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精英是这样炼成的-老船王包玉刚:永不满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宁波的藏书楼“天一阁”,里面有一本包龙图的宁波支系族谱,显示其第二十九世孙,便是船王包玉刚爵士。出生在商人世家的包玉刚爵士从小耳濡目染,继承了商人的血统。作为全球八大船王之一,包玉刚爵士享誉全球。和董浩云不同,包玉刚爵士的业务是多元化的,航运使他发迹,令他扬名,但航运只是他所有投资的一部分,尤其是到了他的事业后期,他把经营多年的船队大大收缩,转而致力于其他事业。而他一手创立的环球轮船有限公司在女儿包培庆的经营下,规模与船队都超过了他的时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

    海上王朝和陆地王国的神话

    1918年,包玉刚出身于浙江宁波的一个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包兆龙是一个商人,常年在外经商。尽管事务繁忙,但他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由于家境还算富裕,他决定让子女接受当地最好的教育。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是浙江省最大的港口城市,包玉刚家所在的村落,离海不远。包玉刚上学的时候最喜欢去看海,去看船,在这里,他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光。

    但随后,他跟着父亲来到了镇海,那无边的大海和海上的商船总是让他念念不忘。

    13岁时,他到上海求学。刚到上海不久他就一头扎进吴淞船舶学校学起了船舶。抗战爆发后,他辗转到了重庆。接着,他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思继续上大学,而是自做主张跑到一家银行当了一名小职员。1938年,包玉刚来到上海,在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工作,凭着努力和在银行里积累的经验,在7年之内,他就从普通职员升到了衡阳银行经理、重庆分行经理,直到最后的上海市银行副总经理,前面可谓是一片光明,可是他却辞职了。很多人对此很不理解,但他义无反顾,因为他不满足自己的一生就如此续写下去。

    1949年初,包玉刚与父亲一起携着数十万元的积蓄,到香港另闯天下。对海的向往让包玉刚想做海运的生意。俗话说,“行船跑马三分险”,搞海运等于把全部资产都当成赌注,稍有不慎,就会破产,所以母亲并不支持。父亲则认为,香港的航运业已经十分发达,竞争那么激烈,而包玉刚对航运又完全是外行,拿什么经营航运?

    为了能圆海上之梦,在海洋运输业能大战拳脚,37岁的包玉刚一边积极说服家人,一边到处了解有关船舶和航运的情况,认真研读有关航运和船舶方面的书籍。

    虽然过程艰难,但他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在朋友的协助下,包玉刚筹集了资金,他还专程到英国买回了一艘以烧煤为动力的旧货船。虽然这艘船很破,但包玉刚像得了稀世珍宝一样,请人将它整修油漆一新,这艘船就是他事业的开始。1955年,包玉刚成立了“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并与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谈妥,将这艘船转租给这家公司,从印度运煤到日本,采取长期出租的方式。

    这无疑是一个冒险的决策,为此,很多人笑他不懂规矩、自不量力,因为当时世界各国经营航运业的人,都是采用传统的短期出租方式,也就是每跑一个航程,就同租用船只的人结算一次。这样不但收费标准高,而且随时可以提高运价。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美国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云,都是这样做的。

    但包玉刚出人意料地采取了长期出租的经营方式,把自己的船以为期3年、5年,甚至10年租给别人,租用者按月交纳租金,但租金标准要低得多。面对别人的嘲笑,包玉刚有自己的坚持。他谋求的是长期而稳定的收入,这是放眼未来的一种经营方法。而短期出租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事实上,就是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让包玉刚区别于其他的船主,最后坐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

    包玉刚选择长期出租,还有一个原因在银行干事的经验让他明白资金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为了使航运事业迅速发展,必须得到银行的支持。于是,包玉刚到处奔走,积极寻找门径。包玉刚找到汇丰银行,并随后与之建立借贷关系。在后来的无数次借贷合作中,他以诚信为本,取得了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使自己事业的发展有了一个雄厚的资金来源。后来,包玉刚作为“亚洲第一人”荣任汇丰银行董事。

    在很多人看来,他已经取得了让人艳羡的成就,但是,他仍然不满足。20世纪70年代,他决定逐步把重心转移到陆地上来,将赚得的部分财产投资于越来越红火的房地产业,兼营酒店和交通运输。为了在陆上也取得海上那样辉煌的成就,他和香港首富李嘉诚一起,和英国资本集团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这次战役轰动了整个香江,不仅打击了英资财团的嚣张气焰,还大涨了华人志气,包玉刚也成了众人眼中的一个传奇。

    他继续挥毫泼墨续写他的事业。

    1985年,包玉刚又以5亿新加坡币夺得英资集团会德丰股权,成为继李嘉诚入主和记黄埔之后,夺得英资四大洋行的第二个香港人。1986年,包玉刚又一举收购香港另一个发钞银行渣打银行145%的股份,成为该行最大的个人股东。船王“弃舟登陆”创造了又一个奇迹!至此,包玉刚的海上王朝和陆地王国都达到了顶峰。

    “我不愿意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财产,因为害怕由于不知所措而引起心脏停止跳动。”包玉刚开玩笑地说。他的财富多得令人咋舌,有人说他曾经考虑买下一个国家。

    谈到他的成功,有人归结为机遇,有人归结为远见,还有人认为是有贵人相助。不可否认,这些都是他成功的有利因素,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永不满足的进取之心。

    争购九龙仓之战

    人人皆知包玉刚是以海运起家的,到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交接之际,正值他航运事业的繁盛时期,人们正期待着他在航运业中再建奇功,但这位世界船王仿佛海里的庞大怪物一般,爬上港岛。

    这指的就是包玉刚争购九龙仓之战。

    虽然以海运起家,但多年来航运业的风雨盛衰让包玉刚明白让业务多元化更为重要,这就如同古代商人有了钱一定要买土地的道理一样。所以,早在70年代初,包玉刚便将赚得的部分资金投到地产、酒店及交通运输上了。

    如果说海运称王是包玉刚第一篇佳作,那么,成功地收购九龙仓便是其续篇。

    争购九龙仓是个大战役。当时,香港四大洋之首的怡和洋行,旗下有两员“大将”,一是置地公司,一个是九龙仓。九龙仓和置地的主席一贯都由怡和主席兼任,以此来控制九龙仓名下的多家公司。九龙仓位于洪岛中环相对的旅游及商业区的尖沙嘴西侧,自从火车站他迁,航运货柜化后,这些土地都成了尺土寸金的尖沙嘴区的地王。九龙仓在此兴建了海洋中心大厦及海城,土地资源令人垂涎不止,而怡和系的海外发展计划又连年受挫,境况窘困,这些便造成了九龙仓日被凯觎。

    1979年9月的一个早晨,包玉刚锻炼回来后,听到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

    电话那头自称是李嘉诚,在电话中,李嘉诚说有一件重大事情想跟包玉刚商量,并约好8点在中区文华酒店阁仔会面。

    这两位被港人称为“海陆二将”的巨富,在阁仔密谈了20分钟,又悄然离去了,李嘉诚一年多来秘密收购九龙仓股票,已达2000万股,股价已由10多元涨到40元,而现在他以每股36元又一次性转让给了包玉刚,这其中的原委恐怕非局外人所能周详。李嘉诚转手赚了5000多万元,不久便成功地收购了“和黄”。包玉刚早有“登陆”的设想,由此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后,包玉刚继续吸纳九仓股,市价升逾50元。

    1980年4月,包玉刚属下的“隆丰国际投资公司”宣布,已控制3900万股九仓股票,约占总数的30%。而怡和的置地公司不过持有约20%的九仓股,九仓主席是由怡和主席纽壁坚兼任,此时包玉刚与两婿吴光正、苏海文都已成为九仓董事,包、吴且系董事局执行委员,形势明显不利于怡和对九仓的控制。

    股市亦如战场,1980年6月20日,置地公司乘包玉刚去伦敦出席盛会之际,在各大报刊登出广告,宣布以两股置地及756元的债券总值市价约100元,换取一股九仓,目标是将九仓控股权增至49%,由此,拉开了乌云滚滚的一场增购战幕。

    包玉刚闻讯,隔日中午即由法国经伦敦急返香港,经过紧急商讨后于当日下午的记者招待上,声称“出价105元增购九仓,以200万股为限”。消息传出,港岛为之轰动。

    第二天,即6月23日上午,只花了2小时,包氏便买进九仓2000万股,使其所占九仓股数共达49%,实现了控制九龙仓的目的。

    “宁可买贵,决不放过。”这就是包玉刚!能在一夜之间动用21亿元的现金,更像神话一般令世人惊叹不已。这场战役的最终结果是最大的英资财团怡和洋行败下阵来,华资与英资历正面交锋第一次取得了胜利。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收购九仓若从股价上计较得失便失去了它的深远意义,当时对航运业了如指掌的包玉刚,似乎已经预见航运业即将出现的大衰退,于是,以壮士断腕决心,毅然果敢地在日本的三光和香港的东方、华光等航运公司陷入困境之前,迅速将旗下船只卖掉了一百多艘,不仅避开了航运低潮袭来的损失,还将资金转移到陆上,为以后发展地产、酒店及货仓等物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包玉刚在商场上极具预见性,有着非凡的战略眼光,这一点让人钦佩不已。

    成功永远没有止境

    永不满足,积极进取,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这种要求也体现在他对女儿的教育上。众多周知,包玉刚只有4个女儿,但是他并不介意,而且他还对女儿说:“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照样也能做。”包玉刚的言行一直深深影响着他的后代。

    包玉刚的长女包陪庆女士早年曾就读于美国及英国的4所大学。作为长女,1986年,包陪庆以柔弱的肩膀担起了父亲一手创立的环球轮船有限公司重任。在历经风雨后,公司的业务已超过了其父在世时的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的私人船运公司。她同时还兼任环球水火保险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升华服务有限公司主席及香港厂商联合会名誉会长。2000年,她与丈夫苏海文领导环球航运集团收购了瑞典的油船公司,又在2003年收购了挪威天然气船公司。在女儿的经营下,环球的规模与船队都超过了包玉刚时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再度夺回船王宝座。

    再多的辉煌也只能代表过去,而只有不断进取才能续写辉煌,永葆成功者的魅力。永不满足的包玉刚在学习上同样孜孜以求。

    他的外孙苏文骏谈到外公时说:“我的外公没有读过大学,但最后为什么能够成功?外公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他自学英语,最后,操着宁波腔的英语居然能够跟英国女皇对话,这是多么了不起。”苏文骏的眼睛里,满是对外公的崇敬。

    显然,外公对他影响颇深。作为包陪庆最小的儿子,苏文骏是包氏家族的未来,他丝毫不逊色,在他的身上,我们似乎能看到老船王的影子。苏文骏是英国伊顿公学双奖学金获得者、学生会会长,英国牛津大学首席高才生、美国斯坦福大学硕士。至今,他和哥哥的照片还挂在伊顿公学的校长室里。毕业以后,他多年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世界500强公司从事管理工作。他还是香港水球队队员,香港青年联会会董、上海海外联谊会理事、上海青年联合会委员等。

    保持一颗永不满足的心,你才会有永远蓬勃的生命力,你的人生也会更加丰富而充实。

    在爱迪生50岁的生日宴会上,老朋友关心地问他:“你的一生成就非凡,在这剩下来的岁月中,你打算怎么安排?”

    爱迪生高兴地说:“从现在起到70岁,我想把时间交给工作,75岁我计划去学桥牌,到了80岁,我想学好打高尔夫球。”

    “那90岁以后,你想做些什么呢?”

    “我安排的计划不会超过30年,太短就缺乏远见,太长又不好掌控。”

    爱迪生70岁生日时,老朋友又问他同样的问题,这回爱迪生认真地回答:“我从工作当中获得无穷的快乐,我仍然有数不清的构想,这些事情足够我忙上几百年。所以,我是永远不会让自己退休的。”

    真正追求成功的人不会因为眼前所取得的一点小成就而满足,他们需要的是继续前进,向着人生的更高峰攀登。

    改写“富不过三代”

    如果说永不满足是创造财富的源泉,那么,不让财富流失也需要一个秘密的法宝。从包氏家族身上,我们可窥探一二。包玉刚的后代不但继承了他永不满足的精神,还继承了包氏家族的一个优良传统——节俭。

    包玉刚的父亲包兆龙生前曾立下遗嘱,在他去世后,把他穿过的衣服送给儿孙作为留念。包兆龙仙逝后,儿孙们接过一件件衣领袖口都磨破了的衣服,个个泪落衣襟。节俭的家风是这个家族聚富的秘密。

    包陪庆说,父亲对物质的享受要求很低,也不容许子女奢侈浪费。父亲常常说,一双皮鞋就够了。父亲只准许家属每年在夏威夷度假10天,他的女儿们一次只能买一双鞋,他也从不让孩子们参加香港的“富翁环球游览团”……

    在对待儿子的教育上,包培庆也秉承包家家风。据苏文骏回忆:“10岁时,去买衣服,因为我长得很快,妈妈就说买一条大一点的裤子。后来,这条裤子我穿了3年都觉得有点大。”

    买玩具也是如此。小时候,苏文骏的手上只有一套玩具。包陪庆说,在给他一套新的玩具的同时,会将他手上的旧玩具收起来。因为手中永远只有一套玩具,孩子才会对玩具有新鲜感,也才会懂得珍惜。

    谈到节俭,包陪庆感触很多:从小就培养孩子节俭的观念,这种品格的教养,是精神的财富,不是天灾、人祸能够拿得去的,是永远根植在你身上,完全属于你的。可是,有很多家长并没有注意这一点,不断地给孩子提供物质享受,有的家长可能忙于事业,不能够跟孩子在一起,觉得愧疚,也常以金钱作补偿;有的家长可能是自己小的时候缺乏物质的享受,所以希望能够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还有的家长花钱在孩子身上,纯粹是为了炫耀。这些都是不足取的,对孩子也没有好处。

    谁说富不过三代?不仅要富过三代,还要代代相传,包氏家族永不满足,他们要用事实来证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