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春深-改革的目的当然就是革除异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某种意义上,改革就是要清除异己;在某种意义上,改革又像是情敌决斗。自从林铁军走马上任,他就开始了对异己分子的防范。不知道为什么,他要将老廖当作革除的对象,谁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那样做。他恨他?容不下他?还是不喜欢他?甚至连自己都不曾意识到和女人相关。他只是看不惯这个所谓的学者,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出版社那些学问、姿色、能力均出众的女人尽揽麾下。

    他知道在那些女人心目中,廖也夫就是风流儒雅的谦谦君子。尽管他胆小又没有担当,但多年来副总编辑的职位,还是让他备受瞩目。于是女人们趋之若鹜,而趋之若鹜者均为社里的精英女性。其中既包括林铁军爱慕的万末,亦包括才华横溢的女诗人未央。她们都是老廖名副其实的“铁杆”,无论在什么样的状况下,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在老廖一边。

    自从林铁军进入总编室,让他最不能容忍的是,老廖没完没了地骚扰万末,而她却始终不厌其烦。对这个虚伪的男人她从不敷衍,甚而由衷地视为知己。那时的林铁军不知他们由来已久的渊源,但就是觉得万末不该和老廖这种人过从甚密。在总编室,他们总是默契配合,相互信任,从万末的眼神中就可窥见她对老廖的心悦诚服。这种莫名其妙的关系,让林铁军一直很不舒服。有很多次,林铁军恨得牙痒痒的,甚至差点当面质询老廖,你家里不是有老婆吗?

    让林铁军看不惯的还有那个自以为是的未央。她一天到晚神经兮兮凡人不理,仿佛真是名媛才女。她特立独行,穿着古怪,每时每刻都戴着帽子,以至于人们很难看到她的庐山真面目。大家都知道她是老廖亲自调来的,自然对老廖的旨意言听计从。

    尽管郁霏霏得以进入出版社是老社长的关系,但由于老廖分管辞书编辑室,便又将这个乖巧而漂亮的女孩收入囊中。霏霏如开心果般将那伙老学究组成的团体服务得风生水起,自然对主管领导老廖愈加鞍前马后。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她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林铁军,或者根本就不屑于认识林铁军这种人。

    这些女人就这样杨柳依依地环绕在老廖身边,甚至发行科那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刘和平,都将老廖奉若神明。林铁军被升为分管发行的副社长后,刘和平每每到社里来,还是习惯性地先拜老廖。这女人二二乎乎的,总是把刚刚从老廖那边讨来的主意,原封不动地转告给林铁军,并且表示她一定会按照廖总编的指示去做云云。她一口一个廖总编,把林铁军当什么啦?而这些都是让林铁军不爽的地方,他不知这个女人到底是脑子缺根弦呢,还是秉承老廖的旨意故意向他示威。

    总之和女人相关的林林总总,让林铁军烦透了这个廖也夫。他尤其讨厌老廖那种自以为是的良好感觉,就仿佛老社长以下就是他廖也夫的天下了。于是林铁军不知哪儿来的斗志,决意在老社长退休之前摆平这一切。

    尽管老社长即将卸任的那些日子里,不断传来老廖接班的消息,却从不曾动摇林铁军的意志。有呼声就意味着有市场吗?有民意就代表着有可能吗?林铁军就是抓住了老廖此刻志在必夺的心态,怂恿他呈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态势,令上边不满。于是曾经的大好局面,很可能转瞬之间就土崩瓦解。

    倘若老廖没有在老社长退休之前,就让自己继任的声势风起云涌,或许还引不起林铁军的警觉,更不会让老社长都有了警觉。于是林铁军决心放手一搏,而这些动作,事实上得到了老社长的首肯。他知道唯有老社长鼎力相助,他才有可能拥有未来。既然老社长已经把副社长给了他,何不借群雄争霸的乱局,乘势而为,更上一层楼呢?于是他开始上下奔走,左右出击,将这次试水当作检验自己实力的舞台。

    他当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信心满满地有备而来。当他决定和廖也夫一争雌雄,就已经将自己和廖也夫做了认真的比照,并得出自己并不是完全没有胜算的结论。

    林铁军开始不动声色地“活动”。从基层到管理层,从出版社到出版局,从单位到社会,只要有用的部门和人员都不会错过。那一段,他极为苛刻地要求自己,哪怕最细小的环节都要尽善尽美。

    如此千回百转,林铁军终于如愿以偿。当上级来人在全社大会上宣布任命时,全场一片哗然。人们都以为廖也夫接替老社长的位置已毫无悬念,而老廖也做出接收大员的姿态,以为唾手可得。在人们看来,这对于老廖可谓实至名归,毕竟他辛辛苦苦在社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媳妇也该熬成婆了。然而谁都想不到,竟横刀杀出个程咬金。

    林铁军到底是怎么拿到这顶乌纱帽的,一段时间内成为社里最具争议的话题。显然沈依然本人并不具备这种呼风唤雨的能力,他一介书生,两袖清风,并且已和女儿断绝了来往。那么这个林铁军到底还有什么秘密武器,以至于轻而易举就颠覆了老廖的社长梦。

    事实上,关键就在即将易主的这几个月。然而这几个月并没有看到林铁军“活动”。或者就是因为没有“活动”而迷惑了老廖,于是大家一致认为,有时候姜并不一定是老的辣。

    伴随着廖也夫的美梦彻底破灭,出版社以林铁军成为新一任社长,迅速完成了核心层的更迭。尽管依旧保留了老廖副总编辑的职务,但他还是很快就被边缘化了。自从林铁军上任就再没有开过编委会,于是所谓的副总编也就名存实亡了。

    然而更让廖也夫寒心的是,原先老廖组阁中的那些大小兄弟,竟一夜之间全都转投了林铁军。就算是老廖能理解他们,唯有巴结新主子才会有出头之日,但也不至于远远地看到老廖就落荒而逃啊,仿佛弱势的老廖反而成了洪水猛兽。

    在所有的这些不愉快中,唯一让老廖欣慰的是身边这些温暖的女人。他所以没有一蹶不振,或者就因为她们始终不渝地环绕着他。这是他经营多年所余不多的财富。如今也只有她们不畏强暴,敢于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依旧和他风雨同舟。在老廖最沮丧的时候,是她们形影不离地安慰他,不离不弃地鼓励他,让他在遭到如此重创的时刻,看到未来的光明和希望。

    是的,老廖为此而无比欣慰,因她们没有算计,没有野心,更不曾追名逐利。她们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跟老廖的友谊,无论他是不是当上“四季”的社长。

    大权在握的林铁军可谓大功垂成,紧接着便大刀阔斧地调整各个编室,包括更换原先的部门领导。随之老廖的亲信统统被整肃,几乎片甲不留,无论他们做出怎样摇尾乞怜的姿态。一时间社里噤若寒蝉,人人自危,以为是来了一场重新洗牌的政治运动。

    即或如此,林铁军还是不放过老廖。上任伊始,就开始对老廖主管的部门进行“调研”。之后便很快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负责图书的生产和销售。这就等于剥夺了老廖副总编的权力,无形中让他沦为辞书编室这一个部门的负责人。

    很快,人们就对这个没什么资历的年轻人刮目相看,觉得干掉那些占据要津的庸常之辈也没有什么不好。而林铁军提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主张,愈加颠覆了以往论资排辈的用人原则,为年轻人创造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如此地震一般的换血风声鹤唳,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人们都知道,鸡蛋不能往石头上撞的生存法则。

    随后林铁军果断地提拔了一批年轻人,后来这些人成为了林铁军核心力量的中坚。同时林铁军又建立了多个由个人领衔的出版人工作室,未央即是其中之一,这足以说明林铁军在选择人才上没有偏见。

    如此过程中,老廖愈加困难重重,不得不为自己寻找出路。他知道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顶着,要么投降。以林铁军咄咄逼人之势,顶着,老廖只能死路一条。而投降,也许会丢掉做人的尊严,被他人诟病,却无疑是一条生路。于是老廖痛苦而决绝地选择了后者。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老廖怎么能不深谙这做人的道理呢?

    然而没过多久,老廖就遭遇了他此生最难以接受的厄运。其变化之快,仿佛话音刚落,他就被一脚踢出了编委会。在罢黜老廖副总编的全社大会上,老廖毫无准备。于是他愤怒、绝望以至失态,在全社职工面前颜面丢尽。

    在革除老廖副总编职务的同时,戏剧性的是,林铁军又高调任命他为社里的纪检委书记。这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很愕然,进而啼笑皆非。坐在人群中的老廖更是哭笑不得,谁都知道他一直是做业务的,对出版社的各个编室了如指掌,对出版流程及图书推广更是烂熟于心。总之老廖对图书出版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几乎是社里不可或缺的人才。怎么能想象做了一辈子出版的专业人员,去当什么纪检委官员,这不是开玩笑吗?或者这就是林铁军改革的目的,以这种明升暗降的方式,将一生致力于出版事业的老廖彻底边缘化。

    无论啼笑皆非也好,哭笑不得也罢,老廖就是被毫不留情地打进了冷宫。老廖很多天回不过神来。坐在空荡荡的纪检委办公室里,不禁悲从中来。他认为他的有意义的生命就此完结,剩下的就是苟延残喘了。他一生出书,将书视之为生命,所以,剥夺了他出书的权力,就等于是剥夺了他的生命,宣判了他的死刑。于是在未来的日子里,老廖就像是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的植物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此时此刻,老廖就是这种感觉,他对于自己的未来已不抱任何希望,甚至不再相信还有起死回生的那一天。

    开始时老廖的愤怒几乎难以控制,觉得自己每一刻都有可能推开林铁军办公室的门,毫不留情地杀了他。但慢慢地,仇恨平复下来,变得沉静。但却更具品质和张力,也更具杀伤力了。

    当老廖终于接受了纪检委书记这份闲差,内心的恨意竟升华到悠然自得的境界。于是他开始游戏般地为林铁军设置各种毁灭之路,构思中,老廖第一次感觉到那种从未有过的快意与愉悦,并慢慢体会到“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深邃内涵。

    闲差中的老廖开始从容镇定地作壁上观,在察言观色中将他纪检委书记的工作,不露痕迹地链接到林铁军的交往与账目中。慢慢地,老廖对自己的职务有了突飞猛进的好感,就仿佛这是上天赐给他的利器,让他不紧不慢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这其间,老廖没有中断和霏霏的联系,即便她已经和林铁军睡过。他对霏霏从来网开一面,他始终认为霏霏是霏霏,林铁军是林铁军。在霏霏与林铁军的关系中,当然霏霏是受害者。所以只要有人受害,就意味着,一定要有人为罪恶买单。所以,迟早林铁军会在劫难逃。

    老廖所以维系和霏霏的关系,并不单单是为了让她做眼线。如今的权谋之争和从前大不一样了,老廖即或想从霏霏那里获取情报,也不会那么急功近利。他知道情报的获得需要潜移默化的氛围,是从不经意间的谈话中传递出来的。比如林社长和谁吃了晚餐,比如林社长明天要见什么人,比如林社长去了哪个编辑室,又比如出版社要派谁参加哪个国家的书展,诸如此类。这些信息是自然流淌出来的,是那种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算计。总之老廖在不动声色中获取蛛丝马迹,然后将它们拼接起来,还原成连贯的真相。

    由此老廖不费吹灰之力,就将郁霏霏无意间透露的只言片语,绘就成一幅有关林铁军的关系图。在这个图谱中,既有财务的进账和出账,亦有林铁军不断更换的人际交往。既有郁霏霏昂贵的首饰和服装,亦有让廖也夫眼前一亮的,霏霏名下高额的房产。总之,从这个利益集团的关系网中,廖也夫终于成功地推衍出林铁军犯罪的轨迹。无疑这让老廖无比兴奋,只是到底什么时候揭锅,他还没有想好。

    于是他不断告诫自己,既然已胜券在握,更要谨言慎行。他知道迟早有一天,林铁军会被钉在社里的耻辱柱上,所以,他不着急,他有的是时间,他可以等。他要一直等到林铁军末日来临。否则,怎么能证明姜还是老的辣呢?

    从此廖也夫箭在弦上。但每每见到林铁军依然点头哈腰,仿佛奴才。显然他是要麻痹那个自负的林铁军,但也知道对方不会放松对他的警惕。后来老廖听说林铁军曾想通过上面把他调走,但不知什么原因最终未能得逞。待到最终收网那一天,他老廖怎么可以不在场呢?

    伴随着林铁军收受贿赂的数额越来越大,连老廖这种专门负责盯着他的人都开始害怕。从几百,几千,几万,到几十万,上百万……如此明目张胆,肆无忌惮,让老廖的后脖颈都麻了,这是老廖那个时代的人想都不敢想的。

    后来在纪检委的一次会议上老廖才听说,原来官员受贿的额度是和年龄成反比的。越是年轻的,胆子越大;越是胆大的,装进腰包的金额也越大。这些年轻的腐败者几乎没有敬畏之心,更不要说道德操守。对他们来说,做事拿钱,天经地义。不拿钱才不正常呢,所以谁都不想当白痴。而老廖这个年龄段的腐败分子就保守许多,毕竟旧时教育的淫威还在。所以尽管他们贪心十足,但行动起来,就瞻前顾后、畏手畏脚了,觉得对不起天地良心。既然有了这样的结论,老廖对林铁军的狮子大张口也就不那么惊愕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