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是一座构造宏丽、工艺精巧、形象美观的亭,它处于孔庙主体布局的中心。严格说起来,在南北中轴线上的仿皇宫制的九进院落,配置对称的许多殿阁堂斋之中,最能够从根本上体现孔子的业绩与内在精神的,就要算这座杏坛了。
尽管历代皇帝王侯给孔子叠加了许多大得吓人的头衔,如大成,如至圣,如先师等等,顶礼膜拜有如对待天神,虔敬信奉有如皈依教主。在孔庙的大成殿内,他的塑像也头戴冕旒,身披黄袍,如帝王模样,但孔子一生却是落寞的,坎坷的,四处碰壁的。他的历史贡献,他的伟大遗泽,在于他是一以贯之地坚持他的社会人生理想——“道”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代表了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智慧,其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历久不衰。这是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从古代到现在尊敬、崇仰、膜拜孔子的主要原因。
而在所有祭孔的建筑中,最可标志他作为一位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身分与面貌的,要数杏坛了。孔子晚年在他的家乡办学,当时未必有后来的庠、校,即特定的从教设置。他的教导教育,多在日常活动的谈话讨论中进行,可以想象那会是多么生动活泼。《论语》里有不少章节记载了他们师生的言谈、答问。当时在孔子住处附近可能有过杏林,杏林的土台成为他们师生读书、议论或游乐的常到之处。最早用文字记载杏坛的是在《庄子·渔父》篇中,是讲持道家观点的渔父给了孔子一番教训,那原是庄子后学所作的寓言式故事。那则文字开头讲道:
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曲阜孔庙的杏坛自然是后人为纪念孔子的一种附会。早在汉唐时,杏坛是孔庙的正殿。宋代乾兴元年扩大庙制,将享殿移后,用旧基做成砖坛,周遭栽了杏树,称杏坛。金代在坛上盖了一个亭子,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改建成重檐十字脊亭,四面歇山;台基有石栏,藻井斗拱,雕缕绘彩,十分精细,看上去庄重典丽,仪态大方,在亭建筑中属于难得的佳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