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狼性征服:大唐开国的政治真相-大家都不是好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    利益牵动着你我

    太原(山西省太原市)是李渊以前的老家,当初为了躲避隋炀帝战败问责,李渊迫不得已举起了造反的大旗,一路上跌跌撞撞的跑到了长安。

    每天忙碌打点,李渊忘记了他曾经的一个朋友,老家的邻居李密。

    当初为了利用李密牵制东都洛阳(河南省洛阳市)清剿的大军,李渊曾经和他有过往来,至于现在怎样,李渊没有闲心去了解,现在,管好自己是最重要的。

    李密现在的情况并不乐观。

    当初打天下,大家都没什么,也不分出你大我小,而今有了自家的一块菜园,问题便突显出来了。

    问题之一:“(表面问题),到底谁是领导,该谁来指挥。

    问题之二:(深度问题)利益怎么分配。”

    要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必须了解李密。

    李密其父李宽,隋朝时期,因战功卓著,被隋朝封为上国柱(国家一级英模)。公元613年,隋炀帝举全国之力远征高句丽(朝鲜),礼部尚书(国务院内政部长)杨玄感利用国内矛盾,举兵叛乱。李密因其过人的学识做了杨玄感的智囊。

    杨玄感叛乱失败,李密被隋朝通缉,无路可去,占据瓦岗(河南省滑县)的叛军首领翟让爱其才能收留了李密。

    翟让本是当地,因事犯法,判处死刑,关押在监狱里,等候执行。监狱小吏黄君因不满现状,在狱中煽动翟让叛乱。翟让想到自己终归一死,便答应黄君要求,逃出监狱,带领部众200余人进入山林,占山为王,以抢掠为生。

    翟让的收留,让本以为自己生命快要结束的李密,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激情,作为对老板的回报,李密在翟让这里干活十分卖力。

    严格一点来说,李密是一个因为参加农民起义运动而被学校开除的学生,(在这之前,李密曾担任过隋炀帝的侍卫,曾在隋朝开办的军事院校学习)在瓦岗叛军人才极其匮乏的环境下,李密很快脱颖而出,成了瓦岗叛军的骨干之一。在李密的带领下,几年时间,瓦岗(河南省滑县)叛军摇身一变,在当地有了不小的影响力,霍家也从此改名为霍氏集团。

    李密功高震主太,会对翟让的地位造成威胁,霍氏集团从事职业的特殊性,让翟让不得不正视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李密是聪明人,翟让的一举一动,他都能从中嗅出真实的信息,综合各方面的消息,李密隐约的感到霍老板要赶走自己。

    想到这些,李密有些失落,难道自己为翟氏集团兢兢业业打工这么多年,换来的却是翟让的一张下岗通知单。越往心里想,李密的不满越严重,翟让的作为有一点过河拆桥的味道。

    如果在太平盛世,李密和霍老板之间的矛盾很好解决,和平环境,规则写在纸上,(当然,潜规则不算)实在不行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乱世则没有规则可讲,谁拳头大,谁就占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就能活得舒服一点。此外,李密的遭遇也是由翟让从事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李密的去留让翟让感觉很决定,是否解聘李密他思考了很久。

    李密跟随自己东征西战,确实为企业创造了不小的财富。

    此外,李密在翟让这里打下了坚实的人脉基础。更重要的,这些人脉关系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共同利益这块基石上的,李密则是这块石头稳定的关键人,换掉他翟让心里没有把握,他害怕这样的举动会引起集团内部的动荡。

    当初李密没有参加瓦岗叛军,翟氏集团的经营状况是负增长,直到李密加入,才开始渐渐有了起色,翟氏集团能有今天,李密的功劳不可磨灭。

    房间里的翟让仔细地梳理了一下昨天前天,在看看今天,突然发现自己做事太绝情。

    翟让回过神,回头看看自己身边的亲信,翟让连连摇头,“自己身边的亲信都是些无能之辈。”翟让不敢想象李密走后的情形。

    经过一番权衡利弊,翟让决定不解聘李密,看看自己前面走过的路,霍让觉得自己一定不能失去李密这样的人才。这一刻翟让感到世

    界很美好,为什么人们非要争个你死我活,翟让突然明白了中庸之道的意思,此时的他也在突然间悟透了利益这个词。

    利益是好,但这种好往往是不能一个人能够独享的。

    翟让想通了,但他不知李密心里的打算,由于前面发生的事,现在的矛盾并不是翟让一人能够解决的。

    §§§第二节    矛盾的酝酿

    生活中有一道菜,名叫盐炒白菜,这道菜的味道概括起来:有盐,不甜。

    生活很多时候就是如此,也造就了很多盐炒白菜一类的人,翟让身边的亲人就属此类。

    在翟让已经决定继续与李密合作的情况下,周围的亲信仍然在翟让身旁鼓动。

    公元617年11月,司马(政委)王儒信劝说翟让废除李密大冢宰(国务院总理),让自己总揽全局,翟让没有答应。

    见自己接管大冢宰(国务院总理)的计划没有实现,王儒信勾结翟让大哥翟弘,一起诋毁李密。

    翟弘抓住弟弟贪财的缺点,开始了对李密的诋毁,将以前发生的一些芝麻小事重新提起。

    公元617年2月,左长吏(副秘书长)房彦藻攻破汝南郡(河南省汝南县),抢劫了许多金银珠宝,只送给李密没有送给翟让。

    大哥重提此事,霍让听后心里很不舒服。人在生气的时候会联想,翟让又回忆起之前许多类似的事情。这一下,翟让心里的怒火立刻沸腾起来。之前想的那些事,已经抛到脑后烟消云散,这一刻翟让只想狠狠地揍李密一顿。

    房彦藻这些天一直察言观色,当他得知翟让情绪的变化,房彦藻害怕翟让秋后算账,思考之后找到李密向他透露了翟让的变化。

    李密这些天也一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

    “小心,翟让要动你了。”房玄藻说。

    “不可能,现在四处还在打仗,翟让不可能这么干。”李密吃惊的说。

    “真的,王儒信马上取代你大冢宰(国务院总理),这是动你的信号,兔死狗烹,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吧”

    “没想到是真的,那怎么办。”李密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阴郁起来。

    “如果被毒蛇咬了手,你会怎么干。”

    李密心里“铛”的一声闷响,李密听懂了这句话。

    “这样做,把握有多大?”李密说。

    “反正都是死,你死马当活马医吧。”

    “奶奶的,我早知道有这一天。”

    “李总,你早点做准备,晚了就来不及了”

    想想自己被学校开除,四处通缉的日子,李密打死也不愿意再去过那样的生活。

    李密狠狠的咬了一下牙,心里默念道:“既然活不了,那大家都别想活,要死一块死。”

    为了以防万一,李密私下里准备了几套刺杀方案,他冷静地等待着时机的出现,只要时机一到,他便立即采取行动取掉翟让的人头。

    §§§第三节    明晃晃的血刀

    矛盾也许能在脑海中一瞬间消失,但翟让没有坚持正确的想法,李密知道自己无路可去之后,他无奈的选择了最直接的办法,干掉翟让。

    公元617年11月11日,天气有点阴沉。翟让、翟弘相邀李密在()吃饭。

    看见翟让的随从(),李密说道:“我与翟大将军吃饭,有什么好防备的,其他人全都退下。”

    翟让两兄弟互视一眼,害怕谋杀计划泄露,连忙示意身边随从退下。李密只留下卫兵蔡建德持刀跟随自己进入屋内。

    进入屋内,李密则带刀进入屋内。就座完毕,李密从身边拿起一支弓,让翟让试射。

    翟让刚拉满工,李密事先安排的亲信从屋后钻出,拿出砍刀从后面猛砍翟让,之后,翟让的亲信全被李密安排在屋后的侍从立刻拿下。

    翟让在被李密杀死倒地的几秒中,他想了很多,当年的他,因为偷了地主家一个红薯被迫逃亡,在山上被追杀的情形一下浮现在脑海中,他又想起了前不久刚刚出生的小孙子。

    李密取出插在翟让身上的刀,抹了一把满脸的鲜血,将翟让从地上拉起来,又给了一刀,这时他的助手房彦藻过来问道:“翟弘几个人怎么处理?”

    李密没有抬头,只是在空中挥了一下手,房彦藻明白了,全部就地解决。

    李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踏着坚实的脚步走了出来,周围看热闹的人此时正在热烈地议论刚刚发生的事。

    当他们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空气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很多人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我们以后怎么办?会被解雇?还是原职不变?一长串的问号打在人们心中。

    人生要做很多的选择题,这次,李密艰难的交了答卷,当他砍下翟让的人头时,他完成了人生一次非常重要的选择,由一个打工仔变成老板。

    在对瓦岗(河南省滑县)叛军进行调整的时候,李密权衡利弊了很久,并没有做任何的改变。因为改革会触犯太多人的利益,在自己的地位还没有稳定的时候,李密不想在瓦岗军内部树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听到这个消息,最高兴的莫过于瓦岗叛军,他们紧张的心一下松弛了下来,他们纷纷感叹,原来一切都没有变。因为在他们看来,高层的争斗并没有给自己的利益带来任何损失。

    §§§第四节 洛阳是一块蛋糕

    李密现在是翟氏集团的一把手,翟氏集团的名字李密并没有更改。

    瓦岗叛军在当时是被隋朝政府重点打击的对象。李密之所以不更改名字,是想大事化小省下很多麻烦。

    虽然李密一直封锁消息,翟让板被杀的事,还是从各种渠道传了出去,瓦岗叛军高层发生的政治斗争,自然会引起了隋朝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隋朝将军(剿匪一军军长)王世充,关注李密已经很长时间,对于这个年轻人,王世充认为李密绝非池中之物,在当地大大小小的起义军中,王世充曾经断言:“李密是一个干大事的人。”现在翟让的被杀证明了他的猜测。

    对于这样的人,王世充很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办,他知道,只要条件允许,强大后的李密一定会成为第二个李渊似的人物。

    现在的李密只是在郊区活动,不时还和自己玩点警察与小偷的游戏。

    王世充知道,过不了多久李密就不会一味躲避,一定会硬碰硬的和自己干一架,霍让的被杀就是一个明证,也是信号。

    王世充思考一番,终于下定决心,坚决打击李密,即使自己现在的力量并不强大。

    将危险永远遏制在萌芽状态,让危险远离自己,是王世充这样的保守者防备的底线。

    为了使任务完成的漂亮,王世充进行了充分的战前准备,“修理”李密的日期定于这一年的冬季。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12月24日,准备许久的王世充终于发出了“教训”李密的命令。听见这个消息,战士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现在战争开始,苦难的日子终于要结束了。

    打仗对于普通士兵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劝君莫提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只是那些满怀雄心之人地钟爱,更多地时候,士兵选择当兵只是想混一份皇粮的差事,并不是真想打仗。

    公元618年12月24日,王世充手下的一个士兵,偷偷的跑了出来,逃到了李密军中。他选择投降李密,有自己难言的苦衷,因为他太饿,太想吃饭。

    李密亲自接见了这个饥饿的士兵,吃饭时,李密和士兵聊了起来。

    “ 王将军最近在忙些什么?”李密说。

    “最近买了很多马,还说犒劳我们,娘的,一直说到今天都没兑现。”

    “哦,是这样”李密若有所思,又问:“那王将军说的犒劳是指哪一天”

    “就是今天。”

    李密站起身,脸马上沉下来,快步走出食堂,看看四周没有其他的人,李密对自己的幕僚们说道:“如果不是这个人的投降,我们真上了王世充的当。”

    李密从投降士兵的话中领悟到了什么。

    李密猜测王世充的军粮一定快要吃完了,为了争取胜利抓住战机,今天或者明天一定会来攻打他。事后证实李密的猜测果然没错。公元618年12月24日这天晚上,王世充真的来了,这一次王世充输了。

    公元618年12月24日深夜,王世充率军抵达李密驻地,与王伯当首先遭遇,进攻失利。

    李密带领军队逃到森林,留下总管(守城司令)鲁儒抵抗王世充。王伯当之后又纠集军队,大举反击,王世充大败,王世充死伤千余人。爱将费青奴阵亡。

    §§§第五节    我们都在关注你

    听说王世充战败,洛阳(河南省洛阳市)越王杨侗派出特使前来慰问王世充。

    之所以这样关心王世充,除了礼貌上的过场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杨侗自己的安危还掌握在王将军手中。以后自己的平安,王世充是一个重要地筹码。

    对于杨侗,王世充的心情很复杂,他不知该怎样去调节自己的心情。做一个忠臣太累,而像李渊一样,自己却没有名誉。现在的隋朝在王世充看来,就是一盆面团,人们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为了支援王世充,杨侗将驻扎于洛阳的七万精锐调拨给王世充。在得到杨侗七万大军的补给后,王世充准备要找点事情把前段时间丢掉的面子找回来。

    公元619年1月,王世充向李密发动了春季进攻。

    王世充的这一举动出乎李密的料想,他没有想到王世充恢复得这么快。

    公元618年1月15日,王世充在洛北(洛水以北)进攻李密。

    虎贲郎将(指挥官)王彦漳攻击李密驻军大营。李密遂不及防,全军惊恐,王世充却在此时误判形势鸣号收兵。

    得到喘息地李密军队,奋起反击,王世充大败。王世充不敢返回洛阳,逃亡至河阳(河南省孟州市)

    胜利本来已然在望,但双方转眼间就调换了位置。刚才是王世充想把李密打死,现在不同,乡村古惑仔外加小商小贩的队伍追着王世充的政府正规军死死不放,这一刻王世充终于理解了一句话:群众的力量真大!

    离到河阳地王世充,突然间明白了一个词:无产者。手上没有兵,王世充成了当时无产者的代表人物。

    自己是什么,现在已经并不重要,能否保住性命,成了王世充最大的担忧,根据隋朝政府制定的法律,像他这样的情况应该判处死刑。

    对于王世充来说,现在只能努力争取宽大处理,思来想去王世充选择自首。在河阳被“拘留”的这些天,王世充给鼓起勇气给远在洛阳的越王杨侗写了一封信,表面上是要求杨侗处理他治他的罪,其实是想以手中的人脉资源要挟杨侗,让杨侗知难而退,放弃对自己地审判。

    在王世充的问题上,越王杨侗很为难,到底应该怎么办,他再三思量。

    最后杨侗决定放他王世充一马,虽然这会给洛阳的市民造成司法不公的社会影响,但现在他已经顾不了这么多。因为杨侗还指望着王世充给他卖命保护他呢。

    当然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杨侗手下的很多将领,曾是王世充曾经的部下,没有王世充,自己调兵遣将会很麻烦,在一个比谁拳头大的社会,拳头的大小与多少很重要,另外打手们用心打架的程度也决定着胜败,这是一门艺术,王世充现在是这一方面的专家,杨侗知道自己不能和他相比。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杨侗专门派遣使者看望王世充,并把他接到东都洛阳,置办宴席为王世充压惊洗尘。

    这一次的失败让王世充的心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名与利的追求上,他从新洗了一下牌,这次的失败让他明白名气不能拿来当饭吃。

    奸臣与忠臣是一道选择题,在面对名利和道义时,忠臣往往选择后者。“生命最可贵,名气也可抛”。奸臣想了想,算了,活着最好,何必在自己的精神上强加一个安乐死,王世充从此变得保守起来。

    为了发挥王世充的作用,杨侗安排他到含嘉城(洛阳北城)驻守,这里是防备李密最理想的地方。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王世充再也不敢主动出战。王世充想到好死不如赖活,王世充对于李密的发展也不再搭理。

    因为王世充的不作为,李密很快便将自己的势力发展到了市区,李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李密的发展却让洛阳城里的杨侗很不高兴,王世充的不作为,杨侗虽然不满但也不敢发言。

    思考再三,杨侗派出听从于自己命令的民部尚书(财政部部长)韦津带兵抵抗李密地进攻。

    这次清剿,协同韦津部长进攻的还有金光禄大夫(闲职)段统。

    公元618年1月19日,韦津与段统联合出军抵抗李密。开战前夕,段统远远望见李密排列整齐的军队,心里悄悄的打起了退堂鼓。

    双方交战时,段统领着人冲上去,行进到中途,却转身往回跑。

    李密挥军追击,随军立刻崩溃,韦津阵亡。

    站稳脚跟后,他对身边的人厚颜无耻的说道:“让韦津一人去吧,我这人不喜欢和别人争功,有功劳都让给别人。”

    段统的溃败扰乱了军心,李密见时机成熟便挥军追击,隋军立刻崩溃,韦津阵亡。

    李密事后回忆,讲起段达,李密不屑的说道:“段统就是一怕死鬼,韦津真可惜,这么勇敢的人,可惜做了炮灰。”

    段统地逃亡,李密隐约地感到:看来洛阳真的无人可用。

    这次和韦津的交战,李密的胜利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各地军阀都向他派出使者表示祝贺。希望一致表示李密最好能够早日登基称帝。

    听着来使口中说出的登基一事,李密嘴角抽动了一下,心里想到:“他们其实都没有安好心,自己想做皇帝。却不明说。”李密知道,只要自己称帝,其他军阀也会趁机打出“皇帝”这块招牌。到那时,自己就成为了众矢之的,全国的兵力都会集中到自己这里。李密很清楚,到那时自己就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这样的事情李密绝不会干。

    当李密正在打点自己的收入时,他的顾问告诉了他一个不好的消息,李渊派出军队支援洛阳来了,听到这个消息,李密一时间没有话说,过了很久他才在心里感叹:“看来这个亲戚认错了!”

    §§§第六节    披着羊皮的狼

    李渊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知道该怎样进行投资,在成本与利润之间计算出百分比。在别人纷纷发贺电,赞扬李密的时候,李渊做了一道相反的选择题,派兵救援洛阳。

    公元618年2月22日,唐王李渊,命令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率军十余万人增援东都洛阳(河南省洛阳市)

    洛阳现在陷于李密的包围之中,这让远在长安(陕西省西安市)的李渊有些眼红,李渊派兵的原因就在于此。

    蛋糕不能让李密一个人吃了,李渊也要来尝一口。

    理想永远是最美好的,但现实却不是那么回事。

    公元618年4月,经过2个月长途行军,李渊派出的部队终于走到了洛阳城下,李世民让人往洛阳城里报信,得到的答复却是不准入城,大老远的从长安跑过来,收到的竟然是这样的结果,所有人都很气愤。

    杨侗命人紧闭城门,不出军接应,李建成派人前往反复解释,仍没反应。

    李世民为了打消越王杨侗地顾虑,命令攻击李密军队,李密军队只作轻微抵抗,立即撤退。

    对于李世民的打算,聪明的李密早已猜透猜,面对李世民的挑衅,李密选择了逃避。

    李世民军中的士兵开始大发牢骚,他们想到自己千里迢迢跑来救援,却吃洛阳城人民的闭门羹,心中的不解始终萦绕在前来救援的唐军将士心头。

    李世民在动身之前,李渊已经把这次救援的目的告诉他:“救援事小,占领洛阳事大。”李世民知道此行的目的是来争抢地盘。但他不可能将真实情况告诉大家。

    “黄鼠狼给鸡拜年”,洛阳城外此时正在上演这一幕。

    李世民说的话,杨侗不会相信城外的唐军,他知道,城外的李密是自己身边看得见的狼,而李渊则是披着羊皮的狼。这样的狼杨侗心里最害怕,他更知道在洛阳城里还有许多类似李渊这样看不见的狼,只要李渊一进城,他们就会狼狈为奸,到那时自己真的是任人宰割了。

    看来杨侗真的不会开门,李世民决定打道回府,这样的结果在他们出发之前已经注定。

    当初李渊占领长安,杨侗便已经失去了对他的信任,这一次洛阳被李密包围,杨侗不会把自己愚蠢的交给李渊。

    §§§第七节    等待时机

    李世民走后,杨侗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庆幸李世民终于走了,在他看来敌人不是越多越好,现在一个李密就已经够他对付。政海沉浮多年,杨侗早已读懂了人心叵测这四个字,事后想想越发地感到一种害怕,看来人这种动物是最可怕的。

    因为李密对洛阳的封锁,又拒绝李世民的援助,洛阳地粮仓的已经空无一物,其他事情可以往后拖延,吃饭这样的大事却不行。洛阳城里饥饿难耐的市民,不时发动示威游行,向杨侗为首的政府施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吃饭产生的化学反应关系到洛阳的稳定,怎样处理好这件事,让杨侗很费脑筋。

    想来想去,杨侗向下传达了一个指令,吃皇粮的公差口粮减半,但随着命令的施行另外一个问题冒了出来。

    当官为什么,贪污不了,总得让人填饱肚子,现在吃不饱饭,各级官吏的意见很大。杨侗望着桌上雪片似的辞职报告,冷眼看了看:杨侗认为自己从来没有亏待过他们,现在自己一有困难,这些人便作鸟兽散。杨侗感觉很痛心。

    对于这些人杨侗是不放心的,便让身边的亲信盯住他们。

    很快一个工部主事(建设部处级调研员)段世宏进入了杨侗的视线,知道情况后的杨侗咬牙切齿的骂道:“我知道你们一定会坏事。”

    段世宏辞去政府的工作后,很快加入了李密的组织,在洛阳城里进行刺探情报的间谍活动,对付这样的人杨侗肯定不会手下留情,立刻派遣王世充诛杀了段世宏全家。

    李密听说段世宏被诛杀,攻城的打算就此落空,这样再僵持下去的意义不大了,李密下令撤军。

    几个月来的对抗暂时告一段落,但这并不意味着危机已经解除,李密的军队仍然驻扎在离洛阳不远的地方,随时注视着洛阳城的一举一动。

    洛阳城是蓝筹股,红利稳定,波动性小,如果将它拿到手中,以后就不缺银子花了,李密不会轻易放弃这支股票,他在等,等着下一次股市的动荡。

    李密并没有闲着,洛阳吃不着,他将眼光投向了洛阳的四周。

    在李密看来,争取自己最大的利益,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李密加入了对洛阳周边城市的争夺。

    在李密围困洛阳期间,隋炀帝地宠臣江都郡(浙江省杭州市)太守宇文化及发动了叛乱,他在江都杀掉隋炀帝以后,将下一个进攻目标定为了洛阳。

    宇文化及现在准备带领军队进攻洛阳,如果自己的分析没错,只要进入了洛阳,他就是可以郑重的宣布自己是皇帝了。因为他现在手中握有隋炀帝地精锐部队。

    由于宇文化及的叛乱,现在的李密不得不重新估量形势。

    吃掉对方不可能,宇文化及的实力在他之上。好好交流更不行,宇文化及连隋炀帝都杀,足以证明这样的人心黑,做事无所顾忌。

    前面要和洛阳对峙,后面要防备宇文化及的进攻,李密不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办。

    历经艰难才来到洛阳城下,之后应该怎么办,李密的陷入了茫然。

    §§§第八节    机会终于来临

    公元619年五月,隋炀帝在江都被江都郡(浙江省杭州市)太守宇文化及杀害。国家不能一日无主,619年5月24日,东都洛阳越王杨侗被周边的官员推举为隋朝皇帝,改年号为“皇泰”,杨侗被称为“皇泰主”。

    杨侗称帝的消息,李密听后立刻兴奋起来,以前攻打洛阳,是因为杨侗不是皇上,现在他成了隋朝皇帝,归顺他也就意味着自己能够取得一个好名声。此外自己手中握有重兵,杨侗不敢把他怎样。

    李密接受隋朝政府招安,事前得到了众人的拥护,极力撮合此事的是太府卿(后勤部长)元洪都。

    元洪都建议朝廷分清主次,抵抗宇文化及才是现在的大事,李密的加入则能增强洛阳地防御力量。

    听见这个消息,王世充很第一反应是李密何德何能。

    王世充坚决反对招降李密。

    深入一想,一个土匪也能和自己平起平坐,回想起自己曾是李密的手下败将,王世充觉得和李密同朝为官是一件伤害自己自尊的事情。王世充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开朝会的时候,王世充忍不住对撮合此事的元洪都大发牢骚。    对于王世充地不满,元洪都听后,微笑了一下,却没有说什么。喜怒不表于色是为官最基本的本领,元洪都早已练得炉火纯青。

    招安李密,元洪都是想借李密之手打击王世充,清除王世充这个政敌,后面会发生什么,元洪都耐心等待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