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无间道-军统再次派人屡屡暗杀汪精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三大汉奸巨头齐聚青岛宣布成立伪国民政府一事,触动了国民党政府敏感的神经。蒋介石怒不可遏,急召戴笠前来,对他下达了无论如何都要将汪精卫、王克敏等卖国汉奸击毙的命令。戴笠对蒋介石向来都是唯命是从,他虽然感觉刺杀汪精卫等人困难重重,但还是将这个艰巨的任务承揽了下来。

    刺杀汪精卫,军统越挫越勇

    吴赓恕密谋刺杀汪精卫

    其实,军统刺杀汪精卫的行动,自汪精卫发表“艳电”以来,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从军统远赴河内暗杀汪精卫,戴星炳潜伏汪精卫身边伺机暗杀,到陈三才的刺汪行动,军统一直把刺杀汪精卫作为头等大事。而汪精卫也因为这几次暗杀,加强了自己身边的警卫。这就意味着,暗杀汪精卫的成功几率越来越小,因此,每次暗杀汪精卫,戴笠都要部署好久,这次同样也不例外。

    前文,笔者讲过戴星炳被军统小人物吴道坤和伪上海市长傅筱庵出卖,被汪伪76号逮捕杀害的事情,但刺杀汪精卫的行动并没有就此夭折。

    当初,戴笠为了确保此次暗杀能够成功,特意从军统总部调遣军统书记长吴赓恕,以及军统“江山帮”的十名特务前往上海,协助戴星炳的工作。所以说,虽然戴星炳被杀,但刺杀汪精卫的行动依旧在进行。

    吴赓恕和“江山帮”的人都是戴笠的亲信,吴赓恕是靠自己的能力和忠心被戴笠一点点提拔上来的,“江山帮”的特务则都是戴笠的老乡。戴笠对这些老乡的信任,可以说是由心而发,而“江山帮”的特务们回报给戴笠的,也是一片片赤胆忠心。从戴笠组建军统直至戴笠死亡,“江山帮”的人没有一个背叛军统,也没有一个人在军统内部搞分裂。他们自始至终都是以戴笠为中心,以“江山”的老乡为队友,团结战斗。

    话说回来,戴星炳被捕后,吴赓恕和“江山帮”的十名特务立刻启动了第二套刺杀汪精卫的方案。

    吴赓恕在前往上海前夕,就打探到在维新政府里有两名他在广东农民运动讲习班的老同学,只是这两名老同学现在都不在上海。吴赓恕于是电话邀请这两名老同学来上海。吴赓恕从前在广东农民运动讲习班时,就以凶残蛮横出名,虽然这两个人和吴赓恕分别很久,但他的淫威一直存在于这两人心中。当他们接到吴赓恕邀请他们来上海的电话时,尽管不知道所谓何事,但也不敢不从。

    吴赓恕与他们见面后,立刻公开了自己军统书记长的身份,并表示自己此次来上海是为了刺杀汪精卫,打电话叫他们来,不过是看在曾经是同学的情分上,给他们一个赎罪的机会。吴赓恕还说,他们二人身为汉奸,本是军统必杀之人,如果按照他说的做,就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这二人本是胆小之人,听吴赓恕说到这里,两人颤抖的双腿有些支撑不住,扶住身旁桌椅才勉强站住了。他们不知道吴赓恕到底要他们做什么,只知道如果不听他的话,他们二人的小命也就玩完了。

    吴赓恕对两人的恐惧视而不见,继续对他们说:“汪精卫曾经在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发表演说,你们可以算是汪精卫的学生,再加上你们现在在维新政府工作,所以你们完全有机会接近汪精卫。我要你们做的,是利用师生关系接近汪精卫,获得汪精卫的信任,取得自由出入汪精卫卧室的权利,然后再在汪精卫的床下安放炸药,或在汪精卫的食物里下毒。”

    听完吴赓恕的计划,这二人胆战心惊,这完全是在老虎嘴里拔牙啊。汪精卫是何许人也,恐怕到最后牙没拔成,自己的小命就丢了。二人刚要开口推辞,吴赓恕又开口了,他带着轻蔑和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他们不按照他说的做,那么他绝对会让他们生不如死!两个人吓得连说不敢,并保证按照他的计划执行。吴赓恕这才满意地放这二人离开。

    这两人从吴赓恕那里离开后,来到一个小酒馆里商议对策。这两人现在进退两难,如果去执行吴赓恕的计划,刺杀汪精卫,无异于“太岁头上动土”,他们没有这个胆量。可如果不按照吴赓恕的话去做,不用想都知道吴赓恕肯定不会放过他们。此二人愤愤不平,抱怨吴赓恕那么大本事,怎么自己不去暗杀汪精卫,非要把他们二人拉下水。可埋怨归埋怨,他们对吴赓恕十分恐惧,他们了解吴赓恕这个人,能够为自己所用的人,他定会厚待,可如果不按照他的指示去做,只有被暗杀这一个下场。

    二人经过反复商议,权衡之后,把心一横,决定把此事报告给汪精卫,让汪精卫这个正主自己去对付吴赓恕。汪精卫与吴赓恕针锋相对之后,说不定吴赓恕无暇顾及其他,他们二人还能得以保命。

    丁默邨设计反刺杀

    就这样,此二人面见了汪精卫,把吴赓恕和他们见面,要求他们刺杀汪精卫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汪精卫。汪精卫听完,立刻将他二人交给伪国民政府的陈春圃,让陈春圃带着他们去见汪伪76号的丁默邨。

    丁默邨见到这二人后,先是请此二人将吴赓恕指示他们刺杀汪精卫的事情仔细讲述了一遍,然后又问他们和吴赓恕怎样联络。二人中的陈承纶,马上将吴赓恕留下的电话号码交给了丁默邨。

    丁默邨为了抓捕吴赓恕,可谓是费尽心机。

    为什么丁默邨要费尽心机呢?

    首先,吴赓恕在军统身居高位,抓住他对汪伪76号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所以丁默邨非常重视此事。

    其次,吴赓恕要刺杀汪精卫一事,汪精卫也是知道的,如果自己不能成功抓捕吴赓恕,不仅为汪伪76号留下一个强敌,还无法向汪精卫交差。同时,丁默邨自己在汪精卫心中还会留下能力不足的印象。说不定,丁默邨就此失去汪精卫对他的信任,这也就意味着他将失去手中的权力。这对于习惯了权力的丁默邨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所以,丁默邨对抓捕吴赓恕一事全力以赴。

    抓捕吴赓恕一事中,最让丁默邨头疼的就是公共租界的巡捕房。当时,受环境所迫,汪伪76号抓人时,如果是在非公共租界,他们便可以无所顾忌地直接前往目标所在处抓捕。但如果目标在公共租界内,他们就必须请日本宪兵队出面联络公共租界巡捕房。也就是说,汪伪76号要想在公共租界抓人,必须先和租界的巡捕房联系,再由巡捕房的人员和他们一起去抓捕犯人。

    要是平时,在公共租界抓人,也就是比在非公共租界抓人麻烦一点,但在抓捕吴赓恕这件事上,丁默邨就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租界巡捕房的巡捕被军统局、中统局收买了,当自己把抓捕吴赓恕的要求上报巡捕房后,他们派人暗中通知了吴赓恕,让即将被抓捕的吴赓恕因为提前得到消息从而逃脱汪伪76号的抓捕,那么,他所做的一切就付之东流了。即便最后汪伪76号的特务查明了抓捕目标是在巡捕房的通风报信下才逃脱的,他丁默邨也无可奈何,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所以,为了避免在抓捕吴赓恕时出现这样的情景,丁默邨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声东击西的好办法!

    丁默邨先是请汪精卫亲手写了一封信给陈承纶,内容大致为:汪精卫聘请陈承纶为自己的秘书。然后,两天后,丁默邨示意陈承纶约吴赓恕见面,并将这封信亲自交给吴赓恕,以此消除吴赓恕对陈承纶的戒备之心,使吴赓恕充分信任陈承纶。

    不出丁默邨所料,吴赓恕看到这封信后,大喜过望。他当场夸赞陈承纶的卧底工作做得好。而陈承纶为了让吴赓恕更加信任他,也为了把戏演得更真实,他向吴赓恕汇报了自己的行程,说他打算马上回南京交接自己过去的工作,随后赶回上海接任汪精卫的秘书一职。

    此时的吴赓恕,完全沉浸在陈承纶成功打入敌人内部的喜悦中,根本就没想到这是汪伪76号给他上演的一场好戏。

    吴赓恕被捕,刺汪行动又一次失败

    陈承纶到南京没两天,吴赓恕就催促他赶快回上海,声称有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陈承纶闻讯立刻从南京赶往上海。回到上海后,陈承纶先是到汪伪76号见丁默邨,将自己即将与吴赓恕见面的情况告知丁默邨。随后回到住处,与吴赓恕联系。

    吴赓恕接到陈承纶的电话,立刻要求陈承纶和自己见面,并定好了见面地点和时间。

    陈承纶挂断电话后,立刻拨通丁默邨办公室的电话,将他们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全部告诉了丁默邨。丁默邨叮嘱陈承纶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吴赓恕见面,并再三叮嘱陈承纶,见面后想办法拖延时间,以便给他们充足的时间部署抓捕工作。

    如丁默邨所料,吴赓恕果然将与陈承纶见面的地点约在了法租界内的拉斐德路与迈尔西爱路交界处,丁默邨声东击西的好戏,终于要正式上演。

    为了防止巡捕房泄露抓捕行动,丁默邨故意让原市政府法文秘书与法租界巡捕房私下联系,以便取得法租界巡捕房的信任。随后,丁默邨给日本宪兵队一个错误的门牌号,让日本宪兵队与巡捕房正面交涉到这一错误的地址抓捕嫌犯的事宜。这样一来,即便巡捕房内有军统局的内线,透漏给吴赓恕的,也是错误的情报。后来,汪伪76号、日本宪兵队和巡捕房的人聚齐,到丁默邨所提供的错误地址去抓人,他们肯定是抓不到吴赓恕的。而当巡捕房的巡捕无果而归后,汪伪76号的特务和日本宪兵队,立刻在丁默邨的指挥下,直扑吴赓恕和陈承纶见面的真正地点,将二人抓回汪伪76号。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巡捕房的巡捕,对日本宪兵队和汪伪76号,在巡捕房的巡捕不在场的情况下抓捕嫌犯非常不满,然而面对丁默邨的应对,他们却无计可施。

    丁默邨面对巡捕房的询问,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的手续是齐全的,抓人完全是符合规定的。我们不过是把嫌犯所在的门牌号弄错了,等我们知道门牌号弄错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再向巡捕房报备了,只能先斩后奏了。”而吴赓恕已经被带入了汪伪76号,巡捕房即使有心包庇也无力回天了。

    吴赓恕和陈承纶二人被带到汪伪76号后,被分别关押在不同的审讯室里。陈承纶自然是进了审讯室没一会儿,就被放出来了。但是在被放出来之后,陈承纶却万分恐惧地对丁默邨说:“吴赓恕这个人很凶恶,万一他知道是我出卖的他,一定会想方设法报复我的,如果吴赓恕不死,我怎么也不能安心。”

    对于陈承纶的担心,丁默邨承诺,吴赓恕必定难逃一死。丁默邨还请陈承纶安心回南京,等着汪精卫的提拔。

    吴赓恕在审讯室里,遭到了汪伪76号的特务的毒打,起初,他并不承认自己是军统局的特工,但在汪伪76号的特务对他用了皮鞭、老虎凳、辣椒水等多种酷刑后,他终于迷迷糊糊地承认了自己刺杀汪精卫的计划。

    丁默邨将吴赓恕的口供交到了汪精卫的面前,汪精卫看也不看,就在上面批上四个大字:“立刻枪决。”

    吴赓恕死后,汪精卫念及陈承纶的救命之恩,将陈承纶提升为伪国民政府文官处秘书,比陈承纶之前的官职高出了三级。过了两年,陈承纶又在汪精卫的提拔下,升任伪湖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

    “打虎英雄”刺杀汪精卫

    “武林高手”黄逸光

    吴赓恕刺杀汪精卫的计划虽然失败了,但戴笠并没有因此灰心。他分析以往屡次刺杀汪精卫失败的原因,决定改变策略,不再安排军统特务去刺杀汪精卫,而是改用民间的武林高手,让真正有功夫的民间高人,近身刺杀汪精卫。

    戴笠的思路成熟后,便下令手下的特工,四处寻找符合条件的“武林高手”。戴笠手下的特工,不少都觉得戴笠的这个计划不可靠,他们认为,身为专业特工的他们都屡屡不能得手,民间的所谓“高手”如何能刺杀得了汪精卫,他们甚至认为,戴笠被汪精卫屡次逃脱军统的暗杀气得失去了理智,但他们还是认真地执行了戴笠的这个命令。

    军统局的特工在全国各地搜罗了许多有名的“武林高手”,但这些“武林高手”在戴笠的考察下都被否决了。这件事就这样一直拖着,直到一位名叫黄逸光的大力士出现。这个黄逸光究竟有什么样的本事,能让要求甚高的戴笠都信任有加呢?

    其实,黄逸光身上的光环,从某种角度讲,甚至不逊色于戴笠。

    黄逸光是广东赤溪人,也是墨西哥华侨。黄逸光是一个天生的冒险者,安逸的生活对于他来说无异于牢笼,所以他在1935年,因受不了生活的平淡,便偕同好友徒步环游世界去了。

    在环游世界的过程中,黄逸光结识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当时在巴黎“避难”的汪精卫。二人同样受过高等教育,同样是不甘寂寞的人,如此志同道合的两人,自然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在交往的过程中,他们时常感觉对方就像是另一个自己,于是二人很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黄逸光还要继续他的环球旅游,所以汪精卫只能满怀遗憾地送黄逸光离开巴黎。分别时,汪精卫看着黄逸光的背影,不禁感叹:此行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会。但命运往往喜欢与人开玩笑,汪精卫怎么也想不到,他与黄逸光重逢的日子,很快就到来了。

    三年后,黄逸光和友人旅行到非洲,惊闻祖国京、津、沪、冀、鲁、豫、晋、苏、皖、浙等地的主要城市和交通沿线,以及南京地区都被日本人攻陷。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让黄逸光无法再继续环游世界,他立刻中止了这次环游世界的计划,毅然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黄逸光决定报效祖国,但要加入哪一个与日本侵略者做斗争的党派呢,这可让黄逸光犯了愁。黄逸光想加入的首选党派就是国民党,但是国民党这么大的党派,不是他想加入就能加入的。就在黄逸光无计可施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三年前结交的朋友汪精卫。汪精卫是国民党政府的元老,手中有极大的权势,通过汪精卫的关系,他一定能顺利进入国民党,从而成为抵抗外族侵略的一分子。

    黄逸光是个行动派,想到了就马上去做,他很快就赶到了汉口,并找到了汪精卫。再见故人,汪精卫十分高兴,拍着胸脯保证帮黄逸光办好这件事,还留黄逸光在自己的宅邸住了一晚,并与之合影。

    第二天,汪精卫就将写好的介绍信交给黄逸光,让他前往昆明航校接受训练。当黄逸光拿着汪精卫写的介绍信欣然前往昆明时,怎么也想不到,这次一别,竟是二人的决裂,此后,他和汪精卫已经不是好友而是敌人了。

    1938年12月,汪精卫叛出国民党公开投降日本。而后,汪精卫做起了挖墙脚的生意,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他拉拢人才,黄逸光就在他的拉拢范围内。

    在成立伪国民政府后,汪精卫十分诚恳地给黄逸光写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的“远大”志向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当然还有对黄逸光的欣赏,最后提到了这次写信的目的:请黄逸光来响应自己主张的“和平运动”。

    满怀期待的汪精卫哪里知道,黄逸光早已不再把他当作好友,在得知汪精卫卫叛出国民党公开投降日本后,黄逸光甚至觉得,曾经和汪精卫相谈甚欢都是件恶心的事。现在又见汪精卫来信,如此厚颜无耻地拉拢他,黄逸光心中对汪精卫厌恶至极。收到汪精卫的来信后,黄逸光马上将汪精卫拉拢自己这件事向国民党有关当局作了汇报。而与此同时,军统的特工也找到了黄逸光。

    戴笠选中黄逸光,打虎英雄担重任

    戴笠见到黄逸光时,已经知晓黄逸光上报了汪精卫拉拢他的事,因此,戴笠确定,黄逸光是一个坚定抗日的革命者,所以戴笠对黄逸光也没有丝毫的隐瞒,直接将自己找他的目的说了出来。黄逸光一听,戴笠让他去刺杀汪精卫,立刻拍着大腿说,“这事我干。”就这样,黄逸光秘密地成为了军统的一分子。

    不过,黄逸光很是好奇,戴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为什么戴笠会选自己去刺杀汪精卫?

    戴笠为黄逸光痛快地接受任务颇感高兴,因此,他很爽快地回答了黄逸光的问题。

    原来,军统特工虽然找了许多所谓的“武林高手”,但经过检验后,却发现很多“武林高手”不过是江湖骗子;有些人即使有真功夫,也没有刺杀汪精卫的胆识;而即便有身手,有胆识,可与汪精卫之间没有什么关系的“武林高手”,想要打入汪伪政权的核心,获取汪精卫的信任,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些人都被戴笠淘汰了。

    军统特工在得到黄逸光的资料后,了解到他与汪精卫交好,而且黄逸光曾经徒步环游世界。军统特工从黄逸光徒步环游世界的经历中,抽丝剥茧,得出了自己想要的情报。搜集情报,一向是军统特工的强项。军统特工在分析黄逸光环游世界这件事后,分析出,一个人能够胆大到徒步到世界各地去旅游,必然要有所恃,并且他“所恃”的,必定是非常过人的本事。

    最后,军统特工按照这个思路,果然发现了黄逸光的过人之处。资料显示,黄逸光在旅游到马来西亚的一片森林时,曾经遇到过一只老虎。当时,他和同伴手中没有枪,如果转身逃跑,显然是没有活路的。黄逸光思量片刻后,让同伴爬到树上,自己留下来对付老虎。就在同伴向树上爬去时,老虎突然向黄逸光扑过来,黄逸光一把抓住老虎的脖子将它翻转在地。老虎腹部朝天后,黄逸光就坐在老虎的肚子上,不停地用双拳捶打老虎的脖子。就这样,黄逸光毫发无损,却将一只老虎活活打死了。

    于是,戴笠根据军统特工搜集的这些情报,确定黄逸光,就是他要找的人。

    黄逸光听完戴笠的叙述后,不禁感叹军统特工的分析能力之强,从而也对戴笠更加另眼相看,能够培养出这样一批特工,他们的头领必然也不是个一般的人。

    随即,黄逸光向戴笠询问刺杀汪精卫的详细计划。

    戴笠带黄逸光走入自己的私人会客室,二人密谈了很久,黄逸光才从戴笠的私人会客室离开。

    第二天一早,黄逸光前往南京,来到汪精卫宅邸门前,将1938年他和汪精卫的合影拿了出来,要求面见汪精卫。门口的侍卫见到这张合影后,明白面前这个人,和汪精卫关系匪浅,因此收起了平日的趾高气昂,礼貌地请黄逸光稍等。侍卫手拿合影,向汪精卫通报了黄逸光求见的要求后,汪精卫拿着那张合影,激动地来到门前,迎接黄逸光。

    见到自己曾经的好友,汪精卫走上前,紧紧地拉住了黄逸光的手,不停地对他说:“你能来实在是太好了。”汪精卫以为,黄逸光是接到自己的信件后,来投奔自己的,而黄逸光也表示自己刚到南京,尚未安排住处。

    黄逸光和汪精卫交谈甚欢,黄逸光甚至希望,汪精卫能让他住进他的宅邸,这样,他便有机会刺杀汪精卫。但汪精卫经过多次暗杀,对身边最亲近的人都十分提防,更何况是许久未见的朋友。所以,汪精卫根本不可能像黄逸光期望的那样,把他安排到自己家中。听黄逸光说自己还没有住处,汪精卫便命令手下在中央饭店给黄逸光开个房间,并让黄逸光先去饭店休息几日,等休息好了,二人再好好叙旧。

    黄逸光与汪精卫的初次见面就这样结束了,虽然黄逸光没有如所愿住进汪精卫的府邸,但黄逸光却认为自己还有机会,可以在日后慢慢取得汪精卫的信任,再伺机暗杀他。然而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却让他的所有的想法都化为乌有。

    汪伪76号抓捕黄逸光,刺汪再次失败

    黄逸光离开不久,李士群就收到情报:军统派了两名特工,伪装成平民来南京拜见汪精卫,这两名特工都是汪精卫熟识之人,其中一人还曾经徒步环游世界。

    李士群收到这一情报后,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将这一情报告知汪精卫。

    汪精卫听到这个情报后,不禁一愣,刚刚见过的黄逸光,就曾经环游世界,如果没有他的环游世界,自己还不会认识他呢。这么看来,黄逸光此次前来,是要来刺杀自己的。

    尽管汪精卫并不十分确定,黄逸光就是军统局派来刺杀自己的特工,但为了保险起见,他立刻命令李士群对黄逸光展开调查,如果发现黄逸光确实是军统特工,立刻将他击毙。当然,如果黄逸光不是军统局,就将黄逸光带到汪伪76号,好好调教一番,最好让他成为汪伪76号的特工。

    李士群立刻安排汪伪76号的特工进入黄逸光所住的中央饭店秘密搜查,很快,他们就在黄逸光居住的304房间的床下找到一把枪。同时,他们在检查房间登记簿的时候,还发现一件诡异的事情,原本,汪精卫只为黄逸光一个人安排了房间,但304房间的房客,除了登记有黄逸光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的名字,这点和李士群收到的情报不谋而合。

    汪伪76号的特工,趁黄逸光不在房间的时候,搜查了他的房间,并将查到的有关情况,迅速上报李士群,请李士群定夺如何捉拿黄逸光。

    对于捉拿黄逸光这件事,李士群不得不谨慎对待。汪伪76号的特工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当然也调查出,黄逸光是个武林高手,在徒步旅行时,曾经徒手打死过一只老虎,这样的人,不是汪伪76号那些只会些“三脚猫”功夫的特工能对付得了的。为了顺利捉拿黄逸光,李士群特意派人请来了曾在上海大世界武术擂台连续打败九名武术高手的王霖。

    请到武术高手王霖后,李士群立刻用重金和高职将他收在汪伪76号门下。为了避免夜长梦多,王霖到达汪伪76号的当天夜晚,马啸天就带着王霖和6名特务前往中央饭店,直奔黄逸光所在的304号房。

    到达中央饭店后,马啸天等人破门而入。

    两名汪伪特务进屋后,齐齐压床上,想要把黄逸光按在床上。黄逸光凭借自己过人的力气,将这两名特工推开,王霖却在此时,上前和黄逸光打斗起来。

    黄逸光虽然力大如牛,却不是专业学武出身的王霖的对手。

    在与王霖交手过程中,黄逸光总是处于下风。

    在四周观战的特工,看到黄逸光即将落败,四名特工便一拥而上,用铁链将黄逸光锁住,其余两名特工,便牢牢控制住了与黄逸光同住之人。

    黄逸光被马啸天带到汪伪76号后,明白自己的身份暴露了。面对特务们的严刑拷打,黄逸光什么也没说,只是痛骂以汪精卫为首的一群汉奸。

    1940年12月17日,黄逸光被汪伪76号押赴雨花台,执行枪决。

    在行刑前,黄逸光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面对汉奸的枪口,黄逸光大声朗诵自己为祖国所写的诗,“可爱的中华,我愿为你歌唱,我愿为你而死”,最终慷慨就义!

    一个英雄豪杰,就这样惨死在汪伪76号特务的手中,黄逸光虽然没有完成刺杀汪精卫的任务,但他是中华的好儿女,他的精神激励众多爱国人士奋勇抗战,让中国人民更坚定了将外敌赶出中国的决心。

    成功一击——汪精卫命丧军统之手

    黄逸光的死,代表军统刺杀汪精卫的再一次失败。这次刺杀失败,给戴笠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再也没有主动提起继续暗杀汪精卫一事。而汪精卫就在戴笠的消极怠工下,风平浪静地度过了一段日子。军统特工、汪伪政府,包括军统的老对手汪伪76号都以为,戴笠就此放弃了刺杀汪精卫的想法,虽然在最初,汪精卫和李士群等人依旧不敢放松警惕,但一直等到过了一年,他们见戴笠再没有任何刺杀汪精卫的举动,便彻底相信戴笠已经对刺杀汪精卫失去了信心,便不再理会这件事。也正是因此,汪精卫周边的戒备才有了些许松动。

    戴笠真的放弃对汪精卫的刺杀了吗?

    按照戴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个性,他当然不会如此轻易放弃。他不再派军统特工暗杀汪精卫,是因为戴笠清楚,在当下的军统局里,已经有了不少汪伪76号安插的间谍,他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这些间谍的眼中,即便自己派出再优秀的特工去刺杀汪精卫,都会因为这些汪伪76号的内线走漏消息而无法成功,所以,与其做无用功,还不如将优秀的特工投入到与汪伪76号作战的战场上。有了如此想法,戴笠自然不会急于策划刺杀汪精卫一事,不过,虽然戴笠不再动用军统特工去刺杀汪精卫,但他心中已经酝酿了一盘非常周密的棋局,这盘棋直到1943年,才显示出它的威力。

    1943年5月1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这个夜晚,却发生了一件让戴笠和大汉奸周佛海都万分紧张的大事件。这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戴笠签署的刺杀汪精卫的“密杀令”,居然丢失了。

    “密杀令”丢失之事非同小可,要知道,此次“密杀令”中针对的人物,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汪精卫。

    “密杀令”丢失,戴笠紧张情有可原,身为汪伪政府元老的汉奸周佛海,又为什么紧张至极呢?

    周佛海之所以如此紧张,这,还要从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袭击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说起。

    太平洋战争打响后,掌握着汪伪政府的财政、特工、外交和军事大权的周佛海,开始如坐针毡。针对这场战争,周佛海做了认真的分析,他并不看好日本,甚至隐约看到了日本此战的凄惨下场。而一旦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失败,对日本恼怒至极的美国,必定会加大对中国的帮助,到那时,日本想要在中国战场上取得胜利,肯定也万分艰难。而日本一旦战败,他们这些投靠日本人的汉奸,下场可想而知。

    于是周佛海决定,趁日本在中国尚未显露败迹之际,给自己寻一条出路。周佛海不假思索地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了国民党身上。于是,周佛海偷偷找到军统局上海站的负责人,通过他联系到了远在重庆的戴笠,并向戴笠发了一封为自己请求自赎,希望重庆方面能接受他为国民政府服务的电报。

    戴笠接到周佛海的电报后开心不已,他正愁军统局在汪伪政府中没有一位分量十足的间谍呢,现在周佛海自己送上门来,他岂有放过的道理。戴笠迅速向蒋介石报告了大汉奸周佛海请求国民政府庇护一事,蒋介石听后也非常开心,周佛海向国民党示弱,证明汪伪政府人心涣散。蒋介石立刻指示戴笠与周佛海联系,要求周佛海为重庆提供关于日本以及汪伪政权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情况的情报。戴笠除了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之外,还要求周佛海利用他在汪伪政府中的权势,将戴笠派出的特工,安插到汪伪政府的重要部门中。

    周佛海收到戴笠的回电后,暗自庆幸,蒋介石和戴笠提出的条件,对于他来讲并不困难。也就是说,自己的退路已经就此铺就,而退一步讲,即使蒋介石和戴笠派给自己的任务很难完成,他也必须漂亮地完成才可以,这是他取信于国民政府的关键。后来,周佛海将蒋介石和戴笠要求的事情都处理得非常妥当。周佛海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自己对国民党的诚恳传达给戴笠和蒋介石,戴笠当然也从周佛海的具体行动,看出周佛海诚心投诚,并非是在戏耍国民党。

    有了周佛海这个汪伪政府的元老做间谍,戴笠重新拾起了搁置已久的刺汪计划。戴笠周密策划了很久,本来,他对这次计划颇具信心,但没想到,戴笠在下发“密杀令”时,居然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将“密杀令”丢失了,这让戴笠大为光火。

    “密杀令”丢失后不久,汪精卫就获悉军统局又将对他采取刺杀行动。面对纠缠不休,一直想要取他性命的军统局,汪精卫再也不能保持镇定,他马上命令李士群,加大对军统特工的抓捕和策反工作。李士群接到汪精卫命令后,很快将全国各地的汪伪76号特务调动起来,让他们在所在地区大肆破坏军统的势力。这样的局面,让戴笠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为了避免周佛海暴露,他不得不迅速终止暗杀汪精卫的计划。

    戴笠虽然又一次暂时放弃了刺杀汪精卫的计划,但是对于汪精卫来说,戴笠却变得更加危险了。这时的戴笠,就像是一条潜伏在草丛里,等待猎物出现的毒蛇一样。戴笠从此由明转暗,只等汪精卫露出破绽,便给予其致命的一击。

    让戴笠庆幸的是,汪精卫的破绽,并没有让他等待太久。

    1944年,汪精卫旧伤发作,不得不飞往日本治疗。经过日本名医的治疗后,困扰汪精卫长达十之久的深藏体内的子弹被取出。手术成功后,汪精卫身体虚弱,不能受风,需要长期调养,而陪同汪精卫前往日本治疗的妻子陈璧君,又因为太过肥胖,十分怕热,经常开窗通风。因此,在汪精卫休养期间,陈璧君经常不顾汪精卫的身体,大开门窗,这就导致汪精卫的痊愈时间愈加漫长。

    汪精卫在休养期间,听闻国内汪伪政府内各势力内乱,各个部门明争暗斗,谁都妄想取代自己的位置,急火攻心,不顾医生的劝阻,拖着尚未痊愈的身体,一意孤行回到了上海。

    自然,汪精卫没有将自己返回上海的消息泄露出去,他将子女都留在了日本,制造了自己还在日本养病的假象,试图骗过自己的敌人。但是他千算万算,也没有算到,曾经是他最亲密的战友的周佛海,已经投靠国民政府。于是,在汪精卫回到上海后不久,周佛海就将他在上海虹桥医院养病的消息透露给了戴笠。

    戴笠收到周佛海的情报后,仔细斟酌了很久,终于决定再次策划刺杀汪精卫的计划。戴笠认为,当下汪精卫身体虚弱,行动不便,又因为要整肃汪伪政府,焦头烂额。而且,既然汪精卫没有将自己已回上海的消息公开, 那么当下,汪精卫身边的守卫力量肯定非常薄弱,因此,戴笠决定“趁他病要他命”。戴笠清楚地知道,如果此次错过时机,以后再想暗杀汪精卫,机会就更难找了。于是,戴笠在认真筹划后,派人偷偷潜入了虹桥医院,买通了给汪精卫换药的医生和护士,要求他们每次给汪精卫换药的时候,在药里掺入一些无色无味的慢性毒药。医生和护士依计而行,时日不多,汪精卫便毒发身亡。就这样,卖国巨奸汪精卫在戴笠的精心算计下,于1944年11月10日,一命呜呼。

    汪精卫死亡的其他原因

    关于汪精卫的死亡原因,并不只有笔者上文所说的那一种说法。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一说汪精卫是死在一个爱国中医的手中,一说汪精卫死在日本人手里。这里,笔者不惜笔墨为读者讲述汪精卫的死因,谨希望能够还原最真实的历史,虽然,历史有的时候很难考证。

    汪精卫早年,腰部中弹,后来,没有将弹壳取出,因此,汪精卫落下了腰疾。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见西医怎么也医不好丈夫的腰疾,便为丈夫四处寻找能医治腰疾的中医和药方。不知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是有人故意透露,陈璧君终于找到了一个口碑很好的中医名医。此人是江苏吴县人,人送外号“刘一帖”,意为他只用一帖膏药,就能将非常严重的刀伤、枪伤,以及各种无名肿痛治好。听闻“刘一帖”治病救人手段神奇,陈璧君立刻请“刘一帖”来为汪精卫治病。

    据说,那日,“刘一帖”在仔细查看了汪精卫的病情后,拿出一贴膏药,贴在了汪精卫的后背正中,便起身告辞了。

    汪精卫当时也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贴上膏药的,谁知第二天,汪精卫竟觉得自己腰痛减轻了许多。这下,汪精卫可不敢再小觑“刘一帖”,他立刻派手下人驾车,再次接“神医”到他的宅邸为他复诊。

    这一日,“刘一帖”来到后,仔细询问了汪精卫的病情,又为汪精卫留下两帖膏药,并告知了膏药的用法,并向汪精卫保证,贴完这两帖膏药,汪精卫的病就能痊愈。

    说完这些话,“刘一帖”提起药箱就离开了。出门前,因推脱不掉,“刘一帖”收下了陈璧君早已备好的厚礼。

    当天夜里,陈璧君帮汪精卫贴上膏药。二人满怀欣喜地等着药效发挥。但是,三个时辰后,汪精卫从睡梦中惊醒,后背灼痛,如同被很多人拿着鞭子抽打后背一样,手心脚心都冒出冷汗来。陈璧君见状,一面叫来家庭医生为汪精卫检查,一面叫人去旅店接神医“刘一帖”前来。

    然而,谁也没想到,派去接“刘一帖”的家人再也找不到“刘一帖”。没一会儿,家人就气急败坏地回来,说“刘一帖”当晚根本就没有回客栈。汪精卫和陈璧君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已经明白了几分。

    陈璧君心里明白,自己一定是上了“刘一帖”的当了,他留下的膏药,哪里是用来救命的,明明就是用来催命的。

    无奈之下,陈璧君慌忙将汪精卫送入医院。医生检查后纷纷摇头,表示他们也无能为力。

    “刘一帖”的膏药,加速了汪精卫体内的子弹铅毒的扩散,使得汪精卫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汪精卫也一天比一天痛苦,最终,汪精卫痛苦地死去了。

    据说,汪精卫死后,陈璧君还收到了一封信,信上写着短短的四句话:厚礼不该收,收了也不愁。本人刘一帖,医人不医狗。

    此外,关于汪精卫之死,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汪精卫最终命丧日本人之手。

    1944年3月,汪精卫因病飞往日本。经过日本医院骨科医生的会诊,确诊为子弹铅毒深入骨髓,导致骨骼病变,于是日本医生建议汪精卫做削骨手术。

    对此,日本医生一共制订了两套方案。

    一套方案是去掉汪精卫的一节胸椎骨,从他的其他骨骼上取下一块对身体作用不大的骨头,仿成胸椎骨的样子移植到胸椎上,以消除病骨对病人的危害。

    另一套方案是削去病骨后,不再移植新骨,等待病人的骨头自然愈合,然而后一种方案因为风险较大,被众多骨科专家否定了。

    确定了治疗方案后,日本医院准备为汪精卫实施手术,然而,就在手术实施前,院方突然通知汪精卫的主治医生,汪精卫的手术要按照第二方案实施,于是,主治医师就采取了第二种方案对汪精卫进行了手术。

    手术完成的当天夜里,医生们发现,汪精卫被铅毒感染的三节胸椎骨已经严重变形,并且压迫到了神经。换句话说,就是汪精卫真的成了一名“断了脊梁骨”的残疾人。

    对于这个糟糕的手术结果,日本医院并没有告知陈璧君,为了避免麻烦,他们想出了一个瞒天过海的计划:将汪精卫搬进一间隔音的病房,在陈璧君来之前,给他打足麻药,待汪精卫因药效发作昏迷后,再将汪精卫的身体放置成侧卧,面孔朝内的姿势,并在汪精卫的手上放上一本书,让陈璧君以为,汪精卫手术成功,已经能够侧卧看书了。当然,日本院方没敢让陈璧君进入汪精卫的病房,他们以汪精卫的身体虚弱,外人进入会带入病菌为由,只让陈璧君隔着玻璃,在汪精卫的病房外看了汪精卫一会儿。也就是说,在汪精卫手术后,陈璧君连话都没跟汪精卫说上一句,而且只看到了汪精卫的后背,没看到汪精卫的面孔。接下来,日本院方就以各种理由阻挠陈璧君进入医院,陈璧君无奈之下,只得飞回南京,在南京等待汪精卫的归来。

    汪精卫在手术后,病情越来越严重,他的胸椎骨变得越来越脆弱,甚至随时都可能折断,颈椎骨也慢慢弯曲,最后,胸椎和颈椎竟然连支撑头部的力量都没有了。为了改善汪精卫的身体状况,日本医院又想出了一个精妙的主意:他们按照汪精卫头颅的大小,特制了一个钢圈,将汪精卫的头颅凌空吊起来,虽然这样看起来像是上吊自尽一般,但是头颅和颈椎骨却拉直了,不会压迫汪精卫的内脏。此时的汪精卫,已经没有任何自保的力量,只能任由日本人摆布。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终于死在日本医院里。

    日本医院为什么不采用第一种手术方案,而使用风险较大的第二种方案呢?这里还涉及一个人,那就是日本陆军117部队的渡边大佐。

    当时,日本陆军117部队的渡边大佐也因旧日枪伤铅毒发作。在汪精卫在日本医院医治自己的旧患时,日本军部给这家医院下达了一个命令,那就是让他们在一两天的时间里,找一个病人做病理实验,通过实验来证明削骨手术的可行性,以便确保渡边大佐的削骨去毒手术成功。当时,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已经显露败迹,汪精卫主持的汪伪政府对于日本政府来说已经没有太多价值,汪精卫因此成了日本政府的累赘,所以,汪精卫很不幸,成了这家医院的试验品,于是,日本院方在手术前,临时改变了手术方案。

    汪精卫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他恐怕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为日本政府拼死卖命,最后竟死在了日本医院里。汪精卫罪有应得,这是他应得的下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