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常生活关心问候
什么是朋友?古人说同师而为朋,同心而为友。现在看来好像太苛刻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如今的时空观念已非过去可比,相应地,人与人的交往增多了。但增多归增多,交朋友容易,保持感情却难。所以,会来事儿的人还应当加强与朋友的联系,因为有首歌唱的好,朋友多了路好走。
实际上,所谓多加强联系,并不一定就是朝夕相聚,围坐豪饮,会来事儿的人在朋友间最好的联系方法就是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多关心问候。
三国时蜀国的创建者刘备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那是刘备还在读私塾时,由于刘备讲义气、聪明,因此成了同学中的头,在这几年中,他经常帮助其他同学,与他们的关系处得非常好。后来长大了,大家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刘备与这些要好的同学也就各奔东西了。
但是,虽然大家分开了,刘备却很注重经常与同学保持联系。
其中有一位叫石全的人,是刘备读书时最合得来的朋友,他读书后,仍回家继续侍奉自己的老母亲,以尽孝道,靠打柴卖字画为生。刘备不嫌其清贫,经常邀请石全到他家做客,并适当给以周济,这样的聚会每次都很成功,刘备与石全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加强,情若手足。
后来,刘备为了实现自己心中宏伟的目标,就带起了一支队伍参加了东汉末年的大混战。初时,刘备军事实力很小,不得不依附其他人,在一次交战中,刘备所带的军队被全部歼灭,只有他一人逃脱,被石全给隐藏了起来,才逃过了一劫。
应该说刘备很会来事儿,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加而加深,久不见面的朋友自然会日渐疏远。
现今,我们虽然身为上班族,但也不要一天到晚都埋头在办公桌前,不论多么忙碌的人,也总会有吃饭的时间和休息的时间。至于那些从事联系业务的人,更能够多利用在外面跑的机会,联络那些久疏联络的朋友:不妨利用机会顺路探访久未见面的朋友,即使是五分钟也可以;或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和对方一起吃个便饭。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分钟,但却对与对方保持长久的联系非常重要。
整日守在办公桌边的人,则不妨利用午餐时间,与在同一地区工作的朋友共进午餐。与其每天一个人吃饭,不如偶尔也打个电话约其他朋友一起吃吃饭,如果没有时间一起吃饭,一起喝喝咖啡也可以。如果彼此的距离稍远,坐计程车去也没关系,反正只不过是一个月一次的联谊。那些斤斤计较这些小钱的人,很难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虽然上班族的收入很有限,得靠省吃俭用才能存一点钱。但是,因此而失去了所有与朋友来往的机会,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更何况有许多人是斤斤计较这些小钱,却对大钱毫不在乎,这实在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假如你的朋友是你的上司,那你平常一定听过上司很骄傲地述说着子女的事,所以要知道他们的孩子念哪所学校其实很容易,只要平常用点心思就可以了。如果你常去看看孩子,这比拜访本人更为有效,孩子早晚会把这事告诉家长。
另外,下了班后,大家一块喝一杯茶。不论是迎新送旧还是大功告成,找各种理由大家一块儿聚聚。这不只是大家互相联络感情,也是松弛一下神经的好机会。人原本就有喜新厌旧的本性,比起早已熟知的朋友,新朋友更能吸引我们的好感而频频与之接触。
由陌生人很快地成为好朋友的人,大多是朋友介绍认识的,或是彼此原就有一层连带关系。在这种情况之下,刚交往的时候很容易就会以彼此共同的朋友作为话题。但是在彼此对对方的性格或内心的想法都尚未完全了解之际,就谈及比较深入的话题,这可就操之过急了。交浅言深不但容易误解彼此内心真正的意思,这种做法也不是深思熟虑的人应有的作为。最好不要和经由朋友介绍的朋友单独见面,不妨请介绍者同席,经由介绍者来仔细观察并了解他。
所谓老朋友就是表示彼此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值得信赖的朋友。珍惜老朋友的态度,也是吸引新朋友愿意主动与我们交往的力量。
老朋友还是不受时空阻隔一直保持联系的人,这种朋友才更难能可贵。这些老朋友正表示了我们自己过去的人生过程,不重视老朋友就是根本不重视自己的过去。老朋友或许是比不上新朋友来得新鲜,但拥有愈多的老朋友就如拥有愈多的无形资产一般,这也可以证明你自己的品德值得朋友信赖。
老朋友的价值实非笔墨所能形容。然而,如何和老朋友交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自己不能常保持新鲜感,如何让他人能够一直把你记在心中呢?毕竟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和现实有着一定的距离。
2.敢帮钱场慷慨相助
朋友之间有困难时,帮人场、帮力场,这不是难事,而敢于帮钱场的却不多。因为钱财犯争是朋友疏远绝交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敢于帮钱场的才是真朋友。
与胡雪岩关系最好的当属湖州巡抚王有龄,王有龄这个官就是胡雪岩冒身家性命为之捐来的。王有龄对胡雪岩自然感恩戴德。
王有龄自从当上湖州知府以来,与上面的关系可谓搞得相当活络。逢年过节,上至巡抚,下至巡抚院守门的,浙江官场各位官员,他都极力打点,竭尽巴结之能事,各方都皆大欢喜。每次到巡抚院,巡抚大人总是马上召见,可这天巡抚竟把他拒之门外,是何道理?真是咄咄怪事!
王有龄沮丧万分地回到府上,找到胡雪岩共同探讨原因。
胡雪岩道:“此事必有因,待我去巡抚院打探。”于是起身到了巡抚院。找到巡抚手下的何师爷,两人本是老交情,无话不谈。
原来,巡抚黄大人听了表亲周道台一面之词,说王有龄的湖州府今年大丰收,获得不少银子,但孝敬巡抚大人的银子却不见涨,可见王有龄自以为翅膀硬了,不把大人放在眼里。巡抚听了后,心中很是不快,所以今天给王有龄一些颜色看。
这周道台到底何方神圣,与王有龄又有什么过节呢?
原来,这周道台并非实职道台,也是捐官的候补道台。是巡抚黄大人的表亲,为人飞扬跋扈,人皆有怨言。黄巡抚也知道他的品性,不敢放他实缺,怕他出事,念及亲情,留在巡抚衙门中做个文案差事。
湖州知府迁走后,周道台极力争补该缺,王有龄使了大量银子,黄巡抚最终还是把该缺给了王有龄。周道台从此便恨上王有龄,常在巡抚面前说王有龄的坏话。
王有龄知道事情缘由后,恐慌不已。今年湖州收成相比往年,不见其好,也不见其坏,所以给巡抚黄大人的礼仪,还是按以前惯例,哪知竟会有这种事,得罪了巡抚,时时都有被参一本的危险,这乌纱帽随时可能被摘下来。
对此,胡雪岩却微微一笑,从怀里掏出一只空折子,填上两万两银子的数目,派人送给巡抚黄大人,说是王大人早已替他将银子存入钱庄,只是没有来得及告诉大人,同时又附上千两银票一同送去。黄巡抚收到折子后,立刻笑逐颜开,当即派差役请王有龄到巡抚院小聚。
把朋友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办,尤其是在该花钱的时候能不计较鼎力相助,这是真朋友的相处之道。这会不会来事,是不是真朋友,在金钱方面最能见分晓。金钱虽然不能买来真正的友情,但金钱的帮助却能加固友情。在朋友危难之时,出人场,出力场,必要时更应出钱场。
3.雪中送炭方见真情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朋友,不是在风花雪月的酒桌上,而应是在惨淡和危难中。锦上添花的功夫人人做得,唯有雪中送炭才益见真情。
十几年前,林先生原先的那间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几番拼死挣扎,最终还是没能支持下去。公司倒闭了。员工有的一早闻到风声,自谋生路去也,剩下来的在听了老板的正式通知后,也纷纷离去。
那天的林先生,待员工散后,巡视四周,心情灰黯。明天开始,面前的一切就将成为别人的财产。苦心经营的公司一朝化为乌有,多年心血付诸东流,那不是说放下就放得下的。林先生伫立良久。然而就在那个时候,他听到了一阵轻微的,但是有节奏的敲击声。
准确地说是手指击打键盘的声音,声音“嗒嗒嗒”不慌不忙地继续着。林先生循声来到一间办公室门口。他轻轻地推开门,一个女孩子正坐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打字。看见林先生进来,女孩子抬起头,说:“不好意思,林先生,马上就好。”手并没有停。貌不出众的女孩子,林先生一时想不起她叫什么名字。女孩子很年轻,出校门的模样,林先生只有一个印象,就是她平时好像总是在不声不响地埋头做事。林先生扫了一眼屏幕,女孩子是在打一份文件,林先生站在一旁,沉默半晌,费力地对女孩子说:“你不用再打了,没有用的了。”这时女孩子再度抬头,说:“总要把事情做完才走。”
并没有茫然失措,并没有急惶惶飞鸟各投林的样子。女孩子的镇静自若感染了林先生,给了他莫大的安慰。林先生于是一直站在那里,陪着她打完那份文件,关机,再整理好桌上杂物。做完这一系列事情,女孩子收拾自己的东西,然后斯有礼地跟林先生道别。
林先生对女孩说:“日后工作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我好歹还有些熟人朋友,应该可以帮到你。”林先生把自己的call机号码给了女孩子,目送她离去。
女孩走了几步,回过头来说:“一切都会过去,林先生,我相信您会东山再起。”
这一去就是四五年。这四五年里,林先生努力振作,卧薪尝胆,终于又开创出崭新局面。女孩子的话应验了。林先生常常在心里挂念,不知那女孩子在哪里做事,是否还在这个城市,是否一切都顺利。林先生如今在北京深圳等地拥有好几家公司,随便哪一家公司都足可以给她提供一个上好的职位。他只是关心她,想尽自己能力帮她,而且想当面对她道一声谢。但那女孩子一次都没有call过林先生。惟一的例外是,每一年的新年,林先生的call机都会收到一条那女孩子发过来的讯息,是新年的问候与祝福,年年不变。
一年年过去,林先生的通讯工作不断翻新,但那只call机却一直带在身边,号码依旧,林先生的熟人朋友都渐渐忘掉这个老号码了,他还是带着它。他带着它仿佛只是为了等待那个女孩子的讯息,等待每一个新年响起的那一声问候与祝福。只有他知道,在那一天,在几年前公司结束的那一天,他是多么的心灰意冷。要不是那个女孩子给他安慰和鼓励,他可能会一蹶不振,不会有后来重新创业的信心与勇气。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他。
那只老call机就是那段历程的见证。
林先生的故事让我们感慨不已。这位女孩子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豪言壮语的激励,但她的举止却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超然的镇静,让人感到世间真情并未泯灭。
4.升迁之时直言相谏
作为朋友不单单是全都顺情说好话或者一味地帮腔作势,阿谀奉承,真正的朋友还应该在朋友因得势而忘乎所以时直言相谏。
冯道这个人,后代批评他无耻,指责他自称儒者,竟然“有奶便是娘”,前后做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十个皇帝的官。
但是深入地仔细研究一下冯道的诗文以及他为官时的作为,便可知道,在他心目中,五代时的那些君主,实在都是不值得去尽忠的。他之所以历朝为官,目的并不在于贪图富贵,而是怕五代那些外族皇帝乱来,毁了中华文化。为了保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才不得已置身于那乱世中的宦途,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和后世的误解而为官。
这并不是故意捧他,而是有实迹可寻的。像后唐的明宗皇帝李嗣源,就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各方来的奏章他都不会看,要叫别人读给他听。这位老粗皇帝即位后的第二年,全国丰收,自然很高兴。也不再粗里粗气,一副不像皇帝的样子了,懂得斯斯文文,从从容容和冯道谈起国内丰收、四方无事的乐事。
这时冯道并没有一味圆滑、锦上添花地顺着明宗说话,他却对明宗说:“我以前在先帝在宗幕府做事的时候,有一次奉命出使到中山去,经过井陉县。那里的地形非常险恶,路况又不好,崎岖不平的,我深恐摔下马来跌死了,所以两手紧紧地抓住缰绳辔口,两腿用力夹住马身,小心翼翼地走,才侥幸没有出事。等走过了这段险路,到达平坦大道上的时候,心理上放松了,手脚也放松了。可不料在这平坦大道上,却狼狈地摔下马来,跌了一大跤。所以我想到,身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从事天下国家大业的时候,大概更要时时留意。”
他就这样浇了明宗一头冷水。这盆冷水当然不敢直泼,以免惹祸,于是拐了许多弯子,也可见他用心良苦。
然而,这位不识字的皇帝,倒蛮有器量的,听了冯道的反调,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认为冯道的话很有道理,甚至有一点向冯道讨好的意味,接着问冯道说:“今年虽然丰收了,老百姓的粮食够吃了吗?”这种态度和刚刚志得意满的味道不同了,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可是冯道还是没有阿谀奉承的话,他还是讲实际的情形和正确的道理。所以他说:“农家在歉收的凶年,很可能会饿死。如果是丰收,则所谓谷贱伤农,谷米多了,卖不出高价,还是吃亏受损。所以无论是丰收或歉收,农民的生活都是很苦。我记得进士聂夷中曾经有这样一首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这首诗虽然句子很白话,没有什么文学价值,可是委婉地写尽了种田人家的实在情形,在士农工商四民之中,农民是最辛劳也是最困苦的,这是身为人主不可不知道的。”
明宗听了他这些话,大为高兴,立刻命令旁边的人,把聂夷中的这首诗记录下来,并且要常常朗诵给他听。
这就是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不要因为癞蛤蟆长得难看就全盘否定它存在的价值。人也一样,冯道虽然在处世上过于狡猾,但就这件事来说却不能不说他还是个有点见地的人。所以我们说人生交友不要以为一味奉承吹捧你的就是朋友,实际上真正的朋友也许直言相谏比阿谀奉承更多,这就要看你怎样看待了。因此,古人才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么,究竟怎样对待朋友,应该说是个很明了的问题了。
5.利益面前重义轻利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朋友之间贵在知心。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间重神交,重道合,这样才能彼此切磋、规劝、勉励。否则小人之交,互为利用,这样的朋友是不会长久的。
交友之中还应注意区分损益,交友的损益对于人生关系极其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交友应结有德之友,绝无义之朋,这才是交友之益,才能同舟共济,患难相救。《论语》中有“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的论断。
朋友之交是信义之交,对朋友要重诺言,讲信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荀巨伯冒死护病友。荀巨伯是东汉桓帝时的义士,有一次他到远处去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北方匈奴族人来攻打郡城,朋友立刻劝巨伯说:“城池一攻破,我必死无疑,你还是赶快走吧。”巨伯一听此言,正色对朋友讲:“你怎么能这么讲?我大老远地来看望你,现在遇到危难了,你让我一个偷生先跑,败坏信义而求生的事,是我荀巨伯所能干的吗?”不久贼人攻来,见巨伯在此,大惑不解地问:“我们的大军一来,满城的人早吓得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这里等死?”巨伯回答他们说:“我的朋友生了重病,不能行走,我不忍心丢下他不管。你们要杀的话,我宁愿代替朋友去死。”入侵之敌见此情景,十分佩服荀伯巨,彼此谈论着:“我们入侵人家国家是不义之人,行不义之事,不义之人入了有义气的国家,实在是惭愧。”于是就撤离了,城池得以保全。荀巨伯为了看护病中的朋友,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这是多么感人至深的友情!连敌国之人也不得不叹服。
患难之中,才显示出友谊的力量和价值,所以古人说:古人的交情,就像真金一样,经千锤百炼也不改变颜色;今人的交往,就像七月的洪水,早晨是满的,晚上可能就干涸了。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相知如一,不管是穷困还是通达,都不改变;范式与张劭间的友谊,不管是生死都不离弃。“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这是先哲告诫我们的。以权势相交,以财贿相交,以空谈相交,互相有给予和需求的相交,容易热起来,也很容易凉下去。有道德的人交友,应该始终如一;而市井小人的交友,就像集市做生意一样。古人对于朋友之间的交往,有这样的看法:一般地说来,君子与君子之间的交往,就如水一样的清淡;小人与小人的交情就像酒一样浓醇。然而,君子之交淡而能成功;小人之交甜,却很容易毁坏。
春秋时期的管仲,字夷吾,颖上人,小时候与鲍叔牙很要好。
鲍叔牙知道他有才能,将他推荐给齐桓公。齐桓公封管仲为宰相,他们一起谋划大事,终于完成了齐桓公的霸业。管仲说:“我与鲍叔牙共同做生意,我分得的利润比他多,他并不认为我是贪心多得,因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与鲍叔牙一起行事,却惹了许多麻烦,叔牙不因此说我愚笨,因他知道有时可行,有时不可行;我曾经多次当官,并且多次被君王所驱逐,叔牙不认为我没有能力辅助君王,而知道我生不逢时;在多次战斗中,我都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是懦弱,他知道我还有年事已高的母亲;我曾经被抓进监狱,受过侮辱,叔牙不认为我不知道什么是廉洁耻辱,而知道我是一贯不拘小节,以不能很快功成名就为耻。生育我的是我的父母,而了解我的是鲍叔牙。”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交往是真正的君子之交,这首先是因为鲍叔牙识大体,善知人,知道朋友之交,应该取其占主导的优点的方面,不要总是看朋友的小毛病,这是朋友交往中必须要注意的一个方面。换句话说,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做到在你落魄之时去悉心安慰。不然,恐怕早就远走高飞、远远躲开去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