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润滋阴科学养生滋补食谱-冬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阴寒盛极,阳气闭藏。养生活动应注意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精神调养上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应采用适应的调神方法,勿使情志过极,无扰乎阳;在起居上宜早卧晚起,衣着尤应注意保暖;饮食上宜热食,以护阴潜阳为原则,燥热辛辣之品亦不宜过食,冬令的锻炼可因人而异,早锻炼时间以待日光为宜,大雪浓雾时低层空气多有污染,故不宜锻炼。

    242人参粥

    原料:人参3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1.将粳米淘净后,与人参粉(或片)一同放入砂锅或铝锅内,加注适量。

    2.将锅置武火上烧开,移文火上煎熬至熟。

    3.将冰糖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熬汁;再将汁徐徐加入熟粥中,搅拌均匀即成。

    4.制作中,忌铁器和萝卜。

    功效及药理:益元气,补五脏。适用于老年体弱、五脏虚衰、劳伤亏损、食欲不振、心慌气短、失眠健忘、性机能减退等一切气血津液不足的病症。

    营养分析:人参根含多种人参皂苷。总皂苷含量约5%,为15种以上皂苷的混合物。另含少量挥发油(油中低沸点部分有β-榄香烯;高沸点部分主要有人参炔醇)、多种糖类及维生素等。

    用法及用量:每日一碗,两日。

    243.补虚正气粥

    原料:黄芪30克,人参10克,粳米90克,白糖适量。

    做法:1.将黄芪、人

    黄帝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道教尊奉的古仙。其原型大概是华夏族一个酋长国首领,因其对本民族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为后世长期传颂。但因其年代太久远,留下来的传闻,大多扑朔迷离,难详究竟。可是至战国百家言黄帝时,许多人对那些传闻进行编联增纂,终于造就出一代帝王形象。参切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入砂锅煎沸,煎出浓汁后将汁取出,再在参、芪锅中加入冷水如上法再煎,并取汁。

    2.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后再分两份,早晚各用一份,同粳米加水煮粥,粥成后入白糖。

    功效及药理:大补元气,健脾胃;适用于劳倦内伤、五脏虚衰、年老体弱、久病羸瘦、心慌气短、体虚自汁、慢性泄泻、脾虚久立食欲不振、气虚浮肿等一切气衰血虚之症。

    营养分析:人参补气、粳米去火。

    用法及用量:每日早晚餐空腹食用。5天为一疗程。

    244.人参旱莲草粥

    原料:人参、旱莲草各9克,粳米8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旱莲草煎汤,去渣后入粳米、白糖煮作粥;人参另炖,加入粥中服食。

    功效及药理:适宜于气不摄血所致的过敏性紫癜。

    营养分析:人参补气、白糖粳米皆降温。

    用法及用量:每日1剂,连服数日。

    245.落花生粥

    原料:花生仁3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花生仁与粳米共煮粥。

    功效及药理润肺止咳。适用于干咳少痰、贫血、口干喜饮者。

    营养分析:花生富含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能润肺化痰,早晚常吃花生粥对老年人干咳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用法及用量:早晚空腹食用。

    246.珠玉二宝粥

    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曾败炎帝于陂泉,诛蚩尤于涿鹿,诸侯遂尊之为天子,代神农氏而为黄帝。接着,又立百官,制典章,命群臣造宫室,作衣裳,制舟车,定律历,文字、算数、音乐等皆相继发明,于是形成“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豫贾”的盛世局面。原料:生山药60克,生薏苡仁60克,柿饼30克。

    做法:先将薏苡仁加水煮至烂熟,再将山药捣碎,柿饼切丁,继续煮片刻即成糊粥。服时可酌加白糖。

    功效及药理:补肺健脾,甘润益阴。凡阴虚内热,午后低热,劳嗽干咳,饮食懒进,大便泄泻者,皆可辅食此粥。

    营养分析:山药含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胆碱、植酸、止杈素、维生素、甘露聚糖等。

    用法及用量:早晚食之为宜。

    247.人参升麻粥

    原料:人参5~10克、升麻3克,粳米30克。

    做法:前2味药水煎取汁与粳米同煮为粥;每日1剂,连服1周;补气摄血,升阳举陷。

    功效及药理:适用于气虚月经过多,过期不止,色淡质稀清如水,面色如白,气短懒言,心悸,肢软无力等症。

    营养分析:人参升麻,补气摄血,升阳举陷。

    248.鲫鱼猪血粥

    原料:鲫鱼40~50克,红糖15克,生姜、大葱、植物油、食盐各适量。

    做法:先将鲫鱼去鳞、剖腹、洗净后,将切碎的生姜、大葱连同食盐一起塞入鱼腹中,锅中倒入适量植物油,油烧至七成热后放入鱼,中火煎至鱼表皮略黄,加入开水适量,煮10~15分钟,捞出鱼加作料当菜吃。再将红枣、小米和枸杞子洗净,加入鱼汤中共煮,待粥熟后加入红糖及洗净、切碎的猪血,再煮5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及药理:具有温阳、益气、养血的作用,特别适合冬季怕冷,且存在贫血或中医辨证为气血不足者食用。

    营养分析:鲫鱼、猪血益气养血。

    《山海经·西山经》云:“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

    《庄子》多记黄帝访道、论道事,《在宥》篇记黄帝去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教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用法及用量:经常食用。

    249.黑芝麻粥

    原料: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

    做法: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成粥。

    功效及药理:补益肝肾,滋养五脏。本方更适于中老年体质虚弱者选用,并有预防早衰之功效。

    营养分析:每百克黑芝麻中含蛋白质21.9克,脂肪61.7克,钙564毫克,磷368毫克,铁50毫克,还含有芝麻素、花生酸、芝麻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甾醇、卵磷脂、维生素A、B、D、E等营养物质。正因为黑芝麻含有如此丰富的营养物质,因而在延缓人的衰老及美容方面,才起了极大的作用。

    用法及用量:每日两次。

    250.莱菔子粳米粥

    原料:炒莱菔子10克,粳米50克。

    做法:莱菔子水洗过滤、加水煮20分钟,取汁100ml,加入粳米,再加水350ml,煮为稀粥。

    功效及药理:下气化痰,健脾消食,适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咳嗽痰多兼消化不良者服食。脾虚便溏者不宜。

    营养分析:莱菔子又叫萝卜所含热量较少,纤维素较多,吃后易产生饱胀感,这些都有助于减肥。萝卜能诱导人体自身产生干扰素,增加机体免疫力,并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对防癌、抗癌有重要《徐无鬼》篇记黄帝去具茨之山访大隗君,路遇牧马童子教以治天下之道,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知北游》记黄帝讲道的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又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

    《大宗师》篇说:“夫道,有情有性,无为无形,……黄帝得之,以登云天。”秦汉方士更以黄帝为帝王成仙的样板,鼓动秦皇、汉武以之为楷模修炼长生。李少君对汉武帝说:“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作用。萝卜中的芥子油和精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常吃萝卜可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石症等疾病。萝卜还是一味中药,其性凉味辛甘,可消积滞、化痰清热、下气宽中、解毒。

    用法及用量:每日二次,温热服食。

    251.核桃羊肉粥

    原料:核桃仁10克,羊肉100克,羊肾1对,大米100克,葱、姜、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法:先将羊肉洗净,切细;羊肾剖开,去筋膜,切细;再取大米煮沸,放入羊肉、羊肾;煮至粥熟后,加入适量葱、姜、盐等调味品,即可食用。

    功效及药理:此粥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适合阳虚怕冷者食用。

    营养分析:羊肉较猪肉的肉质要细嫩,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都要少。冬季食用,可收到进补和防寒的双重效果。

    252.冬虫草米粥

    原料:冬虫夏草10克,瘦猪肉50克,小米100克。

    做法:1.将冬虫夏草用布包好;猪肉切成细片。

    2.将药包与小米、猪肉同煮粥,粥熟,取出药包,喝粥吃肉。

    功效及药理:补虚损,益精气,润肺补肾。用于肺肾阴虚、虚喘、痨嗽、咯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等症。

    营养分析:冬虫夏草含粗蛋白,其水解产物为谷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组氨酸等。还分离出虫草酸、D甘露醇、甘露醇、半乳甘露聚糖及多种微量元素。尚含有脂肪、粗纤维、糖类等。

    用法及用量:空腹食。

    公孙卿更编造了一个有名的黄帝鼎湖升天的神话,曰:“黄帝且战且学仙,……百馀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253.防风薏米粥原料:防风10克,薏米10克。

    制法:水煮。

    功效及药理:功效及药理其功效是清热除痹,主治湿热痹阻型痛风。

    营养分析:薏米因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肠负担的作用,可作为病中或病后体弱患者的补益食品,经常食用薏米食品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效果。

    用法及用量:每日1次,连服1周。

    254.赤小豆粥

    原料:赤小豆30克,白米15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做粥加糖。

    功效及药理:功效是清热利湿,主治痹阻型痛风。

    营养分析:赤小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道降血压功效。

    用法及用量:早晚一次。

    255.桃仁粥

    原料:桃仁15克,粳米160克。

    制法: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粳米煮为稀粥,即可食用。

    功效及药理:是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主治瘀血痰浊痹阻型痛风。

    营养分析:核桃仁是中成药的重要辅料,有补肾固精、润肺止咳、化痰定喘、顺气补血等功能。对肾虚、尿频、道教在形成初期,人们称其前身为黄老道,视黄帝与老子同为道教的祖师。张陵创立五斗米道,独尊老子为教祖,而尊黄帝为古仙人。由此遂被沿袭。所以此后道书仍然以黄帝为古仙人继续进行增饰。

    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云:“黄老玄圣,深识独见,开秘文于名山,受仙经于神人,蹶埃尘以遣累,凌大遐以高跻,金石不能与之齐坚,龟鹤不足与之等寿。”咳嗽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嚼些核桃仁,还可缓解疲劳和压力。

    用法及用量:每日三次。

    256.龙眼肉粥

    原料:龙眼肉15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

    做法:同煮粥。

    功效及药理:适用于心血亏虚之心悸、健忘、失眠。

    营养分析:龙眼肉即桂圆肉,其性味甘,平,无毒,龙眼肉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钾、钠、钙、镁、铁、磷、锌、锰、铜等营养成分。中医认为龙眼肉具有益心脾、补气血、安神、利五脏,强体健身,延年益寿等功效。适用于治疗心脾虚损之心悸、健忘、失眠、虚痨羸弱、气血不足、浮肿等病症。现代医学认为龙眼肉具有增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活性、升高血小板、改善毛细血管脆性、降低血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对心、血管疾病有防治作用。

    用法及用量:适量。

    257.三仁粥

    原料:上好白果仁5克、甜杏仁10克、胡桃仁10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将三仁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20分钟,再将粳米放入,再煮至米熟,即可食用,加少量冰糖亦可。

    功效及药理:敛肺气、定喘咳、润肺止咳。

    营养分析:白果性味甘苦,敛肺气、定喘咳,还可止遗尿;甜杏仁润肺止咳;胡桃仁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粳米养胃调中。

    用法及用量:每日两次。

    同书《辩问》篇夸说黄帝是自古以来唯一的治世而兼得道的圣人,曰:“俗所谓圣人者,皆治世之圣人,非得道之圣人,得道之圣人,则黄老是也。治世之圣人,则周孔是也。

    黄帝先治世而后登仙,此是偶有能兼之才者也。”《极言》篇则历叙黄帝遍历名山、访真问道、以至最后得道升天的故事。258.地黄粥原料:鲜地黄5000克,白蜜粳米,酥油各适量。

    做法:1.将十月份出土的新地黄5000克,洗净捣汁,每500克汁入白蜜120克,熬成膏状收贮,封好,每次用10克。

    2.将米约50克煮粥,粥熟,入地黄膏10克及酥油少许。

    功效及药理:滋阴,养血,润肺。适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骨蒸劳热,咯血,血崩,阴伤便秘等症。

    营养分析:地黄滋阴补肾,调血活经。

    用法及用量:于每日早晚空腹食用。

    259.温中粥

    原料:茯苓、白术各6克、干姜、良姜、陈皮各3克,砂仁、吴茱萸各1.5克。

    做法:共加水煎取药汁,再与大米100克及水适量煮粥。

    功效及药理:有健脾温中,散寒止痛之效,适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者。

    营养分析:药性缓和,补心安胎、除湿利水、健脾固精、益智安神。治疗水湿停滞引起的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溏泻、水肿胀满、痰饮以及心脾两虚所致的眩晕、心悸、睡眠不安、失眠多梦等症,利尿,健肾。

    260.芦根粥

    原料:鲜芦根15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

    做法:取鲜芦根150克,洗净切断,与杏仁10克同煎取汁,放入粳米50克,煮粥,至米熟粥成,即可食用。

    道教所指称的黄帝大致有五种情况:一是中央央元灵元君;二是中央黄帝;二是日中黄帝;四是中岳黄帝;五是历史传说人物黄帝。

    黄帝,一说姓姬,号轩辕氏。《帝王世纪》:“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日附宝。”“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都野,感而有孕,孕二十五月,生黄帝于寿丘。”功效及药理:食此粥可清肺热、止咳化痰,用于咳嗽、有黄白痰、咽干、口渴等症状的患者。

    营养分析:此粥中芦根清热生津除烦,甜杏仁润肺止咳,粳米健脾和胃。

    用法及用量:每日晨起空腹食用。

    261.熟地粳米粥

    原料:取熟地30克,用纱布包扎,加水300毫升。

    做法:放入沙锅内浸泡片刻,用文火先煮,经过数次沸腾后,见药汁呈棕黄色、药香扑鼻时,渐转为慢火。成微波形的沸腾时,放入粳米40克烹煮。待米仁开花、形成粥糜、呈稀薄粥时,去掉熟地即可食用。

    功效及药理:滋阴补肾润肺。适用于肾阴虚的血管硬化、高血压、眼底出血,肺阴虚的咳嗽、喘息等症。

    营养分析:具有补血滋阴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如六味地黄丸。补精益髓功效用于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

    功效:熟地味甘微温质润,既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如熟地配以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治疗血虚症的“四物汤”。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能养脾。

    用法及用量:适量!

    262.素笋汤

    原料:冬笋200克,鲜汤250克,香菜梗、水发黑木耳、葱姜汁、精盐、味精、麻油各适量。

    二说姓公孙。《云笈七羲·轩辕黄帝》:“轩辕黄帝姓公孙,有熊国少典之次子也。”称西王母遣女传《阴符经》三百言及兵符、图策等而战胜蚩尤,“黄帝以天下既理,物用俱备,乃寻真访隐,冀获长生久视。”做法:先将冬笋去皮洗净,切成长8厘米、宽1厘米的薄块,放沸水中略烫捞出,放凉水中过凉后捞出控水。黑木耳择成小朵,香菜梗洗净后切成3厘米长的段;炒锅上旺火,放入鲜汤,加入葱姜汁、精盐、味精,再放入竹笋片、黑木耳片,待汤煮沸时,用后勺撇去浮沫,放入香菜梗,淋上麻油搅匀后盛入碗中。

    功效及药理:本品特点为素雅清淡,鲜美可口,消痰利肠,通脉化食。

    营养分析:冬笋消痰利肠,通脉化食。

    用法及用量:每日1次。

    263.冬笋鲫鱼汤

    原料:取冬笋100克,鲫鱼1条(250克),黄酒、生姜片、精盐、味精、精制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先将冬笋剥完后切成长丝,洗净,然后用沸水煮一下,以除去涩味。鲫鱼去鳞除去内脏洗净,锅中放油烧热,放入鱼煎两面至皮微黄,烹入黄酒,加清水及笋丝、生姜片烧开后,略焖煮一会,加入精盐、味精即成。

    功效及药理:本品特点为汤鲜醇浓,肉嫩笋脆弱,利水下乳,健脾益气。

    营养分析:鲫鱼健脾益气。

    用法及用量:一日一次。

    264.龟羊汤

    原料:羊肉、龟肉各100克,党参、枸杞子、制附片各10克当归、姜片各6克、冰糖、料酒、葱、味精、胡椒粉、熟猪油各适量。

    其实黄帝是中华民族古代领袖中最杰出的一位。相传古代帝王,如尧、舜、禹及夏、商、周三代首领均为黄帝的后裔。黄帝曾居住在涿鹿,曾联台炎帝族打败了九黎族。其后黄帝与炎帝发生冲突,黄帝战胜炎帝而定居中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故黄帝被公认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做法:1.将龟肉用沸水烫一下,刮去表面黑膜,剔去脚爪,洗净;羊肉刮洗干净;再将龟肉、羊肉随冷水下锅,煮开2分钟,去掉腥味,捞出,再用清水洗净,然后均切成方块。

    2.党参、枸杞、制附片、当归用水洗净。

    3.锅置旺火上,放入熟猪油,烧至八成热时,下龟肉、羊肉煸炒,烹入料酒,继续煸炒,炒干水分,然后放入砂锅,再放冰糖、党参、制附片、当归、葱节、姜片,加清水750克,先用旺火烧开,再移至小火上炖到九成烂时,再放入枸杞子,继续炖10分钟左右,离火,去掉姜、葱、当归,放入味精、胡椒粉即成。

    功效及药理:滋阴补血,补肾壮阳。适用于腰膝酸软、面色无光、须发早白、畏寒、尿清长以及心烦口渴等阴阳俱虚者。健康人食用更能防病强身,精力充沛。

    营养分析:龟肉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B2,烟酸。羊肉历来被当作冬季进补的重要食品之一。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羊肉还可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帮助消化。中医认为,羊肉还有补肾壮阳的作用,男士适合经常食用。

    用法及用量:佐餐食。每日2次。

    265.青龙白虎汤

    原料:青果5枚,萝卜1个。

    做法:萝卜切片与青果共煮30分钟。

    功效及药理:清热泻火,解毒利咽,生津消食。用于秋天燥咳、咽痛。如天天服用,可预防流行性感冒。

    营养分析:萝卜所含热量较少,纤维素较多,吃后易产生饱胀感,这些都有助于减肥。萝卜能诱导人体自身产生干扰素,增加机体免疫力,并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对防癌、抗癌有重要作用。萝卜中的芥子油和精纤维可促进道教有许多经书传于黄帝,如《黄帝九鼎神丹经》、《黄帝内经》、《龙虎经》、《阴符经》等。《真灵位业图》中,排列神仙位次,称他为“星圃真人轩辕呈帝”,列在第三神阶的左位。

    传说一、黄帝出生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源关降龙峡,农历二月初二。在传说中黄帝的母亲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说是夜晚)突然看见北极光,然后就怀孕、生下了黄帝。胃肠蠕动,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常吃萝卜可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石症等疾病。萝卜还是一味中药,其性凉味辛甘,可消积滞、化痰清热、下气宽中、解毒。

    用法及用量:取汁代茶,多喝。

    266.天麻炖鸡汤

    原料:天麻片10克,老母鸡1只,生姜3片。

    做法:将天麻洗净,生姜洗净切丝,老母鸡杀后去毛及内脏,填入天麻片和姜丝于鸡腹中,放入炖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炖至鸡熟烂即可。分数次饮汤吃鸡肉。

    功效及药理:补血活血、熄风。用于病后虚弱、眩晕反复发作。

    营养分析:天麻性味甘,平,有平肝息风的功能,常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症。天麻是地道药材。

    用法及用量:可每周1料。连用3料。

    267.胡椒茴香牛肉汤

    原料:胡椒10克,大茴香10克,牛肉500克,大蒜1条。

    做法:胡椒、大茴香洗净;大蒜洗净切节;牛肉挑去筋膜,洗净,切成大块。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调入酱油、味精即可。

    功效及药理:温中散寒、理气暖胃。用于脘腹冷痛、食少呕吐、形寒肢冷者。

    营养分析:牛肉温中散寒、理气暖胃。

    用法及用量:饮汤吃牛肉及大蒜。

    268.人参莲肉汤

    原料:白人参10克,莲子10枚,冰糖30克。

    传说二、在公元前4856年前,在今河南新郑的轩辕丘有个龙图腾的国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娲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宝,她们是姐妹,是有硚氏之女。在今新郑市区北关的轩辕丘的有熊国的宫殿里,传来了婴儿出生时呼吸大自然之气时的“哇哇”哭啼声。做法:将白人参、莲子(去心)放在碗内,加洁净水适量发泡,再加入冰糖,再将碗置蒸锅内,隔水蒸炖1小时。

    功效及药理:补气益脾。适用于病后体虚、气弱、食少、疲倦、自汗、泄泻等症。

    营养分析:加强体内元气,固本人参对高级神经活动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加强作用。能增强神经性过程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对多种动物心脏均有先兴奋,后抑制,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的作用。

    用法及用量:食用时,喝汤,吃莲肉。人参可连续使用3次,次日再加莲子、冰糖和水适量,如前法蒸炖和服用,到第三次时,可连同人参一起吃。

    269.龙眼二冬鲍鱼汤

    原料:天冬30克,麦冬30克,龙眼肉20克,鲍鱼肉60克。

    制作:将天冬、麦冬、龙眼肉洗净,鲍鱼用开水浸发3小时,洗净,切片,然后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味即可,饮汤吃鲍鱼肉。

    功效及药理:滋肾润肺、养阴清热。用于劳热咳嗽,口干欲饮,心烦失眠者。

    营养分析:天冬滋肾润肺。

    用法及用量:每日晚根据个人食量服用。

    270.人参鹌鹑汤

    原料:人参5克,山药20克,鹌鹑1只。

    传说三、黄帝生于山东省曲阜市,这一说法无论在学理上还是遗址上,毫无疑问都是目前为止证据最充分的一个。据古史记载“黄帝生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而寿丘位于曲阜城东四公里的旧县村东,宋真宗赵恒尊黄帝为赵姓始祖,诏令改曲阜县为仙源县,并于曲阜寿丘起建景灵宫、太极观进行祭祀。做法:将鹌鹑宰杀洗净,切块,放沙锅中加入山药、人参及适量精盐、清水,用文火炖煮30分钟即可,食肉,饮汤。

    功效及药理:健脾益胃、强壮身体。适用于体质虚弱、脾胃不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四肢倦怠等症。

    营养分析:参根含多种人参皂苷。总皂苷含量约5%,为15种以上皂苷的混合物。另含少量挥发油(油中低沸点部分有β-榄香烯;高沸点部分主要有人参炔醇)、多种糖类及维生素等。

    用法及用量:每周一次。

    271.山药羊肉汤

    原料:羊肉500克,山药50克,胡椒粉6克,酒、葱白、盐、姜各适量。

    制法:

    将羊肉洗净,略划几刀,入沸水锅中焯去血水。山药用清水泡润透,切成约2cm长的段。羊肉、山药放入锅内,加水适量,葱白、姜、胡椒粉、酒,烧沸撇去浮沫后用小火烧至羊肉酥烂,捞出晾凉后切片装入碗内,再将原汤除去葱白、姜,调味后连同山药倒入碗内即可。

    功效及药理:强壮身体,补益脾胃。适用于脾胃气虚的身体消瘦、食欲不振、素体虚弱等症。是冬令进补佳品。

    营养分析:山药含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胆碱、植酸、止杈素、维生素、甘露聚糖等。

    用法及用量:每周一次。

    272.胡椒猪肚汤

    原料:胡椒12克,猪肚1个(约600克),蜜枣5枚。

    做法:猪肚用生粉、盐擦洗内外,洗净。将胡椒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与蜜枣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景灵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有殿、堂、亭、庑等1320间,占地1800亩,是今天曲阜孔庙的三倍还多,是当时礼制最高的庙宇,元代忽必烈入主中原后,推崇黄帝,下令重修景灵宫,准许汉人祭祀黄帝,后景灵宫毁于元末战乱。其北即是著名的被称为中国金字塔的少昊陵。,文火煲3小时,调味后,饮汤吃猪肚、蜜枣。

    功效及药理:温中健脾、散寒止痛。用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属脾胃虚寒者,症见胃脘冷痛、喜温喜按、腹胀欲呕、四肢不温、形寒怕冷者。

    营养分析:猪肚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具有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适用于气血虚损、身体瘦弱者食用。

    用法及用量:每日一次。

    273.益精助阳汤

    原料:巴戟天30克,肉苁蓉20克,枸杞子30克,生姜3片,大蒜30克,羊肉500克。

    做法:巴戟、枸杞、肉苁蓉洗净,羊肉洗净切块,在锅中用热油稍炒去膻味。将全部用料连同姜、蒜一齐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小时,加上等鱼露、味精、胡椒适量调味即可,饮汤吃羊肉。

    功效及药理:补益肝肾、益精壮阳,用于年老肝肾不足、体虚体弱、头晕眼花、腰酸脚软、阳痿、精冷者。

    营养分析:羊肉较猪肉的肉质要细嫩,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都要少。冬季食用,可收到进补和防寒的双重效果。

    用法及用量:每周一次。

    274.猪肝益寿延年汤

    原料:猪肝50克,香菇20克,枸杞子30克,巴戟天12克。

    做法:巴戟、香菇、枸杞子。

    黄帝的诞辰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和节(又称龙抬头、龙头节),也是传说中黄帝诞辰的日子,是炎黄子孙共同的节日。中和节是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789)所制定的,又名二月二日“龙抬头”。

    在陕西省的桥山、河南灵宝均有黄帝陵,相传黄帝年老时铸鼎乘龙升天,臣子放箭阻拦,龙被射伤,飞过桥国时降下休息,黄帝被桥国人拉下一只靴子,埋葬于此。功效及药理:补肝益肾、强身壮体、益寿延年。用于久病体虚、肝肾不足或年老体衰者。

    营养分析:猪肝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助于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是营养多多的辅食食材。不过,为免烹煮后偏硬、影响口感。

    用法及用量:每日1料。

    275.马思答吉汤

    原料:草果5个,官桂10克,羊肉1500克,胡豆500克,粳米500克,马思答吉5克,食盐、香菜各适量。

    做法:1.将羊肉洗净,同草果、官桂、胡豆(捣碎,去皮)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先武火煮沸,后文火熬成汤,滤净,下粳米、马思答吉(香料)食盐调匀,继续置文火熬熟。

    2.在粳米粥内,放入香菜叶,将羊肉切块,盛入碗中,分碗盛装。

    功效及药理:补脾,温中、顺气。适用于胃中虚冷之脘腹疼痛、呕吐等症。

    营养分析:草果味辛性温,有温中健胃,消食顺气,祛寒湿的功能,并能解酒毒,去口臭。果实入药能治心腹疼,食积不消,止泻,呕吐,食欲不佳,咳嗽痰多,胸满腹胀等症。对草果药用功能各医书都有记载,《中药大辞典》:“燥湿涂寒,祛疾截疟,消食化积。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本草品汇精要》:“草果温脾胃,止呕吐,霍乱恶心,消宿食,道滞避邪,除胀满,却心腹中冷痛”;《饮膳正要》:“治心腹痛、止呕、补胃、下气”;《本草求原》:“治水肿、滞下,攻同草冠”。

    用法及用量:食用时,吃肉喝粥。

    276.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食盐等调味品各适量。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

    相传有一个春天,一位少女在桑园养蚕时,碰到黄帝。黄帝看到在她的身上穿着一件金色彩衣,闪着轻柔、温和的黄光,地面上堆着一堆蚕茧。黄帝就问少女身上穿的是什么,少女就说了植桑养蚕、抽丝织绸的道理。制法:当归洗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生姜洗净,切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黄酒,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可加入食盐等调味品食用。

    功效及药理:此汤具有益气补血、温中祛寒的作用,适合阳虚、血虚体质者食用。

    营养分析:羊肉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羊肉还可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帮助消化。中医认为,羊肉还有补肾壮阳的作用,男士适合经常食用。当归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

    用法及用量:两日一次。

    277.壮体延寿汤

    原料:党参30克,熟地黄25克,鹿茸10克,海马6克,肉苁蓉15克,龟1只(约250克)。

    做法:将龟宰杀去肠杂,洗净切块,诸药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炖煮2~3小时,加调味即可,饮汤吃龟肉。

    功效及药理:益气补血、补肾壮阳。用于气血不足、肾阳亏虚的体弱多病者,或老年人命门火衰、元气不足夜间多尿者。常人服用可强壮身体、延年益寿。

    营养分析:党参益气补血、补肾壮阳。

    用法及用量:每日1料。

    278.虾仁豆腐汤

    原料:虾仁35克,豆腐250克,香菇20克,枸杞子30克,白菜心100克,生姜丝10克,上等鱼露和味精适量。

    黄帝听后,想起人们还在过着夏披树叶、冬穿兽皮,一年四季衣不蔽体的生活,感觉到这是一项大的发明,能让人民穿衣御寒。制法:虾仁、枸杞子洗净,香菇浸泡洗净切丝,白菜心洗净切丝。上述用料和生姜丝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煎沸,豆腐切小块加入,改为文火煮30分钟,加鱼露、味精调味即可佐膳。

    功效及药理:补虚健体。用于体虚多病、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眼花、手足麻木者。

    营养分析:1.虾营养丰富,含蛋白质是鱼、蛋、奶的几倍到几十倍;还含有丰富的钾、碘、镁、磷等矿物质及维生素A、氨茶碱等成分,且其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

    2虾中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

    3虾的通乳作用较强,并且富含磷、钙、对小儿、孕妇尤有补益功效。

    4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现,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

    用法及用量:每天1料,连用7天为1疗程。

    279.参芪红枣乳鸽汤

    原料:党参60克,黄芪50克,红枣6枚(去核),乳鸽2只。

    做法:党参、黄芪、红枣洗净;乳鸽杀后,去毛及内脏,切块。诸料一齐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煲2小时,调味即可,饮汤吃乳鸽肉。

    功效及药理:补气健脾。用于久病体弱、面黄食少、气短乏力、神疲形瘦者,常人经常服用可延年益寿。

    营养分析:参对高级神经活动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增加强化作用。能增强神经性过程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对多种动物心脏均有先兴奋,后抑制,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的作用。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提高应激反应能力。有抗休克,抗疲劳,降低血糖,促进蛋白质RNA、DNA的生物合成,调节胆固醇代谢,他就与这位少女结为夫妻,让她向百官和百姓传授育桑养蚕的技术。这位少女就是黄帝的正妃嫘祖,当时黄帝也已到了三十而立之年。促进造血系统功能,减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损害等作用。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及抗癌等作用。

    用法及用量:隔天1料,连用5料为1疗程。

    280.长寿益元汤

    原料:黄芪25克,党参25克,当归15克,肉桂6克,茯苓15克,枸杞15克,乌骨鸡肉200克,盐、味精适量。

    做法:黄芪、党参、当归、肉桂、茯苓、枸杞洗净,用干净纱布包裹扎紧,乌骨鸡肉洗净,切肉丝。一同放入砂锅中煮50分钟,去药包,加盐、味精调味即可。饮汤并吃鸡肉。

    功效及药理:补益元气、滋阴养血。用于营养不良、久病体虚之脸色无光、年迈形衰者。

    营养分析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

    用法及用量:每日1料,连用5~8天为1疗程。

    281.强身延寿汤

    原料:党参2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熟地黄10克,白芍10克,枸杞子20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去核)10枚,白鸽1只。

    做法:将上药洗净,用干净纱布包裹扎紧,白鸽去毛及内脏。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炖煮2~3小时,去药包,加调味即可。饮汤吃鸽肉。

    黄帝得知后,对此项发明大加赞赏,让她给众人传授技艺。后来在嫘祖的撮合下,黄帝娶了这位丑女,作为次妃,这位次妃被后人尊称为嫫母。

    据说黄帝即位做共主的时候有“云瑞”,就以云名官,官吏都以云为名号,古记载上有“缙云氏”这个名号。有人推测说,这是黄帝的夏官。另外还有春官青云氏、秋官白云氏、冬官黑云氏、中官黄云氏。其实以云名官,未必因为祥云笼照,恐怕这和农业有关。功效及药理:补肾健脾,益气养血。用于诸虚百损,常服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返老还童。

    营养分析:参根含多种人参皂苷。总皂苷含量约5%,为15种以上皂苷的混合物。另含少量挥发油(油中低沸点部分有β-榄香烯;高沸点部分主要有人参炔醇)、多种糖类及维生素等。

    用法及用量:每日1料。

    282.双参猪瘦肉美味汤

    原料:人参10克,海参(水发)150克,香菇20克,猪瘦肉150克,荷兰豆仁50克,竹笋60克,精盐、上等鱼露、香油各适量。

    制法:海参洗净切小块,香菇切丝,猪瘦肉切片,竹笋切片,人参切小片,荷兰豆仁洗净。将全部用料放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炖煮,至猪瘦肉熟烂即可。加入鱼露、味精、香油后,食用佐膳。每天1料。

    功效及药理:大补气血,增加食欲。用于久病气弱不复或年老体衰、胃纳不佳、精神萎靡、身体疲倦者。

    营养分析:参根含多种人参皂苷。总皂苷含量约5%,为15种以上皂苷的混合物。另含少量挥发油(油中低沸点部分有β-榄香烯;高沸点部分主要有人参炔醇)、多种糖类及维生素等。

    用法及用量:两日一次。

    283.黄芪鳝鱼汤

    原料:黄芪30克,鳝鱼300克,生姜1片(切丝),红枣5枚(去核),大蒜2条。

    制法:黄芪、红枣洗净,大蒜洗净切段,鳝鱼杀后去肠杂、洗净、斩件。起油锅放入鳝鱼、姜、盐、炒至鳝鱼半熟,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饮汤吃鳝鱼肉。

    《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她的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

    令人颇感惊讶的是,中华先祖们在《内经》里的一些深奥精辟的阐述,虽然早在2000年前,却揭示了许多现代科学正试图证实的与将要证实的成就。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医学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深受《内经》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无不刻苦研读之,深得其精要,而终成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医。功效及药理:补气养血、健美容颜。用于气血不足之面色萎黄、消瘦疲乏等。

    营养分析:黄芪,性味甘、微温,入脾、肺经。乌鸡,性味甘、平,入肝肾经。

    284.八宝鸡汤

    原料: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炙甘草6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当归15克,川芎7.5克,肥母鸡肉5000克,猪肉1500克,葱100克,生姜50克。

    功效及药理:本方有双补气血之功。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等症。

    做法:1.以上药物配齐后,用纱布袋装好扎口,先用清水浸洗一下。

    2.将鸡肉、猪肉分别去净毛渣,冲洗干净,杂骨洗净打碎,生姜洗净拍破,葱子洗净缠成小把。

    3.将猪肉、鸡肉和药袋、杂骨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武火烧开,打去浮沫,加入生姜、葱子,用文火炖至鸡肉熟烂,将汤中药物、姜、葱捞出不用,再捞出鸡肉和猪肉稍凉,猪肉切成条,鸡砍成条方形块,按量装碗中掺入药汤,加盐少许即成。

    营养分析:参根含多种人参皂苷。总皂苷含量约5%,为15种以上皂苷的混合物。另含少量挥发油(油中低沸点部分有β-榄香烯;高沸点部分主要有人参炔醇)、多种糖类及维生素等。

    用法及用量:两周一次。

    285.益寿银耳汤

    原料:干银耳15克,枸杞子15克,龙眼肉15克,冰糖150克。

    《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道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大略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生命,而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虽也有瘟疫流行,但从未有过象欧洲一样惨痛的记录,中医药及《内经》的作用由此充分展示。做法:银耳用温水泡胀,洗净泥沙,去除黑根,用开水汆一下,再用清水浸泡、蒸熟。枸杞子洗净,置小碗内蒸熟,龙眼肉切丁。清水1500克,置火上烧沸。加入冰糖,溶化后再放入银耳、枸杞子、龙眼肉,煮沸片刻,入碗。

    特点:银耳软糯,汤液酸甜适口。

    功效及药理:补肾强身、养阴润肺。对肺阴不足的燥咳,干咳,虚劳久咳,热病后的津伤口渴,肠燥便秘,虚烦不眠等症,有较好的疗效。

    营养分析:可作为高血压、神经衰弱,年老体衰及病后、产后身虚者的滋补膳食。

    用法及用量:早晚一次。

    286.羊肉汤

    原料:羊肉、葱花、香菜,蒜黄。

    做法:1.先把羊肉、羊骨架洗一下,羊杂做些处理,把羊肉、羊杂放一个锅内煮,可放些葱姜等,(不宜放大料,串味),等羊肉、羊杂煮熟,捞出切成片,备用。

    2.把羊骨架放锅里,加满清水,好了,开火,熬吧,熬一个小时左右,把漂浮在上面的一些杂质舀出去,这时的汤就比较纯净了,放些葱姜,继续熬吧,什么时候熬的汤成乳白色,像牛奶一样就可以了。熬汤一定要舍得花时间。

    3.把切好的羊肉、羊杂放碗里,放些葱花、香菜,蒜黄之类的菜,放适量精盐,把熬好的羊汤趁热倒入碗里,好了,一碗色泽乳白,口味鲜香纯正的羊肉汤就做好了配上千层饼或火烧,味道真的好极了。如果喜欢辣椒,可以放些辣椒。

    功效及药理:羊肉汤属热性,可以温胃御寒,但喝多了容易上火。

    营养分析: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不膻不腥,味道鲜美异常。

    用法及用量:早晚空腹温热食用。

    《黄帝内经》的著成,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黄帝内经》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道。

    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287.虫草乌鸡汤原料:乌骨鸡100~200克,冬虫夏草10克,怀山药30克,葱、姜、盐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乌骨鸡肉切块,葱切段,姜切片,与冬虫夏草、怀山药一起放入砂锅中,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炖熟,加入食盐等调味品即可食肉喝汤。

    功效及药理:此汤具有益气养血、温中散寒的作用,适合阳虚、血虚体质者食用。

    营养分析:冬虫夏草含粗蛋白,其水解产物为谷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组氨酸等。还分离出虫草酸、D甘露醇、甘露醇、半乳甘露聚糖及多种微量元素。尚含有脂肪、粗纤维、糖类等。

    用法及用量:两日一次。

    288.人参汤圆

    原料:人参粉5克,玫瑰蜜15克、樱桃蜜、黑芝麻各30克、白糖150克、鸡油30克、面粉15克、糯米粉500克。

    做法:将鸡油熬熟,滤渣晾凉;面粉放干锅内炒黄;黑芝麻炒香捣碎,将玫瑰蜜、樱桃蜜压成泥状,加入白糖,撒入人参粉和匀,做成心子;将糯米粉合匀,包上心子作成汤圆。等锅内清水烧沸时,将汤圆下锅煮熟即成。

    功效及药理:补中益气,安神强心。适用于脾虚泄泻、心悸自汗、倦怠乏力等症。

    营养分析:人参根含多种人参皂苷。总皂苷含量约5%,为15种以上皂苷的混合物。另含少量挥发油(油中低沸点部分有β-榄香烯;高沸点部分主要有人参炔醇)、多种糖类及维生素等。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原书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每部分各为81篇,共162篇。《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灵枢》的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说。汤圆安神。

    用法及用量:可做早点或晚点,适量服用。

    289.人参菠饺

    原料:人参5克、猪瘦肉500克、菠菜750克、面粉3000克、生姜、葱、胡椒粉、酱油、香油、食盐、各适量。

    做法:1.将菠菜清洗干净后,去茎留叶,在本瓢内搓成菜泥,加入适量清水搅匀,用纱布包好挤出绿色菜汁,待用;人参研成细末,过100目筛待用。

    2.将猪肉用清水洗净,剁成茸,加食盐、酱油、胡椒粉、生姜末拌匀,加适量水搅拌成糊状,再放入葱花、人参粉、香油拌匀成馅。

    3.将面粉用菠菜汁和均揉匀,如菠菜汁不够用,可加点清水揉匀,使表面光滑为止。然后加肉馅做成饺子。

    4.待锅内水烧开后,将饺子下锅煮熟后即可。

    功效及药理:补气益脾、安神强心。

    营养分析:菠菜补铁、生姜通阳。

    用法及用量:佐餐食。

    290.清蒸人参鸡

    原料:人参15克、母鸡1只、火腿10克、水发玉兰片10克、水发香菇15克、精盐、料酒、味精、葱、生姜、鸡汤适量。

    做法:1.将母鸡宰杀后,退净毛桩和内脏,放入开水锅里烫一下,用凉水洗净;将火腿、香菇、葱、生姜均切片。

    2.将人参用水泡开,上笼蒸30分钟,取出待用。

    3.将母鸡放在盆内,加入人参、火腿片、玉兰片、香菇片、葱片、生姜片、精盐、料酒、味精,再添入鸡汤(淹没过鸡),将盆上笼,在武火上蒸烂熟。

    4.将蒸烂熟的鸡放在大碗内,将人参(切碎)、火腿片、玉兰片、香菇片摆在鸡肉上(除去葱、姜不用);将蒸鸡的汤倒在勺里,置火上烧开,撇去沫子,调好口味,浇在鸡肉上即成。

    相传黄帝时期出现了三位名医,除了雷公和岐伯两人外,名气最大的是俞跗(fù)。他的医道非常高明。特别是在外科手术方面很有经验。据说,他治病一般不用汤药、石针和按摩。而是诊断清楚病因后,除非要做手术时就用刀子划开皮肤,解剖肌肉,结扎。功效及药理: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适用于劳伤虚损、食少、倦耽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气血津液不足等症。

    营养分析:原料皆大补。

    用法及用量:分餐佐食。

    291.爆人参鸡片

    原料:鲜人参15克,鸡脯肉200克,冬笋25克,黄瓜25克,鸡蛋清1个,精盐、料酒、葱、生姜、香菜粳、鸡汤、猪油、芝麻油、味精、水豆粉各适量。

    制作:1.将鸡脯片切成5厘米、宽1.6厘米、厚0.16厘米的片;人参洗净,斜刀切成0.66厘米厚的小片;冬笋、黄瓜切片;葱,姜切丝;香菜粳切长段。

    2.将鸡片加盐、味精后拌匀,下入鸡蛋清、水豆粉拌匀。

    3.将勺内放猪油,烧至五成热时,下入鸡片,用铁筷子划开,熟时捞出,控净油。

    4.用精盐、味精、鸡汤、料酒对成汁水。

    5.将勺内放底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葱丝、生姜丝、笋片、人参片煸炒,再下黄瓜片、香菜梗、鸡片,烹上汁水,颠翻几下,淋上明油即成。

    功效及药理:大补元气。适用于气虚、身体衰弱等症。

    营养分析:黄瓜性温生姜益于阳气发散。

    用法及用量:食用时可分餐佐食。感冒者禁食。

    292.人参茉莉花茶

    原料:东北五年老参、茉莉花、黄芪、绿茶。

    做法:水煎。

    传说有一次,俞跗在过河时,发现一个掉河里淹死了的女人被几个人打捞出来准备埋葬,俞跗挡住他们询问死者掉进水里多长时间。抬尸体的人说,刚掉进水里,捞上来就断气了。

    俞跗让他们把尸体放在地上,先是摸了摸死者的脉搏,又看了看死者的眼睛,然后又让人找来一条草绳,把死者双脚捆绑好,倒吊在树上。开始大家都不理解俞跗为什么要这样做。死者刚一吊起,就大口大口地往外吐水,直到不吐时,俞跗才叫人慢慢将死者解下来,仰面朝天放在地上,双手在死者的胸脯上一压一放。功效及药理:补气虚。适用于气短乏力,病后亏虚,倦怠神疲,自汗不已,饮食不香,心悸、口干。

    营养分析:人参补气、茉莉开胃。

    用法及用量:不拘时,代茶饮。

    293.文炖荷花雀

    原料:麻雀10只,莲子10颗,莲花1朵,生荷叶(连梗)1片。

    制法:1.麻雀宰杀后,除去尾臊、内脏和嘴巴,洗净后用沸水汆去血秽,装入炖盅。

    2.荷叶、荷梗用清水煮20分钟后,滤出原汁,倒入炖盅里。

    3.放入莲子、莲花,以文火约炖1小时后,调入盐、味精,即可享用。

    功效及药理:能滋养五脏六腑,益色驻颜,是长者抗老防衰的佳饮。

    营养分析:莲子、荷梗、荷叶味甘涩,性平,富益肾固精、养心安神之功,可清暑利湿,升阳止血,通气宽胸,与味甘性温的麻雀合炖。

    用法及用量:每周一次。

    294.田鸡鱼胶炖枸杞

    原料:枸杞子30克,田鸡300克,鱼胶30克,猪腰1个。

    做法:枸杞子洗净;田鸡取腿起肉去骨;鱼胶用开水浸软剪丝;猪腰洗净切开;去脂膜,切片。大蒜头去皮。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2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及药理:补气血、养容颜。用于气血不足、失于调养,症见神疲体倦、肌肤不泽、面部皱纹者。

    最后他拔掉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在死者鼻孔上观察了一阵,发现发丝缓缓地动了动,才放心地对死者家里人说:“她活过来了,抬回家好好调养吧!”营养分析:“枸杞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纲目》:“滋肾、润肺、明目。”

    用法及用量:每日1料。295.二冬参地炖猪脊髓原料:天冬15克,麦冬15克,熟地25克,生地25克,人参10克,猪脊髓200克。

    做法:将麦冬、天冬、熟地、生地、人参洗净,麦冬、人参切薄片,把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味即可,饮汤吃猪脊髓、人参。

    功效及药理:滋阴补髓,颐养容颜。用于气血不足、容颜无华,或阴虚内热之潮热心烦、肾阴亏虚面有暗斑者。

    营养分析:参根含多种人参皂苷。总皂苷含量约5%,为15种以上皂苷的混合物。另含少量挥发油(油中低沸点部分有β-榄香烯;高沸点部分主要有人参炔醇)、多种糖类及维生素等。

    用法及用量:每天1料。

    296.双参肉

    原料:鲜人参15克,海参150克,猪瘦肉250克,香菇30克,青豌豆60克,竹笋60克,味精,精盐,香油各适量。

    制法:1.将海参发好,切块;香菇洗净,切丝;瘦猪肉洗净,切小块;竹笋切片。

    2.将以上4味与人参、青豌豆一齐放砂锅内,加清水适量炖煮,以瘦猪肉熟烂止,加入味精、精盐、香油各少许即可。

    功效及药理:大补气血,强壮身体,消除疲劳。适用于久病体虚不复,或年老体衰、精神萎靡、身体疲倦者。

    在俞跗晚年的时候,黄帝派仓颉、雷公、岐伯三人,用了很长时间,把俞跗的医术整理出来,纂成卷目,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公布于众,仓颉就去世了。后来,俞跗的儿子俞执,把这本书带回来交给父亲修订。不幸全家遭到了大火,房屋、医书和俞跗、俞执全家人,一起化为灰烬。营养分析:参根含多种人参皂苷。总皂苷含量约5%,为15种以上皂苷的混合物。另含少量挥发油(油中低沸点部分有β-榄香烯;高沸点部分主要有人参炔醇)、多种糖类及维生素等。

    用法及用量:每日1~2次,每次适量。每周2剂。

    297.松子核桃膏

    原料:松子仁、核桃仁各30克,蜂蜜250克。

    做法:松子仁、核桃仁用水泡过去皮;然后研成末,放入蜂蜜和匀即成。

    功效及药理:益精润燥、补脑安神。适宜于腰膝酸软、健忘失眠、心神不宁、大便干燥者服。

    营养分析:核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烟酸及钙、磷、铁、锌、锰、铬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抗衰老、健脑、强心等重要作用。松子仁是补五脏、补虚损、益智力佳品。蜂蜜也是润养补益之品,有明显的抗衰老和益智作用。

    用法及用量:每日2次,每次取1汤匙,用滚开水冲服。

    298.松子抗衰膏

    原料:松子仁200克,黑芝麻100克,核桃仁100克,蜂蜜200克,黄酒500毫升。

    做法:将松子仁、黑芝麻、核桃仁同捣成膏状,入砂锅中,加入黄酒,文火煮沸约10分钟,倒入蜂蜜,搅拌均匀,继续熬煮收膏,冷却装瓶备用。

    功效及药理:滋润五脏,益气养血。适用于治疗肺肾亏虚、久咳不止、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症。

    营养分析:中老年人经常服用,可滋补强壮、健脑益智、延缓衰老。脑力劳动者经常服用能使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是抗老防衰的有效食品。

    《汉书·艺文志》记载医家经典十一家今仅存《黄帝内经》一家,原因待考。其中失传的包括黄帝外经。从《汉书·艺文志》记载的“七经”来看,当时与《黄帝内经》并存的,还有《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和《旁篇》。用法及用量:每日2次,每次服食1汤匙,温开水送服。

    299.乌发糖

    原料:核桃仁250克,黑芝麻250克,赤砂糖500克。

    做法:1.将红糖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开,移文火上煎熬至稠厚时,加炒香的黑芝麻、核桃仁搅拌均匀停火即成乌发糖。

    2.将乌发糖倒入涂有熟菜油的搪瓷盘中摊平、晾凉,用刀划成小块,装糖盒内备用。

    功效及药理:健脑补肾,乌发生发。适用于头昏耳鸣、健忘、脱发、头发早白等症。久服有预防早衰作用。

    营养分析:核桃仁富含脂肪,占40~50%,蛋白质的含量也较丰富,且含18种氨基酸,还含有维生素E以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钙、铁、磷、钾等,营养丰富而全面,确实是滋养补益佳品,不愧为“干果之王”。可贵者,核桃仁所含脂肪是亚油酸甘油脂,常吃也不会增高血中的胆固醇,而且还可减低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所以很适合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人食用。

    用法及用量:早、晚各食3块。

    300.养元鸡子

    原料:鸡子2枚,小茴香6克,菟丝子15克,桑寄生15克,蜜炙黄芪15克。

    做法:鸡蛋打入碗中备用;小茴香、菟丝子、桑寄生、蜜炙黄芪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煎煮2小时,趁沸时滤取药汁冲调蛋花,可依个人口味调以白糖或食盐。

    功效及药理:补肾健脑,强壮元阳。常服可治疗肾虚所致的早衰。

    营养分析:鸡子补肾健脑,强壮元阳。

    用法及用量:每晚睡前服1次。

    301.天冬饼

    五味即药食之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味道,《内经》作者对五味的作用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并在五行与阴阳学说的指导下,建构起比较系统的五味理论。《内经》五味理论对中药药性与组方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得到了后世医家的重视与不断阐发。原料:天冬1000克,白蜜60克,芝麻12克,黑黄豆500克。

    做法:将天冬加水浓煎,取汁300ml,加蜂蜜熬炼,再入芝麻、黑黄豆粉,共和为饼。

    功效及药理:抗齿早脱、发早白之早衰之象。

    营养分析:方中天冬长于滋润,黑黄豆亦能润燥,故有抗早衰作用。

    用法及用量:1日3次佐餐食用。

    302.灵芝人参果杞酒

    原料:灵芝50克,人参(西洋参、种洋参、生晒参均可)30克,果杞50克,冰糖100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灵芝洗净切薄片、人参切片、果杞洗净置于酒罐中,加入冰糖、白酒,密封罐口,浸泡15天即成。

    功效及药理:益气补肾,抗衰老。适用于须发早白,失眠健忘,腰酸耳鸣,头昏眼花,气短乏力等肾气不足者。

    营养分析:参根含多种人参皂苷。总皂苷含量约5%,为15种以上皂苷的混合物。另含少量挥发油(油中低沸点部分有β-榄香烯;高沸点部分主要有人参炔醇)、多种糖类及维生素等。

    用法及用量:每日二次,每次10毫升。可长期饮用。

    303.蒸梨

    原料:梨、川贝母3克、百部6克、陈皮6克。

    做法:将梨洗净去核,再取川贝母3克、百部6克、陈皮6克洗净后,放入梨心中,上锅蒸熟,每日食用一个。

    《内经》认为,五味分入五脏,各有阴阳偏性。《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五味阴阳的划分是依据其性能功效来分类的,故清代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云:“气味辛甘,从中达外,主能发散,故为阳;气味酸苦,从中上下,主能涌泻,故为阴。”功效及药理:蒸梨止咳化痰,对支气管炎的咳嗽、有痰不易咳出有较好的疗效。

    营养分析:梨性味甘,微酸凉,入肺胃经,可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川贝母润肺止咳化痰;百部温肺止咳;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

    304.银耳百合饮

    原料:白木耳10克、冰糖20克、百合10克蜂蜜。

    制法:取白木耳10克,清水泡发12小时,放入碗中,加冰糖20克、百合10克,将碗放入蒸锅中,隔水炖1小时,拌入蜂蜜。

    功效及药理:有润肺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干咳少痰、咽干气喘的咳喘病人。

    营养分析:白木耳,又叫银耳,其性甘淡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百合甘微苦寒,滋阴润肺,清心除烦。

    用法及用量:每日晨起空腹食用。

    305.首乌菊花春

    原料:制首乌200克,白菊花150克,生地100克,糯米100克,当归50克,枸杞50克,酒曲适量。

    做法:上药共入锅中水煎,取药液蒸煮糯米成较干爽的米饭,待糯米饭晾至微温时,拌入酒曲,冬季需适当保温,使之发酵成甜米酒。

    功效及药理:明目黑发,补肾延寿。

    营养分析:首乌补肝益肾养血祛风,是常用抗衰延寿之品。菊花疏风解毒,临床报道菊花能防治心血管疾病,故有助于延年增寿。

    用法及用量:每日2次取适量食用。

    306.仙人掌黄精炖肘

    原料:黄精20克,党参15克,红枣10枚,仙人掌100克,猪肘(猪蹄膀)1只,盐10克,味精5克。

    岐伯是中国传说时期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家。《帝王世纪》:“(黄帝)又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做法:将猪肘去毛洗净,斩成三段,先入沸水煮5分钟,撇去浮沫。将黄精洗净切成薄片,党参切成3厘米长的段,一同装入干净纱布袋扎口。红枣洗净,生姜拍碎,仙人掌切成丁。将药物和红枣、生姜放入锅内,旺火烧沸,然后改用小火慢炖,水需一次加足。待炖至猪肘酥时,再加入仙人掌丁、盐、味精,再炖至汤汁浓稠时即可。食用时除去药包。

    功效:此方补脾润肺,益寿延年。适用于年老体衰,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肺虚咳嗽,面黄肌瘦,病后体虚等症。

    营养分析:仙人掌进行了营养成分(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矿物质、水溶性氨基酸、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有机酸、可溶性糖等)的分析,并与经常食用的结球甘蓝、生菜及黄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米邦塔仙人掌中的钾、钙、铜、铁、锰、锶及硅的含量较高,尤以钙、钾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蔬菜,且不含草酸;水溶性氨基酸以酪氨酸为主;另外还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

    用法及用量:每日2次取适量食用。

    307.延寿酒

    原料:黄精30克、天冬30克、松叶15克、枸杞20克、苍术12克、白酒1000克。

    做法:将黄精、天冬、苍术切成小块,松叶切成碎末,同枸杞一起装入瓶中。再将白酒注入瓶内,摇匀,静置浸泡10~12天即可饮用。

    功效及药理:补虚强身,延年益寿。

    宋代医学校勘学家,林亿等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强调:“求民之瘼。恤民之隐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於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营养分析:枸杞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纲目》:“滋肾、润肺、明目。”

    用法及用量:早晚各服1次,每次10~15克。

    308.莲子锅蒸

    原料:湘莲20克,百合15克,扁豆10克,核桃仁15克,鲜慈菇15克,玫瑰3克,蜜枣10克,蜜樱桃10克,瓜片10克,肥儿粉50克,面粉80克白糖100克,化猪油125克。

    制法:1.将鲜慈菇去皮,切成指甲片,湘莲去皮心,扁豆去壳,加百合,装碗上笼蒸熟,取出;核桃仁泡发后,去皮,炸酥,剁碎;蜜樱桃对剖,瓜片、蜜枣切成碎丁,将以上全部混合,共成配料。

    2.将炒锅内下猪油50克,烧至五成熟,先将面粉炒散,再加肥儿粉炒匀,注入开水适量,继续将水、面、油炒到合为一体,立即放入白糖炒匀后,投进以上的配料继续炒匀,起锅前,放入玫瑰和化猪油,炒匀即成。

    功效及药理:养心安神,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精神不振等症。亦可作无病中老年人平时的保健食品。

    营养分析:核桃仁富含脂肪,占40~50%,蛋白质的含量也较丰富,且含18种氨基酸,还含有维生素E以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钙、铁、磷、钾等,营养丰富而全面,确实是滋养补益佳品,不愧为“干果之王”。可贵者,核桃仁所含脂肪是亚油酸甘油脂,常吃也不会增高血中的胆固醇,而且还可减低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所以很适合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人食用。

    用法及用量:一日一次。

    309.天门冬膏

    原料:天门冬500克。

    做法:天门冬去皮、根须,捣碎,用白纱布绞取汁,文火将汁熬成膏,放入瓷罐内。

    功效及药理:健体强身,轻身益气,防病延年。

    在《黄帝内经》中总有一个人在黄帝问话后,回答问题,他就是岐伯。岐伯,相传亦为黄帝之臣,又是黄帝的太医,奉黄帝之命尝味各种草木,典主医病。他还与雷公研讨经脉。《黄帝内经》即黄帝与岐伯等讨论医理而作。营养分析:天门冬健体强身,轻身益气,防病延年。

    用法及用量:食用时,每次服1匙,空腹送酒温服。

    310.木耳芝麻茶

    原料:黑木耳60克,黑芝麻15克。

    做法:1.炒锅洗干净置中火上烧热,将一半黑木耳(30克)下入锅中,不断地翻炒,待黑木耳的颜色由灰转黑略带焦味时,起锅装入碗内待用。

    2.锅重置火上,下入黑芝麻略炒出香味,然后加清水约1500克,同时下入生、熟黑木耳,用中火烧沸30分钟,起锅,用洁净双层细纱布过滤,滤液装在器皿内即成。

    功效及药理:凉血止血,润肠通便。适用于血热、便血等症。老年人常用可有强身益寿。

    营养分析:黑木耳与白木耳所含成分大致相近,据分析二者均含脂肪、蛋白质、多糖类、灰分。灰分中含有磷、硫、铁、镁、钙、钾及钠等。另据报道,白木耳含甘露糖醇,多缩戊糖,麦角甾醇,海藻糖。

    用法及用量:加白糖饮,每次喝100~120克。也可将炒焦后的黑木耳、炒香后的黑芝麻同生木耳一起和匀收藏,每次用5~6克加沸水120克泡茶饮服。311.淮山药芝麻糊原料:淮山药15克,黑芝麻、冰糖各120克,玫瑰糖6克,鲜牛奶200克,大米60克。

    做法:1.大米洗净,用清水浸泡1小时,捞出滤干;淮山药切成小颗粒;黑芝麻炒香。

    2.将以上3味放入盆中,加水和鲜牛奶拌匀,磨碎后滤出细茸待用。

    3.锅中先放入冰糖,加清水,烧开后将米、淮山药、黑芝麻磨碎的细茸慢慢倒入锅内,加玫瑰糖,不断搅拌成糊,熟后起锅即成。

    功效及药理:滋阴补肾,益脾润肠,健体强身,延年益寿。适用于体虚、须发早白等症。

    岐伯是我国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由于是传说,关于他的籍贯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岐伯家居岐山(今陕西省岐山)一带。而新近有资料表明,岐伯为甘肃省庆阳县人。营养分析:山药含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胆碱、植酸、止杈素、维生素、甘露聚糖等。

    用法及用量:每早、晚各服1次,每次1~2汤匙。

    312.枸杞子酒

    原料:枸杞子200克,白烧酒500克。

    做法:枸杞子洗净,剪碎,放入瓶中,再加入白烧酒,加盖密封,置阴凉干燥处,每日摇动1次,1周后即可饮用。边饮边添加白酒。

    功效及药理:益精气,抗早衰。适用于肝肾亏损和早衰。

    营养分析:枸杞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纲目》:“滋肾、润肺、明目。”

    用法及用量:根据酒量,晚餐前或临睡前饮用,通常每次服10~20克,不得过量。

    313.党参生鱼

    原料:党参20克,胡萝卜50克,料酒、酱油、姜、葱各10克,盐5克,味精、白糖各3克,素油50克,鲜汤200克,香菜30克。

    制法:1.将党参润透,切成3厘米长的段;胡萝卜洗净,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姜切片,葱切段;香菜洗净,切成4厘米长的段。

    2.将生鱼宰杀后,去鳞、腮、肠杂,洗净后沥干水分,放入六成热油中炸一下,捞起,沥油后备用。

    3.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下入素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姜、葱爆香,再下入生鱼、料酒、党参、胡萝卜、盐、味精、白糖、酱油、鲜汤烧熟,然后放入盘中,加入香菜即成。

    功效及药理:补中益气,生津利水,补血。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水肿等症。

    乾隆年间《庆阳县人物》记载:“岐伯,北地人,生而精明,精医术脉理,黄帝以师事之,著《内经》行于世,为医书之祖。”岐伯从小善于思考,有远大的志向,喜欢观察日月星辰、风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还懂音乐,会做乐器,测量日影,多才多艺,才智过人。营养分析:本品药性平和,不燥不腻,善补脾肺之气而养血生津,为脾肺气虚、血少、津伤常用之品。在一般的补益剂中常用党参代替人参。

    用法及用量:佐餐食用。

    314.虫草全鸭

    原料:虫草10克,老雄鸭一只,绍酒15克,生姜5克,葱白10克,胡椒粉3克,食盐3克。

    制法:1.鸭宰杀后去净毛桩,剁去脚爪,剖腹去脏,冲洗干净,在开水锅内略焯片刻,再捞出用凉水洗净。虫草用温水洗净泥沙。姜、葱洗净切片待用。

    2.将鸭头顺颈劈开,取8~10枚虫草纳入鸭头内,再用棉线缠紧,馀下的虫草同姜、葱一起装入鸭腹内,放入容器中。再注入清汤,加食盐、胡椒粉、绍酒调好味,用湿棉纸封严容器口,上笼蒸约1.5小时鸭即成。

    3.出笼后揭去棉纸,拣去姜、葱,加味精即可。

    功效及药理:本品有平补肺肾和止喘嗽之功。对于肺气虚或肺肾两虚之喘嗽、自汗,阳痿、遗精及病后虚弱,神疲少食的病人,有增加营养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营养分析:其营养成分为:脂肪8.4%,脂肪中含饱和脂肪酸13.00%(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82.2%(油酸31.69%、β-亚油酸68.31%);粗蛋白25.32%,粗纤维18.53%,冬虫夏草素0.5%,虫草酸7%为奎宁酸的异构物,碳水化合物28.9%,水分10.84%,维生素B120.29微克/100克,甘露醇含量为7%~9%,甘露醇用于脑水肿,可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并有祛痰作用。另含微量元素中,以钾、钙、铬、镍、锰、铁、铜、锌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较为丰富。冬虫夏草素是一种核苷抗菌素,有广谱抗菌作用,并能抑制肿癌细胞生长。

    用法及用量:一周一次。

    后见许多百姓死于疾病,便立志学医,四处寻访良师益友,精于医术脉理,遂成为名震一时的医生。黄帝为疗救民疾,尊他为老师,一起研讨医学问题。315.海带烧排骨原料:排骨700克~800克,干海带20根左右,萝卜600克,盐、酱油和生姜适量。

    做法:1.将排骨用热水淋洗一遍,然后放进锅里,加水到差不多盖住排骨,点火烧开。

    2.将汤水倒掉或将浮沫去掉。

    3.海带洗后,放到水里浸泡至柔软,剪成6~8厘米宽、10厘米长的小段,打一个“海带结”。

    4.萝卜切成小块。

    5.在锅里放入水和刚才预煮过一遍的排骨,大火烧开,小火煮一到一个半小时。

    6.加入海带,煮30~40分钟后,加萝卜、盐和酱油,继续用小火炖熟即可。

    7.按照冲绳的习惯,准备一点姜末,吃时随自己的口味添加,据说味道会更好。

    功效及药理:使人体达到“酸碱平衡”。

    营养分析:海带和排骨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非常丰富,可以迅速地补充体力。更重要的是,海带是典型的“碱性食品”,排骨是“酸性食品”。

    用法及用量:一周一次。

    316.冬笋炒腊肉

    原料:腊肉、冬笋片、青蒜、味精。

    做法:将腊肉250克洗净,上笼蒸熟取出,切成4cm长,3cm宽,0.3cm厚的片。冬笋75克先切梳子背形条,再切成0.3cm厚的片。50克青蒜洗净切3cm长的段。炒锅内放入熟猪油250克,烧至六成熟,下入腊肉、冬笋片煸炒,《黄帝内经》多数内容即以他与黄帝答问的体裁写成。所以,记载“岐伯”的最早的文献是《黄帝内经》。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所做的贡献,专门修建了岐伯庙。加入清汤稍焖收干水,放入青蒜、味精,再翻炒几下,出锅装盘即成。

    功效及药理:足量的蛋白质满足人体对蛋白质部分的需求,丰富的钙、镁矿物质,膳食纤维,更有利于保持健康。

    营养分析:腊肉营养丰富,以江苏所产腊肉为例,每100克可食部约含蛋白质14.4克、脂肪21.8克、碳水化合物3.3克、钙31毫克、磷109毫克和铁2.3克,可提供热量267卡。

    用法及用量:可当饭吃。

    317.滋补膳

    原料:乌鸡1只约750克,人参2根,精盐、味精、白糖、白酱油、高汤、黄酒、胡椒粉、料油各适量。

    做法:将乌鸡宰杀后去毛去内脏,用水汆透,放在锅内,加入人参和调味品,焖30分钟即可。

    功效及药理:补气养血,口味醇厚。

    营养分析:乌鸡补气补血,调经固元。

    用法及用量:一周一次。

    318.红烧龟肉

    原料:龟1只(250~500克)、菜油60克、黄酒20克、生姜、葱花、椒冰糖、酱油各适量。

    做法:1.将龟放入盆中,加热水(约40℃),使其排尽尿,然后剁去其头、足,剖开,去龟壳、内脏,洗净,将龟肉切块。

    2.锅中加菜油,烧热后,放入龟肉块,反复翻炒,再加生姜、葱、花椒、冰糖等调料,烹以酱油、黄酒、加适量清水,用文火煨炖,至龟肉烂为止。

    岐伯又尊称为岐天师,意为懂得修养天真的先知先觉。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一:“天师,尊称岐伯也。天者,谓能修其天真。师乃先知先觉者也,言道者上帝之所贵,师所以传道而设教,故称伯曰天师。”功效及药理:滋阴补血。适用于阴虚或血虚患者所出现的低热、咯血、便血等症。

    营养分析:龟肉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B2,烟酸。

    用法及用量:佐餐食。

    319.虫草蒸老鸭

    原料:冬虫夏草5枚、老雄鸭1只、黄酒、生姜、葱白、食盐各适量。

    做法:老鸭去毛、内脏,冲洗干净,放入水锅中煮开至水中起沫捞出,将鸭头顺颈劈开,放入冬虫夏草,用线扎好,放入大钵中,加黄酒、生姜、葱白、食盐、清水适量,再将大钵放入锅中,隔水蒸约2小时,鸭熟即可(也可用气锅蒸)。

    功效及药理:补虚益精,滋阴助阳。本方以虫草为主,助肾阳,益精血;以老鸭为辅,滋阴补虚。方中一偏于补阳,一偏于补阴,两者合用,共成补虚益精,滋阴助阳之权威药膳。

    营养分析:冬虫夏草含粗蛋白,其水解产物为谷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组氨酸等。还分离出虫草酸、D甘露醇、甘露醇、半乳甘露聚糖及多种微量元素。尚含有脂肪、粗纤维、糖类等。

    320.番茄砂糖藕

    原料:番茄2个、藕1节、砂糖适量。

    做法:番茄去皮,开水煮藕(3~5分钟),两者一并放入盘中,撒上砂糖即可。

    功效及药理:健脾开胃、生津止渴。

    营养分析:藕有淀粉、蛋白质、天门冬素、维生素C以及氧化酶成分,含糖量也很高,生吃鲜藕能清热解烦,解渴止呕;如将鲜藕压榨取汁,其功效更甚,煮熟的藕性味甘温,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故主补五脏,有消食、止岐黄为岐伯与黄帝二人的合称,相传为医家之祖。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以黄帝、岐伯问答的体裁写成,因而后世用即以“岐黄”代称《内经》。

    “岐黄之术”、“岐黄之道”指中医学术或医术、中医理论;“岐黄家”指中医生、中医学家;“岐黄书”指中医书;“岐黄业”指中医行业等等。有关岐伯与岐黄的研究发现,其中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由此说明中医药学与其母体文化的密切关系。洩、生肌的功效。

    用法及用量:每日一次。

    321.榛子山药饮

    原料:榛子60克,山药50克,党参12克,陈皮10克。

    做法:榛子去皮壳洗净;山药洗净切小块;党参、陈皮以水500克,文火煮30分钟,去渣取汁。以药汁煮榛子肉、山药块,小火熬熟。

    功效及药理:具有健脾益胃、强身健体的功效,对于病后体虚、食少疲乏者有良好补益作用。

    营养分析:榛子性平,味甘。有调中、开胃、滋养气血、明目的作用。适用于食欲不好、乏力、形体消瘦、病后体虚、视物不明等症。由于榛子含有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胆固醇的代谢,软化血管,从而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用法及用量:每日一次。

    322.银耳西红柿羹

    原料:银耳50克(野生银耳15克),西红柿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银耳用水泡发、洗净,然后放入砂锅中,熬至浓稠、酥软,再将西红柿洗净去皮、籽,切碎捣烂,放入银耳羹中煮开,加冰糖适量调味。

    功效及药理:此方对阴虚火旺之慢性扁桃体炎、干咳日久的患者有调理及治疗作用。

    营养分析:银耳滋阴润肺,西红柿清热解毒,生津利咽,加冰糖成羹,酸甜可口,富于营养。

    用法及用量:早晚一次。

    葛洪(1152~1237),初名伯虎,字容父。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葛府人,后居城内葛宅园。师事吕祖谦。

    宋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授昆山尉,给搬家钱6万,洪以此修葺宣诏亭;倍支俸米,洪谢绝,退还公库。任江淮督府僚佐时,上奏“条边十事”:“一择将帅,二擢偏裨,三公赏罚,四明牒报,五严教阅,六汰冗兵,七厚边储,八修城郭,九立民社,十据形势。”323.沙参玉竹蒸鸭原料:老鸭一只,玉竹50克,北沙参50克,姜、花椒、黄酒、盐适量。

    做法:将老鸭宰杀去毛,去内脏,玉竹及北沙参拣净杂质,洗净备用。将老鸭、玉竹、北沙参同放入煲内,加清水、姜、花椒、黄酒、盐适量,用小火炖二小时即可。

    特点:鸭肉香、味鲜美,微苦。

    功效及药理:滋阴清热、润肠通便,适用于虚劳骨蒸,肺热久咳及大便燥结者。

    营养分析:沙参滋阴清热、润肠通便。

    用法及用量:一周一次。

    324.归地烧羊肉

    原料:羊肉500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干姜10克,酱酒25克,葱10克,姜3克,蒜3克,精盐,味精,料酒适量,植物油500克。

    做法:当归、生地、干姜均切片,每种挑出外形完整美观的饮片各5克备用。剩馀部分提取混合浓缩汁25ml。把羊肉切成长约5cm,宽2cm的片。旺火,油见烟时,羊肉入锅,约煸炒5~6分钟,肉变金黄色时捞出。微火,倒入煸好的羊肉块,加入清水(量以高度没过肉为宜),放进调料及混合浓缩汁,一直煨到肉烂(一般约2小时左右)。在肉烂前半小时,把当归等三种饮片放入砂锅内共煨。煨好后,再把当归等三种饮片挑出,将肉倒入汤盘内,然后把三种饮片整齐码放在盘边,作为点缀。

    特点:肉烂不腻,药味较浓。

    功效及药理:益气补血,温中补虚。适用于病后贫血肾虚、产后、久病体虚患者。健康者食用可精力充沛,防病强身。

    嘉定间为枢密院兼国史院编修,又奏请严饬将帅呈报军用器材装备以杜绝弊端,被嘉纳。历任工部尚书兼侍读,国子监酒,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绍定元年(1228)十二月任参知政事,封东阳郡公,守正尽公,不为苟合。

    平生清正廉洁,常以“职业无愧禄养”自勉,不攀附权戚。返归故里,创设义塾,延师育人。然忧国之念,无时或忘,临终尚问北边消息。卒赠太师,封信国公,谥“端献”。营养分析:羊肉较猪肉的肉质要细嫩,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都要少。冬季食用,可收到进补和防寒的双重效果。

    用法及用量:一月一次。

    325.胡桃仁饼

    原料: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面粉250克,白糖少许。

    制法:将胡桃仁打为碎末,与面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适量,搅拌均匀,烙为薄饼食用。有补肾御寒、润肠通便的作用。

    功效及药理:适用于老年人肾虚腰痛腿软、畏寒怕冷、大便干结等症。

    营养分析:核桃仁是中成药的重要辅料,有补肾固精、润肺止咳、化痰定喘、顺气补血等功能。对肾虚、尿频、咳嗽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嚼些核桃仁,还可缓解疲劳和压力。

    用法及用量:每日一次。

    326.参归羊肉

    原料:红参10克,当归20克,羊肉500克,调料少许。

    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与红参、当归、调料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用慢火炖煮1~2小时,待水耗干,羊肉熟烂时停火食用。

    功效及药理:有益气补血、强体抗寒的作用。适用于老年人体质虚弱、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畏寒怕冷等症。

    营养分析:羊肉较猪肉的肉质要细嫩,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都要少。冬季食用,可收到进补和防寒的双重效果。

    用法及用量:趁热分1~2次食用。

    327太子参烧羊肉

    著有《奏议杂著文》24卷、《蟠室老人文集》、《涉史随笔》等,《文献通考》有著录,收入《四库全书》。《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葛洪(283~36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中国东晋的炼丹家和医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原料:熟羊肋条肉350克,太子参75克,水发香菇、玉兰片各25克,鸡蛋1个,调料适量。

    做法:太子参水煎取浓缩汁5毫升备用;羊肉切成薄片;鸡蛋、淀粉加糖色少许搅成糊,放入肉调匀;香菇、玉兰片皆切成坡刀片,同葱姜丝放在一起,将锅中油烧至五成热时下锅,炸成红黄色,出锅滗油;锅内留底油50克,入花椒10馀个炸黄捞出,随将葱、姜、香菇、玉兰下锅煸炒,加入清汤400毫升及酱油、精盐、味精、料酒各适量,再将羊肉及太子参浓缩汁放入,烧至汁浓菜烂时,出锅盛盘。

    功效及药理:温中补虚,益气生津。适用于肺虚咳嗽,脾虚食少,虚劳瘦弱,精神疲乏,心悸自汗,产后虚冷,及年老气虚体弱等症。

    营养分析:春季微冷、生姜益于阳气发散、养肉暖胃。

    用法及用量:每月2次,随量食用。

    328.罗汉雪梨饮

    原料:罗汉果一个、雪梨两个。

    做法:将干净的罗汉果一个、雪梨两个放进砂锅中,加入净水,放在火上,先用大火,待其开锅后,改微火,煮20~30分钟,将水沥干,待其温度适宜,即可饮用。

    功效及药理:适用于急慢性咽炎、咳嗽等病。除此之外,单用一味罗汉果,用开水泡半小时后,代茶饮,对咽炎、喉炎、支气管炎的咳嗽,亦有一定的效果。

    营养分析:罗汉果性味甘凉,具有止咳定喘、解热抗痨、清凉解暑的功效,与清热养胃、滋阴润肺的雪梨配在一起,其养阴清热止咳的作用更强。

    用法及用量:每日二次,温热服食。

    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中国东晋的炼丹家和医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329.栗子炖母鸡原料:板栗、葱、姜鸡。

    做法:板栗去外壳;葱、姜洗净,姜拍破,葱打结;鸡去内脏,洗净切块。将锅置火上,加清水,放入鸡烧沸,撇净浮沫,加绍酒、姜块、葱结、板栗,炖至板栗、鸡肉熟透,加精盐调味。

    功效及药理:具有补益气血、强壮身体、健脑益智作用。

    营养分析:栗子味甘、性温,有补肾壮腰、健脾和胃、活血止血的功能。适用于肾虚、腰膝酸软无力、筋骨疼痛、尿血、便血等症。唐代孙思邈称栗子为“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明代李时珍称栗子有驱寒、止泻之功。

    用法及用量:每日两次。

    330.龙马童子鸡

    原料:海马20克,海龙20克,仔公鸡1只,姜、葱、盐、胡椒粉、味精、料酒各适量。

    做法:将海龙、海马用白酒浸泡2小时,洗净泥沙,备用;将鸡宰杀后,去毛桩、内脏及爪,洗净,在沸水锅内汆去血水,剁成6cm见方的大块;姜、葱洗干净,姜拍松,葱切段;将鸡、海马、海龙、姜、葱、料酒放入炖锅内,加入清水适量;将炖锅置武火上烧开,打去浮沫,再用文火炖熟,加入盐、味精、胡椒粉即成。

    功效及药理:补肾壮阳。

    营养分析:鸡肉蛋白质的含量比例较高,种类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鸡肉含有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祖国医学认为,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

    其中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例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指加热红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黄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变为红色硫化汞。用法及用量:两日一次。

    331.党参红枣炖排骨

    原料:党参30克,红枣8枚,排骨500克,姜、葱、盐、味精、胡椒粉、料酒各适量。

    做法:将党参洗净,切3cm的节;红枣洗净,去核;排骨洗干净,剁成4cm长的段;将姜、葱洗干净,姜拍松,葱切段,将排骨、党参、红枣、姜、葱、料酒放入炖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置武火上烧开,再用文火炖熟,加入盐、味精、胡椒粉即成。

    功效及药理:补气血,益健康。

    营养分析:参对高级神经活动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增加强化作用。能增强神经性过程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对多种动物心脏均有先兴奋,后抑制,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的作用。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提高应激反应能力。有抗休克,抗疲劳,降低血糖,促进蛋白质RNA、DNA的生物合成,调节胆固醇代谢,促进造血系统功能,减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损害等作用。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及抗癌等作用。

    用法及用量:一月一次。

    332.山药炖猪肘子

    原料:山药30克,党参60克,红枣8枚,肘子1个,姜、葱、盐、味精、胡椒粉、料酒各适量。

    做法:山药浸泡24小时,切成薄片;党参用水浸泡24小时,去皮,切成4cm长的节;红枣洗净,去核;猪肘子去毛桩,去骨,用沸水汆去血水,再剁成6cm见方的块状;姜拍松,葱切段;将猪肘子、山药、红枣、姜、葱、料酒放入炖锅内,加入清水适量。将炖锅置武火上烧开,再用文火炖熟,加入盐、味精、胡椒粉即成。

    功效及药理:补脾胃,益气血。

    例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指加热红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黄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变为红色硫化汞。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又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就描述了铁置换出铜的反应,等等。营养分析:山药含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胆碱、植酸、止杈素、维生素、甘露聚糖等。

    用法及用量:一周一次。

    333.参芪乳鸽汤

    原料:党参10克,黄芪20克,乳鸽一只(约500克左右)。

    做法:黄芪、党参煎煮取汁,待乳鸽煮熟时加入同煮15分钟左右,加调味品即可。

    功效及药理:益气健脾,升阳益胃,对体弱多病、食欲欠佳,易感冒者常食有效。

    营养分析:参对高级神经活动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增加强作用。能增强神经性过程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对多种动物心脏均有先兴奋,后抑制,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的作用。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提高应激反应能力。有抗休克,抗疲劳,降低血糖,促进蛋白质RNA、DNA的生物合成,调节胆固醇代谢,促进造血系统功能,减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损害等作用。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及抗癌等作用。

    用法及用量:一周一次。

    334.首乌鳝背

    原料:首乌15克,鳝背250克。

    做法:首乌浸泡30分钟,煎煮取汁,鳝背洗净,加油煸炒,加调味品,最后加入首乌汁同炒片刻即可。

    功效及药理:滋肝益肺,补血乌发。对腰酸腿软,记忆欠佳有效。

    营养分析:何首乌等中药提取物(内含生发活性因子、角化细胞激活因子等)为主要活性成分,进入体内激活的毛囊因子。

    用法及用量:一周两次。

    出身江南士族。其祖在三国吴时,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封寿县侯。其父悌,继续仕吴。吴亡以后,初以故官仕晋,最后迁邵陵太守,卒于官。

    葛洪为悌之第三子,颇受其父之娇宠。年十三,其父去世,从此家道中落,乃“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伐薪卖之,以给纸笔,就营田园处,以柴火写书。……常乏纸,每所写,反复有字,人尠能读也。……”335.山海双参原料:人参片5克,发好海参250克。

    做法:人参片加适量水隔水炖30分钟左右备用。海参洗净,切段,加少许油煸炒片刻,加入人参与汁,同烩熟,加调料品,胡椒粉食之。

    功效及药理:补气助阳,温肾益髓,可用于阳虚乏力。

    营养分析:参对高级神经活动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增加强作用。能增强神经性过程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对多种动物心脏均有先兴奋,后抑制,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的作用。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提高应激反应能力。有抗休克,抗疲劳,降低血糖,促进蛋白质RNA、DNA的生物合成,调节胆固醇代谢,促进造血系统功能,减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损害等作用。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及抗癌等作用。

    用法及用量:一月两次。

    336.仙菇素烩

    原料:香菇、蘑菇、草菇、金针菇等量。

    做法:洗净,切片,同烩煮,加适量调味品即可。

    功效及药理:健脾益气,降脂活血。

    营养分析:香菇能起到降低胆固醇、降血压的作用。香菇汁完全可以代替降压剂,而且没有副作用。香菇含有一种一般蔬菜缺乏的麦淄醇,它可转化为维生素D,促进体内钙的吸收,并可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多吃香菇对于预防感冒等疾病有一定帮助。正常人多吃香菇能起到防癌作用,癌症患者多吃香菇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十六岁开始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尤喜“神仙导养之法”。自称: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每以异闻,则以为喜。虽见毁笑,不以为戚。后从郑隐学炼丹秘术,颇受器重。谓“弟子五十余人,唯余见受金丹之经及《三皇内文》《枕中五行记》,其余人乃有不得一观此书之首题者”。长。腹壁脂肪较厚的患者多吃香菇,有一定的减肥效果。香菇性味甘、平、凉,有补肝肾、健脾胃、益智安神、养容颜之功效。

    用法及用量:一周一次。

    337.清炖马蹄鳖

    原料:甲鱼1只(重约750克),火腿骨1根,火腿肉100克。葱结、姜片、冰糖、熟猪油各10克,精盐1克、绍酒25克,白胡椒粉1克,鸡清汤750克。

    做法:1.将甲鱼宰杀,用开水烫泡后,剥去外层内膜,用刀沿甲壳四周剖开,掀起甲盖,去掉内脏(留下甲鱼盖),剁成约3.5厘米长、1.7厘米宽的块(尾和脚爪不用)。

    2.放入开水锅中煮至水再开,捞出沥水。

    3.火腿切成4大块。

    4.将甲鱼块整齐地码在沙锅中,把火腿、葱、姜和火腿围在甲鱼四周,加入鸡清汤和绍酒,盖锅焖住。

    5.旺火烧开后,去除浮沫,放冰糖,转用微火炖1小时左右,拣出姜和火腿骨,放盐。

    6.再将火腿捞出切成片放入锅里,淋上熟猪油,撒入白胡椒粉即可。

    功效及药理:补气益血。

    营养分析:甲鱼补气益血,通气活血的功效。

    用法及用量:一月两次。

    338.黄芪炖乌鸡

    原料:黄芪50克,乌骨鸡1000克,葱10克,姜10克。

    做法:1.清洗干净,放入沸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洗净。

    2.将黄芪洗净,放入乌骨鸡腹中,放入沙锅,注入鸡清汤,放入料酒、盐、葱段、姜片,用小火炖至乌鸡肉烂入味即成。

    功效及药理:补肝肾、益气血、男子遗精、早泄有辅助治疗作用。

    西晋太安元年(302),其师郑隐知季世之乱,江南将鼎沸,乃负笈持仙药之朴,携入室弟子,东投霍山,唯葛洪仍留丹阳。太安二年,张昌、石冰于扬州起义,大都督秘任洪为将兵都尉,由于镇压起义军有功,迁伏波将军。营养分析:黄芪,是一味中药,功能补脾益气。乌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钙、磷、铁和核黄素、尼克酸等。功能养阴益血、治妇科疾病。黄芪炖乌鸡,有补脾益气、养阴益血的功效。榆次民间用这种传统保健食品治疗月经不调、白带过多、月经痛、血虚头晕等妇科疾病。黄芪,性味甘、微温,入脾、肺经。乌鸡,性味甘、平,入肝肾经。

    用法及用量:一周一次。

    339.杞精炖鹌鹑

    原料:鹌鹑1只,枸杞子、黄精各30克,盐、味精少许。

    做法:将鹌鹑宰杀,去毛及内脏,冼净,枸杞、黄精装鹌鹑腹内,加水适量,文火炖酥,加盐、味精适量调味即成。

    功效及药理:滋养肝肾,补精益智。鹌鹑是良好的益智食品,含有丰富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等,有助于小儿发育、增进食欲、提高记忆力。脑力劳动者常食,能消除眩晕健忘症状,能提高智力,有健脑养神之作用。

    营养分析:枸杞子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抗疲劳、增强体力和智力;黄精能补脾润肺、养阴生津、强化筋骨、益智强身。几味同用更增加其滋补和益智作用。适宜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而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眩晕健忘者服食。

    用法及用量:弃药,吃肉喝汤,每日1次。

    340.酱油巴戟蟹

    原料:巴戟10克,蟹4只(500克),料酒10克,姜10克,葱10克,酱油20克,盐5克,素油50克。

    做法:1.将巴戟去内梗,洗净,切2cm长的段,加水煮15分钟,去药渣,留汁液;酱油、葱粒拌匀,装在小碟内。

    2.将蟹入锅,与巴戟水同放锅内,再加清水少许,用中火煮30分钟,捞起,揭开蟹盖,把每只蟹剁成4块,再将蟹盖盖上,连同酱油碟同时上桌即成。

    事平之后,洪即“投戈释甲,径诣洛阳,欲广寻异书,了不论战功。”但因“正遇上国大乱(指“八王之乱”——引者注),北道不通,而陈敏又反于江东,归涂隔塞”。功效及药理:滋补肝肾,壮阳益精。适用于阳痿,滑精,女子子宫寒冷等症。

    营养分析:巴戟试根含蒽醌、黄酮类化合物。

    用法及用量:每日1次,既可单食,又可佐餐。

    341.龙马水鱼

    原料:海龙10克,海马10克,鲜虾仁50克,水鱼250克,料酒10克,姜10克,葱10克,盐5克,味精3克,素油50克。

    做法:1.将海龙、海马用白酒浸泡2小时,洗净泥沙;虾仁洗净,去杂质;水鱼宰杀后,去内脏,头及爪;切成3cm见方的块;姜切片,葱切段。

    2.将炒锅置武火上,加入素油,烧六成热时,下姜葱爆香,入水鱼、虾仁、料酒、海马、海龙、盐、味精,加入上汤煮35分钟即成。

    功效及药理:补肾壮阳,填精补髓。适用于肾虚阳痿,甲状腺肿痛,淋巴结炎等症。

    营养分析:海龙含多种胱氨酸、蛋白质、脂肪酸、甾体及多种无机元素。尖海龙还含有胆甾醇、胆甾烯-4-酮-3(Cholest-4-en-3-one)。

    用法及用量:每日1次,佐餐食用。

    342.玫瑰花烤羊心

    原料:鲜玫瑰花50克,羊心50克,食盐5克。

    做法:先将玫瑰花同盐煎煮10分钟,再将羊心切片蘸玫瑰花汁烤炙。

    功效及药理:适用于心血亏虚之惊悸失眠、郁闷不乐等症。

    营养分析:鲜玫瑰花成分含有少量挥发油和黄色结晶性煎、揉质、没食子酸、色素等。玫瑰油中主要成分为醇类化合物。

    用法及用量:适量。

    建兴四年(316),还归桑梓。东晋开国,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食句容二百邑。咸和(326~334)初,司徒王导召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干宝又荐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洪皆固辞不就。及闻交趾产丹砂,求为句漏令,遂率子侄同行。343.麦冬生地炖墨鱼原料:麦冬15克,生地20克,党参20克,黄柏10克,砂仁6克,甘草6克,墨鱼300克,料酒10克,盐4克,味精2克,姜4克,葱6克,上汤800ml,胡椒粉3克,鸡油25克。

    做法:1.将墨鱼去筋膜、肠杂及骨(海螵蛸),洗净,切3cm见方的块;将以上药物洗净,麦冬去内梗,砸扁;党参洗净切3cm长的段,然后将全部药物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姜拍松,葱切段。

    2.将药包放入炖锅内,加入上汤;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25分钟,除去药包,加入姜,葱、料酒、墨鱼、鸡油、味精、盐及胡椒粉,再煮25分钟即成。

    功效及药理:滋阴,补肾止遗精。适用于梦遗多年,心慌,心烦失眠,食欲不振,倦怠等症。每日1次,既可单食,又可佐餐。

    营养分析: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配沙参、川贝可治肺阴虚干咳。

    用法及用量:适量。

    344.丹皮知母炖鳖鱼

    原料:丹皮10克,茯苓10克,知母10克,泽泻9克,龙骨25克,团鱼1只(500克),熟地10克,山药20克,山萸肉15克,黄柏9克,牡蛎粉25克,料酒10克,盐5克,味精3克,姜5克,葱6克,胡椒粉3克,鸡油25克,上汤2800ml。

    南行至广州,为刺史邓岳所留,乃止于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作不辍。卒于东晋兴宁元年(363),享年81岁。或云卒于晋康帝建元元年(343),享年61岁。做法:将以上药物洗净,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团鱼宰杀后去头尾及肠杂;姜柏松、葱切段。

    2.将团鱼、药包,料酒、盐,味精、姜、葱、胡椒粉、鸡油同放炖锅内,加入上汤,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烧煮35分钟即成。

    功效及药理::滋阴降火,补肾止遗精。适用于阴虚火旺,梦遗,心悸,头晕,失眠,倦怠等症。

    营养分析:丹皮是常用的中药,以根皮入药。它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主产于四川、安徽、山东、贵州、湖南等地。

    用法及用量:每日1次,佐餐食用。344.烩鳝鱼丝原料:鳝鱼500克,红糖、菜油、酱油、醋、豆粉各适量。

    做法:1.将鳝鱼用小刀剔去骨头,除去内脏、头、尾,洗净,切成细丝,放入铁锅内煸炒备用。

    2.将铁锅炉烧热,注入菜油烧开,然后将鳝鱼丝倒入锅中,用锅铲来回翻动,将酱油、醋、红糖倒入,加水煮熟,再加豆粉汁适量,即成。

    功效及药理::补虚,补血、消肿。适用于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症。

    葛洪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在《抱朴子内篇》中,他不仅全面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并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方术,包括守一、行气、导引和房中术等;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营养分析:鱼中含有丰富的DHA和卵磷脂,它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根据美国试验研究资料,经常摄取卵磷脂,记忆力可以提高20%。故食用鳝鱼肉有补脑健身的功效。它所含的特种物质“鳝鱼素”,能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对糖尿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加之所含脂肪极少,因而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鳝鱼含有的维生素A量高得惊人。维生素A可以增进视力,促进皮膜的新陈代谢。有人说“鳝鱼是眼药”,过去患眼疾的人都知道吃鳝鱼有好处。常吃鳝鱼有很强的补益功能,特别对身体虚弱、病后以及产后之人更为明显。它的血还可以治疗口眼歪斜。祖国医学认为,它有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医疗保健功能。

    用法及用量:适量。

    345.烧酿鸽子嘴

    原料:菠菜350克,鸡胸脯肉100克,香菇(干)20克,冬笋50克,豌豆10克,鸡蛋清25克,盐3克,味精1克,黄酒10克,淀粉(蚕豆)3克,姜3克,鸡油30克。

    制作:1.取菠菜根洗净,用小刀将菠菜根由大头到小头刻成鸽嘴状,当中破开,刀深达菠菜根长度的3/4,用开水焯一下,捞出晾凉待用。

    2.香菇浸发,去蒂,洗净,切片。

    3.冬笋削皮,洗净,切片,备用。

    4.将鸡脯肉洗净,剁砸成细泥,加鸡蛋清、黄酒、精盐,搅匀成鸡茸。

    5.把鸡茸酿在菠菜根中,置入盘中,上笼蒸10分钟左右,取出待用。

    6.炒锅放旺火上,加鸡油,六成热时,下姜末、香菇、冬笋、豌豆、精盐、黄酒、味精、清汤150毫升。

    7.再将蒸好的菠菜根下入锅内,汤开加湿淀粉勾芡,翻匀盛入盘中即成。

    葛洪说:“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赒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妬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用法:中餐、晚餐。

    功效:贫血调理、养颜美容调理、口腔溃疡调理、延缓衰老调理。

    营养分析:菠菜中含有大量的β胡萝卜素和铁,也是维生素B6、叶酸、铁和钾的极佳来源。其中丰富的铁对缺铁性贫血有改善作用,能令人面色红润,光彩照人,因此被推崇为养颜佳品。菠菜叶中含有铬和一种类胰岛素样物质,其作用与胰岛素非常相似,能使血糖保持稳定。

    346.炝豆芽菜

    原料:绿豆芽250克,辣椒(红、尖、干)20克,花椒10克,盐5克,味精5克。

    制作:1.豆芽菜洗净去泥沙,浸泡片刻捞出控净水。

    2.锅烧热,将油下锅,辣椒和花椒同时下锅稍炒。

    3.待炒出香味后,把芽菜下锅,随即再把盐,味精放入,稍炒即可。

    用法:中餐、晚餐。

    功效:口腔溃疡调理、便秘调理、减肥瘦身调理、清热解毒调理。

    营养分析:绿豆芽富含大量的维C,可以有效预防坏血病,清除血管壁中的胆固醇和脂肪的堆积、防止心血管病变的作用。另外绿豆芽中还有丰富的维生素B2,对口腔溃疡的人很适合食用,其次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预防便秘和消化道癌等。同时还是一种低热能的减肥食品。

    347.桂花马蹄糕

    原料:荸荠1500克,桂花50克,白砂糖200克。

    制作:1.将新鲜马蹄捞出来,用石磨磨成粉,石压去水,干后再晒,成硬块,再敲碎了就做成马蹄粉。

    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专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主张治乱世应用重刑,提倡严刑峻法。匡时佐世,对儒、墨、名、法诸家兼收并蓄,尊君为天。不满于魏、晋清谈,主张文章、德行并重,立言当有助于教化。2.马蹄粉纳入盆中,用适量清水稀释成浆。

    3.再加入白糖和匀成半糊状。

    4.将和好的粉浆倒入铁盘内,再加入马蹄、桂花搅匀上笼蒸熟即可。

    用法:早餐、中餐、晚餐。

    功效:防癌抗癌调理、高血压调理、利尿调理、咽炎调理。

    营养分析:荸荠中含的磷是根茎类蔬菜中较高的,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功能的需要,对牙齿骨骼的发育有很大好处,同时可促进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调节酸碱平衡。因此荸荠适于儿童食用。荸荠有一定的抑制细菌作用,对降低血压、防治癌肿也有一定效果。荸荠质嫩多津,可治疗热病津伤口渴之症,对糖尿病尿多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荸荠水煎汤汁能利尿排淋,对于小便淋沥涩通者有一定治疗作用,可作为尿路感染患者的食疗佳品。荸荠还含有一种抗病毒物质可抑制流脑,流感病毒,能用于预防流脑及流感的传播。

    348.鸡油菜心

    原料:油菜心400克,火腿30克,淀粉(蚕豆)8克,鸡油15克,盐3克,味精2克,猪油(炼制)20克。

    制作:1.油菜心洗净,将头部削成橄榄形,其余部分切成菱形。

    2.熟火腿切成末。

    3.炒锅烧热,倒入猪油至五成热时,放入菜心,温油汆至菜心翠绿时,取出沥去油。

    4.炒锅加鸡汤或鲜汤75毫升、味精、盐、菜心烧沸,用小火稍烩。

    5.再用旺火收稠汤汁,捞出菜心,沥干汤,装盘。

    6.锅内汤汁用湿淀粉勾成薄芡,浇在菜心上,淋上熟鸡油,放上火腿末即成。

    葛洪在坚信炼制和服食金丹可得长生成仙的思想指导下,长期从事炼丹实验,在其炼丹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识了物质的某些特征及其化学反映。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的《金丹》和《黄白》篇中,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炼丹成就,具体地介绍了一些炼丹方法,记载了大量的古代丹经和丹法,勾画了中国古代炼丹的历史梗概,也为我们提供了原始实验化学的珍贵资料,对隋唐炼丹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成为炼丹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著名炼丹家。用法:中餐、晚餐。

    功效:防癌抗癌调理、便秘调理、口腔溃疡调理。

    营养分析:蚕豆中含有丰富的钙、锌、锰、磷脂等,是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并含有丰富的胆碱,有增加记忆力和健脑作用。对于正在应付考试或脑力工作者,适当进食蚕豆可能会有一定功效。蚕豆中的蛋白质可以延缓动脉硬化,蚕豆皮中的粗纤维有降低胆固椁、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同时蚕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对预防肠癌有一定的作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