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我在山东大学担任中文系古典文学教师伊始,就做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研究,在海峡两岸出版多种蒲学著作,如《蒲松龄评传》《〈聊斋志异〉创作论》《聊斋人物论》《马瑞芳重校评批(聊斋志异)》等,都属于象牙塔式的研究。2004年受中央电视台邀请。我到《百家讲坛》说聊斋。如何让更多读者喜欢《聊斋志异》,成为我感兴趣的工作。我在数家出版社出版“讲聊斋”或“说聊斋”,尽量把自己的研究通俗化。这些“讲”和“说”,仍是对《聊斋志异》做综合分析,仍多多少少带些学院派的色彩,读者需要有文言《聊斋志异》阅读基础才能接受。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马瑞芳评说聊斋之情场》和《马瑞芳评说聊斋之官场》“双子书”与我过去的聊斋研究著作不同。它们是聊斋故事的现代叙述,带简短点评,初中生都能看懂。《聊斋志异》492篇,我从“官场”选取57篇,从“情场”选取46篇,三百年来百姓喜闻乐见的聊斋故事基本包容在内。
评说聊斋“双子书”插图来源:光绪年间《详注聊斋志异图咏》(黑白线描),光绪年间《聊斋图说》(彩色工笔),蒲松龄纪念馆提供的蒲松龄画像、图片、名人字画。在此谨向多年来对我的科研工作做出无私支持的蒲松龄纪念馆表示感谢。对精心编辑出版此书的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朱寒冬教授和编辑张妍妍女士表示感谢。不当之处,望读者不吝指正。
马瑞芳
2013年7月28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