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自然保健法-巧降心火科学保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病由心生

    如今,许多疾病都已经被认定为身心疾病,也就是说,这些疾病都是从“心”上得的,完全是因为想得太多而导致的。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健康的体魄,但是,健康的体魄和自己心情是有一定关联的。不如看看身边的入,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一定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而一个常年忧郁的人,即使再谨慎也会偏离健康的轨道。一个乐观的人,他会给周围人带来许多的快乐。只有乐观才能心情好,心情好了,身体的健康指数才会保持平衡,只有这样才会有个健康的体魄。

    人们常说“病由心生”,其实讲的是一个人的心理影响或是决定着人的病理、生理。当人体的心理处于脆弱期,或是情绪异常低落时,免疫力也会随之受到影响,此时,病菌也就更容易借机而入。生病时,人们总喜欢用药物或是食物来治疗,养生时,人们也总喜欢把食养放在第一位,其实,杜绝垃圾食物,吃粗杂粮,吃绿色菜……这些行为都抵消不了一次心情郁闷带来的损害,因为心情好才是身体健康的关键!

    比如说有的人,其实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大病,可是因为他一天到晚总是在琢磨自己是不是患了什么大的病症,结果越怀疑身体就越差。也有许多癌症患者,他们每天保持乐观,开心地度过每一天,完全不把病魔放在心上,结果往往比医生预期的还要好很多很多。所以不管自己有病没病,都要有一个好的心情,这样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只有身体好,一切才都会好。

    前苏联科学家发现,人的大脑往往能够产生数百万种神经肽,这些内分泌物质,一般会在两个大脑半球之间传递信息,同时也会将大脑的信息传递给全身,进而影响到全身的内分泌腺和器官,以完成大脑的指令,这便是心理影响生理,心情左右身体的具体过程。正如俗话所说的“病由心生”,“心”和“身”是相互作用的。

    医学专家陈小野曾在《人静养生的原理》一书中指出:“人之所以生病,就是因为高层次功能对低层次功能的抑制和干扰,这是人体与生俱来的非常重要的致病根源。而这个高层次首先就包括大脑皮层,就是中医上讲的‘心’。大脑皮层的功能动用得越多,心思就越重,当然,对身体的影响也就越大。大脑的功能是高层次的,身体的功能则是低层次的。”

    归根结底,生病与否,完全在于内因。通常情况下,一个心思比较重、思想比较复杂的人,会严重受到情绪的影响,相应的,身体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这是因为他的高层次功能对下层的抑制太过严重。

    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每次生气的时候,精神就会变得紧张,血压会升高、胃口也不好。这是因为:主管情绪的高层神经抑制了主管胃肠、血管的低层神经,血管收缩,胃肠肌肉不再蠕动,胃口也就会变差。这是身体的一个应激反应。

    事实上,各种疾病都是以应激反应为基础而发生或加重的。应激,即身体对突然而至的刺激的反应。这个刺激,往往来自于人体的情绪作用于神经的刺激,如当一个人愤怒至极,怒火攻心时,就会出现血压升高,甚至出现短暂昏厥的现象。

    一般而言,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高层次的“心”的功能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也就是说,身体与生俱来的本能常常会被一些由“心”而生的杂念所抑制。心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与寿命,以及对于人生的享受与否。佛学中也讲,心念是苦乐、美丑、善恶、损益与祸福的根源。宇宙中的森罗万象无不是从心念变现。一切事物也都随着心念而改变。

    因此,摒弃一切不光明的杂念,将心中装满快乐,那么身体内的健康因子也会快乐起来,拨去阴霾,健康生活也就随之而来。

    眼眶含水,多数易失眠

    人的所有神经中,有专门主管亢奋的,也有专门主管抑制的,必须要相互配合人体才能正常运行,睡觉时,往往是主管抑制的神经在起作用,倘若它功能受损,人就很容易兴奋,导致无法入眠。

    有个年轻人很瘦、很精神,眼睛特别漂亮、有神,大大的,充满了灵气,但看上去有些紧张、敏感,仿佛含了水。一次,他去看病,医生一边为他把脉,一边问道:“睡不好觉吧?”年轻人立即说道:“我正是来看失眠的。”过了一会儿,医生又说:“年轻入,什么时候你的眼睛不这么漂亮了,也就能睡着觉了。”随即,医生嘱咐他服用朱砂安神丸,将汤药煎好后,用热汤药冲一个生鸡蛋黄一起吃,等到舌头和嘴唇的颜色恢复正常后再停止吃鸡蛋黄。

    通常,一旦阴虚,人的心阴和肾阴都显得不足,这也就等于减小了心神的居住场所,严重时,心神就可能会流离失所,中医称之为“心神浮越”,这时人往往就开始失眠。白天人的眼睛会异常漂亮、有神,其实,这是心神外露的表现,是很不正常的。此时,只有通过补心阴,也就是为“无处落脚”的心神建造一个足够大的居住场所,让它有了归依,人才能够安心入眠。

    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不知从何时起发生了改变,“加夜班,连轴转”居然已成为极为普遍的生活方式,并且根深蒂固地扎根在人们的生存空间里。钱是越赚越多了,可是不知不觉中,人们的睡眠时间被大量缩减,身体、心理都在饱受折磨。对于人体来说,睡眠问题是绝对不能忽视的。良好的睡眠决定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只有认清了失眠的危害,才能有效地进行对抗,保卫自己的健康。

    1.失眠会使体内压力激素升高

    经医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睡眠时间过短的话,体内的压力激素就会升高,发炎的情况也会增多,而这两者都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的降低。此外,当失眠者的压力激素含量比一般人高时,身体会处在高度活跃状态,就更加不容易轻松入睡。睡眠不足的人容易忧郁,忧郁又会导致失眠,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充足睡眠不仅可以减轻生活本身的压力感,而且在病理上也可以让各种疫苗充分发挥作用。根据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显示,一组受测者限定每天睡眠不能超过4小时,然后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接种疫苗,以其结果跟睡眠良好的接种组相对比,发现前者产生的抗体不到后者的一半。所以,只有早睡早起,规律作息,才能精力充沛地去工作、生活。

    2.失眠会导致衰老

    因为工作或是其他一些原因,人们的睡眠时间很难保持在7~8个小时,很大一部分人的睡眠时间只在四五个小时。细心的入会发现,如果连续性地睡眠不足,就会出现浑身疼痛不适,不仅如此,从医学上讲,长期睡眠不足,体内新陈代谢也会出现类似衰老的变化。因此,一夜难眠后,气色变差也就不足为奇了。其中原因,可能是与生长激素有关。人体内生长激素水平在20岁到60岁之间将逐年下降,而生长激素能让人有返老还童之感,如果体内有很多这类激素,你的肌肉将更加结实,皮肤也会变得更好,整个人看起来更有魅力,而充足的睡眠是维持人体生长激素含量水平的最好方式。

    3.失眠影响感知能力

    睡眠不足对人体的影响,除了健康问题之外,注意力、处事能力、记忆力和心情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失眠对感知能力的影响,类似饮酒讨量。如果连续17个小时不睡觉,等同于血液酒精含量达0.05%(像在1小时内喝了两杯酒)时的状态。所以,保持良好睡眠的同时,也就保持了头脑清晰,工作、生活中也会避免出错。

    4.失眠引发肥胖

    最新研究显示,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发胖。这是因为在缺乏睡眠的情况下,新陈代谢降低,胃口却在增加,因而失眠导致发胖就顺理成章了。而睡眠充足会有助于抵抗口腹之欲,帮助您控制体重。

    治疗失眠和改善睡眠质量应当从细节入手,除了用药物治疗之外,还应多加注意生活方式,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万不可在床上滞留时间太长。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在床上看书、看电视、玩电脑,最后到真正想要睡觉的时候就睡不着了。其实,最正确的方式是:上床就睡觉,以培养出一种神经反射。倘若在床上翻来覆去很长时间依然无法入睡,就不妨起来做一些运动,等到有了困意,再上床睡觉。

    性感的唇色属病态

    清朝的喻昌在《医门法律》中指出:“色者神之旗也,神望则色望,神衰则色衰,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意思就是说,人的气色是人之神气的表现,神气足了,气色就好,神气不足,气色也不好,神气内藏,气色内藏,神气外露,气色也会外露。

    中医认为,人的皮肤往往会出现五种颜色,即青、黄、红、白、黑。五种颜色中,青色代表肝,黄色代表脾,红色代表心,白色代表肺,黑色代表肾,如果其中任何一种颜色出现了异常,就表明对应脏腑的功能出现了问题。总之,健康的颜色要含蓄,不外露。

    医学经典《素问》中介绍了几种不正常的颜色:

    1.红色

    “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一般而言,发红的面色往往应该是含在里面的,隐隐透出,并不是很直接的红,而是像白色绸缎裹着朱砂。

    红并不仅仅是脸色,还包括唇色。最常见的则是嘴唇红得鲜艳、娇嫩,这通常是阴虚的表现,肾阴虚影响到了心阴。一般来讲,患有肝硬化的人到晚期时,嘴唇和舌头都会出现鲜艳的红,表明阴虚到了极点,导致肝阴、肾阴都很虚弱,病情十分危险。

    2.白色

    “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通常情况下,白色指的是皮肤,也就是说,皮肤应该自得有生机,要像天鹅的羽毛一样,带有一点油脂滋润的感觉,而若像盐一样煞白,就是贫血。人一旦感冒,呼吸系统就会受到一定感染,咳嗽十分厉害,甚至喘不过气,这就表明肺气被闭,出现此种状况的人,脸色通常都是发白且胖肿的,中医称其为“咣白”。此时,就需要将闭郁的肺气散开,脸色就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嘴唇苍白,通常是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的表现。倘若是上唇苍白,便会有大肠虚寒、胀气、泄泻、畏寒等症状出现,而若是下唇苍白,则会出现上吐下泻、胃阵痛、胃部发冷等症状。

    3.黄色

    “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众所周知,黄色是中国人的肤色,但这个黄色是要有光泽的。罗是一种丝绸,如果雄黄的颜色从丝绸里透出来,就显得特别生动,也才是健康的黄。黄土的黄是刻板的,是灰暗,如果人的脸色如黄土,必定有疾病,如肝硬化所导致的慢性黄疸,中医认为这是肝木克脾、脾气虚弱的表现。

    嘴唇发黄是不多见的,倘若嘴唇发黄,就应该注意是否是肝脏出现了问题,要及时检查是否患有肝炎。

    4.黑色

    “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对中国人而言,皮肤呈黑色是正常的,太阳晒过之后,可能会更黑,不过,黑必须像黑漆一样油亮,不能是乌黑的。皮肤乌黑则表明你可能患有某种疾病,如阿迪森综合征,亦被称作“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其症状就是皮肤乌黑,此病会因为肾上腺等出现问题而危及生命。

    若嘴唇发黑,就表明消化系统出现了异常,嘴唇泛黑,表明人体可能缺乏维生素C,通常会发生便秘、腹泻、头痛、失眠、食欲不振、下腹胀痛等。假若嘴唇上出现了黑色斑块,并且唇边有色素沉着,多为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征象。

    嘴唇的颜色往往可以看出一个入的健康状况,所以,千万不要小看唇色,要知道,健康美丽都离不开它。在此,介绍一些防治唇色不正的方法。

    1.嘴唇呈红色、深红色或紫红色。这表明体内的“火”大。颜色越向深红发展,体内的“火”就越大。常见症状:头痛、牙痛、便秘等。

    防治方法:

    (1)减少糖类、羊肉、鸡肉、辛辣食物的摄入量,因为这些食物会产生更多的能量。

    (2)最好不要服用含有大枣、人参等物质的补品,这会使体内的“火”越来越大。

    2.嘴唇呈淡白色。表明体内不管是气还是血都处于相对匮乏的状态。常见症状:困倦、背痛、乏力等。

    防治方法:

    (1)每天可咀嚼一些带红色内皮的花生或干枣。

    (2)加强对营养比较高的物质的摄人,如鸡肉、鱼肉、鸡蛋等。

    (3)不要过度熬夜。

    3.嘴唇呈青黑(紫)色。表明体内有明显的血瘀气滞。常见症状:胸闷、做噩梦等。

    防治方法:

    (1)每天可饮用适量的山西老陈醋,因为老陈醋本身就有活血化瘀和改善心情的功效。

    (2)每天坚持慢跑30分钟。

    4.嘴唇周围泛起一圈黑色。表明体内有湿气存在,肾和脾胃也有亏虚。常见症状:食欲下降、下肢沉痛、小便频多等。

    防治方法:

    (1)避免食用甜食或油腻的食品。

    (2)饭后不要急于睡眠,这会导致体内因食物运输迟缓而产生湿气。

    (3)每天晚上用热水泡一下脚,这样可将热能直接补充到脏器内。

    去除心火需利尿

    在古代,尿血又称为溺血,指的是小便中混杂有血液或者血块。

    有一小男孩突然尿血,父亲将其送到了急诊室,医生首先给他开了化验单,虽没有查出血细胞,尿液却是红色的。一名老中医看到后便说:“孩子肯定是急得上了心火,火正从小便里排出去,因而尿液就是红色的。”老中医为孩子开了一副名叫“导赤散”的药,此药之所以名为“导赤散”,是因为赤代表赤红之心,而“导赤”的意思就是将赤红的心火疏导出去。小男孩仅吃了一剂药,小便的颜色就恢复正常了。

    心火盛的人往往都是因为着急而引起的,具体表现为:内心烦热,感觉口渴,总是想要喝冷饮,小便发黄发红,尿起来还有一种痛涩感,舌头会生疮,一般长在舌尖上(舌尖属心)。

    一般情况下,只要出现内心烦热、小便发黄发红、舌尖生口疮这三个症状,就表明是心火旺盛,需要对其进行疏导。

    许多人认为,如果上火,一吃去火药,就必定要泻肚,也只有泻肚,才能去火。其实,那针对的只是胃肠实火。一般而言,胃肠实火导致的口疮往往是在舌头边,而不是舌尖。倘若舌尖生口疮或者出现舌尖破碎的现象,就必定是心火,此时,就只能利尿,而不能泻肚。

    中医认为,心和小肠是相对应的,心中如果有火,便会“移热于小肠”,如小便发红甚至尿血。因而若想要治疗心火,就必须要利小便。

    别让大脑管太多

    朱丹溪说:“人一生下来,就带着病根,这个病根便是常常有余的阳,是‘无病三分火’的火,其实也就是人所独有的不断动着的‘心’和永远难以填满的欲壑”。这也正如医学专家陈小野所说的“生病是因为高层次功能对低层次功能的抑制”这一理论。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有“心”,有灵魂,有复杂的情感和一定的思维能力。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高层次功能使得人非常容易上火。

    通常,脑子聪明、想法比较多的人,尤其是他们没有一个好心态时,往往都极容易上火。中医传统养生文化的核心是心静,古代名医讲究“静者寿,躁者天”“养生以调神为主,调神以不用神为主”,其目的就是不用神,不动心,让心保持安静。

    人们常说:“心静自然凉。”凉其实就是没有一点多余的火,当心保持凉的时候,也就是最健康最自然的状态。心处于这种状态,便可以让低层次功能正常发挥,如胃肠正常蠕动、血管自然舒张、免疫系统启动,这样人也就能够处于不上火的健康状态。

    古代的禅师衣食都很俭朴,并且经常风餐露宿,但却总能尽享天年得长寿,这是因为,他们心中往往没有任何杂念,虽然高层次功能缺位,但下层的功能却可以各尽其能。如今,许多人也学禅师们不吃肉,只吃素,殊不知,如果只是食素,而内心不素不静,是不会像禅师们那样健康高寿的。

    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归根到底,人是要顺应自然的,这其实就是养生的最终目标。要想“法自然”就必须要让大脑管得少一些。

    别让欲望主宰你的大脑

    许多人之所以会上火,是因为他们对未来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对未来有太过强烈的把握欲望。殊不知,未来是一个未知数,要想把握它,是很不现实的。人的欲望越大,上火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0世纪印度伟大的哲学家、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曾说:“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毁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压制它,你摧毁的可能是非凡之美。”人是欲望的产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续。欲望不会停止,它会伴随人的一生。欲望是人类产生、发展、活动的一切动力。世间一切人类的活动,无论是政治、战争、商业,还是文化、宗教、艺术、教育……都是人类欲望驱动的结果。

    是的,没有欲望就没有发展。但是,对于人体本身来说,必须先搞清楚自己与欲望之间的关系。叔本华说过,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用“上帝的命定”或,“天理”来取消或压制别人的欲望是不合理的,但过度推崇与放纵欲望也是愚蠢的。欲望不是纯粹的、绝对的东西,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它也绝不可能像有人声称的是文明发展的唯一动力。如果人可以控制自己,驾驭自己的欲望,当欲望碰触到道德或是产生侵害行为时,就必须即时制止。

    人,必须学会做欲望的主人,而不是奴隶;人一旦被欲望控制,就会被其所奴役,心理、身体都不能自控,从而饱受煎熬。

    现实中的人,心中所存的欲望太多了。当自己一无所有时,希望自己有一个房子遮风避雨即可,这不过分;有了房子想有妻儿,有个家,这不过分;有了家,就要有个工作来养家,这也不过分;有了工作,就不想寄于人下,想要有自己的事业,男儿当自强,这也不算过分;当有了自己的事业,又想让事业做大,拥有更多的钱、更多的房子、更多的车子,甚至于想要拥有更多的家……于是钱多了,女人多了,孩子也多了,不仅如此,病也多了。

    还有一些人,急于得到一个东西,或是一个爱人,于是不择手段地去挣去抢,结果备受伤害还没有得到。当看到别人美美地拥有了,自己得不到了,于是便急火攻心,生病了,发烧,牙痛,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个人好像散架一下,走起路来好像踩在棉花上,难过到了极致,连哭都哭不出来。于是乎,到处看病,吃药,却都毫无起色,就是为什么?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欲”字,心中的欲望太强,太浓,把欲望看得太重,所以就被其所累,身体也就跟着受了罪。

    现实生活中,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急火攻心的人不计其数,心火还需心来医,放开了心结才能除去心中燃烧的火焰,病痛自然也就少了些。

    最后提醒那些容易心烦上火的人,千万不要为还没到来的未来而着急,因为那些是你根本就不应该有的欲望。对于来说,只需要静下心来,脚踏实地,让一切都顺其自然。

    心静,身体就健康

    中医认为,人生病完全是因为身体的本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多是人类的心理因素造成的,许多疾病都与心理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治疗疾病最正确的方法就是恢复身体的本能,对于这一点,古希腊着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早有认识:“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而医生不过是帮助本能。”不过很遗憾的是,他所创立的西医学完全颠倒了这个治疗准则反而将本能的发挥压制到了最后。

    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讲,治疗疾病最好的方法不是手术、输液,也不是中药,而是放松身心,让身体的本能得以浮现。这样,身体的疾病、不和谐都能够得到自然修复,使人体找到平衡。

    对于安静的作用,着名教授何裕民这样解释:“首先,人在安静的时候,外界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就逐渐减弱,一旦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趋于弱化,对其下的各级中枢功能的控制干扰也会变弱,这样一来,平时被掩盖的身体感知能力也就能逐渐显现出来了,身体自然也会找到平衡;其次,人在安静的时候,往往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外界刺激就被阻断了,相比较而言,人体本身比较微弱的生理信号是逐渐放大的,两者综合在一起,也就产生了一种特殊感受和作用。”

    美国的卡灵顿也曾说:“我们可以把对从事机能活动的不敏感比作白天看不到天上的星星。星星在一天24小时都存在,当太阳升起时,我们就看不见它了,因为阳光太灿烂了,当太阳落山了,似乎星星才出现在天空。”卡灵顿的思想其实正是安静治病这~理念的最好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外界刺激和本身的生理信号所产生的作用影响的并不只是身体,还包括心理。人在成长过程中,高层次的功能会逐渐变得成熟,不只影响到人体本身,更会影响到心本身。

    其实,心的功能也有层次高低之分,若想让心的高层次功能发挥更大,只有让心安静下来,心胸才能宽阔,才能真正达到“天人相应”,此时,人体的阳气会是充盈且均衡的,心理能量也很充足,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心理阴暗面了。对此,教授刘天君解释说:“看世界的眼光与没进入过那种状态之前有着很大的不同,人会变得宽容且平和。”凡是那种能够诚心赞美别人、为别人的成功真心实意高兴的人,往往比较容易安静,也不容易着急上火。

    因而修身养性最重要的就是心静,心静了,就会宽容,也才能够容纳一切,从而使内心感受到无限的快乐。

    身体、头脑的运动可以换心的安静

    人们一直都提倡“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指的是身体以及头脑的运动,而不是让心运动。心一旦运动,低层次的身体功能便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

    有一位着名医学教授,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身体一直都很好,精力旺盛,头脑清晰。他每天晚上临睡之前,都会出去散步30~40分钟,让身体出出汗,然后再回家睡上一个安稳觉。

    通过散步,将心理上的负担和压力转嫁到身体上,身体疲倦,也就很容易入睡,心也会因此而平静下来。这种减压方式是很有道理的。用运动医学理论解释就是:在心情烦恼的时候运动一下,让身体出汗,那种快感可以很好地对抗心理的烦闷。这实际上也是用“动身”的方式剥夺“动心”的机会,如果不动心,就不会上火了。

    单纯地动脑筋也能够让心得以安静。全世界,日本的老年痴呆发病率是最高的,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与日本长寿人数多有着一定关系;其次,由于日本的各项社会服务措施十分完善,总是在各个方面关照、提醒着人们,人根本就不用动脑筋。相比而言,一些不发达的国家社会服务措施尚不完善,因而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需要自己完成,都必须要动脑筋,因而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就比较低。

    因此,医学专家反复强调:为减少老年痴呆症的发生,一定要经常动脑筋,因为头脑和身体一样,都是工具,也要遵循用进废退规律。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心并不是人体的工具,而是人体的统领,所以不能经常动。

    一个小伙子的父亲因病住院,经抢救,生命脱离了危险,但生活不能自理。于是,小伙子就一直守在父亲的病床前。由于要陪伴父亲,不能上班,小伙子就利用父亲睡觉的时间写书,一开始,他想要在父亲痊愈前将书写完,让父亲也高兴。但没多久,他就发现:写书的时候,脑子始终在飞速运转,此时,心也是最静的,完全没有杂念。一个月后,父亲出院,小伙子的书也写完了。从此以后,他就将写字作为安抚自己心灵的良药,生活中的许多烦恼也都因为写作而渐渐消失掉了。

    可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多动动脑筋,让头脑运动一下往往会使心灵安静下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