地组织。此后,本·拉登的身影开始频繁出现在阿富汗的各个山地战场,他和他的属下以丰田皮卡为主要交通工具,车上配备包括一挺重机枪,一支火箭筒(对付直升机用)和若干突击手。在本·拉登地带领下,无数这样的作战编队在阿富汗各地区来去如风,驰骋纵横,沉重打击了苏联侵略军。在一次亲自参与并指挥的对苏作战中,本·拉登还成功缴获了一只敌军将领的AK-47自动步枪。这次成功让,他非常高兴,认为自己的军事天赋得到了认可,并且觉得这把枪会为自己带来好运,从此这只枪就成为他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而这段时光,也成为本·拉登一生中最快乐和为最怀念的一段岁月。
时间转眼到了1989年,在阿富汗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之后,苏联终于被拖入深不见底的泥沼,不得不与美国签署停战协议,史称“美苏协议”。紧接着,苏联发生解体,美苏冷战时代结束,美苏争霸也成为历史。这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让本·拉登一时之间有点儿反应不过来,同时也让本·拉登想要在战场上大干一场的想法暂时化为泡影。但对于本·拉登和整个阿拉伯世界来说,抗苏战争最终还是胜利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国家陷入一片喜庆之中。
本·拉登在回到阔别十年的沙特后,得到了英雄凯旋般的热烈欢迎,很多人都把他当成了阿拉伯世界的救世主。
1990年,回国不久的本·拉登开始关注并致力于沙特国内的建设和发展,踌躇满志的他在胜利的光环笼罩下,准备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同年年底,本·拉登高调致信沙特王室,要求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政府进行改革。其主要议题有两点,一是将沙特阿拉伯改革成为纯粹的教法统治国家,并全面加深伊斯兰教义对民众的影响;二是组建一支坚定的伊斯兰武装力量,并且由本·拉登出任其领导人。而实际上,本·拉登就想把他从阿富汗带回来的部队合法化。对于本·拉登的这封信,沙特王室也是左右为难,一方面他们不希望国家受到极端伊斯兰主义思想影响;一方面,他们又慑于本·拉登的影响力,不愿得罪他。而且本·拉登回到沙特后的一系列举动,说明他是忠于沙特王室的。经过再三思考之后,沙特王室还是最终采用了冷处理的方式,即暗中通过本·拉登的家族势力,要求他不要为难政府。
这件事最终还是本·拉登做出让步,他表示政府可以暂时不进行改革,但是必须建立伊斯兰武装部队。与此同时,本·拉登还通过自己手上的情报分析得出结论,萨达姆很有可能会在近期发起对科威特的战争,进而威胁到沙特的国家安全。但是让本·拉登感到失望的是,政府仍然没有任何反应,而且这次索性连音讯都没有。在此后的一段时间,本·拉登从阿富汗带回来的部队,也就这样在沙特存在着,即既没有合法地位,同时也未受到沙特政府的驱散和刁难。就这样,左右为难的人变成了本·拉登左右为难,正是留也不是,去也不是。迷茫之中,本·拉登按照习惯再一次打开了《古兰经》,并且最终在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原来,《古兰经》当中有一段文字记载,即描述帮助沙特收复南也门的,将是真主降下的一万两千名神兵。本·拉登看到这个数字,顿时喜出望外,因为此时属于他的私人武装,恰恰就是这个数字。就这样,本·拉登想沙特政府上报了自己的作战计划,并积极准备对南也门的战事行动。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南也门局势非常复杂,沙特政府一直在寻求国际势力帮助,并且已经有了一点眉目。这个时候,他们有不根本可能允许本·拉登插手。本·拉登知道,王室所谓的国际势力,实际上就是指美国,而一旦按照王室的想法进行下去,必将有美军进入沙特,到时候就会有异教徒进入阿拉伯世界。
这里需要解释一个简单的宗教问题,即为什么阿拉伯人特别反感伊斯兰教信徒之外的人进入阿拉伯世界。其实原因很简单,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同时也是穆斯林的真主穆罕默德,在临死之前曾经留下遗嘱,认为阿拉伯世界神圣无比,不能有任何一个异教徒踏上这片土地,目的就为的是为了防止其他宗教在阿拉伯世界盛行。因此,守卫阿拉伯世界,也就成了每一位穆斯林的天生职责,尤其是像本·拉登这样的坚定信徒,更是对这样的信条坚守不渝。如果美国人进入阿拉伯世界,尤其是进入沙特,对于本·拉登来说,无异于是对其信仰的侵犯,也必然遭到他比对待苏联军队更加激烈的对抗。就这样,本·拉登进攻也门的计划被政府紧急叫停后,他开始在沙特各个公开成何抨击政府,指责其可耻的软弱和对伊斯兰教义的亵渎。除此之外,本·拉登的信徒还帮他录制音像制品,使他的言论得以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但同时,而本·拉登和沙特王室的关系也变得日趋紧张。
1990年8月,正如本·拉登所料的那样,萨达姆果然出兵入侵科威特,并很快开始威胁沙特的安全。本·拉登见到自己的预言被证实,便并立即提出由自己带兵赶往边境设防。随后,沙特内政部长紧急召见本·拉登,询问他的部队情况,并且问他有什么具体对策。本·拉登如实报告,表示自己的部队主要擅长游击作战,尤其是对付直升机伞降部队的山地游击战。本·拉登的报告让沙特政府大失所望,因为沙特国土大部分是平坦的沙漠地貌,本·拉登的部队根本没有进行游击作战的运动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萨达姆经过长时间准备,已经拥有了数千辆坦克,是当时世界第五大装甲力量。本·拉登的游击队如果在沙漠中与之相遇,无异于以卵击石,根本没有任何胜算可言。
在这种情况下,沙特政府最终没有同意本·拉登的出兵请求,而是完全倒向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慌忙向其求救。随即,美国出兵,海湾战争爆发,美国及其盟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沙漠之盾”行动,通过“边谈、边吓、边打”的方案,最终迫使萨达姆收回野心。随即,在萨达姆收兵回国的路上,英美等国军队发挥空中优势,将其大量坦克炸毁,萨达姆引以为豪的强大装甲部队也就此灰飞烟灭。此后,萨达姆在国际社会上发表恐怖言论,也就成了“一只没有牙齿和利爪的老虎”。
然而,对于这样的胜利,本·拉登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如他所料,美军在行动结束之后,就此驻扎了下来,并且再也没有撤走的打算。从此之后,沙特阿拉伯的土地上开始游走着大批信奉基督教的美军士兵,再加上这些美军士兵的抢劫、强奸和杀人等恶劣行径,以及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沙特资源的鲸吞,还有以及沙特政府的日益傀儡化,沙特阿拉伯社会空前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拉登终于愤怒了,而且他的愤怒不再仅仅是针对西方军队,同时也包括沙特政府在内。于是,知道在沙特难有作为的本·拉登终于下定决心,立即将其势力散布到全球,并且率先在沙特发动针对美军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与此同时,来自美军和沙特王室的反弹也开始对本·拉登形成压力。他们首先限制了本·拉登的人身自由,并没收了他的护照,监管起了他的家人;然后又派出部队将本·拉登的养马场封锁,里面主要为战马,并配有相应军事装备,是本·拉登的主要机动和突击力量;最后,本·拉登的武装人员也终于遭到了沙特政府的驱逐捕,基地组织的相关活动也由此转入低谷。
这一次,无可奈何的本·拉登选择了沉默,一如他小时候为了躲避兄弟姐妹的欺辱,而把自己藏进角落。后来,据此当时陪在本·拉登身边的一个儿子所述,本·拉登在这一年经历了大喜大悲,身体状况本来已经非常恶劣的他,一下子苍老了不少。而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之后,由于本·拉登的平静表现,来自沙特和美国的压力逐渐减轻,本·拉登的家族势力得以开始四处活动,他们耗费巨资打通各处关节,其中包括驻守美军的一些重要将领,最终得以和本·拉登进行接触。同年年底,本·拉登在哥哥的帮助下向沙特政府提出恢复人身自由请求,并作出了一些违背自身意愿的保证。沙特政府见本·拉登的“认罪”态度良好,在得到美国默许后,最终解除了对本·拉登的部分监禁,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他的自由身。本·拉登再接再厉,设计让沙特王室相信他去巴基斯坦处理生意,于1991年初同意了他的离境请求。
同年3月11日,本·拉登一行登上了飞往巴基斯坦的转机,离开了他挚爱的沙特阿拉伯。而在此之后,本·拉登终其一生,再也没有能够回到他这片国土。可以想象,乘机离开沙特的本·拉登,心中该是怎样的一种五味杂陈。但是为了同样挚爱的阿拉伯人民,为了自己放理想和信仰,本·拉登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属于他的孤单旅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