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四川都江堰观澜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从成都向西北至灌县,近些年成为一条旅游热线。一路上人们看见锦绣似的农田,沟渠纵横,满眼的湛青碧绿,不由想到“天府之国”的称号。庄稼丰茂,主要由于水源充足,而渠道里清澈的水是从都江堰流来的。

    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蜀郡太守李冰是这项千秋伟业的开创者。伏龙观的神殿现在陈列着两尊石雕立像,高近三米,厚重淳朴,肃穆端庄,像上刻了雕凿的年代,是“建宁元年”,即公元168年。李冰像手里握一卷素帛,上面想必是绘着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设计图吧。另一尊手握锤柄的石雕像,头已经设有了,那形态不由使人想到了神话中的“刑天”,“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失去了头颅,他还在奋战呢。

    两尊雕像是七十年代从岷江边出土的。像不是为祭祀供奉的,它们被立在江滨是作为“水则”,用来测量水位的。

    游人要明白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想弄清楚李冰总结出的“深淘滩,低作堰”的底细,最好从二王庙下来,过竹索桥,到内金刚堤上去参观。而要体验这一项伟大工程的作用、功能与宏大气势,有一个最佳的观景点,本身也是一个壮丽的名胜,那就是观澜亭。

    伏龙观正殿后院右首,在一个地势险峻的凸出岩角上,人们建造了这座观澜亭,用心可谓良苦。此处的石崖叫做离堆,它的下面由岩石形成的峡口,名字很形象:宝瓶口。岷江水在上游被江堰制服,经过鱼嘴、金刚堤驯顺地流到宝瓶口。但它仿佛不甘心,要做最后的反抗,在此处腾起惊心动魄的狂澜,激荡回旋,水花进射,声如霹雳。人在观澜亭上观览这壮丽雄浑的水流景象,身心都受到特殊的震撼,大都不能久视,什么叫“惊心动魄”,在观澜亭上可能感受得最真切,最具体。

    各种各样的亭,本身有景观价值又往往具备观景作用。离堆上的观澜亭便兼有这两种益处。

    观澜亭,六柱六角,弧度较大的翘檐显得清俊而妩媚,亭顶竖立的宝瓶形尖端直指重霄,与坚固的见面峻岩基座形成刚柔对照相反相成的视觉效果。人在观澜亭上观赏遐思,有时觉得眼前有千军万马,正在一位威严统帅指挥下攻克险关城堡,硝烟弥漫,鼓角喧天。有时又觉得眼前出现一支庞大的管弦乐队,在一位高明老练的指挥家的乐棒下,演奏旋律如倒海翻江般的《命运交响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