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的24个悖论-淘汰悖论——人才反而会被淘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400多年以前,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悖论: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也就是“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也就是“劣币”,却充斥市场。

    其实这个规律早在公元15世纪明朝嘉靖时期就出现了,那时候朝廷为了维护铜币的地位,曾发行了一批高质量的铜币,结果却使得盗铸更甚。原因何在呢?原来在市场上流通的一般铜币质量远低于这些新币,盗铸有重利可图,致罪者虽多,却无法禁绝。私铸者还往往磨取官钱的铜屑以铸钱,使官钱也逐渐减轻,同私铸的劣币一样;而且新币会被人收拢、熔化,然后按照一般的较低的质量标准重铸,从中获利。

    可是另一方面,如果朝廷铸造的金属币质量过于低下的话,同样会鼓励民间私铸。明代虽然取消了对金属货币的禁令,却没有什么有效的手段来保障铜币的供给,这导致了大量伪钱占领了市场,并引发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这种现象显然与人们惯常的思维相悖,通常劣币应该被逐出市场,而良币应该是在货币市场被广泛流通的,为什么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呢?不好的怎么可能驱逐好的呢?这有些不可思议。汽车市场上,尤其是二手车市场上也会出现不好的车驱逐相对较好车的现象;职场中也有能力强者被驱逐,平庸的没有什么成就的反而会留下来的现象。小摊贩卖水果也会出现不好的水果先被卖出去,好的水果最后留下来变成不好的水果。

    可见这种现象极为普遍。举例来说,假设你刚刚来到一个城市,因为一区发展需要购买一辆二手车,于是来到二手车市场。这种情况下你和卖车的人之间对汽车质量信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卖家知道所售汽车的真实质量;但是你只知道好车最少要卖8万元,而坏车最少要卖2万元。你自己要想确切地辨认出二手车市场上汽车质量的好坏是困难的,最多只能通过外观、买家的介绍及简单的现场试验(试驾)等来获取有关汽车质量的信息。而从这些信息中你很难准确判断出车的质量,真实质量只能通过长时间的使用才能了解,但这在二手车市场上又是不可能的。

    假定你的时间有限,或者缺少耐心,不愿反复讨价还价,那你就先开价,如果被卖家接受,就成交;否则,就拉倒。那么,你应该开价多少呢?开价8万元显然是太高了,因为这不能保证你买到质量最好的车;而如果你希望买到坏车,开价2万元,就肯定有人卖给你。

    也就是说,所有典型的买家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出价5万元。结果是,二手车市场上汽车的平均质量降低,因为买家愿意支付的价格进一步下降。在均衡的情况下,只有低质量的汽车成交。

    这样一来,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汽车会被撤出二手车市场,市场上只留下质量低的卖家。于是,高质量的汽车在竞争中失败,市场选择了低质量的汽车。

    在职场中同样的道理,同一企业,由于旧人事与薪酬制度惯性等,一些低素质员工与高素质员工薪酬大体相当,从而导致低素质员工对高素质员工的“驱逐”。虽然高素质员工薪酬超出低素质员工,但与员工对企业做出的贡献相对不成比例。这是低素质员工对高素质员工“驱逐”的一般情形。假设在某企业有甲与乙两位员工,甲是高素质员工,乙为低素质员丁,但员工乙对企业的相对工作价值为1,则员工甲对企业的相对工作价值为3,但员工甲的薪酬只有员工乙的1.5倍。这里权威的参照系是市场薪酬水平,当我们说高素质员工薪酬水平较低,其实主要不是其与低素质员工薪酬水平的比较,而是其与市场薪酬水平的比较。

    企业在薪酬制度或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均可能发生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这就是为什么高素质的员工总是会感觉不公平,觉得自己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低素质员工,可是薪水却没有相应的高那么多,于是高素质员工选择离开,这样实际上造成了低素质员工驱逐了高素质员工。

    实际职场中的例子屡见不鲜:高素质、高能力的员工永远不是企业最稳定的员工,那些企业最稳定的员工不但素质相对也说会低一些,而且对企业创造的价值也会相对来说低一些。如果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不能充分体现“优质优价”原则,那么高素质员工的绝对量尤其是相对量将会下降。这表现为对自己薪酬心怀不满的高素质员工另谋高就,或者为企业外高素质人力资源对企业吸纳请求消极回应。这一般会导致企业低素质员工绝对量尤其是相对量上升。这种现象的存在显然对企业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一旦低素质员工驱逐了高素质员工,那么高素质员工留下的岗位可能需要更多的低素质员工来填补,这样一则会增加用人成本,二则企业的整体人员素质会下降,对外吸纳高素质员工的能力也相应下降,企业势必会陷入效益下滑的恶性循环。

    与货币流通中劣币对良币驱逐相比,低素质员工驱逐高素质人才反而会复杂的多。这主要是因为,在薪酬上,一方面,人力资源本身千差万别;另一方面薪酬更为丰富多彩。从员工本身来看,高素质人才被驱逐、被淘汰也有自己的因素,除了对薪酬不满等客观因素之外,高素质人才自己在职场中也会存在一些恃才傲物,高能力、低人际等一些内在的因素导致自己被低素质人驱逐。

    被驱逐被淘汰,一定是你的问题吗?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只是苍白的教条,在真实的世界里,弱者最终占了上风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虽然与常理看似相悖,其实也有其中的道理。

    他们的职场:

    在一个企业中,有三个人格外突出,小曹销售业绩突出,连续三年打破了公司创下的销售纪录;小孙思维敏捷,公关能力强,常能处理好突发事件;小钱做事认真负责,能及时完成领导所布置的任务。这三人都深受领导好评,但相比而言,小曹是这三个人中能力最强的,小钱的能力则最弱。有一次,公司从这三人中挑选一位提拔为部门经理。此时,职场里所有的同事都认为小曹最有希望获得提拔,而小钱希望最小。但最后的结果却大出人们意料,恰恰是能力被认为最差的小钱当选,另外个人反而被淘汰。

    原来,尽管小钱相对于小曹和小孙来说,工作能力稍逊一筹,但其人有个最大的优点,不与人争,和颜悦色,为人低调。当小曹和小孙为取得部门经理一职斗得不可开交时,小钱却表现得很超脱,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让两位对手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却得到了上级的好评。因此,尽管小钱的工作能力并不特别出色,表面看来对谁也不构成威胁,这一“弱点”最后却促成了他的成功。

    有句话叫做“功高震主”,一个人能力越高,成就越大,就越有可能走向被驱逐出局、被淘汰的悲剧结局。汉刘邦当皇帝后,大肆杀害功臣;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就是因为功臣的能力和声誉威胁到了皇帝的地位,使得皇帝必欲除之而后快。现在,许多公司中同事间的互相倾轧,优秀的人士被排挤、被驱逐,其根源也大致如此。

    那什么样的员工才不会被淘汰?

    用友集团董事长王文京曾经说过,那些品行好、专业能力强、敬业、业绩好的经理人,我欣赏他们并乐意给他们高薪。考核的主要方式是“岗位业绩+团队合作+再发展能力”,那些有较强事业心或较高的专业水平或带团队的能力的人是最好的员工。

    深圳群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朝蓬认为永远不会被淘汰的员工是:第一,必须诚实,并且要敢于承担责任;第二,作为计划执行者,要与计划制定者有默契,清楚明白计划制定者的思路和要求,并且还要做计划制定者的政策推广人,要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三,要有“战术”的策划和组织能力,当上级提出“块的要求”,在他的职能范围内,必能够更加专业、细致,能够将“块”分解成“条”。这样的员工,什么样的薪水都不会吝啬的。

    某知名房地长公司总裁也认为,好员工具备的素质是:诚实(对同事和客户),并能够向下属传播诚信的理念;团队组织能力,能够组织下属完成预定的工作任务,并能培养下属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主动思考,遇到问题时不是将问题推给上司,而是先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案,然后和上司一起讨论确定;负责,信守工作上的承诺(时间计划、工作质量等)。

    你的职场:

    无论你的能力再高、你的文凭再高,没有上面各位老总所要求的素质,相信你很快就会被驱逐、被淘汰。

    要想不被驱逐、不被淘汰,低调做人、积极做事,掌握职场技巧,再加上你的能力,你将成为职场的不倒翁,还会获得自己满意的发展。

    反过来,哪种类型的员工会被淘汰呢?

    庸庸碌碌无成又不肯学习,不求功劳但求无过者一定会被职场淘汰。现在毕竟不是以前吃大锅饭的时候,只要不出大的差错,就可以终身在一个单位里直到退休。如果你在企业中碌碌无为,不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也不会养着一个无用之人。

    恃才傲物,不放任何人放在眼里,这样的人即便能力再强,为企业创造的财富再多,也无济于事。最终还是会落得被淘汰出局的下场。因为现代的企业都是提倡团队合作,一个人再有才华,不可能做得了一个团队的事情,不懂得与他人合作,注定是要被淘汰的。

    是非多多,爱嚼舌头,做事拖沓的人也迟早会被职场淘汰,现代的企业讲究的失效率,是非多、爱嚼舌头的人只会误事,当然不会被职场容纳。

    不懂得为人处事,爱得罪人的员工也是容易出局的,因为人脉是职场生存一种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平时不懂得积累自己的人脉,又爱得罪人,那么当你得罪上级,又没有人帮你说话、圆场,那么你就算是不出局,呆在职场也会非常的难受。

    高学历就一定不会被淘汰吗?

    现在很多的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认为只要学历高就不会被淘汰,于是他们选择本科毕业读研,硕士毕业了读博士。他们不知道对于企业而言,选择优秀的人才而不是高学历人,才是最重要的。曾经也有有人单位盲目的认为高学历者都是人才,不惜重金引进。可是随着理性用人的趋势和一些用人单位实际使用高学历个案报道,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人才的定义不同以往,高学历同样会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他们的职场:

    她叫林菲儿,刚刚大学毕业,专业是酒店管理,虽然不是名牌大学出来,但是她还是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信心。第一次走进人才市场,看见黑压压的人群,感觉到一片茫然,每个人的手上几乎都拿着学历证书和纸笔,其中不乏研究生之类的学生在应聘,看的林菲儿更心慌了。“本酒店招收服务员,有能力的可以培训成主管,底薪1000元,工作地点:北京”林菲儿远远的看见一家招聘单位的面前空空如已,没几个人上问,上前一看才发现是在招服务员,“您好,请问你们这里还需要人么?”林菲儿礼貌的坐下来问。

    “小姐请坐,呵呵,说实话你还是今天第一个上前来问的人,请问你作为一名大学生为什么会来选择应聘服务员呢”招聘人员问到。

    “这没什么啊,我学的是酒店管理,而服务员而是酒店的一员,我想先从低做起,学习并熟悉了整个酒店的流程,我才可能管理呀,所以做服务员对我来说也算是一种锻炼。”林菲儿从容的应答到。

    “恩,那好,你留下你的简历,如果录用我们联系你的”林菲儿留下简历道谢就离开了。

    三天后林菲儿接到用人单位的通知让她去北京工作。林菲儿来到北京后,一名男子欢迎她“您好,林菲儿同学,欢迎加入我们的大家庭,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客房部经理的助理了”。

    “你们不是在招服务员的吗?”林菲儿疑惑的问到。

    “招服务生还要看学历的嘛?找服务员只是我们在人才市场打的一个幌子,没想到现在大学生的眼光都那么高,连问都没来问,幸好还有你上前来问,所谓这次机会属于你也是正常的”男子开口解释到,听着男子的解释,林菲儿由衷的感到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庆幸的是她最终选择了从低做起,半年后由于林菲儿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好,已经正式被提任为客房部经理。

    这个故事可能从某些方面像是劣币驱逐良币,高学历遭到了驱赶,林菲儿不得不巧妙的避开高学历的处境,通过高学历低门槛的方式,从基本做起,让用人单位慢慢的认识自己的价值。其实这是企业以一个公平的环境让大家来竞争,成绩优秀不代表就有能力。与其等待市场驱逐高学历,不如像林菲儿那样从低门槛中跨入进去,用能力为自己赢得发展空间。

    你的职场:

    高学历人才遭遇劣币驱逐良币是因为本人的工作态度和自持学历高,不肯踏踏实实从低做起导致的,其实只要转变自己的观念,高学历者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有以下几大原则:

    一、言而有信

    身为员工要言出必行,言而有信。所以说话都要尽量给自己留有余地,没有确定的事情,不能随便说。倘若必须说,只能说一些含糊、勉励的话语。这样不至于让你落得个言而无信,让别人对你产生意见。

    比如,职场中办公室里秘书岗位招聘选择新人,然而原来的秘书却尚未离职,此时,就招新人进来处理秘书日常事务,就会遭到别人的任意差遣而心中不悦,会对主管报以极度的不信任的感觉,显然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

    这时候主管应该在招新人进来的时候就需要明确的说明:“公司目前还没有决定正式录用你,岗位也没有完全确定,你只是在试用期,无论你将来在哪个岗位上,都希望你能够好好把握现在的锻炼机会。”显然,这种情况你就不能说新人进来就是做秘书工作的,毕竟原来的秘书没有离岗,既然新人可能会遇到任人差遣的境地,不如就给他一个更大的范围——没有定岗,只是适用。这样新人不会认为你言而无信:明明说好我来做秘书,怎么什么工作都要我来做,连个秘书都能指使我。

    二、学会求助他人

    你的能力再强,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做得了所有的工作,你需要再遇到困难时要有求助他人的能力。殊不知,当你求助于他人时,正好是给一个他人表现自己的机会:看他不会,来求我帮助。其实人人都需要这种机会来满足自己帮助他人的愿望。有些人,尤其是高学历者,自持自己能力强,学问多,不屑于求助他人;还有的人认为求助他人是自己能力低下的一种表现,所以及时不会也想办法糊弄,也不愿意求助他人;还有的人认为求助他人就欠了别人的人情,以后还得还,尽量自己解决吧。这些都是不懂得求助的一种做法。求助他人不但有助于自己及时完成工作,还会有助于与同事搞好关系(人脉的建立就是在这“一求,一还”中产生的),有时候求助还是一种“示弱”的表现,求助表示你学历再高也有不会的,和普通人差不多,这样就会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三、不要看低闲人

    高学历的人大都是实干家,见不得有人闲着,似乎闲着就是无能表现,因为高学历的人他们自认为自己是人才,到了单位就会是骨干,是单位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所以愿意担当起大任,当然见不得那些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学历不如自己的人。

    其实但凡用人单位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闲人,这些闲人主要有两类:一类的确是真正的闲人,通过关系进来,主要是在后勤和人事部门;还有一类是看似是闲人,实则是企业的强人,能力很强,通常是在关键时刻显示出他的本领,平时看似会比较闲。这样的人通常会在比较重要的部门或岗位。这两类人前者是单位老板或者某个高管的关系户,你看不起意味着得罪了这样的关系户,那么间接的得罪了你的老板或者高管;后者虽然看似学历没有你高,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他的能力已远远在你之上了,他才是单位真正不可或缺的骨干人物,看不起这样的人,就是看不起单位多年来对这样人的栽培,那么你的学历再高,能力又不如人家,你被淘汰岂不是早晚的事情。

    四、遵守公司的规则

    你的学历再高,只要身处职场之中,你就得遵守职场的规则。职场的规则不是按照学历高低来设置的,它是规范职场中每一个人的行为规范的。如果你自持自己的学历比较高,可以不用和那些低学历、低文化的人遵守一个规则,那么你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学历高有时候会享受一些特殊的待遇,比如你的薪水可能会高一点,你的工作看似复杂一点,你也会受人尊重一些,但是这些不能成为你可以不遵守公司规则的理由和借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