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内供奉着大名鼎鼎的北宋大臣、清官包拯的石像、塑像。祠院左侧,有座著名的小亭,叫廉泉亭。
亭由泉而建,亭中间有一口井,井内清冽的泉水能映出亭顶藻井的图案。井水为什么叫“廉泉”呢?当地有民间传说:如果来此地当官贪赃枉法不清廉,喝了泉水就会头疼。
廉泉的传说自然附会到包公身上了。人们说廉泉水所以能够揭露、惩罚贪官污吏,是包公老爷“显灵”的结果。人们坐到廉泉亭上闲谈,话题自然而然从泉从亭说到大清官包公。
近千年间,中国人向往清官,期盼廉政,现实中求之不得,便塑造出包青天这样一个高度升华了的艺术形象。“包公戏”成为中国戏曲的一个类型。《秦香莲》、《赤桑镇》脍炙人口,连现代传媒也赶热闹,接连推出电视连续剧《包青天》、《少年包青天》等等。戏曲和小说里的包公故事,反过来又附会到名胜文物上,比如现在展览在包公祠里的三口铜铡刀,就是“精神变物质”的实例。
不过,在廉泉亭上讲“廉”字,联系到今天大家普遍关注的“反腐倡廉”,人们有理由缅怀、颂扬北宋那位实有的历史人物,做过大学土的包拯。他具备杰出才能,为官35年,虽然屡遭挫折打击,却一贯清廉刚正,敢于直言谏诤,严格秉公执法。在军事上他力主练兵选将,加强边防。在做地方官任上,他大力抑豪强、平冤狱,做了许多兴利除弊的实绩。老百姓把他树成一个“典型”,是完全有道理的。
据说几年前,合肥地方戏曲剧团,用廉泉传说编演了一出新戏,叫《廉泉试官》,讽刺那些原本贪劣却硬要冒充清廉的官吏。被廉泉水试出了真相,显示了民心舆论的力量。廉泉亭又有了新内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