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猜想-最后的话——发展民间资本是中国经济唯一出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导读:

    民众的富裕程度怎样,最终不仅仅影响到GDP数字的涨落,更会对中华民族未来的心态走向产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民间资本不仅对暂时的民生有影响,更对国家的发展与民族地位意义深远。那么,民间资本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民富论

    在“国强”与“民富”这两个目标当中,受以往教育的影响,我们总是会下意识地亲近前者,把后者当成羞于启齿的不良心态,却丝毫不去深究,这两个词究竟都代表了什么意思,两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同样的,在一部分决策层中间,也存在着这样的偏见,进而将国家经济摆在民众的对立面上。

    其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对立,很大程度都源于政府决策者不愿尝试着与民众寻求合作,共同谋求经济的发展。而当国家着力于发展国民经济的时候,意味着一个全民财富时代的到来。

    在这里,中国春秋时代的一个小故事,颇能说明这个看似繁杂实则简单的问题。

    曾经有一个叫有若的人,是孔子门下的一名弟子,根据《论语》的记载,鲁哀公曾向他请教解决荒年国家收入不足的办法。有若建议他在鲁国的范围内实行彻法,意思就是实施逢十抽一的税收标准。

    鲁哀公惊讶地表示反对,声明百分之二十尚且不足,更何况百分之十的税收呢?对于此,有若的回答是:“如果百姓足够,您怎么会不够?如果百姓不够,您又怎么可能够?”

    “彻”是周代什一而税的税法,“二”是什二而税。鲁哀公实行什二而税,国用犹感不足,可是有若竟然劝他实行彻法,并讲述了一番足君与足民关系的大道理。是对富民和富国关系最早的理论阐发。

    足君即是富国,百姓足即是富民,那时国富的标志无非是钱粮布帛充盈府库,而这些全部都是来自百姓生活、生产的余剩,过度的压榨必将使百姓的生活、生产难以为继。一时的“国富”,会使以后的赋税征收难以为继,赋税既乏,国家自然无从实现富裕的政治目标。

    反之,百姓富有余粮余财,就会扩大再生产,即使国家不再加赋,而上缴的粮帛赋税反会更多。这也就是说国家的富足,取决于百姓所拥有的财富总量。

    事实上,这样的观点恰好符合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思路,其本质是国家通过履行自身职能,在帮助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建立起长效的发展机制,在经济生活中与民众站到同一个层面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目标。

    用现代金融技术发展民间资本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我们都知道民间资本的繁衍对于国家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带动,靠的基本上是乡镇企业的拉动,民营资本的激励,无论是对GDP的贡献率,还是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活力,以至于对市场的创新,这些宝贵的东西无不来自于民间资本。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在过去乃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民间资本都将是国家经济成长的动力。

    可以说,在过去的岁月里,流连于实业、制造业领域的民间资本的发展非常之好,然而围绕着债券、股票等金融领域,这种发展却一直都没有跟上。

    在这一点上,除了我们在本书中提到的制度性因素之外,中国民众的观念,也成为了一个制约民间资本成长的问题。

    比如说,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民间资本扩张最迅速的区域之一。早在2001年,大批温州人投入近两千亿元人民币,组团进入北京、上海、杭州购房。在2002年,中国出现了能源紧缺,煤炭价格飞涨的现象,温州的民间资本又流向山西,一举收购了山西省半数的煤矿;而当棉花减产、棉价上升时,温州为数30亿元的人民币民间资本,又进驻新疆收购棉花;在2007年的石油涨价风波里,50亿元人民币的巨额温州民间资本,再次进入中国西部收购油井;近一段时间,海南岛的房市又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前往投资。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无论这些资本流向何处,所指的却都是有形的实物财富,像债券、股票这样的证券市场,却从来没能够吸引民间资本的目光。

    出现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把货物买进卖出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更加稳妥一些,而与虚无缥缈的票据、债券打交道,总是让人感觉到缺乏安全感。

    当我们的股市、基金、期货一次次地显露出不稳定与“吞金机器”的外貌时,这种不安全感就更加浓重了。

    事实上,能否通过金融证券收入,把资本在未来的收入流变现,进而无数倍地扩大自己现有资本,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这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民间资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一个核心的观念问题,就是我们是否愿意将未来的收入转移到现在,是不是有这种能力,保证这种转移能够成功。

    当我们全书的探索行进到这一步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经济思维上已经与时代接轨,唯一所欠缺的,就是在中国特有的经济环境下,掌握切实准确,更富收益的理财分析方法,掌握更合理有序、效用更高的资产管理结构,关于这套方法,我们将在本书的下册里传播给大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