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来事儿的艺术全集-怎样在领导身边会来事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常说:“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何为“东”?东者,东家也。这里可以理解为领导、主人、老板、上司。人们说话办事,当然要依照“东”的要求,符合“东”的意愿。东家喜欢听的话,东家喜欢办的事,你偏不那样说,偏不那样做,你即便累死,也不会有什么功劳可言的。当然,东家所要求你说的和要求你做的,有的是正当的,合理的,也有不正当和不合理的。符合前者的要求是你应尽的义务、责任和本分,而后者的要求就当然需要你灵活把握和变通而行了。要知道,即便是忠言,也不必逆其耳;即便是良药,也不必苦其口。所以,会来事儿不止表现在前者,也表现在后者。

    1.察言观色,精于揣度领导意图

    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中国很多事情都要靠“人情定律”来运转。不通人情世故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吃得开和行得通的。而要想通达人情世故,必须善于揣摩人的心理。

    一般地说,善于揣摩上司意图、精于察言观色是获得上司重视的重要前提。领会领导的意图、读懂领导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悟性”。经常听到领导说某某人“悟性好、一点就透”,也经常听到领导抱怨某某人“不灵通,翻来覆去交代多少遍也不领会意图”。

    由此可知,善于读懂领导也是会表现的重要方面。

    有句俗话叫“锣鼓听声,听话听音。”上级的一句话背后,可能包含着不止一种意思,你作为下级要想真正了解上级的意思,就必须用心分析上级的用意。

    某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李某,在他的五年工作经历中就不止一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当然,一开始他只是听到了老板的表面意思,结果和老板的真实内心想法背道而驰,结果失去了一次机会。

    他于是吸取教训,平常多观察老板的举动,用心分析老板的言谈,真正捕捉老板的内心动机。当然,这些他只是用自己的心理来体会老板的心理,很快就了解了老板的真实意思。

    有一次老板和他谈话,老板先是夸了他的业绩不错,认为他可以担当更重的职责,然而又说最近行业不景气,利润比去年下滑得厉害,最后就问他如果他做部门主管的话会不会考虑裁员。当时他愣了一下,马上就第一感觉说不会,因为很多同事都一起出生入死的。他清楚得记得当时老板脸色有点变,后来,他的同事升了部门主管的职。事后他才想清楚,老板的意思就是想裁员,如果他用心分析企业的现状,不是凭个人感情用事,而是从老板的心理出发,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老板的问题,那么升职的就会是他而不是别人。

    有了这个教训之后,他遇事多了一些思量,在不违背自己做人原则的基础上,也开始学着用心分析老板的心理,听老板的话中话。有一次老板要去欧洲出差,在此之前问他:你的英文和老外交流没问题吧?虽然他对英语不那么自信,但他听懂老板的潜台词就是,如果可以的话就和他一起去欧洲,那他当然就说没问题,果然他获得了这次公干的机会,而英文上的不足他就在回家后补。

    和老板一起在意大利的时候,他们拜访一些老客户,老板对其中一位客户的产品明显很感兴趣,但价格有一点高。老板用咨询的口气问他,他给老板的回答是很不错,值得购买。其实他知道老板已经做好了买的决定,老板来问只是确定一下,他可千万不能扫了老板的兴,他需要做的只是满足老板的这种心理需求。果然,老板兴高采烈地和这家公司签约了。

    很多时候,听着领导的话,联系他前面的话语,看着他的表情,你就能知道他话外之意是什么了。作为下级,就要学会察言观色,通过上级的言谈举止来了解他内心的真实心理,才能真正了解上级的意思。

    读懂领导、准确领会其意图,并非一日之功。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平时紧紧围绕领导关心的敏感点进行思考,才能在把握领导意图和工作思路方面有超过其他人的可能。

    2.体贴入微,善于排解领导的隐忧

    一提到怎样在领导跟前会来事儿,恐怕很多人一下子就想到溜须拍马。诚然,溜须拍马是讨好领导信任的常用手段,但作为正常人,一般都不愿沾这个令人听起来逆耳的名称。所以,会来事儿的人大多采用反其道而行之的办法,即虽是奉迎,但又不易被人察觉的办法——为领导排解隐忧。

    乾隆在五次南巡之后,虽经众大臣以皇上南巡劳民伤财,各省督抚趁随皇上出巡,勒索属员,百姓疲惫不堪等理由劝阻,他还是一意孤行地开始了第六次南巡的准备。就在这时,远在扬州的两淮盐政汪如龙收到了和糰的快马传信,和糰随信寄去了“香妃”的画像,告诉汪如龙可以按图形中的样子为皇上找寻一美女,如若办成这件事,定会有好处。原来,乾隆后宫中原有一名贵妃,深得乾隆喜爱,被封为容妃,因她不仅天生丽质,美貌绝伦,而且天生体内有异香,所以人称“香妃”。容妃原是穆罕默德后裔,当年回疆的和卓一部向清廷称臣纳贡,向乾隆进献美女,容妃就是回疆进献来的美女。后来回疆突变,大小和卓部起兵叛乱。乾隆派出大军镇压,虽然这些事情起初都瞒着容妃,后来还是被她知道了,当下迁怒乾隆,怪罪起皇上来。乾隆也因她是叛邦之女,不好厚施恩宠,心中尽管不舍,可还是不得不日渐疏远,在中南海的瀛台之南建造了一座楼,名为宝月楼,并亲笔撰写了《宝月楼记》。记中写道:

    “楼之义无穷,独名之曰宝月者,池与月适当其前,抑有肖乎广寒之庭也。”将宝月楼比做月宫,那楼中的容妃,岂不就是幽居广寒宫的嫦娥了吗,不舍之情,人人可见。和糰正是感觉到了这一点,才命汪如龙寻遍江南,一定要找出一个形容酷似容妃的女子,以解皇上的忧烦。

    这条消息对汪如龙来说,不啻天降福星,他一直欲寻找点什么来取悦皇上欢心,却一直未得其门而入,正苦于无计可施,和糰秘信的到来无异于给他打开了通往财富和权力之路的大门。乾隆南巡驾临扬州,果然对汪如龙找到的这个女子非常珍爱,从她那里,年迈的乾隆回想起已飘零远逝的青春,感到很久未有的温暖和幸福。

    汪如龙因进献有功被乾隆大加赞赏,官职立刻提升。而和糰自己也从中得到了不少好处:汪如龙因这条消息送给和糰二十万两白银,乾隆对和糰也陡然平添了知己之感,更加信任和糰。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隐私,因此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苦衷。领导也一样,也有不可与人言的问题,作为下属,如果你能及时掌握领导的隐忧,并及时而妥善地帮他处理好,应该说不次于救驾之功。

    因此,历史上有很多劳苦功高的救驾功臣往往比不上鞍前马后的奉迎之辈,原因就在这里。

    3.投其所好,长于拨动领导的欢心

    实际上,拍马与奉迎是有一定区别的,拍马是吹捧,而奉迎则多半是顺着领导的意图去做些领导喜欢的事情。

    在苏联几代领导人中,最爱打猎和最讲究打猎排场的当首推勃列日涅夫了。对勃列日涅夫来讲,打猎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是贵族式的消遣,是他显示自己的好斗和冒险精神的绝佳机会。

    野猪是勃列日涅夫每次狩猎的主要对象。勃列日涅夫出身军旅,毕竟枪法是很准的。他当上总书记时,又正值身强力壮之时。

    所以,这时他每次到扎维多沃打猎,总是甩开警卫,自己奔跑上一个小山岗去向走近来的野猪开枪,吓得警卫不得不猛扑过去保卫他的安全。

    不管勃列日涅夫的枪法准到什么样的程度,反正一枪是很难把狂暴的野猪打死的。这时,底下的工作就是警卫们的了,勃列日涅夫会对他们说:“下去放放血吧!”可这“放血”的工作是很危险的,因为野猪常常还活着。“放血”的人就不得不和被击伤而变得更加狂暴的野猪进行生死搏斗。一次,一头野猪猛地跳起来,朝“放血”的人奔跑过来。他猝不及防被撞倒在沼泽里,而野猪却跑掉了。这时,在小山岗上观战的勃列日涅夫走过来问:“你这是在干什么呢?”这位“放血”的人一身狼狈相,却十分机敏地说:

    “我在保卫您呢。”

    事实上,在勃列日涅夫到来之前的好几个星期,狩猎的工人们就把野猪圈养起来,让它们吃得膘肥体胖,不再具有森林中的野性和原始的狂奔能力,同时对人也感到了亲近。狩猎开始时,勃列日涅夫站在高高的临时搭起的木台子上,谋士们和随从们就站在台子的旁边。当野猪被放出围栏,勃列日涅夫举枪射击时,野猪应声倒下。这时,谋士们和随从们就狂呼“乌啦!”赞颂其枪法百发百中。而事实上,在那木台子的后面,在那浓密的树荫下,却有一位打过仗的、真正的神枪手在勃列日涅夫开枪的同时也扣动了扳机。

    他是为领袖能弹无虚发而事先安排的。他永远在勃列日涅夫的狩猎场上,又永远不能在这个禁地上露面。他叫谢尔巴科夫,大概正是由于他的这种特殊贡献后来当上了将军。

    也许有人说,那是你遇上了那样的领导了,假如你遇上一个软硬不吃的人,任凭你有千条妙计,奈何他有一定之规。这话不太对,应该说是你的功夫不到家,如果功夫到家,没有攻不破的堡垒。

    古语说:人非草木,岂能无情。一般说心如铁石之人是很少有的,所以投其所好,长于拨动领导的欢心,应该是较为有效的一招。

    4.挺身而出,敢为领导操刀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个人能否取得领导的喜欢,除有一定的能力能圆满完成该做的工作外,还有一条就是应该表现出对领导忠诚的姿态,尤其是当领导处于被动或不利地位时,要挺身而出,敢为领导操刀。

    清朝时候呼什图是和糰的大管家。和糰营建府邸时受和糰的指令,到云贵一带采买贡物,说是采买,实则搜刮。转眼之间,已经过了半年多了。你可别小看这半年多,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京城发生了重大新闻。那就是太上皇训政,嘉庆登基。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难得一见的幸事。

    可这一切,对呼什图来说还是陌生的,还是一件天大的新闻,他在外半年多了,一心只想着为主子搜刮财富,哪里还关心天下大事呢?再说天下大事再大与他也没有关系,在一个奴才眼里,只有主子和他自己,这是天经地义,不可更改的。

    呼什图将搜刮来的财物运到了和府,然后就迅速拜见主子和中堂大人,一问和大人进宫去了。可他有军情需要报告,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未作更多的考虑,也未稍事歇息就直奔军机处去了。

    到了军机处,才知道主子正在圆明园勤政殿与皇帝同乐呢。他也没多问,就急匆匆地来到勤政殿。

    门上的侍卫都认识呼什图,因为呼什图也曾跟随过乾隆皇帝多年,并且受到乾隆皇帝的宠爱。后来,和糰得宠后,皇帝就把呼什图当成贵重礼物,赐给了和糰。

    “奴才呼什图叩见皇上。”

    呼什图头也不抬,也不敢正视一眼,进门之后,双腿立即跪了下去。

    当时,坐在正面的是嘉庆皇帝,而太上皇乾隆则坐在正中偏左一点,呼什图这一跪,正好对着嘉庆皇帝。

    乾隆看到这一切,心里不免有些凄凉,脑际涌上一种无名的失落感,脸上自然就露出一种不快,且略显愤怒的神情。

    这一切,被坐在两旁的文武大臣看得一清二楚,大家都不免倒吸一口凉气,浑身绷紧了弦,屏住了呼吸。

    大家不知如何是好,虽然都学富五车,但在太上皇与儿皇同御殿堂时,究竟如何安排位置座次,大家还真是没有学过,也是平生第一次遇到。

    这情景,和糰看到眼里,他更注意到了太上皇面部表情的变化,和糰很清楚太上皇心里在想什么。

    老狐狸和糰马上反应过来,他立刻走过去,将呼什图猛踢了一脚,怒斥道:

    “太上皇在那边,你拜错方向了。”

    “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现在虽然新皇继位,但一切政事仍有太上皇处理,所以,不管大事小事还是要启禀太上皇。”

    “奴才不知,奴才该死。”

    呼什图听到这些,才隐隐知道皇宫里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时候他也回想起在去年离开京城时,社会上流传的谣言,说乾隆皇帝在位六十满甲后,要将皇权禅让给皇太子,看来,这一切都已经变成了现实。今天算是给主人丢了人了。

    嘉庆皇帝把这一切也看在了眼里,虽然他心里对和糰的表现很不满意,但在脸上还是装出一副笑容,说道:

    “相公,这呼什图只是不知,才出了这样的差错,不知者不为过嘛,这没什么。”

    和糰对嘉庆皇帝的这些话也没有多予理睬。

    借别人的过错,为自己请功,这是挺身而出为领导挡驾的最好机会。因为这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可以在领导面前表现出你的忠诚和见解,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由于不高兴而即将发作的领导,能为被责怪的下属找个下台的机会。可以说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事情。所以,会来事儿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有较大收获的。

    5.生活上关心备至,让领导舒心

    清朝的大太监李莲英,在慈禧与光绪的斗争中,始终站在慈禧的立场上,但在表面上,他也对光绪深表同情。光绪被囚禁时,慈禧派人送给光绪的食物,有时是馊臭的。李莲英常以请安之机,偷偷地在衣袖中藏些糕点带给光绪,使光绪感恩戴德。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皇室避难于西安的路上,李莲英见光绪衣着单薄,当着众人的面,脱下自己的外罩给光绪披上。一路上问寒问暖,照顾得尽心尽力,连下人都为李莲英的善良所感动。其实,是不是善良,只有他自己知道。

    李莲英为人有一定的政治眼光,他连任了同治、光绪两朝内务大总管,与他善于笼络人心是分不开的。

    在《红楼梦》中,若论会来事儿的人,第一应推王熙凤,第二就该属薛宝钗了。她不仅善于察言观色,而且善于揣摩人心。比如贾母为她过十五岁生日时,贾母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便总依贾母素喜者说了一遍,博得贾母对她更加喜欢。

    如果一个下属对领导的生活能够这样体贴入微,哪个领导能不喜欢呢?

    6.以请教的方式提出你的意见

    作为一个员工或下属,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上级领导,也有更多的机会和上级领导交换对于工作的看法,甚至向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是,这个意见怎么提出来上级领导更容易接受,是很讲究艺术的。

    作为上级,自然有希望下级尊重自己,乃至体谅自己的心理需求。因此,如果你有意见需要向上级提出来,你应该先考虑到上级的心理需求,那就是以请教的方式向上级提出来。这样会让上级感到被人尊重的心理感觉,也会增加上下级之间的信任,从而有利于减少摩擦和敌意,建立彼此相容的心理基础。

    首先,以请教的方式提出你的意见,这说明你在提出意见之前,已经仔细用心地研究和推敲了上级的方案和计划,你是以认真、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上级的意见的。经过向上级的请教,能够实现和上级的求同,随着你们之间共同的东西的增多,你们双方也就会变得更加熟悉,也就越能感受到彼此心理上的亲近,从而消除彼此之间的疑虑和戒心,使你的上级更容易相信和接受你的观点和意见。

    其次,你以请教的方式提出意见,能够增强上级对你的信任感。当你用诚恳的态度来进行彼此的交流和沟通时,上级就会逐渐了解你的真实意图和动机,而且也愿意倾听你对问题的分析和意见。上级能够静心地倾听下级提出意见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信任。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信任是人际沟通的“过滤器”。只有对方信任你,才会理解你良好的心理动机;否则,即使你提出的意见心理动机再好,也会经过“不信任”的“过虑”作用而变成其他的东西。

    再次,你以请教的方式提出意见,还要注意说话的语调,做到“忠言”不必“逆耳”,千万不可采用那种激烈的、容易产生对立情绪的进谏语调。

    这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许多下属总会想,我向上级提出我的意见,证明我是为了本单位着想,自己并没有藏着私心。因此,就会容易显得理直气壮,说话的语调和态度也就不会注意了。诚然,你的出发点和心理动机是为了集体,不是为了自己,但要知道,没有哪个上级愿意看到自己的下级来责难自己的。即使你的理由多么充分,他们都会因为感觉受到了责难,而面子上难看,以致根本就不会听你的意见,更不会去深入研究你的意见的可行性,甚至可能因此而对你产生看法。一旦这种对立情绪或者敌意产生,那是很难在短时间里消除的。如果再碰上上气度小的上级,还可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故意刁难你,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7.认清角色,避免“功高盖主”

    在职场这个大舞台中,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扮演着一种角色,这个角色规定了你的职责范围和权限,限定了你的定位。因此,要想扮演好这个角色,要想让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彩儿,就必须认清自己的角色,将自己的心理定位在和自己的角色相符的尺度上。这样,才能真正融入自己角色的心里,才能真正用心演好这个角色。

    否则,一旦有了超越角色的心理作祟,你必将受到规则的惩罚。

    在职场中,作为下级,就要有下级的心理定位,不能因为一时的得意而超越这种心理定位。在与上级的相处中,更是要严格掌握这种心理定位,把握住自己不越位。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地位,把我自己的角色心理,做到出力而不越位。要在心里明白,哪些工作应该由谁干,这里面有时也有几分奥妙。抢先去做本来由上级出面做更合适的工作,就会造成干工作越位;表明对某件事的基本态度,一般与一定的身份相联系,如果超越身份,胡乱表态,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无效的;处于不同层次的领导,其决策权限是不一样的,不能有超越权限的心理,擅自作主;有些场合,如应酬客人、参加宴会,应适当突出上级领导(走在前面、位置居中),不能有过多显示自己的心理;有些问题的答复,需要相应的权威,擅自答复由上级答复更合适的问题,也是越位。

    因为,从某种角度看,你是在给上级领导工作,为上级负责,所做的一切都是上级交给的任务。所以应时刻有想着上级,尊重上级,甘心为上级效力的心理。越是长得高大的树木,越要埋下头来,而不至于被风吹折。越是才华出众,越是要谨慎地处理同上级领导的关系。目中无人、骄傲自大的心理,往往会给自己带来诸多不利。恃才傲物,就是不会善待自己的职位,不会善待自己的才能,超越了自己的角色心理。一个有着目无上级心理的下级,最终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