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进特园,高兴地说:“这是‘民主之家’,我也回到家里了。”一句话,说的满园春色。
座机在热烈的掌声中腾空而去。张澜遥望长空,但见白云。他的心,也乘虚御风,与之俱去。
1945年8月28日中午,客居于重庆上清寺特园“民主之家”的张澜先生,正同主人鲜英先生进着午餐。一位常客——中共南方局负责统战工作的徐冰同志突然到来。徐冰顾不得两位老人推食的礼遇,忙不迭报告着一个惊人的消息:“毛主席已经从延安飞来重庆了。”张澜、鲜英不胜惊愕,肃穆相对。
……
下午3时30分,一架绿色军用座机,降落在九龙坡机场。毛泽东主席偕同周恩来副主席、王若飞相继下机。机场上,毛泽东受到各界知名人士的热烈欢迎。当乔冠华介绍大家同毛泽东见面时,毛泽东一一握手,答礼道:“很感谢!”
毛泽东在人丛中发现了银髯飘拂的张澜,不待乔冠华介绍,迈过去同他握手,一见如故地说:“你是张表老,你好!”张澜连忙说:“润之先生好!你奔走国事,欢迎你光临重庆!”毛泽东拉住张澜的手,久久不放,说:“大热天气,你还亲自到机场来,真是不敢当,不敢当!”毛泽东推重张澜从领导四川保路运动,一直奋斗至今。张澜早在“五四”时期,就在北京欣闻少年中国学会的王光祈有关毛泽东的介绍。两人不约而同地说:“神交已久。”
8月30日上午,毛泽东特地嘱咐周恩来亲赴特园,告诉张澜,下午他要亲临特园拜访。送走周恩来后,张澜为毛泽东的安全计,要鲜英告诫全家,暂不要将这个喜讯外传。
下午3时,毛泽东由周恩来陪同惠临特园。他们由鲜英领进张澜的卧室,促膝而谈。毛泽东首先向张澜转达朱德总司令对老师的问候,转达吴玉章对老友的问候。融洽的气氛,使张澜如坐春风。这时,周恩来起身告辞,下午还要同国民党谈判代表会议。
卧室内剩下毛泽东同张澜、鲜英二人。张澜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心,提醒说:“蒋介石在演鸿门宴,他哪里会顾得上一点信义!前几年我告诉他,只有实行民主,中国才有希望。他竟威胁我说,只有共产党才讲实行民主,如今他也喊起‘民主’来了。”毛泽东风趣地说:“民主也成了蒋介石的时髦货!他要演民主的假戏,我们就来他一个假戏真演,让全国人民当观众,看出真假,分出是非,这场戏也就大有价值了!”
毛泽东向张澜详细解释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六项紧急措施,其中包括公平合理地改编军队,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等要求。张澜连声称赞:“很公道,很公道!蒋介石要是良知未泯,就应当采纳施行。看起来,这场戏倒是有看头。”
9月2日上午,张澜以中国民主同盟的名义,在“民主之家”特园欢宴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王若飞。沈钧儒、黄炎培、冷遹、鲜英、张申府、左舜生等做东招待。毛泽东一进特园,高兴地说:“这是‘民主之家’,我也回到家里了。”一句话,说得满园春色。在客厅里,毛泽东勉励大家说:“今天,我们聚会在‘民主之家’,今后,我们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他在反复强调“和为贵”之后,又同大家恳谈,同沈钧儒谈健身运动,同黄炎培谈职业教育,同张申府谈“五四”运动的往事……
席间,特园的主人鲜英献上家酿的枣子酒。饮用过这种酒的周恩来向毛泽东介绍说,这种酒的浓度不高,味道香而醇厚。张澜举杯向毛泽东敬酒说:“会须一饮三百杯!”思路敏捷的毛泽东也征引陶靖节的《饮酒》一诗,举杯相邀道:“且共欢此饮!”
宴毕,特园主人拿出纪念册,请毛泽东题词留念。毛泽东笔走龙蛇,“光明在望”四个力透纸背的大字,鼓舞着大家:道路尽管曲折,前途甚是光明。
9月15日下午,毛泽东又来到特园,在张澜的卧室里再度同张澜交换看法。
毛泽东向张澜介绍了国共谈判的近况,认为有些问题,如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保障人民自由权利,召开政治会议,以及有关国民大会、联合政府之类,已大体有了眉目。而在属于关键性的解放区的人民政权同人民军队问题上,国民党则说什么“根本与国家政令军令之统一背道而驰”,使谈判实际上陷于停顿。借此在美帝国主义帮助下,阳为运兵接收,实则准备内战。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张澜推心置腹地对毛泽东说:“在‘五四’以后,为了摆脱北洋军阀的统治,使人民能够过问政事,我曾经同吴玉老(即吴玉章)在川北推行过地方自治,深知政权、军权对于人民的重要性。国民党丧尽民心,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给你们。你们当坚持的,一定要坚持,好为中国保存一些净土!”毛泽东连连点头。
张澜又对毛泽东说:“现在,是你们同国民党双方关起门来谈判。已经谈拢了的,就应当把它公开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免得蒋介石今后不认账。”毛泽东欣然采纳,当即考虑对策。张澜感到义所当为,毅然表示:“你们如有不便,由我来给国共双方写一封公开信,把这些问题摊开在全国人民面前,好受到全国人民的监督和推动。”毛泽东又欣然采纳,还赞誉张澜是“老成谋国”。
张澜的公开信,随即分送给重庆的《新民报》和成都的《华西晚报》上刊出。
……
10月1日,张澜惊悉蒋介石以武力解除了龙云在云南的权力。龙云是张澜介绍加入民盟的秘密盟员,对民盟和民主运动殊多贡献。此刻蒋介石向龙云开刀,更使张澜对毛泽东的安全忧心如焚,立即派人通知周恩来,敦促毛泽东早日返回延安。
张澜一直为重庆谈判和毛泽东主席的安全担心。好不容易盼到《国共双方会谈纪要》于10月10日正式签字,毛泽东决于次日飞返延安。
10月11日上午,毛泽东来到九龙坡机场。由于到达较早,一大群中外记者将他围住,国民党方面的记者借机出了一些难题。毛泽东恢宏大度,应付裕如。当毛泽东一眼望见张澜、鲜英赶来时,立刻排开记者群,同张澜、鲜英热情话别。张澜一扫愁云,兴高采烈地说:“日后中国实现民主了,我还要到延安去看望你哟!”毛泽东连声说:“欢迎,欢迎!”还表示“要用延安的川菜来招待”。
座机在热烈的掌声中腾空而去。张澜遥望长空,但见白云。他的心,也乘虚御风,与之俱去。
(吕光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