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赚钱的九个人:享誉全球的九大富豪经商谋略-第三位墨西哥“美洲豹”——卡洛斯·斯利姆·埃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CarlosSlimHelu)

    职务:电信业大亨

    身价:490亿美元,2007年《福布斯》(Forbes)“全球富豪排行榜”第三位。

    成功理念:一切以便宜为标准,让业务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这个墨西哥人的声誉早已超越了他的祖国,在几乎所有的美洲国家,人们都会经常听到媒体谈起他的名字,他被人称为墨西哥“美洲豹”。

    他一手创办的墨西哥电话公司是该国最大的企业之一,他控制的美洲移动电话公司拥有4000万用户,是整个拉美最主要的移动电话公司,也是世界第七大移动电话公司。另外,在这个产业里,他还控制着巴西一些移动电话公司,并在秘鲁等国家的移动电话公司中拥有相当的股份……有人开玩笑说,整个美洲都在通过他交谈。另外,他还购买了大批网络公司和电子设备生产企业,甚至和比尔·盖茨合作开办西班牙语的网站,试图在新技术领域开拓自己的另一片领地。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说:“现在,我的主要任务就是理解正发生的事情,并且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人说:“过去20年中,他显示出一种神秘的能力,能够找出被人低估的公司,然后改造它们,把它们变成赚钱的机器。他挑选股票和公司的能力可以被称为‘拉丁美洲的沃伦·巴菲特’。”

    1.自幼接受熏陶,商业意识极强

    事实上我们不可否认——财富的创造是具有天赋性的。而黎巴嫩显然就是这样一个拥有财富天赋的国家。

    1940年1月,出生于墨西哥城的卡洛斯·斯利姆·埃卢身上流着的正是黎巴嫩人的智慧血液,他的祖父是19世纪的黎巴嫩移民,而他则是这个家族的第三代。

    在卡洛斯的父亲胡里安·斯利姆身上明显地烙着黎巴嫩商人的标志——精明、勤奋而充满财富智慧。正是他身上所拥有的这些经商天分,为卡洛斯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他敲开了通往财富的大门。

    20世纪初期,埃卢的父亲,当时年轻的胡里安·斯利姆在墨西哥城的国家宫殿附近开设了第一间商铺,为了表示他们对故国黎巴嫩的缅怀,也为了表示他对中东祖籍的骄傲,胡里安·斯利姆把他的商店取名为东方之星。因为东方之星的地理位置非常好,自然生意也是红红火火,并且慢慢成为当地比较知名的商号,这为斯利姆家族积累了第一笔财富。

    随后,由于1910年的墨西哥总统大选引发了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是继墨西哥王国独立战争和革新运动之后,一次更为深刻的反殖民、反特权斗争,而其中又以土地革命为最主要的变革方向。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精明的胡里安以很便宜的价格大量收购墨西哥城中位置优越的土地,尤其是在西班牙殖民时期留下的一批老式建筑。胡里安不是古董商,当然不会对这些古董级老屋有什么特别的嗜好——真正吸引他的,不是这些老建筑本身,而是这些建筑所占领的土地。事实证明,他的眼光极富前瞻性。

    革命以它强大的变革力推动了墨西哥社会民主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使这个衰败潦倒的国家逐渐告别了动乱与贫穷。另外,由于这次革命最终以资产阶级的胜利而告终,墨西哥新建立的国家政权对所有的土地均进行了产权确认,这使得墨西哥的国民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在这场风暴过后的几年里,胡里安·斯利姆在墨西哥城拥有的大量地产,成为了他迅速积聚财富的“聚宝盆”。

    胡里安非常重视对儿子进行商业教育,从年幼的时候开始就培育卡洛斯的商业意识,在卡洛斯8岁时,胡里安就让他到自己的商店里去帮忙。12岁的时候,他与众不同的商业才能就已经开始显露。不过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求学时,卡洛斯并没有选择与商业相关联的学科,而是学习了机械专业——如果按照自己的选择,他将成为一名工程师。1961年,卡洛斯大学毕业,起初他非常珍惜自己在数学方面的才华,先给一些公共或者私人机构上课,其中包括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等国际性机构。不过没有多久,他就决定继承家族产业,真正开始经商,斯利姆家族的生意也由此走向了辉煌。

    2.巧借西风,强将手下无弱兵

    战争与动乱使得民不聊生,在此之际,不会经商的人只能宣告破产,而卡洛斯却把危机转化成时机,并借此壮大自己。

    卡洛斯的发迹之路与其父亲有着惊人的巧合,他获得财富的时机同样源于一场大规模的动乱。

    不过这次并不在墨西哥,而是在中东。1979年,伊朗国内爆发革命,接着伊朗又和伊拉克开战,两伊战争爆发使石油产量锐减,国际石油市场价格骤升,每桶石油的价格从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第二次中东石油危机正式爆发。但到了1982年,随着石油危机的化解,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突然下跌,而拥有700立方米天然气储量的墨西哥正是拉美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石油工业在墨西哥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石油价格的突然下跌,直接导致了墨西哥出现经济滑坡。大量公共债务几乎让整个国家陷于崩溃。沉重的外债偿付负担和严重的本国资金外逃,更加剧了投资资金枯竭。同时企业倒闭和失业增加诱发的各种经济及社会问题,迫使政府进行了一系列应急性和结构性经济调整及改革。但这样的危机却给对财富有异常嗅觉的人带来机会,于是属于卡洛斯的年代到来了。

    突然爆发的这场经济风波,触动了卡洛斯购买“便宜货”的商业神经。他不仅把自己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这一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比父亲更大胆更不遵循传统观念。

    卡洛斯先是在墨西哥城组建了卡尔索集团,奠定了当今拉美最重要的工业联合体雏形的基础。随后,他开始进行一场疯狂的低价收购行动。在短短的数年里,墨西哥最重要的烟草公司、负债累累的汽车配件厂、颇受欢迎的餐饮连锁企业,甚至礼品公司都成了他的收购目标。

    当有人问到他有没有什么收购的标准和原因时,他的回答在意料之中又出乎大家的预料之外,他说:“因为它们便宜啊!”仿佛自己的商业思维和许多在超市里采购的家庭主妇没有什么两样。不过,即使收购了如此众多的企业,形成了如此庞大的商业集团,但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卡洛斯和他的企业却一直非常低调和神秘,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然而,也就在这时,随着财富的不断增长,卡洛斯·斯利姆获得了不少与墨西哥政府高层、社会权贵接触的机会,并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这为卡洛斯进军电信产业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在一系列的疯狂并购后,卡洛斯·斯利姆完成了卡尔索的基础架构,并进行了成功的重组。危机总会过去,1986年,墨西哥加入关贸总协定,开始了由内向外发展模式的转变,经济开始逐步复苏,并保持低速增长,国际储备和外资又开始进入墨西哥,并在这个国家寻找投资机会,已经初具规模的卡尔索集团自然成了良好的合作对象。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卡尔索集团已经成为当时墨西哥最著名的工业联合体。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通过近10年的收购和发展,卡洛斯·斯利姆大约拥有了高达74亿美元的资产。

    3.频频出手,野心勃勃,势不可挡

    拉美头号富贾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已把业务范围逐渐拓展到了墨西哥境外。虽然他从未公开承认有意把生意做到国外,但在2004到2005年这12个月里,他从不少亏本出售的买家手中收购了一系列公司,大有建立第一家泛拉美公司之势。

    2005年8月,墨西哥电信公司以投标的方式成功竞买到巴西固定网络运营商Embratel的30%股份。同时,它以4亿美元的现金买下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MCI集团52%的股份。在竞买的过程中,虽然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onica)带领下的一家联合企业出资巨大,但最终仍不敌卡洛斯领导的墨西哥电信公司。

    在2004年,Telmex公司还以2.07亿美元从AT&T拉美公司手中成功收购了其在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和秘鲁的分部。AT&T拉美公司由于现金不足,资金无法运转,不得不撤出南美市场。这已经不是第一家因现金问题而撤退的美国巨头了。随后,Telmex公司出资3.7亿美元买下巴西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Net的控股权,并且Telmex还买下了Chilesat公司和Techtel公司,Chilesat公司是智利第三大长途电话服务供应商,Techtel公司则是一家阿根廷的数据服务公司。

    与此同时,Telmex旗下的一家移动公司AmericaMovil也与巴西的无线运营商BCP公司签下协议,以6.25亿美元买下该公司。被AmericaMovil收入囊中的还有阿根廷、厄瓜多尔、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境内的相关企业。

    然而,实施这些疯狂收购行为的,竟然出自一位在10年前才首次涉足电信业的商人之手。据业内人士分析,卡洛斯·斯利姆·埃卢通过房地产和雪茄销售等生意已经积累了140亿美元的财富。

    虽然卡洛斯出手频频,但不要以为这些收购都是通过举债求增长的项目。事实上,卡洛斯确实有这样的实力。卡洛斯·斯利姆旗下的企业凭借其在墨西哥的垄断地位获利颇丰,他再利用这些资金去买廉价的公司,进行价值投资,逐步把业务范围从墨西哥国内拓展到国外,卡洛斯的野心可见一斑。

    4.高瞻远瞩,追求商业全球化

    对于卡洛斯而言,除了让业务“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以外别无选择。作为拉美的经济强国,墨西哥的经济发展势头并不强劲。虽然Telmex继续增加线路,但这些线路大都分布在下面的村、镇,利润相对较低,而且这些线路还是迫于墨西哥电信管理当局的压力不得不增加的。

    扬基集团的拉美电信分析师沃利·斯温曾经预言:“我认为,墨西哥电信业的发展势头不会像以前那么强了。虽然他们安装了大量线路,但大多数都不在中心城市。他们做的只是社会服务性的电话业务,而非促进企业长足发展的行动。”

    标准普尔驻墨西哥城的电信分析师曼纽尔·格雷纳说:“卡洛斯发现了许多廉价资产、正在重组的公司和准备放弃原有投资的股票持有人。”

    2004年,美国对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抗议,指出Telmex公司对希望使用其网络打越洋电话的竞争对手要价过高。WTO支持了美国的抗议,跨国连接费用的改变直接影响Telmex公司的收益。

    但是,对于具有较强政治意识的卡洛斯而言,这件事又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Telmex公司曾对墨西哥的政客们说过,墨西哥需要一家“由国家扶持的龙头企业”。并且,20世纪90年代末期墨西哥的一项竞争性监管新制度出台,Telmex的这一观点大大帮了它一把。但如果Telmex被发现利用从本国消费者身上赚来的钱投资海外市场的话,它这个观点的保护作用就没那么强了。不过卡洛斯又说:“我们公司对墨西哥的投资依然很大。同时,我们有可能在拉美把Telmex发展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性企业。”

    Telmex公司疯狂收购的另一原因,就是为卡洛斯企业每年的巨额利润找到“出口”。每年,卡洛斯旗下的企业有15亿美元的现金收益。虽然国际上的电信公司因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合并热潮而债台高筑,但卡洛斯旗下的企业扩张所用的全是自己的现金。当Telmex买下巴西有线电视运营商Net的控制股权时,他根本就不需要找银行来帮忙。

    另外,业内分析人士还指出了这次收购狂潮背后的第三大因素。这是因为西班牙电信公司在南美疯狂并购了许多企业,声势逼人。2004年,该公司斥资58.5亿美元,买下了美国南方贝尔公司在南美的企业。同时,西班牙电信公司也大举进入了墨西哥,而这里正是Telmex的本土市场。Telmex也不怕其他竞争对手,但它害怕西班牙电信。因此,它开始进军巴西,因为巴西是西班牙电信的势力范围。

    如果西班牙电信想在墨西哥和Telmex打价格战,Telmex本来可以通过收购行动警告对方。但现在,Telmex已经具备了在他国市场打击对手的能力了。

    专家指出,这两家跨国企业都还年轻,对真正意义上的竞争也还不是很习惯,但现在,他们得面对来自对方的真枪实战了。在未来的3~4年里,竞争态势将会变得很有意思。

    5.懂得收购,更懂得卖出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不单单只会疯狂地收购,还懂得将所属的公司出售买个好价钱。

    在2006年3月,MCI集团董事会决定接受Verizon公司76亿美元的出价,而放弃了Qwest电信公司91亿美元的出价。

    人们会有疑问,为什么MCI集团会放弃高价,而接受低价?这其中卡洛斯·斯利姆的功劳不少。卡洛斯·斯利姆握有MCI集团45%的股票,是这家集团的最大董事,他说服MCI其他董事接受Verizon,并力排众议放弃Qwest。

    这场竞购战中最大的赢家是墨西哥的电信业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卡洛斯成功地将他在MCI的业务升值到10亿美元之上。卡洛斯在MCI的股票将会以现金形式全部为Verizon收购,并且价格高于MCI的其他股东。

    在与Verizon达成的协议中,Verizon购买卡洛斯控股的各类MCI实体的股票,总计4340万股。卡洛斯在这些实体中所占股份达13.4%。Verizon以每股25.72美元的价格现金购入卡洛斯所持有的MCI股票。而付给其他的股东则是每股23.50美元。并且,卡洛斯的股票将全部以现金支付,其他的股东现金支付的只达三分之一。

    Verizon还许诺,一年内股价若持续增值,卡洛斯还会获得一定数额的补偿。假如Verizon股价一年内超过35.25美元(Verizon收购完MCI股票后不久,Verizon股票上升到35.07美元每股),超过部分将按每股普通股的0.7241支付给卡洛斯,每股的价格可能会超过27美元。

    6.从来没有人在美洲打败他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被人称为墨西哥的“美洲豹”,他的电信业几乎垄断了整个拉丁美洲,在墨西哥他更是独树一帜,无人能比。跨国巨头们从来没有在美洲打败他。

    20世纪90年代初期,墨西哥新任总统卡洛斯·萨利纳斯主张墨西哥国有企业私有化,直接促使大批墨西哥大型国有企业的出售。

    因为和政府有着良好关系,卡洛斯·斯利姆在这次私有化过程中获益匪浅。卡洛斯·斯利姆的卡尔索集团以176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原本国有的墨西哥电话公司。这个价格简直让人难以相信,要知道在出售之前,这个国有电话公司是早已垄断墨西哥固定电话市场的老公司,仅仅就凭这一点,就有无法估量的潜在价值。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墨西哥人在卡洛斯·斯利姆完成这次交易后发现,虽然私有化了,但墨西哥电话公司的话费标准开始急剧上调,服务质量却没有任何提高。

    没有人知道这里面存在的秘密。这次收购在当年给了卡洛斯·萨利纳斯的政坛反对派以及其他竞争对手以口实,并联合发起对这桩收购案的调查。有人说墨西哥电话公司和其他公司一样,都是腐败的产物。不过,尽管受到了调查和用户的抗议,卡洛斯·斯利姆还是照样保持垄断的姿态,调查与抗议对斯利姆来说并不可怕。

    扩大地盘的最佳手段就是收购,但在20世纪90年代,卡洛斯·斯利姆跳出了过去“什么便宜买什么”的收购标准,他把收购的目标基本锁定在整个拉丁美洲的电信和高科技产业。

    1996年6月,卡尔索集团在苹果电脑公司处于低谷时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了该公司部分股票。一年之后,苹果的产品iMac带动该公司股票上升,每股飙升到100美元,卡尔索集团从中获益匪浅。另外,他还以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加拿大贝尔电话公司和美国的SBC通信公司,成了加拿大最大的电信公司之一。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被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挤垮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无线联机服务公司成为卡尔索集团的一员。1999年,卡洛斯·斯利姆又以5750万美元收购了在迈阿密成立的Toppt网络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在收购了这家网络公司后,卡洛斯联络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创立了真正面向全美低收入者的西班牙语居民的门户网站。

    在卡洛斯·斯利姆疯狂收购世界大量电信公司和高科技企业股票的时候,很多跨国电信巨头却试图走进墨西哥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希望能在卡洛斯·斯利姆的“老巢”打下一片立足之地,要在这个巨大的垄断市场里和墨西哥电话公司一比高下。

    在众多的卡洛斯·斯利姆的跨国挑战者当中,其中最具实力的就是当时被称为电信产业巨头的AT&T公司和美国世界通信公司——它们分别在墨西哥建立了两家电话公司,并持有49%和45%的股份。不过,在墨西哥——自己的“老家”,卡洛斯·斯利姆从来不怕挑战,再加上这两家母公司都暴露出了严重的财务问题,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甚至还申请了破产保护,它们在墨西哥的分支机构自然不是墨西哥通信公司的对手。

    在另外一个移动通讯领域,美国韦里逊公司和英国的沃达丰公司同样想要在拉丁美洲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并试图挑战卡洛斯属下的美洲移动的垄断能力。但殊途同归,最后的结果是它们和AT&T、世通一样也被迫落荒逃离了墨西哥。它们在墨西哥投资的公司几乎都损失了大约1000万美元,这些损失的钱也大都落入了卡洛斯·斯利姆的口袋。

    如今,在墨西哥,卡洛斯·斯利姆的墨西哥电话公司依旧控制着这个国家90%以上的固定电话业务。在收购了秘鲁等诸多拉美国家的移动通信业务后,它已经成为拉丁美洲最主要的移动通信公司,并因此成为一个拉美国际公司。此外,令人吃惊的是,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根本没有让墨西哥市场出现价格混乱,墨西哥电话公司甚至一点没有降低价格,话费费率依旧是美国的2倍。根据美林银行的一项统计,墨西哥电话公司用户之间的话费,以及本公司用户和其他公司移动电话及固定电话用户之间的话费均为全世界最高。据统计,仅在2003年这一项收入就占墨西哥电话公司年收入的14%。可想而知,这个企业每年为卡洛斯·斯利姆创造了多少财富。

    有人说,卡洛斯·斯利姆的确是个出色的企业家,他是墨西哥的“美洲豹”,但他只能在拉丁美洲令人信服。“任何一个在电信领域寻求突破的投资者都能够遇到好机会,但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美国。”美林银行的分析家这样认为。

    7.垄断给他带来了暴利,也带来了危险

    在动乱不安的拉丁美洲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财富呢?答案似乎就是垄断。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卡洛斯·斯利姆·埃卢显然发现了这个发财的秘密。看看他的一系列收购对象,就知道无一不和整个拉丁美洲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的通信产业有关,垄断给他带来了暴利,也带来了危险。

    截止到2005年底,卡洛斯的墨西哥电话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高达90%,他的美洲移动通讯公司更是拉丁美洲为数不多的跨国移动服务商,另外,他在秘鲁、加拿大等地的通讯公司,同样在当地市场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卡洛斯的另外两个重要的领域——银行和金融业,情况同样如此,他的垄断让跨国集团们无法染指墨西哥国内的任何行业。

    在资本主义社会,垄断是暴利的基础。卡洛斯·斯利姆决定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不过他的这个想法正在接受新的挑战。

    长期以来,依靠控制着墨西哥90%长话线路的墨西哥电话公司,卡洛斯·斯利姆曾单方面制定高额的国际长途连接费率,从而提高了美国与墨西哥间国际长途电话的通话成本,并依靠其垄断地位使外国电信公司很难与之竞争。

    2000年8月,美国要求与墨西哥就其电信服务的有关措施进行磋商,但磋商以失败告终。2004年4月,世贸组织裁决墨西哥应大幅削减其国际长途连接费率,从而使美国打到墨西哥的国际长话成本减半。2004年6月,前美国贸易谈判代表佐利克与墨西哥政府发表了联合声明:双方就电信服务的贸易争端已达成协议。根据美墨达成的协议,墨西哥将依据世贸组织的裁决,降低国际长话连接费,并进一步开放其长话市场;作为回应,美方将禁止本国电信公司提供“长话旁路服务”,即租用一条电话线,然后再以更低的价格转卖该线路提供的服务。通常,这种服务不用支付国际长途连接费。据墨西哥有关部门估计,到2006年,美国打到墨西哥的国际长途中有20%采用“长话旁路服务”,墨西哥为此每年损失1.9亿美元。当然在这损失所换来的巨额收入中,卡洛斯·斯利姆占了绝大部分。

    8.一切以便宜为标准

    美国《商业周刊》如此评价卡洛斯·斯利姆·埃卢:过去20年中,他显示出一种神秘的能力,能够找出被人低估的公司,然后改造它们,把它们变成赚钱的机器。他挑选股票和公司的能力可以被称为“拉丁美洲的沃伦·巴菲特”。

    卡洛斯·斯利姆能够成为拉丁美洲首富无疑和这种发现便宜货的能力密切相关。

    我们回过头来看,当年以1760万美元买进现在市值200亿美元的墨西哥电话公司无疑是卡洛斯·斯利姆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仅仅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这家企业就增值了2000多倍,为卡洛斯·斯利姆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卡洛斯·斯利姆的这种神秘的能力还体现在他购买苹果股票的决策上,人们称他为“拉丁美洲的沃伦·巴菲特”是名副其实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苹果”的销售收入下降了17亿美元,而库存成品的价值高达7亿美元,看到“苹果”的危机,人们在市场上开始纷纷抛售苹果股票,股价也一落千丈。卡洛斯·斯利姆却在1997年购买了大约3%的苹果股票,每股支付17美元。就在这次交易完成后的几天,苹果电脑的创始人史蒂夫·钱伯斯返回公司,重新“执政”,并介绍了“苹果”的新产品iMac,12个月内苹果股票骤升到100美元。卡洛斯·斯利姆就此一笔净赚数亿美元。

    人们很难说清楚为什么卡洛斯·斯利姆可以作出如此精准的判断。不过,2004年的一次官司则让我们在佩服卡洛斯·斯利姆的这种能力的时候,又产生了新的遐想。

    2004年2月,美国达拉斯的一个法庭对卡洛斯·斯利姆和另外4名被告判处罚款4.544亿美元。案由是他们合谋破坏商业法规,使康普公司在墨西哥开办分公司的计划落空。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由3个美国得克萨斯人开办的名为COC服务有限公司,拿到了在墨西哥开设美国康普公司分公司的合同,只缺投资人。起先,卡洛斯·斯利姆和他的集团表示了对该项目的极大兴趣,但要求他们提供康普公司的详细发展计划。这种文件是属于公司要严格保护的机密。然而,在获得了康普公司的内部机密后,卡洛斯·斯利姆及其伙伴却音讯全无,一伙人消失得无影无踪。此时,寻求与康普公司合作者的最后期限到了,开设康普分公司的计划只好作罢。令他们气愤的是,几个月后却传来了卡洛斯·斯利姆的集团斥资8亿美元买下美国康普公司的消息。受了愚弄的COC服务公司向法庭控告了卡洛斯·斯利姆、与卡洛斯·斯利姆有牵连的康普公司总裁吉姆·哈尔平以及另外两家公司。

    此时卡洛斯·斯利姆已无所畏惧,因为他手中多了一个赚钱机器,消除了一个竞争对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