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孔子学智慧-自序 做中国的教育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闫合作

    十余年来,我一直从中华经典文化中挖掘教育智慧,引导一些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应用我们中国的教育智慧。我把这叫做“中国式教育冶,也称为中式教育。

    我认为,传承中华文化,是中国教育的本分;办中国式教育,是中国学校的本分。提出中式教育,有两个重要目的:一是用中国教育智慧培养有中华文化的人,二是用中国教育智慧培养有中国智慧的人。

    我们都知道,百年来,中国教育思想体系一直是在借鉴西方的教育思想,而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批判得多、传承应用得少。因为传承少而借鉴多,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常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甚至教育偏离了其本质。中国古代的教育非常注重修身,而现代学校教育中,育人是缺失的,考试选拔、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育人的过程。中国古代教育中,育人的方式主要是用中华艺术与中华经典。

    中国的古代教育中,琴棋书画等中华艺术是学生必修的科目,而这些科目的开设,目的不是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而是为了修养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小孩子在艺术的熏陶中成长,这是效果非常好的育人方式。

    比如中国的写字教学,不只是教书写技能,它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中华艺术的传承,也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中国所特有的表意文字不仅在实用上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而且一直以特有的艺术情趣著称。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从写字中感悟中国书法之美,体会汉字表情达义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热情,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操,同时,写字还能培养学生清静、稳重、耐性等品质。

    先秦经典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中国文化的源、中国文化的魂。北京师范大学沈立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说:“中国教育之布为何几十年没有织成?是因为没有经线——以中国经典为核心的基础课程。中国教育要向前走,必须先向回走,脱离了中国文化的教育不是中国教育。

    有人说古代经典是文言文,现代人读不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冶这些文言,有几个人读不懂呢?为什么懂?因为读得多,读得熟。如果在学校开设经典诵读课,孩子们每天诵读经典,读得多了,自然都懂。

    经典诵读,让孩子与经典同行,与圣贤同在,耳濡目染,修身养性。经典不是远离我们的历史教条,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经典使人深邃而卓越,经典维系着人类文化的命脉,是点燃人类高贵精神的火种。

    也有人说,经典中有封建糟粕。请问世上有没有糟粕的东西吗?西方文化就没有糟粕吗?任何东西看你如何看待、如何应用。同样一把刀,既可用来杀人也可用来救人。我们不会因每餐饭中有糟粕而不吃,为什么不能接受中华经典文化呢?

    用中华经典来滋养孩子,培养出有中华文化的学生;用中华经典教育智慧来培养有中国智慧的孩子,这是中式教育的目的。

    中式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寻根溯源,找出教育之根本,比如对学习的理解。学习不仅仅是看书、听讲。“初为学,复为习。冶第一次接触是学,而对旧知的提取、应用是习。在语文课上,提倡先学后习,只要学习任何新知识,都要提取相关的旧的知识,一是巩固记忆,二是练习提取知识的能力;数学课上先习后学,先提取相关的旧的知识,从而推出新的知识。记忆力分为记力与忆力,往往不是学生的记忆力不好,而是忆力不好。这忆力不好,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知识的提取应用有关。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冶习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而是指适时练习。比如学习一个字,不是让学生把这个字重复写几十遍,而是在一周或一月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有意设计使这个字在课堂出现几十次。这是时习。数学练习也不是做很多练习题,而是要把每一个练习题不同时间段做多遍。对同一个练习题多次去做,就会记忆深刻,知识掌握牢固。因为题是重复做,学生才可以有精力去注意到容易出错的地方而有意去避免,才有可能去注意书写而写得规范……一个练习,只要越做越好,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就会喜欢做作业,就会在做作业时专注,速度就会快。

    孩子不怕重复,就怕总是失败。重复做同一练习,能在避免失败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学习的兴趣。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掌握多少知识。而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习,即多次地重复。

    中国古代教育,就是用最少的内容、最基本的知识,让学生反复地学习,从而奠定基础,获得能力,使学生在将来适应不同的学习内容。以前的私塾,只是重复了几本书,就奠定了人在文学、天文、数学、地理等领域的学习基础。

    中国古代经典非常奇特,是开智慧之书。中国古代没有逻辑学,而在读经典中自然具备了逻辑思维;中国古代没有修辞学(演讲术),而在读经典中自然具备了说话智慧;中国古代没有哲学,而在读经典中自然具备了哲学认知;中国经典中没有政治学,而在读经典中自然具备了治国平天下的能力……

    研究中国的教育智慧,挖掘整理中国优秀的教育方法,离不开研读先秦经典。《论语》是承载伟大教育家孔子教育思想的书,其教学方法至今仍非常适用于现代课堂;《老子》是我国第一本哲学著作,对教育有独到的哲学层面的论述;《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篇自成体系的教育论著,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在《我读》一文中说:“《学记》值得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慢慢研读。有人说,中国教育理论在世界教育理论空间中‘集体失语爷,只有西方教育理论在‘独白爷,这令人感慨。我视野短浅,不知道《学记》是否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通用读本,但我相信,它一定有这个价值。冶中华文明五千年不绝于世,古代圣贤之教育思想功不可没。继承和弘扬中华经典教育智慧,造福现代中国教育,是每一个教育人的责任。

    中式教育就是以孔子的教学方法、老子的教育哲学、《学记》的教育理论、诸子的教育思想建构中国的教育思想体系。《论语》《老子》《孝经》《大学》《中庸》《学记》等经典也应该成为世界教育的通用读本,然而现在还不是。所以,我认为,只有中国的教育者学习中华经典教育思想、践行中华经典教育思想,才能真正在世界教育理论空间发出中国的声音,只有课改中践行中国的教育理论,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那才是真正的中国教育。

    中国是教育大国,从理念、方法到内容,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和特色;中国教育,不能没有中国的元素。做中国教育,用中国圣贤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培育有中国智慧的人,这是每一个中国教育者的责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