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7月,宇文化及带领军队向洛阳(河南省洛阳市)方向逼近,过不了不久,他便会进入洛阳境内,那时,一切都会掌握在宇文化及手中。做一个成功的男人,是宇文化及一生的梦想。
这些年他时常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像隋炀帝一样,站在万人之上,接受天下臣民的顶礼膜拜。
元洪都在招安之前已经明确告诉李密,想在洛阳呆下去,一定要对大家表现出自己的诚意。元洪都虽然没有说出诚意是什么,聪明的李密明白。在众人的期待中,李密领兵站出来抵抗宇文化及对洛阳(河南省洛阳市)的进攻。
行军到洛阳,宇文化及的日子并不轻松。粮食是他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从江都出发时并没有意识到粮草的问题。宇文化及攻打洛阳的决定太草率。
在宇文化及为自己军粮烦恼时,李密却主动找他讲和。
宇文化及没有立即答复,他想看看对方是否真诚。
李密伪善的表演迷惑了他,在陈说和平相处的重要后,宇文化及相信了李密的话。
但宇文化及错了,讲到算计,他还不是李密的对手。
此次讲和,李密只是想拖延时间,给自己的军队做战前准备。此外他估计,宇文化及远道而来,粮食补给困难。只要消耗对方补给,过不了多久,宇文化及便会因后勤困难打点行李回老家。那时李密背后追杀,宇文化及必输无疑。
按照李密的设想,不出一月,宇文化及就能成为他的手下败将。但事情后面的发展,却与李密的预料相反。
618年秋季7月,李密军中有人犯罪,犯罪士兵逃出军营找不到栖身之地,转而投降宇文化及。为了讨好宇文化及,士兵将李密的计划全盘说了出来。
情况突然之间发生了逆转。
宇文化及听完部下的汇报后恶狠狠的骂着李密。看着手上的粮食马上就要吃完,宇文化及进攻李密。宇文化及一改往日谦和的作风,对李密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宇文化及指挥军队度过永济渠,向驻扎在童山(河南省滑县)的李密猛烈进攻。
李密在交战中被流箭射中,左右侍从四散逃命,只有秦叔宝一人奋力保护,李密逃过一劫。
宇文化及赶跑李密,接手收地盘,之后便开始抢粮。
在李密没有恢复体力之前,宇文化及一定要把对方干掉。
在汲郡(河南省洪县)宇文化及逼迫当地居民强行缴纳军粮。
宇文化及的做法很快便被下层士兵效仿。
此时的宇文化及犯了一个大忌,当一群士兵没有纪律约束时,土匪就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李密战败时,东郡通判(副县长)王轨归顺了宇文化及,王轨本以为这样做能换来和平,结果大失所望。
因为没有按时交纳规定的军粮。王轨被宇文化及暴打了一顿,王轨不堪忍受,准备反叛宇文化及。
在和李密取得联系后,王轨投降了李密。
因为抢来的军粮分配不均,宇文化及手下一个名叫陈智略的将领与宇文化及因为抢来的军粮分配不均,内讧带兵投降了李密。
在占领地,宇文化及翻地三尺也没能找到足够的粮食作军需准备,下一步该怎样走,宇文化及认真的想了想。
要解决部队的军粮问题,宇文化及认识到必须以抢为生,对抢粮这样的行动宇文化及有自己的打算。
宇文化及在乎的是洛阳这支蓝筹股,怎样把这支股票握在自己手中,是宇文化及这段时间思考最多的问题。宇文化及知道抢粮的后果是杀鸡取卵,但现在的宇文化及不能放弃对洛阳的争夺,放弃便意味着失败,坚持就是胜利。
宇文化及将下一个进攻目标是李密。
抢粮是宇文化及的无奈之举。
§§§第二节 洛阳正在窝里斗
李密在童山(河南省滑县)的失败,让洛阳(河南省洛阳市)的政府官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官员队伍分为两派。有坚定拥护李密的拥密派,他们认为李密失败只是暂时,这一派人以太府卿(后勤部长)元洪都为首。
王世充还记着李密的仇,带着一帮人在朝廷上否定李密,另外一派。
两派人谁也不服谁,在洛阳的朝堂上激烈争吵。
当初招安李密,元洪都是想借李密之手打击王世充,排挤王世充。现在李密战败,王世充抓住元洪都推荐失职紧追不舍。
元洪都极力为自己辩护。
两人平时积的矛盾一下子爆发出来,王世充这一次想借李密战败的事治元洪都死地。
王世充想干什么元洪都很清楚,反击王世充的办法想了很多。看见王世充步步紧逼,元洪都最后把心一横,心里有了最坏的打算:活不了大家都不活,干掉王世充是解决矛盾最好的办法。
元洪都仔细的预想着事情后来可能的发展。元洪都认为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以王世充的为人,只要一有机会,王世充一定会发生政变,如果真的那样,致自己于死地。
元洪都在家中里召集了自己的亲信幕僚,商量对策。
按照元洪都的决定,7月15日早朝的时候,埋伏士兵刺杀王世充。
拥挤的人群外,有一个人的神情显得有些不安。
这个名叫段达的人,手臂不自觉的左右摆动,一个小公差,阴差阳错的被同事拉进了元洪都的的家中。
政治他不懂,也不想参加任何政治活动,只想过平平安安的日子。
在这之前,同事明确的对他说,元洪都和他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所以这件事他必须参加。段达听完无奈的点点头,被迫走进了元洪都的家。
在家等待行动的着些天,段达一直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掂量双方实力,段达认为元洪都必输。想到这些,段达把心一横,向王世充报告了元洪都的行动。
元洪都想要他的命,这是王世充没有想到的,平日里挺窝囊的人,现在竟然有胆量杀他,王世充始终不肯相信这件事是真,防范于未然,王世充还是做好了应对准备。
为了证实段达的话,公元618年7月15日深夜,王世充带领军队袭击了元洪都管辖的含嘉门(洛阳城城门)。不出王世充所料,元洪都跑了出来,径直往皇泰主杨侗寝宫的方向跑去。
元洪都的行为证实了段达所言。
如果元洪都如果不是做贼心虚,一定会出来问个明白,现在一有动静便向杨侗的寝宫跑,这是元洪都心虚害怕的表现,他想去杨侗那里想寻找庇护。
王世充领着军队向杨侗居住的寝宫赶去。
半路上,王世充看着前方,心里不屑的想到元洪都:这一次杨侗也救不了你。
这时的王世充早已管不住自己发痒的手,他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杀人。
来到杨侗的寝室,王世充并没有找到元文都。
见此情况,杨侗大声质问王世充:“带着这么多的人来我这里,你是想造反吗?“
王世充道:“元洪都叛乱,我得到消息前来捉拿。”
王世充在杨侗的寝宫没有找到元洪都,便带着人往回走,准备去抄元洪都的家,以此来证明自己行动的合理。但在回去的路上,他迎面遇上了元洪都。
元洪都刚开始是吃惊,后来立刻跳下马,落荒而逃,王世充的士兵见状立刻围了上去。
王世充与元洪都的卫兵打成一片,在慌乱的混战中,元洪都侥幸逃脱,黑夜里四处转悠来到了段达家,元洪都敲开了段达的家门……。
黑夜中,王世充挥刀乱杀一番,看看死去的人中并没有元洪都,不能泄愤。此时临近的一个小院正是元洪都亲信皇甫无逸的家,王世充带人冲了进去。
(82)
看见王世充在黑暗中冲进自己家中,皇甫无逸用斧头砍开右掖门(皇城门),也顾不得家里的亲人,独自逃命。
斩草除根,王世充下令将皇甫无逸全家杀掉。
7月16日,皇甫无逸惊慌失措的回到家,看见眼前发生的一幕,惊呆的座在地上。皇甫无逸回过神,皇甫无逸知道现在的洛阳已经不是自己的安生立命之地,便立刻向西逃亡长安(陕西省西安市),投降了李渊。
§§§第三节 元洪都死得有点冤
跪倒在地的元洪都死死盯住段达,骂着:“你忘恩负义!”
“我,我也是迫于无奈。”段达说。
元洪都双眼狠狠地看着段达。
段达低下头,退到人群后面看不见的地方,杨侗这时走过来,想替元洪都松绑。
王世充道:“皇上且慢。”
皇泰主大声的道:“元洪都犯了什么错,你要这样对他。”
王世充拿起段达的供述状,递给皇泰主,说:“皇上你自己看。”
王世充转身对周围的人道:“元洪都起兵造反,罪当该死。”
元洪都跪着走到皇泰主面前。
元洪都说:“皇上,今天是我,明天就是你了,你一定要保重,我杀王世充是为了保护你,王世充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皇上你自己保重!”
元洪都临死之前的一番话,皇泰主杨侗眼泪纵横杨侗转身对王世充道:“能不能不杀。”
王世充很干脆的回答道:“不能。”
王世充下令将元洪都押出宫外。
当元洪都走出寝宫门口,一群手拿大刀的士兵立即冲上前来将元洪都乱刀砍死。
砍死了元洪都,士兵开始奔赴事先踩好的地点,对元洪都的亲信故吏,幕僚门生进行清洗。为了斩草除根,王世充特意吩咐手下,所有人的后代一个不留,王世充要将元洪都诛灭九族,满门抄斩。
§§§第四节 当老板没有实力之后
有问题不上报,动用军队在下面自己解决,说明王世充眼里根本不将皇泰主杨侗放在眼里。王世充屠杀元洪都,杨侗心里很不满意。曾经的同僚难道真要这样吗,杨侗希望下面的大臣团结一致,不要窝里斗。
宇文化及看出了杨侗的心思,立刻负荆请罪,主动找到杨侗请罪。
王世充这样做,他想将自己打扮为一个受害者。
元洪都想要自己的命,迫于无奈,自己才还了手。
杨侗不好在说什么,责备王世充怕他造反。元洪都已死,杨侗只得相信王世充所言。
元洪都被杀,让王世充看懂了许多事情。杨侗怕他,是因为他手里有兵,有军队,不敢把他怎样。但在杨侗眼中,自己就是一只为自己看家的狗。
因为一点小事,两个平日里在他眼中很友好的同事,竟然会置对方于死地,杨侗对王世充的信心开始有所动摇。
杨侗在思考,到底谁是谁非,联想自己的以后,杨侗不敢往下想。思考了各种各样的结局后,杨侗不得不正视现实。自己的生命还需要王世充保卫,一切都应该往好处想,也许真像他说的一样,一切都是元洪都的错。
为了安抚王世充,杨侗不得不有所表示。自己对他的信任不应该只停留在嘴上,将手中的权力下放一些给王世充,这是联络上下属之间最好的办法。
杨侗想告诉王世充,我心中一直有你。
王世充这段时间心理变得极不平衡,在杨侗这里守门的,他认为这不是一个大丈夫所为。
杀了元洪都之后,洛阳市的军政大权开始由王世充一人把持。做首都保卫司令,王世充觉得不过瘾。无尽的欲望的催促着王世充脱离了道德的轨道。王世充开始向杨侗索要政府部门的人事管理权,往后一切人事调整都由自己来管理。
对于王世充的要求,杨侗很不高兴。杨侗很清醒,那样一来自己就成了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
见杨侗对自己的要求没有理会,王世充心里很矛盾。自己给别人做牛做马,今天只是想品尝一下半个主人的滋味,杨侗竟然不给。
官场运转,王世充很有心得,被权利冲昏头脑的王世充这时也全然不顾忠义这些道德。利用军权威胁,王世充将洛阳周围的各郡太守通判强行换下,现安排自己的亲信就任。王世充偷梁换柱,隐瞒着杨侗完成了洛阳的政治资源重组。
§§§第五节 开拓事业从零开始
洛阳(河南省洛阳市)的变动让李密大失所望,元洪都的死让李密不得不认真考虑自己的未来。当初归顺洛阳,本想落个好名声。如今洛阳内讧,朝廷干戈四起,李密觉得没有必要继续呆下去。
李密没有辞职,在温县(河南省温县)整理好队伍带着人马来到了金墉(洛阳城西北),他准备在这里开拓属于自己的事业。现在离开了洛阳,现在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刚来到金墉(洛阳城西北)的李密时常受到当地人的欺负。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李密打了败仗,总是强忍着心里的怒火,暂时忍住。想不开时,李密就回想曾经的光辉岁月,在往事的回忆中,李密的心灵找到了一点成就感。
离开东都洛阳,是李密再三思量后做出的决定。李密的高瞻远瞩,随着事情后面的发展,证明了李密的离开十分正确。
李密走后不久,洛阳城的军队因为军粮分配的问题开始内讧,种种迹象表明,洛阳城里的政治环境开始恶化。离开洛阳,李密的选择很明智。
李密有时也很烦恼。因为没有政府颁发的许可证,他现在的身份还是和原来一样,暴发户外加土匪头子。不管他怎么做,在周围人的眼中,他永远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更重要是他不能得到周围民众的信任。
相比之下,李渊就很有头脑,起兵一直打到西京长安,落得一个拥护政府的好名声。“又当婊子又立牌坊”让李渊有理由四处偕油,捡不少便宜,“又当婊子又立牌坊”。看见李渊的成功,李密有些嫉妒。
现在的金墉四处都弥漫着对李密不满的气息,李密很清楚自己的处境。
身份在这时显的很重要,李密深切的感受到文化环境对自己的影响,为了改变自己在当地居民心中的印象,李密准备将自己好好的打造一番。
金墉老百姓的日子贫苦,原因多方面,但主要还是因为当地政府的重压。
李密梳理到问题的结症,抓住政府腐败的问题做起了文章。
贪污腐败历来是消灭政治对手最好的方法。一来师出有名,二来还可以顺便教育一下干部队伍,进行“反腐倡廉。”第三还能提升打击者的民众威望。
李密决定开始按照计划一步一步执行。
7月中旬攻打金墉(洛阳城西北),李密首先选择进攻政府的重要屯粮基地当地的洛口(河南省巩县)。之所以选择金墉县,因为它是政府重要屯粮基地。有了粮食做基础,后面的事情便很好办。
李密开始了笼络人心的计划。
李密打开洛口仓,散发粮食,当地农民不需要任何证明,便可以随意搬走粮食。
饿肚的农民对李密颇为好感,李密在当地的威望立刻提升。
农民肚子饱后,李密开始在金墉城里进行思想整风。李密要将自己曾经的土匪招牌换掉,以前洛阳不肯给自己政府军招牌,现在有了机会,李密决定自己亲手造。
吃饱饭的农民三三两两的座在地上,上面的人讲什么他们听不懂,他们只知道开完了会,有人会发粮,自己在背着粮食回家做饭。
如果明天还来,他们一定会背上自己的米袋。
当初,金墉通判(县长)为了完成隋朝政府的征粮计划,残酷蹂躏当地农民,这等“贪官“,给李密在金墉的驻扎提供了绝好的借口。
对于比自己弱的人,农民鄙视。对于比自己弱的人,他们嫉妒。贪官介于这两者之间,杀贪官是老百姓最愿意看见的事。
李密杀掉通判的举动打动了这里的乡民,他们认为李密是个好人。
得到民众的支持,李密在金墉(洛阳城西北)暂时安定了下来。
公元618年7月,王世充消灭元洪都后,一直寻找着李密,他想消灭李密。因为后来军粮引发的军队内讧,王世充剿灭李密的计划暂时放了下来。
王世充对李密的关心,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当王世充得知李密驻扎在金墉的消息后,异常兴奋。高兴之余,王世充紧握的拳头,一下子松开了。
王世是一个善于调节自己情绪的人。
这一次思想的变化有很重要的原因。
洛阳城现在粮食不济,李密那里却有。所以他不得不将紧握的拳头松开。
洛阳没有大米,王世充不得不四处寻找解决的办法。大米的存在,关系到着自己地位的稳定。李密的存在,却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
欺骗的手段可以用。但王世充知道人的肚子是谎言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能得到粮食,他现在拥有的一切就可能化为泡影。
李密占领的金墉县有隋朝最大的粮仓,洛口仓。为了生存,王世充主动找到了李密要求和好。(现在看来,政治家是最善变的东西)
在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李密的反应却很意外,李密愉快的打赢了王世充的请求。
李密这样的回答,让王世充倍感意外,在这之前王世充已经做好了各种失败的打算。
根据供求关系的规律,在大的矛盾,也能在共同利益面前化解。
李密之所以答应王世充,也有他的苦衷。李密现在并不想四处结下仇人,惹恼了王世充,金墉这个小地方自己很可能呆不下去。
作为交换,李密提出用武器交换粮食,王世充爽快的答应了。
§§§第六节 自信,有点可恨
刚开始的合作很顺利,几次交易过后,李密认为不行。王世充一旦有了粮食,自己便会成为下一个挨打的对象。
王世充手握雄兵的王世充,李密不敢招惹。思来想去,李密决定在粮食的数量上动手脚,给他粮食,但不让他们吃饱,王世充因为李密还有利用价值,也不会有大的动作。
如果实在不行,李密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王世充胆敢进攻自己,李密就撕破脸皮和王世充进行战争。
李密在粮食供应上克扣斤两,以次充好,王世充开始并没有发觉。后来意识到这个问题,便找来李密对质,两人说着说着便翻了脸,在举着大刀准备互相动手的时候,李密对王世充威胁道:“如果真要动手,我就一把火把粮食全烧了。”
李密的行为在王世充看来是违约,对于由此造成的损失,王世充并没有抱怨,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李密你会还的。”
在谈判桌上两人发生了口水战,换粮的交易是否继续,王世充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愿意,还是可以的。
李密没有答复,回到金墉便叫军队准备,凭着自己对王世充的了解,王世充嘴上虽然没说,心里早已对自己极度不满。
后来一想,冷静后的李密认识到自己这样做太草率,李密忘了自己身后还有一个名叫宇文化及的军阀。
两边的仇人一个在左一个在右。
李密不得不仔细掂量。
李密认识到自己不能招惹王世充。
对待王世充,李密可以很强硬的对他,惹恼了我大家都饿死,大家同归于尽。
宇文化及却没有王世充这样的的闲心与李密绕圈,李密威胁火烧粮仓的话还没有说出口,宇文化及便领着军队向金墉县打了过来。
公元618年7月,宇文化及在童山(河南省滑县)大败李密。
领着残兵败将,李密逃到了金墉城外一个山坡上。这时的李密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失落,一直以来,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英雄,但自己现在连一个安身的地方也没有,李密从没想到自己会沦落到这样的地步。他在回想,自己曾经也是一个风云人物。
金墉县被宇文化及占领,没有地方可去的李密开始在树林和荒山之间流浪。
王世充看清了李密的现状,知道机会稍纵即逝,乘火打劫在王世充看来,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在王世充内心深处,他一直忘不了当初自己战败,李密穷追猛打的镜头。
面对王世充的挑衅,李密让周围的幕僚们发表各自的看法。很多的人主张逃跑,他们认为逃跑是最好的办法。
听完所有人的意见,李密站起来,一字一顿的说:“不跑了,我们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去,打吧!”李密说完坚定的望着幕僚们。
李密接着说:“你们中间很多人多年跟随于我,今天是留还是走交给你们自己决定。”
说完李密走了出去。
到底怎么办,平时很有主意的幕僚们不得不郑重的思考起自己的将来何去何从。
古时读书人,“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动乱年代,帝王家他们去不了,只能跟着个体老板四处奔波,没有权势这张皮,他们连一个挂靠的地方也没有。
仔细的思考一番,李密的幕僚们纷纷走了出来,有一部分人选择了离开,他们不想把自己的生命让李密拿去赌博。还是有一部分人选择留了下来。
他们选择留下,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看中李密和自己这些年来的交情,留在李密身边,他们心理上有种回家的归宿。
李密决定不逃,和王世充博一回。
在李密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一个叫裴仁基的顾问这时站出来极力劝阻,他认为自己可以说服李密。
裴仁基来到李密的军帐中,劝说李密。
“现在我么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待到机会,东山再起。”
李密听完裴仁基的话,抬起头微笑的看着对方。
李密说:“这些我都知道。”
听见这样的回答,裴仁基摇摇头走了出来,他不明白李密心里究竟怎么想的。
在李密看来,人生最高的境界便是站在众人头顶之上,这些年李密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奋。李密认为与其窝囊而死,还不如像当年项羽乌江自刎一样,留下一刀千古绝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