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散文集-孔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幼有异才。汉献帝时,举为北海(今山东寿光)相,世称孔北海。建安元年(196)征为将作大匠,迁为少府,后为太中大夫。因撰文嘲讽曹操专权,为曹操所杀。魏文帝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誉之为“建安七子”之首。所著诗、颂、碑文、书记等二十五篇。

    《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九卷,已散佚。今存明、清人辑本。通行本有明崇祯间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孔少府集》一卷。清扬逢辰《建安七子集》一卷本。诗文作品又见于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和运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论盛孝章书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因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竞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因表不悉。

    此书写于建安九年(204),是孔融为解救好友盛宪而向曹操发出的求援信。盛宪字孝章,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县)人,曾任吴郡太守,与孔融交厚。孙策平定东吴,对豪杰之士采取压制政策,盛宪素有高名,故深受孙策猜忌,处境十分险恶。孔融于是写信给曹操,希望对方能伸出援救之手,帮盛宪脱离险境。曹操答应了孔融的请求,欲招盛宪为骑都尉,然而诰命发出时,盛宪已为孙氏所害。

    书信一开篇,孔融先叹息岁月如流,转眼自己与曹操都已年过半百,感慨之中透出热络亲切。接着又由双方的衰迈,谈及海内故交的零落,很自然地过渡到孑然独存的东吴贤士盛宪,并述及他的困境。接着,作者征引《春秋》大义,拿曹操比齐桓公,说不能匡救无辜被害者,是诸侯盟主的耻辱;既暗示了求救之意,又不露形迹地称颂了曹操,话说得委婉得体。以下再从“友道”上称说:如果不能将盛宪救出,我的祖上孔子就不该谈什么“三益”“三损”的交友之道,也难怪东汉朱穆要写那篇贬斥世风浇薄的《绝交论》了。至此,铺垫已足,孔融便直接提出援救盛宪的请求,正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如果说书信的前半函是从道义入手激励对方,后半函则转换角度,从功利方面对曹操加以诱导。作者举燕昭王礼遇郭隗的例子打动对方:燕昭王向郭隗求问招贤之道,郭隗讲了一则寓言:国君欲求千里马,三年不得;一位有头脑的宦者用五百金买了一副马骨,为国君营造了爱马的名声,不出一年,便有三匹千里马送上门来。燕昭王受到启发,筑宫室厚待“小才”郭隗,结果乐毅、剧辛、邹衍等一批“大才”都闻风而至。——孔融以此说明,盛宪即使不是出色人才,曹操千里相招,也会收到宣传效用,引来真正的贤才。那正是曹操“匡复汉室”所需要的。信的末尾,孔融再次希望曹操能“崇笃斯义”,弘扬“友道”,重士尊贤;书信主题也因而益发显豁。

    孔融此书虽是向对方求援,却写得落落大方,毫无媚态。在不长的篇幅中,他引经据典,敷陈道义,挥洒自如,颇有豪纵之气。更突出的特点在于,他摸透了曹操的心理,在强调友道、晓之以理的同时,又抓住对方建功心切、急需人才的特点,动之以利。尽管盛宪最终未能逃脱虎口,但曹操毕竟接受了孔融的建议,采取了行动,说明他的游说策略是成功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论孔融之文“体气高妙,有过人者”;明代张溥称“东流词章拘密,独少府诗文,豪气直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都准确指出孔融独具的文风特点。但曹丕又谓孔融“不能持论,理不胜词”,起码就这封书简来说,是不恰当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