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设计-体育学习任务的分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根据学习风格的特点,就可以恰当地处理体育学习内容,准确地采用体育教学方法,科学地选用体育教学媒体,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学生的特点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究竟要分析学生的哪些特点呢?我们应根据体育学习的实际需要,根据特定的体育学习内容的要求,判断学生的哪些方面必须加以分析,并能采用恰当的分析方法。

    一、学习准备

    所谓学习准备(learning readiness)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学习可以分为认知的、情感的和动作技能的等领域,学习准备也可以相应的包括认知的、情感的和动作技能的等方面。

    学生的准备状态不仅应保证他在新的学习中有可能成功,而且还应该使他的学习在时间和精力上消耗合理。因为离开了学习时间和精力的经济性,准备这个学习就会毫无价值。学习准备也离不开学习方法,例如用语词讲解不能学懂的知识,可以通过形象化演示(示范或示图、视频媒体等)学懂;课堂上学不会的技能,可以通过课外实践学会。所以对学习准备只能作相对理解,不能将它绝对化。

    体育教学之前既要明确“目的地”即体育教学目的,也要明确“出发地”即学生准备状态。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体育教学,这就是体育教育中所说的准备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

    因此,学习准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对从事特定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对该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对第一方面学习准备的分析称为起始能力预估,它与所学的内容直接相关。

    二是对他从事该项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特点,包括年龄、认知成熟度、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学习动机、注意力稳定性等等。对第一方面学习准备的分析称为起始能力估计,它与所学的体育学习内容直接相关。对第一方面的学习准备的分析称为一般鉴别特征,它虽然与体育学习内容无直接关系,但影响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体育教学方法和媒体的使用。

    体育教学目标只是规定了一定体育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学生应习得的终点能力及其类型,而没有具体说明这些能力或行为倾向形成或获得的过程与条件。要使体育教学目标真正起到指导体育教学的作用,接下来还要对体育教学任务进行学习任务分析。任务分析就是要进一步揭示终点目标得以实行的先行条件。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讨论了体育教学目标的陈述,这些体育教学目标是学生某段学习结束时应达到的目标,是某一终点的能力,在这里我们把它称为“终点目标”;从学生的起始能力到学习结束时的终点能力(终点目标)之间有一段差距,弥补这段差距就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哪些能力?需要达到哪些前提性目标?这些前提性目标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体育学习任务分析,就是要找出这些确保学生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

    关于任务分析的理论、技术,就我国目前的体育理论界和实践界而言,大多数体育教学研究者和体育教师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如何运用它于体育教学实践。而在国外,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活动中,任务分析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二、任务分析的概念

    在1940年,加涅首先提出“任务分析法”,强调任务分析对教学的作用。加涅和米勒(R.B.Miller)认为:在教学计划中首先要对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分析学习任务的类型和学习的内外条件。这种看法很快得到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作为计划教学程序的一部分,首要的步骤是确定教学目标和确定不同学习任务的性质、特点,并以此确定适当的教学程序。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提倡下,教学中兴起了程序教学运动,它是使教材程序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分析教学目标的过程。任务分析法在斯金纳提倡的程序教学法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分析教学目标的一套专门技术。关于任务分析技术含义,中外心理学家对任务分析有许多解释:

    1.确定学生将要解决的某一问题的特定步骤。

    2.对任务所需步骤的评估与陈述。通常也包括对所涉及的技能和操作的精确陈述。

    3.是对学生达到某一目标之前的子技能进行等级排列的过程。

    4.把任务或目标分解成较简单的成分的过程。

    5.描述某一技能的子技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整个任务中的作用的一个过程。

    6.把任务分成基本子技能的系统过程。

    7.描述任务或技能的成分。

    8.确定学生达到某一特定教学目标之前必须先教技能的构成成分。

    9.是一种教学设计技术。旨在揭示从学生的起点行为(原有知识基础)到终点行为(预期的学习结果)之间必须掌握的新能力的类型及其层次关系。

    大多数研究者都同意任务分析实际上是指在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所进行的分析,包括将目标技能分解成一系列子技能,确定子技能的性质及之间的层次关系等过程。目的是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

    一般而言,进行任务分析时,体育教师需要具备某一体育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还需具备体育教学设计理论知识和技能。

    三、任务分析的基本步骤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任务分析以后,接下来要讨论的是怎样进行任务分析。

    詹森和斯拉文给我们提供了他们的经验。詹森(W.R.Jenson,1988)提出的任务分析步骤是:

    1.精确陈述教学目标。他认为目标包括三个成分:操作行为、条件和标准。而在陈述目标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主语含糊;描述行为的动词偏向于表达心理过程,如用知道、理解、欣赏、掌握意义、享受、相信等词;过分细化的目标;陈述的不是教学方面的目标;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当作目标。

    2.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之前,他原有的知识技能准备。它是学生习得新的能力的内部前提条件。

    3.子技能的分析。确定从起点能力到教学目标的技能系列,其基本步骤是:详尽列出所有的子技能;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按照所学的顺序,将子技能排列等级;选择一定方法来确定学生子技能掌握的情况。

    斯拉文(R.E.Slavin,1986)提出的任务分析步骤是:

    1.确定先行能力。在教授这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知道什么。

    2.确定子技能(成分技能)。在达到一个较大目标之前,学生必须学得的子技能。

    3.计划如何从子技能出发形成最后的技能(目标)。

    我们在总结国外任务分析的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提出体育教学设计中任务分析要做的工作是:

    1.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2.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使能目标是介于起点能力与终点能力之间应掌握的先决知识技能。

    3.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在上述三种观点中,有以下三点是共同的:

    1.确定学生的起始能力

    在前面的学习理论和体育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中,我们已有讨论,在进入新的学习单元时,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相关知识和技能对新的学习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们是新的学习的内部条件。所以体育教师在确定终点体育教学目标后,必须分析并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即起点能力。另外,从知识分类学习论的观点看,由于智慧技能从“辨别”到“高级规则”之间有严格的先后层次关系,所以作为高一级智慧技能先行条件的较低级智慧技能必须全部掌握。而且由于技能的形成比知识习得所需要的时间长,所以,在教新的体育技能之前,一旦发现学生缺乏先行的技能,应及时进行补救性教学。确定学生起点能力的方法很多,在一般的情况下,体育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小测试、在课堂上提问、观察学生的动作、做一些问卷调查等,都可以用来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

    2.分析使能目标

    从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学生还有许多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这些前提性知识、技能被称为子技能,以它们的掌握为目标的教学目标被称为使能目标。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越多。其实,就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总体目标而言,其下属的所有各级水平的具体目标都是它的使能目标,而各学期、各单元、各学时的体育教学目标又都是其上层体育教学目标的使能目标。一般体育教学中,先后两次体育教学的知识、技能距离较小,因此其中的使能目标也不多。

    3.分析支持性条件

    任务分析除了必要条件(使能目标)的分析之外,还要进行支持性条件的分析。支持性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区别在于:

    必要条件(即使能目标)是构成高一级能力的组成部分。蛙泳教学的使能目标分析中所列的前题能力成分。

    支持性条件虽不是构成新的高一级能力的组成成分,但它对终点目标的达成确有影响,有助于加快或减缓新能力的出现。

    蛙泳教学的使能目标分析中列出的各种能力的形成需要两个支持性条件:其一是学生的注意或学习动机的激发,学生的唤醒水平高,注意高度集中,可以加速新的能力的形成;反之则会减缓新能力的出现;其二是学生的体能可能也会影响使能目标的完成,并最终达到终点目标。

    在学习任务分析中,我们提到了两个概念: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学生的所有学习都必须具备这两个前提条件。我们可以在体育学习任务分析时依此进行具体的任务分析。

    四、体育学习任务分析技术

    了解了任务分析的具体步骤以后,在进行体育学习任务分析时,为了克服随意性或盲目性,还可以采用一些具体、有效的分析方法。一般来说,分析体育学习任务的基本方法包括下列几种:

    (一)归类分析法

    归类分析法是把与体育教学目标有关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恰当分类,形成有意义的知识结构,较适合于陈述性知识(语词信息)的学习任务分析。可以先把学生应该学习的所有体育事实、概念、原理一一分别列出,然后从任一层次开始,把内容要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比较直观的内容图上我们就可以进行推敲和修正。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考虑现有的选择是否包括了体育教学内容的所有要点,以及体育教学内容的现有组织安排是否合乎逻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层级分析法

    层级分析法揭示为了达到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而需要掌握的不同层次的从属知识和技能,较适用于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学习任务分析。它从已确定的体育教学目标开始考虑,学生为了获得终点能力必须具有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又需要具备哪些再次一级的从属能力?如此直至剖析到学生的起始能力为止。如果能将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从属能力层层排列出来,便可明确全部所要教学的内容,使每层技能都建立在前序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

    (三)信息加工分析法

    信息加工分析法,也有称程序性任务分析法,根据体育教学目的所要求的行为表现,利用流程图来描述目标行为所含有的基本心理过程。这种心理操作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构成体育教学内容。它适用于技能和态度类学习任务的分析。借助分析的流程图可以是提纲型、直线式的,也可以是包含决策点的分支式的。这种分析方法比一般性的陈述包含更多的实现目标的心理步骤。由于这些心理操作步骤之间关系的展现,体育教学内容的结构和顺序也就揭示出来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