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黑金-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流动的黑金》的出版,作为小说的作者的我,感慨万端。

    这是一部以石油钻井为背景的工业题材小说。我最初了解石油人,是从露天放映的电影《创业》中认知的。“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老一代石油人发出的呐喊,至今令人振聋发聩。影片中“铁人”的高大形象,深深地铭刻在记忆中。电影里有一个镜头,我印象非常深刻,为制服井喷,“铁人”不惧严寒毅然地跳进泥浆池中,用身体当作搅拌机……随着电影画面的闪动,我周身的血液澎湃地往上涌。毫不夸张地讲,当年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人,也鼓舞了我,让我心中有了一个梦想,当一名光荣的石油工人。

    或许是机缘吧,我参加工作被分配到了石油钻井队,这让我欣喜万分。能像当年“铁人”一样,在高耸的钻塔下手握刹把,将地球钻上一个大窟窿,让石油汩汩地冒出来,那是多么既让人兴奋又让人向往的事情啊。然而,现实让我有些失落,电影《创业》中那些惊心动魄的镜头,在钻井队很难再现。初到钻井队时,我感触最深的是生活单调乏味,工作环境恶劣艰苦,劳动强度更是超出了想象。最让我不习惯的,钻井工人性格率直的有些鲁莽,豪放的有些不知深浅,这让我一度觉得十分不适应。

    大约是我到井队不久,我忍不住问师傅,电影中钻井队搬迁时气势恢宏的大场面,怎么跟现实井队搬家不一样呢?师傅穿着沾满油污和泥浆的工服,坐在脏兮兮的地上,将身子慵懒地靠着野营房。师傅听了我的话,斜眼看着我,一脸的错愕中还带着不满和蔑视,好像我是在故意滋事。半晌,师傅才对我说,球事还没弄懂个啥,你也敢腆着脸问?我慌忙要解释,我知道师傅的脾气,不定哪句话听着不顺耳,他话都懒得说,直接用巴掌回答了。师傅果然没说话,看来是懒得跟我废话,更懒得听我的废话,他用手指着我点了几下,这大概算是对我的一种警示吧。

    后来师傅情绪好时,还是训斥了我一顿。师傅没有像往常一样,先是一个大脖拐,以示他的威严,而后骂骂咧咧地白话一顿。师傅近乎语重心长地问我,来井队赶上过搬家吧?我连忙点头表示参加过。井队搬家你拿过加班吗?师傅又问,我有些茫然地摇摇头,井队搬家我的确没拿过加班费。搬家一天要干几个小时?我忽然明白了。

    钻井队搬迁安装时,井队员工上班是两头不见太阳的。天刚蒙蒙亮,队长就会扯着嗓子叫早,谁要是起床地动作慢了,挨骂算捡便宜。天刚泛亮员工就上井干活,早上饭和中午饭都在井场吃。晚饭就没准了,天不黑透谁也别想着吃饭这件事情。最后,师傅又冒出一句,傻小子别盼着看恢宏场面,井喷时的场面有气势,真要赶上你得豁出命往上冲,被抬下来时,你小子要是有口气算是命大。

    几年的钻井队生活,我体味到了师傅的话。曾经有位值班车司机感慨过,他说的那句话,我至今没有忘记。他说钻井队的员工,拿出一个最次毛的,到了他们运输公司也是顶级的劳模水平。在我离开钻井队后,值班车司机的话得到了充分验证。

    九十年代末,石油行业发生了较大变化,石油企业开始逐步向市场化推进,一些油田不再搞大而全的企业建制,钻井任务采取招投标方式,允许外部油田参与竞争。那时,我早已离开了钻井队,却有幸参加了一个外部市场项目部,主要负责钻井业务核算工作。我在项目部生活工作了近一年。

    也就是在那一年,我再一次体味了石油钻井人的艰辛。同时,又了解到石油钻井人外闯市场的焦灼和无奈。

    说句实在话,九十年代末的钻井队,工作和生活环境较之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野营房里安装了空调,一改过去帐篷的闷热和潮湿,钻井设备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让井队员工的劳动强度降低了许多。但这些只是相对而言,要与其它行业相比,与都市生活的职业工人相比,石油钻井人的艰辛以及精神生活的匮乏,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由于石油钻井行业实施市场竞争,钻井队要想拿到市场份额,就必须有过硬的技术和相对低廉的钻井成本,这让外部市场项目部压力很大。但这种压力是正常的,对企业建设来说也是正能量的,如果将这种模式再进行市场化规范和完善,相信石油企业会有一个好的前景。然而,什么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在相关制度和法治不十分健全时,一些人有了可乘之机,把权力作为一种资本来经营。虽然这不是普遍现象,但一些人的做法已严重影响了企业市场化的规范运作。

    马克思说过,当利润率高达百分之三百时,资本家可以冒上绞刑架的风险。

    流动黑金的诱惑,让一些唯利是图的人,想尽一切办法涉足石油业务。项目部客居他乡,打承包井,也成了一些人蚕食的对象。为了牟取暴利,这些人不择手段变本加厉,甚至把人性最基本的东西也抛到了脑后。项目部的石油钻井人,不得不拿出很大的精力,对付这些害群之马。

    小说《流动的黑金》的创作初衷,是想把我的所思所想融入到故事中。

    毋庸讳言,我初衷是想塑造石油钻井人刚毅正直的性格,不畏诱惑和欺压的品性,这应该是石油钻井人的主流品质,这样塑造人物无可厚非。然而,我渐渐的感觉到,在小说的创作中一度过于追求“铁人”的外在形象,忽视了钻井人的内在品性,让小说有种不接地气的感觉。石油钻井人生活和工作环境艰苦,不代表他们就是一群机器勇士。他们依然是有血有肉的人,依然是有七情六欲的人,依然是有向往和追求的人。他们的勇敢与付出,艰辛与磨难,造就了他们敢于抗争的性格,他们有颓废的时候,也有不得已地退却,也有自私自利为自己盘算的时候,但他们却有着底线,“铁人”精神依然是他们的支撑。用故事和场景烘托石油钻井人,用人性的视角挖掘石油钻井人故事,这才是我应该塑造石油钻井人的基础。

    小说《流动的黑金》修改稿完成后,有朋友感叹这部小说生不逢时。朋友的意思我明白,在国家反腐风暴中,一些原石油高层落马,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震荡。一些人开始对石油企业有偏见,甚至将石油企业一股独大的问题,也一股脑的归咎于石油人。作为一直关注石油企业,试图创作一部石油题材小说的作者,自然会注意到这些。我也承认社会上对石油企业的排斥情绪,的确不可小觑。

    《热土》杂志编辑和作家祈望老师看了书稿后,他的观点鼓励了我。诚然,社会上的一些议论对石油行业有影响,但从关心国家石油发展角度分析,这种现象未必是一件坏事。《流动的黑金》反应石油钻井人的生活,将他们的苦与乐,拼搏与奉献精神通过人性化的视角,徐徐地展现给读者,是让人们了解石油人的一次契机。天津资深编辑和作家付国栋老师看了书稿后,深感石油钻井人的艰辛与不易,叹服石油钻井人苦中寻乐的精神,遂将小说推荐给了出版社。

    《流动的黑金》确定出版后,祈望老师将样书送到了大港油田公司党委书记、作协主席李文强手中,请他为该书写序。李主席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读了这部书,并欣然作序……在此,我对油田公司领导及作协领导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敬意。最后,我要向在小说《流动的黑金》创作和出版过程中,给与我关注和指导的二矿区姚学清等领导,以及文学朋友等表示衷心地感谢!

    2014年11月10日于天津滨海新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