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思考未来:李嘉诚商业智慧-“学习,不断地学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

    ——李嘉诚

    知识的迅速更新,使人不得不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努力。经过苦苦的探索,人们在“终生学习”问题上已达成共识。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要“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是人生命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成功无止境,学习无绝期。成功的人生应当像河流一样,无论经过哪里,流到何时,都应坚持不懈地汇集小流,从而始终拥有汹涌澎湃的波涛,保持奔腾浩荡的气概。

    在工作中学习

    1943年冬,香港进入了少有的寒冬。在这日治时期,市景本来就很萧条,再加上严寒的天气,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在这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时期,有谁会关注一对母子沿街挨店挨铺寻找工作?没有!其实,这母子俩就是李嘉诚和他的母亲庄碧琴。母亲带着李嘉诚行走了整整一天,从母子俩沮丧的表情看,他们未能如愿。

    其实,李嘉诚的舅舅庄静庵开了一家钟表公司,他本来想让李嘉诚进他的公司工作,但是他担心李嘉诚会因为找工作太容易而不思进取,故而先让李嘉诚尝尝找工作的辛苦,这样他才会珍惜这份工作。但是,庄静庵并没有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告诉李嘉诚和他的母亲。第二天,李嘉诚又早早地起床出去找工作,奔波了一天,又是徒劳无获,夜幕降临时,李嘉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里,找工作的失意尽现在他的脸上,但他的母亲却露出难得的笑容,因为当李嘉诚出去找工作时,庄静庵已来到他家,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庄碧琴。母亲庄碧琴看到失落的儿子,便高兴地告诉他:“舅舅叫你去他的公司做工。”听到这一消息后,李嘉诚愣住了,眼睛里噙着泪水,这两天他吃了很多的苦,受了太多的委屈,他的双脚又肿又疼,同时遭受了那么多老板的冷语拒绝……但是李嘉诚却回答道:“我不进舅舅的公司,我要自己找工作。”李嘉诚想起了先父的遗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不想接受他人太多的庇护和恩惠,就算是亲戚也不例外。虽说这两天来所受的挫折不计其数,但是李嘉诚依然坚持自己去找工作。看到李嘉诚主意已定,母亲只好同意李嘉诚再去找一天工作,同时告诉他:“事不过三,第三天还找不到,就一心一意进你舅舅的公司做工。”苍天不负有心人,在他找工作的第三天中午,李嘉诚在西营盘的“春茗”茶楼找到了一份工作,于是成了茶楼的煲茶堂仔。

    广东人习惯喝早晚茶,拂晓时分就有茶客上门。茶楼的堂倌们根据不同的季节在早晨5点左右来到茶楼,为客人准备茶水和茶点。为了让李嘉诚能够掌握起床的时间,舅舅庄静庵送给他一只小闹钟。李嘉诚将闹钟调快10分钟,每天都是最早一个来到茶楼。

    茶楼的工作每天都在15个小时以上,每当夜深人静时茶楼才打烊。茶楼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李嘉诚特别喜欢听茶客谈古论今,他从中了解了社会和世界的很多事情。很多事是在家、在学校都闻所未闻的,也有一些说法与先父和老师所讲的截然不同。此时的李嘉诚已经发现世界如此错综复杂、异彩纷呈。

    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李嘉诚不再单纯得像一张白纸,但由于他铭记着先父的教导,所以才没有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里迷失方向。

    当李嘉诚困乏时,他就听茶客聊天,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排困解乏。但是,有一次他听得入了迷,于是忘了侍候客人茶水。当他意识到有客人在叫他时,他慌忙拎起茶壶为客人倒开水,可一不小心就将水洒在了茶客的裤脚上。李嘉诚吓得一脸煞白,不知如何是好。其实,在李嘉诚来这里之前,就已经有个堂倌犯了与李嘉诚一样的失误,而那个茶客是黑社会的师爷,茶楼老板不敢得罪他,于是逼迫堂倌下跪向这位黑社会的师爷请罪,随后立即责令他离开这里。李嘉诚惊慌失色,只有等待茶客怒骂惩罚的份儿,甚至是等着老板把自己解雇。令李嘉诚意想不到的是,当茶楼老板跑过来正要责骂他时,这位茶客却说:“是我不小心碰到了这位小师傅,不能怪他。”在这位茶客好心地为李嘉诚开脱下,茶楼老板没有责备李嘉诚,只让他向茶客赔礼道歉。等这位茶客离开后,茶楼老板对李嘉诚说:“我知道是你把水洒到了客人的裤脚上。以后做事千万要小心,万一有什么过失,要赶快向客人赔礼道歉,说不定这样就能大事化了。幸亏这位客人心善,要是凶恶暴躁的,还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开茶楼,老板伙计都难做。”从那以后,李嘉诚再也没见过那位好心的茶客,他成为富翁后对他的朋友说:“这虽然是件小事,在我看来却是大事。如果我还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以报他的大恩大德。”

    艰辛的一年过去了,老板给他加了工钱,同时他也能够像其他堂倌一样轮流午休或早归,但后来他谢绝了茶楼老板的挽留,为了让自己更有出息,李嘉诚辞去茶楼的工作,去了舅舅的中南钟表公司。

    李嘉诚在茶楼工作两年多,接触到了社会上的各种人物,他们虽说与书中所说的圣贤之士相差甚远,但每个人都富有鲜明的个性。他们中有贫穷的,有富有的,有豪放的,也有沉稳的。出于好奇,李嘉诚常常揣测某一位茶客的籍贯、职业、财富、性格。他由此而养成了喜欢观察人的习惯,他能很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来历,能够清楚地知道每一位茶客喜欢喝什么茶,这对他以后所从事的推销工作大有益处。

    用心学习,成就事业

    李嘉诚创办长江塑胶厂的最初几年,香港的塑胶及玩具厂已有300多家,所以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虽说李嘉诚的塑胶厂经营状况良好,但是缺乏特色的品种,若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中求取生存,就必须寻求巨大的突破,这样才能使长江塑胶厂从同行业中脱颖而出,获得飞速的发展。

    1957年年初,李嘉诚在阅读新一期的英文版《塑胶》杂志时,突然看到一则消息:“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全面倾销欧美市场。”这使李嘉诚敏锐地意识到,这种物美价廉的装饰品有着极大的市场,而香港有大量廉价勤快的劳动力正好用来从事塑胶花生产。他意识到塑胶花也会在香港流行。于是李嘉诚抓住时机,亲自带人去意大利的塑胶厂学艺。

    1957年的春天,李嘉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到了意大利。他在一间小旅店安下身,就迫不及待地去寻访那家塑胶公司的地址,经过两天的奔波,李嘉诚风尘仆仆地来到该公司的门口,但却止住了脚步。因为他向来知道厂家对新产品技术都是保密的,也许他应该光明正大地购买该公司的技术专利。但是,长江厂小本经营,绝对支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用。再说,厂家绝不会轻易将专利卖出去,它通常会在充分占领市场、赚得盘满钵满、直到准备淘汰这项技术时才肯放手卖出去。

    情急之中,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方法。这家公司正招聘工人,于是李嘉诚去报了名,被派往车间做打杂工。李嘉诚只有旅游签证,按规定,持有这种签证的人是不能够打工的,但老板给李嘉诚的薪水还不及同类工人的一半,他知道这位亚裔劳工非法打工,但因为是廉价的劳力,老板也没有控告他。

    李嘉诚负责清除废品废料,他能够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段来回走动,这样他就目睹到绝大部分的生产流程。李嘉诚收工后,急忙赶回旅店,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他所观察到的一切。这样一来,生产流程他都熟悉了。但是,属于保密级别的技术环节他还是不知道。假日,李嘉诚邀请了几位新结识的朋友,到城区的一家中国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李嘉诚用英语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佯称他打算到其他工厂应聘技术工人。李嘉诚通过细心观察,大致悟出塑胶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

    李嘉诚满载而归,随机到达的还有几大箱塑胶花样品和资料。此时,塑胶花已推向市场,李嘉诚跑了好多家花店,了解销售情况。他发现绣球花最畅销,立即买下好些绣球花作样品。

    李嘉诚回到长江塑胶厂后,不动声色地把几个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召集到办公室,他宣布,长江厂将以塑胶花为主攻方向,一定要使其成为本厂的拳头产品,使长江厂更上一层楼。

    李嘉诚在香港快人一步研制出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按理说,物以稀为贵,卖高价在情理之中。但是李嘉诚明察秋毫,他认为塑胶花工艺并不复杂,因此,长江厂的塑胶花一面市,其他塑胶厂势必会在极短时间内跟着模仿上市。倒不如在人无我有、独家推出的第一时间以适中的价格迅速抢占香港的所有塑胶花市场,一举打出长江厂的旗号,以此掀起新的消费热潮。卖得快,就需要产得多,以销售来促进生产,这样的经营方法更符合市场的需求。这样一来,长江厂的塑胶花深深植入了消费者心中,长江厂也因此站稳了脚跟。

    李嘉诚走物美价廉的销售路线,大部分经销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诚的报价签订供销合约。有的为了买断权益,主动提出预付50%订金。李嘉诚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流,长江塑胶厂由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蜚声香港塑胶业界。

    从此,香港迎来了一个塑胶花的黄金时代,也使李嘉诚获得“塑胶花大王”的美誉,为李嘉诚打造未来的商业王国攫取了第一桶金。其实,李嘉诚一生中无数次把握住了财富的机会,每次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和垂青,别无他法,不过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知识的必然收获。正如李嘉诚自己所说:“我们身处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全球迈向一体化,科技不断创新,先进的资讯系统制造新的财富、新的经济周期、生活及社会。我们必须掌握这些转变,应该求知、求创新,加强能力,在稳健的基础上力求发展,居安思危。无论发展得多好,你时刻都要作好准备。财富源自知识,知识才是个人最宝贵的资产。”

    有记者问李嘉诚:“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回答:“依靠知识。”

    有人问李嘉诚:“李先生,你成功靠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可见,“不断地学习”就是李嘉诚取得巨大成功的奥秘。

    学习是一生的事业。无论是谁,要想成就大业,可以没有学历,但不可以不学习。学习并不局限于学校,而是贯穿整个人生。人只有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品质和生存技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有所作为,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