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要懂一点交际心理学-女人要有眼力,看清谁能成为你的朋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什么样的人是你的真命天子,什么样的人可以托付终生?什么样的人给带来的是福?什么样的人给你带来的是劫?从别人的一个小习惯、一个小细节就可以识别其为人。只有掌握识人之道,女人才会打造出成就自己事业的人脉。

    用立体的眼光识人

    在认识人、辨别人既是一件难事同时又是一件大事的情况下,女人必须走出用有色眼光看人的误区,用立体的眼光,从多角度、多时段、多层面看人,这样才能避免是非不分、贤佞不辨,才能做到心明眼亮、慧眼识人!

    “曹瞒老去不解,误认孙郎作阿琮。”这就是说,曹操老了时真是糊涂,错把大有作为的孙权当作了毫无作为的刘琮。其实,在识人的问题上产生误区,又何止曹操一人?就是孔子这位鼎鼎有名的大圣人也在识人上产生过过失。

    据古书记载,宰予是孔子的学生,此人善言词,能说会道,很得孔子的信任,后来事实证明,宰予说的和做的差距很大。而子羽作为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只是在容貌方面显得很丑,孔子不喜他,于是不得已而退学。

    后来事实证明,他是个品学兼优的人。

    后来,孔子发现自己在识人问题上的过失时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就告诫后人:根据言语识别人,就会因为信任宰予这样的人而犯过失;根据容貌识别人,就会因为不能任用子羽这样的人而犯过失。

    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俗话所说的“灯下黑”,只有跳出这个圈子才能看到事物的全貌。

    那么,怎样用立体的眼光看人呢?

    1.看言谈举止

    观察对方的言谈举止是严谨检点、彬彬有礼,还是粗言秽语、举止轻浮,然后再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把握其本质特点。同时,要注意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来观察。前者是说要观察对方在与各种人交往、遭遇各种事情时的言谈举止;后者是说要有一段时间的观察,比如1个月、2个月、半年、1年等。因为仅通过一两次的观察,很难完整地了解一个人,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从动态的方面去把握对方,才会形成完整的印象。

    2.看外在特征

    人虽是矛盾的结合体,但其属性是相对稳定的,可以通过一些外在特征反映出来。比如:看一个男人的品味,要看他的袜子。看一个女人是否养尊处优,要看她的手。看一个人的气血,要看他的头发。看一个人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

    看一个人的性格,要看他的字写得怎样……

    3.看朋友圈子

    古语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既是现代人平常所说的“圈子”,其实也就是这个概念,兴趣爱好相同或相近,有共同或相似特征的人更容易聚集在一起。从这一点上可以得到人品的相关信息。如果对方的朋友一个个都是彬彬君子或纯情淑女,那么他也不会错的。但是如果对方的朋友全是些逢场作戏的高手,你可就要对他加以提防了。

    还有一点需注意,一个人结交一些异性朋友也不是坏事,这有助于他理解异性的特点,也表明他具有与异性交流的能力。但如果对方只有异性朋友而没有同性朋友,在交往中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4.看过往经历

    要看一个人过去有没什么挫折经历能够证明其“逆商”,有没什么行为记录能证明其诚信,有没什么创举能证明其能力,有没什么成就能证明其价值?当然更关键的是,要看一个人对自己过去所作所为的态度,是敢做敢当,还是敷衍塞责?

    5.看现时表现

    现在进行时是一个人最真实、最鲜活、最丰富的一面,关键要看其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态度是否端正,习惯是否良好,看其工作是否实在,学习是否认真,生活是否简单,时间是否珍惜?看其如何看待过程和结局,如何看待自我和他人?看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否真实?

    6.看未来发展

    看未来发展,就要看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定位与方向,看一个人的思想能量和行动轨迹……“学校里有两种学生,一种成绩名列前几名,他可能回校当校长;一种成绩名列后几名,他可能回校演讲。”这是克林顿回母校的演讲词。

    他是当年学校里的差生,谁能看出他是块当总统的料呢?

    交际箴言

    要想看清一个人的本质,必须走出识人的误区,勿以有色眼光看人,而应以立体的眼光,从多角度、多时段、多层面审视一个人,这样才能避免是非不分、贤佞不辨,才能做到心明眼亮、慧眼识人。

    读懂身体语言隐藏的含义

    实验证明,一个人向外界传递信息时,只有8%是通过语言传递的,另外的37%是通过声调、语气来表达,剩余的55%是通过肢体语言等信息来传达的。在传达信息时,肢体语言是人们下意识的举动。姿势是无声的语言,人们的身体语言虽然各具特色,而且这些姿势大都是无意识中显现出来的,但是从这些肢体语言中,却能读出人的心理活动。

    你会“破译”别人的肢体语言吗?

    也许你会很爽快地回答:“我可以啊!”但同时你的目光会立刻移开,眼珠开始左右飘浮,并且不自觉地改变了身体的姿势,又用手抹抹自己的额头。你觉得对方该如何解读你这一系列的肢体语言呢?

    是的,到此或许你应能理解,为何心理专家认为肢体语言往往比口语沟通内容更具可信度。换句话说,一个人要想用口头语言掩饰他的内心容易,但肢体符号却往往会出卖他。

    1872年查尔斯·达尔文在《人和动物情感表达》中就提出了“能读懂肢体语言无论对学习和工作都很有用”的观点,当然后来查尔斯·达尔文开始了肢体语言的更全面的研究。

    还有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交流时,所传递的信息中,7%来自于说话内容、38%来自于音量、音调、韵脚等声音因素,还有55%来自于表情、动作等肢体符号。而且因为一个人肢体语言通常是一种下意识的举动,而深藏在大脑中的潜意识是很难伪装的。

    的确,不管一个人如何巧舌如簧,他的身体不会说谎。所以,女性朋友在解读他人心意的时候,不要只听对方说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应有意识地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才能够较为真实地洞悉其内心,也才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使双方的沟通顺利地往下进行。

    1.眉目的动作语言

    “眉目可传情”,眉毛的抖落或上扬、眼皮的张开或眯起、瞳孔的扩大和缩小都能流露出奇妙复杂的眉目语。

    眉毛上扬,瞳孔放大,眼睛很有神,表示惊恐或惊喜时,即人们所谓的“喜上眉梢”。

    眉角下拉或倒竖,眼睛圆瞪,表示愤怒、不满,即通常所说的“剑眉倒竖”、“杏眼圆睁”。

    眉头皱起,目光专注,表示不悦、不赞成或者是表示关注、思索。

    眉毛迅速地上下跳动,眼睛也连续眨动,这是情绪兴奋激动,对某事物感兴趣的表现,有时也被视为不诚实、不敢正眼直视的表现。

    2.嘴巴的动作语言

    嘴巴除了用来说话以外,还可以摄取食物,并进行呼吸,当然嘴巴的动作形式也非常丰富,嘴巴所表现出来的一颦一笑往往都会成为一个人心理状态的反映。

    如果在紧抿嘴唇的同时,还有意避开他人的目光,那么他的紧抿嘴唇,表示此人意志坚决。心中极有可能有不愿透露的秘密。

    嘴唇常不自觉地张着,呈现出倦怠疏懒的模样,说明他可能对自己,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到厌烦。

    撅嘴,则是不满意别人的行为,甚至有准备攻击对方的暗示。

    嘴角稍稍向后拉或向上拉,表示此人正在认真的倾听对方说话。

    咬嘴唇,表示一个人正在自我解嘲或者感到内疚,因为这是一种自我惩罚的行为。

    嘴角向下拉,表示对对方的不满,也是一个人固执的表现。

    说到嘴的动作,很容易让人想到吸烟。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吸烟的姿势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个人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将烟朝上吐,表示这个人很积极且非常自信,因为采用这种姿势吸烟,人的身体是出于昂首挺胸的状态。

    相反,如果将烟朝下吐,则表示这个人情绪消极、意志消沉或者有很多疑虑。

    烟从嘴角缓缓吐出,表示此人思绪烦乱、心境复杂、思维曲折,似乎正在努力的理顺自己头脑中杂乱无章的思想,因为这种吸烟的姿势给人一种消极而诡秘的感觉。

    斜仰着头将烟从鼻孔吐出,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表示此人很自信,而且有优越感。

    在吸烟的过程中,不停地抖烟灰,表示此人内心矛盾重重或焦躁不安。

    让烟燃着而很少抽,表示吸烟者在紧张思考或等待紧张情绪的平息。

    没抽几口就把烟掐灭,表明吸烟者想尽快结束谈话或已下定决心。

    3.四肢的动作语言

    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四肢动作来传递自己的思想,也可以通过分析别人的四肢动作来判断对方的心理活动或情绪状态。

    把手放在后脑勺上,表示此人有辩论准备。

    用手拍脑袋,往往是一种自责的信号。

    用手挠挠耳朵或轻揉耳朵,表示不想再听对方说下去。

    用手轻轻抚摸下巴,表示此人正在思考如何做出决定。

    用手指轻轻触摸脖子,表示怀疑对方所说的话或不同意对方的看法。

    用手挡住嘴或稍稍触及嘴唇或鼻子,表示此人想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隐藏起来。

    用手托腮,并用中指顶住太阳穴,表示此人正在仔细斟酌对方说的话,当然这一行为也有向对方暗示自己觉得无聊,想放松放松了。

    用手指或铅笔敲打桌面,或在纸上乱涂乱画,表示此人对正在谈论的话题不感兴趣,甚至感到无聊和不耐烦,或者不赞同对方提出的看法。

    用手仔细清除衣服上看不见的污渍,表示此人不同意对方看法,但又不愿说出来。

    将双手互搓,可分为两种:搓手速度很快,证明对这件事比较有把握;如果搓手速度比较慢,证明对这件事没有多大的把握。

    将双手外摊,双肩微耸,表示无可奈何之意。

    双手握拳,是小心谨慎,情绪有些不佳的表现,但也可能是一种挑畔的表现。

    两手手指并拢放置于胸脯的前上方呈尖塔状,表示此人对自己充满信心。

    两手重叠放在胸腹部,表示此人比较谦逊、矜持,或者带有一丝的不安。

    两手叉腰,表示此人对自己的处境或正在处理的事情已经做好了心理上和行动上的准备,给人以胸有成竹感觉,同时表示此人有以势压人的优势感和支配欲。

    手臂交叉放在胸前,有时是因为觉得很冷,有时是因为过分地紧张或害羞,但这一动作也可以理解为:此人对对方所提出的看法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威胁感,甚至不想再继续听下去。

    叉开腿站着,说明不自信,紧张而不自然。人在一个陌生而不舒适的场合多半爱这么站着。

    收紧脚踝站着,说明处于愤怒中,很想发火,正在千方百计地控制自己。

    摇动足部,或用脚尖拍打地板,或抖动腿部,都是情绪不稳定或焦躁、不耐烦的表现。

    4.腰腹部的动作语言

    腰腹部位于人体的中央部位,其动作带有极为丰富的含义。

    弯腰鞠躬有谦逊或尊敬之意。但有时也暗示此人感觉不如对方的心理,甚至在害怕对方时,也会不由自主地采取弯腰的姿势。

    腰板挺直,颈背部保持直线状态,表示此人正处于情绪高昂、充满自信、自制力较强的状态。相反,双肩无力地下垂,凹胸突背,腰部下塌,表示此人有疲倦、忧郁、消极、被动、失望等消极的情绪。

    挺起腹部,表示此人充满自信并感觉很满足;蜷缩抱膝,则表示此人正处于不安、消沉、沮丧等情绪的之中,甚至有自我防卫的心理。

    解开上衣钮扣而露出腹部,表示对当前的事态已经胜券在握,或已经放松了对对方的戒备之心。

    腹部起伏不定,表示此人正处于兴奋或者愤怒状态之中;如果腹部极度起伏,给人以呼吸困难的感觉,则表示此人的兴奋和激动的状态即将要爆发了。

    轻拍自己的腹部,是在向别人展示自己的风度和雅量,同时也反映出了此人自鸣得意的心情。

    重新系一下皮带,暗示此人正在振作精神、迎接挑战;而放松皮带则表示此人已经放弃了努力以及斗志,有时也表示此人想放松一下自己紧张的心情。

    交际箴言

    事实上,由于任何一种肢体语言都可能有多种意味,因此,在“破译”他人的肢体语言时不能孤立,而应综合地去理解,才能够较为真实地洞悉别人的真实意图和内心世界。

    从眼睛看清他人的心理

    眼睛可说是脸部最富有表情的器官,也是最容易泄漏秘密的地方,人类深层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就反映在眼神上。眼神的集中程度、活动方向等都能表达不同的心理状态。所以,读懂人的眼神便可知晓人的内心状况。

    通过眼神解读人心善恶的方法自古就有。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就这样说过:“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可见一个人的眼睛完全可以透视一个人的内心。

    但是国外有位知名作家却将人类的“眼睛”定义为直径大约2.5厘米的器官,这不像在说我们富有灵性的眼睛,倒像在解释人类发明的摄影机。眼球中具有感光功能的角膜就含有约1.37亿个细胞,它们可以将从外界收到的信息通过视神经传送至大脑。眼角膜中的这些具有感光功能的细胞,通过亲密合作可以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因此人们的每一个回目、每一次眨眼,都在向别人传达着万千思绪,人们的每一个眼神都是内心丰富的情感的表达,都在透露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现代研究也发现:眼睛是大脑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综合分析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从科学的角度上说,眼睛完全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和内心想法。

    1.观察眼神的集中程度

    这是指观察对方是眼神四射,不知究竟是在看什么地方,还是眼神凝定,专心一致在看着自己。这些表现所代表的意义是各不相同的。

    当对方是男性时,如果他眼神四射,神不守舍,完全不看着你,便表示对你不感兴趣或无亲近感。如果你们正处于交谈中,则说明了他对于你所说的话已经没有兴趣了,甚至已经感到厌倦了。这时你最好赶紧结束你现在的话题,即使再说下去也不会有效果,或找个借口告退,或寻找新的话题,谈一些他感兴趣的事。反之,如果他的眼神凝定并注视着你,则说明他对你感兴趣或者有好感,非常乐意和你谈话,并有意与你做进一步的沟通。

    但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女人身上时,此意义就大不相同了。因为,当女人凝视对方时,往往表示她不愿意将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传达给对方。有心理学家做过关于对视的实验,实验分男女两组。实验结果表明,受测者在被指示隐藏内心真实的想法时,男性注视对方的时间会降低,女性反而提高。

    因此,当你发现一位女人注视你的时间过久时,你不防思考一下:她是不是对自己隐藏了什么?

    另外,透过眼神的集中程度还可识别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美国的一位比较心理学家理查·格西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观测“自闭证”患儿注视陌生的成年人的时间。他将成年人分两组,一组,蒙着眼睛;另一组,不蒙眼睛。让自闭症患儿分别与两组成人见面,结果发现儿童注视前者的时间是后者的三倍。实验中还发现,当儿童与成人四目相对时,儿童会立刻移开视线。由此可以推断,性格内向的人一般都不愿意注视对方。

    2.观察眼神的活动方向

    如果你在谈话中发现对方的眼神上扬,那你最好马上结束你的话题,退而求接近之道。这种眼神表示他已经不想再和你谈下去了,不管你说的如何生动、理由如何充分、说法如何巧妙,都不能提起对方的兴趣了。

    如果对方的眼神下垂,甚至连头都不愿抬起,则说明他心事重重,甚至非常痛苦。这时你可以说些安慰的话,然后马上告退,多说无益。因为这时不管你向他说得意事还是痛苦的事都只会加重他的痛苦。

    如果对方的眼神斜瞥,则可能是鄙视、看不起你。

    不过,也有例外,当一个人想看清对方,却又不愿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想法时,也会用斜视来偷看。比如,在一次聚会上,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突然出现,在场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她,但有位年轻的男士却把脸转到了另一边。难道他对这位美女不敢兴趣吗?当然不是,这其实是一种自制行为,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压制自己兴趣。如果这位女性的魅力太强了,他便会用斜视来偷看。

    眼神的方向还与职位高低有关。当然,职位越高,眼神也会越高。开会时,领导的眼神会不由自主由高处发出,并直接投射下来。而下属呢?即使没有做错任何事,但眼神却常常由下而上仰视领导,总是显得那么的软弱无力。由于职位高的人为保持对下属的威严,而采用俯视的姿态,而下属则因为敬畏领导而仰视。

    3.读懂眼神流露的情感

    如果对方的眼神横射,仿佛有刺,表明他对你异常冷淡,如果你想和他交往下去,就应该用心研究他对你冷淡的原因,再谋求恢复感情的途径。

    如果对方眼神阴沉,你要明白这是凶狠的信号,你与他交往,须得小心一点,或许他已经有了向你出击的准备了。如果你不想和他分个高低,那么你最好马上鸣金收兵。

    如果对方的眼神流动异于平时,有可能是他胸怀诡计,你万不可轻信他的甜言蜜语,这有可能是钩上的饵,是糖衣炮弹,这时你就要格外小心了。

    如果对方的眼神似在发火,便可表明他此刻是怒火中烧,戾气极盛。这时你应该马上借机避开,千万不要逗留,即使一会儿也不行。等对方冷静下来之后,再与其心平气和地交流沟通。因为步步紧逼,只会让事态更加严峻,甚至出现正面的剧烈冲突。

    如果对方的眼神恬静,面有笑意,说明他此刻的心情很好,或对于某事非常满意。如果你有求于他的话,这是让他满足你愿望的最好机会。

    如果对方的眼神呆滞,唇皮泛白,说明他此刻正处于一种惶恐万状、六神无主的状况,你应该热情而真诚地给予他(她)信心与帮助。

    综上所述,眉目确实可以传情,在人的眉目之间可以传递信息,进行交流,因为人的每一个眼神都会产生奇妙复杂的语言。只要你用心参悟,必可发现你想要的信息。

    交际箴言

    眼神是心灵之窗,心灵是眼神之源。人的喜、怒、哀、乐都能从微妙变化的眼神里真实地流露出来。古罗马诗人奥维特曾说:“沉默的眼光中,常有声音和话语。”

    因此,只要用心观察眼神,并力争学会读懂各种眼神,生活工作中定可事半功倍。

    言为心声,言语推断出秉性

    “察言”是透视他人心理,识别他人个性、品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果女人不注意“察言”,就不能准确地探知他人的真实意图,也不能真正认识他人的真面目,而很可能被他人所蛊惑,所蒙骗。

    有道是“言为心声”,从语言中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孔子这样说过:“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意思是说在和人相处时,如果没有听到他言谈,很难说此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与其经过几次谈话后,通过言谈,我们就会对此人的行为、性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丽丽朋友的公司想从一家公司挖一个销售主管过来,但对方要价是年薪50万。但朋友不知道花这么大的代价值不值,因此犹豫不决。

    一天,朋友找到丽丽说:“丽丽,你帮我看看,他是不是值50万的年薪。”

    丽丽说:“那好呀,你把他请出来,我们一起吃一顿饭就可以啦。”

    “只要摸清他的底细,一顿饭没问题。”朋友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朋友捎上丽丽,在一家餐厅和那个主管见了面。

    ……

    吃完饭,和那个主管道别后回他们到车上,朋友问丽丽:“这个人靠谱吗?”

    “可能是个水货。”丽丽回答说,“在饭桌上,我问他凭什么在公司的获得良好的销售业绩,但他只是敷衍而过,并没有说出自己的营销方案。”

    “作为一个销售精英,人家可能是不愿泄露自己的销售机密。”朋友说。

    “不可能吧。”丽丽说:“我问他为什么要跳槽的时候,他说和上司不合,这不是在泄露他们公司的机密吗?”

    “可能是今天他酒喝多了。”朋友说,“你可是两斤红酒不醉的人呀。”

    “他确实喝多了,你看他满口牢骚,还猛说上司的坏话。”丽丽说,“我很难看到这个人是个有才有德的人。”

    “我再多了解了解吧。”朋友说。

    后来,经朋友进一步了解,发现对方公司老总是他的姐夫,之所以在原单位取得不错的业绩,是因为姐夫的照顾。后来,姐姐和姐夫离婚了,缺少了姐夫的照顾,他在公司也呆不下去了,所以想跳槽。

    “你凭什么看透了这个家伙?”朋友后来问丽丽。

    丽丽笑了笑说:“你呀,生意做得大,书读得不多。多揣摩对方的心理,就可以从他的言行上判断这个人了。”

    俗话说,察言观色,当然识别一个人的关键在于听其言。因为言辞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品格,还可以让你知道这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以及内心情绪。

    语言的运用大致目的有两种,一是表情达意,二是对于内心的隐藏作用。现实中,人们语言的目的往往是二者并举。我们认识一个人,首先是要分清其言语成分的真假,从其真话中直接去判定这个人,从其假话中能辨别其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就可以从语言上来考察一个人。

    老子有一句名言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是口才中的智慧,更是通过言语对于人本质的判言。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智)者不言,言者不(智)”。意思是说聪明的人一般不随便说话,而随便言语的人大多都没有什么真知灼见。古语“知”可当“智”用,老子用“言”与“不言”给我提供了识人依据。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稍微有些修养的人都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那么,我们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者不知”呢?清代的吴敬梓给了我们一个词语叫“夸夸其谈”,其意思可以用来对于说话者“知与不知”的判断。说话人把事情夸大了,添油加醋,把难的事说得很容易,这就说明他对自己的所说的事了解不全面,他肯定不会掌握做好事情的关键。因此,喜欢高谈阔论的人往往是无知的,更有浮夸的本性。

    交际箴言

    言为心声,一个人心里怎么想,嘴巴就怎么说。嘴上说的,就是刚才想的;刚才想的,就是下面要说的。

    想与说,思维和表达,相互之间交流传递,循环往复。

    言辞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品格,还可以让你知道这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以及内心情绪。

    察看表情的“晴雨表”

    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面部表情是人心理活动、情绪变化的晴雨表,它可以把高兴、悲哀、痛苦、畏惧、愤怒、失望、忧虑等情绪状况迅速、充分地表现出来。

    因此,在与人交往时,女人万不可对别人脸上的表情视而不见,而应该多份心,注意察看对方的表情变化,以快速地获悉对方的真实情感,并做出有效的反应,这与老猎人靠看云彩的变化推断天气的阴晴雨雪是一个道理。

    有位女记者去某足球队采访,一进门,发现休息室气氛沉闷,教练铁青着脸,双眼圆睁;队员们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她赶紧退了出去,取消了这次采访。后来,这位女记者打听到,球队刚刚在比赛中吃了败仗,正在怄气。倘若当时她不注意察看教练的面部表情,不识趣地硬去采访,一定是不但不会有什么收获,而且还会挨骂。

    大伟的妻子在单位和同事闹了别扭,虽然尽量克制,但回到家后仍是满脸的不高兴。大伟回家后,并没有注意到妻子生气的表情。结果,当他和妻子谈到一件事情而意见不一致时,没说几句话,两人就吵了起来。

    假如大伟善于察颜观色,发现妻子表情与以往不同,采用安抚忍让的态度,细心开导,不仅不会和妻子吵起来,而且还会给予妻子以心灵的抚慰,加深夫妻之间的感情。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人类的心理活动非常微妙,但这种微妙常会从表情里流露出来。倘若遇到高兴的事情,脸颊的肌肉会松驰,一旦遇到悲哀的状况,也自然会泪流满面。可以说,每一个想要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女人,都应该善于察颜观色,善于察觉别人的表情变化并做出有效的反应。

    不过,有些人比较内敛,善于掩饰自己,他们在外人面前从不喜怒形于色,相反是“笑在脸上,哭在心里”。有鉴于此,女性朋友在察看别人的面部表情时,还需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没表情不等于没感情

    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你会发现有些人不管别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是一副无表情的面孔。其实,没表情不等于没感情,因为内心的活动,倘若不呈现在脸部的筋肉上,那就显得很不自然,越是没有表情的时候,越可能使感情更为冲动。

    例如,有些下属不满上司的言行,只是敢怒不敢言,只好故意装出一副无表情的样子,显得毫不在乎。但其实,他心里的不满很强烈,如果你这时仔细地观察他的面孔,会发现他的脸色不对劲。碰到这种人,最好不要直接指责他,或者当场让他难堪。最好这样说:“如果你有什么不满,不妨说出来听听!”这样可以安抚下属正在竭力压抑着的情感。

    但是这种时候也不宜说话过多,避免正面交锋,而应另择时间,开诚布公地与下属交换意见,这样就可以比较圆满地解决与下属的这种低潮关系,上司的好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2.脸上在笑,心里在哭

    满天乌云不见得就会下雨,笑着的人未必就是高兴,愤怒悲哀或憎恨至极点时也会微笑。通常人们说的“脸上在笑,心里在哭”正是这种情况。

    人们之所以会“脸上在笑,心里在哭”,通常是因为有难言的苦衷,所以只好将苦水往肚子里咽,脸上却是一副甜甜的样子,一防他人过问,二防影响他人的情绪。

    而人们之所以要“愤怒悲哀或憎恨至极点时也会微笑”,往往是觉得如果将内心的欲望或想法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无异于违反社会的规则,甚至会引起众叛亲离的现象,或者成为大众指责的罪首,恐怕受到社会的制裁,不得已而为之。

    交际箴言

    女人不能只简单地从表情上判断他人的真实情感,还需要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学习通过察言来透视他人心理活动和真实情感的技巧。

    慧眼识别君子与小人

    “宁可终岁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但大多数小人隐藏较深,很难被人轻易识破,又不象京剧中的脸谱,生旦净末丑,一目了然。女性朋友要想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就必须用慧眼认清“小人”的丑恶嘴脸,识破“小人”的阴险招术,为自己构筑一道防火墙,以便做到防患于未然!

    自然界的昆虫有益虫和害虫之分,人类同样也是良莠不齐,有“君子”、“小人”之分。在人际交往中,只要你留心观察便不难发现,在你的周围就有不少阴险“小人”。他们造谣生事、挑拨离间,甚至会在你的上司、同事或家人面前诬陷你、诽谤你,实在令人防不胜防。

    生活中,人们对“小人”深恶痛绝。事实上,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只要有小人存在,就会“鸡犬不宁”。

    然而,对大多数女性朋友来说,要分清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小人”甚至还长得又帅又漂亮,有口才也有内才,一副大将之才的样子。

    不过,“小人”还是可以从行为中分辨出来的。大体言之,小人就是做事做人不守正道,以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的人,所以他们的言行有以下特征:

    (1)喜欢造谣生事。他们的造谣生事都另有目的,并不只是嗜好。

    (2)喜欢挑拨离间。为了某种目的,他们可以用离间法挑拨同事间的感情,制造他们的不合,好从中取利。

    (3)喜欢拍马奉承。这种人虽不一定是“小人”,但很容易因为受上司宠爱,而在上司面前说别人的坏话。

    (4)习惯于阴奉阳违。这种行为代表他们这种人的办事风格,因此对你也可能表里不一。比如,在他甜言蜜语地向你献策、“支招儿”的背后,常常藏着不可告人的企图。如果你真的听信了他的话,就成了天大的傻瓜!

    (5)天生的势利眼。谁得势就依附谁,谁失势就抛弃谁。

    (6)善于做面子活,别人做事,他领功。

    (7)落井下石。只要有人跌跤,他们会追上来再补一脚。

    (8)恶人先告状。

    事实上,小人的特征并不只有这些,总而言之,凡是不讲法、不讲情、不讲义、不讲道德的人都带有“小人”的性格。

    当分辨出了险恶“小人”后,你并不能立即断绝与他们的往来,因为人是群居的动物,无法脱离社会而生活;尤其是在交际场上,更无法避免和许多人产生互动。

    为了和这些“小人”“相安无事”,在与他们“共事”时还要讲究以下几个原则:

    (1)不得罪他们。一般来说,“小人”比“君子”敏感,心理也较为自卑,因此你不要在言语上刺激他们,也不要在利益上得罪他们,尤其不要为了“正义”而去揭发他们,那只会害了你自己!自古以来,“君子”常常斗不过“小人”,因此“小人”为恶,让有力量的人去处理吧!

    (2)保持距离。别和“小人”们过度亲近,最好是敬而远之,否则他们会这样想“你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你就要倒霉了。

    (3)小心说话。当和“小人”交谈时,说些无关紧要的话就好了,如果谈了别人的隐私,谈了某人的不是,或是发了某些牢骚不平,这些话绝对会变成他们兴风作浪和有必要整你时的资料。

    (4)不要有利益瓜葛。“小人”常成群结党,霸占利益,你千万不要想靠他们来获得利益,因为你一旦得到利益,他们必要求相当的回报,甚至会粘着你不放,想脱身都不可能。

    (5)吃些小亏无防。“小人”有时也会因无心之过伤害了你,如果是小亏,就算了吧,因为你找他们不但讨不到公道,反而会结下更大的仇。所以,原谅他们吧!

    交际箴言

    对于女性朋友而言,要想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就必须认清“小人”的丑恶嘴脸,慧眼识破“小人”的招术,为自己构筑一道防火墙,以防患于未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