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即是光明:这样想,人生就会不一样-在转变中“精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世事艰辛,总给你太多的意外,惊喜的是,你的心在这种动荡中,愈来愈清澈如水,懂得了自己,更懂得了人生。

    第一节 情绪是杯茶

    感悟心语

    酝酿好了心情,就酝酿好了生活。

    现在,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提升和对自我认知的关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入到情绪这个看不到、摸不着、但影响却不小的东西上来。我们知道,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这也就决定了人有好的情绪和坏的情绪。

    不难发现,很多人经常被淹没在不快乐的泥淖里,总感觉身心疲惫,人生暗淡;而有一部分人则能更多地感受到生命的阳光,人生的美好。两者有如此差异,难道是后者比前者拥有更多的金钱、更好的名誉和更高的地位吗?

    其实不然。稍微留意一下我们便会注意到,那些时常有着快乐情绪的人,往往能够在日常的琐碎与遭遇中保持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他们总会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周遭的事情,随之而来的,便是快乐的感觉。

    一位哲人这样说过,一个人的心态就是他真正的主人,要么让自己去驾驭生命,要么让生命驾驭自己,而自己的心态将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人生苦短,苦是一种生活方式,乐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既然如此,何不活得快乐一些呢?当今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权不如有钱,有钱不如有个好身体,有个好身体还要有个好心情。”什么是好心情?好心情就是笑口常开,天天快乐。因为快乐是无价的,是金钱买不到的。因此,快乐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当我们能够驾驭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心情始终保持在快乐的“高位”时,我们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会保持积极乐观的想法,而在其作用之下,一些本以为难以做到的事情也很可能变得容易了。

    一对夫妻在做年度健康检查时,太太被告知得了乳腺癌,先生得了淋巴腺癌,并且有严重的心脏病,主动脉血管有三分之一被阻塞,估计两人的寿命只剩下半年的时间。

    这对夫妻经过讨论后,决定好好度过这剩余的岁月,于是他们在白纸上写下最后想完成的50件事,然后他们卖掉了伦敦的房子,将这笔钱用在环球旅行上。

    半年后他们回到了伦敦,在这半年的旅行中,他们格外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每天他们都会开心地享受两人独处的私密,就好像回到初恋时的热情一样,这时的他们好像已经忘记自己是一个病人。

    当他们再到同一家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时,奇迹发生了,医生惊讶地发现两人的癌细胞已经消失,连丈夫的动脉血管阻塞也好了许多,这个结果让医生都觉得匪夷所思。

    后来,医生通过了解才知道,这正是“正面情绪”的结果,因为当人快乐时,脑内会分泌一种“安多芬”,它能增加体内的淋巴球,进而增强对抗癌细胞的能力,让人重获新生,重获健康。

    其实,为我们创造快乐的并不是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更多的还是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情绪。如果你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事情,你就是快乐的;如果以消极的态度去看待身边的事情,你就是悲伤的。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苦恼,有些时候人生的苦恼并不在于自己获得多少,拥有多少,而是以为自己想得到得更多。

    古语说得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大自然本身有其不可撼动的规律,我们的人生也有人生的道理。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大可不必为人生途中的磕磕绊绊而耿耿于怀,放下过重的包袱,本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想法去从容应对,顺其自然地享受征途中的一切,也便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容、淡然地面对生活与工作了。

    因此,我们有必要每天都提醒自己一下:别跟这个世界较劲儿,更别跟自己较劲儿。只要让自己放平心态,抱持顺其自然的态度,随遇而安,在任何一个人生的节点,在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轻松迈步。还有什么比荡开生命的秋千,愉快洒脱地生活更重要的吗?

    这种洒脱的劲头,不是玩世不恭,更不是自暴自弃,而是一种思想上的轻装。洒脱的人不会终日郁郁寡欢,也就不会活得太累。懂得了这一点,才不至于对生活求全责备,不会在受挫之后彷徨失意。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只要把握自己的情绪,不跟自己过不去,那么我们就可以提高生命的质量,为自己创造更多更美好的时光。

    第二节 快乐小主人

    感悟心语

    谁是你的主宰?你自己。

    罗曼·罗兰说:“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迸射出来的。”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状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路历程,也各有各的价值观念,这些都是不能强求的。在现代社会,如果一个人注意调适自我,对物欲的追求少一点,对精神的追求多一点,多一份闲云野鹤的生活,少一点尘世的负累,把人生当作是一场旅行,那么就可以从容地欣赏到沿途的美景了。

    然而,我们却总是踩着不断追求的脚步,马不停蹄地奔向一个又一个目标,却忘记了回一回头,或者把脚步放慢一些,看看被我们忽略的一道道风景。

    曾经,有位女性因为自己的鼻子有些缺陷,一直都很自卑,对于她喜欢的异性,一直都不敢表达真情。

    有一天,她决定去做整容手术。手术很成功,她一扫过去灰暗的形象,变得开朗了许多,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还经常受到男士们的邀约。

    终于有一天,她敢于去接触自己理想的对象,并与之结了婚。婚后,她告诉先生自己曾经做过整容手术,可她没想到,自己的丈夫根本就没有把她的鼻子当过一回事。

    于是,她追问丈夫:“以前我们也认识,但你对我不理不睬的,为什么在我动过手术之后,你又决定和我交往呢?”丈夫告诉她:“以前你总是眉头紧锁,谁敢和你接触呀?后来你突然变得开朗了,也让人感到容易亲近了,所以我才有机会和你深交啊!”

    故事中的女孩一直以为自己没有找到男朋友是因为鼻子上的缺陷,可事实告诉她,别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她鼻子的缺陷。是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像自己那样,如此在意自己的缺陷。她的不快乐与不幸福,并不是鼻子的不漂亮带来的,而是她的心不快乐。

    现实生活中,类似这位女孩的人并不鲜见,他们即便拥有了事业、地位、亲情、爱情、美丽,还是觉得不快乐,这是因为他们心中装了太多的东西,而又不愿舍弃,因此让快乐的领域被太多无谓的事物占据。如此看来,很多时候跟我们过不去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魏嘉岩漂亮又好学,大专毕业后进入一家知名房地产公司做售楼员。当时,人们买房的热情高涨,不到半年时间,魏嘉岩就成了有房一族,而这时候与她一起毕业的同学们仍然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在别人眼中,魏嘉岩是幸运的,抓住了好的机会,能力也不错,她理应过得非常快乐,可事实并非如此。

    她所在的公司,新楼盘马上就要卖完,而且目前没有再建的打算,魏嘉岩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房子有了,可不能没有车;户头上有100万,但距离1000万又是那么遥远。她经常在朋友面前唠叨:“我的压力好大,我该怎么办呀?”朋友的生活远不如她,所以在她眼里,魏嘉岩就是无病呻吟。

    魏嘉岩每天烦恼的事情太多了,不是股票跌了,就是贷款利息上调了,要么就是家里人催促她结婚……她好像真的有那么多烦心事一样,可事实上呢,除了快乐,她什么也不缺。

    我们无法用过多的语言评述魏嘉岩,毕竟生活中不少人的生活境遇并不如她,甚至和她有着天壤之别。很多的人虽然每天辛勤地工作,但还是租房一族,也没有那么多的存款,但他们也没有魏嘉岩那么多的欲望,而是懂得知足,懂得放下无谓的追求。

    或许,她们不富有,但她们活得快乐、活得精彩,这种财富不是外在的,而是心灵作用的结果。

    其实,只有怀有乐观的心态,才能在任何情况下作出迅速的反应,找出解决的办法,确定新的生活方案。乐观的人不会对事业表现出失望、绝望,正如一本书中所说,悲观的心态泯灭希望,乐观者则能激发希望。

    说到底,对我们每个人而言,没有不快乐的生活,只有不肯快乐的心。活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我们要学会用阳光般的心态面对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面对不顺的事情,多反思自己的做事方法和做人原则,少一些悲观和绝望;遇到变故的时候,化悲痛为力量,感受自然规律不可为,顺其自然则是福的真谛;失去某样东西的时候,坦然地接受,珍惜手里还拥有的;努力追求而又得不到的时候,减少一点内心的欲望,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已经赋予了你很多。

    第三节 莫钻“牛角尖”

    感悟心语

    心动,一切才有意义。

    俗话说得好,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这句话旨在告诫人们,不要认死理,一条道跑到黑,试着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或许就能发现不一样的出路。

    所以说,要想让自己拥有一个好心情,那就必须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让自己僵化的脑筋多转几个弯,不要局限在固定模式中走不出来。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一位专家指出,有10种常见的牛角尖“地雷”,分别如下:

    1.灰色眼镜

    这类人总是放大和加深事件的严重性,看问题只集中在坏的方面,而往往忽略美好的一面,以至于容易感到情绪低落,神情沮丧。

    2.非黑即白

    任何事情在这一类人的眼里,只有两种情况:对或错,好或坏,没有灰色地带。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人对于事情的理解就会过分简化,同时还会影响当事人对自己及对别人的评价,使当事人不断责怪自己或别人。

    3.以偏概全

    这种思想的特质就是以单一事件或数件同类事件作基准,为其他情况下相同结论。

    4.小题大做

    哪怕一件极小的事,在他们眼里,也会将后果想象得“无比严重”,从而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5.一力承担

    将所有问题都扯到自己身上,认为都是“我的错”。这种既过度敏感又过度自责的态度,容易使自己和他人计较,最终反而觉得自己“罪不可赦”,以至于产生不必要的痛苦。

    6.感情用事

    这类人往往把自己的感觉所引申出来的结论都认为是正确的,例如感到“内疚”就一定是自己做错事。可是,他们不知道,感觉不一定正确。

    7.阅读别人

    在事情还没有搞清楚时,就以为能完全掌握别人的想法,仅凭自己的直觉妄下结论,结果往往使当事人不再用心聆听别人,造成与他人的关系疏离,增加情绪困扰。

    8.墨守成规

    这类人在心里存在太多“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的思想,任何与这些思想不同的,都是“错”的,于是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显得缺乏弹性,令旁人难以忍受。如此固执的思想,也会倒过来责备当事人自己,使他们痛苦不堪。

    9.执着于控制

    执着于控制的人,总觉得一切要完全在控制之内才安心。但这却使其感到身心疲累,神经紧张,容易产生人际冲突。

    10.执着于公平

    如果一个人总觉得自己处于不公平的情况,只会给自己增加不满和愤恨。

    对于上述10种钻牛角尖的特征表述,专家表示,每个人或多或少有1~2项以上的“牛角尖”思想,这并不足怪。但“牛角尖”思想如果过多的话,那么就会令自己很不快乐,感到痛苦和困扰,以至于患抑郁症、焦虑症及性格障碍的机会都跟着增大。

    根据上面的表述,我们不妨检视自己有没有这些“牛角尖”思想。如果有,那么就应该尝试改变,例如不要事事想得“无比严重”,多思考事情的其他角度;抛开“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的思想,为自己做人处世留有适当的弹性。

    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让自己从“牛角尖”中解脱出来:

    首先,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其实,钻牛角尖就是遇到事情,首先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会单纯地从自己的经验或者目前的想法出发,考虑事物往往不够周全,认定了这个想法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不容改变性。

    例如,当其看见一个熟人从远处走来,就马上挥手,可是对方却没有回应,毫无反应地走了。这时候,该人心里就会觉得对方看不起自己,或者这个人没有礼貌,等等。然后,自己就会钻牛角尖,去想很多人讨厌自己,很多人看不起自己,很多人不喜欢跟自己做朋友,等等。但是,如果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想这个问题,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可能会发现原来对方迎面走来的时候,太阳正照着他的脸,他感觉到很刺眼,根本没有看到自己,所以就毫无反应地走掉了;另外一个可能就是他很烦恼、很苦恼,有一些他解决不了的问题,他满脑子都想着这些问题,什么事情都好像看不到似的。

    其次,钻牛角尖的现象一旦出现,能够让自己立即从反方向来考虑问题。既然钻牛角尖是做事从一个角度出发,那么克服的方法就是多角度思维,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培养自己思考问题的多元化。当然,考虑周全就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只有我们对事物的背景资料了解多了,才有可能找到一条解决它的最佳途径。

    最后,我们可以找机会,多接触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题目。通过做这些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让自己僵化的脑筋多转几个弯,而不是局限在固定模式中走不出来。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个爱钻牛角尖的人,那么也不必忧虑,因为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当你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那么就请参考以上我们的建议,或许对你早日走出“牛角尖”有所助益。

    第四节 玫瑰无痕

    感悟心语

    玫瑰不怕赞美,强者不怕压力。

    “压力大呀”;“都快扛不住了,背上就像背了三座大山”;“什么时候熬出头呀,顶着这么大压力过日子真够痛苦的”……

    类似这样的话,或许对现代都市里的我们来讲丝毫不陌生,我们经常会听到周围的亲朋好友说出类似的话,甚至我们自己也时常发出此类感慨。我们的压力可以来自很多方面,比如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学习的压力、朋友的压力,等等。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可以说压力无处不在,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让你我常常见到或亲身体验这样的情景:眼见上班快迟到,偏偏在路上遇到了堵车,顿时就焦躁不安起来。好不容易露出一条缝,却被一旁的车强行加塞给占了去,气得你破口大骂。折腾半天终于来到了办公室,还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

    应该说,这很可能就是压力导致的不良情绪反应。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生存竞争、繁重的工作压力、单一乏味的日常生活、沉重的生活负担等,使我们经常生活在紧张的高压状态之下。

    在很多人看来,压力是个不好的东西,觉得它让人心情沉重、行为受阻,甚至整日生活在恐惧之中。如此看来,难道我们真的就被压力活活给“压死”吗?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很值得我们深思。

    在日本江户时期,武士之风盛行。当时有个善于茶道的茶师,因茶艺精湛而被人赏识,寄居在一个显贵之家里。每天的工作就是给主人泡茶,和主人参禅悟道。

    一天,主人有事要去京城一趟,因为实在难舍茶师泡的茶,所以就叫茶师随他一起进京。

    可是,那时的社会非常动荡,经常有武士和浪人横行霸道,茶师对此行深感担忧,于是向主人推脱说:“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茶师,手无缚鸡之力,路上那么凶险,万一遇到什么不幸怎么办?”

    “那你就打扮成武士的样子,别人看到你是武士,就不敢轻易欺负你了。”

    见主人仍无放弃之意,茶师无奈,只好打扮成武士的样子,和主人来到了京城。

    这天,茶师闲着无聊,就独自一人外出闲逛。一个武士迎面向他走来,看到茶师一副武士打扮,便指着茶师的佩剑说道:“看来你也是武士,那咱们就比试比试,切磋一下武艺。”

    茶师根本不会武功,哪里敢比,只好老实交代自己是假冒的。没想到,那位真正的武士认为茶师假冒武士,是对武士的不敬,遂决定杀死他。

    茶师自知无法躲过此劫,便和他相约下午时在湖边比武。武士答应下来,然后离开了。

    可是茶师却越想越害怕,觉得自己根本不是那个武士的对手,肯定小命不保。巨大的精神压力折磨得他最终放弃了生存的念头,跑回旅馆向主人请教一种作为武士的最体面死法。

    主人问清缘由后,什么也没说,只叫茶师再为他泡一次茶,茶师认真地为他泡完茶后,主人对他说:“你泡的茶,是我喝过的最好喝的茶,你只要用你泡茶的心去面对那个武士就行了。”

    茶师似懂非懂地应约来到了湖边,心想,既然死定了,那就什么都不管了,就像主人说的那样,最后好好泡一次茶吧。于是当对手站在他面前时,他开始气定神闲地泡起了茶,动作从容而平静。

    那位武士站在一旁看着,百思不得其解。越看越心虚,越觉得这个茶师非同一般,甚至觉得茶师肯定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自己可能都不是他的对手。

    就在茶师泡完茶,抽出剑准备应战的那一刻,武士终于不堪压力,精神崩溃了,哐当一声跪倒在地,祈求茶师饶命,茶师也因此捡回了一条命。

    看完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知道,是什么拯救了茶师吧!就是内心的从容和淡定。又是什么导致武士失败呢?就是那种无形的精神压力。

    其实我们生活的压力就像一杯水,有多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端它多久。也许一分钟的话,对你来说轻而易举;一个小时的话,你的手可能会有些酸痛;要是一天呢?那你可能很难办到。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感觉这杯水越来越沉重,直到自己觉得无法承受。其实自始至终,杯子里的水并没有增加,而是你对重量的压力感觉在不断升级。就像这杯水一样,如果你把这份压力一直担负在手上,随着时间的增加,你体力的消耗会越来越大,就会让你感觉这份压力越来越重,最终无法承担。如果想让我们承受这份压力的时间更长久,就要学会把这杯水放下,休息一会儿后,再来拿起,你会发现轻松许多。

    无数事实也证明,面对压力,那些难以迈开步子勇往直前、把压力看作一道难以跨越的坎儿的人,其生命本身缺乏拼搏的激情和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而压力在那些有着坚强意志力的成功人士眼里,却从来不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坎儿。当背负压力的时候,他们常会微笑着面对,让压力变成动力,推动自己不断向前,不断打开新的工作局面,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样的结果,不才是我们最想要的吗?

    一个名叫卡迪尔的大富翁,曾在著名的跨国零售巨头公司担任要职。卡迪尔对于工作向来一丝不苟,而且极为注重工作效率。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每天都让自己生活在高压下。甚至有的朋友好心地劝告他不要这样,否则累坏了身体是划不来的。

    然而,卡迪尔却说:“我确实要承受很大压力,不仅是因为我的职位,还因为我对自己的要求一向很严格。但是,我并不觉得压力让我的日子变沉重了,相反,它让我觉得很轻松。我一直都认为,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压力下,竭尽全力地度过自己的每一天,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变得充实有意义。”

    压力对于卡迪尔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之一,因为他需要在压力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生活和工作变得充实。这样的想法在很多常人看来或许难以理解,但事实上,这是一种几乎所有成功者都具备的素质。在他们眼里,压力能够使人轻松,压力能够创造价值,而正是这种积极的心态让他不断成功。

    类似事中卡迪尔这样的强者总是喜欢挑战高难度,因此在他们看来,压力会是自己前进的助推器,是自己这辆不断奔跑的列车的发动机,压力可以唤起和激发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卓然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每天清晨她睁开眼睛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当天的工作安排。她会比任何人都早到公司,然后一刻不耽误地处理堆满办公桌上的文件和信函。

    每当忙文件忙得焦头烂额时,她桌上的电话铃声会频繁地响起来,有的电话是催她去开会,有的电话是要她接待来访客户。为了把各方面的事情都协调好,卓然每天都要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逼自己高效率地做事。

    在公司像个陀螺一样转一天后,卓然最想做的事,就是能在深夜下班回到家后好好睡一觉。通常,卓然感觉刚刚沉睡过去,闹铃就响了。

    卓然生活得如此疲惫,但她却表示:“我很喜欢压力,因为有压力的人活得质量相对较高,没有压力等于不被人需要。我不会抱怨什么,毕竟路是我自己选的,这些压力也是我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压力让我的个人能力不断进步,让我充满自信。”

    成功者也好,普通人也罢,每个人都会有压力。作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我们也会像卓然一样常常感受到来自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比如我们每天要面对纷繁忙碌的工作,和同事、领导、下属等处理好关系;我们必须不断地为自己充电,让自己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至于被别人落下;当同事加薪升职了,我们的内心也不会毫无波澜,自己也要努力……

    如此看来,有压力也并非坏事。所以有人说,压力就是甜点,只要你能逆向观看。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换个观念,换个角度来看待压力呢?“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道理并非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善意安慰。既然压力无法躲避,那就试着为它找一个出口吧!把它转化成一种前进的力量。

    总而言之,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时时处处都会充斥着压力的,如果不让压力将自己拖垮,我们就要告诉自己这样一句话:“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有朝一日,当我们穿破层层压力的雾霭,在明媚的阳光下重新看自己走过的路时,说不定会由衷地欢呼:压力——感谢有你!

    第五节 砖的艺术

    感悟心语

    一块砖头,充满了历史美感,生活处处是砖头。

    生活不就是日复一日地过吗,有什么需要欣赏和值得欣赏的?

    当看到这个题目,想必会有不少朋友提出这样的质疑。的确如其所说,生活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不停地循环,或者套用北京电视台“第七日”的那句话“生活就是一个7日接着又一个7日”。

    没错,生活就是这样,而这是从形式上表明了生活的形态,至于每个人为每一天的日子填充什么内容,就大不一样了。

    有的人怀着积极的、乐观的心态去欣赏生活,那么生活展现给他的就是明媚的阳光,就是和煦的春风;有的人怀着消极、悲观的心态来埋怨生活,那么生活展现给他的就是阴霾的天空,震天的响雷;有的人怀着平庸的、混日子的心态来看待生活,那么生活展现给他的就是日复一日的毫无色彩,了无生趣。

    显然,生活并非只是普普通通的白天加黑夜的循环,这其中蕴含着太多不同的意味,足够我们去分辨、去感受。

    有一位作家曾经这样说过,生活的幸福在于欣赏。如果你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就像一首歌,你吟唱不完她的妙趣;你也会发现生活好比一首诗,你领略不完她的精彩意境。同样,在文学名著《飘》中梅兰姑娘有一句话:“假如你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那么你眼中将是遍地荆棘。”

    在生活中,能够把目光化尖锐为欣赏的人能有几个呢?

    在周围的人看来,孙婷婷是一个挑剔的女孩,对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近乎苛刻。当然,大家也不否认她有挑剔的资本。二十几岁如花般的年纪,美丽的脸蛋,窈窕的身材,高学历,好工作,丰厚的收入……

    这近乎完美的条件使得孙婷婷永远高傲得像一个公主。但是,孙婷婷的生活并没有想象当中那样快乐轻松,这不仅令她的好朋友奇怪,就连她自己都莫名其妙: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我要求完美,可为什么我甚至都没有一个普通人那样幸福呢?

    后来,还是朋友想通了,对孙婷婷说:“你感受不到幸福,恰恰就是因为你太苛刻、太追求完美,甚至可以说你看待生活的眼光太尖锐了。”

    孙婷婷想了想说,可能就是这样吧。别的不说,这个年纪的女孩,谁没有一群要好的“死党”呢?可孙婷婷只有一两个好姐妹,不是说她不需要朋友,而是她太苛刻了,对朋友的要求也太严格。曾经有一个和孙婷婷比较要好的同事,只是因为学了吸烟,就被孙婷婷拉到了“黑名单”里——断交了。

    还有就是交男朋友的问题,像孙婷婷这样的女孩,身后怎么可能没有排队的追求者呢?可事实上就是没有,孙婷婷的高傲是尽人皆知的。偶尔有个“不怕死”的追求者,孙婷婷当然是眼睛看都不看,弄得男孩子只能知难而退……

    类似故事中孙婷婷的人在生活中其实并不鲜见。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总看到生活不尽如人意的方面,而不是学着欣赏生活,发现其美好的一面。长此以往,不但自己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而且让自己周围的人也难以忍受这种影响,于是逐渐远离自己。

    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生活的快乐,源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关注与欣赏。欣赏不仅仅只是视觉上的感受,它是一种人生的哲学,更是一种人生的体验。它凭借着我们情感的触角,体会着这个世界的不同感悟。因为欣赏,岁月才呈现出生命的无比轻盈和快慰;因为欣赏,岁月才呈现出如此深邃而丰富的姿容;因为欣赏,人生才可以经历苦难而甘之如饴。

    反之,如果我们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我们的内心就没有宽容的心去支撑那一片美丽的天空,去耕耘那一方理解的沃土。这样,我们的生活怎么会绚丽多彩呢?!只有学会欣赏,我们便会拥有快乐;学会欣赏,我们便懂得享受;学会欣赏,我们便走近幸福。

    第六节 每一片叶子

    感悟心语

    叶子很多,但每一片都不相同,就像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

    有的人总是带着一张爱挑毛病的嘴,在他们眼里,这也有问题,那也欠妥当,总之什么事都难入他们的法眼。

    这些人不知道,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存在所谓的完美,任何事情都有缺憾,人人也都有缺点。否则,老祖宗也不会总结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样的精辟之言了。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总是一味地苛求完美,那么只能让自己因为无法企及而变得浮躁,最终不仅达不到完美,反而还会让自己陷入失望与痛苦之中。因此,与其吹毛求疵,不如学会释然,只有放宽心,生活才能变得更为美好。

    一座深山的寺庙里住着几个和尚。一天,老和尚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便想从弟子中找一个接班人来接替他。但是,弟子个个都很优秀,老和尚一时不知道如何选择。

    过了几天,老和尚把所有的弟子都叫过来,吩咐他们去寺院后面的树林里各自找一片最完美的树叶回来。

    对于师父的这一安排,弟子们都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也都仍然照师父的吩咐去做了。

    众弟子来到树林,有些人心想,这么多的树叶到底什么树叶才是完美的呢?众人冥思苦想,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树叶是完美的,但师父交代的事情也不能应付,更不能不做。

    于是,大家开始在树林里仔细并辛苦地找起来。结果到天黑累得气喘吁吁,也没能找到那片“最完美的树叶”,最终都空手而归。众和尚中,只有一个和尚心想:这里的树叶这么多,每一片树叶又各自不同,什么样的树叶才是最完美的呢?于是他便在树林里随便捡了一片完整无损并且很干净的树叶带了回去,早早地回到寺院里。

    一天很快过去了,老和尚见众人都气喘吁吁地空手而归,唯有这个弟子很平静地把一片树叶交给他,便问他:“你捡回的这片树叶是最完美的吗?”

    只听这个和尚答道:“是的,虽然我不知道您说的最完美的树叶是什么样的,但我认为我捡回的树叶是最完美的。”

    接着,老和尚又问那些空手而归的和尚:“你们都没有找到吗?”

    所有的弟子都说:“我们尽心尽力地在树林里找了,但是根本没有找到最完美的。”

    最后,老和尚宣布自己的接班人是那个捡回树叶的弟子。

    那些因寻不到“最完美的树叶”空手而归的弟子们,其心里都被“完美”给蒙蔽了,殊不知,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事物。只有那个捡回树叶的和尚知道这一道理,于是他便成了师父的接班人。这个故事旨在告诉我们:一味地吹毛求疵寻找心中完美的事物,那么到头来只能什么也得不到。

    反观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也存在和众多和尚类似的人呢?他们孜孜不倦地想要得到最好的,认为完美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殊不知,很多时候,我们所追求的“完美”,只是一些美丽的错觉罢了。实际上,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其发展都是相对的,即便这一面看似完美了,另一面也难免会有残缺,比如,很多为了追求财富无极限的人,一味地在事业上追求完美,而不惜付出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可他们却失去了家庭带来的天伦之乐,甚至丢掉了健康这个革命的本钱。

    诚然,对于完美的追求是一些人天生的一种秉性,或者说是人的一种心理特点,这并没有什么错。因为我们人类也正是在追求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才创造出了如今五彩缤纷的世界。但是,凡事都要适度,如果仅仅因为欠缺那么一点点而终日耿耿于怀或者顽固到底,那就有悖于人生追求美的初衷了。

    有一位对爱情持理想主义的男子,一直试图找一位完美的女子做老婆。然而很遗憾,他直到70岁还没找到,依然孤身一人。有人问他:“你寻找了几十年,找遍了世界上很多地方,难道连一个完美的女人也没遇到吗?”那名男子非常伤心地说:“有一次,我是碰到了一个完美的女人。”那个人又问:“那你为什么没有和她结婚呢?”那个男子说:“没有办法,她也正在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

    季羡林先生这样说过:“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和故事中这名男子一样追求着完美,他们希望事业永远顺达,家庭永远美满,婚姻永远幸福,恋人永远无可挑剔……

    只是到头来会怎么样呢?事业总会有成功失败,家庭也总会有矛盾别扭,婚姻也免不了或大或小的痛苦,恋人还是不够完美。其实,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真实的,那种希望所有的事都能够尽善尽美的想法只能出现在文学作品里头或者完美主义者的希冀中罢了。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那些过于苛求的人,他们的人生总是相对地沉重一些,生活也是十分疲惫不堪的。这是因为,过分苛求的人的性格中往往存在着偏执的一面,他们常常自我较劲儿、自我压抑,全然不顾这些会对人的身心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有心理学家这样说,过分苛求自己的人,平时总会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并且经常处于焦虑和疲惫中。一个人的情绪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那么很容易走上极端,患有各种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等。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对人、对事、对自己都过于苛求,那么只能让自己身陷孤寂、痛苦和焦灼之中。这样的状态,恐怕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吧!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学会理性地看待现实,认清自己,在困惑时多一些释然,少一些苛求,这样,我们就更能深刻体会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第七节 生命之可贵

    感悟心语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

    对于生命,自古以来有着太多或深刻或朴素的定义。有人说,“生命是最宝贵的,因为它只有一次”;有人说,“我们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的确,世界上最为珍贵的东西,莫过于生命。和生命比起来,其他一切都显得卑微。

    可是,有多少人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并付诸实践了呢?相反,我们倒是看到很多人因为追求财富,追求心中期待的那份美好而不惜以身体健康为代价。这样,又怎么是热爱生命呢?

    不是有这样一个说法吗?如果把人生看作一连串数字的话,那么身体健康就是前面的“1”,金钱、事业、爱情等是“1”后面的“0”,显然,人生要是没有前面“1”的话,后面有再多的“0”,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这里所说的健康,自然是延伸意义上的生命。

    可见,生命是如此宝贵,如此重要。那么,为了保护好这个“1”,我们就要认真对待我们的身体,好好爱护我们的生命。

    虽说我们要为了事业而奋斗,要为了家人而拼搏,但是我们绝不能忽略自己,任何时候都要善待自己,爱惜自己,让自己拥有完整、健康、愉悦的生命过程。

    “二战”期间,琼斯作为美国一艘潜艇上的瞭望员,参加了向水下潜行的战斗任务。

    有一天,他正在工作时,注意到一支由一艘驱逐舰、一艘运油船和一艘水雷船组成的日本舰队,以极快的速度向自己所在的潜艇逼近。他赶紧把这一情况上报给指挥官,指挥官立刻下令准备发起进攻。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攻击还没开始,日本的水雷船却已掉过头来,朝潜艇这边冲过来。原来,有一架空中日本战机也测到了潜艇的位置,而且通知了海面上的水雷船。无奈之下,指挥官只好再次下令潜艇紧急下潜,以便躲开水雷船的攻击。

    短短几分钟时间里,日军的6颗深水炸弹就在潜艇的四周炸开了,潜艇被逼到了水下83米深处。潜艇上的每个人都知道,只要有一颗炸弹在潜艇5米范围内爆炸,潜艇就会永远留在海底了。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指挥官决定以不变应万变,他下令将艇上所有的电力和动力系统都关掉,然后全体官兵静静地躺在床铺上。

    当时,琼斯和其他战友都害怕极了,就连呼吸都觉得异常困难。他在心底不停地问自己,难道这就是我的死期?尽管潜艇里的冷气和电扇都关掉了,温度高达36度以上,琼斯仍然冒着冷汗,心跳的声音比炸弹爆炸的声音还要大。

    日军水雷船连续轰炸了15个小时,琼斯却觉得比15年还漫长。寂静中,过去生活中的点滴在眼前重现:琼斯加入海军前是税务局的小职员,那时,他总为工作又累又乏味而充满着抱怨:报酬太少,升职也遥遥无期;烦恼买不起房子、新车和高档服装;经常因为一些琐事与妻子争吵。

    这些烦恼的事情,过去对摩尔来说似乎都是天大的事。而今置身这坟墓一样的潜艇中,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时,他深深地感受到:当初的一切烦恼都显得那么渺小,它们和生命比起来,简直就不值得一提。

    于是,他在心底暗暗发誓:只要能活着看到太阳,一定要珍爱自己,珍惜生命。

    日军终于把所有的炸弹扔完开走了,琼斯和他的潜艇又重新浮上了水面。

    战争结束后,琼斯回到祖国,并重新参加了工作,经过生死的考验之后,他更加热爱生命,懂得如何去幸福地生活。他后来回忆说:“在那可怕的15个小时里,我深深体验到了生命的珍贵,和生命相比,世界上其他事情都是那么地微不足道。”

    15个小时,或许对于平常的日子来讲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的琼斯来讲,却是极其漫长的。也正是通过这次有惊无险的战斗,让琼斯体验到了生命的珍贵。

    就生命本身而言,我们和琼斯并无分别,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如此,只是我们还没有经历那种生死边界的痛苦挣扎,因此感受没那么深刻罢了。

    其实,对每个人来讲,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比自己的生命更为珍贵,和生命比较起来,任何的痛苦和烦恼都显得无比渺小,或许只有像琼斯这样经过生死考验的人会更明白这一点。

    和琼斯的经历相似,麦伦也有过一番对生死的体悟。

    几年前,当因为动脉血管瘤而住院手术的他,在ICU病房里思考了很多:我几乎从不珍惜自己,以前根本不相信自己会生病,更没有想过会病倒,而且需要这么一次大型手术。即使患了高血压,我也不听医生和家人的劝告,总是偷偷地把买来的药扔到垃圾桶。对待工作,我总是精益求精,对待妻子和整个家庭也是一丝不苟。可是现在,自己却因为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而落到这步田地。以后,只要我能够好起来,我再不会像从前那样对待自己了,我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

    经过了生死的考验,终于体会到生命的价值,这是琼斯和麦伦带给我们的启示。

    诚然,我们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谁都难免会有痛苦和烦恼。那么,要想应付各种挑战,没有良好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平衡能力将会很难应付。

    因此,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凡事多往好处想,一定不要等到生死关头才感悟到生命的可贵,而应时时刻刻把身体健康放在一切事情的最前面。只有拥有“革命的本钱”,我们才能打赢一场又一场的人生之战。

    第八节 新径

    感悟心语

    你看,钻石的另一面依旧耀眼。

    很多事情的出现,根本由不得我们自己,即使我们做出了百分百的努力,结局或许还是和愿望相背离。

    对此,有的人苦苦哀怨,有的人则顺其自然。显然,哀怨者只会让不幸的遭遇放大N倍,而对于事情转好却无任何作用。顺其自然者显然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与此同时,他们更多的是把事情换了个角度来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就是他们对这段遭遇的理解和诠释。

    相比较而言,后者之于前者,显然更容易从不幸中走出来,重新投入到生活的滚滚浪涛之中。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学习后者,因为事情出现了,不管是什么结局都无法改变,而此时能够改变的,就只有人的想法。虽然路还是原来的路,境遇还是原来的境遇,而当我们的内心灵活了,路和境遇所带给我们的感受自然也就不同了。

    在很久以前,传说有一个国家,人们都赤脚走路。有一天,国王去一个偏远的乡村旅行,由于路面坑坑洼洼,而且又有一些碎的石子,扎得国王的脚很疼。为此,国王既生气,又痛苦。

    回到王宫后,国王颁布了一条命令:全国所有的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让人们不再承受刺痛之苦。

    国王的想法是好的,可是从哪里弄到这么多牛皮呢?就算杀了全国的牛,也无法凑够铺满全国道路的牛皮。一时间,可愁坏了接受命令的大臣。一方面是国王之命不可违,一方面是不可能筹措够的牛皮。

    就在执行命令的大臣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聪明的年轻人斗胆向国王谏言说:“国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这样不就免受石头硌脚之苦了吗?”

    听了年轻人的话,所有人立马醒悟。国王于是立即收回命令,改用这位年轻人的建议。据说,这就是“皮鞋”的由来。

    国王为了免除刺痛之苦,想出在道路上铺牛皮的做法,虽说是一番好意,但毕竟是一个劳民伤财的笨办法。而那个聪明的年轻人的想法却是,不改变道路,只改变自己的脚,这样一来同样可以达到目的。而且这种做法比给全国的道路铺牛皮可容易多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想改变周围的环境很难,而改变自己则容易得多。与其改变环境,还不如先改变自己。当我们改变了自己,我们周围的环境也就跟着改变了。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策略。

    一位女作家在其成名前曾有一段时间陪伴丈夫驻扎在沙漠的陆军基地里。由于丈夫经常到沙漠里去演习,好久都不回来,女作家经常是一个人待在基地的小铁皮房里。沙漠里的天气热得受不了,而且她远离亲人,身边只有两名不会说英语的外国人,因此她感到很无聊、很难过。

    于是,她就给自己的父母写信,向父母抱怨自己这里生活的糟糕状况,并表示要不顾一切回家去。

    不久之后,她收到了父亲的回信,打开一看,信的内容居然只有两行字: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正是这句话,让她永远铭刻在心,也正是这句话,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

    女作家反复读父亲的来信,读着读着忽然觉得非常惭愧,于是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从此之后,她不再把自己困在小铁皮房里,而是主动走出家门,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对于她的这一巨大改变,人们大为惊讶。

    当然,人们也都对她非常的友好。当发现她对他们当地的纺织、陶器等感兴趣时,他们就把自己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此外,这位女作家还认真研究那些漂亮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而且还学习了大量有关土拨鼠的知识。有的时候,她还会坐在石头上,静静地观看沙漠中的日落……一切竟然那么美妙而温暖。

    毋庸置疑,正是父亲来信中的那句“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这句话让女作家的心态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其实,仅仅是一念之差,就让这位女作家原先认为恶劣的生活环境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

    当充分感受到自己眼前的这个新世界后,女作家兴奋不已,为此写下了《快乐的城堡》一书。这时候,她知道自己终于从“牢房”里看到了星星。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生命有着追寻快乐和幸福的本能,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只有努力地改变自己,才能让快乐产生,让幸福成长。如果感到不成功、不快乐、不幸福,或许并不是命运的错,更不是世界不够好,而是因为我们自身做得还不够。

    我们要清楚,现实世界总会有阴暗面,灿烂的阳光从天上照下来的时候,总有照不到的地方。假如我们只把眼光盯在黑暗的地方,那么只能是自寻烦恼了。因此,我们要去适应环境,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更容易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摘取幸福和快乐的果实。

    第九节 破云见月

    感悟心语

    跨过去,你会看到另一片蓝天。

    当我们向着曾经的目标迈进的时候,总会有大大小小的障碍出现,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往往选择“一条道走到黑”。

    可是,并非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也不是所有的目的地都能到达。很多时候,我们难免会步入无路可走的困境。这时候,如果还坚持往前走,那么就势必会撞南墙。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换一种思维,往前面的路不通了,那往左边和右边的路是不是可以呢?

    我们都知道有一首传唱已久的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在我们的思维习惯中,都喜欢“出手”去获得眼前的利益,而很少有人懂得,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放手”,学会转弯,丢下已经到手的利益,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很久以前,有一位君王要从众多妃子中间选出一位王后。怎么来选呢?国王的计划是:候选的妃子们均沿着一条河的岸边往前走,在走的过程中注意河边的石子,谁能最先捡到最大的石子,谁就有资格成为王后。

    妃子们为了坐上王后的位子,积极行动起来,并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最大的那块石子。在众多妃子中,只有一位走到中途捡了一块就往回返了,而其他的妃子都不停地往前走着,她们看到比较大的石子后,只是看一看,一心想着前面会有更大的石子。于是,就一直走啊走。谁知到后来,石子居然越来越少,个头也越来越小了。

    故事的结果自然是那位中途捡回石子的妃子坐上了王后的宝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适时适当地懂得放弃,懂得转弯,才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否则,就会被幻想和诱惑牢牢抓住,让自己陷入一个不可实现的梦境里去。

    看看我们周围的人们,很多人由于不懂得有选择地加以放弃,于是白白错过了很多机会,最后只得抱憾终身。许多人就像那些一直往前走的妃子们似的,当机会降临时,总认为更好的机会还在后头,殊不知,就在这种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时,已经错失良机。

    事实上,在我们的生命旅途中,只有勇于放弃那些空中楼阁般的幻想,我们才能做到脚踏实地;只有放弃那些徒劳无益的等待,我们才能避免虚度光阴;只有放弃那些难以满足的物欲,我们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只有放弃那些不该坚持的错误,我们才能做到拥抱真理。

    在一条河的岸边,有几个人在钓鱼,还有几名游客在欣赏风景。这时,有一名垂钓者钓上来一条大鱼,足有一尺半的样子。但是垂钓者却不为所动,他把鱼嘴上的吊钩取了下来,接着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把大鱼扔进了海里。

    围观者非常惊讶,他们认为这个垂钓者太贪心了,竟然连这么大的鱼都不要!过了一会儿,垂钓者钓上来一条一尺的鱼,垂钓者又把鱼扔了下去。如此再三,垂钓者钓上来一条几寸长的小鱼。旁观者都觉得垂钓者会继续把鱼扔到河里,但这次出乎意料的是,垂钓者把鱼留了下来,放到了鱼篓中。

    旁观者表示很不能理解,就问垂钓者为什么。垂钓者解释说:“我家里的盘子最大的也没有一尺长,太大的鱼钓上来,就算带回去,盘子也装不下。”

    放弃大的诱惑,找到适合自己小的诱惑,垂钓者为这一观点做出了恰当的诠释。

    其实,有时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而是一种策略,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往往执着的那个“我”并不是那个真我,而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一个幻影罢了。如果一个人能够放弃这种对于“我”的执着,该放手时就放手,就会减少很多烦恼,在人生的道路上就能够轻装上阵,去拥抱雨露、阳光,收获幸福和快乐,走向无限广阔、自由的天地。这样的我们,才是幸福的,快乐的,也是自由的!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从另一个角度来端详我们的人生呢?实际上,人生就像是演戏,每个人都担当着自己的导演,只有那些学会选择和懂得放弃的人,才能创造出精彩的剧目,才能“剪辑”出优美的人生片段。

    选择是成功者前进路上的航标,只有量力而行的选择,才会拥有更辉煌的成功;放弃是智者面对生活的明智取舍,只有懂得何时放弃的人,才能够达到如鱼得水的良好状态。

    第十节 改变己心

    感悟心语

    你看到的未必是对的,因为你不懂。

    与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常会用“强势”或者“弱势”来衡量这个人的个性特征。那些强势者多半给人一种“我是权威”、“听我的准没错”的感觉,换言之,他们觉得对的就是对的,他们认为好的就是好的。

    殊不知,我们每个人相对其他人都是独立的,这种独立性也决定了大家都是平等的。那么我们对别人讲话就要用商量的语气,而不要强势又强制。即使有必要指出别人的缺点,我们也一定要注意措辞和语调的委婉,而不能横冲直撞。

    留意一下周围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往往喜欢不加掩盖地说出别人的缺点和短处,这样看似“实话实说”,但对于听者而言是很不舒服的,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

    我们都知道“鸿鹄之志”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志向远大。其中,鸿鹄指的是一种鸟。

    据说当鸿鹄树立了飞向远方的志向后,消息传到别的动物那里,它们都认为这是一件荒唐的事情,鸿鹄简直是自不量力,自寻烦恼。

    然而,令所有动物没想到的是,不久之后的一场暴风雪使一切改变了。

    由于强烈的暴风雪,使得许多鸟失去了家园,它们被迫长途迁徙飞向远方。当它们陷入极其困难时,鸿鹄飞过来把它们带进一个没有忧愁没有烦恼的乐园里。

    不难看出,那些鸟之所以会遭受如此大的损失,就是用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事物的发展。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有一些人会像上述故事中的鸟儿们一样,喜欢用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事物的发展,而往往这样的举动只会带来不利的后果。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习惯性地用自己的喜好去认识、评价、判断、衡量别人,往往有失偏颇,进而不能给他人带来更多、更好的影响。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位大学教授来到一个落后的小乡村游玩,他雇了当地村民的一艘小船。当小船开动后,这位教授问船夫说:“你会数学吗?”

    船夫愣了愣,回答道:“先生,我不会。”

    教授接着又问船夫:“那你会物理吗?”

    船夫说道:“物理?我也不会。”

    教授还不死心,继续问船夫:“那你会用电脑吗?”

    船夫回答:“先生,我不会用电脑。”

    听了船夫的话,教授摇了摇头,对船夫说道:“你不会数学,你的人生目的已失去三分之一;不会物理,你的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你不会用电脑,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也就是说,你的人生目的总共失去了三分之二,你只拥有三分之一……”

    教授正说到这里的时候,忽然天空中飘来大片黑云,紧接着刮来了强风。

    眼看暴风雨就要到来,小船摇晃得厉害,这时候船夫问教授:“先生,你会游泳吗?”

    这时候该轮到教授发愣,他答道:“不会,我没学过。”

    船夫摇摇头说道:“那你的人生目的快要失去全部了……”

    这个故事看上去很有意思,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深思。看看我们的现实生活,是不是有些人就像这个教授似的,总喜欢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他自己是数理方面的专家,便认为数学、物理和电脑这些是最为重要的,如果不了解这些东西,人家的人生就没有了意义。可是,对于船夫而言,精通数学、物理和电脑又有什么意义?这些又不能帮自己拉几个客人,多赚一些钱,还是在紧要关头具备“活下去”的能力更重要。

    这个故事是心理学上“投射效应”的生动案例。不可否认,由于人与人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共同性,都有一些相同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做出的推测都是比较正确的,但是,不要忘了,除了共性,人和人之间还存在各自的特性,因为差异的存在,所以会导致我们的推测出错。

    因此可以说,这种以己度人的“投射效应”能使我们对其他人的知觉产生失真。因为这种投射使我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对方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用“我”的标准来作为判断事物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的标准。当没有办法改变别人的想法时,不妨转变一下自己的观念,这样一切就都能想得通了。

    第十一节 静气

    感悟心语

    静气凝神是一生的修养。

    当我们劝说周围正在生气的朋友时,常常用到这样一句话: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没错,很多时候我们生气,是因为别人的错误,而不是自己的错误,既然如此,我们何苦惹祸上身呢?不如让他自己去化解错误好了。如果我们总是抓着对方的错误紧紧不放,或者希望能够说一些恶俗的话来夸大对方的错误,不仅对于事情的改观没有丝毫用处,而且对于彼此的关系也会产生恶化的助力,最主要的当然还是让我们心情烦闷,郁郁寡欢。

    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顺境,也有逆境,别人在这个时间犯错误,我们就有可能在下个时间也犯错误,所以,不要总是在对方错误上找平衡,要学会让自己的胸襟开阔一些,多去换位思考,这样,我们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如果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我们指着对方的鼻子说一些恶俗的话语,虽说当时感觉“出了这口恶气”,可等到时间长了,我们就会发现,因为自己一时的口舌之快而失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朋友,这时,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非常纠结,而我们也会感到非常痛苦。

    一次,拿破仑得到消息,说他的一位名叫塔里兰的得力外交大臣勾结外敌密谋造反,于是他匆忙从西班牙赶回来。

    拿破仑回来后,急忙召集所有大臣,他心里一直盘算着:我一定要揭穿塔里兰这个家伙,要狠狠地数落数落他,让他回心转意。

    众人面前,拿破仑再也压不住内心的怒火,他用眼睛狠狠地盯着塔里兰,恨不得用自己眼中的怒火将塔里兰化为灰烬,可是塔里兰却没有任何的反应。

    怒火继续燃烧,拿破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走近塔里兰说:“有些人希望我马上死掉!”

    事实上,塔里兰的确在密谋造反,但他深知拿破仑的性格,他想故意激起拿破仑的怒气,让他发火,从而让他失去领导者的权威,所以,尽管拿破仑暴跳如雷,他也依然没有任何异常的举动,只是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拿破仑。

    果然不出塔里兰所料,拿破仑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喷发了,他冲着塔里兰大喊:“你的权力是我给的,你的财富也是我给的,你竟然背叛我,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没有我你什么都不是,我再也不想见到你。”说完拿破仑甩袖而走。

    此时的塔里兰依然镇定自若,拿破仑走后,他才站了起来,一脸平静地对其他大臣们说:“我们伟大的皇帝今天是怎么了?他为什么对我如此暴躁,我可没有做什么对不起他的事情。或许,是他心情不好才会这么没有礼貌。”

    见此情景,大臣们都心知肚明地认为拿破仑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他的怒气让他失去了一个领导者应该有的权威和度量,影响了人们对他的支持。而密谋造反的塔里兰正好因此得逞。

    有句话说得好:“永远不要在情绪上涌的时候,作出决定。”拿破仑就是如此,他为了解心头之恨,对塔里兰大发雷霆,进而失去了一个领导者应该有的权威和度量,不但没有激起大臣对自己的忠心,反而引发大臣们焦虑不安,导致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权力也因此而风雨飘摇。

    因此,我们一定不要像故事中的拿破仑这样,在遇到利益侵害、名誉受损、遭受背叛等时刻发怒。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春天般的温暖的情怀,不管对方是处在高位还是处在低谷,我们都要保持一颗慈悲的心,不要让情绪成为我们的绊脚石。别人错误的产生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必然能够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们总对别人的错误耿耿于怀,那么我们就无法静下心来去做自己的事了。

    这也就是说,我们千万不要活在怨愤里,人要学会释然,错误的产生是必然的,但是我们要知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犯了错误,只要对方愿意改正,我们就不必介怀,毕竟我们不是圣贤,都会犯一些错误。

    与其拿对方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如先完善自己,先让自己的内心安定下来,这样,我们的视野才会变得更开阔,而我们的内心也将会因此变得更加强大。

    在我国古代的一个大庄园里,庄园主雇了十多个长工来做事。长工们闲来无事常常坐在一起开玩笑,有时玩笑过火了就会起冲突。很多时候,冲突过后他们谁也不搭理谁,还会将怒火发泄到工作中去,结果将农田弄得一团糟。

    这十几个人中有这样一个人,每次当他和别人发生争执生气的时候,他便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跑得气喘吁吁,然后再回来继续工作,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这样次数多了大家都很好奇,询问这个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每次都笑而不答,众人也理不出头绪。由于他鲜少与人结怨,又踏实能干,薪水涨了又涨,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房子和地有多大,只要与别人争论生气时,这个人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3圈。渐渐地,他很老了,但他还是会生气,一生气他还是会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房子和土地走。

    有一次,这个人又生气了。当他在孙子的搀扶下,拄着拐杖绕着房子和土地喘着气走完3圈时,孙子终于憋不住了,恳求地说:“爷爷,明明是对方的错,你为什么要这样惩罚自己呢?您可不可以告诉我这个秘密?”

    禁不起孙子的苦苦哀求,这个人终于说出了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说:“我这不是在惩罚自己,而是解脱自己。我一边跑一边想着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呢?等跑完了,我心中的怒火就消失得无声无息了,于是就把所有时间用来努力工作了。”

    孙子又问道:“您现在年纪大了,又变成了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走呢?”

    这个人笑着说:“因为我现在还是会生气,所以生气时还是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走3圈。我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还跟别人计较什么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

    看得出,庄园主用自己特有的方法来释放了情绪,因此也就没给自己的心理设置麻烦,而他的事业也因为对于他人过错的释怀而有更多的发展机遇。这样看来,我们是不是应该敬佩这位智慧而豁达的庄园主呢?

    实际上,我们的人生没有多大的哀愁,如果我们一遇到不快就不断地说,就算我们感到快乐,也会被哀愁所冲淡。同样地,如果我们每天快乐一些,对不愉快看得淡一些,那么,我们就能离心胸宽广更近一步。

    有的人看到别人犯错,就会认为自己做得都对,其实,这只是一种比较概念,因为,我们不是先知,因此无法预知自己下一秒钟是对还是错。别人身上发生错误了,为的就是避免让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只有找到自己错在了哪里,才能让自己下一次做正确。如此一来,气也消了,智慧也增长了,岂不是很划得来吗?

    第十二节 顿悟

    感悟心语

    成长来自那顿悟的瞬间。

    有些人,在别人看来已经算是人生顺达、生活不错了,可他们自己却总觉得还远不够好,常常觉得:要是以前怎样怎样就好了,或者如果以后怎样怎样就令人满意了。

    显然,这些人是活在对“过去”的遗憾或者“未来”的憧憬中,他们唯独没看到的是现在、是当下。这也正是人们为这些人总结出来的两个很生动的词的最好释义——它们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这两种东西是上述这些人心中所认为的最为宝贵的东西,当下的一切和它们简直没法比。

    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人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往往会把心中那些求之不得的东西予以美化,直至其越来越完满;它永远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而且任凭我们去描画,也就越来越是我们喜欢的样子。这就好比悲剧总是比喜剧更容易让人记住,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就会远比到手的让我们日思夜想、牵肠挂肚。也好比爬山,到过的地方就说不美,攀不上的高峰,就越想努力往上去攀登。

    殊不知,这些想象中的东西是无法和活生生的现实较量的,“得不到”和“已失去”不过是我们为自己编造出来的一个美丽期许罢了,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安抚我们失落的情绪,缓解我们悲伤的心灵,但更多的还是会为我们带来遗憾、落寞。换言之,最珍贵的东西并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是此时此刻。

    佛光禅师正在诵读经文,无德禅师前来拜望。

    两位禅师闲聊起来。佛光禅师对无德禅师说:“你是一位很有名的禅者,可惜为什么不找一个地方隐居呢?”

    无德禅师惋惜地说:“您虽然是一位很好的长老禅师,但是却连隐居之处都不知道。”

    无德禅师在佛光禅师处住了下来,一天,有一学僧问他:“离开佛教义学,请禅师帮我抉择一下。”

    无德禅师告诉他:“如果是那样的人就可以了。”

    学僧刚要礼拜,无德禅师说:“你问得很好,你问得很好。”

    学僧说:“我本想请教禅师,可是……”

    无德禅师说:“我今天不回答。”

    学僧问:“干净得一尘不染时又怎样呢?”

    无德禅师回答:“我这个地方不留那种客人。”

    学僧问:“什么是您禅师的家风啊?”

    无德禅师说:“我不告诉你。”

    学僧不满地责问说:“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无德禅师也就不客气地回答:“这就是我的家风。”

    学僧更是认真地问:“您的家风就是没有一句话吗?”

    无德禅师说:“打坐!”

    学僧顶撞地问:“街上的乞丐不都在坐着吗?”

    无德禅师拿出一个铜钱给学僧。

    这时,学僧终于有所醒悟了。

    无德禅师再见佛光禅师时说:“当出行的时候出行,当隐居的时候隐居,我现在已经找到隐居的地方了!”

    故事中无德禅师的话,明确道出了“活在当下”的要义,“当出行的时候出行,当隐藏的时候隐藏”,这也就是说,凡事应该因时而异,因时制宜,该做什么事情时就做什么,也就是活在“现在进行时”。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发现罢了。如果你还在四处寻觅,那么只能说明你欠缺了一双善于捕捉幸福的眼睛。

    虽然生活中不乏痛苦,但幸福也是无处不在的,拥有亲情是幸福,拥有爱情是幸福,拥有友情是幸福,有钱是幸福,有家是幸福,有知识是幸福,有工作也是幸福……对每个人来说,虽说不能拥有全部的幸福,但是总会有幸福陪伴在身边。所以,请不要再为“得不到”和“已失去”而遗憾和期盼了,真实的幸福就在你身边的一点一滴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