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帝国的背影-陈胜吴广造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历史中好多名字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除了几个以情侣身份出现的名字之外,让大家觉得缺一不可的名字组合就是“陈胜吴广”了。

    陈胜和吴广一直被历代历史学家称为敲响秦朝丧钟的两个人,可这两个人压根就没想过敲这么一下。

    陈胜,字涉,阳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水,出身贫雇农。

    吴广,字叔,阳夏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太康,出身贫雇农。

    这两人基本上整齐划一的家世交代,让我们了解到幸福是各有各的幸福,但不幸确实是一样的不幸——不仅是雇农,而且还贫,异常的贫。这两个基本复制粘贴的人生经历让这两个人终究走到一块儿。

    陈胜的出生并没有什么呼风唤雨的异常景象,就是一个秦朝末年的妇女艰难临盆生了这么一个男孩。

    由于家境贫寒,陈胜很小的时候就必须到地主家里做长工,历史上长工的最好住所也就是柴房等级了,陈胜的童年便是在一间冬凉夏暖、四面通透、上染天气、下接地气的原生态柴房里度过的。

    这个时候,陈胜每天的物质盼头也许就是拼一口饭吃,但他的精神盼头却极为畸形地发育起来了。这其中的道理还真没办法解释。

    与贫乏的物质相比较,陈胜的精神要富有得多,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拥有一身排骨和一腔热血的年轻人,正是这种精神和物质极度不平衡的变向发展,让他的心里积蓄了一股力量——“怅恨久之”。他逐渐产生了反抗压迫、变革现实的思想,曾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并从小立志要干点大事业出来。

    当时正值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地主老儿也是每天变着方儿地剥削压迫他们手下的贫雇农。

    大太阳底下干活是常有的事儿。一天正午,陈胜忽然对一起耕田的伙伴们说:“苟富贵,勿相忘。”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以后如果有谁富贵了,可别忘了一块吃苦受累的穷兄弟啊。大伙听了都觉得好笑:“咱们卖力气给人家种田,勉强能糊口,哪儿来的富贵?”陈胜不免有所感慨,紧接着就说出了那句和“苟富贵,勿相忘”同样出名的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也许“苟富贵,勿相忘”还说明不了陈胜的优秀品质,这短短的六个字,也许是心有大志的一代枭雄的郑重承诺,也许是生态卑微的草根小民的攀富心态。但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却说出了陈胜的过人之处。

    自此,反抗命运的决心犹如一团烈火在陈胜胸中燃烧。不久,他便以实际行动向人们证明了自己的这几句话。

    当时秦朝的局势非常不稳定,但越是乱世,人已经被规定好的命运就越能出乱子。

    不久,陈胜就找到了一个到军队里从军的机会。

    陈胜来了。

    自秦二世以来,军队大多的民间招募都是去做监督流放罪犯的工作,陈胜也被编入这样的监管小组。由于他的组织能力强,很快就被提拔为守备部队的小队长。

    也正是这个时候,陈胜结识了日后与他名字将永远连在一起的吴广。两人的命运终于在这一刻有了交集。

    首先是老乡的身份让这两个原本不相识的人开始打交道,吴广为人很豪爽,虽然官职不大,但是对下属却非常好,在部队的声望也非常高。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人很快就得到了同样个性鲜明的陈胜的喜欢。两个人最终成为了莫逆之交。

    一场大雨

    一场大雨可以浇熄山火、鬼火、森林大火,一场大雨却燃烧盛放了陈胜吴广心中的大火,这雨不是雨,分明是油。

    秦二世皇帝元年七月,大泽乡。

    这一次,陈胜吴广这两个好兄弟同时奉命押解一群犯人将粮食送到安徽蕲县附近的工地。但是,当他们到达江苏大泽乡的时候,遇到了一场大雨,道路全部被洪水淹没。别说是车、马了,就是人想动也动不了。

    大雨连下了好几天,他们被困在大泽乡好几天。如果他们没有按时到达目的地的话,以秦国的刑罚是要被判处死刑的。

    兄弟,雨已经下了好几天了,以后的路就算再怎么赶,咱们也无法按时交差了。吴广望着还在滴答下雨的天气无奈地对陈胜说。

    是啊,依照刑罚,耽误了送粮的日子,可是杀头的罪啊,咱们都得死。陈胜无奈地回应。

    之后便是一阵骇人的死寂。

    坐等时日,必死无疑。

    斗胆造反,有可能死,也有可能活。

    他们选择了冒险。

    两人一拍即合,反了他的。

    这哥俩心里想的是反了他的,可是手下这些士兵和罪犯到底怎么想的,这两个人心里还真是没谱。要换上一般事情的话,以吴广和陈胜在士兵中的威望,一呼百应是没问题的,可是今天他们合计的事情可是造反啊,走上这条路,只能是一条胡同走到黑,没有回头路。

    所以,接下来陈胜和吴广要做的事情就是撺掇,而且还要想一个让大家不得不反的理由。

    造反也是要有技术含量的。想要这反造得天然,造得毫无人工修饰的痕迹,就一定要有名正言顺的理由。两人一合计,当下还真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二世皇帝其实本来应该是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后来,扶苏由于向始皇进谏,与始皇发生了分歧,被派到边疆为监军。但其实扶苏是没有罪的,这一切的幕后黑手都是现在的秦二世胡亥为了夺权而陷害他的,以致扶苏最终被害死。

    秦朝的百姓早就听说扶苏贤明,都希望能由这位贤明的太子继承王位。这种美好的愿望后来就演变成了种种扶苏未死的传说。另外,楚国的大将项燕曾经多次打败了秦军,在军民中也留下了非常好的口碑。因此,在最后项燕的军队溃败后,楚人都非常怀念这位大将军,也有人认为项燕也没有死,只是诈死而已,随时准备抗秦。

    如果能以上面两个人的名义造反,这反就造得名正言顺,而且顺应民心。

    造反的初步名分是有了,但这仅仅是迈出的一小步。

    造反听着血性,但可真不是什么血性而为的事情,陈胜和吴广一拍即合,一是因为两个人志趣相投,互相信任;二就是两个人志不在此,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有能更出彩的地方。

    陈胜和吴广其实也只是个小队长,还有一个总领队的秦国官吏,先解决了他,才能取得现有团队的绝对领导权。

    但是一个士兵的犹豫加上另一个士兵的犹豫,虽然是小犹豫,但是很多士兵加起来就是千犹万豫,这个时候光想着害怕了,还怎么造反。

    所以,接下来陈胜和吴广要做的事情就是必须找一个能完全磨灭他们内心犹豫的东西。

    吴广想了半天,说,装神弄鬼吧。自此以后,这几乎成了农民起义的惯用伎俩,屡用屡得手。

    很快,陈胜和吴广就选定了一种动物作为他们装神弄鬼的载体。用什么动物好呢?按理说龙最有说服力了,但是问题是他们连龙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啊。得了吧,找个普通的动物吧。

    这种动物就是鱼。一来是因为鱼比较常见,二来就是鱼可以作为食物接近大众。

    吴广建议在鱼腹中塞入一个书帛,上面写“陈胜王”三个字,然后再让士兵们买鱼做饭。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

    一天,果然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在士兵之间炸开了花。有人在烹食鱼肉的过程中看到了“陈胜王”的书帛,士兵们都以为是天意,都认为陈胜一定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为了让这种效果更佳明显,“造反总导演吴广”又派人到另一处去烘托气氛。他派人晚上跑到土地庙,藏在草丛中,只要一看到有人过来就装狐狸的叫声喊“大楚兴,陈胜王”。陈胜的名字再一次地在士兵中间变得神秘起来。

    这个时候的陈胜相反还颇有姿态,他情绪非常平静,但正是这种平静让人们觉得他越发神秘。

    上面的几出戏一直是吴广在边导边演,取得名分、制造民意的事情都做完了,下面的戏就该陈胜出场——杀人。这人一杀,就意味着造反的启动程序正式开始了。

    找碴

    杀人的第一步就是找碴。

    人一喝完酒就容易出乱子,这一点陈胜和吴广都知道。于是,吴广故意用酒灌醉了将尉,并故意在他面前挑衅,表示要带着部属逃亡。这下可是彻底激怒了将尉,在众人面前就要鞭打吴广,吴广夺下他的鞭子,将尉又拔出他的宝剑向吴广刺过去。这酒醉的人哪里是清醒人的对手。吴广夺下了他的宝剑并刺死了他。

    这个时候在一旁看热闹的陈胜觉得时机已到,一口气连杀了将尉身边的两个助手。

    一次蓄谋已久的谋杀就这样被陈胜和吴广演绎得非常意外。

    看到这场斗殴的士兵都认为这是场意外,由于陈胜和吴广把一个不得志小队长的愤恨和憋屈演绎得淋漓尽致,再加上兄弟们心中都背负着迟到的恐惧,士兵们心里的天平完全偏向了陈胜和吴广这边。

    陈胜一看,时机已到,便当众宣布,各位兄弟,我们因为碰上大雨,已经没法如期赶到工地,依照秦朝的律法我们都得被砍头。即使不被砍头,也要做一辈子的苦工,到最后还是被累死。如今,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依照律法中的上下级连坐,你们也逃不了干系。

    大家白白搭上一条命,实在是不值得啊。是个爷们儿就不该这样死,要死也要轰轰烈烈地死。至此,陈胜又说出了他第三句的成名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些做王候将相的,难道都是贵种吗?

    最后的一句话,彻底让士兵们成为了陈胜的粉丝,集体叛变的协议达成了。

    撺掇小群体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就该撺掇天下人了。

    这个时候,陈胜和吴广拿出了他们早就准备好的计划。假冒扶苏、项燕的名义,向全国发出檄文,也就是一种文告,要求联合共同反抗暴秦。

    时光影影绰绰地交汇,就在陈胜吴广热热闹闹造反的时候,几股不同的力量也在悄然蓄积。

    大家一起来造反

    张耳、陈余

    张耳和陈余都是魏国人,两个人都是当地颇有名望的知识分子。但是在这个光鲜亮丽的外衣之下,两人其实都是坚定的反秦组织成员,当然了,都是地下活动。

    但纸终归是包不住火的,两个反秦文化组合立刻就在反抗暴秦的领域作出了一些成就,自然也就入了秦始皇的法眼。

    张耳和陈余的活动也由地下转到了地上,两个人的脑袋自然也是升值不少——成了全国通缉的罪犯。

    那个时候没有网络,没有电话,一般上行下达要好长时间,也就是沾了这个光,张耳和陈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被秦政府抓到。所以,张耳、陈余没事就四处宣传抗秦的思想,到处播撒革命的种子。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轰轰烈烈的秦末起义的大旗被陈胜和吴广扛了起来。这个消息对于张耳和陈余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于是,这俩兄弟决定投靠那俩兄弟。

    当时陈胜和吴广是极度缺乏智囊团的,而智慧往往能够决定格局,陈胜和吴广总觉得差那么一点,所以他们对张耳和陈余是非常尊敬的。最后,派他们随同自己的手下武臣前往赵地接管那里的造反事业。

    直到后来,周文在关中兵败,武臣在张耳、陈余的鼓动之下,自立为赵王。大将李良非常不服气,最后叛乱率兵攻进王宫杀死武臣。张耳和陈余一看情况不妙,立刻带兵反攻李良。李良当然不是张耳和陈余的对手,最后兵败投降了章邯。这个章邯又是何许人也?章邯是秦国本土派贵族的后代,从小就喜欢练武。按理说,喜欢练武的人一般都是莽夫,但是这个章邯却个性果断且心思缜密。

    成年之后,章邯当起了秦国税务体系中的小领导,由于关东叛乱四起,哪些地方没收上税,哪些地方还能收上税,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最重要的是章邯身上流着贵族的血脉,所以他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和一些青年们讨论国家前途。

    好了,章邯介绍完毕,我们继续来关心这场战斗。

    战斗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李良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赵王也被杀害了。赵国一时间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这个时候,张耳和陈余又想办法了。两人决定立赵国王室后裔为王,就在民间找了个叫赵歇的,然后舆论宣传了一番,说此人就是赵国王室失散多年的后裔。于是,这位赵歇成了赵王。

    田儋

    田儋是狄城人,是原来齐国的王族,这个王族可来历不小,是战国时代的豪门贵族。这个时候,虽然齐国被秦始皇灭了,但是火样的希望仍然存在在这个王族的心中。他们一直相信,有一天一定会东山再起。

    这个时候,陈胜最先发起了暴动,准备进军齐地。秦国本来对齐地的统治就非常薄弱,于是很快秦国的统治在齐地就面临崩溃。这个时候,正是田儋的大好机会,他带领宗族子弟起兵自立为齐王,很快就占有了原先齐国的大部分领土。

    韩广

    以前是武臣手下的部将,最后被派到燕地,当地的反秦组织看他能力比较强,就拥立他为燕王。

    魏咎

    陈胜派了一个部将周市占领了魏地。周市一看天下人都忙着造反,这个也成了王,那个也成了王,看着眼红,但苦于出身的确是拿不出手,只得找一个魏王的宗室弟子魏咎,立他为魏王,他自己则做了宰相,完全脱离了陈胜集团。

    景驹

    陈胜部将秦嘉联合当地的部落贵族长老立景驹为楚王。陈胜死了之后,景驹的名气一天比一天大。这个时候景驹就像一块磁石,把实力相对较小的造反团队纷纷吸引过来。值得注意的是,投奔景驹的人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刘邦。

    张良……

    黥布……

    项梁……

    项羽……

    刘邦……

    一份造反名单赫然展现出各个人士对天下的垂涎。“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关东地区又恢复到了秦统一六国之前的情形。

    由于造反者众多,我们不能一一介绍,下面我们就介绍两支最后杀入决赛的队伍吧。

    在刘邦对自己的命运长吁短叹的时候,大秦国内部已经在酝酿一个惊天的大秘密了。

    嬴政死了,这个国家马上就该换新主子了。

    胡亥埋了老子就上位了。

    这个时候,刘邦是在山里蛰伏着,但陈胜和吴广起义军的力量正以强劲的势头撼动着秦朝的统治。

    这个时候,陈胜吴广起义军的力量相较于秦国还很弱小,但即使是弱小,这支起义军也成了天下百姓的代言人。人民对秦朝的暴政已经是极尽崩溃了,陈胜和吴广几乎到了根本就用不着煽动,大家就能响应起义的程度。

    这个时候的陈胜和吴广当然算作叛军,由于这支起义军的号召力比较强,所以一时间,蕲地周围的经、酂、苦、柘、谯等县,都变成了起义军的红色区域。

    秦朝的拉壮丁活动开展得颇为不顺利,因为被拉去的人基本上也就是半只脚踏进阎王殿了,所以疲于奔命而找不到组织的大量乱民、散民到处存在。

    起义军的首领吴广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乘机收编了各郡的乱民,有人就有了力量,但也就有了要吃饭的嘴,所以各个郡县的粮仓成了起义军的目标。经过这一番折腾,起义军的实力大增。

    也许连陈胜和吴广都没有想到,起义军的队伍会扩大得这么快。他们进入河南一带时,已有车乘六百、马千骑,士卒数万人了,这样的规模俨然已经成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队伍。

    这支数万人的队伍的走向是前方,他们这次的目标是陈国首都陈城。

    起义军的第一站为什么会选在陈国的首都陈城呢?

    原来,陈国是舜帝后代的封国,到了春秋末期的时候被当时的强国楚国所占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陈城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时楚国进攻中原的根据地,也就是说,陈城是比较早浸染楚文化的一个地方,尤其是经过战国的两百多年之后,这个地方已经被楚文化所同化。战国末年时楚国京都郢不止一次地被秦国攻破,甚至一度做出决定要定都在陈城。秦国统一六国后,在这里设有郡治,由郡守治理。

    陈城这个地方的楚文化渲染最重,这也就合了陈胜和吴广的心思,因为他们的起义队伍本来就是打着楚国的名号来起义的,起义地点也是在楚地。所以,收归的班底也大多是认同楚文化的楚人。

    事情发展得相当顺利,一切似乎都在陈胜和吴广的掌握当中,起义军到达陈城之后,迎来的不是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而是陈城父老乡亲的夹道欢迎。陈城的郡守是个有眼色的人,本来现在就天下大乱,陈城百姓还对叛军夹道欢迎,那么好吧,我也不保什么城了,于是,一座陈城霎时间就变成了一座没有领导班子统治的空城。

    陈胜进入陈城之后,楚国各地的部落领袖立刻拿出欢迎光临的态势,陈胜成为了当时反抗秦朝的绝对领导者(将军亲自率军作战,讨伐无道,驱逐暴秦,再立楚国社稷,论功劳理应称王)。

    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陈胜和吴广是非常意外的,他们没有想到当初像火星子一样的队伍今天竟然能烧他几片森林。

    陈胜虽然是因为偶然事件起义的,但其后的声势和实力却越来越强,相信对于这一点,陈胜本人也是没有想到的。

    陈胜和吴广很意外,几乎谁都能看得出。

    事情真的就发展成这个样子了吗?莫非我还真的能当了皇帝?陈胜不只一次地在起义军安营的夜幕中问自己,是真的吗?这一切真的是真的吗?

    是真的,一帮呼呼啦啦的楚国部族长老们告诉了陈胜答案,这件事情不仅是真的,而且我们要支持你成为“张楚王”(欲张大楚国之王也)。

    这么一下,震动秦朝半壁江山。

    陈胜不但没有想到起义军的规模会扩大得这么快,他也没有想到粮食会吃得这么快,弟兄们的胃口会这么好。

    陈城里虽然拥有大量粮食,但是实在是架不住各地不断响应的军团。

    陈城里的粮食再多也就那么多,可保不准明天后天就又来了一队人马。正面点看,那是来了一队战斗力;负面点看,那是来了一队要吃饭的嘴。起义军的粮食问题日益严重。

    我方缺粮,敌方就更得把粮食看紧一些了。由于各地秦国守粮官员已加强警戒,关于抢粮食的战斗是越来越不好打了。

    各地集结来的流民及散军现在连肚子都吃不饱,自然叫苦连天。一时间,起义军中不满的情绪四起,怨声载道。新兴的“张楚政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弟兄们连饭都吃不饱,往小点说是影响战斗力,往大点说是影响凝聚力啊,哪天真要是饿急了,大家一哄而散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陈胜和吴广这个时候做出了一个共同的决定——攻荥阳。

    荥阳,粮食

    护食是人的天性,何况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荥阳一向戒备森严,想要攻下荥阳,难度非常大。

    荥阳在今天郑州的东方,如果我们对这个地理名词不熟悉的话,那么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一定不陌生吧,这个地方也就是“楚河汉界”的发源地。

    由于河川汇集,荥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粮食的汇集中心,荥阳城内有一条大道可以直接通往首都咸阳,是当时秦朝在东面最重要的一座粮仓。这座城虽小,但是掌握着粮食问题,所以武装的水准是国家级的。

    陈胜和吴广决定攻打荥阳,那无异于虎口夺食。事到如今,也只能是铤而走险了。

    陈胜决定让吴广来做这次攻城的主力军,由于吴广在起义军中的威信较高,由他率众的话,大家一定更加卖命。所以,这次陈胜给了吴广一个仅次于自己的名头——假王(《史记·陈涉世家》,乃以吴叔为假王)。

    这个假王的意思就是暂时的代理王,除了最高决定权没有之外,吴广在率众的同时享有和陈胜一样的权力。

    虽然在队伍和思想上都做了双重准备,但陈胜依然是忧心忡忡,从最初走到现在,这似乎是最窘迫的境遇了。陈胜心里知道,这一仗真的不好打,甚至没有赢的可能性。

    为了减少吴广军的正面压力,陈胜也设法发动了多次的侧面袭击以分散秦军的注意力。

    陈国人武臣奉命联合赵国的张耳和陈余率众在赵地起义,汝阴人邓宗则攻击九江郡一带,陈胜知道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制造声势。因为实的玩不起,只能玩虚的。

    对于这次战斗,陈胜是做了最坏的打算,但是经过种种努力之后,陈胜又改了主意,因为照这样发展下去,荥阳是非常有可能被攻破的。

    但事实是,当他满怀希望等着吴广为他抢回大批粮草的时候,得到的却是荥阳失利的消息。

    原来,吴广仅仅只是在士兵数量上占据优势,不管从战斗力还是战术安排上,吴广与荥阳的主帅李由都有一定差距。不是一点差距,是差一大截的那种差距,是一时半会儿也追不上的那种差距。

    尤其是遇到这种硬碰硬的城市攻坚战,根本就没有丝毫取巧机会,李由以前打了十几年仗,而吴广之前是种了十几年地。谁强谁弱,清清楚楚。

    裂缝

    面对智力上的无奈,吴广也没办法,毕竟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是一两天就形成的。他只能下令把荥阳团团围住,双方就这样一直处于对峙状态。

    两军一对峙,自然也就不是比什么战斗力了,而是比粮食。这一比粮食,就又犯了起义军的大忌。

    陈胜希望的当然不是这种结果,他立刻派人给吴广带信,这信上只写了一句话:荥阳,必须拿下。

    这两个一直并肩作战的兄弟,也终于发生了分歧。

    吴广看了看信,直接用眼神批示——扯淡。

    吴广爱兵这是人所共知的,但现在陈胜这道命令对于战斗力非常弱的起义军来说,无疑是去送死,这么看来,吴广肯定不干,于是,两军还这么僵持着。

    陈胜一看,这招对吴广根本不起作用,不得已之下,陈胜只能把最后的家底部队交给了一个叫周文的大将统领去攻打三川郡,威胁函谷关。一到了函谷关,秦朝基本上就能知道这是冲着咸阳来的。这样做的目的是看能否为进攻荥阳的农民军创造机会。

    陈胜重用周文的原因是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受过系统军事训练并参加过大规模战争的人。他先是春申君的门客,后来又投靠了项燕领导的抗秦联军,在联军中担任参谋。周文的简历显然是华丽而实用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陈胜非常信任他,予以重任。

    果然,周文没有辜负陈胜的重用。在周文的率领下,起义军很快就攻下了三川郡。周文军队直逼函谷关,因此名声大振,投靠和收编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周文手下的人竟然达到了十几万之多。

    十几万人,人数是不少,但究竟战斗力如何就要看后面发生的事情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