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行政处罚的概念、特征。
2.掌握行政处罚的主体、种类和形式。
3.掌握行政许可的特征、设定的规则。
4.掌握行政强制的概念和类型。
【案例导入】
2001年8月,刘某驾驶一辆超载货车运送一车煤从A省开往C省。刘某在A省被路政管理人员依照法定程序罚款200元,行驶到在C省H县时,同样被路政管理人员拦住,虽然刘某出示了在A省的罚单,但仍然被依照法定程序罚款200元。刘某不服,于是诉至H县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H县路政管理人员对刘某的罚款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依法判决予以撤销。
【启发提问】
刘某受到罚款200元处罚是什么行政行为?
项目一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的含义
行政处罚是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所实施的法律制裁。
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确立了以下几项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一)处罚法定的原则
依法行政是行政法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原则。处罚法定可以说是依法行政对行政处罚的基本要求。处罚法定包括三层含义:
1.处罚的主体法定。
在行政处罚的设定权方面,设定行政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在行政处罚的实施权方面,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即只有法律、法规规定或授权行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或组织才可以实施行政处罚。
2.处罚的依据法定。
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行政处罚必须要有法定依据,没有法定依据的,不得实施行政处罚。
3.处罚的程序法定。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不但要实体合法,也要求程序合法。
(二)公正、公开的原则
公正原则是行政法的合理原则在行政处罚行为中的体现,因此又叫合理处罚原则。要求行政处罚必须公平、公正,没有偏私,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一方面要对违反行政管理法律规范的行政相对人进行处罚,另一方面,也要教育他们自觉遵守法律。行政处罚主要是通过对违反行政法义务的相对人进行惩罚,从而对其本人及其他行政管理相对人产生威慑作用,抑制并预防将来对行政管理秩序的侵害,因此处罚本身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
(四)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行政处罚的种类
根据《行政处罚法》和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目前,我国行政处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警告
行政处罚的警告,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实施的一种书面形式的谴责或告诫。警告只具有精神惩戒作用,一般对实施轻微行政违法的相对人进行。警告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指明行为人的违法错误,并具有令其改正,纠正违法的性质,具有强制性。
(二)罚款
罚款,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强制实施的,要求行政违法行为人在一定期限内缴纳一定数量货币的处罚行为。罚款是一种财产罚,通过处罚使当事人在财产上受到损失,警示今后不再发生违法行为。罚款通常由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一定的数额或幅度。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没收,是行政机关将生产、保管、加工、运输、销售违禁物品或者实施其他营利性违法行为的相对人的与违法行为相关的财物收归国有的一种制裁。没收是一种较为严厉的财产罚,其执行领域有严格的限定性,只对那些为谋取非法收入而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公民、法人及组织才可以实施此种处罚。
(四)责令停产停业
责令停产停业是行政惩罚的一种,是对工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适用的一种处罚方式。它是行政机关强令违法从事生产、经营者停止生产或经营的处罚,属于一种不作为义务的处罚。这种处罚对生产、经营者物质利益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大的,是一种比较严厉的处罚。
(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吊销许可证或执照是对违法者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或享有某种资格的取消;而暂扣许可证或执照,则是中止行为人从事某项活动的资格,待行为人改正以后或经过一定期限后,再发还许可证或执照。
(六)行政拘留
行政拘留又称治安拘留,是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在短期内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性处罚措施。由于行政拘留是行政处罚中最严厉的一种,因而法律对其适用作出了严格的规定:第一,在适用的机关上,只能由公安机关决定和执行。第二,在适用对象上,一般只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自然人。第三,在适用时间上,为1日以上,15日以下。第四,在适用程序上,必须经过传唤、询问、取证、裁决、执行等程序。
行政处罚的程序
根据《行政处罚法》,我国行政处罚的程序主要包括行政处罚决定程序和行政处罚执行程序。
(一)行政处罚决定程序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可以分为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
简易程序: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简单、轻微的违法行为,对公民处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可采用简易程序。
一般程序:除法律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和听证程序的外,行政处罚通常适用的程序,其步骤为:立案;调查收集证据;作出处理决定;制作处罚决定书;当事人陈述和辩解;送达。
听证程序: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公开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二)行政处罚执行程序
行政处罚执行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由专门机关收缴罚款;当场收缴罚款。当场收缴主要有三种情形:20元以下的罚款;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的。
项目二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的概念和特征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实施许可通常以颁发书面形式的许可证、执照等作为法律凭证,这类文书就其内容而言都具有许可的性质,因而被统称为“许可证”。许可证在当今社会生活很多领域中被应用,如经营许可证、驾驶执照、护照等。
(二)行政许可的特征
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行政相对方针对特定的事项向行政主体提出申请,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许可的前提条件。一方面,行政主体不能主动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资格或权利,另一方面,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也仅仅具有启动作用,行政主体有权对行政相对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特定条件进行审查,进而决定是否给行政相对人颁发相应的许可证或执照。
2.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禁止的活动。
国家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对某些权利和自由予以一般禁止,而行政许可则是在国家一般禁止的前提下,对符合特定条件的行政相对人解除禁止,使其享有特定的资格或权利,能够实施某项特定的行为。
3.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赋予行政相对人直接获得实施某种行为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权利,是针对特定的人、特定的事作出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同时,行政许可具有受益性,它与行政处罚不同,行政处罚是对相对人科以义务或予以处罚。
4.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针对行政相对人的一种管理行为,是行政机关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外部行为。
5.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的形式一般是许可证、执照或批准文书的形式。行政许可必须按照法定的形式,以正规的文书、格式、日期、印章等予以批准、认可和证明,必要时还应附加相应的辅助性文件。
行政许可的种类
(一)一般许可和特别许可
以许可的范围为标准,行政许可可以分为一般许可和特别许可。一般许可是指行政主体对符合法定条件申请人直接发放的无特殊限制的许可,如申请驾驶执照的许可。特殊许可是指除符合一般许可的条件外,对申请人还规定有特别的许可,又称特许。如枪支许可,只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办法》规定的五种人可以获得持枪许可,其他人员均不能获得此种权利。
(二)行为许可和资格许可
以许可的性质为标准,分为行为许可和资格许可。行为许可是指允许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从事某项活动的许可,如生产、经营许可。这类许可在内容上仅限于许可被许可人从事某项行为,如经营许可证、捕捞许可证。资格许可是行政主体应申请人的申请,允许其享有一定的资格或具备某种能力的许可。如律师资格证,会计师资格证等。
(三)权利性许可和附义务的许可
以许可是否附有附加义务为标准,分为权利性许可和附义务的许可。权利性许可也称无条件放弃的许可,指申请人取得行政许可后,并不承担作为义务,可以放弃被许可的权利,并不因此承担法律责任。如持枪证、排污许可证。
附义务的许可也称有条件放弃的许可,指被许可人获得许可的同时,亦承担一定期限内从事该活动的义务,否则要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的许可。如我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在获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一年内应开展经营活动,否则将视为自动放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吊销营业执照。
(四)排他性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
以许可的范围为标准分为排他性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排他性性许可又叫独占许可,是指某人或组织获得该项许可后,其他任何人或组织均不能再获得该项许可,如商标许可。非排他性许可又称共存许可,是指可以为具备法定条件的任何人或组织所申请并获得的许可。
(五)长期许可和短期许可
以许可有效期的长短,分为长期许可和短期许可。长期许可是指许可机关赋予申请人有效期较长的一种许可。行政机关根据申请人条件和法律赋予其许可证的有效期较短,则称之为临时许可或短期许可。
项目三行政强制
行政强制的概念和特征
(一)行政强制的概念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以下简称《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二)行政强制的特征
1.行政强制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即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强制是一种行政行为,由行政机关实施(申请法院强制是一种特殊的执行方式),行政强制行为中所采取的都是行政手段,而不是司法手段或其他手段。
2.行政强制的对象是行政相对人的财物和人身自由。由于行政相对人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或对社会秩序及他人人身健康和安全可能构成危害,或其本身正处于或将处于危险状态中,国家强制机关为实现特定的行政目的,针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行为或特定的物而作出的行政行为。
3.行政强制的目的是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
行政强制的分类
根据我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扣押财物;冻结存款、汇款;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有: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划拨存款或者汇款;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排除妨碍、恢复原状;代履行;其他强制执行方式。以上行政强制均由法律设定。以上行政强制,按不同标准可以有以下分类:
(一)对人身、财产和行为的强制
这是以行政强制行为所调整的对象和内容为标准所作的分类。
1.对人身的强制。
是指国家有权机关,如公安机关、海关等,对那些可能威胁现行的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或者拒不履行法定或规定义务的行政相对人所采取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措施。根据我国现行有关法律的规定,对人身的强制措施有:强制治疗、强制戒毒、强制传唤、强制扣留、强制隔离、强制带离现场等。
2.对财产的强制。
指行政主体对负有履行法定财产义务却拒不履行的行政相对人,所采取的迫使其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强制措施。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对财产的强制措施主要有:查封、冻结、扣押、划拨、扣缴、强制拆除、强制恢复原状等。
3.对行为的强制。
是指行政主体对拒不履行行政作为或不作为义务的行政相对人,所采取的强制其履行作为或不作为义务的行政强制措施,如强制许可、强制登记、强制退还等。
(二)即时性强制和执行性强制
这是以行政强制行为的目的和程序的阶段性为标准所进行的分类。
1.即时性强制。
是指行政主体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免受伤害,依法定职权,预防或制止某种可能或正在发生的违法行为或危害社会和公民人身安全的行为,所采取的紧急性的行政强制行为。
根据即时性强制的适用对象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预防性强制和制止性强制。预防性强制的对象是可能危害社会秩序或公共安全的人或物,其目的是防止结果的发生,如行政机关对传染病患者强制隔离治疗的行为;制止性强制的对象是正在危害社会秩序或公共安全的人或物,其目的是遏制结果的继续和扩大,如公安机关对醉酒驾驶车辆人员强制约束的行为等。
2.执行性强制。
是指行政主体为了保证法律、法规以及行政主体依法作出的行政决定所确定的行政相对人的义务的实现,所采取的迫使其履行相应义务或通过其他法定方式使义务得以实现的行政强制的行为。按照我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性强制包括: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划拨存款或者汇款;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直接强制执行方式和代履行等其他间接强制执行方式。
综合实务训练
【实训案例一】
基本案情
关某是运煤司机,一日运煤经过309国道某省某地区路段设立的交通检查站时,交通站执勤人员宋某(身着交通警察制服,佩带执勤袖章)向关某走过来,递给关某一张处罚决定书,并对关某说:“交20块钱再走。”关某接过处罚书,见上面印着的全部内容是:根据有关规定,罚款20元。决定书印着某省某地区交通大队的印章。关某问宋某:“为什么要罚我?”宋某说:“你超载。”关某辩称:“我只拉半车煤,怎么就超载?”宋某不耐烦地说:“让你交你就交,啰嗦什么?”关某说:“不说清楚,我就不交。”这时,宋某又递过一张处罚决定书,并说:
“就你这态度,再交20块。”关某怕争辩下去,又要罚款,只好交了40元钱。
问题
本案中的行政处罚行为哪些地方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解题思路
依照行政处罚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
【实训案例二】
基本案情
某县人民政府决定对其县境内的某村进行整体搬迁,该村村民对此并不赞同,并以各种形式表示反对。后来,该村所在地的乡人民政府以处罚抵制县人民政府决定的组织者为由,分别对该村村民甲、村民乙作出行政拘留10天的决定,并自行执行。
问题
1.某县人民政府的决定,是具体行政行为还是抽象行政行为?并说明理由。
2.该乡人民政府作出并实施的行政拘留处罚是否合法?为什么?
解题思路
依照不同的行政行为特点进行分析。
【实训案例三】
基本案情
1997年11月2日晚上,某公安分局巡警黎甲在巡逻过程中,发现崔乙和侯丙二人厮打在一起,引起过路人的驻足围观,当场认定崔乙和候丙二人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决定分别给予崔乙和侯丙二人各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并当场收缴了罚款。
问题
1.《行政处罚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必须符合哪些条件?简易程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巡警黎甲的处罚行为哪些不符合《行政和处罚法》的规定?
解决思路
依照行政处罚的程序规定进行分析。
【实训案例四】
基本案情
某县工商局接群众举报称,个体工商户马某涉嫌违法经营,该局即指派执法人员张某前往检查。经查,马某违法事实确凿,工商局拟依法对其作出吊销营业执照并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工商局在作出处罚决定前,书面告知马某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马某当即要求组织听证,工商局通知其次日下午到局机关参加听证。听证由本案调查人员张某主持,马某进行了申辩和质证,并在听证笔录上签字,同时马某按照工商局的要求交纳了听证费用200元。听证结束后,工商局对马某作出了吊销营业执照并罚款3000元的行政处罚,制作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并于10日后送达马某。
问题
该县工商局在本案的处理过程中有一系列违反法律规定之处,请根据《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一一指出,并说明理由。
解决思路
依照行政处罚的法律规定进行分析。
【综合知识竞答】
一、名词解释
1.行政许可
2.行政处罚
3.行政强制措施
4.行政强制执行
二、选择题
1.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申请颁发许可证的行为,应属()。
A.应申请的行政行为B.双方行政行为C.依职权行政行为D.羁束行政行为
2.税务机关依照法定的税种、税率对某企业征税,这一行为是()。
A.自由裁量行政行为B.羁束行政行为C.双方行政行为D.不要式行政行为
3.下列行政行为中,()是双方行政行为。
A.行政处罚B.行政合同C.行政委托D.行政复议
4.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下列效力()。
A.公定力B.确定力C.拘束力D.执行力
5.某治安警察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在“1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幅度内,对违法公民作出罚款100元的处罚,这一行政行为属于()。
A.自由裁量行政行为B.单方行政行为C.要式行政行为D.依申请行政行为
6.下列行政行为中,()是双方行政行为。
A.行政处罚B.行政合同C.行政委托D.行政复议
7.下列属于即时强制的有()。
A.行政机关强制拆除违章建筑B.卫生机关将感染非典的病人强制隔离治疗C.公安机关将醉酒闹事者强行带离现场并约束至酒醒D.人民法院查封犯罪嫌疑人的财产
三、简答题
1.行政许可有哪些特征?
2.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3.行政强制措施有哪些种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