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江苏镇江北固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到镇江游览,金山寺和北固山是必到的名胜佳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诗句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对北固山的赞赏,他指的北固楼,现在变成好几处风格各异的建筑,其中凌云亭成为最佳观赏点,人们也称为北固亭。站在亭上畅望长江,你会觉得辛弃疾的感觉果然不错,他的那首《南乡子》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自有道理,眼前壮景令人慨叹,不禁背诵:“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的另一首名作,而今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作为保留篇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游览北固亭,总要了解这篇佳作的来历,知道为什么辛弃疾对北固亭如此眷恋,反复在诗词中咏赞它,才会更产生“发思古之幽情”的体味。

    辛弃疾在中国古代史上属于文武全才式的精英人物。他生活在多灾多难的南宋时期。他的家乡历城(今济南市)早就被金人侵占,他年轻时候毅然参加抗金的义军,跟侵占者英勇拼杀,后来成为将领,“壮岁旌旗拥万夫”,领兵马转战南北。他曾经仗剑跃马,突袭敌营,活捉叛徒,威震敌胆。他抱着收复国土的雄心壮志投奔偏安在临安(今杭州)的朝廷,不料却受到昏君奸臣的猜忌、排挤,使得他壮志难酬,宝刀空老,消磨掉几十年大好光阴。他曾叹息:“却把万卷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这样的遭际使这位热忱爱国者无比悲愤。到了晚年,他已经六十岁,朝廷中主张北伐收复国土的力量占了优势,他终于得到一项任命:到镇江府,掌握这个已经成为前线的军事重镇的军政大权。辛弃疾不顾年高,老当益壮,豪情满怀地走马上任;他一心收复国土,布置军阵;同时诗情勃发,经常站到北固山的亭上,慷慨长吟,怀念古人,以老将廉颇自喻,“北固亭怀古”一词就是这时候从胸中喷薄而出的。这首词情绪深沉,韵调劲健,把壮怀激烈表达得淋漓跌宕。

    如今北固山上的凌云亭,方形,四角翘然若飞,形制朴健沉实。据说作为古迹,最早的北固亭是西晋的蔡谟修建的,到了东晋,著名大将军、大诗人谢安又重修过。那时中国分裂为南北朝,北固山的亭不为观景,主要作用在军事上的瞭望、侦察。后来的亭名有来头:凌云亭又叫过祭江亭,跟三国时刘备故事联系起来。刘备东吴招亲,后来孙权觉得上了当,召还孙夫人。孙夫人听说丈夫在白帝城死去,痛不欲生,曾在北固山的亭上祭奠。祭江亭和山前的甘露寺大都是民间传说的产物。倒是中国近代的维新变法名人康有为,给这座亭取过另一个响亮的名字:江山第一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