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五阿婆蹲在灶门口,两手扶着灶门,正在烧火做饭。柴火太湿,满屋子烟雾腾腾。年过古稀的朱五阿婆揉揉被烟火熏红了的眼睛,慢慢站起来,对来人左瞧瞧,右看看,一时记忆不起来。
刘少奇笑着摆摆手,说道:“哪里,哪里,学生看望师母是应当的嘛!再说,您还记得有我这么个‘九先生’,我可是不敢忘了老师和师母啊!”
1961年5月,为了调查了解我国农村生产和人民的实际情况,刘少奇回到阔别近40年的家乡——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
在繁忙紧张的调查研究工作之余,刘少奇怀着对养育他的家乡亲人的一片深情,向王光美和随行的工作人员讲述了他儿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还特别提到了他的启蒙老师朱赞廷。他说:“朱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是他首先教会我识文写字的。他对我们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对我后来的成长很有益处。这师生之情是永远不能忘记的。”
“朱五阿公还健在吗?”刘少奇问陪同的基层干部。
“朱五阿公早死了,不过朱五阿婆还活着。”陪同的基层干部回答。
刘少奇听了十分难过。他问:“师母生活得怎样?她身体好吗?”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默不作声。
刘少奇用充满期待的目光环视众人,见没人回答,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说:“我一定要去看师母。”
刘少奇和王光美一同来到朱五阿婆居住的柘木冲。
柘木冲住着十几户人家,村前有一座砖砌的牌楼。穿过牌楼,就是朱五阿婆的家。
刘少奇一进门就亲切地喊:“师母,您老人家还认得我吗?”朱五阿婆蹲在灶门口,两手扶着灶门,正在烧火做饭。柴火太湿,满屋子烟雾腾腾。年过古稀的朱五阿婆揉揉被烟火熏红了的眼睛,慢慢站起来,对来人左瞧瞧,右看看,一时记忆不起来。
刘少奇又操着浓重的乡音,谈起了往事:“我是在您老倌子手里发的蒙。那时候,您经常烧开水给我们喝,中午见我们带的饭菜凉了,就帮我们炒热。您的贤惠,朱老师的严格,我至今还记得哩。”
朱五阿婆望着刘少奇的脸,感到很面熟,依稀想起来了。但是,她不敢认,心想:我是个没儿没女的孤老婆子,刘少奇是国家主席,他能有工夫来看我吗?
见状,陪同的人员赶忙对朱五阿婆说:“少奇同志今天是特意来看望您的。”
朱五阿婆又惊又喜,激动不已。“你是九先生!”(刘少奇在兄弟中排行第九)才说了这一句,她马上又改口说,“你是国家主席。主席专门来看望我,叫我这孤老婆子怎么领受得起呢?”
刘少奇笑着摆摆手,说道:“哪里?哪里?学生看望师母是应当的嘛!再说,您还记得有我这么个‘九先生’,我可是不敢忘了老师和师母啊!”
刘少奇的一席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刘少奇走上前去搀扶师母坐下来,两人谈起往事,又谈到现在的生活。刘少奇关切地问师母身体好不好?粮食够不够吃?被子厚不厚?他一边问,一边在屋里走动,掀开米缸盖子,伸手到缸里摸一摸;揭开锅盖,看看锅里做的什么饭……
当刘少奇知道朱五阿婆是五保户时,嘱咐基层干部对五保户要多加照顾,要有专人负责这件事。
几天的调查,刘少奇看到农村的情况触目惊心:农民粮食不够吃,他们用野菜树皮充饥,许多人得了浮肿病,有的已被饿死。师母的晚年生活也过得这么凄惨,刘少奇心情十分沉重,此时他紧紧握住师母的手,对在场的人说:“我这次回来,是来向乡亲们作检讨的。前几年工作没做好,基层干部有责任,县委、地委、省委有责任,但是主要责任在中央。现在,中央下达了新的政策,再过两三年,生产就会恢复和发展起来的。”
临走时,刘少奇拿出回家乡时带来的一斤饼干和20元钱送给师母,说:“这点东西是学生的一点心意,再多,我也拿不起了。希望您老人家身体健康,高高兴兴地度过晚年。”
朱五阿婆热泪盈眶,依依不舍地将刘少奇送出去好远,嘴里不住地念叨着:“好啊,好啊!主席还想着我这先生娘子,孤老婆子!”
刘少奇看望师母朱五阿婆的一幕幕情景,都被随行记者拍摄下来了。如今在刘少奇故居的展览室里就挂着他看望师母的照片。
(李新芝 王月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