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到宿处他把这首诗写下来,放到行囊里。他没有料到,后来这首题为《山行》的小诗,不胫而走,到处传唱,还有人谱了曲子。诗人当然更不会想到,过了几百年,有一些热心传播文化的学者,在他吟诗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地方,建立起一座切磋学问、冶炼人才的大书院:岳麓书院,招来一代代的学生、学者。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尽火传,岁岁年年,直传到近千年后的十八世纪。清乾隆年间,有一位名叫罗典的先生,他不仅全力热心地弘扬学业,同时也十分眷恋书院所处的生机盎然的地理环境。他选择书院不远处的青枫峡,建造了一座优雅秀丽的亭子,以备朋友们赏景论学,宴饮弦歌。有一天,罗先生的一位朋友来了,在亭中高谈阔论。这位朋友虽然是位出入沙场的将军,却精通诗书,风流儒雅。他问罗院长这一座位置佳优的亭可曾取了名字?罗典回答说,还没有。将军何不赐一嘉名?
将军略略沉吟,一瞬间千年前大诗人杜牧的那首即兴创作的《山行》绝句,那不朽的意境倏然映现脑海,他兴奋地说:“亭名很现成,杜牧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爱晚’二字与此亭之情之境多么切合?”
罗院长拍掌,从此:爱晚亭就成了岳麓山的一处景观,也成了中国一座名亭。
到了二十世纪初,一个风起云涌的伟大时代到来,爱晚亭里常常有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来议论国家大事。这是一个叫“新民学会”的团体,首领中有一位叫毛泽东。他们立志改造积贫积弱的中国,要干一番改天换地的大业。他们常到湘江游泳,毛泽东更才华横溢,极擅诗词。他的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展现的是另一种境界,另一番气概,昭示了另一类人生境界,使爱晚亭蒙上崭新的光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