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澳大利亚-飘散千年的香气——生活百态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澳大利亚人的饮食应该是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肉蛋、禽、海鲜、蔬菜和四季时令水果应有尽有,几乎全部是自产自销,很少依赖进口,而且品质优良,其中牛肉、海鲜、水果还远销世界各地。以往澳大利亚传统的饮食文化以英格兰、爱尔兰为主。随着大量欧洲移民的涌入,澳大利亚形成了多样的饮食文化。意大利、希腊、法国、西班牙、土耳其、阿拉伯等各国菜肴相继在澳洲各地落户生根,不仅满足了各地移民的需要,也给那里的英国后裔带来了新的口味。

    第一节 食尚澳洲

    如果一个澳大利亚人看完比赛以后想找点东西吃,他能找到什么呢?首先,他要面对一大堆各种不同种族的食物作出选择,从牛津街的柬埔寨餐馆到城西郊区众多的泰国餐馆,有苏里山地区历史悠久的黎巴嫩餐馆,还有最近新开的五星级的马达加斯加汽车餐馆,在这里游客可以在他们的汽车商店采集就餐,这里的食品有羊鱼,热带大马哈鱼,香草馅饼以及加洋葱末的沙丁鱼。而不同类型的餐馆,用餐风格也不一样,在悉尼东部的贝皮斯意大利餐馆,人们甚至使用野生的澳大利亚肺鱼来当盘子;在西部罗沙勒尔的日本料理餐馆,世界著名的日裔厨师和久田哲也则把日本菜和法国菜的特点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菜系。

    1.美食大杂烩

    澳大利亚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是厨师眼中的圣殿,还是你能大快朵颐、遍尝各种精致美食的好地方。在当地的料理餐单上,澳洲肥牛、澳洲小羊羔排、袋鼠肉、牡蛎、生蚝、昆士兰醉蟹、西澳金枪鱼等等,让人目不暇接,只是看菜名就仿佛已经令人垂涎欲滴。在一些物美价廉且环境舒适的小餐馆、咖啡馆、小酒馆、酿酒厂,甚至茶室里人们也能享受到各种美食。热带水果那浓浓的香甜滋味,富有异国情调的香草和鲜蔬,香嫩多汁的家禽肉,数不清的各种水产海鲜,各种奇怪名字的贝类,一些味道上佳的奶酪,以及曾荣获大奖的橄榄油,这些都是澳大利亚的美食。

    知识小百科

    金枪鱼

    体形粗壮而圆,呈流线形,尾鳍叉状或新月形。肩部有由扩大的鳞片组成的胸甲,皮下有发达的血管网。蓝鳍金枪鱼体型最大,可长到约1.43米,800千克重。金枪鱼类一般背侧暗色,腹侧银白,通常有彩虹色闪光。

    澳大利亚的奶制品和饮料的加工出口也很有名。这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有着宜人的气候和干净的空气,茂密的草场给牛羊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有了良好的原料,乳制品品质绝佳,不仅不受污染,而且味道浓香、营养丰富。澳洲的扭结糖非常出名,它的主要用料是黑白巧克力。这些扭结糖,大的有半斤重,小的只有10克左右,做法十分传统,看起来好像只是在白色或者黑色巧克力中掺入果仁、葡萄干等,但巧克力的软硬不同、韧性不同、加入的配料不同致使其形成了多种口味。澳洲的果汁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这些果汁的原料选自澳洲乡间的果园,十分健康,肥胖的人也可以饮用。更重要的是,这些果汁口感非常醇滑,甜味适中,喝完之后感到口齿生津,不像一般的复原果汁,因添加剂太多,饮用后嘴里会留下一股酸味。

    澳大利亚人喜欢吃面食,尤其爱吃中国风味的饺子。鸡、鸭、鱼、海鲜等也是他们喜欢的食品。澳大利亚人偏爱对菜肴进行煎、炒、炸,味精、酱、姜、胡椒粉是他们常用的调料品。澳大利亚人喜爱的菜谱里有炸大虾、煎牛里脊、烤鸭、油爆虾、烤鱼、番茄牛肉、脆皮鸡、糖醋鱼,喜欢喝啤酒和葡萄酒,也爱喝红茶和香片花茶。澳大利亚人基本上是不挑食的民族,在饮食上唯独不吃辣味,有的人也不喜欢吃酸味,他们注重菜品的质量,讲究菜肴的色彩。

    2.味觉之旅

    悉尼人有理由为他们的美丽港口所沉醉,更有理由为他们的美味海鲜而自豪。逛一逛悉尼的鱼市就会知道,这里是悉尼海鲜美味的发源地。有数不尽的各种鱼类、牡蛎、龙虾、蛙形蟹,一些零售商也出售多种多样的海鲜外卖食品,从生鱼片、寿司、烤乌贼、烤章鱼,到马来西亚风味的辣味米粉汤面应有尽有。市场里熟食摊的各式海产琳琅满目:深海大龙虾、整条肥美三文鱼、巨大的皇帝蟹、闪闪发光的对虾、鲜活生蚝应有尽有;烧烤、刺身、油炸、清蒸、蒜茸炒等多种独特的烹调手法,惹人垂涎。人们可以把即买的鲜嫩的海鲜交到熟食部的大厨手上,按照自己的口味要求,烹调成一顿鲜味十足的海鲜餐。从鱼市旁的酒店买上一瓶啤酒或是葡萄酒,到码头上露天餐座,一边欣赏海景,一边品尝美食,别有一番风味。

    优雅的墨尔本也因为当地精致的美食,成为了全球美食家们追捧的美食胜地。在凉爽的时节,澳大利亚人会前往莫宁顿半岛参加采蘑菇之旅。莫宁顿半岛距离墨尔本大约一小时车程。这里是墨尔本著名的地中海式海岸线,布满了供应当地美食和佳酿的餐厅和咖啡馆,还有风景宜人的海洋和港湾海滩。这里的阳光、空气,无不展示着最适合植物生长的一面。

    当地的蘑菇园内培植了不同品种的蘑菇,在这里,工作人员会详细解释蘑菇的种植方法,使人们了解不同菇类的生长过程。一望无际的蘑菇可以任你采摘,最令人惊喜的地方,是所有和蘑菇有关的产品,在这都可以买到。这座半岛风景如画、重峦叠翠,人们经常称之为墨尔本的“游乐场”。在采集到蘑菇之后,可以返回酿酒厂享用午餐和美酒,你已经猜到了,有一道令人垂涎欲滴的蘑菇大餐在等着你。

    200多年前,一个名叫菲利普的船长将1头公牛、7头母牛、1头仔牛以及少数几只禽类运到了澳洲的悉尼港。那里鲜美的水草、充足的阳光,孕育出了口味独特的澳洲牛肉,这种牛肉逐渐开始在世界很多顶级餐厅受到追捧。布里斯班的发电站市场则给澳洲的牛肉增添了一层文化意味。市场坐落在布里斯班河边的表演艺术中心内,四面围绕着经过精心修剪的花圃,市场内的销售桌简直像是艺术品的展台,饰以牡蛎、牛肉、野鸡、鸭胸、茶点和其他琳琅满目的美食。“见见你的美食厨师”是这座市场的口号。这里还同时举行着澳洲闻名的花卉展览,经典街头艺人、西班牙吉他手和各种精灵古怪街头表演更是烘托市场的迷人气氛。你也可以前往布里斯班的唐人街,在那里不仅有中国传统的中药、艺术和文化,还有很多出售中国商品的超级市场。至于那些渴望在布里斯班品尝一次难忘牛排大餐的人,也可以光顾ChaChaChar酒吧烤肉店,那里的招牌牛排绝对能让人回味无穷,因为澳洲的牛是不喂饲料养殖的,牛排质感很好,肉味浓香四溢,是入口鲜嫩的顶级美味牛排。

    在北领地地区,你可以前往名迪海滩的特色夜市,在沙滩上尽享野餐风味。在日落暮色渐浓之际,飞舞的蜻蜓彷佛具有魔力一般,而当地的食物也融合了当地各种饮食文化的精髓,亚洲辛辣美食,希腊传统佳肴,意大利、英国和南美风味的美食应有尽有。从5月到10月的干旱季节里,夜市在周四和周日准时开幕。如果你有胆量尝试鳄鱼肉,那就该去爱丽斯泉的“陆上牛排屋”,在澳洲内地风情主题的环境中点上一道鳄鱼肉。白色的鳄鱼肉很耐嚼,口感介于鸡肉和猪肉之间,可是又不用担心发胖的危险,因为鳄鱼肉可都是结结实实的瘦肉,可以让人们尽情享受美食的乐趣。

    3.原住民的美味——袋鼠肉

    袋鼠肉最早是原住民的大餐。原住民在最初的时候只有两种肉是要烧熟了吃的,一种是巨蛙,另一种就是袋鼠肉。因此,在漫长的几万年历史中,袋鼠肉对于原住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18世纪末期,白人殖民者进入澳洲大陆后,为了生存,他们大肆捕捉袋鼠。尽管后来人们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都愿意保护这种澳大利亚特有的物种。但是由于澳洲大陆没有其他大型猛兽,加上袋鼠繁殖力特别强,如果任其繁殖,将影响整个生态平衡。澳大利亚政府每隔一段时间就组织一次猎杀行动,以控制袋鼠的种群数量。所以,吃袋鼠肉在澳大利亚是合法行为。近10年来,澳大利亚袋鼠肉的消耗数量较之前增加了50倍。

    这道令人惊艳的大餐,噱头十足,但是口味却并不独特。它的味道和牛肉有点相似,在口感上比较像纤维粗一点的牛肉,缺乏牛肉的香嫩,在澳大利亚的中、西餐馆都能品尝到,做法不一,风味各异。

    一些商店还出售制成小包的“袋鼠肉干”,也受到游人的喜爱。虽然是这样,不过对于异国他乡的人来说,品尝一下作为澳洲独特的袋鼠肉,无疑另有一层饮食文化上的感受。袋鼠肉在大部分州都允许销售,一些肉店有鲜肉供应,一些餐馆也有袋鼠肉的菜肴,价格和牛肉接近。

    对于原住民来说,袋鼠肉越老越好,但是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就未必是美味。因此,在澳大利亚吃袋鼠肉,最好先跟侍者打声招呼,让他把肉烧嫩一点,以免有难以下咽的尴尬。由于袋鼠肉呈酸性,所以吃烤袋鼠肉最好加上点盐、胡椒、柠檬和辣椒,蘸点辣椒再吃不仅可以压住肉的酸味而且非常可口。

    4.风靡大众的澳洲烧烤

    澳大利亚人钟爱烧烤。在公园、海边等公共场所,到处都有供人免费使用的烧烤炉。无论是什么食物,澳大利亚人都喜欢将其烤着吃。

    草坪开阔、林木繁茂的郊区公园都设有户外烧烤。当地市政部门建设的一些简易小亭子里,都会安放木制桌凳、电动烧烤机,以供游客免费烧烤自己带来的食物。澳洲人特别喜欢户外活动,户外烧烤便是伴随这项活动出现的一种,是澳大利亚人休闲生活的一大景观。

    带去户外烧烤的都是“半成品”食物:将超市买来的新鲜猪排、牛排、羊排、海鲜之类的食物洗净、切好,然后按照自家的口味调制作料。

    调制作料可是一道最关键的程序。作料调得好,大家会吃得眉开眼笑,作料调得不好,大家吃得愁眉苦脸。当地华人的烧烤作料多用酱油、盐、豆瓣、糖、醋等,喜欢麻辣的人往往还要加上花椒、辣椒。而奶酪、番茄酱、胡椒粉、咖喱粉、柠檬汁、沙拉酱则是澳大利亚白人最喜欢的烧烤作料。

    其实户外烧烤不光是一个“吃”字,更重要的还有一个“看”字。

    出门之前,先要选择一个设有户外烧烤而且风景宜人的公园,要“看”;开车抵达后,寻找一个既可观景又游客稀少的烧烤地点,也要“看”。

    建立“根据地”之后,大家还要抓紧餐前的时间先进行户外活动,或躺在草地上晒太阳,或带着孩子到附近的儿童乐园玩耍,或到静谧的河边垂钓,或骑着自行车去“探险”。户外烧烤的目的是为了亲近自然,让疲惫的身心彻底放松,若只享口福不饱眼福岂不辜负了澳洲蓝天白云的大好风光。

    日近正午,尽情玩乐的大人、小孩陆续返回了“根据地”。有的烤肉,有的摆放杯、碟、刀叉,还有的往杯里倒饮料、加冰块,大家各司其职,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功夫,扑鼻的香味开始在林间和草坪上弥漫。半米见方的烧烤盘上,往往是澳大利亚人展示自己烹饪技术的绝佳舞台。

    烤好的食物外焦里嫩,味道鲜美,使人口舌生香,大快朵颐;烤的火候过小,食物就会外焦里生,叫人目不忍睹,口不忍嚼,难以下咽。而电动烧烤机上升起的一缕缕青烟,则展示出了澳大利亚这独具风情的美食奇观。

    烤肉在澳大利亚是名副其实的大众快餐,意思是烟熏烧烤。这种烹饪技术来源于16世纪中期的西班牙,当时西班牙殖民者向当地的印第安人学习了这种原始的烹饪方法后,烤肉就在白人的世界里流传开来。

    在澳大利亚,每家的后花园都摆放着烧烤的器具,一个带轮的三脚架托着一个盆状烧烤炉,燃烧的炭球上架着烧烤栏,把袋鼠肉放在烧烤栏上,再将炉盖盖起来。盖子上会有一扇小窗口,窗口有4个孔,可以开关,用来控制炉火的强弱。日落之后,后花园的烧烤炉开始工作起来。炭火被烧得通红,火光映照出一个高大的身影,通常是这家的男主人,因为要翻动一米多长、重达几斤的肉,对于女主人来说很困难,在这种时候她们只好充当助手了。而布置餐桌、拌色拉酱,餐后繁重的清洁工作都是女主人的任务。

    当放在烤炉中的肉块渐渐烤熟时,一阵阵诱人的香味使人放开矜持,用手撕、用牙咬,完全没有了平时的绅士和淑女风度。其中的乐趣,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对于澳大利亚人来说,袋鼠肉、鱼片、洋葱、蔬菜都可以拿来烧烤。食用时再配上生菜、黄瓜和西红柿,人间美味莫过于此。

    如果你觉得在家里的庭院烧烤不够过瘾的话,别担心,澳大利亚的艾尔斯岩有一个由六七家度假村构成的“迷你小镇”,这里不仅提供住宿,还有庭院烧烤。烧烤的主体是一个大铁棚。烧烤的第一步是排队购买食材,墙上黑板写着当天的价格,玻璃柜里放着已经腌制好的袋鼠肉串、牛肉串、鸸鹋香肠,鳄鱼、鸸鹋、骆驼肉及北领地特有的海鲜珍珠龙鱼都值得一试。可以任意挑选,付款后拿到香雾缭绕的烧烤区加工。因为度假村紧邻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景点-艾尔斯岩石,岩石周围是一片茫茫的荒漠,所以这里又有沙漠烧烤之称。

    中国古代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场面,若将其用来形容澳大利亚户外烧烤的情景,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当一盘又一盘香喷喷、热腾腾的烤肉从主厨手中传到餐桌上时,大家便团团围坐在宽大结实的木桌前,刀叉杯盘齐上阵,有不吃个“肚朝天”不罢休之势。露天烧烤是用来进行交际的好时机。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在蓝天绿草、鸟语花香间,或站,或坐,或躺,或玩,真是十分悠闲。

    学校会组织海外学生参加烧烤活动,期间穿插着一些游戏和节目,让学生们表现才华和增进交流;一些团体也经常组织免费烧烤活动,让公众在享受美味中感受他们的诚意,达到宣传作用;还可以和另一间亭子刚刚认识的“烧烤爱好者”随意地闲聊。此时,面对着一汪蓝莹莹的湖水,湖岸野鸭成群,湖畔林木葱郁,清风穿亭而过,花香扑鼻而来,那一份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感觉实在难以用语言来表述,那就化做好的胃口吧!

    知识小百科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孟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见长。曾隐居鹿门山。

    5.珍猛海鲜入馔来

    澳洲菜里最有名的就是澳洲的牡蛎、皇帝蟹和龙虾了。澳大利亚的牡蛎个头鲜肥而且便宜。除了传统的蒸食之外,人们还常常生吃。

    生牡蛎对澳大利亚人来说别有一番风味。将新鲜的牡蛎打开壳,在牡蛎肉上挤上新鲜的柠檬汁,然后再插上一根吸管,从管子中吸吮牡蛎肉,他们称这种吃法是一种古典式吃法。甚至有些香港人特意坐飞机去澳大利亚,就是为了一顿牡蛎大餐。

    牡蛎因为其价格低廉,成为澳大利亚人餐桌上的必备食物。

    而澳洲巨蟹-皇帝蟹,就不像牡蛎那样普及了。一只皇帝蟹长到4千克~5千克需要用10年的时间。澳洲巨蟹身躯庞大,相貌丑陋,属于蟹族中的“巨无霸”。一只蟹单重基本在6千克左右,所有的爪子全部张开都能比一个婴儿长,一个成年人托起它也是相当吃力的。这种蟹不仅身体庞大,而且还有一个相当霸气的名字:皇帝蟹。每千克价格为52.8元。这样计算,一只巨蟹要2000多元人民币。这可是国内工薪阶层一个月的工资。巨无霸的身价还真是不菲,为了一品天下之美味,充当一回饕餮之徒也值了。

    皇帝蟹的样子看上去傻傻的,完全没有帝王的霸气,由于常年呆在深海里,缺乏活动,一副养尊处优的样子,所以皇帝蟹的膏非常多。

    澳洲人就用这种膏来炒面吃,一小碗皇帝蟹膏炒面就使人填饱肚子了。

    澳洲皇帝蟹还有其他5种吃法,分别是XO蟹块、葱姜焗蟹、椒盐蟹腿、蟹黄面和蟹黄酸辣汤。入口后,鲜香满口,回味无穷。有些人吃完蟹肉后还觉得意犹未尽,干脆将皇帝蟹的大壳带回家去留做纪念,可见对皇帝蟹的“一往情深”。

    澳大利亚周围广阔的海域为这个国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产资源。澳洲龙虾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淡水虾。通体火红色,爪为金黄色,肉质鲜美香甜。龙虾是一个“窝里斗”家族,一只雄性龙虾要想成为霸主,就必须与其他龙虾决斗。如果它找到一个安乐窝,其他龙虾又都想住进去,没办法,只有决斗,“谁笑到最后谁成为安乐窝的主人”。可见,每一只出现在餐桌上的不是霸主,至少也是个“二级战斗英雄”。

    龙虾的做法也有多种,除了最常见的刺生外,还有奶酪焗龙虾、烤扒龙虾等,而最有特色的要算是白汁海鲜酥盒。饮食文化中常有因地制宜的特点,比如说法国生产葡萄酒,烹饪中也常用葡萄酒,而澳大利亚多茴香酒,就常用茴香酒做调料。所谓“白汁”,就是茴香酒加奶油汁,这两种混合不仅“吊”出龙虾的鲜味,而且使得口感更加润滑。因为“白汁”浇上去后,汤汁挟带着龙虾的鲜味,最后渗入到面粉和黄油烤制的酥盒中,它吸收了所有的鲜味,味道自然好吃。

    6.粗犷的比利茶

    比利茶是澳洲最传统的红茶之一,它是到达澳洲的第一批殖民者在早期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喝的一种红茶。澳洲畜牧的牛仔们天天以它解渴。将比利茶加上一点鲜奶,再配上烤面包,美味无比。

    其实,比利茶虽然味道幽香,但真正对人有吸引力的却是比利茶的炮制方法。以前在野外放牧的澳大利亚牛仔们,会采桉树(又名尤加利树)叶当做茶叶,他们用三根木棒支起一个木架,吊一个铁桶在木柴上,待燃烧的木柴将桶中的水烧开后,此时的牛仔会往手心吐上几口唾沫,然后再在牛仔裤上使劲擦几下,这样就算是洗手了。然后抓起一把桉树叶,扔进滚烫的水中,为了防止叶子浮在水面上,还要进行一道重要的工序:甩茶。拉着系住铁桶的吊丝,让铁桶在空中转圈,左右各甩三下,目的是让茶叶迅速沉淀。

    在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会有古老的比利茶烧制表演。表演者有的装扮成牛仔,也有的是美丽的金发女郎。场地中间会有一堆篝火,是用石头围起来的。架子上吊着沸腾的茶桶。火上正在烧烤丹波面包。

    只见女郎取下茶桶,将铁桶360度挥动,向前甩三圈,又向后甩三圈,因为比利茶的茶叶很细,泡水后渣子会浮在水面上,不好倒在杯子里。利用离心力将茶甩一圈后,渣子就会沉下去,倒茶就方便得多,同时更能发挥出茶的香味。茶叶全部沉淀后,一桶比利茶就制成了。这种茶水配上澳洲人自制的面包、松饼,就是当时澳洲的牛仔最好的工作点心。比利茶的味道虽然不能同中国的红茶相比,但喝起来别有一种风味,表演可以让喝茶者置身其中,甚至让你感觉到它具有澳洲牛仔一样的粗犷。

    知识小百科

    红茶

    红茶属于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色调,故名红茶。我国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有中国特有的功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也有与印度、斯里兰卡相类似的红碎茶。

    第二节 品不尽的葡萄美酒

    澳大利亚人一直以两样东西而自豪,其中的一种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是烧烤,另一种就是葡萄酒了。澳大利亚人可以品尝到1500种不同商标的葡萄酒。全国有60多个指定的葡萄酒产区、100多种葡萄品种和2000多家酿酒厂,拥有全球最古老的土壤类型和多样化本土植物材料,包括从根瘤蚜瘟疫中幸存下来的葡萄树。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之所以有如此的盛名,是因为其特有的优良土壤和许多世界级优秀的酿酒师,再加上世界上最严格的管理和生产过程,以及澳洲人特有的简单、纯朴、憨厚、不视金钱为终极目标,而把信用和快乐生活视为第一追求的环境下,才能酿造出来优质的世界级美酒。现在让我们进入到这个葡萄酒的王国去领略一番它那迷人的景象吧!

    1.醉心猎人谷

    猎人谷位于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离全国最大和最繁华的城市悉尼只有两小时的车程。在基努·里夫斯的影片《云中漫步》中,就描写过这座缭绕的云雾下隐藏着一望无际的葡萄园,绿藤萝、白葡萄、红葡萄、咖色的木架,景象犹如仙境般的猎人谷。

    猎人谷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这里没有豺狼虎豹,也没有猎人,有的只是葡萄美酒。因为第一个开垦猎人谷的英国移民叫Hunter(中文意思是猎人),由此而得名。这块当年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成为澳洲著名的葡萄酒产区。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新鲜,是花草的王国。绿色植被的覆盖率达到100%,由于气候的缘故,这里一年四季都是春天。自1825年猎人谷开始产酒以来,至今已有180年的产酒历史了。在这里有70多家葡萄酒厂,都是澳大利亚最古老而且最负盛名的。这些葡萄酒厂父传子、子传孙,经过上百年的经营,如今的酿造技术在世界堪称一流。这里葡萄酒的产量虽然只占澳洲全国产量的5%,但却是质量最佳的。

    这些葡萄酒厂并不能单纯看做是酒厂,更多的是以庄园的形式出现的。漫山遍野的葡萄园中,各式酿酒作坊点缀其间。整个猎人谷风光旖旎,葡萄飘香,吸引着八方来客。走进雷克土木葡萄园,道旁是一行行整齐的葡萄树,一直延伸到山坡的另一面。也许你会在葡萄园中间看见一两栋房子,那就是庄园主的院子了。它们随意地点缀在园中,院门是完全敞开的,可以随意参观。园里树木花草显然是被精心修剪过的,有着别致的造型。

    1963年,悉尼外科医生麦克斯·雷克决定在潮湿的猎人谷种植卡本妮葡萄,大家都认为他疯了,但他生性倔强,并不理会别人的意见,因为他确信那里是最理想的葡萄种植地。时至今日,卡本妮葡萄的种植在那里已经有40多年,虽然规模还不太大,但因葡萄酒深韵有致,庄园早已成为澳洲闻名的第一个辅式酒厂,其影响力远远超过其规模。

    在这里,除了品酒、参观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之外,还可以参加一期酒艺培训,将颁发培训证书给予合格者。

    葡萄酒酿造的第一道工序是葡萄破碎。在长10多米的大池子里,葡萄先被搅拌机破碎。制成的葡萄浆由管道输送到发酵塔。酿造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所用的葡萄品种不一样,工艺也不尽相同。酿造白葡萄酒需先滤皮后发酵,酿造红葡萄酒则需带皮发酵。葡萄汁在塔内两周就可以发酵成酒。刚酿好的酒,看上去还不够通透,味道也不够浓香。

    还需要转移到4℃的恒温塔内,继续发酵和沉淀4~6周。那时酒的口感会变得非常柔和,味道香浓,色泽剔透。新酒再放进橡木桶里存放几个月,味道和色泽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在猎人谷,每家酒厂都提供葡萄酒让游客试饮,无论到任何酒厂的试饮区,工作人员都会主动拿出杯子,将自己酒庄的招牌酒拿出来让你品尝,而且绝不仅只有一种,通常会依照你饮用后的喜爱程度,在询问个人的口味习惯后,接二连三地拿出更多酒类提供试饮。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购葡萄酒,即使试饮后没有真正喜欢的,不买也不必觉得不好意思。在买酒前,只要你酒量够大,就可以品尝各种各样的酒。猎人谷的葡萄酒在澳洲是独占鳌头的,酒色纯正、甜度和酸度适中,酒味清香是其特色。

    品酒师会向游客介绍各类酒的特色和味道。

    澳大利亚西南部的玛格丽特河地区也有着数不清的葡萄园,那里生产上好白葡萄酒,每逢假日,人人都欲饮一盅而后快。玛格丽特河流经的天鹅谷,拥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景色非常迷人。那里一共有51座葡萄园以及40余家酿酒厂。天鹅谷离珀斯只有56千米的距离,其葡萄园种植面积并不大,只占澳大利亚葡萄种植面积的1.5%,但其产量却占西澳葡萄酒产量的1/4。

    天鹅谷所产的霍顿葡萄酒近年来已经进入HWB(HWB是用于描述澳大利亚历史上最成功的白兰地酒的简称)行列。天鹅谷所生产的葡萄酒在过去的70年里,位居国内销量之冠。

    “美酒”之称,对霍顿来说,绝非缪赞。

    看着玫瑰色的液体缓缓流入高脚杯,心情也随之舒缓下来,杯与杯之间清脆的碰撞声,更令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不知不觉间,身心都在极度的放松之下沉醉了,而这,正是你要找的感觉!

    2.给喝酒找个理由

    有人将澳大利亚人的生活简单归结为三个“B”,即Beer(啤酒)、Beach(海滩)、Barbecu(烧烤)。这话不无道理,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烧烤,每逢节假日烧烤不离手,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绝不为过。不过,既然澳大利亚的葡萄酒闻名世界,当地人又怎么会错过这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

    澳洲人每天都有喝酒的理由:周一是郁闷日,因为刚过了幸福的周末必须去上班,因此人们下班后要放松一下,所以要聚众去喝酒;周二是电影日,澳大利亚的电影院每逢周二电影票通通打折,于是三五成群的去看电影,看完电影朋友也都见面了,怎么可以这么快就散呢,接下来大家就要喝个一醉方休;周三是学生日,学生吃饭喝酒在这一天都可以打折,增进友谊的大好机会怎么能少了酒(澳洲学生很多人都是先参加工作后上学,因此,有很多年纪偏大的);周四是体育日,在澳大利亚这个体育的国度,年轻人隔三差五就要结伙看比赛,看完比赛自然也要喝点酒庆祝;好不容易挨到了周五,一周的辛苦终于看到曙光了,何况周六也不用上班,一般大家都出去玩,玩到最后,最终以喝酒结束一天的日程;周日是一周最后一天,本应该好好在家休息,但是酒吧偏偏全部半价,这么便宜怎能不喝点酒。所以一周下来,澳大利亚人天天都在喝酒。由于福利好,澳大利亚人的工资薪酬很高,基本上是按周发放,人们几乎不用存钱。他们的收入大半花在了喝酒上,这样的好处在于不会在月底没钱过日子。

    澳大利亚人沿袭了英国人的饮酒传统,从各种口味的啤酒到各种品牌的葡萄酒;从酒香四溢的白兰地到令人心醉神驰的威士忌,无一不受他们的喜爱。澳大利亚人的这一饮酒习俗也大大发展,遍布城市、乡镇街道中的无数酒吧,酒吧已经成为了代表澳大利亚酒文化的阵地。

    澳大利亚的酒在当地属于专卖品,只有那些持有政府酒牌的店铺、酒吧、餐馆才允许出售酒类产品,超市和百货公司是买不到酒的。

    澳洲的乡村酒吧分布在市镇各个街道两侧,一般都拥有独立铺面,里面多为木制吧台、吧椅和圆形桌椅。在大部分的酒吧里都设有老虎机、美式台球供客人娱乐。不少酒吧还可以观看电视转播的赛马实况。

    酒吧里的顾客多以中老年男性为主,而且大部分都居住在附近小镇的居民,相互之间比较熟悉,消磨时光或许才是乡村酒吧的主旋律。大都市里的酒吧则略有不同,许多设在街角、俱乐部、夜总会里。客人流动性较大,多为中青年男女。这里的酒吧晚上经常有爵士或摇滚乐队演出助兴,在热闹的气氛中,人的酒量也往往要增加几分。所以,入夜时分酒吧歇业后,时常可以看见喝多酒的人们在大街上时而高吼,时而大笑,伴着不成调的歌声踉跄地消失在昏暗的街头。

    澳大利亚的酒类专卖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饮食业,于是B.Y.O.餐馆就应运而生了。B.Y.O.是英文Bringyourowngrog的缩写,意思就是自己带酒。众所周知,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以其低价位、高品质而享誉世界,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青睐。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在吃饭时品尝一下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可别小看这三个字母,如果不了解的话就会喝不到酒了。这是因为所有B.Y.O.餐馆都是不允许售酒的。不管是啤酒、葡萄酒或是其他的酒一概不许出售。如果去了这样的B.Y.O.餐馆,就只能改喝汽水、果汁或茶水了。

    B.Y.O.餐馆在澳大利亚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由于当时澳大利亚领取售酒执照需要上万澳元,费用很高,只有那些高档饭店和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餐馆才有能力支付这笔费用,而那些餐馆只适合经济上富裕,又爱讲排场的人,因为通常来讲那里的饭菜比较贵,酒的价格也要比酒类专卖店高出很多。很多普通阶层的人根本负担不起这些饭店的消费,如果自己带酒去B.Y.O.餐馆吃饭,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这种B.Y.O.餐馆很快就红火起来。

    一般来讲B.Y.O.餐馆会提供一个冰桶供客人冰镇酒或软饮料。有些B.Y.O.餐馆会收取2~3澳元的开瓶费,但大部分饭馆不收取开瓶费。在B.Y.O.餐馆吃饭的氛围通常都比有售酒执照的餐馆好,家庭的气氛使人们在这里可以喝得更尽兴,餐馆的菜量也比较大,非常适合家庭聚餐。

    受邀参加家庭派对的人还可以带一些肉和蛋糕之类去赴会,一方面可以节省主办人的费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食物具有多样性,让大家品尝到不同的美味,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第三节 琳琅满目话购物

    谈起时尚与购物,人们马上会想到巴黎、纽约、东京、香港……至于悉尼,恐怕很难进入人们的视界。其实,除了拥有歌剧院、阳光、海滩外,悉尼还是一个“购物天堂”。在当地的手工艺品当中,不同种族的文化和人文风情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展现。徜徉于澳大利亚工艺品市场中的游客,经常会惊叹于商品的丰富多彩和独具匠心。精巧的管状发条钟,别致的彩色玻璃板古朴的木雕碗以及绘有澳大利亚城市和内地风光的优美素描画,所有这些都如磁石般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令人流连其中。

    原住民的艺术品是澳大利亚的一大特色商品。近年来,人们对原住民工艺品的兴趣空前高涨,各州都出现了大量的工艺品店。

    原住民的工艺品主要包括乐器、器皿、编制筐袋及珠宝,另外品种繁多的手旋木制工艺品也是首屈一指。

    澳大利亚素来矿产丰富,其特产的蛋白石占世界总量的95%,作为世界最大的钻石矿之一,亚佳那钻石矿位于西澳大利亚崎岖的金巴利地区,这里以出产“粉钻”闻名,在市场上该类钻石也被誉为“香槟钻”。形形色色的钻石珠宝,不论其造型古典端庄,抑或时尚现代,对与人们而言都是绝佳的纪念品。

    具有澳大利亚服饰艺术特色的泳衣、时装和针织品在很多店铺都可以看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店则要数肯·多恩服饰店和沙漠设计室。澳大利亚的羊毛织品一直在全球享有盛名,当地的美利奴细毛羊产出的优质羊毛是羊毛制品的理想原料来源,从色彩鲜艳的儿童毛衣到顶级的品牌羊毛衫,都吸引着人们竞相购买。

    1.顶级品牌朝圣地

    悉尼的彼得街购物中心位于悉尼市中心的皇帝街和市集街的人行道之间。这里不但是悉尼最知名的高档购物区,还与纽约第五大道、巴黎香榭丽舍大道、香港铜锣湾及伦敦牛津街共称为全球五大顶尖名牌“朝圣地”。虽然和其他四位相比,彼得街的知名度并不算太高,但它的店铺之华丽、商品之名贵、人气之旺盛丝毫不弱于前者。这里云集了名流贵族、品位人士出席大小社交场合的顶尖名牌,香奈儿、克里斯汀·迪奥、古奇、路易·威登、阿玛尼等,新款设计摆上橱窗的速度几乎与这些品牌的原创地同步。令人遗憾的是,澳洲地处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因此店内不少时尚的服装可能无法在当地马上流行。可是,这里也集中了澳洲一线名牌及130多家精品专卖店,为你提供全世界最顶级的商品及最优质的服务。无论你的眼光多么挑剔,品位多么独到,彼得街购物中心里绝对拥有能够紧紧抓住你的眼神和钱包的精美物品。

    此外,即使是下雨天,你也可以从容地去逛彼得街。因为彼得街上的各个大型商场之间都有地上或者地下的通道相连,商场外面也都有长长的连接拱廊,所以,人们没有日晒雨淋之忧。彼得街的服装、首饰、家居设计都是相当前卫的,它能紧密贴合人们的消费观念,因而备受欢迎。据说,许多澳大利亚的著名服装设计师都是从彼得街摆地摊起家的,等他们慢慢有了名气,才逐渐走进大商场,或者自己开公司。此外,彼得街的建筑非常有特色,这里随处可见维多利亚时代的拱廊,标志性建筑悉尼塔高304米,是悉尼城的至高点。

    2.全球最漂亮的购物中心

    维多利亚女王大楼建于1898年,是一座拜占庭式建筑。它完美地结合了复古与现代双重元素,曾被世界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誉为“全世界最漂亮的购物中心”,也是悉尼人最引以为豪的家宝之一。这座100年前的农产品市场,现在已变成一座熠熠生辉、富丽堂皇的购物中心。这里有200多间时装店、珠宝店、特色商店及咖啡厅。精致的拱门、华丽的穹顶、七彩玻璃及层次分明的砖地板,使顾客在这座富有浓浓古典风格大楼中购物成为一种特别的体验。

    楼梯和走廊墙壁上的精美油画让人仿若置身于博物馆中。可是与琳琅满目的商品相比,人们恐怕还是对丰富的商品更心动不已。维多利亚的史特莱特商场是金银钻石的天下,这些首饰以其巧妙的设计夺人心魄。维多利亚大楼的顶层是纯艺术品及古玩的天地,天上人间(HeavenandEarth)不定期的展览世界各地的惊世杰作。美艺精品店更云集了亚洲艺术、装饰艺术及当代设计,犹如一家艺术博物馆。这里还珍存着英女王维多利亚二世的一封未开启的信,直至2085年悉尼市长将向全悉尼市民宣读它的内容。

    撇开维多利亚女王大楼的商业氛围,大楼本身就是一件十分精美的艺术品。这是一座独具艺术气质的购物天堂,它的古老与辉煌,都让人们怀着莫大的兴趣去探寻与了解。那座古老的大钟,那辆中国古代的马车,那些精雕细琢的工艺品,都让人叹为观止。坐进大楼内的电梯,都会让人兴奋不已,因为这里的电梯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电梯之一。在逛街之余,体会一下电梯带来的沧桑感,都会使人激动不已。

    如果自认为是善于淘店的行家里手,那么位于帕丁顿的牛津街一定不能错过。这条被誉为悉尼最“别具风格”的街道拥有不少精美别致的小店,包括名牌时装、前卫设计、二手服饰、手工艺品、古董,以及艺术画廊、咖啡馆、酒吧,你会惊喜地在这里发现很多大型百货公司里找不到的时尚品牌,包括一些澳洲顶级时装设计师的专卖店,如科莱特·蒂尼甘、五十川明等,牛津街上还有不少寂寂无名却个性十足的自创品牌,因此这里也是不少时尚的年轻人或先锋艺术家的聚集场所。此外,值得称道的是,这里的房屋都拥有漂亮的阳台和地中海风情的装饰,街道两旁绿草如茵,逛街的间隙在一边的露天咖啡馆喝一杯卡布奇诺,也是一种格外惬意的享受。

    星期六的帕丁顿市集是悉尼周末的一个好去处,你可以在250多个眼花缭乱的露天摊位里找到任何感兴趣的东西,从印度广藿香油到怀旧扎染服饰,从老式黑胶唱片到最新时尚流行杂志,附近的广场还有杂耍艺人或流浪歌手的精彩表演。这里常有新登场的创作人来此摆摊,年轻的时装设计师和专门制作家居小工艺的艺术工作者也以这个周末市集作为创业前的试金石。到此一逛的人不但可以享受到淘宝、侃价的乐趣,还可以从中领略到独特的异国文化与风情。

    如果想欣赏土着人独特的艺术魅力,那么悉尼的情人港是一个非去不可的地方,夜色下的它神秘性感,你可以选择在酒吧舞厅玩个通宵,也可以静静地坐在海湾边的木阶上,任柔和的海风吹拂脸庞与思绪。

    港口周边有120多家零售商店,出售的商品包括服装、首饰、花卉、皮具、澳洲土着艺术品、手工玻璃制品以及各式各样的旅游纪念品,这些商店虽然分布集中,但价格公道而且各有特色,有时还会配合节庆或特殊活动推出一些特价商品。色彩斑斓的回力刀以及点画是广受人们青睐的澳洲土着工艺品。此外,在紧邻情人港的悉尼唐人街上,也有不少出售纪念品的免税商店,店员全部是会讲汉语或广东话的华人。在情人港购物结束后,可以在晚餐时间走进海湾旁的海鲜餐厅,这里不但有悉尼最可口的美食,还有世上最浪漫的夜景。

    3.热带雨林市集

    荷伯特是南塔斯曼尼亚的岛屿市镇,它具有悠久的航海历史,是澳大利亚第二古老的城市。荷伯特的撒拉曼卡市集是荷伯特的历史瑰宝。

    这是一个用鹅卵石铺成的广场,周围被19世纪的乔治式仓库所围绕。

    现在,很多仓库已成为艺术长廊、剧院、手工艺品商店。早在1839年,一些猎捕海豹者为了作交易而兴建了这个集市。这个多彩多姿的户外市集每逢周六开放,到那时,塔斯曼尼亚的木匠、吹玻璃技工、陶器技工及画家都会聚集于此。因为一个手工艺木制碗或装饰陶器可以卖几百元,因此这里是澳大利亚一些一流艺术及手工艺品的出产地。

    但这里仍然有很多较便宜的货品。来到此处的还有购买有机水果蔬菜及向乳酪制造商直接购买农场乳酪的当地居民,其实这是该市集的另一项功能-买家可以直接购入制造、生产及耕种的产品。

    库兰达是一个被奇花异草簇拥的雨林区,是位于阿瑟顿高地边缘雨林中的美丽乡村。小镇内的每一个角落看上去都青翠繁茂,犹如被鲜红的花朵覆盖。沿主街的树木都不是孤芳自赏,而是济济一堂,互相辉映。参天的乔木、婀娜的藤曼、有活力的苔藓、茂绿的蕨类,谁也抢不了谁的风头。当地流行一则笑话:如果你在库兰达静坐稍久,你很容易就会和那些植物融为一体了。

    这里已经成为另类人士的人间乐土。库兰达不仅有着热带雨林的迷人风光,它还是一个购物的天堂,是一个才华洋溢、艺术及手工艺兴盛的集市。每逢周三、周四、周五和周日,各种各样的人会结伴来到镇内的市集,就算你不需要香蕉叶苍蝇拍、澳大利亚土着的管乐器、缤纷的热带果树,库兰达市场的大棚都会照常开放。大棚里卖的都是澳大利亚出产的一些廉价宝石、毛绒玩具、服装和工艺品,小店里的东西要精致很多。因此,每一个到库兰达购物的人自然会满载而归。“到库兰达购物”已经成为当地十分流行的口号了,就连其他地区的澳大利亚人也将到此购物视为一乐。

    大多数的游客都会选择乘搭火车到此购物。位于凯恩斯北部的清水火车站每天都有数班火车开出,穿梭于绿叶丛中的隧道,经过拜伦瀑布,最后到达被棕榈树及蕨类植物包围的库兰达火车站。除了乘坐火车以外,还可以选择空中缆车,让空中缆车载你飞过如天蓬般的热带雨林,一睹那里的迷人风光,必定令人永生难忘。

    除了上面介绍过的购物之处外,还有时髦流行、国际知名的澳洲设计师作品-亚痞街,个性服饰、独一无二的手工制品-布郎斯维克街,另类商品及工厂直销店大本营-瑞其门,名家设计品以及二手高级服饰品-突瑞克路,国际名牌服饰、澳洲本地产的精品服饰和年轻设计师作品-科林斯街。

    第四节 自然的恩赐——奇异的野生动物

    澳大利亚是一块安详静谧的大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远离尘嚣的漫长隔绝,使许多珍稀的古老物种得以保存下来,形成绝世仅有的生物奇观。这里没有生物界血腥的生存竞争,可爱的袋鼠、憨憨的考拉熊、奇异的鸭嘴兽和平共处,共享大自然阳光雨露的恩赐。在举世闻名的大堡礁可以看到难得一见的珍奇海洋生物,体验美妙绝伦的海洋世界所有的精彩。

    1.享有国民待遇的袋鼠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澳大利亚一直都是座独特进化的岛,因而产生了异国风情的奇特动物。只有在地球的另一面,我们才能看到下蛋的哺乳动物、吃巨蟒的老鼠、吃鸟的蜘蛛、吃鳄鱼的鳄鱼和嬉戏跃出海面的鲸鱼。

    澳大利亚是一个袋鼠的王国,有60多种不同的袋鼠。最大的是红袋鼠,站起来比人还高,个头第二大的是灰袋鼠,最小的袋鼠只有几厘米,可以轻而易举地握在手心里。

    距今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期,有袋类动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

    可是随着新生代(距今7500万年以前)的来临,有胎盘类动物发展了,有袋类动物显然不是它们的竞争对手,逐渐走向衰退或绝灭。只有澳大利亚因与其他大陆隔绝,成为有袋类动物的避难所,那里的有袋类在没有有胎盘类竞争的情况下,繁衍不息,家丁兴旺,成为澳大利亚的优势物种。今天的人们才能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看到袋鼠。可以说袋鼠在澳大利亚享受着国民的待遇,澳大利亚政府规定,在袋鼠出没的地区,都立有明显的标志,写明在多大范围之内有袋鼠活动,以警示司机提高注意力,避免撞伤袋鼠。

    澳大利亚袋鼠虽然种类繁多,但是以大袋鼠和赤袋鼠最为知名。

    它们体高可达2米,前腿短,后腿长。休息时,前腿下垂胸前,后腿和粗大的尾巴着地,组成一个牢固的“三脚凳”坐在那里。袋鼠不会行走,只会跳跃,或在前脚和后腿的帮助下奔跳前行。它们属于夜间生活的动物,通常在太阳下山后几个小时才出来寻食,而在太阳出来后不久就回巢。它们强壮的后腿既是行动的工具,又是防御的武器。当被敌害追赶时,袋鼠有它们独特的反击办法。它们背靠大树,尾巴柱地,用有力的后腿狠狠地蹬踢跑过来的敌害,别小看这一踢,轻则被它踢破脑袋,重则致敌害于死。跳跃时,后腿一用力,一步可跳6~7米远,快速跳跑时,每小时可达65千米,遇到两三米高的障碍物,可轻松地一跃而过,真可称得上是动物界中的弹跳冠军了。在欧洲的一家动物园里,有一次一只大袋鼠突然一跃而起,越过两米多高的围墙,跳到隔壁的河马池旁边,用前爪抓伤了河马的鼻子,吓得河马不知所措。

    袋鼠,顾名思义,身上有个袋子。这袋叫育儿袋,位于腹前,用以哺育早产儿。以大袋鼠为例,它怀孕期仅33天,最长也不过40天。

    幼仔产下时,身长不到2厘米,体重不到1克,后腿还被胎膜裹着,根本不像兽类,活像一条小蚯蚓。好在袋鼠母亲有个育儿袋,并在临产前已把袋内清理,还用舌头从尾根到育儿袋之间的肚皮上舔湿一条窄通道,幼仔就沿着这条小路艰难地爬进袋里。然后好不容易找到乳头,于是叼住不放,乳头也随之迅速膨大,紧紧堵满幼仔的口,幼仔就这样悬挂在乳头上。幼仔不会吸吮奶水,主要靠乳房自动收缩,将奶液压射到幼仔口中。小袋鼠就这样在母亲的育儿袋中生活约230天,才能最后离开母体。有意思的是,前一胎袋鼠出生刚刚两天,母袋鼠又发情、交配,怀上第二胎。这第二胎在母体中暂时停留在休眠状态,待上一胎袋鼠成熟离开母体或死亡后,它才开始继续发育,经30多天后产出。如此周而复始,成年母袋鼠的子宫里终年怀崽,这是动物界中非常罕见的。

    2.憨态可爱的考拉

    在澳大利亚,考拉的声望可与中国的大熊猫相媲美,也是澳大利亚特有的物种。考拉英文叫Koala,来源于土着语言,意思是“不饮水”。当土着人在漫长的岁月里观察到这种动物从不饮水之后,故取此名。那么,考拉生理所需的水分从哪里吸收呢?原来,考拉从它们的食物桉树叶中获得所需的90%的水分,因为考拉很少下树觅食,又无需饮水,终日只是不断地吞嚼桉树叶而已,从中可以获取足够的水分,因而能够一生不饮水,它们只在生病的时候才喝水。

    考拉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动物,长着一张胖胖的孩子脸、一只黑油油的鼻子、一双滴溜儿转的圆眼睛和两只毛茸茸的短耳朵,加上一身又厚又密的灰色皮毛,总显得那么憨态可掬,滑稽可爱。它几乎整天都昏昏欲睡,一天的睡眠时间在18小时以上,无论在哪儿看到考拉,几乎都是攀坐在树杈上打瞌睡,难得见其行走。

    为何考拉总是睡着呢?这是因为考拉对食物非常挑剔,虽然胃口很大,但是食路狭窄,只吃桉树叶。一只成年考拉每天可以吃掉1千克左右的桉树叶。桉树叶含纤维高营养低,且对其他动物来说,还具有很大的毒性。为了适应这一低营养的食物,考拉进化出了一套新陈代谢缓慢的系统机制,从而保证食物可以长时间地停留在考拉的消化系统中,最大程度地去消化。考拉这种几乎整天都昏昏欲睡的状态,实际上是它们在长期进化进程中形成的适应低营养的食物,同时节省能量消耗的低新陈代谢适应机制。它能让考拉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省能量,保存体力。

    考拉四脚较短,它的绝活儿却是从一根树枝上纵身跳到几米远的另一根树枝上,敏捷灵活。尾巴经过漫长的岁月已经退化成一个“座垫”,因而能长时间舒适潇洒地坐在树上。由于长得肥胖,考拉显得很臃肿。全身长满银灰色的毛,柔软厚实,这对它们保持温度的稳定很有利,下雨时还可以当雨衣用。考拉虽有一双大眼睛,但视力不佳。两只长满密毛的大耳朵,竖在头部的两边,显得格外神气。滑稽的是它那厚而无毛的鼻子,好像在脸部中央贴了一块厚厚的灰黑色毛皮,令人忍俊不禁。

    考拉宝宝需要花6个月时间才能长出全身的毛。当它从育儿袋里探出脑袋时,也就意味着断奶的时刻到了。这时,考拉妈妈就开始从尾部分泌出特制的食品喂养自己的孩子。吃这种食物时,小考拉会从育儿袋里探出身子,把鼻尖靠近妈妈的肛门,直接进食。由于桉树叶里含有难以消化的纤维、油分和毒素,所以桉树叶并不合适作为刚断奶的考拉宝宝的食物。只有通过考拉妈妈长达2米的盲肠分解消化,才能分解出易消化且安全的“婴儿食品”。

    考拉性情温和,平时看上去总是面带笑容,所以十分讨人喜欢。

    除了它的奇特外貌和与众不同的习性外,它还能和人友好相处。考拉对人十分亲热,人们可以任意搂抱和背驮一只幼仔考拉。考拉不易发怒,一旦被激怒,便会发出婴儿似的哭啼,煞是惹人爱怜。考拉通过发出的嗡嗡声和呼噜声交流,也会通过散发的气味发出信号。桉叶汁多味香,含有桉树脑和水茴香,因此,考拉的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馥郁清香的桉叶香味。考拉也带给人们一种欢乐、祥和与安定的感觉。

    3.最原始的哺乳动物——鸭嘴兽

    在澳大利亚生活着一种奇特的哺乳动物-鸭嘴兽。说它奇特,是因为地球上实在找不到另一种比鸭嘴兽的外表更加“四不象”的动物,也没有任何一种动物像鸭嘴兽一样引起过众多的学术争端。当初英国移民进入澳大利亚发现鸭嘴兽时,惊呼其为“不可思议的动物”。

    鸭嘴兽实在是有些“不伦不类”。如果说它是兽类,它却是靠下蛋繁殖后代;如果说它是爬行动物,可它孵出的后代均靠哺乳喂养。这不仅使生物学家们伤透了脑筋,就连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也大为不解。

    1843年,一位朋友告诉恩格斯,在澳洲有一种奇特的动物,叫鸭嘴兽,它们是哺乳动物,可以用卵来繁殖后代。朋友还把鸭嘴兽的蛋拿给恩格斯看,恩格斯看后哈哈大笑地说,鸭嘴兽既然生蛋,就不一定是哺乳动物,因为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

    恩格斯这次判断错了。鸭嘴兽是一种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它是从爬行动物进化来的,还保留着一些爬行动物的特征。它虽然下蛋,可是身上长着密密的绒毛;从蛋里孵出的小鸭嘴兽,是靠妈妈的奶汁长大的。这两点都是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不久,恩格斯认识到自己错了,他给朋友写了一封信,坦率地承认错误,并说要向鸭嘴兽道歉,请鸭嘴兽原谅自己的傲慢和无知。

    鸭嘴兽是卵生动物,不过它却靠乳汁养大后代。所以,动物学家们最终认定鸭嘴兽是一种最原始的哺乳动物。早在1.8亿年前的侏罗纪鸭嘴兽就出现了,那时它们分布很广。可是到了7000万年前,许多进化更加先进的哺乳类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这种古老的动物逐渐绝灭了。但生活在澳洲大陆的鸭嘴兽却很幸运。由于地壳运动,澳大利亚同其他大陆分开了。所以,后出现的哺乳动物就不能到达这块陆地。鸭嘴兽的祖先才得以在此生息繁衍,并且一直保存着原始的卵生状态。

    鸭嘴兽一般生活在河岸附近,用它那坚硬的爪子在河边挖掘洞穴,并在里面筑窝。白天在洞内睡觉,傍晚出来下水捕食。它那扁扁的嘴很像鸭子,但不同的是,鸭嘴兽的嘴有传递触觉的神经,可以弯曲,对振动也很敏感,并不像鸟类的喙是坚硬的角质。它那对小而亮的眼睛长在头的高处,既可以看清两岸,也可以扫视天空。在鸭嘴兽胖胖的身体外面披着一层褐色而有光泽的密毛,这种毛入水时不会透水,出水时也不会被水濡湿。它身体后面的大尾巴扁平而又有力,起着舵的作用,可以帮助它快速潜泳。鸭嘴兽的四肢又短又粗,五趾间有蹼,特别是前肢的蹼非常发达。在陆地上的时候,它会把蹼合起来。

    而当它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把厚蹼展开,活像是几个大桨。雄性鸭嘴兽后腿上还有一枚弯曲的毒距,和蝰蛇的毒牙很相似,带有致命的毒液,能致人于死地,所以在接触时,应该倍加小心。

    它们是游泳高手,会成群结队在水中悠游。

    在游泳时它们的眼睛和耳朵由肌瓣闭塞,靠非常发达的触觉寻找食物。鸭嘴兽捕食的时候通常会紧闭双眼,迅速潜到河水里,擦着河泥向前行进,依赖敏锐的嘴去寻找食物。大概两分钟以后,它口腔里额袋状颊囊就会装满食物。这时,鸭嘴兽就会浮出水面,睁开眼睛,贪婪地享受美味。它最爱吃虾、蚯蚓、昆虫的幼虫以及软体动物。鸭嘴兽的胃口很大,每天至少要吃掉1200条蚯蚓和50多只小龙虾。

    鸭嘴兽是原始的卵生哺乳动物,雌性生下的是软壳蛋,并且像鸟一样地伏孵,经过10天左右时间,幼兽破壳而出。此时的幼兽仅长3厘米,眼睛看不见东西,也没有尾巴。雌鸭嘴兽没有奶头,只在腹部有小孔,喂奶时仰卧,幼兽爬到母亲肚子上吸奶。鸭嘴兽对水质污染非常敏感,只生活在没有污染的淡水中。

    4.海洋生物的乐园——大堡礁

    大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包括上千个珊瑚岛礁和沙滩,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景色最美的珊瑚礁群。大堡礁名称的由来与英国探险家库克船长有关。

    1770年6月,库克船长驾驶“奋斗”号作环球考察时,他的船只陷在澳大利亚东海岸和珊瑚礁的泻湖之间动弹不得。尽管极力想办法摆脱,“奋斗”号还是搁浅了。库克船长只好率领水手上岸修理船只,在停留期间他考察了珊瑚礁群,并为这些珊瑚礁群起名为“大堡礁”。

    在大堡礁的400多个珊瑚群中,有300多个是活珊瑚,因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又称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营造如此庞大“工程”的是直径只有几毫米的腔肠动物-珊瑚虫。

    珊瑚虫最早出现在约4.7亿年前的古生代奥陶纪中期。珊瑚虫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温保持在22~28℃的水域里,水质必须洁净。澳大利亚东北岸外大陆架海域具备珊瑚虫繁衍生息的条件。珊瑚虫以浮游生物为食,喜集体生活。珊瑚虫常常分泌出一种碳性物质,这种物质与珊瑚虫石灰质的骨骼及单细胞藻类的残骸混合、堆积,形成礁区。它们有的在水面以下,有的露出水面,露出水面的珊瑚群就是海岛。第一代珊瑚虫死后留下遗骸,新一代继续发育繁衍,向高处和两旁发展。如此日积月累,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骸连同藻类、贝壳等海洋生物残骸胶结在一起,逐渐堆积成巨大的珊瑚礁体。

    珊瑚礁的建造过程十分缓慢,礁体每年仅增厚3~4厘米。有的礁岩厚度已达数百米,说明这些“建筑师”们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这里景色迷人、险峻异常,水流复杂,不但生活着400种不同类型的珊瑚礁,而且大堡礁海域还生活着大约1500种热带海洋鱼类,聚集的鸟类有242种。这里还是大绿龟等濒临灭绝动物的栖息地。肥大的海参在蠕动,大红大黄的海星在爬动,奇形怪状的蝴蝶鱼、厚唇鱼穿梭如织,还有近1米的大龙虾、释放毒液的石头鱼。这里是鸟类的乐园,成群的海鸟如云遮空,更为大堡礁增添勃勃生机。

    大堡礁群中,色彩斑斓的珊瑚礁有红色的、粉色的、绿色的、紫色的和黄色的。

    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似开屏的孔雀,有的像雪中红梅,有的浑圆似蘑菇,有的纤细如鹿茸,有的白如飞霜,有的绿似翡翠,有的像灵芝……更多的未可名状,形成一幅千姿百态、奇特壮观的天然艺术图画。

    珊瑚礁群平时大部分隐在水中,只有低潮时略露礁顶。各色的珊瑚礁以鹿角形、灵芝形、荷叶形、海草形在海底扩展美丽的身躯。这里分布有400余种不同类型的珊瑚礁,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

    约有350种珊瑚虫与水母有亲缘关系,每个珊瑚虫的嘴周围长着一圈触须,从海水中吸取碳酸钙,变成石灰质的外壳,无数外壳累积起来便成为珊瑚礁。

    在人们眼中,珊瑚礁美丽和安详,其实它们中间经常发生争夺食物和空间的搏斗。珊瑚分为软珊瑚和硬珊瑚(能建造珊瑚礁)两大类,形态各异,大小不同。有的珊瑚像鹿角,有的像鞭子,有的像扇子,有的很结实,可以禁得住浪涛冲击,有的则只能生活在最平静的水域。

    有些比其邻居生长得快,以便遮掩邻居抢夺阳光。有些会用含毒的触须,或向水里释放致命化学物质,清除其领域内的对手。

    此外还有吃珊瑚的动物,例如能吃珊瑚的鹦嘴鱼和刺冠海星。这种海星往往把腹腔吐出来贴在珊瑚礁上把它消化掉。刺冠海星的数量会周期性地剧增,可以把整片珊瑚礁吃得一干二净。海洋风暴和旋风也不断破坏和侵蚀珊瑚礁。

    珊瑚礁不断生长,新珊瑚礁露出水面,很快就盖上一层白沙,上面长起植物。这些最先在珊瑚礁上生长的植物,繁殖速度十分惊人。它们结出的耐盐果实可以在水上漂浮数月,漂到适合的地方,发芽生根,为其他植物的生长铺平道路。鸟类为珊瑚礁上植物的生长作出重要贡献,它们把植物的种子散布在礁上,其粪便则使礁石上的土壤肥沃。海鸥喜欢吃龙葵属的浆果,把其种子散布在岛上。黑燕鸥常在腺果藤树上筑巢,其黏性种子往往附在黑燕鸥的翅膀上传播。

    大堡礁有数量庞大的热带鱼,还有斑斓奇异的活珊瑚,颜色斑斓、形状百怪:有的像生物,原地浮动不停;有的像植物摇曳滋长。珊瑚的颜色比陆地上植物的色彩还丰富绚丽。加之游弋穿行其间的热带鱼群,你会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活的艺术宫殿,心旷神怡之际,便想打破这种只可视不可触的神秘感,能否入水也身历其境呢?

    你会得到一付斯诺克令潜水呼吸换气管,穿上漂浮上衣,戴上潜水镜,纵身入海。只要保持换气管浮出水面,你就可在海中前行,在水下仙境尽情欣赏。如果你想潜水看深水海底风光,便可租一套专业潜水服。专业人员会给你上一堂快速的训练课,然后由当地向导陪伴你在水下参观。当你与有着四种颜色的海葵鱼擦肩而过之时,竟会产生逊色与自卑感,因为那些闻所未闻华丽而高傲的鱼民们,并没有对你这个外来巨物有丝毫好奇与畏惧感,依然行踪如常、目不斜视。这是海洋生物的王国,一个绝色神奇的自由世界。它让你痴迷陶醉,让你不思离去。欣赏之际会萌生了爱与保护它的意识:人类千万不要打破污染这天然完美的净“土”。由于澳大利亚人环保意识较强,且人口较少,海洋资源原始状态还未被破坏,使我们现在还能享受观赏到大量罕见的珊瑚和美妙的热带鱼,当然还能得到足够的海洋特产,像珍珠、珍贝、海参、鲍鱼的施惠。

    5.鸟鸣百啭

    澳大利亚的树多,花多。暂且不说花草,仅观察澳大利亚的树,就多得很,举目望去有七八棵,或是一片树林。有高大的桉树、柞树、各种杉树,还有棕榈、槟榔、芭蕉等,单是桉树就有30余种。树多,鸟儿自然就多。鸟多,首先是听到的。清晨,东方泛白,即有鸟鸣,初次两三声,渐有回应,五六声,当东方变红时,群鸟啼鸣,声调百转。

    在百鸟群声的合唱中,有几种鸟虽然算不上鸟中的歌星,但是它们的鸣叫声使你记忆犹新。

    中国人历来把乌鸦看做是不祥之鸟,“乌鸦叫,祸事到”这句警语一直在中国人的心中挥之不去。可是澳洲人却不是这么看待乌鸦。

    澳洲乌鸦每天叫得很早,清晨五六点钟,它们就开始出巢鸣叫,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从房后飞到房前,四五成群,呼朋引类,叫个不停,“啊O!啊O!啊-!”前两句高平调,有1/4休止符,后一句降调下滑音,犹如对前两句话语的十分肯定的应答,或是大彻大悟的感叹。

    这叫声,听起来也还总有点滑稽。北半球的乌鸦就很少鸣叫,澳洲乌鸦体型较大,鸣叫声也大,在众多的鸟鸣声中,与众不同,自成腔调。

    澳大利亚人并不把乌鸦看做是不吉祥的鸟,不然,乌鸦整日里这样“啊O”、“啊O”的叫声,该有多么恼人啊!

    澳洲的鹦鹉很多,有50余种,单从羽毛的色彩上分,就有五六个大类。

    最常见的是红颏绿鹦鹉和黄颏绿鹦鹉。这两种鹦鹉尾羽均为墨绿色。不论坐在车里还是走在人行道上,鹦鹉的鸣叫声总是不绝于耳,“叽叽嘎嘎”。叫声洪亮清脆,尤其是尾音颇有刚性。有时你感到叫声就在头顶的树上、身后很近的地方,可是突然又会从前面传来那欢快的叫声。仰首望去,“寻它千百度,原来竟在树叶茂密处”。桉树的树叶只长在枝条的末端,一丛丛,一团团,犹如水墨画点染上去的一般,原来鹦鹉就在树叶丛中吃桉树花蜜。当你发现它们时,它们又会欢快地边鸣叫边飞向另一棵树去。鹦鹉鸣叫声的句式变化较多,总有兴高采烈的劲头,还有点顽皮的味道。这鸣叫声与北半球笼中养的牡丹鹦鹉的鸣叫声很相似,大概是鹦鹉的“甲方言与乙方言”的关系吧。

    澳大利亚还有一种鸟的叫声,既不是“叽叽”也不是“嘎嘎”,而是“咕咕”,这种鸟就是鸪鸪鸟。鸪鸪鸟的共鸣腔一定很大,鸣叫声传得远。

    南山鸪鸪鸟一叫,北山的鸪鸪鸟就会回应。一听见鸪鸪鸟鸣叫声,“咕咕咕——”总有一种走进深山老林的感觉,就仿佛是古人说的“深山闻鹧鸪,总惹离人泪”。鸪鸪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谁与谁呼应,谁不与谁呼应,大概只有鸪鸪鸟说得清。鸪鸪鸟体型小于鸽子,羽毛灰白相间,呈麻色,头上有冠羽直立,俗语称“鸪鸪头”即源于此。

    另有一种叫声很像人们口哨声的鸟,听起来是“咕噜噜——吁”、“咕噜噜——吁”尾音上扬,圆滑流畅。如果你坐在树下,模仿吹口哨的声音,这种鸟就会循着口哨声飞来,落在你身旁的大树上,“咕噜噜-吁”地叫着,如果你用口哨回应它们,它们就会在“咕噜噜-吁”的后边加了一个长的颤音来与你对歌。

    还有一种鸟的鸣叫声如壮汉大笑,“嘿嘿,哈哈哈!哈哈哈——”当地人俗称为“笑鸟”,嘴大腹白,身褐色鳞羽,头黑白相间,尾短红黑相间,如鸽子大小。

    中国有一首笛子独奏曲,名叫《百鸟朝凤》。极尽用笛音之能,描摹百鸟鸣叫,听来欢快悦耳。澳洲树上的鸟,鸣唱起来,也是一首首田园曲、抒情歌。

    6.和谐的家园

    在澳大利亚,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荒漠,处处都能感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趣,澳洲人对动物的爱心常常会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澳大利亚各个城市、码头、广场,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鸽子目中无人地走来走去,争食人们抛掷的食物。在海边成群的海鸥毫无顾忌地在人们身边穿梭,海狮、海豹在海边尽情戏耍,或在岩石上晒太阳,懒洋洋地躺着,任人观赏。即使你坐在自己家后花园中,喜鹊、斑鸠、白颈鸟,还有成群结对的彩色鹦鹉,都会随时来做客。早晨,乳白色“笑鸟”,很早就会飞到树上来咯咯大笑,把你笑醒为止。在悉尼伍伦岗的海滩上,羽毛很漂亮的翠鸟经常会落在人们的头上或肩上,人们随时都可以拿出照相机与翠鸟来个合影。只要伸出手臂,就会有几只翠鸟落在你的手上,好像家养的一样,对人一点都不陌生。沿着沙滩走去,又会从灌木丛中跳出许多松鼠,跑到人们身边来游戏。孩子可以逗着它玩,一起拍照,人与动物之间气氛非常和谐。

    在澳大利亚,公路旁经常可以看到“当心袋鼠!”这种提醒驾车者的警告牌。驾车穿行在澳洲草原的公路上,人们经常会发现前方有几只袋鼠横卧在公路上酣睡,此时,澳大利亚人会伸出食指放在唇边示意人们保持安静。在澳大利亚晚上暖烘烘的柏油路上,经常会有袋鼠前来栖息。这时,迎面驶来的车辆都会悄然停下,熄了车灯。任由这群可爱的袋鼠,旁若无人的酣睡。

    1分钟、2分钟……10分钟过去了,没有一声喇叭声,看不见一盏亮着的车灯,也没有人下车驱赶袋鼠。经过十几分钟,领头的袋鼠似乎发现了“礼让”的车辆,才对其家族成员打招呼,于是这群袋鼠才一跳一跳地回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去了。

    如果你在澳大利亚开车不慎,辗死一只乌鸦都得接受罚款。如果你敢捕鸟,邻居就会把你告上法庭。据说,有位前往澳大利亚探亲的中国老人在女儿家闲得无事可做,就从花鸟市场上买来一只带笼子的五彩鹦鹉。鹦鹉每天都放声鸣叫,甚得主人喜爱。谁知,没几天区政府就接到邻居的投诉,称鹦鹉每天发出类似呼喊“救命”的叫声,有迫害动物之嫌。区政府有关部门随即派员上门查看,指出鸟笼太小,鸟在里面很不舒服,必须立即改进。迫于无奈,这位老人只得忍痛割爱,将喜爱的鹦鹉放生了。谁知这一举动又遭到邻居的指责,说这头鹦鹉是人工繁殖喂养的,对人有依赖性,你将其放生了,它可能不会自己找食,就会饿死。

    悉尼周边有好几个野生动物园,这些动物园展示动物的方式令也人十分惊奇,就是它们的居住区与贯穿其中的路径之间,并没有栅栏铁网,只以一些枯枝很随意地摆放着,以示隔绝标志。这样动物们会不会跑出来呢?当然会跑的。但是这样隔离的用意,是告诉人们绝不可以迈入禁区,但袋鼠和鸸鹋(类似鸵鸟,澳大利亚国徽上左边是袋鼠,右边就是这种鸟)却可以在它们高兴时跨出枯树枝干随意活动,那时候人们就可以零距离地亲近它们,但必须保证不致引起动物的恐慌和不快。澳大利亚之所以这样管理动物,是基于“人道原则”,就是一切以这些动物觉得自由舒服为前提,“人类绝对不能骚扰动物”,这一原则已在澳大利亚民众中形成共识。

    第五节 人情百态

    澳大利亚由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构成,形成了一个容忍互让、兼容并收的社会,其社会风俗的多样性已成为澳大利亚的民族特色。土着人的原始风俗、英国殖民者的外来风俗、世界各地移民的文化风俗,使澳大利亚成为一个具有多元风俗文化的社会。

    澳大利亚是高度城市化的国家,由于政府提倡栽花种草和注意保护环境,所以每座城市都建设得像花园一样。在悉尼和墨尔本宜随时穿西装。在布里斯班,当地商人惯穿衬衫、打领带、穿短裤。不过,初次见面时,仍不妨穿西装。拜访商界或政府办公室,须预先约会。很多生意是在酒吧中谈成的。如果你提议喝一杯,通常由你付账,不可各自付账,除非事先说明。澳大利亚人时间观念很强,会见必须事先联系并准时赴约。他们待人接物都很随意,如果你应邀到澳大利亚人家作客,可以给男主人带瓶葡萄酒,最好给女主人带上一束鲜花。

    澳大利亚人很讲究礼貌,在公共场合从来不大声喧哗。在银行、邮局、公共汽车站等公共场所,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握手是一种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拥抱亲吻的情况罕见。澳大利亚社会同英国一样有“妇女优先”的习惯,他们非常注重公共场所的仪表,男子大多数不留胡须,出席正式场合时西装革履,女性穿西服上衣、西服裙。

    澳洲人个性沉着者居多,且都不喜欢生活环境被搅乱。但是,因居民是不同国籍的后裔,还是有微妙的差异。比如,和英国后裔商人进餐,如果你在餐中提起生意时,他们是不会理你的。相反,美国后裔商人,就可以边吃边谈生意,而且,还会谈得很起劲。此外,遇有商谈时,对方出来接谈的人,一定都是有决定权的人。因此,你也应该派出同样的、具有决定权的人。否则他们会不高兴,甚至不重视你。

    这是因为他们很重视办事效率,不愿把时间浪费在不能决策的空谈上。

    同样,在商务谈判时,不喜欢先大开高价,再慢慢减价,尽力避免在讨价还价上浪费时间,与澳厂商谈生意时,对方在价格上往往不太计较,但对产品质量要求相当严格,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对方将不客气地提出索赔。

    澳大利亚人有个绝对不会改变的习惯:每周日上午,一定到教堂(澳大利亚的教堂数以千计)听道。澳大利亚人自古至今,一直严守“周日作礼拜”的习惯。一般欧美人士,周日一清早就去打高尔夫球,有时候,还利用打球的时机,大谈生意。亿万元的合约,往往在场上就“一言为定”了。可是你想在澳洲人身上用这个方法,保证不管用。因此,要避免在周日上午约他们出来打球。

    澳大利亚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冬夏季节正好与位于北半球的中国颠倒。隆冬季节从北京去澳大利亚的悉尼,那里却正是阳光灼人的盛夏。若到西澳还会遇到40~50℃的酷暑。澳大利亚人房屋建筑的朝向也和我国相反,我国俗话说:“有钱不住朝北房”,但这句语在澳大利亚不适用。在澳大利亚,只有朝北的房屋,才冬暖夏凉。

    澳大利亚原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早期很多人都是从英国移民的,也就把英国的风俗习惯带到了这里,比如结婚的风俗,中国人喜欢大红大紫,红装、红轿子、各式小轿车披上红色缎带,窗上贴着红双喜字,喜气洋洋迎新娘。然而澳洲人结婚用的是白色超长专用小轿车,披上白色缎带迎新娘,新娘身着白色婚纱,新郎则穿西装,两人胸前各带一朵红花,在结婚乐章的演奏声中举行婚礼。婚礼有在教堂举行的,也有在酒楼举行的。悉尼的公园设施齐备,有专供结婚摄影的服务,还有礼堂和餐厅供举行婚礼和宴请宾客,场面隆重热烈。中国人会觉得不可思议:澳洲人每户几乎都有小轿车,红、绿、紫、蓝各种颜色都有,为什么不用别的颜色呢?原来澳洲人认为白色表示纯洁无暇、神圣高雅、天长地久、白头偕老,是大吉大利的兆头。澳洲人忌讳黑色,因为黑色意味着死亡,是不吉利的,所以在马路上很少看到黑色轿车。

    澳大利亚人的社交活动、亲朋好友之间的礼尚往来和中国人相似,也是经常不断的。结婚宴、满月酒、生日宴,亲朋好友都去祝贺送礼。

    澳大利亚人每年在举国欢腾的圣诞节假日期间,全家团聚在一起吃烧烤、火鸡,就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夜饭、饺子一样。有的家庭还利用节假日游览国内景点或出国旅游观光,欢度美好的时光。

    当年来这里的移民也把各国的风俗带到了澳洲。随着中国和亚洲的移民增加,佛教已在澳大利亚人民心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澳洲信仰佛教的人已达36万,占亚裔总人口的18%。新南威尔士南岸的卧龙岗市山上的一座南天寺,是由华人和当地政府共同投资建造的,具有中国古建筑风格,气势宏伟。寺内供奉了如来佛和千手观音,还建有8层、14米高的灵山塔供信徒供奉祖先牌位及骨灰。澳大利亚人死后进行火化,把骨灰装在石头棺材里埋在地下。现在南天寺灵山塔给信徒提供了供奉骨灰的地方,这是多元文化带来的新风俗。

    澳大利亚的民间风俗古老而丰富,各国移民还不断地把各国民族的风俗带到这里,既有沉淀也有拓展。

    大事年表

    公元前4万年 原住民开始从东南亚到达澳大利亚。

    公元前6千年 Torres海峡的洪水将澳大利亚与新几内亚分开。

    1522年 葡萄牙船长CristovaodeMendoca可能是第一位从NSW南岸登陆澳大利亚的欧洲人。

    1616年 荷兰船长DirkHartog从WA的SharkBay登陆,留下了一个锡铅合金板,这是证明欧洲人登陆澳大利亚的第一个证据。

    1770年 JamesCook船长为英国占领澳大利亚的东部。

    1788年 ArthurPhillip船长率领的第一舰队在SydneyCove登陆,建立了一个刑事犯的殖民地,这也是欧洲人在澳大利亚土地上的第一个殖民地。

    1797年 进口第一匹merino羊,且第一次发现煤矿。

    1803年 澳大利亚的第一家报纸TheSydneyGazette出版。

    1817年 第一家官方殖民地的金融机构——NSW银行成立。

    1823年 第一家立法机关设立。

    1832年 开始协助移民到澳大利亚。

    1842年 开始有代表制的民主政府。

    1850年 澳大利亚的第一间大学悉尼大学成立。

    1851年 淘金热潮开始,并且扩散至全澳大利亚。

    1861年 第一届的墨尔本杯赛,开始了澳大利亚最著名的运动。

    1868年 停止把罪犯运送至澳大利亚。

    1879年 澳大利亚第一次成功地把冷冻肉运到欧洲。

    1901年 澳大利亚成为联邦,被称为澳大利亚联邦。

    1907年 开始引进基本工资,奠定了平等社会的基础。

    1908年 引进了养老金制度。澳大利亚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世界最好的其中之一。

    1927年 联邦国会第一次在新首都堪培拉开会。

    1928年 JohnFlynn牧师创立了飞行医生服务,使医疗服务得以延伸到遥远的区域。

    1931年 英国不再控制澳大利亚外交事务。

    1945年 澳大利亚成为联合国宪章的创始签署国之一。

    1948年 引进工作四十小时的制度。澳大利亚开始生产HOLDEN汽车。

    1949年 澳大利亚公民的法律地位获得确立。

    1953年 在WA发现油田,外销大量的天然气。

    1956年 墨尔本主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电视开始于澳大利亚出现。

    1960年 建立了阿德莱得市的艺术节。

    1962年 原住民第一次可以在联邦选举中投票。

    1966年 澳大利亚改为采用十进制的货币制。

    1971年 NevilleBonner参议员成为澳大利亚第一位原住民议员。

    1976年 以《前进,美丽的澳大利亚》(AdvanceAustraliaFair)取代《天佑我女王》(GodSaveTheQueen)成为澳大利亚的国歌。

    1983年 澳大利亚赢得美国杯赛冠军。这是132年来第一次成功夺标。

    1984年 世界的第一个冷冻胚胎婴儿在墨尔本诞生。

    1985年 切断了澳大利亚与英国宪法的最后连系。

    1989年 APEC在堪培拉举行第一届的会议。

    1991年 结束了电讯垄断,第二家私营的电话公司开始。

    1993年 悉尼被选为公元2000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

    1993年 澳大利亚引进公民宣誓的方式,使新的公民不需要再向英女王宣誓效忠。

    1999年 十一月初就“澳大利亚联邦改为共和国,由联邦议会三分之二多数选出的总统取代英女王及总督”问题举行全民公决投票,结果落败。

    2000年 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悉尼举行。国际媒体的报导表明此次是历来最成功的奥运会。

    2006年 第18届英联邦运动会在墨尔本举行。

    2007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袖会议在悉尼举行。

    2008年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对澳大利亚过去实行“白澳”政策给土着居民带来的伤害表示正式道歉。

    2009年 东盟与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正式形成。

    2010年8月 澳大利亚大选,工党领袖朱莉娅·吉拉德获胜,出任澳大利亚首位女总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