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必太计较-幸福是什么——幸福不是拥有得多,而是计较得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被人问及“你幸福吗”,人们给出的答案与理由五花八门。其实,幸福是人的一种美好心态,只有心态平和,心境好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一个人是否活得好,过得幸福,不仅在于他拥有什么,更在于他如何看待自己所拥有的。幸福不是因为拥有得多,而是计较的少。一味追求没有得到的,对于已经拥有的却不知道好好珍惜,到头来只是伤了自己而已。

    第1节计较少一点,幸福就会多一点

    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与计较成反比。统观那些爱计较之人,能安享幸福者又有多少呢?计较得越多,其幸福感就越少;计较得越少,其幸福感就越多。当你开始计较,你便开始烦恼。计较之于烦恼,就好比磁石之于铁屑。换言之,计较堪称是一块吸引烦恼的磁石。如果你对事情过于计较,烦恼重重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幸福是一种感觉,感觉到了便是拥有

    很多人追问幸福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幸福?其实,幸福的定位没有固定的标准,不同的境遇之中,幸福有着不同的形态。确切地说,幸福是一个人在特定的条件下的一种感觉,唯有自身方可体验得到。对于饥寒交迫的人,幸福就是一床厚被子、一碗白米饭或者一块面包;困于水深火热中,幸福就是一根救命稻草、一股清凉之水;漫漫长夜被失眠困扰,幸福就是两粒安眠药、一缕东方的鱼肚白……

    他人眼里的幸福未必就是真实的。他人眼里的幸福,仅是一种外表的物质的东西罢了。真正的幸福是在人的精神世界与心灵中存在的。只要你拥有一份好的心情,用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的时候,幸福就会像你的影子一样围绕在你身边。简言之,幸福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到了,便是拥有。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感觉自己生活得非常不幸。终于有一天,他鼓足勇气,离开了居住近30年的家乡,前往外边寻找幸福。

    经过长途跋涉,年轻人来到一座大山前。在这里,他瞧见一个老和尚正在掘一块硬地。于是,他走过去问禅。年轻人对老和尚诉说了自己的苦恼。老和尚思忖了片刻,说:“这样吧!你先帮我掘完这块硬地吧。然后,我再告诉你何谓幸福。”年轻人一听,欢呼雀跃,想着自己苦苦寻找的幸福再过一会儿就能获得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应允下来。

    年轻人接过老和尚掘地的镐头,意气风发地劳作起来。而老和尚则走到树荫下,双手合十地打起坐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骄阳愈发似火,年轻人渐渐汗流浃背。他觉得自己劳累至极,浑身酸痛,手臂每抬起一下都感到非常费劲。不过,他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因为他所追寻的幸福就在眼前。好不容易,这块硬地终于掘完了。

    年轻人背着镐头,迈着疲惫的步伐来到树荫下。老和尚听到动静,缓慢地睁开双眼,让他坐在一侧,并将随身带着的水罐给他。年轻人这个时候饥渴交加,喉咙就像是要冒烟似的。所以,他快速地接过水罐,仰头咕咚咕咚地一顿狂饮。过了一会儿,他放下水罐,一个劲儿地对老和尚说:“畅快!畅快!从来没有过的畅快!”

    老和尚意味深长地问年轻人:“你现在的感觉和刚才掘地时的感觉,哪一个比较好呢?”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回答:“还是现在的感觉好。”老和尚接着问:“那你觉得现在幸福吗?”年轻人听完,似有所悟地说:“跟刚才比,现在我真是太幸福了。”闻此,老和尚双手合十,念了声佛号说:“阿弥陀佛,施主,幸福已经被你找到了。”

    这个点化众人的故事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即幸福是相对而言的。在这个世界上,绝对的幸福是不存在的,它仅仅是一种感觉,存在于人们心灵之中。换句话说,当你的内心有一种满足感的时候,幸福就会油然而生。幸福与金钱、权利、地位不一定成正比。富翁不见得就比小商贩更幸福,捡破烂的与衣着光鲜的影视明星完全可以拥有一样的幸福。

    幸福往往像空气一样,时刻在我们身边萦绕着,只是很多人对它的存在司空见惯了而不自知。事实上,你可以全家和和美美地坐在沙发上观看电视节目是幸福;在为病情忧心忡忡的时候,医学检查结果显示你只需要休养生息即可恢复健康是幸福;你拥有健全的身躯,你工作如意,与爱人相亲相爱,亲朋好友也没病没痛,这也是幸福……

    幸福指数的高低关键取决于自己的感觉是否良好。幸福就像陈年老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幸福是人的一种心态,自我满足,心态平和,便是一种幸福。快乐可以依靠幻想,幸福却要依靠感觉。

    要想多一点幸福,就要少一点计较

    只要稍微留意,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当今中国,物质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拥有幸福感的人群却日益萎缩。压力、抑郁、野心、烦恼等,像泛滥的洪水一般肆意地充斥着人们的神经。于是,他们在内心深处大声质问:“为什么幸福的人不是我?”“我幸福起来为什么如此难?”

    放眼望去,在校生说自己不幸福,工薪族也说自己不幸福;有的人在缺钱时郁郁寡欢,“穷”得只剩下钱时也悲从中来;有的人为进不了名利场而失落,从商为政的又会因公务缠身变得寝食难安;茕茕孑立者为未来迷茫彷徨,有伴侣者却感叹走入围城,难觅到幸福……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快乐、幸福对很多人而言,宛如成为了一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事情。他们沉溺于对自我、对生活的质疑的泥潭之中,就好比遇见一道难度系数极高的数学题,百思却不得其解。

    为什么人们的幸福感如此缺乏?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太过于注重物质,忽视了精神生活的跟进;有一部分人则是计较之心过重。事实上,那些自我感觉幸福的人,往往都不是因为他们原本拥有的很多,而是由于他们计较的很少。

    一个夏日的下午,15岁的少年杨帆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杨帆皱着眉头问智者:“我如何才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变得笑容满面呢?”

    智者笑着说:“孩子啊,你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觉悟,实在难得。”

    接下来,智者送给杨帆下面四句话——第一句:把自己看成别人;第二句:把别人看成自己;第三句:把别人看成别人;第四句:把自己看成自己。

    杨帆说出了自己对前三句意思的理解,很令智者满意。

    “把自己看成别人”,意思说的是,在有痛苦感袭来之际,你不妨将自己视作别人,如此一来,痛苦指数自然会降低。当你喜笑颜开之时,同样将自己视作别人,没有谁会无缘无故为旁人的喜悦之事而手舞足蹈,因此,你就会变得淡定从容。当你修炼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不再计较得失荣辱,内心就能获得安宁。就算是好事临身,也能泰然处之。保持平和心态,生活就会充满乐趣。

    “把别人看成自己”,意思说的是,自己要怀一颗同情之心,心甘情愿地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意图和初衷。当别人做出让自己感觉不舒服的举止或行为时,不妨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这样,你可能会发现,其实对方的所作所为并非恶意,而是有一定苦衷的。倘若条件许可,你还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别人伸出援助之手。

    “把别人看成别人”,意思说的是,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无论什么场合,或者什么状况之下,都不要对别人的核心领地进行侵犯。就算是夫妻,也不要想当然地以为互相之间必须百分百透明,毫无隐瞒,因为互相尊重、理解和信任,才是婚姻当中最为重要的事项。

    对于第四句话,杨帆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便向智者请教。

    智者意味深长地说:“这句话需要倾尽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去推敲和理解,当你将这四句话统一起来,贯穿始终,融合在意念里,付诸实践中,你就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其实,智者说这番话的初衷是想让杨帆真正地做回自己。在这四句话中,第四句话的分量最重,指的是只有凡事不斤斤计较,坦诚生活,宽容大度,幸福才能成为生活中的主导。

    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与计较成反比。《增广贤文》中曰:“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难。”说的也正是做人不能斤斤计较,更不能退缩,否则就会错误不断,困难不断。统观那些爱计较之人,能安享幸福者又有多少呢?计较得越多,其幸福感就越少;计较得越少,其幸福感就越多。

    毋庸置疑,每个人在世间行走,都渴望拥有灿烂幸福的人生,但却会不可避免地品尝到生活的苦辣酸甜。能够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人,通常都是那些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回应生活的人。一个人如果能养成不计较的生活态度,不仅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欢愉,还可以因笑口常开而为自己纳福增寿。

    当你开始计较,你便开始烦恼

    当你开始计较,你便开始烦恼。计较之于烦恼,就好比磁石之于铁屑。换言之,计较堪称是一块吸引烦恼的磁石。如果你对事情过于计较,烦恼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赵俪和张珊曾经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现在,她们居然行同陌路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憾事,关键在于彼此之间的计较。赵俪计较张珊没心没肺,张珊计较赵俪唠唠叨叨。最终二人的友谊之绳,就这样因为彼此之间无休止的计较而扭断了。她们两个人都为了这件事而闹得不开心。其实,仔细想想,这又何必呢?

    一个人越是计较,烦恼越多;烦恼越多,牵绊越多。计较他人应该如何待我,就是自寻烦恼;计较他人应该如何如何,才是心灵受伤并缺少笑容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一个偏远的小村落中,因为往昔曾发生过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所以这里的居民相处的融洽度极低。人与人之间根本谈不上互帮互助,几乎每家每户的处事原则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岂管他人瓦上霜”。他们在街上碰面后也不打招呼,而且还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导致整个村落终日处于鸡犬不宁的状态中。

    在新上任的村长看来,这种“冰火难容”、“气冲冲”的风气如果继续持续下去,对下一代的人格成长乃至整个村落的长远发展都极为不利。于是,村长迫切地想要将目前的这种窘境加以改善。经过一段时间的冥思苦想与努力,他找到一位异乡人前来帮忙。

    这天,村长召集村民们到村落中央的空地上开大会,向村民们介绍异乡人:“他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技师,而且有着精湛的技艺。”村长话音刚落,只听异乡人拿起一颗石头对村民们说:“这颗石头魔力无边。何出此言呢?因为凡是用它炒出来的菜,就会是天底下最可口的一道菜。要是有谁觉得我在吹牛,我可以当场示范给这个人看看!”

    村民们听完异乡人的话后,忍不住交头接耳、议论起来。过了一阵子,有的村民就把自家的大锅搬到现场,有的村民搬来了自家的大火炉,有的村民则心甘情愿地提供炭火,也有的村民兴致勃勃地开始忙活着生火……总之,整个村落的人都围着村落中央的空地,耐心等待异乡人开始表演。

    异乡人先是煞有介事地在大锅中倒了一些花生油,并将自己准备的一把青菜放入锅里,同所谓的“魔法石”一并翻炒。稍过片刻,便用一种遗憾的口吻对村民们说:“这么一点点青菜,哪里够这么多人品尝呢?假如能够再多炒一点菜,那么在场的人就都可以品尝到了。”

    于是,村民们纷纷跑回家,拿青菜过来。异乡人将这些青菜也放入锅中翻炒。估摸着火候差不多的时候,异乡人自己先试吃了一口,随后手舞足蹈地大声说:“简直是人间美味!假如可以再加一点盐,或是一点肉丝,味道就更是好极啦!”

    众人听后口水直流,盐、肉和其他的调味品也很快传到了异乡人的手上。没过多长时间,异乡人所用的大锅中就已经放满了佳肴。这盘菜刚炒好端上餐桌,就被众人你一口、我一口,吃了个盘底朝天。村民们发现,这果真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一道菜!于是,个个欢呼雀跃,脸上纷纷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村长见状,也是满心欢喜。

    聪明的你,肯定已经识透了异乡人的魔术秘密吧。

    事实上,这颗魔法石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威力,因为真正起作用的是村民们不计前嫌、乐意互帮互助的态度。你拿出一点盐,我献出一点肉,有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团结协作而炒出来的菜,成为天底下最好吃的一道菜,自然在意料之中。

    “浮生若梦,世事无常”。今日尚围桌共餐的两个人,明日可能就要各奔东西,何必计较太多呢。如果能抛开隔阂,敞开心扉,珍惜与他人相处的分分秒秒,你就会懂得,山珍海味并非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佳肴,人情的滋味才是令人回味无穷的绝妙大餐。

    一个人计较的越多,并不意味着他得到的就会越多。如果整日计较自己拥有的“够不够多”,是极容易将自己心中真实需要的那份快乐忽略的,进而变得郁郁寡欢、满脸愁容。只要我们将这个心结解开,生活得更轻松、更快乐、更幸福,其实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事实上,但凡生活中的智者都懂得四个字:“有所不为。”他们所计较的只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事物,而且还明白什么年龄应该计较什么,不应该计较什么,有取有舍,收放自如。

    烦恼皆因计较太多。学会不计较,则是通往快乐与幸福的捷径,是开启愉悦开心之门的钥匙。当然,这里的“不计较”,不是不讲原则,对于大是大非问题自然当计较就计较、还要非常计较,而对于日常生活中无关原则的生活、工作内容,则普遍适用。

    计较只会让人处于尴尬的位置

    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产生矛盾的时候。而消除这些矛盾是需要讲求方式方法的。当跟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后,过于计较,试图拼个鱼死网破,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计较是最没有影响力的语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妨看淡一些,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之所以出现这种情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能够用什么方法加以解决?

    一天上午,一位美国人突然怒气冲天地闯入上海某饭店的经理室,质问道:“你就是经理吗?我刚才在大门口滑倒,把腰给摔伤了!你们弄的地板如此滑溜溜,连个防滑措施也没有,太危险了。立刻带我到医务室去!”

    见此情形,经理并没有因为对方不分青红皂白地乱骂一气而生气,反而很客气地说:“这实在抱歉得很,您的腰部没有大碍吧?我马上联系,安排人员领您到医务室去,请您稍微坐一会儿。”

    美国人坐在椅子上,继续叫骂不停,但不管怎样,对方已经镇定了下来。饭店经理见状,便温和地说:“请您换上这双鞋,已联系好了医务室那边,现在我就带您过去。”

    其实,早在这位美国人闯入之前,经理就已经看出他的腰部没有什么大碍。所以当美国人离开经理室后,经理就将他换下的鞋悄悄递给一位服务员,说:“这双鞋后跟已经磨薄了,在我们从医务室回来之前,把它送到楼下修鞋处换一个橡胶后跟。”

    检查结果正如经理所料,未见任何异常,美国人也完全冷静了下来,随后一同回到经理室。经理说:“没有异常比什么都好,我们就安心了,不妨再喝杯茶压压惊吧!”

    这时,美国人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言行过于冒失,便说:“地板是比较滑,很危险的,我只是想提醒你们注意一下,没有别的意思。”

    经理说:“很冒昧,我们没有经过您的同意擅自修理了您的鞋,据鞋匠说,是后跟磨薄才致使走起路来容易打滑。”

    这位美国人接过刚刚修好的鞋,注视着正合适的橡胶鞋跟时,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他高兴地说:“经理,真的谢谢您的厚意,对您给予我的关怀照顾我是不会忘记的。”

    经理送这位美国人出门时,说:“请您将这个滑倒的事忘掉吧,欢迎您再来。”于是,两人愉快地握手后,美国人再次向经理道歉,并表示感谢,之后,便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出经理室,渐渐消失在人群中。从此,只要这个美国人到上海,必定下榻这个饭店并向经理致意。

    这位美国人最后之所以能够满意而去,究其原因,关键在于饭店经理能够在顾客的计较面前保持理智、顺着对方的意思,先化解掉对方的怒气,随后用柔和的语气让这个美国人冷静,再用客观事实对美国人说理,最后让美国人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理取闹”,进而使误会消除,制止了事态走向恶化。“用软绳捆硬柴”,其实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试想倘若经理计较美国人最初的恶劣态度,争吵起来,那结果可想而知。

    有一位资深媒介专员准备到一家新公司应聘,在诸多竞争者中他的工作经验最丰富,学历最高,工作成绩也最显著。

    经过复试,他原本脱颖而出,却没想到最终被新公司聘任的居然不是他。对此,他感到无比诧异。于是,不服气的他来到这家公司,想把自己落败的原因弄个清楚。

    结果,他得到了这样的回答:“的确,您的经验能力是最突出的,但从您对您原来的公司的形容中,我们发现您是一个很喜欢计较的人,计较中午的工作餐不是人吃的,计较工作差、工资少,计较空有一身本事却没有赏识自己的伯乐……您口中的前公司在您眼中那么糟糕,而据我所知,我们两家公司的规模和体制差不多,我想您到我公司来也一定会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所以……”

    这个事例再次说明,不如意之时,一味计较这个、计较那个,不但于事无补,有时候还会令事情变得更糟糕。因此,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现实,都不应该计较太多。与其计较,不如换种想法,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不如意的现状,这样才有可能获得幸福。

    计较太多对解决问题帮助并不大,甚至会给解决问题带来无尽的麻烦,让人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而平心静气地去分析事情的缘由,并理智地寻求解决办法,往往能够达到比计较更好的结果。

    小计较,会酿成大遗憾

    在人的一生中,计较就好比是幸福生活的绊脚石。假如一个人为了获得当前相对舒服安逸的生活,总是习惯于千般牢骚、万般计较,就容易付出让幸福走远的代价。很多时候,正是一些习惯性的小计较,给人生酿成了难以弥补的大遗憾。

    据美国心理学会的调查结果,在美国的心理诊所,平均每个月、每位医生至少会碰见一位这样的中年患者:这些人担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却仍然在公司的底层苦苦挣扎。他们的口头禅大都是:“凭什么我辛苦地做了大半辈子,依旧没有获得升职加薪?然而,一些大学毕业三五年的小毛孩却脱颖而出,甚至成了我的顶头上司。”

    这些中年患者不停地向医生抱怨,他们计较自己在一个岗位上辛苦劳作了十几年,公司却总是对他们的付出置若罔闻。难道这些心力交瘁的中年人士果真就是缺乏伯乐才受不到公司重视的吗?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说说美国《读者文摘》上登载的一位美国医生的记录,或许,看完后,对于这些患者人生悲剧的根源就了然于胸了。

    今天,我又接诊了一位中年危机患者,他不停地计较公司不提供机会给他。于是,我问他:“先生,您方便将自己受到的不公待遇和盘托出吗?”

    “当然方便,前段时间,公司居然要派我去海外营业部工作,您想象的出来吗?像我这样的年纪,到遥远的日本去?”这位中年患者情绪非常激动地说。

    “我想说的是,先生,去日本尽管非常遥远,可能还会水土不服,但您不觉得这正是公司给您提供的一次机会吗?”

    “我可不觉得是机会。我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让我如此奔波,这些都应该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做的事情。说它是机会真是太可笑了,它简直是对我的折磨。”

    “那么,您最后怎么处理的呢?”

    “我对我的上司说,我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到这么遥远的地方去工作,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么,先生,我觉得假如您的身体状况并不乐观,也许您应该降低一下对自我的要求,不妨考虑做一些闲差。您知道,做公司的管理者其实压力不小,这也许并不利于您的身体健康。”

    “医生,我的病其实一点也不严重,这只是我找的一个拒绝的理由。我这样说,公司就不会派我去日本工作了。”

    原来,这位病人和我所见过的所有一事无成、牢骚满腹的患者没什么区别。他们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疾病,只不过他们遇到事情太计较,总是为自己寻找不做事的理由,从青年开始找理由,一直找到中年直至老年,他们并不知道,导致他们人生郁郁寡欢的源头,恰恰是自己内心中的计较。

    事实上,一个个表面上看起来不起眼的计较,假以时日地累积起来,就有可能酿成人生的大遗憾。当我们计较公司没有赏识和提拔自己的伯乐时,我们首先应该自我反省,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总是抱着计较的态度在做事。

    陶硕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已经十几年了,业绩向来都不错。有一天,他负责的一笔订单被其他的公司抢去了。领导很重视这笔订单,便特意打电话询问究竟。陶硕担心领导责怪,便推诿说:“我腿上的旧伤复发了,所以谈判的时候迟到了,所以,就被竞争对手抢去了。”领导觉得他以往的业绩都还可以,更何况,他的腿伤也是5年前出差时弄伤的,便没有太责备他。事实上,陶硕那天只是因为自己赖床睡过点了,把工作耽误了。而且,他的腿伤也完全影响不到他的行动,更不会给工作带来什么不便。

    从那以后,陶硕终于找到了让自己清闲起来的法宝。只要公司有比较艰巨的任务时,他就以腿伤为理由,暗示上司自己不能胜任。又过了半年,陶硕发现,除了腿伤,儿子生病,老婆住院,等等,都可以成为迟到早退、逾期完成任务的理由。就在陶硕为自己的“英明”之举窃喜时,由于经济不景气,公司开始了一轮“裁员大潮”。领导将陶硕喊到了办公室,告诉他:“我知道你为公司受过伤,之前做事也很不错,然而近一年来,你的业绩几乎为零,所以,很抱歉,你被解雇了。你不要对我做任何解释,这一年来,我听得耳朵都长茧了。”

    这就是陶硕出于计较之心,为自己所找的各种理由而付出的代价。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理由,让人感觉危害力甚小,因为并没给他人制造更多的麻烦。然而,假如长此以往,也会酿成大遗憾。一个人计较之心越多,做起事情来越容易滋生各种理由与借口,进而越容易改变上司、同事对他的看法,觉得他是一个不能担当责任、做事效率低下的人。这样的不良印象,除了会让他错过更多的发展机会,一旦出现危机,还会让他最先被淘汰。果真如此,那么,他的幸福感又从何谈起呢?

    计较能够让人们暂时缓解自责情绪,降低自我要求,进而取得为时不长的自我满足。可是,明白人都知道,这样的计较充其量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有害药物而已。这种情景就好比是一位医生给患者治病的时候,使用了麻醉剂。麻醉剂虽然可以暂时缓解患者的痛楚,但并没有驱疾祛病的功效。假如长期使用,还会让患者命丧黄泉。为了不至于酿成终生憾事,我们还是少一些计较吧。

    计较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微笑

    法国作家拉伯雷说过这样的话:“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如果我们过于计较这不如意、那不顺心,整日愁眉苦脸地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如果我们爽朗乐观地对待生活,生活也一定以灿烂回报。而有些时候,可能就因为你的计较,会让你失去自尊,成为被人指责的缺乏教养的人。所以,当我们心生计较的时候,不妨给自己一个微笑。

    微笑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贵,你地位卑微还是地位尊贵,你的处境是好是坏,只要你面带笑容,就是对生活的尊重。微笑不仅可以淡化个人的忧郁情绪,还可以化解生活中的尴尬,缓解人际关系中的紧张气氛,甚至能在危急时刻让你逢凶化吉。

    莉莎小姐打开门时,瞧见一个拿着利刀的男人正恶狠狠地盯着自己。莉莎灵机一动,微笑着说:“朋友,你真会开玩笑!是推销菜刀吧?我刚要准备出门买呢,没想到你送货上门了呢!我要一把……”边说边请男人进屋。

    男人稍微迟疑片刻,走进房屋。莉莎接着对他说:“你长得特别像我以前的一位好心的邻居,见到你,我真是太高兴了。请问,你需要咖啡还是茶……”这个时候,本来面带杀气的歹徒逐渐变得腼腆起来。他结结巴巴地说:“谢谢,哦,谢谢!”聊了一会儿,莉莎拿出钱包,真的准备买下这把锋利无比的刀。陌生的男人望着那沓钱,迟疑了一下,起身离去。出门前,他回头对莉莎说:“小姐,你将改变我的一生!谢谢你!”

    看吧,这就是微笑的力量!微笑是对他人的尊重。微笑作为一种修养,它的实质是温馨,是和蔼,是亲近,也是鼓励。平日里,给那些不友好的人善意的微笑,不仅可以让对方心生愧疚,甚至让对方感到无地自容,另一方面,也能够给他人留下大度善良的好印象。世上很少有坏人会忍心伤害一个善良的人。记得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笑实在是仁爱的表现,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桥梁。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波奇是一名钢琴演奏家。一天,他在美国密歇根州的福林特城演出,结果发现到场的观众不到一半。这让他既失望,又尴尬。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计较,索性将演奏取消掉。相反,他主动开口打破了僵局。只见他含笑走向舞台,对现场的观众说:“我猜居住在福林特这个城市的人,肯定特别富有。因为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张票。”话音刚落,大厅里一片笑声,紧接着,又传来一阵响亮的鼓掌声。

    面对空座位,波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一种近乎荒诞的幽默解释,将计较之心取而代之。尽管他对空座位原因的解释有些荒诞,但却是奇妙的,由此导致的喜悦压倒了因观众少而产生的沮丧,进而降低了心理预期的落差。

    这启示我们,当计较之心油然而生时,不妨微笑待之,让自己拥有一份坦然。真正懂得微笑艺术的人,总是容易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并让自己将尴尬轻松地化解掉。

    微笑除了可以解忧除愁,还能增强个体的免疫功能,缓解甚至治疗各种病痛。比如,微笑能加快肺部呼吸,增加肺活量,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获得更多的氧,进而更好地对入侵机体的病菌进行抵御。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也指出:“忧愁、悲伤能损坏身体,从而为各种疾病打开方便之门,然而,愉快能使人肉体和精神上的每一现象敏感活跃,并增强人的体质。愉快和欢笑是最上乘的良药。”

    再有,微笑也能治疗心理疾病。印度有位医生在国内开设了不少“欢笑诊所”,专门用各种各样的笑:“哈哈”、“开怀大笑”、“扑哧”,以及抿嘴暗笑、抱着胳膊会心地微笑、浅浅一笑,等等来治疗心情抑郁等病症。在美国的一些公园里都专门开有欢笑乐园。每天有很多男女老少在那里站成一圈进行“欢笑晨练”,一遍遍地哈哈大笑。

    既然微笑有如此之多的益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生活充满欢声笑语呢?赫尔岑有这样一句名言:“人不仅要会在快乐时微笑,也要学会在困难中微笑。”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五花八门的困难,有时让人长吁短叹,有时让人迷茫不前,有时让人感觉前途一片黑暗。这种情况下,别计较,不妨给自己一个微笑,让来自于心底的那份敞亮,照耀自己插上理想之翼,飞往最终的成功;让微笑作为鼓励自己前行的精神动力,乐观地迎难而上,最终成为一个挑战命运的勇者。

    清新而健康的笑,好比是夏季里的一场大雨,可将人们心灵上的污泥、灰尘等涤荡,让心灵显露出善良与光明。清新而健康的笑,好比是生活中的开心果,堪称无价之宝,却无须付出分文。面对生活的艰难与不如意,只要调整好心境,放下计较,学会还生活一片笑声,相信你很快就能拥抱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第2节拥抱阳光心态,提升幸福指数

    狄更斯曾说:“一个人的阳光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一个人心灵幸福的尺度,是到处都能看到光明的禀性。幸福不一定就是别人带给你的事,更多的是你自己做的,取决于你自己的事。如果你等着幸福主动降临,或者碰巧发生,或者由别人带来,那你可能要等很长时间。现在,要想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赶紧敞开怀抱,拥抱阳光心态吧。无论何时都别忘了,除了你自己以外,谁也无法真正而恒久地给你幸福。

    告诉自己:生活本来就是如此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生活乏味无趣,是因为在我们心目中,总是对生活提出太高的要求,不肯接受生活真实的面目。只要我们摆正心态,告诉自己:生活本来就是如此,有苦有甜,那么,我们就会变得充实和乐观起来。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关于西西弗斯的故事。在天庭中,西西弗斯犯了法,所以被天神惩罚,降到人世间来受苦。天神对他的惩罚是:他必须推一块石头上山。每天,西西弗斯都得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将那块石头推到山顶,然后才能回家休息。不幸的是,在他休息时,石头又会自动地滚到山脚下。于是,西西弗斯又得重新将那块石头往山上推去。

    这样,西西弗斯所面临的是永无止境的失败。天神惩罚西西弗斯的,也就是要折磨他的心灵,让他在“永无止境的失败”中受苦受难。每次,在他推石头上山时,天神都打击他,告诉他:“你是不可能成功的。”然而,西西弗斯并不甘于在成功和失败的圈套中被束缚住,他一心想着:推石头上山是我的责任;只要我把石头推上山顶,我的责任就尽到了;至于石头是否会滚下来,那跟我无关。而且,当西西弗斯努力地推石头上山时,他心中显得十分平静,因为他安慰着自己:“明天还有石头可推,明天还有事干,明天还有希望。”

    西西弗斯每日都在尘土飞扬的环境中度过,弄得满身大汗,尽管如此,他也不觉得有多么难以忍受。他觉得这就是他的生活。

    这时,天神觉得既然西西弗斯已经不再认为这是“劳役”,那么这种“惩罚”对他来说也算不上是“惩罚”了,因为无法再惩罚西西弗斯,便停止了对西西弗斯的诅咒,放他回了天庭。

    其实,很多缺乏幸福感的人都不能清晰地“洞察世事”。他们总爱从主观上认定现实应该是什么样子,可现实却偏偏不像他们所认为的那样,通常也不会按他们所期许的方向发展下去,于是现实中就难免会有各种不如意让他们耿耿于怀,气郁结心。他们总在希望和要求,要求生活应该如何,希望别人应该怎样,唯独忽视了要求自己,没有要求自己认清生活的本来面目,并积极地去适应当下的生活。

    从前,有一名石匠,他总是叹息自己生活得太累,太贫穷,希望自己变成有钱人。一天,还真出现了一个精灵。这个精灵告诉石匠:“我能帮你实现愿望。”于是,石匠对精灵说:“我希望成为一个富翁。”结果,石匠果然变得富甲一方了。他再也不用挥汗如雨地开山凿石了,他所拥有的金钱能够买到他想要的东西。他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然而,没过多长时间,就到了夏季。这个夏季炎热至极。这让他觉得太阳的威力太猛了。“我希望变成太阳!”他许愿道。精灵实现了他的第二个愿望,让他变成太阳,光芒照耀着全世界。不过,几朵云飘过来,就挡住了他的光芒。

    于是,石匠感叹:“它们比我还要强!”然后,他又对着精灵许愿:“我希望变成一朵云,云还可以变成雨水,把许多东西都淋湿冲掉。”

    没过多久,石匠又注意到山峦并没有被他的雨水冲掉,因为山依然是纹丝不动。“山比我还强大!”他大呼起来,于是又许愿变成一座山。自然,他的愿望又实现了,他高兴了一阵子。

    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脚下传来“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哦,是一名石匠!他正在敲开山上的石头。“怎么可能,”他喊道,“我是一座山,但他却比我强,我希望我变成石匠!”于是,他的第五个愿望实现了,他又回到了当初的出发点,只不过现在他已经不再计较自己当下的生活了。

    生活中很多人未尝不是如此,日复一日地哀叹着生活的劳累与无趣,可是如果静下心来想想生活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那颗委屈的心就容易变得平静和喜悦起来。平凡的生活其实才是最本质的生活,学会享受当下的生活吧。

    当我们筋疲力尽的时候,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的时候,都会幻想着假如怎么样就不会怎么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假设”,它也不会给你那么多时间去幻想。人的幸福与快乐指数,并不取决于幻想中的种种可能性,而是当下的切身体会。因此,学会接受现实的生活,才会让幸福与快乐离我们更近一点。

    以喜乐的心去看待世事

    生活中,总是有人整日闷闷不乐,并不是因为生活真的有那么多不如意,而是在于自己是否用喜乐之心感受生活中幸福的成分,是否将视点聚焦于生活中的精彩之处。

    刘女士整日茶饭不思,彻夜失眠,身体消瘦得厉害,但各种检查显示身体一切正常,没有患任何疾病的迹象。于是,她去拜访一位心理医生。心理医生问她是不是心中觉得特别痛苦?刘女士像遇到知音一样,开始向心理医生倾诉自己的各种苦恼。比如对门的邻居见面没主动和她打招呼,楼上的住户每天晚上总是会制造出一些噪音,自己居住的小区治安很差,一个本来关系很好的同事竟然背地里骂自己,领导答应给自己加薪,但好几个月过去了也没动静……,如此种种,她认为生活很没意思,处处都不称心如意。

    等刘女士说完,心理医生问:“你老公对你感情如何?”刘女士脸上露出笑容,说:“啊,他非常疼爱我,我们结婚10年了,他从来没有对我大声嚷嚷过。”心理医生微笑着点点头,又问:“那你们有小孩吗?”刘女士双眼闪出光彩,喜悦地说:“我有一个儿子,6岁了,聪明活泼,非常懂事。”然后,心理医生又问了刘女士其他一些问题。

    最后,心理医生将写满字的两张纸放到刘女士面前。一张写着她的苦恼事,一张写着她的喜乐事。心理医生对她说:“这两张纸就是治病的药方,你将大部分精力用来计较苦恼事,却忽视了身边的快乐。”

    西方有句名言:“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睛。你想发现生活中的美和快乐吗?那么就用心感受生活吧,淡化不如意,强化快乐,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精彩,你的心情也会像阳光般灿烂。

    所以,与其每日被这样或那样零碎的突发事件搞得神经紧张,情绪失落,不如平静下来,调整心态,将失意寄存,与好心情有个约会。

    影星吉尼威尔德在《监狱风云》中饰演了一个名为亨利的男子。在剧中,亨利笑口常开,风趣幽默,但有一天,却被误判入狱,所有狱官都看他不顺眼,时不时地找他麻烦。

    有一次,狱官用手铐将他吊起来。几天之后,他居然还能满脸微笑地对狱官说:“谢谢你们治好了我的背痛。”狱官又将亨利关进一个因日晒而温度极高的锡箱里。当他们放亨利出来时,亨利竟然请求说:“啊,拜托你们再让我待一天,我正开始觉得有趣呢!”

    最后,狱官将他和一位重300磅的杀人犯古斯博士一起关进一间小密室。古斯博士在狱中恶名远扬,就连最凶恶的犯人也像躲瘟神一样对他避而远之。因此,当狱官们打开密室的门,看见古斯博士和亨利坐在一起高兴地玩牌时,都大吃一惊。

    其实,世间许多事情本身并无所谓好坏,全在于你用什么心态去看。亨利做的只不过是在喜乐与悲伤之间,选择了以喜乐去面对世事,所以,没有人能以任何方式夺走他的喜乐。

    村子里住着一位智者。一天,有个满面愁容的女人来到智者家中,向智者哭诉说:“我住的小平房本来面积就不大,老公、两孩子和我已经有4个人了,可现在公婆又搬来和我们一起生活,我这日子过得太不如意了!6个人挤在一个小平房里,很是不方便啊!”

    智者听完沉思片刻,问道:“你家养牛了吗?”

    女人回答说:“养啊,但这跟小房子联系大吗?”

    智者说道:“你把一头牛拉到小房子里养,一星期后再来找我吧。”

    过了一个星期,女人找到智者。她一进门就感叹说:“这算什么嘛,本来就拥挤不堪,你还让我牵头牛进去喂,牛一动,我们一大家子都要跟着动,更没办法生活了。”

    智者笑了笑,又问道:“你家养鸡了吗?”

    女人说:“养了,这跟我的处境有什么联系吗?”

    智者说:“你回家后把鸡也赶到小平房中养,一个星期后再来找我吧。”

    女人听完更加疑惑不解了。但她想智者怎么也是智者,比自己要强得多,勉强答应了。

    过了一个星期,女人又找到智者。她还没进门就放大嗓门说:“你还是智者呢,搞得我家里鸡飞牛跳,哪里都是鸡毛牛粪,我们的日子是没法过了!”

    智者一言不发,等她大喊大叫完了,平静地说:“回去把牛牵出屋子,一星期后来找我。”

    女人听完觉得这智者真的没什么过人之处,但她还是听了智者的话。

    过了一个星期,她又来找智者。智者问她:“这个礼拜过得感觉如何?”

    女人回答说:“比之前好多了,自从把牛牵走以后,觉得家里宽敞多了。”

    智者笑着说道:“关于你的困境,解决方案我想好了,你回去后将家里的鸡都赶出房间。”

    女人回去后便照智者的话做了。

    后来,她就快活地和她的孩子、老公、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了。

    环境并没有改善,生活却变得有滋有味。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生活不堪,是因为我们的心态是不堪的。如果多关注生活中开心的事情,淡化悲伤的事情,那么就会过得很开心,就会发现每天都很有意义;如果总是关注不开心的事情,而忽视了开心的事情,那么我们的心就会布满阴云,久久挥之不去。

    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直面生活,我们的生活自然也会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我们。以喜乐的心去看待世事,很快你就会发现这种生活方式要远胜于悲观。然后,你就会知道,充满喜乐和爱的人生是谁都打不倒的。喜乐操控在自己手上,以喜悦之心看待世事;以友爱的眼光看待人生,幸福必将充满心灵。试试看吧。

    将痛苦视作人生的一种享受

    人的一生并不是什么事都能由自己去选择,痛苦和不幸谁都不想要,但有时往往却接踵而至,祸不单行的日子,你只有用好的心态去处理它,而不应该计较它、在乎它。很多人面对痛苦之事,通常的反应是沮丧、埋怨、忧愁,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有另一种反应:将痛苦视作人生的一种享受。

    威廉·马修由于外伤而全身瘫痪,住进了美国西海岸边境城市圣迭戈的一家医院。每天清晨,威廉·马修都要承受来自身体不同部位将近一个小时的疼痛煎熬。年轻的女护士见状,每次都因马修所经受的钻心疼痛而以手掩面,不忍目睹。马修说:“虽然钻心的刺痛让我难以忍受,但我还是感激它——这种痛苦让我觉得我还活着!”

    威廉·马修将痛苦视作人生的一种享受,并从中发现喜悦,这貌似有些自虐式的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会明白这痛是一度瘫痪的神经的苏醒,是重新恢复生命活力的希望。

    痛苦,不管人们愿不愿意,几乎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痛苦作为生命的一种感觉,从一个对立的角度对生命进行着激励与诠释。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必然对幸福缺少判断能力;一个不能感知痛苦的人,同样对追求缺乏目标感。

    痛苦是客观的,具有存在的必然性。痛苦还有其特定的空间局限性和时间变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痛苦是能够被人们摆脱和战胜的,甚至能够转化成一种力量。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决定了并非一切不幸都是痛苦,一切痛苦也并非都是不幸。问题是如何控制与利用痛苦。就人生而言,总是从平坦中取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取得的教益多。所以,学会驾驭痛苦,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必修课。

    驾驭痛苦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摆脱,二是引导。摆脱痛苦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寻找慰藉和转移注意力。当然,人生所有的痛苦并不是仅靠慰藉和注意力转移所能替代的,而是需要向有利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就能从痛苦之中发现和挖掘蕴藏在其中的美。我们尽管难以阻挡痛苦的到来,但我们完全可以对它进行利用与引导。所谓的“利用痛苦”,无非就是对痛苦正视,从痛苦中奋发图强,努力造就全新的自己。

    罗兰说过:“把你的苦难当作难得的经验,忍耐一时之痛去体会它,你将因为这些苦痛而比别人更了解人生。”人生的每一次吃苦其实都是一种宝贵的阅历与财富,一种对人生意志的锻炼与考验。它让我们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谛,让我们练就坚强的意志。一个人不愿向命运俯首称臣,才有可能将命运征服;一个人不愿向苦难卑躬屈膝,才有可能将苦难打败,最终取得卓越的成绩,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摆脱过去的痛苦,不能总是沉浸在“为什么痛苦发生在我身上”的自我质问中。智者在面对痛苦的时候,会在脑海里提出“以后怎样生存下去”的问题。在他们看来,既然痛苦已经发生在我身上了,那么,我该如何面对,该如何处理?

    有一天早上,师父派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这个徒弟很是不情愿,但还是听从师父的话,把盐取了回来。随后,师父让徒弟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问他什么味道。

    徒弟吐了出来,说:“很苦。”

    师父笑着让徒弟带着一些盐和自己一起去湖边。

    师徒二人沉默了一路。

    待二人来到湖边,师父让徒弟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对徒弟说:“现在你喝点湖水。”

    徒弟双手捧起一些湖水,喝下去。师父问:“这次感觉味道如何?”

    徒弟说:“很清凉。”

    师父问:“尝到咸味了吗?”

    徒弟说:“没有。”

    然后,师父坐在这个总爱计较的徒弟身边,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人生的苦痛就好比这些盐,有一定数量,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我们承受痛苦的容积的大小呢,是可以决定痛苦程度的。因此,当你感到痛苦之际,不妨将你的承受的容积放大一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湖。”

    是的,人生有时确实很痛苦。但再痛苦也不足畏惧,关键是看你怎样对待它。享受痛苦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精神体验。当我们以湖一般的宽阔胸怀品尝痛苦,以欣赏的心境面对痛苦,把艰难困苦当作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时,痛苦就会相对缩小,甚至能够让人生更加灿烂。

    人只要活着,痛苦是避免不了的。痛苦,对于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的生命绿洲,意味着残酷与不幸;然而,对于麻木无知觉的躯体,它又代表着一种生命的喜悦。当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痛苦,我们会蓦然发觉,其实痛苦也是一种享受。因为有痛苦,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多姿多彩,我们的精神才变得坚韧敏锐。

    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不安,让我们难以宁静,这种力量叫浮躁。

    古时候有一位将军,他久经战场,看透了人世间的生与死。为了逃避喧嚣的战乱纷争,打算以出家的方式来安顿余生。于是,他找到禅师并向禅师说清楚自己想要出家的原因,恳求禅师为他剃度。

    没想到,禅师居然规劝道:“将军,你先不要心急,我觉得你现在出家还没到时机,请施主三思而后行。”

    将军以一副请求的口吻,对禅师说:“您就满足我出家的愿望吧!我现在了无牵挂,能够将世间的一切统统抛弃,甚至包括我心爱的妻子与孩子。”

    禅师心平气和地说道:“施主,不要心急,你出家还不够真诚,你还有些浮躁。”

    将军无可奈何,闷闷不乐地走回家。

    第二天,这位将军为了表明自己的真诚之意,天刚刚发亮就赶到寺院请求禅师为他剃度。令他出乎意料的是,禅师却莫名其妙地问他:“你来这么早,难道就不怕你心爱的女人在家红杏出墙吗?”

    将军听后,恼羞成怒,破口大骂:“你说什么鬼话呢!”

    禅师微笑着说道:“我昨天说你尚未到出家时机,因为你有些浮躁,现在你自己觉得呢?”

    听完禅师的这番话,将军哑口无言。

    浮躁堪称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劲敌。事实上,浮躁不仅是人生的劲敌,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源头,它有着多种表现形式,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甚至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与浮躁相斗争的一生。

    有一块土坯,非常担心自己会被火烧。于是,在进窑之前偷偷从车上溜了下来。

    这块土坯心想:“就凭这暖暖的太阳,我根本用不着发愁晒不硬我。这个办法既舒适,又保险,我干吗要傻拉吧叽地忍受那烟熏火燎呢?”随后,它便固执地躺在地上,自由自在地享受着温暖的日光浴。

    眼看着其他的砖出窑了,红通通的,硬邦邦的。不过,这块土坯不羡慕,也不着急。它感觉自己的身体也在慢慢变硬,只是没有那耀眼的红色。这块土坯太幼稚了,试问,不经过煅烧,土坯怎么会有红色呢?

    假如仅仅是没有红颜色也就罢了,有一天,一场暴雨下来,土坯支持不住,化作了一摊烂泥。又过了几天,风吹雨淋,就再也看不见土坯的身影了。

    不经千锤百炼,怎能坚硬如钢?那些心灵浮躁、害怕艰苦挑战而逃避困难的人,是经不住风雨考验的,也是没有办法做出一番辉煌事业的。浮躁让人们缺乏幸福感,缺乏快乐,太过于计较得失。其实,有些事情,一旦做了,结果并没有你当初想象的那样糟糕。

    2003年,有一位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大学生。在冬季征兵中,这位年轻人依法被征,即将到最艰苦也是最危险的海军陆战队去服役。

    年轻人自从知道自己被海军陆战队选中的消息后,便一直忧心忡忡。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的祖父见到孙子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就开导他:“孩子啊!这没啥好担心的,到了海军陆战队,你将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机会是留在内勤部门,一个机会是分配到外勤部门。假如你分配到了内勤部门,就根本没必要忐忑不安了。”

    年轻人问祖父:“那如果我被分配到了外勤部门呢?”

    祖父说:“那同样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美国本土,另一个是分配到国外的军事基地。假如你被分配在美国本土,那又有什么值得担惊受怕的呢?”

    年轻人问:“那么,如果我被分配到了国外的基地呢?”

    祖父说:“那也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被分配到和平友善的国家,另一个是被分配到维和地区。假如把你分配到和平友善的国家,那也是件值得高兴的好事。”

    年轻人问:“那要是我不幸被分配到维和地区呢?”

    祖父说:“那同样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安全归来,另一个是不幸负伤。假如你能够平安归来,那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年轻人问:“那我要是不幸受伤了呢?”

    祖父说:“你同样拥有两个机会,一个是依旧可以保住生命,另一个是彻底无药可医。假如还能保住生命,还担心它做什么呢?”

    年轻人再问:“那要是彻底无药可医怎么办呢?”

    祖父说:“还是有两个机会,一个是作为敢于冲锋陷阵的国家英雄而死,一个是怯弱地躲在后面却不幸罹难。你当然会选择前者,既然会成为英雄,那还有什么值得忧心的呢?”

    好机会中隐藏着坏机会,而坏机会中又蕴含着好机会。这种情景就好比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机会是坏还是好,取决于我们以怎样的眼光、怎样的心态、怎样的视角去看待它。让我们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养成乐观旷达的积极心态吧。这样,人生处处都是好机会。

    浮躁是人生的劲敌,不管我们要获取幸福和快乐,还是想取得成功与胜利,都必须要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有时候,我们迫切需要在心中增添一把柴火,将某些希望点燃;有时候,我们迫切需要在心中泼洒一些清水,将某些欲望浇灭。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你会发现自己生活得很幸福,其实自己也可以很快乐。

    从容淡定,以一朵花开的姿态

    传说舜在位时,弹琴赋诗,从容儒雅,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像疲于奔命的小老鼠,时不时地产生着不同程度的紧张感,不过,古人既然治理起一个国家尚能举重若轻,做到从容淡定,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为什么就不能呢?

    从容淡定是一种滋补剂,不仅可以将我们的精神品位全方位提高,还能够将我们的身体滋养。只要有心,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每个人都能做到从容淡定。有人曾说:“就宛如一片脏兮兮的沼泽地,想要令其成为一块种满黄金谷物的肥田或一片富饶的果林,我们只需要将沼泽地里的储水排出,并将那些水流引导到一条建好的沟渠中即可。”同理,我们也可以通过征服并引导这些思想水流,在自己躯体中取得平衡,进而促进自己的心灵与生命开花结果。

    古罗马有一位皇帝有着独特的选将方法。他经常派人观察那些次日就要被送到竞技场与猛兽赤手空拳搏斗的死刑犯。之所以如此,是想看这些犯人在临死前夕是如何表现的。他发现凄凄惶惶的犯人中竟然有能酣然大睡且无所畏惧的人。于是,他便会下令悄悄在次日清晨将他们释放,然后秘密地对其进行培训,以便将其锻炼成带兵打仗的勇将。

    常言道:“细微处见大千世界。”其实,一个人的胸怀、气量、风范,也能够从细微处显现出来。也许,古罗马的那位皇帝之所以赫免并重用一部分死刑犯,就是从其细微的动作、情态中观察到了他们与众不同的潜质,并看出了一份处变不惊、遇事不乱的从容。

    据说,在日本江户时代,有一位非常喜欢将自己装扮成武士的茶师。

    一天,这位茶师心血来潮,又装扮成武士到大街上闲逛。很不巧的是,他遇见了一个真正的武士。茶师慌里慌张的,把头埋得很低。

    武士见茶师这般模样,说:“请你拔出剑来,我要和你比试一把,分出个高下。”

    茶师心想:“假如我跟武士比武,我肯定会没命的。”不过,他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是个得道的茶师,就算是死,也要死得漂漂亮亮的。于是,茶师骗武士说:“我现在要去办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等办完了再回来跟你比武。”

    茶师急匆匆地赶到全城最有名的剑道馆,恳求剑道师傅:“请教我一个死得最漂亮的姿势吧,因为过一会儿我会跟一个武士比剑,我并不会功夫,所以我肯定会被他杀死。可是,我希望自己死得像个一流的茶师。因为茶师才是我在生活中的真实角色。”

    剑道师傅听罢,便让茶师先泡一壶茶给他喝,说喝完茶就教给他。

    茶师心想:“这大概是我一生中最后一次泡茶了,我要专心地用自己毕生的功力泡一壶好茶。”

    茶师毕恭毕敬地端上泡好的茶。剑道师傅品尝后非常感动,说:“我这辈子从未喝过这么好喝的茶。你待会儿去比武的时候,就保持你刚刚泡茶时的心态即可。”

    茶师听了很高兴,就回去跟武士比剑。

    茶师将腰带扎紧,高举着剑,双眼注视着武士。武士见状心生畏惧,暗自琢磨:“对手原来武功这么高强!要是比武较量的话,估计我小命难保!”于是吓得丢掉剑,转身一溜烟儿地跑了。

    从容淡定是一种不卑微的生存方式,也是一种不凡俗的人生境界。从容淡定的人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惧,他们认为“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子顶着”。对生活巨大的热忱和信心是一种高格调的真诚与豁达,是一种直面人生的成熟与智慧。只要具备了这种淡然如云、微笑如花的人生态度,那么,任何困境和不幸都能被锤炼成通向平安、幸福的阶梯。

    在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要想做到从容淡定,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当我们能够做到宠辱不惊、不卑不亢,又不为外界一切所干扰的时候,也就拥有了从容与淡定。只有拥有从容的心态,方可在粗茶淡饭的境遇中尽享生活之乐;只有拥有淡定的心态,方可在喧哗热闹的世俗中持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超凡境界。

    从容淡定的人们尽管身上背负很多事情,但能分清主次缓急,有条不紊地来处理。记得有位伟人曾这样说过:“无论对谁来说,忙乱不堪,缺乏定性,就意味着心理的某种失衡、虚弱和脆弱,也就意味着不管他走到哪里,整个世界都是乱成一团的。”淡看世间风光,才有可能被幸福萦绕。

    即便遭遇绝境,也要有“不能输”的劲儿

    在人生的征途上,需要携带的东西很多,但有一样东西千万别遗忘,那就是充满希望的“不能输”的阳光心态。

    话说世界上有一种极其古老的杨树,它凭借着强劲的生命力而广为人知,它的名字叫胡杨,一向有“大漠英雄树”的美誉。胡杨树对生命的执着和渴望是非常独特的。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这就是胡杨树的品性,一种“不能输”的气概不言自明。

    如果胡杨也通人性的话,那么,它这种“不能输”的阳光心态是极为珍贵的。草木亦能如此,人何以堪?“不能输”的心态好比是孕育生命的种子,能够随处发芽。一个人只要抱有希望,人生就不会陷入穷途末路。我们必须清楚,一个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在时运不济时永不绝望的人,才有可能咀嚼到生命的真味,享受到走出绝境后的幸福。

    绝望,从形式上讲是听天由命;从本质上讲是自断生路。如果期望走向康庄大道,万万离不开永不绝望的精神。而永不绝望,则需要你坚信天无绝人之路,选择之后依旧会有选择,而每一种选择都孕育着希望的胚芽。唯有如此,才能以坦然而非痛苦的心态来面对选择,才能审时度势,依据理性的力量而非空洞的情感来对待选择。

    李·艾柯卡是一位聪明人。他曾担任过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后来又担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经理。艾柯卡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座右铭:“奋力向前。就算时运不济,也永不绝望,即便天崩地裂。”1985年他发表了自传,广受读者欢迎,上市发行后,该自传成为非小说类书籍中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印数高达一百多万册。

    艾柯卡除了享有成功的欢乐,也有挫折的懊丧。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作“苦乐参半。”1946年8月,21岁的艾柯卡来到福特汽车公司成为一名见习工程师。然而,他对和机器做伴、做技术工作兴趣并不高,他更喜欢跟人打交道,他的梦想是经销。

    艾柯卡凭借自己的努力,由一名普通的推销员升到了福特公司的总经理。然而,1978年7月13日,由于大老板亨利·福特对他心怀嫉妒,他被炒了鱿鱼。当了8年的总经理、在福特工作已32年、一帆风顺、从未曾在其他单位工作过的艾柯卡,突然间失业了。昨日他还是英雄,今天却像一位麻风病患者,人人都对他避而远之,过去公司里的所有朋友都抛弃了他,这是他生命中最大的打击。“艰苦的日子一旦来临,除了做个深呼吸,咬紧牙关尽其所能外,实在也没有其他的选择。”艾柯卡如此奉劝自己,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他没有倒下去。他接受了一个新的挑战:应聘到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出任总经理。

    艾柯卡,这位在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当了8年总经理的事业上的强者,凭他的智慧、胆识和魄力,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了整顿、改革,并向政府求援,舌战国会议员,取得了巨额贷款,将企业雄风重振。1983年8月15日,艾柯卡将面额高达8亿1348万多美元的支票交在银行代表手里。这时,克莱斯勒将全部债务偿还完毕。而恰恰是5年前的这一天,亨利·福特将他开除了。

    假如艾柯卡不是一个坚忍的人,不敢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在巨大的打击面前一蹶不振、自暴自弃,那么他就是一名普通的下岗职工。正是不屈服挫折和命运的挑战精神,正是潜在心底那“不能输”的劲头,让艾柯卡成为了一个被世人敬仰的英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有永不绝望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利用忍耐去等待机遇、寻找机遇、创造机遇,才能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你的心态是你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让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手。总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疑虑、困境所引导和支配的人,注定生活忧郁,甚至会牢骚满腹地度过平庸的一生。而幸福感强烈的人则总是用最乐观的品质、最积极的思考和最丰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只要我们心存希望,不懈努力,就终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生活是可爱的,但生活也是无情的。当生活中的不幸铺天盖地地压过来时,有的人会计较倒霉的事全被自己赶上了,有的人会抱头痛哭,有的人会彻底崩溃,但这都是无济于事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聪明的办法是仔细思考一下问题所在,然后靠着一股“不能输”的劲头,扭转乾坤,将人生推向另一个辉煌。唯有如此,才能获得长足的幸福感。

    偷走幸福感的五种心态

    许多人认为,如果当上一官半职或者是领导者什么的,就会幸福了。事实并非如此,真正的幸福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对人生不太计较的情怀,所有的物质或者人为方式都不能带给自己恒常的幸福感。

    总结起来,下面几种心态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将人们的幸福感偷走。

    偷走幸福感的第一种心态——不善于发现阳光面。

    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方面,但人们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是真实的写照,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偷走幸福感的第二种心态——缺乏信念。

    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生活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的状态,让人难以产生恒常的幸福感。

    偷走幸福感的第三种心态——攀比。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伴侣……攀比之下,心里只剩下欲望,丢掉了幸福。当追求的不是怎样才能幸福,而是用何种办法才能比别人幸福时,幸福自然会离你越来越远。

    偷走幸福感的第四种心态——只知索取,不懂得奉献。

    实际生活中愿意帮助他人的人,他们的幸福感会比其他人更强烈。这是美国哈佛大学做过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果。现代社会中,乐于奉献的人越来越少,与之相反,斤斤计较的人反而越来越多,如果实际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在计较中度过,那么,这样的人生,想来也不会幸福到哪里去!

    偷走幸福感的第五种心态——过于焦虑。

    生存的压力——购房、买车,伦理关系的压力——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工作方面的压力——岗位竞争、人际关系的维系等等,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压力,面对无处不在的压力,我们的心理常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亚健康状态,当被焦虑层层包围,重负之下,很少有事情能让我们体会到幸福的感觉。

    花园里有很多花蕾,有的已经开放,还有很多没有开放。在这些含苞待放的花蕾中,一朵花蕾一次又一次地见证了同伴绽放的幸福时刻,它知道,自己盛开的时候一定会非常漂亮,因此,早在冬天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它就下定决心,自己一定不要过早地开放,当遭遇到风霜的侵袭时,才不会抵挡不住寒冷而过早地凋谢。每当花园里的花耐不住寂寞,竞相开放的时候,它都会想:“竟然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真是太草率了!”

    春天来了,又有一批花开了,普通的花园再一次被映衬得异常漂亮。这朵花蕾又想:“春天雨水多,会把花朵打掉的,我再观望观望吧。”

    就这样,这个花蕾从冬天迎来了春天,在春天里又把夏天盼来了,在每一个季节,它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因此总是闷闷不乐。但是,当它看到美丽的同伴,心里也会嫉妒,日积月累下,它有点忍不住想开花了。

    一个秋天的夜晚,这个想法在花蕾的脑海中一闪而过,它又开始退缩:“如果自己的花朵不漂亮,因此没有人来观赏,岂不是太丢脸了?可是,这个时候,除了我,其他的花都已经进入梦乡,它们是看不到的,我还是试一下吧。”

    花蕾终于鼓起了勇气,谁曾想到,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它发现自己无论怎样用力,也开不了花,难道它要凋谢了吗?花蕾后悔极了!它大声地哭泣,突然之间,花蕾醒了过来,原来这只是一个梦!

    花蕾突然间发现自己错过了生命中几次美好的绽放,于是,第二天早上,它毫不保留地绽放花蕾。此时,它发现自己竟然是那么的美好,心中充满了幸福的感觉。

    故事里的这朵花很幸运,在摒弃掉消极的心理状态后,它找到并且得到了自己的终极目标——幸福。

    其实,拥有幸福感的方法并不复杂,除了要避免五种负面的心态之外,还要有对获得快乐的渴望。每天这样告诉自己:“我很快乐,我是一个幸福的人。”长此以往,你会发现,自己竟然把快乐当成了一种习惯,每天都容光焕发,充满幸福。

    幸福根本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而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把心放宽一些。因为心态决定人生,只有掌握主动权、驾驭命运,才能取得成功,收获喜悦的人生;被命运驾驭,则只能无条件地接受失败,收获悲苦的人生。切记,事事计较,痛苦相伴;时时盘算,噩梦不断;计较越少,幸福越多。

    为幸福找对参照物

    西吉斯蒙德(1368—1437)于1411年任神圣罗马帝国君主。一天,他在宫廷中大谈人生哲学,有一位大臣就问他:“在这个世界上,人是如此的脆弱,而且最终都会有一死,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寻求到较为持久的幸福?有没有什么秘诀?”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孩子因家境贫寒,久久没钱购买那双心仪的耐克旅游鞋。为此,这个孩子非常郁闷,他千百遍地怨恨老天把他安排到了一个穷苦人家。在他看来,他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是不幸的。然而,一天,他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路时,瞧见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同龄人。瞬间,他的心结解开了。从此,他再也没有为得不到那双心仪的耐克旅游鞋而郁郁寡欢过。因为在他看来,相较于没有了双腿的残疾人,自己拥有健步如飞的双脚,已经是一种幸福了。

    故事中的孩子心生幸福感,关键在于他意识到自己拥有健康的双脚,并不是钱财突然变得多起来!由此可见,幸福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一个人幸福指数的高低,与拥有多少财富、拥有多高的地位并不成正比。

    事实上,幸福与不幸福都是相对的。要想寻求到幸福、享受到幸福,这里有一个秘诀,那就是要为幸福找对参照物。正如熟悉之地望不见美景一样,很多人总认为幸福在远方,可望而不可即。殊不知,一个人的幸福感与找对参照物有直接联系,参照物找错了,就算他挣再多的钱、拥有再大的权力,他也没有幸福感!然而,一旦他找对幸福的参照物,便是掌握了幸福的秘诀,进而觉得幸福时刻都陪伴左右。

    所以,我们要找对幸福的参照物,不和富人比金钱,你就不会觉得存款太少;不和名人比影响力,你就不会感到自己默默无闻;不和世界选美冠军比容貌,你就不会觉得自己长得太差劲。所谓的“幸福感”,不在天成,就在一念之间。这一念,很关键的是要找对参照物。

    有人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感叹吃什么都不香了,看再美的景致都不激动了,住面积再宽敞的房子,开再高档的私家车,都不怎么幸福。如果是这种情况,一定是他们的幸福参照物出了问题。

    想要获得幸福,除了要找对幸福的参照物外,还有其他方法。下面便是一位研究并教授“幸福方法”的心理学专家提供的一些值得一试的建议。

    1.接受正面情绪,也要接受负面情绪

    谁都会体验到情绪的高峰和低谷,要接受自己每一个当下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一个人如果有不舒服感或焦躁、忧虑、烦心,就代表不健康吗?谬也。相反,这恰是精神上十分健康的一个表征,因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从来不会体验到负面情绪,那就是精神病患者和尸体。心理学的许多研究也证明,拒绝坏情绪只会让其增强,最终将个体吞噬。其实,当我们试着压抑心中的怒火、恐慌或忧思时,它们非但不会消失,反而会更迅速地侵入我们的精神世界。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苦苦追求幸福的人却常常郁郁寡欢,因为他们不能接受任何负面的体验,所以一直被失败感包围。相反,无条件地接受各种坏情绪,允许它们的存在,即使感觉沉重,却能让我们更好地超越它们对自身的控制。

    2.一次只做一件事

    现如今,随着高科技通信手段的发展,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很多人时常有焦躁不安的感觉。最新有研究证明,在工作中频繁查看邮箱,频繁使用即时通讯工具,会导致人们焦虑情绪进一步加重。

    在很多心理学家看来,简简单单过生活,一次只做一件事,是获取幸福感的好途径。我们如果每天只用固定的时间查看信箱,其他时间不看;或者关掉手机两三个小时,集中精力与家人在一起,那么,我们就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幸福和宁静。

    3.积极把身体锻炼好

    饮食、睡眠质量、体育锻炼,与我们保持身心健康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学家曾对156名重型抑郁症患者采取分组治疗:1/3患者只服用抗抑郁药物;1/3患者每周慢跑3次,每次30分钟;还有1/3患者同时服用抗抑郁药物和慢跑。16周后,3组患者的抑郁情况都有明显改善。但是,10个月后的随访却发现,坚持慢跑的患者复发率要远远低于没有坚持慢跑的患者。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身体对于运动的需求。

    心理学家建议,除了积极把身体锻炼好之外,也可以每个月去两次电影院,和爱人一起外出散步等,这些习惯都会让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4.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对于生活是有益处的。心理学家建议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写日记。一种是写感恩日记,每天记录下一天中你感到最美好的经历,把幸福的感受再重温一遍。至于美好的经历,可大可小,从一顿美餐到与一个好友的畅谈;从工作到人际关系。还有另一种写日记的方法:当你的愁苦、郁闷等负面情绪无处发泄时,比如说处于失恋或失去亲朋好友的时期,把这些糟糕的感受记录下来,能够有效缓解你的负面情绪体验。

    幸福是相对的,它无处不在,它只是被你的某个感觉隐藏了,当你有参照物时,它就会彰显出来。所以,凡事都可找个幸福的参照物,这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获得幸福的秘诀。即便是同一个人,只要找对了参照物,他就会觉得是幸福的;反之,找不到正确的参照物,他就会觉得自己游荡在不幸的海洋里。

    抵达幸福深处的九个台阶

    心理学家们通过对“主观幸福”进行研究后提出新发现:幸福感跟男女性别、年龄大小的关系并不紧密。依照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克塞克的说法,幸福意味着生活在一种“沉醉”的状态中。他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堪称是抵达幸福深处的九个台阶。这些建议或许能帮我们激发动力,获得灵魂内在的幸福。

    1.换一种别样的心情对待生活

    将孩子的笑容视作珍宝,在对朋友伸出援助之手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还可以跟好书中的人物一起欢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时常计较生活无滋无味的人,往往是因为没有一双发现快乐的眼睛。俯下身,低下头,跟周围的孩子打声招呼吧,他们天真无邪的表情一定会将你心中的美妙感受勾起的。

    2.挤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一些事情

    我们时常听见不少人抱怨自己“没时间”。其实,倘若每天早晨能够早起床30分钟,或者晚上提前30分钟将电视(或电脑)关掉,一年下来,就会多出365个小时。这么算下来,我们怎么会没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只要好好利用这些时间,定会让你的生活每日都在惊喜中度过。

    3.善待周边的人

    我们要学会善待周边的人,比如优待朋友、配偶等。调查显示,可以一下列举出5个亲密朋友的人,比列举不出任何朋友的人,幸福指数更高。

    4.脸上时常洋溢出幸福感

    实践表明,脸上时常洋溢出幸福感的人会感到更幸福。这是因为时常欢笑可以在大脑中激发出幸福的感觉。有研究显示,那些遭逢小偷、骗子的人,通常是一脸愁容、失魂落魄的人,因为此种状态中的人心智最弱,最易成为坏人的盯梢对象。所以,平日里就算遇到困难,也要打起精神,嘴角扬起自信的笑容。你会发现,你的微笑更容易换来别人的微笑与援手。

    5.让自己有事可做

    不要将自己困在电视机(或电脑)前,而应该沉浸于能用你的技巧和能力做的事情里。再有,等车、等人、看电视等广告的空当时间,也不妨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比如聊天、讲笑话等。如此一来,生活就会少一些烦躁枯燥,多一些愉悦与幸福。

    6.积极参加室外活动

    一个人在阴沉的暗室中待的时间过长的话,情绪也会变得沉重压抑。这个时候,不妨换上一件颜色亮丽的衣服,走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感受鸟语花香,在温煦的阳光里小跑,都有助于我们消除压力与烦恼,迎来幸福的感觉。

    7.保证休息时间

    通常情况下,幸福者总是有着充沛的精力,因为他们明白,留出时间享受每日的睡眠。这是净化心灵的时间,也是获取幸福的充电器。

    8.努力消除消极情绪,并试着将“微幸福”积攒于心

    积极情绪总是催人奋进,幸福者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努力消除消极情绪的过程。一个人是否愉悦地度过每一天,关键并不在于他身上有什么大的乐事发生,而在于许许多多琐碎的小乐趣。如果你想走进幸福深处,不妨试着将一些“微幸福”积攒于心。

    在英国,有一家名叫“三桶白兰地”的机构,为了寻找那些发生在我们生活中最为普通却让人幸福感油然而生的小事,该机构发起了一项针对3000名英国人的小调查。在调查中,研究人员罗列了50个不同的选项,让受访者一一做出选择。其中,“在旧牛仔裤的口袋中发现10英镑”成为了最让英国人有幸福感的一件事。再有,“躺在刚刚清洗干净的被窝中”和“看见一对老年人一起牵着手散步”也让受访者大感幸福。事实上,在跟受访者沟通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单单对这些幸福的小事进行阅读就已经令人产生幸福感了。因为当人们在阅读它们的时候,就已经踏上了一条快乐之路。

    下面我们来列举一下研究人员调查出的30件最幸福的小事,你可以试着想象感受一下,或者以此类推,进而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在旧牛仔裤的口袋中发现10英镑;外出游玩;躺在刚刚清洗干净的被窝中;在大海中畅游;阳光好的时候出门散步;坐着晒太阳(坐在哪儿都行);意外收到礼物或鲜花;收到一条来自爱人的温馨短消息;(和我爱的人,或爱我的人)拥抱;有人送自己一张感谢卡;看见一对老年人一起牵着手散步;风和日丽之际开车去兜风;买彩票中了点小钱;规划好一个假期;听到自己喜爱的音乐;买到了物美价廉的物品;与长期未见的老朋友邂逅;在公园中野餐;获得升迁;(跟爱人一起)度过浪漫的一晚;聆听一首能让人回忆往昔的歌曲;回翻老照片;结识新朋友;可以一个人静静独处;在乡野之间随意行走;听到婴孩的笑声;跟友人一起出门约会;清晨醒来,猛然意识到是休息日;吃到巧克力;吃到甜点。

    9.有精神信仰的人,幸福指数更高

    说实话,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其实并不多,倘若消耗过多的精力去追求,到头来只会让心灵一片空虚。不妨多寻找一些精神享受,比如救助流浪小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等。有无精神信仰与幸福感的调查显示,有精神信仰者的幸福指数更高。

    很多时候,我们心有不悦,往往是因为遇事过于计较。所以,我们要尽量放下计较,多去体悟一些令人幸福的小事。久而久之,就会修炼成一个周身洋溢着幸福的人。但无论怎样,幸福感也不会时时刻刻跟着我们。换句话说,一个人偶有不快,是在所难免的。对此,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对不良情绪加以回应,以免影响到自己的精神健康。

    第3节停止抱怨,别让抱怨毁了你的生活

    在几千年前,荀子有云:“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抱怨并不是一种好习惯。当我们开始抱怨,就是将焦点放在不如意、不快乐的事情上,我们说的话表明了我们的想法,而我们的想法又创造了我们的生活。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也是一种负面的吸引力法则:你发出的抱怨与牢骚越多,你所吸引来的抱怨、牢骚和负面能量也会越来越多……

    怨天尤人,只会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

    当一个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如果总是抱怨自己运气不好,那么他就很难跳出那个框框了。宿命论者大多非常灰暗、悲观。他们越是这样,幸运女神就越不会去眷顾他们,他们就更相信是运气不好,从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与其抱怨生活,不如经营生活。怨天尤人,只会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所谓命运者,是辛苦付出和积极拼搏的结果。抱怨或者感叹自己命多舛的爱计较之人,必定也是一个懒惰、懦弱、不肯努力付出的人。时间改变不了一切,付出却能改变命运。

    古时候,在一座山上居住着一户以打猎为生的人家。

    父亲是一名老猎手,在山中闯荡了数十年,猎获的野物不计其数,走山路如履平地,从来没有出过意外。不过有一天,由于下了一夜暴雨,造成路面很滑,他一个不留神就从山崖上跌落了下去。

    两个儿子下山寻觅了一番,终于找到了父亲。然后,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父亲抬回了破旧的老房子。可惜的是,父亲伤势过重,命不久矣。在弥留之际,父亲指着墙上挂着的两根绳子,气息微弱地对两个儿子说:“给你们两个,一人一根……”至于绳子用来做什么,这位老父亲还没来得及说出,便撒手人寰了。

    哥儿俩将父亲入土为安后,继续以打猎为生。不过,猎物日渐减少,有时出去一天连个野兔都打不回来,所以他们的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一天,弟弟与哥哥商议:“咱们做点其他的事情吧!”哥哥一口否决:“咱家祖祖辈辈都是打猎的,还是本本分分地做老本行吧。”

    弟弟对哥哥的话不以为然,拿上父亲遗留给他的那根绳子走了。他先是砍柴,用绳子捆起来背到山外换一些小钱。后来他发现,山里一种漫山遍野的野花非常受山外人的青睐,且出价比较高。从那以后,他不再砍柴变卖了,而是每天背一捆野花到山外卖。没过几年,他就建起了一座属于自己的新房子。

    哥哥呢?他仍然住在那间老父亲遗留下来的破屋中,还是做打猎的老本行,艰难地生活着。由于时常打不到猎物,生活越来越拮据,他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抱怨自己命太差。

    同样拥有一根绳子,哥儿俩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如果给你一根绳子,你会怎样呢?

    诚如威廉·詹姆斯所说的那样:“从很大程度上说,我们所谓的灾难完全归结于人们对现象采取的态度。受害者的内在态度只要从抱怨转为奋斗,坏事就往往会变成令人鼓舞的好事。在我们尝试过避免灾难而未成功时,如果我们同意面对灾难,乐观地忍受它,它的毒刺也往往会脱落,变成一株美丽的花。”

    一天,通用公司公布了裁员的名单。名单上显示有内勤部办公室的艾丽和密娜达。依照裁员的时间规定,她们必须在一个月之后离岗。接到消息后,其他员工看她们的眼神都小心翼翼的,也不敢对她们说话。她俩的眼圈都泛着红,毕竟,裁员裁到谁,都是一件不幸的事。

    第二天,艾丽和密娜达依旧来到单位工作。艾丽的情绪依旧非常激动。她像吃了火药似的,逮着谁就向谁发火。裁员名单是总裁决定的,跟其他员工毫无关系,甚至跟内勤部也不搭边。艾丽心知肚明,但就是觉得自己很憋屈,又不敢找总裁去发泄,便在倒水、开抽屉的时候撒气,弄得乒乒乓乓的声响不断。不过,人之将走,其行也哀,谁也不忍心去责怪她。

    尽管如此,艾丽还是解不了气,便找到主任诉冤,找同事诉苦。“凭什么把我裁掉?为什么会是我?我工作一直都做得不错的……”边说边哭。自然,办公室订盒饭、传送文件、收发信件,原来属艾丽做的,现在她也无心过问了。

    没过多长时间,艾丽又找了一些人到老总那儿说情,貌似都是重量级的人物,艾丽觉得事情有了转机便暗自窃喜。但不久又听闻,这次是“一刀切”,谁也无法通融。艾丽再次精神受挫,愤怒到了极点,异样的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扫来扫去,好像有谁在她背后放冷箭一样。不少员工开始害怕与她交往,对她尽量避而远之。

    艾丽本来十分讨人喜欢,但后来,她人还没有离职,众人却有点讨厌她了。

    密娜达也很讨人喜欢。同事们早已习惯了这样对她:“密娜达,帮我把这个文件打印一下,快点儿!密娜达,马上将这个文件传真出去!”密娜达总是一副温柔的表情,微笑地答应:“好的,马上。”

    说实话,其实,在裁员名单公布后,密娜达当晚也哭了好久,第二天上班也无精打采,但打开电脑,拉开键盘,她就跟平常一样地开工了。密娜达见同事们不好意思再吩咐她做什么,便有意识地跟众人搭腔,积极地给自己揽活做。她说:“是福跑不了,是祸躲不了,既然事情都这样了,不如干好最后一个月,以后想干恐怕都没机会了。”密娜达心里慢慢平静了,依旧不辞劳苦地打字复印,随叫随到,兢兢业业地在她的岗位上做事情。

    一个月的期限到了,艾丽被迫下岗,而密娜达却被总裁从裁员名单中删除,留了下来。部门主任当众传达了总裁的话:“密娜达的岗位,谁也替代不了;密娜达这样的员工,公司什么时候都不会嫌多的!”

    这个事例再一次说明,人在面临困境的时候,不要抱怨命运,因为抱怨除了使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很恶劣以外,还会让自己内心痛苦不堪,而且在怨天尤人的愤怒情绪中,很容易将事情搞得越来越糟,并且错过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最终令自己一败涂地。

    其实生活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幸运儿,当然,也没有彻头彻尾的倒霉鬼。你有这样的不如意,他也有那样的烦心事。别人有那样的好机遇,你也会有这样的好运气。因此,千万不要将自己想得悲惨至极,更不要将自己束缚在自己编织的不如意的网里,苦苦挣扎。

    不能因为月缺,就说月球不是圆的;不能因为日食,就说太阳并非永恒的。无论哪一天,都有好与坏,但没有哪一天、哪种环境是百分之百的“好”。有些人之所以时常抱怨生活,是因为对自己的处境总是持有一种悲观、抱怨的观点,而不是一种乐观、快活的看法。

    抱怨不好,是因为不知道还有更坏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困,也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本来活得好好的,各方面的环境都不错,然而你却常常心存抱怨、心存倦怠。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园丁饲养着一匹马。这匹马每天都要做很多事儿,但园丁给马的饲料却不多。于是,这匹马恳求天主为它另择一位主人。天主答应了,满足了马的这个愿望。于是,后来的情景就是:这个园丁将马卖给了一位陶器匠,对此,马兴奋极了。

    令马没想到的是,在陶器匠那里,需要做的事情更多。于是,这匹马又抱怨自己的命运太差,再次恳求天主重新为它寻觅一位好的主人。接下来,马的这个愿望也实现了。

    马被陶器匠转卖给皮鞋匠。当马在皮鞋匠的院子里瞅见马皮的时候,大声哀叹:“天哪,我真是一个可怜虫!还不如跟着最初的主人日子好过呢。看样子,皮鞋匠把我买到这里,不是驱使我去做事,而是想杀死我,剥了我的皮。”

    其实,很多人身上都不断上演着马的故事。他们整天抱怨这不好那不好,并不是因为事情真的像他们认为的那样不堪,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还有更坏。

    记得以前看到过一组声情并茂的图配文的漫画。漫画的主题是《当从11楼跳下去,我看见了这些……》“我从11楼跳下去,看见10楼一对平常看起来十分恩爱的夫妻正在打架;看到9楼平常看起来十分坚强的皮特正在独自掉眼泪;8楼的美眉看见未婚夫跟自己的闺蜜躺在一张床上;7楼失业的小伙子还是每天看招聘信息找工作;6楼的姑娘在吃抗忧郁症药丸;5楼备受别人尊敬的王老师正在偷穿女性的内衣;4楼的美女又在对男友哭闹着要分手;3楼的伯伯每天都盼望着有人来看他;2楼的丽丽还在看她那结婚6个月就不见踪影了的老公照片。

    “在我跳下之前,我曾无数次地抱怨我是全世界最倒霉的人。现在我才明白,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困境。我看完他们之后,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生活得还不错。所有刚才被我看到的人,现在都在看着我。我想他们看了我以后,也会觉得其实自己生活得也可以。”

    是的,我们在抱怨自己不幸的同时,可能别人比自己更不幸,所以要学会满足和珍惜。

    那么,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抱怨自己生活得不如别人幸福呢?

    有一部分原因是个体缺少“福眼”。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确切地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事实上,幸福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举个例子,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不用为了吃穿发愁;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累了的时候可以遮风挡雨;有一群真心的朋友,悲伤时可以倾诉心事;有一间舒适的卧房,可以安心就寝;甚至在炎炎夏日有一杯冷饮,冷清的冬日有一碗热汤,这些都是幸福。然而,有些人就是视而不见,就是整天抱怨个不停,从而将原有的幸福忽略了。

    此外,那些抱怨生活缺乏幸福感的人,与他们集聚在心的那些习惯性的不幸想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心存不幸想法的人,会让事情真的变得糟糕起来。而每一天的开始即心存美好期盼,会令幸福围绕在你身边。所以,倘若少一些抱怨,来个思维转换,将幸福视为一种习惯,习惯于寻找和展现生活中阳光的一面,快乐的一面,那么你肯定会成为一个拥有十足幸福感的人。恰如林肯所言:“人只要心里决定幸福,大多数均能得偿所愿。”

    再有,一些人善于怀旧,多愁善感,也是导致其无休止抱怨的重要因素。人的一生,总免不了风风雨雨,沟沟坎坎,经历过错误、挫折乃至失败,有些往往是刻骨铭心的。当这些伤痛时常在我们的脑海中盘旋、萦绕、“重复体验”时,就会“痛定思痛”,增加丝丝烦恼和愁苦,抱怨自己命运悲舛。

    记得印度有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说的是佛祖为了接触人们的疾苦,了解人们的抱怨之声,便从凡间选了1000个自以为最痛苦的人,准备好纸笔,让这些人将自己所抱怨的痛苦之事写在纸上。当他们写完后,佛祖说:“现在,请你们把各自的纸条彼此交换着阅读阅读。”结果,这1000个人交换看了别人的纸条之后,都十分震惊。以前,每个人总觉得自己是最“不幸”的人,现在才晓得很多人比自己生活得更不幸,那么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去抱怨呢?

    从现在开始,停止抱怨,用心发现生活之美,并学会赞美生活吧。

    格雷厄姆·沃拉斯曾指出,绵羊咩咩地每叫一次,它就会失掉一口干草。一个人的抱怨每多一次,他消极思想出现的次数就多一次,他就越难摆脱破坏自己幸福生活的敌人。因为人的思想好比一块磁铁,只吸引与它相似的事物。当你每想像消极思想一次,它们就更深地潜入你的意识之中。请改变你爱抱怨的思想吧。因为你的幸福感首先是在你的思想上取得的。

    当你是石子时,就别抱怨命运的不公

    有一个人自以为非常有才华。由于一直得不到重用,他每天都露出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

    一天,他终于忍不住了,跑到上帝那里质问道:“命运凭什么对我这么不公?”

    听完这个人的抱怨,上帝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捡起了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将其丢掷到乱石堆中。

    然后,上帝对这个人说:“我刚才扔掉的那颗小石子,麻烦你帮我找到它吧。”

    这个人虽然觉得上帝答非所问,而且上帝所做出的举止也令他费解。不过他还是照做了。然而,最终他翻遍整个乱石堆,也没有找到那颗小石子。

    上帝见此情景,将自己手上的一枚戒指摘了下来,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投掷到了乱石堆中。结果,这一次,那个人迅速找到了上帝的戒指——一枚褶褶生辉的金戒指。

    尽管上帝这次没有说什么,但是这个人却顿时醒悟了:当自己还只不过是一颗石子,而不是一块闪着亮光的金子时,就永远不要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而应该努力将自己变成金子。这才是当务之急。

    在出演《武林外传》之前的多年,闫妮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拍了不少戏,但几乎都是小角色,有时只有几句台词。成名后的闫妮说:“我认为金子是一定会发光的,但这个前提就是你要坚持,要去努力。如果你每天怨天尤人那不行,但是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去坚持,去拼搏,你一定会有那一天。其实我觉得老天爷都是很公平的。”

    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曾经讲过这么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

    在索尼公司,东京帝国大学的毕业生向来十分受欢迎。有一名叫大贺典雄的帝国大学高才生,是一位颇有才华的年轻人。大贺典雄加入索尼公司之后跟盛田昭夫有多很多次争论,由于大贺典雄的直言无忌,盛田昭夫很是欣赏与器重他。

    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有一天,盛田昭夫竟然将大贺典雄下放到了生产一线,给一位普通工人当学徒。这出乎很多员工的意料,还有些人甚至怀疑大贺典雄什么地方把盛田昭夫给得罪了。当然,也有一些人为大贺典雄感到不平,但大贺典雄对此并没有什么抱怨之词,只是报以微笑。

    过了一年,更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还是学徒工的大贺典雄竟然被直接提拔为专业产品总经理,令其他员工费解不已。

    在一次员工大会上,盛田昭夫为众人揭开了谜底:“要担任产品总经理,需要对产品有绝对清楚的了解,这就是我将大贺典雄下放到基层的关键。让我欣慰的是,大贺典雄在他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得甚好。不过,让我坚定提拔念头的是整整一年,他在又累又脏的工作环境下不仅毫无牢骚与抱怨,反而甘之若饴。”

    听完这一席话,人们恍然大悟,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5年后,也就是在大贺典雄34岁那年,他成为了公司董事会的一员,这在因循守旧的日本企业,是非常难得一见的。

    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和不公平,抱怨是无济于事的,也是苍白无力的。抱怨只会限制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的视野变得“近视”。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目前的环境不满意,唯一的办法,是通过努力让自己战胜环境、改善环境。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说过:“机会看见抱怨者就会远远避开。”喜欢抱怨的人在这个遵循强者法则的世界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当我们行走在人生的旅途时,难免会遭遇这样那样的不平事,并因此而发出不同程度的抱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善于调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将抱怨这种消极情绪扼杀在萌芽中。与此同时,还要对自己的状况进行理性分析,痛定思痛,好好努力,以便将来有一天能够有所作为。

    不抱怨是强者的生存哲学

    爱默生说:“一心朝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同样,我们一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又有谁能妨碍我们的上升呢?记住,不抱怨是强者的生存哲学:成功者永不抱怨,抱怨者永不成功。

    1894年,朝鲜爆发了一场农民战争。

    半个世纪后,朝鲜作家朴泰源打算将这一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用文字呈现出来。

    既然有了这个计划,朴泰源便夜以继日地忙碌了起来。他的工作节奏是那么快,并且时常废寝忘食。或许是因为他太过于折磨自己的双眼了,渐渐地,他的眼睛好像有一层东西蒙住似的,视力下降非常快。医生检查的结果是,他患上了双眼视神经萎缩和色素性视网膜炎。医生特意规劝他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好好休息、定时检查,并及时进行治疗。

    对专家的好心规劝,以及周围亲朋好友的善意关心,朴泰源心怀感激,并且也反反复复地思忖过,不过他却怎么也放不下手中的笔,他觉得自己不能工作到一半就停下了。他决心争分夺秒地跟黑暗降临之前的时间赛跑。

    朴泰源的视力越来越差,不幸的时刻还是到来了。

    一天,他正在阳光普照的书房中专心整理资料,忽然感到眼前一片黑暗。他诧异地询问妻子:“亲爱的,出了什么事?为什么天一下子就变黑了呢?”妻子无言以对,她只能使劲儿控制着自己的情绪,避免自己哭出声音来。因为她心里明白,她亲爱的老公这会儿已完全失明了。她盼望着出现奇迹:一瞬间老公会突然重见光明,她多么希望眼前发生的一切是在做梦。然而,书桌上的闹钟在嘀嗒嘀嗒地作响,既没有什么奇迹出现,也不是梦境一场。

    朴泰源明白发生了什么后,安慰妻子说:“亲爱的,别难过,太阳躲进了我心中,跳进我脑中了,我永远在光明之中。”

    依照妻子的赚钱能力,养活老公并不难,而且,单位也同意承担朴泰源将来的一切生活开支。然而,朴泰源偏要和自己较劲儿,他还要继续创作。他开始了一场与厄运的搏斗。他请人做了一块面积跟稿纸相近的硬纸板,在板上刻下横的竖的空格,安装上可以固定稿纸的小夹子。朴泰源利用自己“发明”的这个工具,重新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活。

    妻子每天早晨上班之前,给他准备好纸和笔,晚上回来帮他校对,誊清当天的手稿,然后念给他听。妻子一边念,一边依照他的要求予以修改,直到他彻底满意才罢休。

    没想到的是,命运再一次跟朴泰源过不去。1975年,正当他在艰难中坚持创作的时候,左半边身体也瘫痪了。过了没多长时间,右半边身体也完全没有了知觉。接下来,双手也不听大脑使唤了,最后仅仅剩下一张能发音的嘴巴。尽管如此,他也没有丝毫抱怨,也从没想过向命运投降,而是继续致力于他的创作。

    他安静地躺在床上,口中逐字逐句地说着小说的情节,让别人代为记录。身边的人看到朴泰源艰难、痛苦的模样,无不为他难过,他却反过来安慰他们说:“别难过啦,疾病给我留下的时间不是很充裕了。别人过一秒,对我而言,等于过十年,只要我能争取这一秒一秒的时间,让它来帮助我完成我的理想,我就感到无比幸福了。”

    不知过了多少充满酸楚的日子,长篇巨著《甲午农民战争》的第一卷终于在1977年4月出版上市了。又经过异常艰苦的三年多时间,小说的第二卷也脱稿出版了。朝鲜政府为此授予他两枚国家一级勋章,并赞誉他是“朝鲜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无力改变,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去接受它们,从最乐观的角度来审视它们,而不是整日抱怨。很多时候,我们与其毫无意义地抱怨、唠叨、斤斤计较,不如像朴泰源那样,努力寻找那些值得欣赏的东西,赞美它、支持它、拥护它、理解它。不久,你将会发现结果大不相同。

    依照那些常抱怨的人的看法,尼采应该抱怨他的相貌丑陋;拿破仑应该抱怨他的身材矮小……然而,他们并没有丝毫抱怨。在很多时候,囚禁你的,不是别人,而正是你自己,是你自己那不健康的心态和偏激的态度。我们要记得,不抱怨是强者的生存哲学。嘲弄和抱怨只是慵懒、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

    有时候沉默比抱怨更有建设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由于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随处都充斥着吹毛求疵、流言蜚语和抱怨。在这种环境下,沉默能让我们自省反思、慎选措辞,让我们说出自己希望能传达创造性能量的言论,而并非听凭不安驱使自己讲出一大串又臭又长的抱怨之词。

    经常抱怨的人容易给别人一种“光说不练、怨天尤人”的不良印象,进而减弱自己的人格魅力,甚至被人贴上“无能”的标签。这么说来,抱怨是比不上沉默的效果好的,因为沉默的人通常是勤于思索的人,也是深沉不鲁莽的人,他们给人的印象就是做起事情来很干练、能力也很强。

    抱怨一般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只会激化矛盾,使问题变得更严重,事件发展得更糟糕。相对于抱怨而言,沉默则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因为沉默的过程也是思索的过程,在思索的过程中,我们容易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说,沉默比抱怨更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无用的抱怨的话不如不说,沉默比抱怨更具有建设性。

    战国时期,楚庄王继位三年,没有发布过一条法令。左司马问楚庄王:“一只大鸟落在山丘上,三年来不飞不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缘故呢?”楚庄王回答说:“三年不展翅,是要让翅膀长大;沉默无声,是要观察、思考与准备。尽管不飞,一旦起飞,必然冲天;尽管不鸣,一旦鸣叫,必然惊人!”果然,第二年,楚庄王听政,发布了九条法令,废除了十项措施,处死了五个贪官,选拔了六个贤士。于是国家昌盛,天下归服。

    楚庄王不做没有把握的事,不过早暴露自己的意图,所以能成就大功绩。这正是“大器晚成,大音希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常言道:“祸从口出。”也就是说,没有意义的抱怨可能激化矛盾,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倒会让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所以,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不如保持沉默,在沉默中暗暗地寻求发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行事,方是处理事件的最佳方案。

    著名作家李敖曾经也就沉默和抱怨表达过自己的观点,他在《沉默》一文中写道:

    大体说来,沉默就是进步的表示,沉默的时候是我最进步的时候,我不以为这样说是武断或矫枉过正的,因为沉默带给我缜密的思考、清醒的意识、安定的内心与沉重的情绪,多说可不必说的话只能证明我为人的没有定力,言辞没有分量,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示,一个成熟的公式应该是爱因斯坦所说的A(成功)=X(工作)+Y(游戏)+Z(少说话),因为目前还停留在浅薄与自救的阶段,对任何问题都还没有真知灼见,不,妄言无当、大言不惭,对我这好说好道的人来说,应该是一种很重要的戒条。薛敬轩说:“句句着实不落空,方式谨言,信口乱弹者,无操存省察之功也。”在我忘记了沉默寡言的当儿,我该想想古人这几句老话,我相信它会使我变得深沉,老成而稳重。

    总之,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抱怨都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抱怨的过程不仅是消耗生命的过程,也是丧失虔诚的过程。而沉默则有助于我们成就人生,因为就像李敖说的“沉默的时候就是我进步的时候”。请记得,就人生发展而言,沉默比抱怨更具有建设性!

    俗话说:“沉默是金。”沉默的好处可见一斑。沉默并不是教人闭口不言,而是希望人们可以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言。沉默它是一种积蓄、酝酿,以至猝发的过程。就好比拉弓蓄力,为的是箭发时能铿锵有力,直冲目标。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吧!少一些无目的和平庸的抱怨之语,让自己说出来的话具有建设性,而非破坏性。如果无话可说,就保持沉默吧。

    闭上抱怨的嘴,开始行动吧

    一般说来,人们碰见的事情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能够改变的事情,另一种是不能改变的事情。能够改变的事情,对很多人而言,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坦然面对,但不能改变的事情却时常采取抱怨的态度加以面对。殊不知,抱怨会让人思想肤浅,心胸狭窄。一个将自己的头脑装满了抱怨的人是难以想象未来的。抱怨只会使他们与周围人的理念格格不入,更使自己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所以说,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

    二战著名将领巴顿将军在他的回忆录《我所知道的二战》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要提拔军官的时候,总是将全部符合条件的候选人聚集到一起,让他们完成一个任务。我说:伙计们,你们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这条战壕长8英尺,宽3英尺,深6英寸。说完就宣布解散。不过,我会走到仓库中,隔着窗户悄悄对他们进行观察。

    “我看到很多人把锹和镐都放到仓库后面的地上,开始讨论我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的原因。有的人抱怨说:6英寸还不够当火炮掩体呢。还有一些人抱怨说:我们是堂堂的军官,这样的体力活应该由普通的士兵来做。最后,有个人大声说: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那个老家伙想用它做什么,由他去吧。干活吧!”

    最后,巴顿写道:“那个人获得了提拔,我必须挑选不抱怨地采取行动并完成任务的人。”

    行动比抱怨更有效。抱怨人人都会,行动家却不多见。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堆“听觉污染”,无论对我们的幸福,还是健康,都是不利的。当你抱怨的时候,不仅让自己心情不爽,还让其他人不痛快,为什么不闭上抱怨的嘴,开始行动,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呢?改变你的言辞,闭上抱怨的嘴,之后,才会有积极的能量去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难题。

    迈克教授是马修尔的指导教师和老板。马修尔的论文主要内容涉及洛杉矶市政的咨询项目,这也是他走向咨询行业的第一步。当时,迈克教授不仅是洛杉矶分校的一名教授,还是城市规划委员会的领导者。

    迈克教授生性豁达开朗,但有一天,他措辞严厉地斥责了马修尔一番:“马修尔,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市政厅的一些人经常向我反映说,你在那里似乎态度很消极,很容易发怒,喜欢批评别人,喜欢抱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教授,你根本想不到,市政府的效率原来这么低下,发展目标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马修尔愤怒地说道,“那里存在的毛病实在是太多了!”

    “这个发现太了不起了!”教授揶揄道,“你,马修尔先生,居然发现了我们市政府原来是一个效率低下的政府,真不简单,只是,我要负责任地告诉你,西街角落里的那个理发师早就发现这个问题了,甚至比你发现的还要多,你还有别的烦恼的事情吗?”

    显然,教授的讽刺并没有吓倒马修尔。他继续愤慨地指出,市政府的许多举措都明显地偏袒那些曾经慷慨捐助过的富人。教授听后笑了起来:“第二个重大发现!你的评判能力非常高,眼光也很锐利,但我还是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那个理发师也早就发现了这一点。我的孩子,实话告诉你吧,以你目前的状况,我很难给你颁发博士文凭。”

    教授注视着马修尔,严肃地说道:“我知道,你现在一定是想,我老了,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但是请你允许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说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你目前的言行,对将来有可能成为你的客户的人绝不会有丝毫帮助。现在,我可以给你两种选择:一是你继续消极的愤慨和抱怨,如果你打算选择这一项,我会解除你在市政厅的工作,并且,你永远也别想从我这里拿到你的博士学位;第二,做一个能不断提出建设性、可行性意见和方法的咨询家,而不是评判家,让事情因为有你而变得越来越好。我的孩子,你打算选择哪一项呢?”

    马修尔毫不犹豫地回答:“教授,我知道我错在哪里了。”

    马修尔从教授那里学到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真正的人才,绝对不会是那种只懂得用言语评判是非、指出对错的人,因为几乎每个正常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真正的人才,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往往用行动取代抱怨,从不靠抱怨猎取别人的同情,或吸引别人的注意。

    “狮子如果能追上羚羊,它就生存,如果它跑不过羚羊,只能饿死。羚羊如果抱怨不公平,那青草——羚羊的“早餐”该向谁抱怨?羚羊还能跑,青草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羚羊要想活下去,只有平时加强训练,提高奔跑的速度,让自己跑得更快,即使跑不过狮子,也要比其他羚羊跑得快,只有这样才能得以生存。华为总裁任正非如是说。

    很多年以前,阿济·泰勒·摩尔顿还在任美国财政部长一职。一天,她到南卡罗来纳州一个学院对全体学生发表演说。演说的时候,她走到麦克风前,先是将眼光撒向广大听众,从左到右扫视了一遍全场,然后张口说道:“我的生母是双耳失聪的人,她也没有说话的能力,我也不晓得自己的父亲是谁,更不知道他是否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我这辈子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到棉花田去做事。”

    听到这里,台下的听众大为震惊。她继续说道:“一个人的未来怎么样不是因为运气,不是因为环境,也不是因为生下来的状况,假如情况不尽如人意,我们总可以想方设法地进行改变。一个人如果想改变眼前充满不幸或无法尽如人意的情况,只需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我渴望情况变成什么样?然后全身心投入,不带抱怨地采取行动,朝理想目标前进就行了。”说完这一席话,她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倘若当初阿济·泰勒·摩尔顿一味抱怨“生不逢时”,那就肯定无法摆脱“到棉花田去做事”的境遇,更不用说出任美国的财政部长了。

    接下来,不妨仔细回想一下:我说过类似这样的抱怨之语吗?“我当初入错了行!”“那个顾客简直烦得要命!”“我就等下班的时间点了,我才不想加班呢!”“不知道偷懒的人是傻帽!”“每天干活累得跟头耕牛似的!”“领导太没有人情味了!”“欠钱那么长时间都不知道还,还让不让人活了?”“今天天气好糟糕啊!”“我简直是生不逢时!”“每天挤地铁,快挤成肉饼了!”“我命怎么这么苦?”“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

    如果你曾说过,那么,你可以坚持一个月不说类似的抱怨之语吗?倘若可以做到,那么,祝贺你!因为你的身体小宇宙正在悄悄发起一场不抱怨的运动。而你要做的就是:持续不断地将时间纪录刷新。

    厄运总是在不经意间突如其来。其实我们没什么好抱怨的,上帝既然会让我们在厄运中存活下来,这本身已经是非常大的恩赐了。想想那些在灾难中罹难的人,他们已经连最后的机会都没有了。所以,就算我们遇到再大的不幸,只要呼吸还在,就不要抱怨。假如你还有精力在状况出现后抱怨,那么还不如闭上嘴巴,积极地开展自救呢。

    羡慕不要成为自怨自艾的开始

    每个人对生活都有着自己的诠释。不管现实怎样残酷,生活总得继续。只要不放弃,每个人的生命都会画出动人的轨迹。一个普通人可能会羡慕名人的成就,一个残疾人可能会羡慕正常人的健康。但是不管怎样,羡慕都不应该成为自怨自艾的开始。也许,跟另外一些人相比,你的境况还算不错的,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自怨自艾呢?

    爱尔兰有一位名叫克里斯蒂·布朗的作家。他出生没多长时间就患了严重的大脑瘫痪症,一直到5岁,也没有语言能力,甚至大部分身体部位都无法活动。他的父母伤心之余,带着他到处求医问药,遗憾的是,治疗效果都不甚理想,最后大家都丧失了信心,觉得这个孩子或许一辈子都难以自理,更不敢奢望他会做出什么成绩来。

    这一天,小布朗见妹妹在床上拿着粉笔画画,他十分羡慕,忽然伸出双脚将妹妹手中的粉笔夹住了,模仿着妹妹的样子在床上乱画一番。妹妹哭喊起来,母亲闻声赶来,却见到小布朗脚夹粉笔画画,兴奋无比地尖叫道:“我儿子的左脚是可以动的!”从此,母亲改变了想法,他认为小布朗将来还有希望依靠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立足。

    接下来,母亲开始教小布朗读书认字,从字母开始。令母亲吃惊的是,在第一天晚上,小布朗就用左脚写出了字母A,这说明小布朗智商是正常的。经过一年的努力,小布朗就能熟练地通过左脚将26个字母写出来了。

    小布朗并不满足于识字,他更喜欢读书。于是,一家人节衣缩食,用省下来的钱给他买各种儿童读物和文学名著,小布朗在文学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岁月流转,小布朗慢慢展露出在文学方面的天赋。他不仅要读书,还要写信,做笔记,甚至有写作的念头,而用左脚写字并不能满足这些需求,于是他向母亲提出,要一台打字机。

    “儿子,你不像其他人那样有双手,怎么用打字机呢?”母亲小心翼翼地问。小布朗微笑着说:“没关系,妈妈,我虽然没有双手,很羡慕那些正常的人,但我可以成为第一个用脚打字的人!”“我以前不会说话,经过不断练习,现在不是和正常人一样,可以跟人口头交流了吗?”“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可能,不是吗?”母亲被孩子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

    后来,母亲想尽办法,终于为小布朗买来一台旧的打字机。小布朗像着了迷一般,趴在上面刻苦练习,累了就用脚画画。一开始因为把握不好打字力度,打出来的字并不清楚,有时会打烂纸,但是他从不抱怨,他依然坚持每天练习,不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打出了不模糊的字。而且他还熟练地给打字机上纸、退纸、整理稿件,虽然左脚脚趾有了老茧,但是这一切对小布朗来说是值得的。

    在这之后,小布朗一直萦绕在心头的愿望,在学会打字后变得更加迫切,当他将写一部小说的念头说给母亲听后,母亲再一次犹豫了。她不想再看到自己原本不幸的儿子再有什么不幸,便对儿子说:“写作是件苦差事,不知要比打字难多少倍,四肢健全的人去尝试的都为数不多,更何况是你呢?”“妈妈明白你有远大理想,不过写作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有广泛的生活阅历,深刻的生活体会,可是这些你并没有。更何况,你现在年龄还不大,等条件成熟后再写也为时不晚呢!”

    听了母亲的话后,小布朗摇着头对母亲说:“不是的,妈妈,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理想,我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是我不能因此而成为家人的负担。我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我并非一个无用之人。”

    每当独处时,成长过程中那些心酸的画面就会浮现在眼前。他想虽然自己是残疾人,但是不能因此就放弃理想,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越是不幸,就越应该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价值。于是他决心将自己的成长历程写成一部自传体小说。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布朗用左脚完成了第一部小说的初稿。当他念给母亲听的时候,母亲深深地被小说中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和坚强性格感染了。她泪流满面地抱住儿子说:“孩子,你肯定能成功的,妈妈永远支持你!”

    布朗在母亲的陪伴下,克服了健康的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终于在他21岁那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我的左脚》。又过了16年,他的第二部自传体小说《生不逢时》也问世了。该书一经出版,就成为一本畅销书,风靡15个国家。后来,他结婚了。在妻子的协助下,小说《夏天的影子》、《茂盛的百合花》也相继问世,期间还有三本诗集发表。《锦绣前程》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

    在克里斯蒂·布朗48年短暂的生命里,他用一只左脚,将人类战胜困难的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凡是听过他奋斗历程的残疾人,无不为之震撼,并备受鼓舞。是啊,残疾并不是抱怨生活的借口。时至今日,人们仍然记得《我的左脚》中开篇的那句话:“我的左脚支撑起了我的整个生命,我的左脚在创造着自己不屈不挠的生活。”

    生活好比浩瀚的大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惊涛骇浪;生活好比一年四季,有时微风拂面,有时狂风暴雨。遭受厄运,是谁都不想经历的事情。可是,对待厄运不同的态度,则决定了人们不同的生命轨迹。克里斯蒂·布朗从来没有过度怜惜自己的不幸,相反,他专注地一点点向前进步着、快乐着,用脚书写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由此可见,不管自身还是生活的处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天灾人祸,只要我们顽强地将自己的心理乐园建立起来,就一定会重新建立起比原来更加美好、价值更大的生命乐园。

    人的一生,谁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挫折。有些人碰到一丁点儿困苦,就以为自己是到了万劫不复的悲惨境地。于是,开始不停地抱怨。他们羡慕别人的生活多姿多彩,一马平川,而自己却是世界上最不幸、最痛苦的人!其实,羡慕不应成为自怨自艾的开始,相反,积极地改变现实、完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第4节放下烦恼事,推开幸福门

    英国历史上有一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天他和朋友一起去散步,每走过一道门,他都要小心翼翼地把它关好。朋友说:“你用不着关这些门呀。”他说:“我这一辈子都在关闭我身后的门。当我关门时,过去的事也被关在后面了,然后重新开始,向前迈进。”烦恼也是一样。你必须学会自己为自己解套。你的心就那么大,装了烦恼就盛不下快乐了,自然就容易缺失幸福感。只要将烦恼关在时间的大门之外,它们自然不会再骚扰我们的心灵,进而快乐与幸福才有可能住进我们的心田。

    真正的神通,是把烦恼弄通

    提到“烦恼”,相信很多人都有亲身体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时常为一些琐事而陷入烦恼之中。可是,如果说要用明白的语言来谈谈烦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许没有几个人可以说得清楚。有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发现,就算是语言修养很高的烦恼者,让他说清楚烦恼是什么也是很难的。

    尽管人们很难说清楚“烦恼为何物”,但多数人都一致认为烦恼有这样一些特点:

    烦恼总是包含着人们的一些主观想象与猜测。想象中的事情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然而想象所招惹来的烦恼却是真实的;

    烦恼总是包含着人们的一些理性推断,有时候,这种推断还会让人对猜测深信不疑;

    烦恼之事数量颇多,随时随刻都有可能发生,逃不开,躲不掉,总是让人不顺心、不如意,放在心中自己难受,想发泄出来却不知从何道起。

    烦恼让人的注意力聚集在烦恼本身上,一旦被烦恼缠住,脱身就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有时明知道不该如此言行,却还是难以控制住自己。

    所以,心理学家由此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的情绪不是由于某一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因为当事人对事件所做出的认识和评价是悲观的,进而形成了某种信念,最终导致了负面情绪的产生。换句话说,烦恼的根源在于看待事件的角度,而并不是事件本身。正像一位心理学家所指出的那样:“态度比事实要重要很多。”

    上述观点在心理学上被称为“ABC”理论。具体地说,A意味着某一事件,B意味着信念,C意味着当事人的情绪与行为。A并不会直接导致C的出现,但却能通过中间的B产生影响。

    举个例子,张先生被单位炒了鱿鱼,他觉得自己为单位立下了汗马功劳,是自己所属部门的领导嫉贤妒能,这种信念让他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他便更加讨厌开除他的部门领导,进而让自己陷入了烦恼与愤怒的海洋;反过来说,假如张先生心想,这个公司的领导嫉贤妒能,我在这里耗下去也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前途,不如趁着这个机会跳槽到其他公司,说不定还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与前者相比,后者的信念显然更加理性、乐观一些,这种信念会让个人的情绪有所好转,或者根本就不会产生烦恼的情绪。

    因此,当你被烦恼、愤怒等负面情绪萦绕时,在钻牛角尖想原因时,不妨换个角度反观一下自己的态度,反省一下自己的“B”是否过于消极。假如果真如此,就要及时将自己的心态好好调整一下,并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重新评估。无论何时,都要记住这句至理名言:“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怎么看待它,它就怎么看待你。”

    一对青年男女双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甜蜜的爱情高潮过去之后,他们开始面对日益艰难的生计。妻子整天为财富匮乏而忧郁不乐,他们需要很多很多的钱,1万、10万,最好有100万。可是他们的钱太少了,少得只够维持最基本的日常开支。

    她的老公却是个很乐观的人,他不断寻找机会开导妻子。

    有一天,他们去医院看望一个朋友。朋友说,他的病是累出来的,常常为了挣钱不吃饭不睡觉。回到家里,老公就问妻子:“假如给你钱,但同时让你跟他一样躺在医院里,你要不要?”妻子想了想,说:“不要。”

    过了几天,他们去郊外散步。他们经过的路边有一幢漂亮的别墅。从别墅里走出来一对白发苍苍的老者。老公又问妻子:“假如现在就让你住上这样的别墅,同时变得跟他们一样老,你愿不愿意?”妻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才不愿意呢。”

    他们所在的城市破获了一起重大团伙抢劫案,这个团伙的主犯抢劫现钞超过100万,被法院判处死刑。罪犯押赴刑场的那一天,老公对妻子说:“假如给你100万,让你马上去死,你干不干?”妻子生气了:“你胡说什么呀?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干!”

    老公笑了:“这就对了。你看,我们原来是这么富有:我们拥有生命,拥有青春和健康,这些财富已经超过了100万,我们还有靠劳动创造财富的双手,你还烦恼什么呢?”

    妻子把老公的话细细地咀嚼品味了一番,也变得快乐起来。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人生的财富不仅仅是钱财,它的内涵很丰富,钱财之外还有很多很多,还有比钱财更重要的。遗憾的是,世间有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许多烦恼由此而生。他们难与幸福结缘,却常常要和不幸结伴同行。

    在生活中,每个人遇到的一切烦恼、不满,就好比是浓雾一般,让人们无法触摸到生活的真正内涵。唯有将其放下,积极地对待生命中的分分秒秒,我们才能好好地活着,尽情地感受生活的曼妙多姿,惬意地享受生活的真谛。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烦恼,那么烦恼之源来自哪里呢?其实,烦恼来源于一念的杂念、一念的执着、一念的妄想。因此,当烦恼产生的时候,我们不要放纵自己一味的悲观消极,而是要学会转移和调整自己的心情,尽量保持一颗平常心,要顺其自然,不能执着于一时的烦恼。否则无异于作茧自缚。

    人生的很多烦恼都是人们自找的

    心理学家为了研究“烦恼”问题,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实验者在一个星期日的夜晚,将自己未来7天内所有忧虑的“烦恼”都写在纸片上,然后将这些纸片放进一个指定的“烦恼箱”中。

    过了三个星期,心理学家打开了这个“烦恼箱”,让所有实验者分别核对各自写下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90%的“烦恼”并没有真正发生。

    随后,心理学家要求实验者将写有自己真正“烦恼”的纸片重新投入了“烦恼箱”。

    又过了三个星期,心理学家再次打开这个“烦恼箱”,让所有实验者再一次分别核对各自写下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曾经的“烦恼”已经不再是“烦恼”了。

    实验者切身地感到,烦恼这东西原来是预想的很多,出现的很少。

    由此,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统计数据和结论:通常情况下,一般人所担心的“烦恼”,40%是属于过去的,有50%是属于未来的,只有10%是属于现在的。其中92%的“烦恼”没有发生过,剩下的8%则多是可以轻易应付的。所以,烦恼多是自己找来的,这就是所谓的“烦恼不寻人,人自寻烦恼”。

    从前,有个年轻人到处寻找解脱烦恼的秘诀。

    一天,年轻人走到一个山脚下,瞧见一片绿草丛中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横笛,笛声悠扬,牧童则一副逍遥自在的神情。

    年轻人走上前,对牧童说:“你看起来好像没有一丝烦恼,能教我怎样解脱烦恼吗?”

    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啥烦恼就都没了。”

    年轻人试了试,不行。于是,他又继续寻找。

    年轻人走到一条河边,瞧见一位老翁坐在柳荫下垂钓。老翁手持鱼竿神情悠哉乐哉。年轻人走上前去鞠了一个躬,问道:“请问老人家,您能教给我解脱烦恼的办法吗?”

    老翁注视了年轻人一会儿,随后,慢声慢气地说:“来吧,孩子,跟我一起钓鱼,保管你烦恼顿消。”

    年轻人试了试,还是不行。于是,他只好继续寻找。

    后来,他走进一个山洞里,看见有一个老人独坐在洞中,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年轻人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向老人说明来意。

    老人微笑着捋着自己的长胡子,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年轻人说:“是的!恳请前辈不吝赐教。”

    老人笑着问:“有谁捆着你了吗?”

    “……没有。”

    “既然没有捆住你,又谈何解脱呢?”

    听完这句话,年轻人顿悟:原来,在生活中本来并没有太多的烦恼,许多烦恼都是自找的,是我们自己捆住了自己。年轻人想通后,也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了。

    是的,很多烦心事和忧愁都是自己给自己捆绑的绳子。我们越是和烦恼过不去,这个结就会越牵越紧,烦恼就会越来越多。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则小寓言。

    一天,有一位正当壮年的农夫,独自一个人划着一艘小船,给附近一个村庄的居民运送自家的农产品。由于天气酷热难耐,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急躁地划着小船,希望赶紧完成运送任务,好在太阳落山之前返回家中。忽然,农夫观察到前面有另外一艘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自己急速驶来。眼瞅着两艘船就要撞上了,但那艘船一点避让的意思也没有,似乎想故意将农夫的小船撞翻。

    “闪开,快点闪开!你这个笨蛋!”农夫气呼呼地向对面的船吼道。“再不闪开,你就要撞上我了!”然而,农夫的吼叫一点用也没有,虽然农夫手忙脚乱地试图让开水道,但为时已晚,那艘船还是重重地撞到了他。农夫一下子就被激怒了,他竭斯底里地斥责道:“你会不会驾船,这么宽的河面,你居然撞到了我的船?!”

    奇怪的是,对面的那艘船上始终无人应答。当农夫怒目审视那艘小船时,他惊讶地发现,小船上并没有船夫。听他大呼小叫,大声斥骂的仅仅是一艘挣脱了绳索、顺河漂流的空船。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多数情况下,当你责难、暴怒之际,你的听众或许也只是一艘空船。很多时候,事情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糟糕,有些原本不值得人们那么暴躁如雷或是忐忑不安,一些人却将其视为难以排遣的烦恼而郁结于心,以至于成天眉头紧锁。这再次说明,人生的很多烦恼都是自找的。

    烦恼是对自己心力的无端耗费,相当于自己设置虚拟的精神陷阱。如果我们想要生活得愉悦一些,就不要自寻烦恼。

    人生在世,谁都免不了有一些烦恼的事儿。有些烦恼的根源在外界,必须正视;而大多数困扰则来自于内心,这就是所谓的“自寻烦恼”。一个心胸宽阔的人是不可能有很多烦恼的。假如我们心中光明灿烂,很多烦恼与苦痛都会走远。

    今日的烦恼事,未尝不是来日的美好回忆

    有过几年驾驶经验的司机大都知道,机动车走过之路,不可能总是令人满心欢喜的一马平川,也会遭遇一些年久失修的烂路、狭窄小路以及管制糟糕的黑路,这些路往往给人带来无尽烦恼。其实,人生之路亦如此,烂路和好路各练其能。在糟糕的路途中所遇到的烦恼之事,未尝不是来日的美好回忆。

    德国有一位名叫亨利·谢里曼的商人。幼年时期的谢里曼对《荷马史诗》迷恋到疯狂的地步。他暗自下定决心,有朝一日他手头拥有了足够多的财富,就投身到考古研究中去。

    谢里曼内心非常清楚,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需要强大的资金做后盾,但自己家境贫寒。现实很骨感,但理想很丰满。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他也曾一度烦恼无比,但终究还是勇敢地向前冲,并未停止过步伐。 谢里曼从12岁开始便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了,先后从事过学徒、售货员、见习水手、银行信差,后来在俄罗斯还开了一家商务办事处。

    虽然从事的工作类型颇多,但谢里曼从未曾遗忘掉自己的梦想。他利用业余时间,自修了古代希腊语,而通过参与各国之间的商务活动,他学会了多门外语,这些都为日后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过了很多年,谢里曼终于在经营俄国的石油业中赚取了一笔巨额财富。然而,他并没有像其他人想象的那样,肆无忌惮地挥霍一番,相反,他放弃了有利可图的事业,转而将所有时间、精力和金钱都用在孩提时期的理想中去了。

    谢里曼坚信,通过发掘,肯定可以寻到《伊利亚特》 和《奥德赛》 中所描述的城市、古战场遗址和那些英雄的坟冢。1870年,在特洛伊他开始正式挖掘。没过几年,他就发掘出了9座城市,并成功挖到了两座爱琴海古城:迈锡尼和梯林斯。因此,谢里曼成为了发现高度发展的爱琴海文明的第一人。

    冰心先生说得对,不管失败、成功,欢笑、泪水都是美好的,我们应当感谢生命的给予。“春风得意”的喜悦也好,“黯然神伤”的烦恼也罢,它们都很美丽。正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地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

    蝴蝶回答说:“当然可以。不过你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你必须渴望飞翔。其次,你必须要有脱离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

    蛹又问蝴蝶:“这是不是就代表着走向死亡?”

    蝴蝶回答说:“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人生的路途哪有一帆风顺的呢!当遇到不如意、苦难、挫折的时候,不妨抛开烦忧,勇敢地去面挑战和挫折。当我们被夺去昔日的美好时光之际,有泪可落的时候,请记得踏上新的道路,展望美好的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人生不经历挫折,怎么知晓路之崎岖;不经受磨炼,怎么知晓意志之坚强。一个人只有在人生旅途中与苦难对决之后,才会明白苦难也是获得成长的重要条件。苦难的折磨性固然令人悲伤低落,但苦难的建设性也不容忽视。苦难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别样的宝贵财富。走过苦难,回首之时,已成为一种成长的美丽。既然如此,我们还烦恼什么呢?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条铺满煤油的环形道路。”张爱玲也指出:“人生是一张华美的袍,里面布满了虱子。”人们在希望中降生,在挫折中成长,也一定会在成长中获得生命的价值与真谛。我们在人生路上遭遇到的挫折烦恼,需要自己去面对,汲取其中的营养成分。勇于面对人生路上遭遇到的挫折烦恼,我们将会获得更大的礼物:成长与成熟,让人生更加美丽。

    只要拥有生命,任何事都不值得烦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勃·摩尔在一艘美国潜艇上担任瞭望员。一天早晨,他随着潜艇在印度洋水下潜行。突然,他通过潜望镜,观察到一支由一艘驱逐舰、一艘运油船和一艘水雷船组成的日本舰队正向自己逼近。潜艇对准走在最后的日本水雷船准备发起攻击,水雷船的头部却已掉转过来,朝潜艇直挺挺地冲过来。原来空中的一架日机,侦测到了潜艇所处的位置,并通知了水雷船。潜艇不得不紧急下潜,以躲避开水雷船的炸弹。

    三分钟后,六颗深水炸弹差不多在同一瞬间在潜艇周边炸开,潜艇被逼到水下83米的深处。摩尔明白,一旦有一颗炸弹在潜艇5米范围内爆炸,就会将潜艇炸出个大窟窿来。

    潜艇以不变应万变,将一切电力和动力系统统统关闭,所有官兵安静地躺在床辅上。当时,摩尔十分恐惧,甚至连喘气都觉得艰难。他不断地问自己,莫非这就是我的死期?虽然潜艇中的冷气和电扇都没有开着,温度高达50℃以上,摩尔依旧是直冒冷汗。于是,他披上大衣,但牙齿依旧碰得格格作响,浑身打着冷战。

    日军水雷船持续轰炸的时间虽然才15个小时,但在摩尔看来,足足比15年还要漫长。寂静之中,往昔生活中不管是不幸的事情,还是让人伤怀的种种烦恼都一一呈现在眼前:摩尔加入海军前在一家税务局做职员,那时,他总为工作繁重且乏味而烦恼;抱怨薪酬太少,升迁没谱;烦恼买不起房子、高档车和名牌服装;晚上下班回家,还会由于一些琐事跟妻子吵得面红耳赤……一系列诸如此类的烦恼之事,过去对摩尔而言似乎都是天大的事。而今,置身这坟茔一样的潜艇里,面对着死亡的威胁,摩尔由衷地体会到,当初的所有烦恼是那么的荒谬,那么的不值一提。他暗自发誓:只要能活着看到日月星辰,从此再不烦恼。

    日舰投掷完炸弹,终于离开了。摩尔和他的潜艇重新浮上水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摩尔回国重新参加工作。从那以后,他更加热爱生命,懂得如何去幸福地生活。他说:“在那骇人的15个小时中,我深刻体验到对于生命来说,世界上任何烦恼与忧愁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是的,生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能够拥有生命和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有的痛苦、悲伤、打击、挫折和灾难都只是暂时的,但失去生命却是永远无法挽回的。只要拥有生命和健康,任何事都不值得烦恼。因为任何事都比不上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

    和生命相比,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太过卑微。想到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如果人生可以比作一连串数字的话,那么身体健康就是前面的“1”,金钱、名誉、权势、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等就是后面的“0”。倘若人生失去了前面的“1”,那么后面有再多的“0”,也是毫无意义的。当然,这里所说的健康,自然是延伸意义上的生命。

    有位医生在给一位知名的企业家进行诊疗时,劝他要注意休息。这位企业家非常愤怒地说道:“医生,您有所不知,我每天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没有一个人能够帮我分担哪怕一丝一毫的压力。天知道,我每天扛回家的手提包有多沉重,手提包中装的都是文件啊!如果我能够有充裕的时间来休息,来惬意地生活,我就不至于如此烦恼了。”

    “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晚上还要批阅那么多文件呢?”医生诧异地问道。

    “那些都是必须处理的急件。我不处理谁处理呢?”企业家不耐烦地抱怨说。

    “难道没人能够帮你的忙吗?助手呢?”医生不解地问道。

    “这可行不通呀!交给别人,万一出错了怎么办?我觉得只有自己才能正确地批示呀!而且我还必须尽快处理完,要不然公司该怎么办呢?”

    “好吧!我明白了。现在我开一个处方给你,你能否照着做呢?”医生迟疑地问道。

    企业家听完医生的话,点头示意。然后,他拿到了医生开的处方。处方规定:每天留出两个小时的散步时间,每星期留出半天的工夫,这段时间待在陵园。

    企业家诧异地问道:“为什么要在陵园待上半天呢?”

    “因为……”医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希望你到处转悠转悠,看一看那些与世长辞的人的墓碑。你仔细考虑一下,很多人生前也与你差不多,认为自己必须将很多的事都扛在双肩,但现在他们全都永眠于黄土之下了,有朝一日你也会加入他们的队伍,但地球并不会因为你的逝去而停止转动,它的活动还是继续进行着。与此同时,世界上不少活着的人依旧像你现在这样整日为工作所累,为工作而损伤了身体健康。我建议你站在墓碑前好好地想一想这些摆在眼前的事实。”医生这番很有禅意的话语敲醒了企业家。

    从那以后,他依照医生的指示,将生活的步调放慢了,并且将一部分职责转交给相关负责人。他知道生命的意义不只是工作,他的心已经获得了平和,也可以说,他比以前生活得更好,身强体健起来,事业也如火如荼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珍惜,直到不再拥有时才会加倍怀念,而在得知自己快失去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而又无能为力时,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不愿意放手,歇斯底里往往发生在这个时候,而对于生命的执着确实是到死才放手!

    在疾病面前,由身体各个器官和血肉构成的生命会显得非常脆弱。无论我们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一旦身体出现问题,人就成了渺小的血肉之躯!当你为生活、工作中的一些事情烦恼的时候,不妨想一想:我能为这些与生命和健康相比的“小事情”烦恼,其实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苏东坡有诗曰:“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人生好比一场梦,生命中所有的喜怒哀乐,所有的荣华富贵,都不过是梦中之梦,何必执着舍不得放在一边呢?生命是梦中最美的花朵,健康和生命是我们最大的拥有,何必乞求太多、计较太多呢?

    别预支烦恼,提前犯愁无济于事

    很多事情提前犯愁是无济于事的,而要等到面对的时候再说。今天有今天的欢喜与忧愁,明天又有明天的欢喜与忧愁。那么,今天有欢喜就要尽情享受,不要去假想明天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更无须想将会有多少烦心事在前面等着自己!

    有一个布衣商,他制作各式各样的成人服饰。有一年,全国经济都非常不景气。在大环境的不良影响下,他的生意很是惨淡。所以,他无比烦恼,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

    妻子见他眉头紧锁、唉声叹气的样子甚是担心。于是,建议他去找心理医生咨询咨询。

    在妻子的陪同下,他来到一家心理诊所。医生看他双眼布满血丝,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你是不是最近饱受失眠之苦?”布衣商回答道:“是这样!”心理医生开导他说:“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回去后还是睡不着的话,就数数绵羊吧!”布衣商道谢后离去了。

    一个星期过后,布衣商找心理医生复诊。医生见他双眼又红又肿,精神更加萎靡了,非常吃惊地问:“你是照我的话去做的吗?”布衣商委屈地说:“当然是啊!还数到三万多头呢!”心理医生又问:“数了这么多,难道还没有一点睡意?”布衣商回答:“本来是困得要命了,但一想到三万多头绵羊有多少毛呀,不剪简直太可惜了,就又睡不着了。”心理医生听完,无奈地说:“那剪完不就可以睡了?”布衣商叹了口气说:“你不知道,烦心的问题还在后面呢!这三万头羊毛所制成的衣服,得去哪儿才能找到买主啊!一想到这儿,我就又难以入睡了!”

    做人做事,想得长远一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然而,有些事想得太远,就会变成无休无止的压力,烦恼自然也就跟随而来。其实,只要我们好好地把握住现在,很多烦心事都可能出现柳暗花明式的转机。因此,没必要提前预支烦恼。

    有人问大智慧海禅师,何谓“修行”?禅师回答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其人疑惑地问:“别人不也是一样?饿了吃,困了睡吗?”禅师阐释说:“不一样。凡人吃饭时不肯吃饭,想这想那,千般计较;睡觉时不肯睡觉,梦这梦那,颠倒梦寐。而我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只是睡觉。目的在于提醒自己回到当下,别又给烦恼拉走了。”

    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幸福是什么?生活是什么?总以为别处才是自己梦想中的乐园,总盼望着别处不一样的生活,总以为那未知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所以,迈开双腿不停地追寻,终于有一天,才顿悟到生活原来就在这里,就在此时。

    提前预支烦恼,不仅容易让我们的心情变得糟糕起来,还会令我们的智力猛然下降,使我们判断连续失误,最终导致事情进入一个更糟糕的怪圈。所以说,倘若事事提前犯愁,不仅难觅幸福,还容易事事无成。

    在俄克拉荷马城的一个火车站,有一位名叫奥思克的人,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他在候车,打算乘车往东边去。算算看,他在气温高达43℃的西部沙漠地区已经待了数月。他用旧式探矿杖、电流计、磁力计、示波器、电子管和其他仪器结合,制造了用以勘探石油的新式仪器,几个月来他正在为一个东方的公司勘探石油。不幸的是,现在的奥思克获悉:他所在的公司由于无力偿付债务而破产了。于是,他只能无奈地踏上回家的路。他失业了,前景一片暗淡。为此,他的心中充满烦恼。

    这会儿,他不得不在火车站等待数小时。所以,他决定在那儿架起他的探矿仪器来打发时间。仪器上的读数表明车站地下埋藏着大量的石油。不过,奥思克对这表示质疑。他正在为自己失业这段时期如何生存而发愁。没有工作就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经济来源,就积攒不了金钱;没有一笔可观的金钱,就没有姑娘愿意嫁给自己……他越想越心烦,越想越苦闷,于是,愤怒地踢毁了那些仪器:“这里不可能藏着如此巨量的石油的!这里不可能有那么多石油的!”他心烦意乱地大喊大叫着。

    然而,没过多长时间,人们就发现俄克拉荷马城地下埋藏着石油,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座浮在石油之上的城市。

    我们可以想象,当奥思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必然会为自己当初不明智的举动而懊悔、痛惜不已。放下凭空设想的烦恼吧!轻松前行,相信美好的生活即将到来,这样的心态才是幸福人生的前提。当然,也是机遇降临的前提。

    在处处皆风景的人生旅途中,不要挂念太多不该挂念的事,不要把有些事想得太远,这样才能心静,才能快乐。学会放下烦恼,才能得到“余暇”;学会放下烦恼,才能释放紧张;学会放下烦恼,才能获得快乐与幸福。

    学会自己淡化和解除烦恼

    常言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试想,我们为这些自找的烦恼而消耗掉自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怎么能热情地、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呢?又怎么能较快地获得梦想中的成功呢?

    可见,庸人自扰并不是一件好事。那么,我们为什么又常常“庸人自扰”呢?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比尔·利特尔经过研究指出,一个人如果有以下心理或做法,必定会促使其庸人自扰、无事生非:

    1.总是将责任一股脑地揽到自己身上来。假如你将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将某些人不喜欢你的责任也一概归因于自己,那么要不了多长时间,你就会烦恼成疾。

    2.喜欢做黄粱美梦。最可怜的人是那些总是习惯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的人。假如一个人将自己的目标定得太高,不是自己能力所及的,他就会因不能实现目标而烦恼。

    3.总是爱盯着消极面,考虑事情时从来不从积极的角度出发。总是对自己有多少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铭记在心,或牢记着有多少次别人对自己说话的态度欠佳。假如你将注意力集中于那些不好的、吃亏的事情上,你就会通过这种消极的思想方式为自己制造烦恼。

    4.孤僻不合群。从来不去表扬别人,对别人从来不使用任何鼓励的言辞,甚至还会喋喋不休地对别人提出批评,挑刺、埋怨,以及小题大做。

    5.听凭事情变得更糟。当问题第一次出现时就正视它,解决起来易如反掌。反之,假如让问题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扩大下去,最后滚雪球的人总是遵照一条简单的规则行事:“假如错过了解决问题的良机,干脆再往后拖拖。”倘若如此,只会让问题越来越糟,必定会使你的愤怒和苦恼埋在内心深处数月甚至数年。

    6.自认为自己的地位卑微。女人们过度地承担家务劳动,然后对自己说:“没有一个人真正心疼我,对我们家而言,我仅仅是一个女仆罢了。”当男人也采取类似的措辞:“我的骨架都累得几乎垮掉了,谁也不拿我当一回事儿,大家都在利用我。”假如你总是这样想,一定会让你无比烦恼,而且还会滋生周围人的讨厌情绪,令你的感觉变得更糟。

    7.“事后诸葛亮”。假如你预计到有什么坏事会发生,它们多半是会出现的。

    8.将其他人都看得一文不值。首先嫌弃自己;一旦将自己的价值如此贬低,接下来就会觉得其他人也一样浅薄,于是对他们瞧不上眼,进而导致自己众叛亲离。

    当你明白了这些道理后,相信生活中的大部分烦恼都会主动消失了。然而,生活中总有一些让我们怎么想也想不通的事情在产生大量的烦恼,这些烦恼破坏力极强,会让我们的意志力变得薄弱,降低我们的判断力、理解力,甚至让我们丧失理智和自制力。这种烦恼不能主动消失,就只能用适当的方法来淡化和解除。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举个例子,一个雾霾天气,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重大的连环追尾事故,死伤多人,遭遇此次事故的人都是不幸的。未伤者受惊,轻伤者轻痛,重伤者重痛,死亡者惨痛,由前往后比,虽是不幸,但又是大幸;从后往前比,则是不幸中的大幸。在NBA的世界里,假如每个人都要跟乔丹相比,那当真是极不现实的事情。很多人只能望其项背,因此,只能以他为最高,然后做最真实的自己,否则,那定是一件令人烦恼至极的事情。

    其二,时间是治疗痛苦的良药。遇到烦恼之事,如果你主动从时间的角度来考虑一下,心中对此烦恼之事的感受程度或许就会大大减轻。受了领导的当众批评,自我感觉很丢面子,心里很不舒服,不妨设想一下,五天后,两个星期后,甚至一个月后,谁还会把这件事当回事呢?

    其三,做事情。比如,进行体育活动,尤其当剧烈运动时,体力的消耗很容易转移人的注意力,让烦恼得到释放;想办法让自己困倦,这样你心里渴望得到休息的信念就会将导致烦恼的信念取而代之;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当你将心思放在某件事上时,自然就不会想到令你烦恼的小事;让自己过得忙碌充实,这时你就没时间多想那些烦心事了。

    其四,理智分析法,即看清事实、理智分析、做出决定、依计划行动。解除忧虑并能成功解决问题应当归功于这种分析忧虑、正视忧虑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且直接抵达问题的核心。当我们遇到一些令人不悦的事情时,不妨清楚地写下我们在忧心什么?我有哪些可以采取的措施?其中哪一项是上策?在选定之后,立刻投入行动。

    最后,运用呼吸法,实现自我放松。放松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面对事情的精神状态。不妨试着:轻轻闭上双眼;心里暗想:甩掉所有无所谓的烦恼;缓缓地深吸气2—3秒,然后突然急速地吸气,动作可以非常夸张,直到肺部再也容不下空气;憋着气,坚持5秒;最后,瞬间将憋着的气一下子都放出来。将这些憋着的气想象成那些自找的烦恼。

    记得林清玄曾说:“我知道人生有一服最好的补药,就是使自己放松、开心,支除掉担心与烦恼的意念,放下那些不足与过剩的心。”

    不管你是达官贵族还是普通的黎民百姓,不管你是富甲一方的有钱人还是食不果腹的穷人,不管你是社会名流还是无名小辈,恐怕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生毫无烦恼。就算你不自找烦恼,但还是少不了烦恼,因为人是现实的,不是超凡脱俗的圣人,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要再庸人自扰了,而是要学会善于淡化烦恼,化解烦恼。

    很多时候,不是烦恼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撇不下它。那些本来是芝麻绿豆般的小事儿,却经常被视作难以想象的大事儿,而且往往抓不着头绪地朝着坏的方向想。如此一来,那些本来不足挂齿的小事,却成为了烦恼的根源。我们要想过幸福的生活,就要学会自己将烦恼淡化并化解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