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盛宴:中国人的人生境界-第七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孙子之意谋

    一

    用智谋成就智者

    智者是智谋之父。

    智者大于智谋。

    绝大多数智者功成被杀,不懂得用自己的智谋保护自己,这不是真正的智者。

    孙子当然是真正的智者,他有天才,更懂得用自己的天才完美自身,而不是葬送自身。懂得用智谋保护自己,而不是牺牲自己。

    如商鞅者,才能不在孙子之下,为何竟不得善终?因为商鞅太极端,不懂有收有放。

    孙子懂得有收有放,仅此一点,他就成了“兵圣”。孙子告诉我们要以柔克刚,正是大圣人老子“柔弱胜刚强”之意。孙子得老子精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孙子兵法·计篇》)。智者有道,同时有技术掌控局面,主要就是同化、弱化与智化。“同化”即孙子此处说的“同意”,指上下意志相同。“弱化”指削弱手下与对方。“智化”指激活己方的智慧。不用武装来武装,而是用智慧来武装。

    二

    孙子从大海悟出用兵之道

    以弱胜强,以不设防防守。

    强国如大海。

    有波涛一样凶猛的三军将士,有呼啸万里咤叱风云的元帅将军。

    大海本身是一个君王,它的国土面积仅次于天空。

    鱼虾海族是它的百姓,珍珠珊瑚是它的产出,整个大海焕发勃勃生机。

    焕发勃勃生机,势必要四处侵略!

    弱国如海岸。

    没有高山,没有屏障,没有丛林,只有一片低地,大海随时可以入侵它,占有它。

    随着大海的占领,海岸线退去,原来远在后方的高山丛林露出来了,有效地挡住了大海的进攻。

    高山如盾牌,丛林如蓑衣,更有一条条江河如排水管道将海水泄到湖里去,渊里去。

    慢慢地大海咆哮不起来了,最后竟然被陆地吃掉了。大量的海水变成湖水、形成更大的湖,大海一百次进攻,一百次无效,终于在一百零一次退去了,大陆胜利了,它用新的海岸欢迎大海再次主动前来献礼,而新的海岸依然不设防。

    孙子悟出兵法应“以守为攻”“以静制动”“以不设防取得不放过。”最主要的是,用兵不要当大海,要当海岸。不要当强国,要当弱者,这样才长久。

    孙子不效忠于秦国,而效忠于吴国,也是此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兵法·计篇》)。将者必是智者,总是从“人无我有”的地方下力。孙子说智、信、仁、勇、严这“将者丑德”中以智为上,意思是智力是博弈的关键,而勇仅退居第四位。上将可以不会武功,甚至不会骑马,但他绝对能谋能实战。

    三

    做事之始威信很重要

    威信使事情正确。

    孙子见吴王时,吴王阖庐说你的兵法十三篇我都读过了,可以试一试。

    孙武说好。

    吴王又说能用妇女试吗?

    孙武说可以。

    于是吴王选了一百八十名宫女由他的两个爱妃分别带队,孙武给她们讲解规则然后又三令五申。随后孙武传令向右转,宫女们大笑起来,却没人听他的。孙武又向她们讲解了一遍,然后又一次发令,宫女们还是大笑,不听将令,于是孙武把两个领队的王妃绑起来要杀掉。

    这时吴王听到了赶紧派人来阻止,要孙武刀下留人。孙武讲我已经奉命做了将领,那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于是杀了吴王的两个爱妃,又另派了两个做领队,再次击鼓为号,这次宫女们就没人再敢吭声了,严格按着命令行事。“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孙子兵法·计篇》)。管理者只用听话的人。再是天才,不听话毫无用处,甚至还会败事。宁肯要听话的庸才,不肯用不听话的天才。

    四

    退让是最大进步

    退让的人背后有依靠,前面有天空。

    孙子成名后不久就对诸侯之间的攻伐战争失去了兴趣,他见吴王日渐骄横听不进忠言,就激流勇退,称病返乡,回到老家,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再也没有出山,而他所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却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易经》上讲:“功成,名遂,身退”,大凡有智之士,必然不会死缠烂打,做事差不多就行了,他会退。进了九步,他会退一步。进了五步,他也会退五步。甚至有时他进了一步,会退九步。

    这一切都为了保全自己。保全自己不容易呀!长江那么厉害,也被大海吃掉了。看来我们只能做大海,以保守换自由,而不因进步而换自由。

    大海是保守的,从不与江河争地盘,江河却从来也比不过它。

    江河每日进步,到最后葬送了自己。

    大海保守自己,于是做大!“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孙子兵法·计篇》)。诡道是辩证地使用正道。正人君子也有邪乎的手段,否则无以应对邪乎的局面。欲说还休,是口才的境界。欲进还退,是将才的高招。

    五

    凡事不可完美

    《易经》最后一卦是“未济”,意思是“没有完成”,表示这个世界还有缺陷,有待完成,这样才会找到感觉,做事才现实,才能在“半济”时取得成功。

    又比如花道,含苞欲放比盛开时好。花一开就会走向衰败,只有含苞欲放才是最高的花道。因为它又美,又长久,又包含未开、半开、全开三种境界。看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完全可以欣赏它全开的丰姿。

    《孙子兵法》揭示的“兵道”与“花道”相同,那就是做事要队“未济”而击之,以“已胜”为未胜,让自己处于等待状态,而不是满足状态。月圆则亏,花开则败,不如欣赏月牙下含苞欲放的花朵。我们为人处事千万不可太盛,千万不可太满,千万不可太完美,要处于上升状态,不要处于全盛状态。

    《孙子兵法》全书精华合于老子的“无为”思想,指出做事要从“没有”的地方取胜。

    同时,《孙子兵法》全书精华合于《易经》的“未济”思相。指出做事不可做满,要处于“未完成状态”才能完成既定事业与应对突发事件。

    孙子必胜道以一个字概括,那就是“守”。善守者善攻,首先是做好了自己,然后才能成功。

    《孙子兵法》使谢安赢得了淝水之战。

    谢安指挥东晋军队以9万敌90万,打败了前秦大军,赢得了中国古代最辉煌的一场战争。

    谢安制胜的两大法宝:一是罕见的定力,完全不畏强敌。前线在打仗,他在家里下棋玩。二是罕见的智慧。“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兵法·谋攻篇》)。孙子讲谋事应懂“避之”之道,谢安如果先不避一下苻坚的风头,必不能赢。凡事争锋,胜而不长。凡事求完美,是为自杀。凡事谦让,敌人不能灭我。

    六

    一股绳胜一团麻

    孙子说:“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在一个团队中总有勇敢者与怯弱者,如果任勇敢者目无纪律一味争先,或让弱者想跑就跑,那么这个团队容易散伙、败掉。只有约束了这两种极端行为,团队才能团结作战。

    扭成一股绳,力量才会大。

    我们做事往往面临的问题就是大伙心不齐,自己给自己添乱,根本发挥不出优势,一阵拉拉扯扯后人手跑的跑,升的升,留下大多数人不知所措的呆在原地。“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孙子兵法·形篇》)。有时又不可墨守成规,当败局已定,强攻能创生机。当胜局已定,保守反而被翻盘。孙子说“攻则有余”,指在进攻过程可以人为制造诸多机会,本来不够使力的反而力量有余、有了着落。这时合力而上,至关重要。

    七

    理智看待冒进

    对付冒进者的手段一般有三种:

    一是让他冒进,看谁冒进先整谁。有的人注定要冒那么一下他才高兴,你让他不冒进他很难受,说不定还要给团队添乱。管理者如果实在不能制止,就不妨让他跳出来,这样就会把问题摆在明处,较好解决。当然,不能任由他冒进,准确说是在他“冒而未进”的时候收拾他。

    二是化冒进为计划内进攻。不管怎么说,除了极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外,冒进者往往也是为大家,他的冒进具有献身精神与先锋精神。这时我们就应该理解这种冒进,不能凭空打击。冒进者往往能把发展计划提前一步走,如果引导得好,可以变坏事为好事。我们要变冒进为正常进攻,约束冒进者在纪律内大胆进攻对方,这样就不会打乱计划,反而可能提前实现任务。这种办法的难点在于约束冒进者(要理解也要管理),在于化冒进为正常进攻(及时调整进攻策略)。

    三是大家冒进。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肯定了冒进的做法,风险较大,但如果把握机会,也可以趁人多势众形成强烈进攻,占主动、占先机,胜算也极大。

    比如一群狮子一齐冒进,冒险攻击一头暴躁的野牛。

    无数次实战表明,单打独斗狮子是打不过野牛的,野生尘锐的长角与灵活的弹腿可以让狮子根本无法得手往往死得很难看。但一群狮子就不同了,它们一起进攻,有的咬尾巴,有的缠住头部厮咬,有的跳上牛头抱住牛角,有的爬上牛背抓牛颈,有的抱住牛腿直啃。野牛怒火冲天,往往能把较弱的狮子踩成肉饼或用角截死,但野牛也毕竟不敌群狮进攻,不多久一只庞然大物就这么被掀翻了。群狮斗野牛的案例说明“大家冒进”是有用的,是可以吃到肉的。

    这种做法可以为决心要当激进者的人,或决心要带领苦无出路的团队杀出条生路的人选用。“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孙子兵法·形篇》)。孙子讲的“动于九天上”的“动”指暴动,造九天的反,不只是讲在天上飘来晃去就可以了。“动于九天之上”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是革命性的颠覆,非此不足以为“善攻”。真正的善攻是一劳永逸的,斗狠,也有取巧。

    八

    风险即机遇

    风险首先是一种警示,同时它也是一种预言与机遇。“风险即机遇”,这是因为风险中包括一个变异因子,我把它叫做“事态轴链”。只要我们深入风险内部,就会发现里面非常安全,就像龙卷风的内部比边缘安全一样。抓牢这个“事态轴链”,就可以改变局势。

    我们向风险进发,我们深入风险的内部,抓到了事态发展的核心,当然会既安全又顺利,把事办成。

    敢与风险斗,风险就会变小。

    《孙子兵法》讲的“进发”,即包括通过与风险斗争,从而抑制住风险,使之变小乃至消失。

    怕风险,风险会更大。

    不怕风险,风险会变小变无。

    世上一切事物都是欺软怕硬的。小时候人们怕黑,渐渐长大也就敢在黑夜中走路了。因为原本没有真正的黑,月光、星光、夜光、灯光与路面的白影都可以为我们指路,光线无所不在,微弱的光线只要适应就会越来越亮,何况我们手中还有手电或蜡烛。

    连黑暗都欺软怕硬,何况其他!

    有什么可以难倒我们呢?“贫穷”也是欺软怕硬的,只要敢与贫穷斗争,任何人都可以致富。

    “落后”也是欺软怕硬的,只要敢与落后斗争,任何人都可以成功。“胜已败者。”(《孙子兵法·形篇》)。孙子讲的“已败者”不是指客观上正在败落的人,而是指所有的对手。高手视对手为手下败将,那么打起来就好打。劝手之前,你就用一股霸气将他罩住,并且不停地告诉他:你已经输了。让他晕,让他恼,让他乱,我便有为。

    九

    一直踢才会进球

    孙子说:“劲者先,疲者后。”

    “劲者”指强劲有力者,“疲者”指疲弱不堪者。这二者对比强烈,孰先孰后自可看见。为什么《孙子兵法》要在这个简单道理上大做文章?这是为了重点说明我们做事一定要保持强劲动力的重要性。越到后面要打起精神,敢与对手比消耗,看谁更能熬。我们做事情一定要让自己兴奋起来,热情洋溢才能做出意思与成效。否则一上场就懒洋洋的必败无疑。

    在赛场上有两种人可能会获得冠军:

    一是开始就很有劲,不断加力,其体能足以坚持到最后。他不断为自己加速,整体上则相当均匀,有点匀速运动的味道,以平稳发挥而制胜。

    二是开始并不出众,甚至落后,但他渐渐唤醒体内潜能,当某一点思维“砰”地一下刺激了他,就会能量暴涨,骤然加速,如流星般直射前方,几乎以不可能的速度创造奇迹。

    这两种人都很厉害,难分高下。笔者比较欣赏第二种人,因为能从他们身上看到激情,看到生命的活力!

    《孙子兵法》认识到动力的重大作用,指出:是否有持续的强劲动力是我们做事成功的关键。很多人做事做到一半就有坚持了。这样是不行的。

    你要一直踢,一直踢才会进球。“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孙子兵法·形篇》)。孙子讲的“修道”指谋事者进行做人与做事的双修,缺一不可。人的一生不停做事,事永远做不完,做人却有阶段,因此有作为者都反重点放在做人上。把人做好了,做事就不在话下。孙子讲的“保法”,指做事的法则不废,就事事可为。所谓法则,其实就是做人的意志。你一直做,事情就成了,就这么简单。

    十

    流星意志

    天上群星闪烁,突然一颗流星划破天际。流星闪过,它的生命也就终止了,但它以动人的身姿俯视群星,它是胜利者,它是王者,因为它最快最亮。

    《孙子兵法》揭示的“驱力之道”的第一条原理就是:积聚全部能量,放手作最亮丽的一搏,为此哪怕去死。这条原理适合在最后阶段冲刺时使用,当然并不是号召人们真的去死,而是说要唤醒每人心中的“流星意志”。

    “流星意志”就是聚集全部力量放手一搏。“胜者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孙子兵法·形篇》)。孙子指出:胜者往往以势取胜,就像放出洪水,自然可以淹没一切。前提是有洪水。洪水何谓哉,就是造势已久,你身后有群众,群众手中有武器,而你,是这些武器的主人。

    十一

    普遍困难就是普遍真空

    孙子说:“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迂”就是迂回,“以迂为直”就是用迂回的方法走最短路线。“以患为利”就是以灾难为优势,以困境为出路。

    利用普遍困难带来的普遍真空迅速出击,就可以“以患为利”。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竞争中难就难在用迂回的方法走最短路线,同时化灾难为优势,以困境为出路。

    世上之事都是相辅相成的,好可以是坏,坏可以是好,凡事我们多转一个弯,就会换一种角度看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必须说透。

    《老子》说:“贵大患若身。”

    《孟子》说:“生于忧患。”

    《孙子兵法》说:“以患为利。”

    三者说的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人最宝贵的是忧患,是困难造就了人。“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孙子兵法·势篇》)。孙子这种“斗众如斗寡”的办法学问很深。也子指出具体干法是“形名”。“形名”的意思是分形之后,再冠以每个肢体不同的名,这样对于敌人来说,这陷入了辨识与进攻的泥潭。这种办法有作伪之意,往往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患难中的急中生智。

    十二

    借敌之势破敌

    孙子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因敌而制胜”,意思就是因循敌势而获取成功,这其中带有配合敌人、与敌人“合作”的意思。当然,这种配合与合作是指借敌势而破敌,不是指投敌。

    借敌之势来破敌。

    《孙子兵法》在说了“水因地而制流”后,马上说“兵因敌而制胜”,将自然生长规律发展为博弈规律。

    所谓“兵因敌而制胜”,就是利用敌势来破敌。

    比如《三国演义》中曹操百万大军汹涌南下,诸葛亮巧借曹操之势引发赤壁之战,挑动孙权与曹操大战,刘备一方则于中取便,最终战胜了曹操,并顺势夺取了孙权的一大块地盘,成为最大赢家,这就是“因敌而制胜”,也就是“借敌破敌”。“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孙子兵法·势篇》)。月亮借日光而明,上将借敌势而成。敌势越猛,造成的空间越大。

    《孙子兵法》说:“水因地而制流”,意思是水善于利用地形来控制自己的流动,不争高、不争流,所以能流得远、流得大。

    我们舀一瓢水泼在户外的斜地上,就会发现水是有生命的,它像一条蛇,像一个幽灵,像一只聪明的小动物,知道避开不好走的地方,一路绕来绕去,分叉、分流,最终汇合成一股泉水流走。

    我们如果轻放一块小石头在一群正在忙碌搬家的蚂蚁中间,就会发现蚂蚁们很聪明,极少从小石头上爬过去,而是都从左右两边绕行,非常懂得节约力气,其流速不减,看来是懂得“水因地而制流”的道理。

    不但动物如此,一切植物也在模仿水的流动,懂得避开阻碍作曲线式发展。

    孔子因此发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可以称作“风理论”。

    古希腊智者泰勒斯则发现“万物皆水构成”。可以称作“水理论”。

    这两种理论都揭示了万事万物善于避势,并且善于借势生长的深刻原理。

    《老子》说:“上善如水”。又说“水善利万物”也是这个意思。

    《孙子兵法》此处讲的“水因地而制流”则比以上三种理论更多了一层意思,即水不但能避势、借势,它还能“汇势”,将小水汇成大水,从而形成巨大洪流,产生巨大能量。“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孙子兵法·势篇》)。江河不竭,不仅因为一路吸收外围组织,更因为它能自己找路、找出口。很多河向沙漠流去,只好干涸,真正的河当如长江,一路斩山劈石,又能曲折居下,所以能浩荡进发,至于东海。

    十四

    借敌之势重在卸力

    “借敌破敌”必须寻找到卸力点与着力点,否则只会借来敌势引火上身,麻烦更大。

    一般说来,“借敌破敌”的着力点在“手上”,指要紧握手中武器。《易经》云:“震惊百里,不丧鬯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借敌破敌”的卸力点在“肩上”,指先扛一段时间,再顺势卸下。如果不扛就谈不上卸了。刘备把曹操大军一路扛走,一直扛到东吴,一下子把曹操大军甩给了孙权,其劲道非小。先受力,再卸力。

    卸力之时要猛也要缓,最好让对方觉察不到。刘备借自己被曹操打败之势,把曹操大军甩给了孙权,这样曹操与孙权都没有觉察到刘备的用意,刘备以自然状态成功卸力。

    有经验的家长在哄婴儿睡觉时都懂得“一哼二抱三走动”,婴儿在歌声中慢慢就会睡着,在大人臂弯里感觉像在小船中,非常舒服。等婴儿睡熟了,才能放在床上,过渡一下才不会惊醒婴儿。如果一开始就把婴儿放在床上,婴儿很难睡着。这条育儿之道可以说明“卸力”的道理,要点就是“先抱后放”,过渡一下。“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孙子兵法·势篇》)。孙子讲的“战势”,指战争的形势。再乱的局面也分进退,再险的场合也有明暗生机。孙子兵法最讲究奇正之道,一句话:执正道以变奇道,就攻势无穷。

    十五

    好事都在暗中进行

    李白有句诗:“采珠勿惊龙,大道可暗归。”说的是凡事要暗中进行。

    夫龙者,纵横四海,吐纳风云,变则为乾坤,动则为世界,其神化之术大矣。如果我们在龙醒着时要采走它嘴里的宝珠,那只会自己找死。所以,要采珠就必须等龙睡熟才能轻轻上前。龙也要睡觉,并且龙睡觉像所有的动物一样爱张着嘴,这时去采珠其实不难,关键要等龙睡熟。一条睡熟的龙不过是条冬眠的蛇,并不可怕。龙一旦睡熟它就不神奇了,它身上的法术就会暂时自行消失。这条“采珠勿惊龙”的道理可以说明“卸力”的另一方面:

    卸力时要多等一等,一直等到对方不在状态时才能下手。

    “采珠勿惊龙,大道可暗归。”这手法玩阴的就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一骗清帝逊位,二骗孙中山共建民国,可称高手。

    《庄子》云:“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袁世凯窃国于非常之时,玩弄新旧势力于股掌,虽然命不长,只当了八十几天皇帝,但其手法客观上讲是高明的。说穿了也就是“借势借力”。

    清末王室败,袁世凯以北洋之师“捍卫”王室,当然能受重用。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趁机请清帝逊位,理由是“保我大清不败”。逊位了当然不会再败,清王室没有兵权,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只好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紧接着,袁世凯以逼退了清帝为功,要与孙中山分天下。孙中山考虑到应避免更大波动,答应与袁世凯共建民国,并让袁世凯当总统。袁世凯又成功了,过了段时间原形毕露,要当皇帝,结果被天下共讨之,身败名裂。人们这才知道这家伙的本来面目,同时为他的埯府之深、手腕之高明感到震惊。

    这招:“借力卸力”,或云“供势造势”,正是《孙子兵法》里讲的“兵因敌而制胜”的关键所在,有为君子,应细细揣摩之。“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孙子兵法·势篇》)。孙子此处讲“循环”,不是与对方来回拉锯,没完没了,而是指暗中进行多次进攻,环环紧扣,势如连环。就像玩九连环,自己能解,别人不能解。但再笨的人玩久了也无师自通,因此要抢在对方没明白时就下手。

    十六

    不一样的做法才有不一样

    孙子说:“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不趋”指不去,“不意”指没想到。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去别人还没去的地方,从别人想不到的角度进攻。世上之事没有意外与侥幸,有的只是或明或暗的规律。所谓“意外”其实都是规律使然,能知其规律就能应对意外,并为对手制造意外。

    出乎意外才有震撼效果。

    群众的眼光是浑浊的,因为他们看的东西太多了,只有极浓极艳或极空极淡的事物才能在闹纷纷的环境中跳出来,从而吸引群众的眼球。

    同时,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因为他们见多识广,知道什么是砰货。只有风外兼修的产品才是成熟消费者的选择对象。

    要想吸引眼球就要在新奇上下功夫,就要出人意外,就必须与众不同。比如大街边上有一长排柏树,悠然插一株树进去,当然醒目。“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孙子兵法·势篇》)。鸷鸟,盂禽。疾,快。毁折,毁坏。节,有节奏。孙子这话是说猛禽之所以能一把冲下来就是有极大的破坏力,是因为它在飞、腾、冲、割四大步骤中,都有节奏。节奏产生力量,大节奏产生暴发力。节奏致变奏,不一样的做法效果大异。

    十七

    进攻强敌的薄弱环节

    《孙子兵法》讲“出其所不趋”,隐含一个很深的智慧。在古代战争中,往往是蛮干,死伤极大,胜负难分。这种蛮干的方式渐渐为高明的将领抛弃,他们领悟到大部分时候都可以智取,肉搏只是打仗的一个环节,绝不是全部。

    《孙子兵法》总结前人经验,提出要“出其所不趋”,意思是进攻敌人的薄弱环节,这种在现在看来是常识的智慧其实是非常的智慧,因为它避免不了以下三个危险:

    一、避免开始就遭遇强敌,损兵折将。

    二、避免与对方同归于尽。

    三、避免把时间拖得太久,战场摆得太开。

    仅此一条“出其所不趋”就能让人避开以上三大危险,可见这个道理不是一般的管用。

    用凑热闹的方式打仗简直弱智,只有学会从冷僻处进枚的人才是真正的玩家。“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孙子兵法·势篇》)。“斗乱”,指与乱敌相接。“不可乱”,指不可自乱阵脚,要稳住、钉住。具体做法之一就是在战场上学会休息,热闹处不妨歇手,看看再战。

    十八

    抢好地盘才能以逸待劳

    孙子说:“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敌者弱。”

    “佚”就是逸,前一句意思就是以逸待劳,后一句意思就是被敌方占了主动,疲于奔命。做事一定要占主动,抢占“战地”,才能以逸待劳。

    抢先下手可以吃到独食,即使吃不到独食也能吃到头食。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有口福。同样地,抢先占领海滩的人当然也能捉到最多螃蟹。

    海滩上螃蟹多多,第一个抢占海滩的人就可以捉到更多螃蟹。

    《孙子兵法》揭示的“劳逸之道”的第一条原理就是占先机,占地利。很多事情开始时要不怕麻烦,动作要快,这样才能赶在人前,一劳永逸。如果被人占了先,往往就只能吃剩食,所得很少。

    所谓“战地”就是市场,竞争与博弈是无所不在的。“善战者,求之于势。”(《孙子兵法·势篇》)。孙子最强调“势”,“势”分“得势”与“造势”,得势者即得天时,造势者不能造天时,但可以造地利,一样的可以引向人和的有利局面。

    十九

    乱走棋气死高手

    棋道讲究中规中矩,章法严谨;更讲究出奇制胜,从非常角度布子走棋。

    《孙子兵法》揭示博弈时要乱一点,胜算才多一点,别成一道。说通俗点就是“乱走棋”。这种走法会让高手也输得很惨,当然,所谓“乱”指别出心裁,要让对方乱,自家应该一丝不乱,这样才能如谢安所讲:“镇之以静,群情自安。”

    《天龙八部》上高人逍遥子布下了一个“珍珑棋局”,要天下英雄破,结果谁也破不了,一个小和尚虚竹走上前乱走一通,反而破了。此事妙就妙在一个“乱”字,乱才能破,乱就能破,乱必能破!“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敌者劳。”(《孙子兵法.虚实篇》)。孙子讲只要占有空间优势,就可以布控全局。这时你要再乱都有理。乱是什么,乱就是行在规律之外,当然是很厉害的。

    二十

    切菜有道

    比如切菜,心一乱就不能切好。同样的一个土豆,在大厨师手中能切出又细又薄的土豆丝,而在粗心的人手中就只能切出又粗又厚的土豆条。

    大厨师为什么能切出又细又匀的土豆丝来?因为他刀功好,更。主要的是他心不乱,不慌不忙反而快捷,刀刀轻,刀刀难,刀刀有节奏,所以能切出满意的效果来。

    只有心不乱才能切好土豆丝。要想把土豆丝切得又细又薄,而不是又粗又厚,就必须心不乱,并长期磨练刀法。连切土豆都要心不成,何况其他。

    《孙子兵法》揭示的“治乱之道”的第二条原理就是:将整个乱局看成一个整体,就像一块土豆,然后先切片(划成大块),再切丝(深入细部)。刀刀轻,刀刀准,刀刀有节奏,就可把乱局治理得井井有条。“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孙子兵法.虚实篇》)。高手布阵,能使敌随我走。这样以来,下面的事就好说了。关键在于刀轻刀准,敌人好比土豆,你要轻轻把它捏在手中,下刀不乱,才能切为细丝。

    二一

    让常规见鬼去吧

    孙子说:“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

    “必受敌”指在进发过程中必定会碰上敌人,“无败”指遇敌而胜之。“奇正”指运用常法与变法。正为常法,奇为变法。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奇”字。我们在正常情况下用奇法可以出新意,在异常情况下出奇制胜更是必要。打出问题的核心,打破常规,痛下杀手。

    《孙子兵法》揭示的“奇正之道”第一个原理就是如上所述:打破常规,出牌更新奇,这样就会让对方感觉自己高深莫测,从而让对方产生巨大压力,自己下臭棋。我们对常规的打破就是场弃,而非简单求变。

    打破常规——

    《孙子兵法》揭示的“奇正之道”第一原理为打破常规。常规就是常识,可以春人入行,但局限于常规必无大成。阮籍名言:“礼岂为我辈设也!”这种藐视常规的气势是非常可贵的。人类进步都是建立在“破”与“立”之上的。“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孙子兵法·虚实篇》)。孙子这句名言讲做事要出其不意,才能有意料中的效果。一方面,你自己要把自己的意图坚持到底、贯彻到底;另一同,你要把自己的意图强加于人,就要把自己的意图变成他的意图,使他“意外”地接受了一个根本不可能的事实。关键在于,你法外立法,事外行事,人外做人。这三点好好领悟。

    二二

    用核心控制整体

    《孙子兵法》讲的“治众如治寡”,也是《老子》讲的“治大国如烹小鲜”之意。

    整体是个体的核心与神经中枢,如果中枢涣散,将不攻自破。

    当天下大乱时,大多数人一崩溃,就会形成乱流与暗流,即将冲垮一切,并引发集体自裁。

    高明如大禹者,知道用“疏导”的方法治水,用一条大流引出无数小流,这样就会有序发展,不会乱流一地。

    汉字“众”也体现了这个意思。

    《孙子兵法》讲的“治众”也是一个自己治理自己的过程,如古人所言“内圣外王”。“外王”就是治众,“内圣”就是自己治理自己,自己修炼自己。“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孙子兵法·虚实篇》)。“冲虚”指找准对方虚弱处进攻,“速而不可及”,指在撤退时拿出冲锋的劲全速避害。一为巧,一为笨,都是经验中的经验。此时主帅要强力发挥核心作为,说一不二,否则不能成事。

    二三

    有攻有守

    孙子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一味进攻必无大的成就,只有同时懂得攻守两道才有胜算,并必须学会寓攻于守,化守为攻,才不会被动。

    防守的秘诀就是以退为进。

    蛋糕做得越大越容易被仿造。

    事业越成功越容易被拉下台。

    此时,就应该寓攻于守,并化守为攻,这样可保无虞。当然,首先要暂时冷一冷,不忙再进取,先防守好再说。

    进攻与防守互动——

    《孙子兵法》讲的“攻守之道”的第一层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做事要有攻有守,坚决不能一味进攻。

    一味进攻容易折断,有攻有守才能不断前进。“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孙子兵法·军争篇》)。“不动如山”好理解,静嘛。“动如雷震”也好理解,进攻嘛。“难知如阴”什么意思r阴”指阴云,夏天的云阴阳不定,可能瞬间化为乌有、晴天朗日,也可能转眼雷雨大风。“阴”是兵法精华,它可以暗藏杀机,又可以随时幻化。因此在攻守之间当有“阴”的存在。

    二四

    知己知彼还不够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信息情报是决定生死的要害。对于己方信息要深藏不露,对对方信息要知道得越多越好。只有了解双方深浅与真实才能胜算。所谓“知己知彼还知天”,就是“全知”。深入敌巢,才能获取情报。

    任何时候贸然进攻都是危险的,既不知己,又不知彼,何以为战?

    A.知己。

    B.知彼。

    c.知道双方所处环境。

    所以把“知己知彼”说全应是“知己知彼还知天”。

    如果不知天的话,将会孤立片面地行事,同样有可能败落。很多人就经常想:我已经知己知彼了,为什么还不行?这就因为他还不知道在“知己知彼”之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知天”,即知道天时与环境。

    大缸里有两种鱼,两种鱼都想吃掉对方,又都知道对方很凶猛,不敢贸然进攻。现在双方都“知己知彼”了,决胜的因素将取决于对双方共处环境的把握。

    假设A鱼知道鱼缸主人每天喂食的大致时间而B鱼不知道,那么A鱼就可以趁B鱼抢食的那一瞬间将B鱼吃掉。

    这就是“知己知彼还知天”的作用。“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孙子兵法·军争篇》)。昼夜不息,为了哪般?无非是想把敌人击倒。火鼓使夜晚成白昼,旌旗能将白昼变黄昏。在这飞血相向的激战中,求变、求变、再求变,是致胜法宝。了解、了解、再了解,是行动的前提。

    二五

    领先者领跑

    孙子说:“制敌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指客观规律,“天”使天时,“地”指地利,“将”指人才,“法”指具体的做事方法。以上五大元素形成领先对手的战斗力。

    要想领先就要领跑。

    当有记者问著名飞人刘易斯:“你为什么会永远跑在前面?”刘易斯笑着说:“因为我是领跑。”

    这当然是句玩笑,但又不仅是句玩笑,其中包含深刻道理。这首先是定位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开始就把自己当成追赶别人的人,那就可能永远追不上;如果一个人开始就把自己当成是个领跑者,那他可能就会跑在前面。

    领跑者领先。

    这是因为:领跑者以自己为团队的当然领袖,甚至以自己为竞争对手的带头人,所以能把握三方之道,故可成功。“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孙子兵法·地形篇》)。“深豁”指深谷,孙子这话的意思是将军把士兵视为婴儿般关照,士兵就会跟着他去匪何一个地方。羊跟领头羊走,人跟领路人走。作为领跑者,必先识路。这个路你并未走过,但你也可以熟悉它,因为它是一条古往今来干大事者通用的路,是灵魂的航线,是精神的版图,是入世为人之道。

    二六

    “兵悬”之道

    孙子从冰条倒悬,越长越粗,越长越大,最终凝成巨大冰川悟出“兵悬之道”:如果把士兵“悬”起来(指拉动走来),也将汇成巨大冰川,势不可挡。这与自下而上堆金字塔的传统思维刚好相反,具有一种高瞻远瞩的大气与高效。现代战争以争夺制空权制胜,现代博弈以“空中优势”(指高处根基)定输赢,现代管理从上部着力拉动全局。

    冰川的形成在于拉力——无数冰条上下结合,凝聚成冰川。在一个团队中上下结合,互相拉,亦必将形成巨大冰川,具有极强战斗力。有的冰川之所以会消融,即在于各个冰体(如上下级)之间的拉力减弱乃至消失。有的冰川亘古不化(如南极深处的深海冰川),越长越大,即在于它上下各处冰体抱成一团。“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事。”(《孙子兵法·九地篇》)。“顺详”指通过自然手段(符合当时情况)而非强行手段去深入了解敌情,比如用间谍,而不是用劫营。间谍使主帅有底,有底的主帅使士兵勇毅,上下齐心,缘于中人。

    二七

    要智取不要蛮干

    二八

    庙算的硬件与软件

    庙算气:硬件。

    这是摸底计算,意在对双方兵力、武器、装备、后勤等的数量、质量了解清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

    也有弱兵力胜强兵力、落后武器胜先进武器的例子,并且这种例子很多,主要是兵法起了作用,把弱旅变成强旅,把落后武器变成管用兵器,所以能战胜看似强大的对方。

    这其中有个前提,那就是自己一方的兵力不能太少,武器不能太差,否则就是诸葛亮来了也没法打。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一个准备与敌人打仗的人最好不要舞动一段朽木,应该去另寻一段坚硬的棍棒。

    庙算B:软件

    笼统讲指兵法,具体讲指战略、战术、技术与系统支持。“攻骄之道,不可争锋。”(唐朝杜佑《通典》引《孙子兵法》佚文)。不可骄敌,不可争锋,尤其不可与强敌争锋。同时也不可与弱敌争锋,弱敌敢挑战我方,多是陷阱,恐有劲旅在后。

    二九

    原始兵法

    兵法当然是战争的灵魂。

    原始战争见面就打,好像没使用什么兵法,但这种“不用兵法”的做法就是一种兵法,即“原始兵法”。这是人类兵法的第一个阶段。

    原始兵法是原始战争的产物,其特点是直接对抗,拼体力。原始兵法是最野蛮,也最有效,它不存在任何心存侥幸的可能。在“庙算”过程中,就重点看对方有无弱点,体力如何,是单打还是打群架,等等。

    原始兵法:直接对抗拼体力。

    《孙子兵法》“庙算”之道首先就是杜绝直接对抗的野蛮做法,但也在关键时候准备动用原始兵法。再朽的朽木如果不去碰它,它也不会一下子就散架,所以“打”是的必要的,不打无以成战争。“强弱长短杂用。”(孙星衍《孙子叙录》引《通典》所载《孙子兵法》佚文)。十指各有长短,手脚作用不同,“长短杂用”是立体作战,就可进展开身体的车轮进攻。狮子打架用牙还用爪,老虎打架用牙用爪还用尾巴,就是此理。

    三十

    工具兵法

    第二阶段是拼武器,属“工具兵法”。

    在“庙算”过程中应重点看对方的工具是何兵器,有何特点,有何弱点,该如何克它。俗话说:“一寸短,一寸险;一寸长,一寸强。”又说,“步战用长枪,马战用长刃,水战用长箭。”

    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新出土的古书《太一生水》说:“三年之朽木,不可为邦旗。”所以一个人如果要打仗,千万不可依赖一群朽木,要无情抛弃朽木,用坚木作战。

    在冷兵器时代,对手中工具的依赖几乎是绝对的,如坚木胜朽木。

    在热兵器时代,有时依然是工具决定胜负,如火炮胜土炮。

    在有形兵器时代,工具的质地、性能、大小、形状能否克制对方工具是关键。

    在无形的思维兵器时代,工具的智力含量、本身能力及驱使外物的性能强弱决定了几乎一半的胜负。

    在最高级的战争中,或说在最有战斗力的人手中,工具即人,即兵法。

    《孙子兵法》“庙算”的第一步就是检验工具,杜绝“欲济无舟楫”的情况出现。

    工具兵法,用兵器说话。

    《孙子兵法》“庙算”之道在了解对方身体后,马上解决对方的工具,一是撤其工具,二是用工具克工具。“远则用弩,近则用兵,兵弩相解也。”(孙星衍《孙子叙录》引《通典》所载《孙子兵法》佚文)。弩者强弓也,兵者剑也。孙子这话是说近处用刀剑,远处用弓矢,这样就可以远近控场。有武器胜赤手空拳,武器远近分家又胜只有一把武器。利剑远投,不如普普通通的一枝箭。使用工具先要了解工具,了解工具之先是制造工具,你亲自制作一把剑,用起来感觉自然不同。剑与人合一,剑才能帮你杀敌。

    三一

    无形兵法

    人类兵法的高级形式为“思维兵法”,亦即“无形兵法”,打仗基本上不自己动手,而是指使别人,或利用环境与对方打,其特点就是力保自己一方零损失,并调动更多力量来助威使力。

    小鱼依附于最大的鱼吃掉比它大的鱼,自己完全不动手与对方拼。

    《孙子兵法》庙算之道的高级阶段即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与力量为我所用,决胜于战前,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步兵十人击骑一匹。”(孙星衍《孙子叙录》引《通典》所载《孙子兵法》佚文)。一骑飞马,一个人不可能追上,但十人合围,还没动手它就先怯了。无形之势在合围,在以气势慑迫对方。

    三二

    诡得有道理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是我方取胜的必要手段。如果让对方觉得我方很诡异,不可捉摸,那么我方已经胜利一半了。诡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使用诡道,二是防诡道,两方面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欺人而不被人所欺。

    假装出昏招,背后使高招。

    《孙子兵法》所谓“兵者,诡都者”具体讲有九层以上的意思:

    一、对方不使诈,我方使诈,胜。

    二、对方使诈,我方不使诈,败。

    三、对方使诈,我方也使诈,平或胜。

    四、对方使小诈,我方使大诈,胜。

    五、就对方的诈,诈对方,胜。

    六、以新诈诈旧诈,胜。

    七、忽然不使诈,使对方期待我方使诈的计划落空。待对方以为我方不使诈时使诈,胜。

    八、一开始我方就假装不使诈,等对方使诈使得差不多了明,我方忽然使诈,胜。

    九、我方从至终都使诈,诈胜诈败诈和,使对方完全失去判断力时,我方不再使诈,以武力强攻,胜。

    凡此九种诈术,《孙子兵法》研究者称之为“九诈”。这“九诈”就是《孙子兵法》所谓“诡道”的具体操作模式。“良将思计如饥,所以战必用,攻必克也。”(唐·虞世南《北堂书钞》引《孙子兵法》佚文)。良将设奇谋都是如饥似渴的,千方百计求个爽。就像美食家但求美食,不求猪食。良将只设奇谋,不出昏招。精之又精,少之又少,并且不变,这,才是世上最好的东西。

    三三

    兵不厌诈

    聪明人应马上怀疑《孙子兵法》教我诡道,教我使“九诈”,这是否也是在使诈?

    对,也不对。

    说“对”,是因为《孙子兵法》确实是用诡道告诉人们这是诡道,用骗术来揭示骗术。

    老子说:“道非道。”

    孔子说:“吾非圣人。”

    李宗吾说:“我不时教你们厚黑,我是教你们认识厚黑与防厚黑,当然你们要行厚黑也无妨,反正都是已经厚黑了,大家比的就是厚黑。”

    《孙子兵法》在此处也讲“兵不厌诈”,意在使人同时学会识诈、防诈与行诈三大本领,从而有效地与小人作斗争。“善用兵者有三略焉:上略伐智,中略伐义,下略伐势。”(唐朝虞世南《北堂书钞》引《孙子兵法》佚文)。“上略伐智”,即以诈诈诈,诈出他的诈来,再诈他。战国时秦善诈道,骗齐骗楚,灭此二国,如果又强大又使诈,就很难有对手了。

    三四

    诡道原理

    “诡道”之“诡”就在于它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容易把人搞晕。人一晕当然就要败。

    “诡道”利用的是对方“非此即彼”的心理,即:让对方猜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实的还是虚的,在开始时故意让对方赢,等对方完全习惯于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看问题时,忽然用第三态出击,一举拿下。

    所谓第三态就是:非虚非实,非真非假;亦虚亦实,亦真亦假;半虚半实,半真半假;全虚全实,全真全假;时虚时实,时真时假。“其镇如岳,其停如渊。”(《文选》载《孙子兵法》佚文)。“其镇如岳”,像山岳一样镇定。“其停如渊”,像深渊一样凝固不动。高手的境界像岳像渊,他的计谋就在岳与渊之上。

    首先,他沉静,说谎似真,使诈甚诚,常人岂能看出!

    同时,高手内心在剧烈冲动,对方稍有异动,先就扑上去,因此深渊能化为瀑布,高手永远胜过强手。

    三五

    诡道致胜

    “诡道”致胜的关键是变招,一共有四变:

    一、对方变,我不变,以静制动;

    二、对方不变,我先变,以动制静;

    三、对方不变,我也不变,以静制静;

    四、对方变,我也变,以动制动。

    这四种变更具体讲有“九变”:

    一、变虚为实,变假为真,变静为动;

    二、变实为虚,变真为假,变动为静;

    三、虚实不变,真假不变,没了动静,让对方不知底细,引起对方怀凝与恐慌。故意以真实面目示人,更显诡异;

    四、全虚、全假、全动,动用一切手段制造迷宫,让对方头晕;五、半虚、半假、半动,使诈使一半留下伏笔与后手;

    六、使诈使一分,伪装可信,然后徐徐图之;

    七、使诈使九分,留一分真实,让对方心存侥幸;

    八、使诈使十分,让对方彻底怀疑我方是假的,然后以真面目胜出。

    九、诈败求胜。

    “后至先击,以战则克。”(《太平御览》引《孙子兵法》佚文)。后发制人,一照面就先出击,往往有奇效。高手过招都在电光石火间,来不及打招呼,更没有必要打招呼,如果你够狠,并且敢使狠,就尽管做好了。狼不会向猎物打招呼,总是悄无声息就上。猎人更不会向狼打招呼,总是悄无声息就上。

    三六

    使诈与防诈

    凡此“九变”与“九诈”,都贯穿了《孙子兵法》“诡道”的一条核心理论,寻就是:

    使诈要占先,防诈要周全,识诈要两面。

    首先,“使诈要占先”,指要占主动,如已被动,一定要把局面掰过来。凡是使诈不占先,必败。

    其次,“防诈要周全”,指在使诈时要知道对方的状态是不是已经在诈我。有时对方假装被我诈,其实是在诈我,不可不防。

    “防诈要周全”的主要意思有三个:

    一、防对方使诈;

    二、防对方防诈;

    三、防对方利用我方的诈使诈。

    《孙子兵法》讲“兵者,诡道也”,强调博弈者一定要懂得诈术与诡道,否则一定会被算计。

    《孙子兵法》说“兵不厌诈”,强调要率先使诈。使诈靠的就是突发制胜。

    《孙子兵法》说“诈人者须自防也”,强调使诈时要防诈。

    《孙子兵法》说“以诈为诈”,就是反诈正在使诈的对方,必有奇效。“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孔颖达《左传注疏》引《孙子兵法》佚文)。将是兵的表率。将军带队还没到营地时,不会先说渴了饿了,相反,他会说我不渴不饿,必要是还能像曹操一样使出望梅止渴的绝活。这都是诈,使用得好就是好诈。有翕官为己者,人人可杀之。有贪官为民者,不可以杀之。

    三七

    前诈与后诈

    前诈与后诈——给对方甜头淹死他。一般来讲,前诈的作用是给对方小甜头,好把对方拖下水,后诈的作用是用大甜头把对方一抛一扔,最后按入水中淹死。任何一个差点被淹死的人一想到后诈都会后怕!“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孙子兵法·用间篇》)。间谍是圣人的朋友,能以自己为间谍者,可以为主。刘备先后效命于曹绍、袁绍,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大间谍,后来反水为王,使这二人无可奈何!间谍之道是两面为人,深入敌人心脏,通过投敌的方式破敌,实属魔道,可以降魔,也可以成魔,实宜慎之又慎!

    三八

    小诈与大诈

    小诈与大诈——虾米也可以钓到大鱼。用虾米钓到小鱼后,不要着急收竿,往往会引来大鱼吃小鱼,这样可以把大鱼小鱼并虾米一起钓走。小诈钓小鱼,大诈钓大鱼。“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孙子兵法·用间篇》)。“微哉微哉”就是微妙啊、微妙啊,“无所不用间也”就是一切计谋都离不开用间谍。用间谍是计谋之最,做间谍是王者之途,收买间谍是成功关键。张生不买通红娘,怎能与鸳鸯相会?

    三九

    连环套

    连环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人请某人吃苹果,最后骗走几个亿。这其中靠的就是层层深入,让对方看到诱人前景欲罢不能。

    连环套就是连环诈,撒网比下钩收获更大。具体做法如下:

    请吃苹果——

    带他去看苹果树一

    建议来承包苹果园——

    建议开发附近山头可以扩大苹果园规模一

    建议利用山上资源,用水发电——

    建议先把电站建起来——

    建议把建电站所需的土地买下来——

    不如先在地上投资修一片高级住宅卖出去。“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孙子兵法·用间篇》)。使诈要用正道,破诈要用奇道。解连环套要用一个大袋子整体把它装下。孙子说“反问不可不厚”,是说反问计要多用、善用,才能破谋、设谋,从而战胜对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