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罗棋布的文物名胜、古迹遗址中,勉县黄沙驿镇郊有一座看去并不起眼的小亭,孤处荒野,甘于寂寞,游客也罕至。可是这座小亭却是纪念历史和传说中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六柱六角的瓦木结构亭,石基中间竖一块矮矮的石碑,上面刻了字,道是“汉诸葛武侯制木牛流马处”,因而亭就被人叫做“木牛流马亭”。
当年蜀相孔明,亲率大军,六出祁山,向魏国主动出击。黄沙驿做过屯兵演武的营寨。孔明那样才干卓异的军事家,当然十分重视“大军未到,粮草先行”的军事要诀。由于地处川北秦岭多山地区,他极重视军粮秣草的运输问题。为了适应山路、栈道的交通,他设计、监制了一批运输工具。主要用木料,以人力推拉来代替牛马畜力,所以这批运输工具被称做“木牛流马”。
制造“木牛流马”本来是一项极有价值的机械改进,或技术发明。可惜,历史典籍没有留下具体资料来说明它的结构、制作工艺和方法等。于是本来是实用的科学创制,到后世就变为传奇,成了奇妙玄虚,神秘怪诞的玩意儿。《南齐书》、《太平御览》等史典,都把木牛流马说成是一种奇异的“自动机械”,科学技术蜕变成没有意义的“演义”了。
木牛流马可以算被埋没的工具技术之一。它的发明与使用值得弘扬,所以后人纪念诸葛亮这一智慧创举,为他建了这么一座木牛流马亭。从石碑落款的年代,知道这是清代同治年间一位任勉县知县的人修建的。从公元三世纪到公元十八世纪,旷隔一千六百年,人们仍然缅怀、景仰创造发明的贤者,可见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实在也是人类前进的根本需要。
清华大学研究古代科学技术的著名教授刘先洲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就对“木牛流马”做了科学探索,认为这两种运输工具是改造特制的独轮车。近年,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先生,同他的学生、助手一道,根据历史资料,又到川北广元一带古栈道做了实地考察,从栈道痕迹对木牛和流马的长宽、承重量和各自的构造特点做了更严密的推算。这一项运输技术发明的真面貌进一步被披露。
木牛流马亭留给今人思考的东西的确是很丰富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