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浙江嘉兴落帆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中国大运河,是古代一项巨大的人工水利工程,唐代以前,运河的不同河段,名字叫过沟、漕和漕渠。元代以来修浚运河利用原有漕渠和部分天然河道,开凿济州河、会通河与通惠河,开通了一条经由黄河、淮河、长江等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由大都(今北京)直到杭州,成为南粮北运、公私商旅往来的惟一水运通道。就工程的浩大艰巨而言,只有被称为世界奇迹之一的长城能与它相比。而今由于现代交通的发达,运河已经部分消失了它原来的作用,但是就文化而言,就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历史功绩而言,大运河仍然是中华民族伟大成就的一个标志。作为这标志的物化表现,也有一座亭建筑,它就是位于浙扛嘉兴市的落帆亭。

    嘉兴城是大运河的重要码头,城北的运河上有一座闸门叫杉青闸。运河上南来北往的船舶不断,樯帆如林,商旅与游人停靠,闸口成为繁华热闹的集市。由于船经闸门必落帆才能驶过,后来有人在闸西侧建造了一座亭,命名为落帆亭。亭始建年代无记载,已不可考。据史书称,北宋神宗熙宁年初(1068年)曾经重修;后明代天启丙寅年(1626年)又重修;以后历经战火毁圮,清光绪六年(1880年)再建。由于亭修建在河闸堰上,它成为过往商旅特别是文人墨客的游乐休憩处所。有人留诗描绘亭周边景色,道是“浓绿暗宫柳,肥红绽野梅”。明代文人李肇亨以诗句摄下亭畔特有的风光:“柳枝沙岸夕阳边,依归帆樯卷暮烟”。

    后来嘉兴一段运河淤塞,杉青闸废,但落帆亭作为一个有历史意味的景观存留下来,人们以亭为中心建成了一处小园林,就以落帆亭命名。清光绪年再修亭时,增筑了一座四角攒尖的太白亭,祭祀李白,另有花神和闸神像。1921年,嘉兴酒业公所募资整修,使园林面积达两千五百平方米,园林树木葱郁,荷塘流香,成为当时嘉兴一处供游览休息的风景点。

    抗战时期,“文革”期间,落帆亭公园又遭到严重破坏。1981年,嘉兴市公布落帆亭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对园林进行修葺,太白亭、假山和池塘经过修整,焕然一新,落帆亭也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游历观光的人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