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散文集-丘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丘迟(464—508),字希范,昊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初仕齐,官殿中郎。入梁,官司空从事中郎(一作司徒从事中郎)。明人辑有《丘司空集》。

    与陈伯之书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剞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场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观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恨!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

    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梏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鉴赏】

    《与陈伯之书》是丘迟的代表作,是一篇优秀的骈体文,曾广为流传。陈伯之,睢陵(今江苏睢宁)人。齐末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刺史,曾抗击过梁武帝萧衍。后来投降了梁武帝,仍让做江州刺史,并封为丰城县公。梁武帝天监元年(502),他听信部下邓善等人的挑唆,起兵反梁,战败后率兵投奔北魏,为平南将军。天监四年(505)冬天,粱武帝命其弟临川王萧宏统帅大军北上伐魏,陈伯之率兵抗拒。时丘迟在萧宏军中为记室。萧宏便让丘迟以私人的名义写了这封劝降信。

    全文共分五段,以劝降为中心,陈明利害得失,层层深入。

    第一段,对比了陈伯之过去在梁和今日在魏的不同境遇,以唤起他对过去在梁时显赫地位和荣华富贵的回忆与向往。这段一开头,首先赞扬了陈伯之的勇气和才干,说他的勇气在三军中首屈一指,才能是当代人中最杰出的。接着回忆了他过去能顺应机缘,弃齐投梁的明智壮举。作者在这里倾注了他的褒奖钦佩之情。下面便对陈伯之在梁、魏的不同处境进行鲜明的对比。在梁朝时,遇到了梁武帝这样贤明的君主,得以建功立业,封爵称孤,乘坐华丽的车子,统帅一方军队,“何其壮也!”这既是作者在感叹,也是对陈伯之的诘问,以勾起他对过去显赫权势和荣华富贵的向往。接下来文章笔锋一转,写了他在魏殿的处境:投奔北魏后,终日惶恐不安,卑躬屈膝,“又何劣邪!”作者强烈的感叹,意在唤起陈伯之作今昔对比。两相对比,何去何从?怎能不引起他的三思!

    从第二段起,开始对陈伯之正面劝降。首先分析了他离梁投魏的原因,说他是因为一时糊涂,没有主见,听信了流言蜚语。这样说实际上就是为他开脱,也就是等于已经原宥了他从前的过失。接着便讲明了梁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的宽大为怀政策,并列举了历史上的事例来宽慰他,朱鲔曾杀了光武帝的哥哥,但光武帝并不疑忌他,反而诚心招降了他;张绣杀死了曹操的爱子,但他们归降后,曹操对待他像过去一样。“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这就使陈伯之消除了再次归降梁朝的顾虑。接着,又用先贤和儒家经典为根据进一步开导他,迷途知返,古代的圣贤也是赞许的;及时改正错误,古代经典中也是称道的。然后又告诉他:你家祖坟没有被损坏,亲戚安居无恙,你的住宅完好,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作者在这里诘问道:请你好好想想,扪心自问,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古代士人是讲恩义和知遇之恩的,这里是用梁朝礼遇其家室来进一步感化他。

    第三段,对比了他与梁朝臣子的不同待遇,分析了北魏即将灭亡的形势,希望他认清形势,及早归降。先说明梁朝臣子的情况:文武百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各得其所,并且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以传给子孙后代。而“将军独靦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这又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接着进一步分析形势和利害关系。列举了历史上南燕君主慕容超被杀、后秦君主姚泓被缚的事实,用以说明追随异族不会有好下场。“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帮,无取杂种。”这里表现出来的大汉族主义思想,是不足取的。然后,作者又详尽地分析了北魏即将灭亡的形势,最后用形象的比喻告诫他:你留在北魏,就像鱼在滚沸的锅里游泳一样,燕子在飞动着的帐幕上筑巢一样危险,这不是太糊涂了吗?这形象的比喻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第四段描写故国的秀丽景色,以激发其思旧怀乡之情。“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作者描绘了一幅秀丽的春天景色。乡土之情,人皆有之。作者不禁问道:当你手持弓箭,登城而立,看到祖国军队的旗鼓,回忆起往昔的岁月时,再联想到你现在孤单地身居异邦,能不感到凄凉悲怆吗?古代的廉颇之所以思为赵将,吴起之所以对着西河悲泣,是因为他们动了思念故国之情,“将军独无情哉”这感情强烈的诘问,既是为促陈伯之醒悟,又蕴含着作者殷切的期望之情。

    第五段结尾进一步说明梁朝的强盛,劝其慎重思考,尽快作出抉择。“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作者再一次满怀热情地希望他及早归降,为自己多多寻求幸福。接着说明现在梁朝帝业兴旺,梁武帝贤明,百姓安居乐业。各方少数民族都臣服于汉朝,唯独北魏野心勃勃,顽固地盘踞在沙漠边塞之间,但也只能是苟延残喘几日罢了。然后劝陈伯之趁这次临川王萧宏北伐之机,当机立断,回到梁朝。“若遂不改,方思仆言。”是严厉的告诫:如果仍不悔改,到梁军胜利时可就后悔莫及了!“聊布往怀,君其详之。”则又以老朋友的身份表达往日的情谊,并寄寓深情和厚望。

    这封信动之以情,喻之以理,分析了形势,陈述了利害,交待了政策,指明了出路,深深打动了陈伯之。天监五年(506)三月,陈伯之便于寿阳(今安徽寿县附近)率兵八千归降,可见这封信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