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陈云调到延安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当时,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长征,在陕北建立了根据地,环境相对安定。在延安,我们党除了继续加强巩固根据地政权外,还建立了出版社、印刷厂、新华书店等舆论宣传阵地,并大兴学习之风。
党中央的一些高级干部非常珍惜这个有利时机。毛泽东在这一段时间里写了许多不朽的著作,董必武、徐特立、吴玉章、林伯渠等几“老”也是天一亮就起来,一人一个木头板凳,坐在窑洞前的空地上学习,大约要学一个多钟头,才去吃饭、工作。
陈云从这些老同志那里得到启发,组织了一个中央组织部干部学习小组,这个学习小组又被大家戏称为“窑洞大学”。
这个学习小组共坚持了五年时间,前后参加学习的有40多人,陈云任组长。陈云经常对参加学习的同志说:“毛泽东同志长征到了延安,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读了不少书,写出了一些著作。我们也要向毛泽东同志学习,大家要珍惜这个安定环境,多读一些书。”
“窑洞大学”并不像一般的大专院校,开设很多课程,有专职老师讲课。这个“大学”只有一种课程,就是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毛泽东的哲学思想。采取的是自学为主,辅导为辅,集中讨论,加深理解的学习方法。陈云在学习中身体力行,为全体学员作出了榜样。他经常对人说:“党内的老干部、高级干部首先要努力学习,成为学习的模范。”
身为中央组织部长的陈云,工作很忙。平日里要找同志谈话,要开各种会议,要看各种文件,要处理各种事务,可他仍把学习放在首位,抓紧点滴时间安排好自己的学习。
每天早饭前后是他法定的学习时间,星期六、星期天也是他学习的大好时光。一般人到休息日,都爱去跳跳舞、打打扑克,陈云从不参加这些活动,一门心思利用时间来读书。
在陈云的履历表上,文化程度一栏里他一直填写的是“小学”文化程度。其实经过他自己以后的努力,经过在苏联列宁学校的学习,实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已经高出一般的大学水平。他每读完一本马列原著,对书里所讲内容,都可以用很准确的语言讲解出来,陈云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在于他学习认真,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把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结合起来。
陈云作为这个学习小组的组长,不但自己带头学习,还经常关心其他同志的学习。每次学习讨论时,他常采用启发式的方法来引导大家,并经常检查每个同志的学习情况。
小组里有位同志,自以为懂得很多,也能讲,就不怎么看书。讨论时,陈云点他的名:“这段你怎么理解呀?中心思想是什么?”
那位同志吹了一通,不着边际,抓不住真正的实质。陈云又让另一位读得很细的同志来回答,这位同志把段意和中心思想讲得清清楚楚,使那位爱吹的同志以后再也不敢瞎吹了。
还有位同志有点事务主义,总顾不上看书,陈云发现后,就老去考他:“怎么样?看了几遍?这里边讲了些什么?你说说看。”那位同志说了两回,都说不清楚,就不敢不看书了。
通过陈云带头学,整个机关的干部跟着学,很快,部里干部的理论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陈云还善于联系实际来学习,善于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他有著名的三句话:“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是他学习哲学的深刻体会,他曾经解释说:不唯上并不是上边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和书不要读,而是说,上边的话还是要听的,文件和书也是要读的,但不要唯它是从,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是最靠得住的。
陈云实际上正是这样做的,在学习期间,他曾先后调查过延安附近九个党支部的情况,了解党员的思想和困难,解决各地党组织的具体问题,并以此作为制定党的组织建设的方针、政策的依据。
陈云主持的“窑洞大学”成绩卓著,凡参加过学习的同志回忆起当年的生活,都深有感触地说:“陈云同志学习认真,常常打破砂锅问到底,他真是我们党内一位值得钦佩的学习模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