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思考未来:李嘉诚商业智慧-现金为王度“寒冬”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家公司即使有赢利,也可以破产,但一家公司的现金流是正数的话,便不容易倒闭。

    ——李嘉诚

    2008年11月,金融海啸的冲击使香港进入一个严峻的经济寒冬。在这寒冬之中,有很多公司或企业被“冻死”,但是有些公司或企业——例如李嘉诚的长实、和黄却能“健康”地度过“寒冬”。

    保守理财

    2008年金融海啸使香港富豪们的财富大缩水,其中,被称为“美容女皇”的现代美容主席曾裕损失6000万港元,中国富豪榜的“常客”荣智健亏损超过150亿港元,人称“澳门李嘉诚”的柯为湘亏损共48亿港元,被封为“亚洲股神”的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约78亿港元的账户被冻结,曾是内地首富的纸业大亨张茵,其身家已经从去年的253.5亿元人民币跌到目前的约18亿元,惨跌出富豪榜之外……

    当众多内地与香港富豪纷纷倒下的时候,人们发现只有“超人”李嘉诚仍然幸免于股灾。

    李嘉诚为何能独立于富豪群体之外?面对金融危机,他的“过冬妙招”是什么?其实,李嘉诚在新闻发布会上已经多次坦言表明,他在股票投资方面特别谨慎保守,紧紧把握基本面信息。

    2008年,他大手笔减持手中的中资股,回笼资金至少上百亿港元;2007年,他开始对产业布局做出调整。从2007年李嘉诚旗下的信托基金操盘记录来看,李嘉诚减持南方航空、中远控股以及中海集运,可谓是神来之笔。这三大股票算下来,李嘉诚在2007年9月至12月期间共套现金100亿港元,避免了巨额的损失。

    2007年,面对全民皆股的热情,李嘉诚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不无感慨地说:“我们要问香港凭什么跟别人竞争,是否光靠炒股票等投机行为?这是绝对不对的,我们要实实在在去做事。”

    李嘉诚一直呼吁投资者要关注经济层面的信息。在2008年8月的中期业绩会上,他对记者表示,从现在到明年,无论如何,如果是抱着投机心态投入股市的,就要非常小心。如果是投资的人,就要花些时间研究经济。

    李嘉诚当时非常认真地强调说:“我说要很小心,这是肺腑之言。展望明年的经济,通胀加上次贷危机……香港的经济一方面会受国际的影响,另外会受内地股市和经济的影响。这两个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香港毕竟是小地方。”

    作为一个企业家,李嘉诚更关注对经济层面的把握,以及对企业战略方向的管理与预测,正如他所说,他经常想的是几年甚至十年以后的事情,这也是他为何能在这次金融海啸中站稳的重要原因。

    2008年成为和黄赢利宝器的赫斯基能源就是一例:李嘉诚在22年前把这个加拿大油砂能源公司收至旗下,当时由于油砂炼油技术原因,该公司一直亏损,而且国际油价长期不振,因此外界并不看好李嘉诚的投资。但是时过境迁,随着技术提升,目前采油砂的成本一桶已经只需要10美元,而国际油价在2007年每桶超过150美元,虽然近期油价回落,但即便按最不乐观的每桶50美元估计,李嘉诚的赫斯基能源也是稳赚不赔。

    事实上,仅2008年上半年,赫斯基能源已经为和黄贡献了85.4亿港元的赢利,占和黄固有业务盈利的比重已经上升至28%。李嘉诚很自豪地透露:“现在已经有数名买家愿意以高于目前石油市场现价,向赫斯基能源购买三年后的生产量……”

    而对于房地产主业,李嘉诚更是展示过人的市场动向观察力,其旗下的长江实业不但非常注重降低负债,并且已经在2008年头6个月便完成了全年的房产交易生意,从而有充足弹药过冬。

    一些地产经纪表示,在2008年3月,香港楼市气氛还相当炽热,有不少地产商在惜售单位,但是长实却在当时按市场单价开售新盘,而且即使销售反应热烈也不加价,一口气卖出1900多个单位,套现金约100亿港元,一举成为今年卖楼套现最多的发展商。

    从2008年9月开始,香港银行相继调高按揭利率,并收紧按揭贷款,导致整个楼市逆转,物业交投回落。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嘉诚在2008年上半年对地产方面判断的准确性。

    香港《明报》披露,李嘉诚的旗舰公司和黄已经确立了“持赢保泰”策略,采取异常保守的理财手法,目前持有的221亿美元(约1724亿港元)资金,有多达69%、接近1190亿港元以现金存放,其余主要投资在最稳妥的政府债券上,股票投资仅占相当小比重。和黄管理层已经强调,完全没有投资企业债券、结构性投资工具和累计期权产品。

    现金为王

    李嘉诚对现金流高度在意,富有盛名。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家公司即使有赢利,也可以破产,但一家公司的现金流是正数的话,便不容易倒闭。”

    李嘉诚现金为王的理念可以用金融学理论来解释,持有的大量现金可以看做是他购买的一个没有期限的看涨期权,其所持有现金的利息就是期权费。如果没有特别好的投资机会,他就继续持有现金。而一旦出现特别好的投资机会,比如说经济危机后资产大幅贬值,他就会立刻进行投资并大赚一笔。在1997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李嘉诚就聚集大量现金。随后的金融危机使香港股市和楼市受到重大打击,股市一年时间跌幅超六成,而楼市也大幅下跌。1998年香港房地产进入低潮期,这是个非常难得的投资机会,李嘉诚随即行使了“现金期权”。长实在这一时期抓住竞争者减少的机会,成为竞标拿地的大赢家。他用手中现金以低价大举购入土地,用超低的成本建造房产,待香港经济复苏之后再以高价卖掉。这就是李嘉诚手中时刻保有大量现金的理由,这种策略既使他降低了经营风险,同时又不错过绝佳的投资机会。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和黄就开始采取静观待变的态度,积聚现金。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和黄的对外投资明显减少。比如,港口部门在收购新港口方面明显不如前几年活跃。同样,零售部门也在收缩。2000~2005年,和黄在欧洲收购零售业资产的活动非常频繁,但是,2007年之后没有任何收购。和黄地产的情况也与此类似。与2004~2006年相比,2007年在国内收购土地的活动明显减少,并且只是集中于一些重点区域,比如上海浦东、武汉和重庆。和黄董事总经理表示,和黄把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现存资产的盈利能力上。也许,李嘉诚是在积聚现金,等待另一个像1997年金融危机后的绝佳投资机会。

    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一直奉行“现金为王”的财务政策,注重维持流动资产大于全部负债,以防地产业务风险扩散;在楼市低迷时,长实也比对手更愿意采取低价策略来加快销售。保持财务稳健的同时,李嘉诚善于针对不同的市物实施不同的策略,如在股市高位时再融资,楼市低谷时竞标拿地、逆市扩张。其另一个技巧是,将工业用地改为住宅和商业用地的谈判拖入低潮期,从而节省补交地价的费用。

    李嘉诚说:“现金流、公司负债的百分比是我一贯最注重的环节,是任何公司的重要健康指标。任何发展中的业务,一定要让业绩达致正数的现金流。”其实,控制负债正是李嘉诚的公司在这一次危机中能够规避风险、继续稳定经营的关键:香港经营地产的“四大天王”——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郭炳湘的资本负债比例只有20%,而和黄的负债率只有15%。

    所以,大量的现金储存、低资本负债比例、互补的行业选择,这就是经历过大萧条的人的心态,他们非常的保守。

    由此可见,无论你是不是首富,无论你赚了多少钱,作为一个卓越的企业家,应该是一个最好的风险管理者,只有最好的风险管理者才能在危急中永续长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