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的24个悖论-节俭悖论——节俭,让你的荷包鼓不起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群蜜蜂为了日后能够过的更好,崇尚节俭,结果这个蜜蜂群体反而更加衰败;后来,这群蜜蜂眼见节俭不起任何的作用,于是大肆挥霍,反而使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经济学中把这群蜜蜂碰到的情况叫做“节俭悖论”。经济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一个社会中,大肆挥霍使得整个社会繁荣,而节俭反而使得整个社会衰败,许多经济学家也为这种奇怪的现象而感到十分困惑,但经济学家凯恩斯却独具慧眼地看到了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对“节俭悖论”做了详尽的论证。

    凯恩斯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曾经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续荣之父”。那么,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经济学家,是如何解读“节俭悖论”的呢?

    节俭是最常用的一种个人财富积累的方式,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秉承的优良传统,几乎每个人都说是一种美德。对于家庭而言,一个能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的女人会被认为是精明能干的家庭主妇,这样的家庭一般认为都可以致富。

    但是,根据凯恩斯所提出的节俭悖论认为:公众越节俭,越倾向于储蓄,那么产品需求就越少,社会总消费量就越低,这样就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由此可见,节俭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来说并没有任何促进作用。储蓄和消费是人们的收入的两种主要用途,而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也就是说,一个人消费得越多,那么储蓄就会越少;反之消费得越少,储蓄就会越多。消费量决定了需求量,从而也就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多少。因此,个人储蓄与国民收入成反比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反而增加。也就是说,节俭就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会导致社会总收人的减少,从而使得国民收入减少,导致社会经济萧条;反之,则能够促进社会繁荣。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

    中国人是善于储蓄,提倡节俭的民族,的确个人的节俭能够增加储蓄、积累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件好事;可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个人的节俭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是件坏事。

    因为节俭救赎减少需求,这样商品市场上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厂家就不得不因为市场需求减少而削减产量,解雇工人,而个人的收入也就相应地减少了,收入减少,储蓄也自然会减少。

    这个悖论在职场中也是广泛存在,就像上面的牛根生,职场中的步步高升以及后来船业的成功不是因为节俭,而得益于他不断的散财。可见,从长期来看,节俭对于个人致富以及走向成功,都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的。职场当中也是如此,节俭的人会降低需求,那么在职场中与人交往也会畏手畏脚,考虑到要降低自己的支出,借鉴的人不会为了超额的指出而搭建自己的人脉关系。而且,节俭的人,在职场中比较容易满足自己的工作正好达到薪酬的标准,他们不愿意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长此以往,工作积极性和工作量也会相应的下降,工资就有降低可能,甚至还会失去工作。这样看来,节俭会导致员工的收入下降,同样会降低在同时和上司心中的地位,因为节俭的人不会为了人脉去进行过多的消费,也不会做超出薪水以外的工作。

    散财的人不同,她们无欲无求的通过散财的方式帮助各种各样的人,在自己身边聚集起来各种各样的人脉,当有需要的时候,帮助过的人,同样你会替你说话,帮你创业。所以,牛根生的成功从他进伊利当工作的第一次散财就已经决定了的。

    散财聚人,能成事

    让每个人都在物质上有保证,把人际关系理得顺顺当当,从而让自己在职场中兴旺起来,这是“千金散去还复来”的智慧和勇气。可以说,善于“散财”,不一味的“聚财”,不但会成就你的事业,也会成就你个人的声望。苏宁老总张近东除了分配股权给南京总部数名高管之外,还用此招来稳定苏宁各地分公司的管理团队,根据苏宁各地分公司高管的表现,张近东会给予他们一定比例的分公司股份作为奖励。这种慷慨行为让这些高管对苏宁由衷地产生了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使得苏宁众多“职业经理人”转变成“事业经理人”,因而苏宁从未像同行那样一度出现高层频繁流动的现象。

    他们的职场:

    职场中有一个著名人物:牛根生,据说他初入伊利乳业的时候,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却是一个不懂得节俭的工人,因为每个月发工资,牛根生总是拿出自己的工资不是帮助这个就是,资助那个,还经常请同事们喝酒,每个月的工资就这样所剩无几。俗话就是散财,可是散财不但没有让他更加贫困,相反他在伊利的位置越来越高,知道最后离开了伊利,自己创办蒙牛,牛根生还是不停的散财,而蒙牛也是越做越大,一度超过了国企伊利。

    为什么牛根生不像普通百姓那样节俭,将自己的工资省下来用于积蓄?节俭积蓄就能过上好日子吗?这种现象可以从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18世纪在《蜜蜂的寓言》中讲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看出端倪:牛根生的节俭,会让同事觉得他小气,尽管节俭能让一名普通工人过上衣食不愁的日子,可是拮据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牛根生节俭的不拿出钱来与朋友一起吃饭,他就不能获得任何有利的信息,也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人脉网,生活衰败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牛根生看似挥霍的散财,却得到一帮朋友的帮助,大家都觉得他大气,不计较,能成大事,朋友们都愿意帮他。而且吃人嘴软,得到牛根生好处的人都会觉得欠他一个人情,这样当牛根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必然会有很多朋友还他人情,这就牛根生散财聚人的道理。

    无论蒙牛公司最后的发展如何,我们至少可以从牛根生起步的历程看到成功的必然因素:散财聚人。人是所有企业赖以存在的最基本元素,中国古代有句俗语:“天时、地利人和”其中的人和最为重要,如果身边聚集一帮朋友大家齐心协力的帮助你成功,焉有不成之理?人气的聚集,需要你的不节俭,需要你的散财。

    你的职场:

    最大限度地发掘企业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员工的才能是每个大老板的愿望,而能否做到又是企业是否能够欣欣向荣的关键。没有每一个员工兢兢业业的工作,一个大老板就是浑身是铁能打几个钉?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人这种最宝贵的资源呢?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才能最充分的发挥出来,一旦被问到这些问题,很多人不假思索就可以回答上来:“重用人才呗!”“努力干呗!”问题又出来了,怎样重用人才?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非常努力,可是还是感觉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有些老板非常的节俭,希望员工努力工作,可是有很苛刻,好像付出100元,希望员工创造200元,甚至更多的财富,这样显然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因为面对一毛不拔的上司,员工能应付则应付。所以,成大事者,通常的做法,一是给他人充分的施展空间;二是散金钱激励他人。充分的施展空间要给那些能干的、有抱负的下属;对于大多数员工,金钱方面的激励让他们感觉更实惠。即使再有抱负,再想干事的人,也是凡人,凡人就有物质方面的要求。那么究竟如何做才能恰到好处的散财聚人?

    (1)有目的的散财,让“小鬼”行方便之门

    常常听说职场之中“小鬼”难缠,通常位高权重的人反而好说话、办事,可是通往位高权重之人的路上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小鬼”挡道,有些人说,这些“小鬼”多为小人,不可长交,只要平时不得罪即可,没有必要对这样的“小鬼”散财。其实不然,既然是挡道的“小鬼”除了不得罪,毕竟你如果想与位高权重的人打交道必须与让“小鬼”不挡道,怎么样才能让“小鬼”行方便之门,只有散财,有目的的散财,“小鬼”的欲求很容易满足,因为他们的地位不高,又因为他们挡道的特殊使命,让很多人看不起,这时候你只要把小鬼当做人物去尊重,并且在需要的时候投其所好,送点礼品给他,比如喜欢烟酒者,两条烟一瓶酒则可以帮你打开方便之门。综上所述,对于“小鬼”做到平时尊重,有事送礼即可。

    (2)隐性散财,将君子聚在身边

    职场中更多的需要一些君子,这些君子一定是仗义、能力强,将这些人聚集在你身边,当你需要的时候,他们会挺身而出。因为是君子,又要长期交往、做朋友,所以不能“无事不登三宝殿”。同样因为是君子,不能明着送礼送钱。只有隐性散财,将君子聚在你的周围。什么是隐性散财?就是通过不太明显的付出,也即间接的掏腰包,来帮助身边的君子。比如,身边有位正直的同事,虽然平时对自己并不热心,但是他的确是一位君子,有一天他的母亲生病了,你不妨帮助打听个知名中医大夫,虽然打听、甚至帮助预约大夫花费了你不少的钱,但是你只需要将预约的大夫告诉同事,日后他的心理一定会记住你的好处,你需要他的时候必定仗义相助。这就是隐性散财,将君子聚集在自己身边。

    (3)散财要自然,以双方感觉不尴尬为原则

    如果你的散财颐指气使,不但会让对方感觉你在施舍,满足你炫耀的心态,而且会感觉到你在贬低对方,这样的散财肯定不会帮助你聚人成事。散财也要尊重对方,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至少在散财的过程中要自然,以双方感觉不尴尬,不引起不良情绪为佳。比如,有时候为了升迁,本来不想送礼,可是被家人逼得不得不送礼,领着贵重的礼品在领导门口徘徊半天不敢进,这种心态及时将礼物送了,也达不到效果,因为送礼人感觉尴尬、别扭,受礼者一定也会不自在。倘若,你平时将工作做足了,和领导关系很融洽,领导家中也是去过几次,这样的情况下送贵重的礼物,相信领导收起来也会心里舒服,帮起你来肯定是不遗余力。

    自己吃米饭,总要让别人喝点粥吧!得到众人相助,自己得到升迁,就不能忘记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至少的让别人粘上你的光,喝点粥。否则,你苦心经营、聚拢在你身边的人就会和你说“BYE—BYE”。

    所以,要成事,必须先得“散财”。中国传统的儒商讲究“以德为本,以义为先,以义致利”,这其中追求的正是一种“以和为贵,散财聚人”的境界。很多人都不懂得充分的利用手中优越的物质条件,去换取广大下属的拥护,总是抱财守缺,往往适得其反。

    懂得为企业节约的员工升得快

    随着企业见得竞争日益激烈,产品供大于求的现象日益突出。人才的不断流动,技术的同质化让企业很难再利用自己的专有技术赚取高额利润,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要想保住自己现有的市场份额,就不得不采取降价的方式与同行竞争,这样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小,控制成本成为每一个企业的必然选择。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节俭是每家企业不约而同用来考察员工一项重要指标,任何一个老板都喜欢为公司节俭的员工,无论老板他自己在生活中多么的奢华。所以,作为一名员工,要想得到老板的信赖和重用,就必须踏踏实实地工作,处处为企业着想,想着办法为企业节省。

    他们的职场:

    小刚是一家汽车制造厂的技术工人,他的工作是负责焊接汽车底盘的零部件。整个车间都是流水作业,汽车底盘由传送带自动传输,每次在小刚这里会停留4分钟,他必须在这点时间内用6根焊条焊完所有的零部件。然而小刚认为在他的这道工序上还有改进的余地,于是她每天观察生产流水线,计算用焊条的方式,并且天天都在思考改进的办法。

    有一天晚上,正在吃晚饭的时候,小刚突然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拍,扭头回到自己的房间,就开始研究起来:如果能够将焊接点击次数减少,是不是就能节省焊条?

    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的研究,终于找到了一种比原来少点击6次的焊接方法。这样算来,如果每个汽车地盘焊点少点击6次,一天下来可节约280跟焊条。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车间主任,主任就组织全车件进行食盐,结果在减少点击6次焊点的情况下,产品的额质量仍然是合格的。于是车间主任将这一发明报给了上级主管部门,上级非常满意小刚的发明,不久后车间主任退休后,便提拔了小刚。

    像小刚这样一心一意为企业着想的员工,自然也是能为企业赚钱的好员工,只有这样具备节俭意识的员工,处处维护企业的利益才是上级领导最欣赏、最愿意提拔的员工。其实每一位员工在职场中都应该树立节俭意识,养成为单位节约每一分钱的习惯,其实为单位节俭就是为单位赚钱。单位无论大小,是公是私,使用公物都要节俭,员工外出办事,在不影响工作效率的前提下,能节省尽量节省,因为你节约一块钱等于给公司赚了一块钱。著名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注意小笔开支,因为小漏洞回事大船沉没”所以,不该浪费的一块钱也不能浪费。

    你的职场:

    在现在这个社会,学历已经不能准确的代表能力和职业素质,很多老板看中看重的是员工是否具有节约意识,老板都喜欢能为企业省钱的员工,而所有优秀的员工也都会为企业着想,会在日常工作中厉行节俭。因此,身处职场的员工要想升得快,就必须站在企业的角度,处处为企业着想,事事为老板和单位省钱。会为单位省钱的员工本身就是一笔财富,这样的员工走到哪里,都会得到上级领导的青睐,当然升的也很快了!

    如何在职场厉行节俭,才会有助于你的升迁?

    第一、记得打印纸一定要双面使用,这虽然是小细节,但是这个小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你是否处处替单位考虑。

    第二、外出办事前将所有的费用精细化,在上报给你的上级。不能使用“大概”“可能”这样的词语汇报任何与钱有关的工作。比如,上司让你去城南的仓库中拿货物,你就得精确的计算,从公司到城南仓库需要搭乘大写交通工具,每一种交通工具需要多少费用?将货物运回需要多少费用,然后将计算的结果报给上级。这个时候,这样精确的预算和估算出得大概数据相比,精确的预算会给上级你用心节俭,为公司节省的印象。

    第三、与同事合作使用办公用品。单位的办公用品不要想着反正是公家的,随便拿回家,这样的小动作,时间长了你的上司一定会知道。与其那样,还不如尽量少浪费办公用品,和能与同事合用的办公用品就尽量合用。比如冬天比较冷,单位为了员工计划购买一批电暖器,这时你提出少买一台,与你邻近的同事共用一台电暖器,这样公司就会少购买许多电暖器。

    第四、你的节俭必须要巧妙地让上司知道,而且仅仅体现在为了企业,对同事和上司不可这样节俭。比如,上司经过打印机的时候,你一定要双面打印,再比如上面购买电暖器,万不可自己一个人提出少买一台,而应该将合用作为书面提议递交给上司,这样不仅自己做到了节俭,而且提出建议让公司所有的员工一起节俭,这样上级就会明白你全心全意为了公司的用心,适当的升迁机会随时会等着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