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林里,住着一只见识广阔、满腹经纶,在社会上颇有地位的狐狸。这只狐狸熟读理论,常以专家自居,喜欢滔滔不绝地发表长篇大论。
有一天它外出,遇上一只从森林外边来的小花猫。闲谈时,小花猫仰慕这狐狸“才高八斗”,因此便虚心请教。
小花猫问道:“尊敬的狐狸先生,近来生活困难,您是怎样度过的?”
狐狸说:“什么?你这只可怜的小花猫,每天只会捉老鼠,你有什么资格问我如何生活!真不识抬举!你学过什么本领?说来听听!”
小花猫很谦虚地说:“我只学会一种本事。”
“什么本事?”
“如果有只狼狗向我扑来,我就会跳到树上去逃生。”
“唉,这算什么本领?我可是精读百科全书,掌握上百种武术,我身边还有不少锦囊妙计呢!你太可怜了!让我教你逃脱狼狗追逐的绝招吧!”
说着狐狸想从袋子中寻找妙计。碰巧,这时一群猎人带了四只猎狗迎面而来。小花猫敏捷地一纵身,跳上一棵树,躲藏在茂密的树叶中。小花猫大声向正在惊慌得不知所措的狐狸说:“狐狸先生,赶快解开你的锦囊,拿出脱身妙计来!”
语毕,四只猎狗已扑向狐狸,将它抓住了。
小花猫叹息道:“唉,狐狸先生,你会十八般武艺,却不会使一招半式。如果像我一样懂得爬上树来,你就不会落到这种凄凉的下场了!”
很多人讲起理论来头头是道,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但到了需要实际应用时却往往不知所措。其实,理论只是文字的堆砌,一个人拥有多少理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中运用。
虽然每个人的智商都不一样,但世界上没有笨蛋
沃斯一直觉得生活很压抑。他父亲是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而他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学生,甚至要在家庭教师的帮助下才勉强读完学习课程。
“我怎么办?为什么不能像父亲那样出色?”沃斯这样问自己。每一天,他都不快乐,因为他从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安妮是父亲为他请来的家庭教师,她很奇怪沃斯总是沉默寡言。
“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快乐吗?”安妮问道。
“我没有个性,也从没有获得过成功。”沃斯对安妮说,“你知道,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而我作为他的儿子,却非常平凡。我对学习不感兴趣,几乎找不到可以让我感到自豪的事情。我是个笨蛋。”
“哦,沃斯,你听过一句话吗?”安妮问。
“什么话?”沃斯抬起了头,看着安妮。
“世界上没有笨蛋!”安妮说,“这是我的老师告诉我的,而我现在把这句话告诉你!”
“每个人的智商都不一样,但是世界是公平的,或许你不擅长某些东西,但总有你擅长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你自己没有发现而已。”安妮接着说,“所以你要去寻找你所擅长的,也就是你所感兴趣的东西。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带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你一定还没有尝试过飞翔的感觉吧?”
“好吧,也许你说得对。”沃斯轻轻地说。
“好棒的感觉!”他兴奋地对安妮说道,“我擅长于飞行,仿佛我天生就有这种本领。我把一切都投入到这疯狂的追求中,并由此获得了自信心。”沃斯终于找到自己所擅长的东西,他也从此获得了自信和快乐。
“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但我有一个不同寻常的能力,我会飞翔。”他常常这么对别人说。
长大的沃斯后来接管了父亲的公司,并把公司带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阶段,比他父亲那时候还要好。
很多人觉得自己很笨,没有取得什么成就,比起别人来差很多。要知道,每个人的智商都不一样,除了极少数智商特别高的人以外,大多数人的智商都相差无几。虽然每个人的智商都不一样,但这个世界上没有笨蛋,因为每个人都有最出色的一面。
眼睛并不一定可靠,最可靠的是智慧
四处流浪的伯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他走进一条街道的时候,看到有一个老头儿坐在街道的拐角处,那是一个乞丐。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乞丐居然要请伯金喝咖啡,伯金没有拒绝,他们来到广场喝起了咖啡。
几分钟以后,这个面貌和蔼的乞丐对他说,他有些重要的东西要给伯金看并要与他共同分享。伯金紧紧地跟在老乞丐的后面,穿过了几个街区,来到了图书馆。他跟着乞丐走进了这座神圣而又庄严的知识殿堂,而这里曾是伯金讨厌的地方。
乞丐让伯金坐在椅子上,说:“我马上回来。”
不一会儿,乞丐夹着几本旧书回来了。他把书放到桌子上,在伯金身边坐了下来。接着,乞丐打开了话匣子,开始了那改变伯金一生命运的谈话。
“年轻人,我教你两件事。”他目不转睛地看着伯金,意味深长地说,“第一,不要从封面来判断一本书的好坏,因为封面有时也会蒙骗你。我敢打赌,你一定认为我是个乞丐,是不是?”
“难道你不是吗?”伯金反问道说。
“嗯,年轻人,我知道你会这么想的。不过,我会让你大吃一惊的。”他一边说着,一边神秘地望着伯金,“你可能不知道,其实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人们梦寐以求的任何东西我几乎都有。”说着,乞丐收敛起笑容,目光也从伯金的脸上移向了远方,仿佛陷入了回忆之中。
“我原来住在繁华的大城市,凡是金钱能买到的东西,我全都拥有。但是一年前,我妻子死了,我为她祈祷,请求上帝保佑她的在天之灵。从那以后,我开始追忆过去的岁月,深刻反省人生的意义。我知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我还有很多东西都没有体验过,比如做一个沿街乞讨的乞丐,于是我决定要做一年的乞丐。就这样,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从一个城市流浪到另一个城市,到处漂泊,到处乞讨。”说到这儿,他把目光再次移向伯金,“所以,年轻人,千万不要以貌取人,否则你会受骗的。”
他顿了顿,咽了口唾沫,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我要教给你的第二件事是要学会如何读书。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别人无法从你的身上拿走的,那就是智慧!”
说完,他伸出一双肮脏不堪的手握住伯金的右手,把刚才从书架上找到的书放到了他的手上。那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着作--已经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不朽经典。在他们分别的时候,老乞丐再三叮嘱伯金永远不要忘记他的教诲:因为这是一个“乞丐”对他的忠实劝告。
多年以后,伯金已不再四处流浪了,他成了一个不但有钱财而且有学问的人。
看人看事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眼睛看到的只是表面的东西。这世界上最可靠的是自己的智慧,因为智慧是别人无法夺走的,只有依靠智慧才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
要学习书本知识,也要学习一些生活常识
有个书呆子一天到晚只会待在家里看书,什么事也不会干,整天依赖着妻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这天黄昏,妻子在地里干完活回家,见自家的鸡还没有归窝。她自己要忙着做饭,没工夫去张罗赶鸡,就对丈夫说:“我做饭,你去帮我把鸡都赶进窝去。”
丈夫答应了。他放下书本跑到外面,去将自家的鸡赶回家。
书呆子看到自家那几只鸡,连忙上去一阵使劲猛赶,结果那几只鸡吓得惊慌失措,乱飞乱窜;书呆子只好停下来朝鸡扬起手慢慢示意,于是那鸡又停在那里东瞧西望。等那几只鸡刚刚安定下来要向北面走去时,书呆子赶忙上前将鸡拦住,鸡吓得一掉头又朝南边跑去。书呆子急了,又赶到鸡前将鸡拦住,鸡又重新掉头朝北跑去。就这样,他靠近鸡时,鸡吓得到处扑腾,他远离鸡时,鸡又停住不走。折腾到天都黑下来了,还有几只鸡依然没赶回窝。
妻子做好了饭,还不见丈夫赶鸡回家。她出屋一看,书呆子站在那里正显出无可奈何的样子,额上还淌着汗。
妻子很是生气,教他说:“应该这样赶鸡:在鸡安闲的时候慢慢靠近它;如果它惊恐不安,你就扔点食物去引诱它。不能像你这样简单粗暴地乱赶一气,要慢慢引诱着赶。你尽量把鸡赶到熟悉的路上,让它慢慢安定下来,它自然而然就会直奔鸡窝了。这才是最好的赶鸡方法。”
书呆子恍然有所悟,说:“想不到赶鸡也有学问,怎么书本上就见不到呢?”
人生处处皆学问,我们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如果一个人只懂得书本知识而不懂得一些生活常识的话,就会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书呆子。
这世上最靠得住的东西,是智慧和本领
从前,有一个小木匠,生了5个儿子后,日子穷得没法过了。他只好带着家中唯一件值钱的东西,那是一套木匠用的工具,出外谋生。一晃20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木匠成了老木匠,他的儿子们也长大成人,老木匠也发了大财回来了。
发了大财的老木匠把5个儿子叫到跟前,对儿子们说:“我这20年在外闯荡,没有照顾过你们一天,苦了你们和你们那死去的娘。今天,为了弥补我对你们欠缺的爱,特地要送给你们每人一样特别又有用的厚礼。你们谁能猜得出那礼物是什么吗?”
老大想也不想抢着答道:“一定是好多好多的钱,谁不知父亲您在外面发了大财?”
“不是。钱再多,也有坐吃山空的时候。这礼物是世上最长久的东西。”老木匠提醒说。
老二回答说:“父亲莫不是替我们兄弟几个买了官,让我们去做官,光宗耀祖,多威风!”
“不是。这礼物是世上最靠得住的东西。一个人当官能当一辈子吗?”老木匠问。
老三想了想说:“父亲是不是给我们每位找了一位有权有势的靠山,来帮助我们呀?”
“更不是。”老木匠有点失望了。
老四不耐烦了,他着急地催促道:“是什么宝贝快送给我们吧。”
老五听了哥哥们的话,一声不吭地从屋里拿出父亲外出谋生时随身携带的那套工具,对老木匠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父亲应该是要教会我们谋生的本领吧。”
老木匠欣喜万分,他欣赏地看了看小儿子,说:“还是你最懂父亲的心,你已经拥有了智慧,现在让父亲来教你做木匠的本领吧。”
老木匠把自己的木匠绝活传给小儿子,把钱财平均分给他的另外4个儿子。老木匠死后,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相继花光了父亲分给的钱财,又恢复到原先一穷二白的境况,只有小儿子凭着一手远近闻名的木匠绝活,日子越过越滋润,成了远近有名的大富翁。
一个人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靠得住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最靠得住的东西,不是金钱,也不是权势,而是智慧与本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智慧与本领才是世上最有用、最长久的财富。
别被固有的知识禁锢了头脑
大草原上,日上中天。一位动物学家和一头大犀牛不期而遇。
动物学家一下慌了神,须知犀牛一嗅到可疑的气味,便会向散发气味的地方狂奔过来,横冲直撞……
但见眼前这头犀牛在不断摇头,动物学家紧皱的眉头一下又舒展开了。
牛背上的犀牛鸟焦急地提醒:“科学家,我主人的脾气喜怒无常!你最好在主人未动前先动,没命地逃吧!”
但见动物学家扬了扬手中的一本书,气定神闲:“放心吧,这不会有什么危险的。根据《犀牛习性科学研究指南大全》第十二章第十二节的分析,犀牛摇头无非有两大重要信号:
其一,摇头说明它对另一方没有敌意,它不会主动进攻另一方;
其二,摇头说明它可能见到了漂亮的异性,因发情而摇头。我是人,它不会连我也感兴趣吧?”
犀牛鸟刚要说什么,但动物学家立刻把食指竖在嘴前:“安静!这正好让我和犀牛来一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
接着,动物学家便神情自若地和犀牛“对峙”起来,双方相持了1分钟,刚好是1分钟。61秒后,犀牛却突然猛冲过来,动物学家当场被撞翻,身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处骨折。
动物学家倒在地上,吐着断牙,奄奄一息:“怎么会这样,这书上明明说……”
犀牛鸟失望地摇头:“我来不及告诉你,主人刚才并未真正摇头,而是在驱赶钻入耳朵里的苍蝇……哎,大科学家,尽信书不如无书,可怜啊……”
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区别对待,不能被固有的知识和经验禁锢了头脑。否则,只能在原地打转转,很难有什么创新,有时候甚至还会吃经验主义的苦头。
学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力
巧克力之父弗斯·贝里一生几乎没进学校读过书,然而凭着灵活的头脑,他经营的乔治王巧克力公司,资产达98亿美元,在同行业名列世界第一。
2003年,乔治王公司获准登陆中国。消息一经发布,该公司在美国的总部信箱,就收到来自中国的400多份自荐信,它们大多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发去的,他们要求进入中国分公司工作。
弗斯·贝里获知此事,非常高兴,可是在他阅读了这些信件后,却犹豫起来,因为在这400多份自荐信中,有300多人的学习成绩每科都在90分以上,并且有80%以上的学生曾担任过学生会干部,从老师给他们写的评语看,每个学生的在校表现也都是尽善尽美的。
弗斯·贝里读完自荐信,没有对自荐者的诚信产生怀疑,他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中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中国学生无论在哪个国家读书,成绩好都是出了名的。不过,他觉得仅凭这些还不能确定谁有资格进入他的公司。他想,要在这些好学生中选一位适合自己公司的人,还必须测试点其他的东西,于是一份别具一格的问卷,被以回执的形式发回自荐者的信箱。
回执是这样写的: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回答下面四位着名人士到底在说些什么?
1954年4月2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邀请爱因斯坦回母校演讲,爱因斯坦在演讲中说了这么几句话:“我学习成绩中等,按学校的标准,我算不上是个好学生,不过后来我发现,能忘掉在学校的东西,剩下的才是教育。”
1984年10月6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回母校清华大学演讲,在接受学生的提问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据我所知,在获得诺贝尔奖的90多位物理学家中,还没有一位在学校里经常考第一,经常考倒数第一的,倒有几位。”
1999年3月21日,比尔·盖茨应邀回母校哈佛大学参加募捐会,在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学习、拿到哈佛的毕业证书时,盖茨向那位记者笑了一下,没有回答。
2001年5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返回母校耶鲁大学,接受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由于当年他成绩平平,在被问到现在接受这项荣誉作何感想时,他说,对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我说“干得好”;对那些成绩较差的毕业生,我说“你可以去当总统”。
接到回执的400多名同学,均发回自己的答案。2003年3月10日,乔治王巧克力公司中国分公司在北京开业,有一位学生被通知参加开业庆典。他是这么回答的:“学校里有高分低分之分,但校门外没有,校门外总是把校门里的一切打乱重排。”
一个人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好,并不代表着走上社会后的工作和创业能力强。在校门外,主要看的不是学历,而是能力。有时,在校园里学到的东西,在校门外可能用不上。所以,在校门外,必须要把校门里的一切打乱重排。
行业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
但也是一扇关住自己的门
一个木匠,能造一手好门。他费了好多时日给自家造了一个门,他想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
后来,门上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个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后来又掉下一颗钉子,木匠就又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一块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后来门栓损坏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栓;再后来门轴坏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轴……于是若干年后,这个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们家的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个个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却又老又破,长满了补丁。于是木匠很是纳闷儿,但又禁不住笑了,“是自己的这门手艺阻碍了自己家门的发展。”于是木匠一阵叹息:“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思维更重要。行业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但也是一扇门,能关住自己。”
学一门手艺就多一条吃饭的门路,同时,也多一项致富的本领。但人的思维很容易受自身职业的影响,有些人甚至囿于其中不能变通。在现实中,千万不能让自身的专长成为限制我们开拓创新的障碍。
知识要灵活运用,否则会变成书呆子
逻辑学家、语法学家、音乐家、占星家和物理学家5个人准备合做一顿饭。为了做饭,他们还做了分工。
逻辑学家去市场上买酥油。他回来的时候手里提着一罐子酥油,他的逻辑学知识使他动起了脑筋,他自问道:“究竟是罐子依赖酥油呢,还是酥油依赖罐子?”他反复考虑仍然解释不了这个问题。他想最好试验一下,以便弄清这个真理。于是,他把罐子口朝下,翻了一个跟头,结果油都洒在地上了,逻辑学家这才弄清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他感到很高兴,因为他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真理,他愉快地拿着空罐子回到了住处。
语法学家去买酸奶。在大街上,他遇到一个卖酸奶的姑娘。他听她说话不合语法,就堵着耳朵走开了。当他往前走时,听到另一个姑娘在叫卖酸奶,她的话发音也不对,于是语法学家走到姑娘旁边说:“看来你是个野姑娘,每一个词和每一个字就像神一样神圣,发音不对就糟蹋了它,这是亵渎圣物。”语法学家是不能容忍把短元音发成长元音,把非送气音发成送气音,把一个字母的音发成另一个字母的音的,“这会造成误解。你要认真学习发音,要发正确。”姑娘听了这番教训和责备很不高兴,她回敬说:“你是哪儿来的?你好像是一个野人,你有什么资格让我好好学习说话。你应首先管好自己的舌头。如果你想买酸奶的话,就买,不然,就闭上你的嘴滚开吧!干吗在这儿浪费时间?”听了这顿数落,语法学家火了,说:“如果我从像你这样说话不符合语法的人手里买酸奶,我也会因而招致罪恶。”他说完就走了,因而没有买成酸奶。
占星家来到附近的森林中寻找树叶,准备烧饭用。他爬到一棵榕树上去揪树叶,他正要揪的时候,听到变色龙“咕噜咕噜”地叫起来。占星家自言自语说:“这个叫声很不吉利,今天我不应揪树叶,最好还是下去吧。”当他试图下来时,地上有只蜥蜴叫了起来。他想,这个声音是个吉兆。当他左思右想该怎么办时,天已经快黑了,他只好回到住处,而没有采回树叶。
物理学家去到市场上买菜。他看到那里有各种各样的菜。但是他想,茄子吃了使人发热,根茎类菜常引起痛风症……他发现每种菜都有缺点,他回到住处,什么菜也没有买。
当4个学者出去采购时,音乐家开始做饭了。他把开水倒在锅里,再加上米,盖上锅盖。当他把炉子点着时,蒸汽“噗噗”地冒出来,把锅盖顶得“啪啦啪啦”直响,听到这种声音,音乐家的灵感来了。他随着锅盖震动节奏,谱起曲子来。过了一会儿,粥煮开了,它发出的声音是很不协调的,于是音乐家找来一根粗棍子,使劲地敲起锅来,结果锅被打碎了,煮的稀饭洒了一地。虽然如此,他仍然很高兴,因为那不协调的声音消失了,当然,稀饭也没有了。
到了晚上,5个学者聚到一起,互相指责起来,都说之所以没有做好饭,是别人的错误。
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需要专家和精英,但拥有专业的知识却不能灵活运用,仅仅做个书呆子是没用的。我们必须懂得各种生活常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脱离这些常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总是自以为是
鹰王和鹰后打算在密林深处定居下来,他们挑选了一棵又高又大、枝繁叶茂的橡树,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开始筑巢,准备夏天在这儿孵养后代。
鼹鼠听到这个消息。大着胆子向鹰王提出警告:“这棵橡树可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都有倒下的危险。你们最好不要在这儿筑巢。”
嘿,这真是咄咄怪事!老鹰还需要鼹鼠来提醒?你们这些躲在洞里的家伙,难道能否认老鹰的眼睛是锐利的吗?鼹鼠是什么东西,竟然胆敢跑出来干涉鸟大王的事情?
鹰王根本瞧不起鼹鼠的劝告,立刻动手筑巢,并且当天就把全家搬了进去。不久,鹰后孵出了一窝可爱的小家伙。
一天早晨,正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外出猎食的鹰王带着丰盛的早餐飞回家来。然而,那棵橡树已经倒下了,它的鹰后和它的子女都已经摔死了。
看见眼前的情景,鹰王悲痛不已,它放声大哭道:“我多么不幸啊!我把最好的忠告当成了耳边风,所以,命运就对我给予这样严厉的惩罚。我从来不曾料到,一只鼹鼠的警告竟会是这样准确,真是怪事!真是怪事!”
“轻视从下面来的忠告是愚蠢的,”谦恭的鼹鼠答道,“你想一想,我就在地底下打洞,和树根十分接近,树根是好是坏,有谁还会比我知道得更清楚的呢?”
不要总认为自己高高在上,无所不能,更不能目空一切,听不进去别人的忠告。即使你有纵览全局的雄才大略,相对来说,别人只能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再有能力,也有失策的时候,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永远不会错。
要想巩固偶尔的成功,必须要不间断地苦练本领
斑马埃里克在一次逃避狮子的袭击中,本能地向后一踢,恰好踢中狮子的额头,狮子应声倒地,一会儿工夫就命归西天了。于是群马就认为埃里克是上帝派来保护马群的天马。在大家的推崇下,埃里克成了马群的领袖。狮子们也都不敢贸然前去找埃里克的麻烦。
一年后,埃里克在幸福安逸中发福了。庞大的体形配上油光发亮的毛皮,让大家一眼就知道它是“马中之尊”,加上慢悠悠的走路姿态,十足的领袖身份。
一天,一头流浪的狮子来到了这里,见到斑马群它垂涎三尺。它搜觅了一下,见弱者不少,不是骨瘦如柴,就是小如羔羊,实在不能满足自己的胃口。正犹豫不决时,它的眼睛突然一亮,一匹体态臃肿、油光发亮,走路胜似闲庭信步的斑马钻进它的视野。凭它的判断,这匹马虽不年迈,但绝对没有奔跑力。想到这里,这头流浪狮子喜出望外,于是一纵身向埃里克扑去。
埃里克也已发现这头狮子向它袭来,除了加快速度夺路逃窜之外,它还使出了曾经踢死一头狮子的历史经验,抬后腿频频向狮子踢去,可这头狮子狡猾地一偏头就躲过去了,并趁斑马放慢了速度之际,一口咬断了它的喉管。众斑马见它们的领袖被一头很一般的狮子未费多大力气地捕获了,个个停止奔跑瞪起了惊奇的眼睛。
偶然的成功算不了什么,要想拥有真本事,我们还得在生存的过程中,不间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不间断地苦练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夯实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否则,偶然的成功或许就是将来永远的失败。
出色表现的背后,往往是不为人知的辛劳
林琳是一个中国女孩子,她年轻、漂亮、聪明。在达特茅斯大学经济系度过了4年的留学生活后,经过紧张的面试,她如愿加入了全世界两大投资银行中的摩根斯丹利银行,得到了一份最时髦的高薪工作。
林琳的工作做得很好,得到了上司、同事和客户的一致赞扬。作为办公室里唯一的中国人,她被所有美国人接受和喜欢,并且她所在的部门竟以她为榜样又陆续雇用了很多中国人。与几个美国同事做了一整年的英国石油和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的合并项目,也使她倍觉满足且具有成就感。因为,那是全世界最大的五个合并项目之一。
出色的工作为她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在全世界一流的公司获得难得的实践经验,也可以和全球最有权势、最优秀的商业巨头打交道,更可以随意买下昂贵的名牌服装,还可随意出入世界各地的高级场所。她拥有的是一份旁人眼中的理想工作,她过的是一种别人看来幸福的生活。然而这只是硬币的一面--光鲜的一面,出色表现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辛劳。
在纽约的两年,是林琳一生中的黄金年龄,而她的生活中除了工作便再也没有其他内容了。回想起在纽约工作的两年,她用了“疯狂”这个词来形容。她特意把住所安排在离公司很近的地方,走路两三分钟就能到。刚开始的半年多时间,她经常是通宵工作之后回家洗个澡换身衣服,然后继续回去上班,每天平均只睡两三个小时。白天累极了就趴在桌子上小睡10分钟,然后又盯着计算机继续工作。长时间的用眼过度使她的一只眼睛严重发炎,肿得像个红灯笼,她就包起那只眼睛,让另一只眼独自承担观察财经风云瞬息万变的任务……
付出和所得永远都是成正比的,要想得到丰厚的回报,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劳动迎接更大的挑战。一个很出色的人,其风光的背后,往往是不为人知的辛劳。一个人应该风光一些,但也要注意休息,要学会享受生活。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全身心投入,表现出自己的专注和热忱
乔伊·柯斯曼出身贫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退役在宾州匹兹堡一家出口公司工作。他不是大学毕业生,又没有什么专业技术,每周只有35美元的薪水。
他急着想自己做生意。每天晚餐后,他就在厨房的桌子上,写信和全世界的至交联络。在一年时间里,他发出了几百封信,但是由于地址错误,全都投递无门,这就耗尽了他所有的休闲时间。
有一天,他在《纽约时报》上看到一则卖洗衣肥皂的广告,这类的肥皂当时还很稀少,他以电话证实了这项广告后,又开始给国外的至交发信。
几个星期以后,银行通知他,有一封18万美元的信用状给他。这表示只要他能将肥皂运上船,这张信用状就可以兑现。信用状的有效期限只有30天,假若他在30天内不能装上船,信用状就作废。
柯斯曼的肥皂批发商告诉他在纽约有货。他所要做的事只是到纽约去安排肥皂装船事宜,当然还要处理一些财务上的问题。柯斯曼找到他的老板,向他请几个星期的假,但老板不准。柯斯曼只得找到一些匹兹堡的朋友,问谁愿意到纽约去办这件事,就可得到这项交易的一半利润,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去。
柯斯曼最后无办法可想,又去找老板,声明假若不准他假的话,他只有辞职,老板看他这样专注,只有让步。柯斯曼和妻子在银行里只存了300美元,但妻子也尊重他的专注,她对他有信心。他们提出这仅有300美元,让柯斯曼带着上纽约去。
住进旅馆以后,柯斯曼又打电话找批发商。结果电话号码弄错了,也就没有地方去找这批发商。但柯斯曼仍然坚持不放弃。
他到图书馆找到一份肥皂公司的名录,回到旅馆后,他打电话问美国电话公司,仅电话费就用了80美元,最后他找到一家阿拉巴马的肥皂公司有这种肥皂,但必须由他自己去阿拉巴马提货。
柯斯曼找遍了纽约所有的货运公司,找到了一家以赊账方式来为他运3000箱肥皂的公司。这时候他又有了另一件麻烦,30天的期限浪费了很多,他是否还有时间将肥皂运到纽约上船?
但柯斯曼仍显出对目标的专注。那些借钱给他的人都说,在他身上似乎有着某种东西使他们信任他会成功,而愿意将钱借给他。
他将肥皂运到纽约后,只剩下不到一天的装船时间。柯斯曼亲自动手帮忙装船。他们整整工作了一夜,到第二天中午,事情非常明显,他们在银行关门以前无法装完货。在银行关门前不到一个小时,柯斯曼只得离开装货码头,前去找轮船公司的总裁。
后来柯斯曼告诉朋友说:“当时我已经一星期没洗澡,由于帮忙将肥皂装船,整夜没有睡。我满脸胡子,早饭钱还是向货车司机借的。肥皂公司的人追着我要肥皂的货款,货车公司也在催讨我欠他们的钱。旅馆等着我要钱,但不知道我的去处。甚至连我妻子也不知道我的下落。我的外表和我的感觉,仿佛我自己也需要用一箱肥皂来清洗。”就在这种情形下,他去到轮船公司总裁办公室,向总裁说出全部事情的经过。这位总裁注视着他说:“柯斯曼,事情已做到这种程度,你不会失去这笔生意了。”说着总裁交给柯斯曼装货凭单--虽然肥皂未装完。这表示轮船公司愿意负责,要是货装不够,要由轮船公司赔偿损失。总裁派人将柯斯曼送到银行去。
这项交易的成功,使柯斯曼赚了3万美元,这对一个周薪35美元的人来说,可说是相当好了。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全身心投入,表现出自己的专注和热忱,不轻言放弃。因为这种精神能使我们具备一种领袖气质,影响和感染每一个和我们打交道的人。这样做起事来,就很容易成功。
处处留心皆学问,发现之门就在我们身边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围绕“马奔跑时蹄子是否着地”发生了争执。
斯坦福认为,马奔跑得那么快,在跃起的瞬间四蹄应是腾空的。而科恩认为,马要是四蹄腾空,岂不成了青蛙?应该是始终有一蹄着地的。
他们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就请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做裁判,可麦布里奇也弄不清楚,不过摄影师毕竟是摄影师,点子还是有的。他在一条跑道的一端等距离放上24个照相机,镜头对准跑道;在跑道另一端的对应点上钉好24个木桩,木桩上系着细线,细线横穿跑道,接上相机快门。
一切准备就绪,麦布里奇让一匹马从跑道的一头飞奔到另一头,马一边跑,一边依次绊断24根细线,相机转接拍下了24张相片,相邻两张相片的差别都很小。相片显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科恩赢了。
事后,有人无意识地快速拉动那一长串相片,“奇迹”出现了:各相片中静止的马互相重叠成一匹运动的马,相片“活”了。电影的“雏形”经过艰辛试验终于成熟了。
处处留心皆学问,发现之门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内心充满好奇和求知的欲望,留心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坚持己见,并为之争执、理论,适时求助、探究,就能打开那扇隐藏的发现之门。
生搬硬套地学习别人的经验,还不如不学
有一对夫妻做蔗糖生意。
丈夫每天到各村向村民收购蔗糖,村民将蔗糖熬制成四方块或扁圆形的糖出售。丈夫每次收购糖回家后,总是把糖装进箩筐或麻袋里,然后运到外地去卖。他在集中包装时,经常掉些糖在地上,而他却很不在乎,不加理会。
他的妻子是个细心、勤俭的人,她见满地的蔗糖心疼极了。当丈夫每次装完糖后,她都要把地上的糖捡起来,装在麻袋里,存放在屋后的房间里。
第二年,临近年关时,蔗糖短缺,丈夫无奈只好停止买卖。按照当地的惯例,每年年终要结一次总账,一切拖欠的债务都要偿还完毕,绝不能拖到明年。
近年来由于年头不好,又缺乏运气,丈夫的生意日渐冷清。特别是缺糖这一年,他亏了本钱,欠了人家一些债。数目虽然不多,但也使他伤透脑筋。
他整天冥思苦想:“到哪儿去筹措这笔钱来还债呢?”
后来他对妻子说了这件事,并且感叹道:“如果还留点蔗糖就好了,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也不至于负债。可现在一点糖也没有,怎么办?”
丈夫的艰难处境,使妻子猛然想起平时捡的糖,她想:“糖可能不多,但还有些。”她疾步走到后房,清点一下,居然还不少呢,整整有四担之多。妻子满面笑容地将此事告诉丈夫,丈夫到后房一看,真是绝处逢生,看着这些蔗糖不禁欣喜若狂,简直是天外飞来的财富,再也不用担心债务了。
丈夫扭亏为盈,全靠细心贤惠的妻子。这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不久,竟然传到了镇上。
镇上有家卖书报和文具的小店,店主将这件事讲给自己的妻子听。妻子也想博得丈夫的夸奖和感激,她思忖片刻,觉得这没有什么难。
从那天起,她每天趁丈夫不在时,将书、报纸、课本、日历等,每样都拿一两本藏起来,天天如此。快两年了,她看到藏起来的书报等物已经不少,扬扬得意地叫丈夫到后房去看。丈夫不看倒也算了,一看气得差点昏倒。
“天啊,你这是在拿我的血汗钱开玩笑!”丈夫仰天哀叹。妻子愚蠢至此,报纸、课本、日历过了时,还会有谁要呢?
丈夫伤心之余,冷静下来,开导妻子说:“向别人学习,是要动脑筋想想的,别人的情况和咱们的不一样,所以要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千万不能生搬硬套。生搬硬套,不但走了弯路还吃了亏,还不如不学呢。”
别人成功的经验固然值得借鉴,但万不可生搬硬套,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应用,否则会把事情办砸。很多时候,生搬硬套地学习别人的经验,还不如不学。
学习本领不要胡乱地学,应该有选择地学
狮王喜得贵子,转眼之间小狮子就渐渐长大了。
这一年,狮王的脑子里老在不断地考虑:怎样才能确保自己的儿子不是笨蛋,使皇家的声望不受玷污,当儿子像他一样执政的时候,他的子民们不会因为他的缘故责备狮王,而且,自己该请求、雇佣或强迫谁来把国王的本领好好地教给这孩子呢?
托付给狐狸吗?狐狸是聪明的,然而他却老爱撒谎!跟撒谎的人打交道,那可要搞出乱子来的。或许鼹鼠合适些?经常听说鼹鼠的屋子里是井井有条的,没有勘探过的地方,他决不走动一步,食桌上摆的每一粒谷子,都是它亲自弄干净研磨过的。总而言之,据报告所说,鼹鼠是做小事情的大能手。且慢!据说,它对于近在眼前的事物是目光锐利的,然而它能看得到1里以外的事物吗?鼹鼠的制度是好的,但对咱们可不合适,谁都同意,狮子的王国是远胜于鼹鼠的。那么,为什么不让豹子来试试呢?豹子又勇敢、又强壮,豹子能够整天给你讲战略。然而,政治--豹子可就不大明白,对于公民权利它一点儿也不懂,那么豹子在如何治理国家方面还能教些什么功课呢?一个国王必须既是政治家,又是法官,还要是战士,而豹子真正擅长的就只有作战。国王的儿子是不宜受豹子教育的。
总而言之,狮王把所有的野兽都考虑过了,而在森林中名气大得像柏拉图在古代一样的大象,甚至也被考虑过了。但在狮王看来,所有的野兽,都是聪明有限,愚笨透顶的。
却说对他的邻国抱有深厚的友谊的鹰王,知道了狮子大王的苦恼,就决意要为它的朋友效劳,他要求亲自来教育小狮子。狮王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得到一位国王来做儿子的教师,可不是空前绝后的大造化吗?
于是狮王高高兴兴地给儿子准备行装,打发它出国留学。一年、两年过去了。在过去的那些日子里,狮王听到的尽是赞美。“他一天比一天聪明,”鸟儿们一致说道,“没有一个学者学习得那么迅速。”
小狮子终于毕业了,狮王派人去接它。小狮子回来了,狮子大王就把所有的野兽召来。
大家坐好了,狮子大王拥抱了他的儿子,并且对他说道:“亲爱的儿子,当我归天的时候,必须由你来治理国家,我的一只脚已经踏在棺材里了,你还正旭日东升呢。我极愿意让你接替我的王位,你先告诉我们,你学到了什么渊博的知识,你认为怎样才可以为你的子民谋得幸福?”
“爸爸,”小狮子答道,“多谢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我已经学到了你们之中没有1个能懂得的学问:从老鹰到鹌鹑,各种各样的鸟,在什么地方能饲养得最好,它们最爱吃什么食物,它们的各种不同的样儿,各种鸟生的蛋,各种鸟所必需的一切东西--我没有一件是不知道的。请你念念这张文凭上的评语吧!因此,如果你让我管理这个国家,我就要叫我的子民们立刻建筑鸟巢。”
狮子大王仰天长叹,他的子民们也都流下了眼泪,议员们因为丢脸而低下头来。这是明明白白的,年老的狮王懊悔也来不及了:他儿子的学习是徒劳无益的。
学了再多再高深的本领,如果将来用不上,也等于白学。所以,学习本领不要胡乱地学,应该有选择地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适合自己的本领。
靠漂亮话只能得宠一时,不能得宠一世
一个农夫养了一只会说话的鹦鹉和一只会干活的牛,除了这两件东西外,家里再没有值钱的东西了。
一次,牛从田地干活归来,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刚一进圈便躺在地上站不起来了。它已疲惫不堪。
鹦鹉见状,十分感慨地说:“老牛呀,你那样吃苦受累,可主人夸过你了吗?还不是说你干活慢,有牛脾气。你呀,可真是受累不讨好呀,真可悲。你瞧我,不用干活,还让主人伺候着,主人还经常表扬我,说我真会说话,会学舌,太可爱了。你说我是不是比你聪明多了?你是否知道自己是个大傻瓜?”
老牛说:“我知道自己傻,但我相信主人不傻,靠漂亮话只能得宠一时,不能得宠一世。”
鹦鹉听了老牛的话感到十分不悦,于是双方便都沉默了。
夜里,农夫家里来了一伙强盗,他们抓住了农夫,逼迫农夫交出一件值钱的东西,否则就要杀死农夫。鹦鹉看在眼里,心想,农夫最不喜欢老牛了,他肯定会把老牛交给强盗的。可结果恰恰相反,农夫将鹦鹉交给了强盗。
鹦鹉不服气,它问农夫,为什么不把牛交给强盗?农夫说:“其实这道理很简单,没有牛就不能耕田,我就得挨饿,甚至被饿死,而没有你,只不过少听一些漂亮话而已,无关紧要。”
在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只会说漂亮话而没有什么能力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会受到别人的宠爱,他们也会时刻得意扬扬。其实,这样的人只能得宠一时,不能得宠一世。因为,人要想真正立足,并不是靠说一口漂亮话,而是要靠真正的能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