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1277米,圆形的火山口直径约1400米,深216米的维苏威火山,位于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西侧,俯瞰着碧波荡漾的那不勒斯海湾,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活火山之一。在过去的一万两千年中,不时喷发的维苏威火山上,一直没有植被长出,山坡显得异常荒凉和险恶。而众所周知的一次即公元79年的火山大喷发,当维苏威神山张开火口、血红的岩浆冲天而出时,火山周围方圆几百里顿时成了一片火海。火山喷出的黑色烟云毒气、灼热的火山灰和因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泥石流毁灭了当时拥有2万人的商贾云集、极为繁华的庞贝古城。
公元79 年8 月初,随着地球内部压力的升高,维苏威火山周围的地区发生了多次震颤,数口水井干涸了, 8 月20 日,这一地区又发生了一次震级不高的地震,激动异常、惊慌不安的马和牛群、出奇安静的鸟,似乎向人们预示着什么。
火山灰是8月23日夜晚或24日清晨才开始从火山口溢出的,下风处的地上铺上了薄薄的一层火山灰,这一切看上去似乎仍无大碍。而让庞贝古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下午1点钟左右,火山开始显露出狰狞的面目。瞬息之间,火山喷出的灼热的岩浆遮天蔽日,四处飞溅,随着巨大的爆裂声,熔岩以大约两倍声速的速度向大气层喷射,浓浓的黑烟,夹杂着滚烫的火山灰,铺天盖地降落到这座城市,令人窒息的硫磺在空气中弥漫,就这样,古罗马的第二大城市庞贝,倾刻间被厚约5.6米的熔岩浆和火山灰毫不留情地掩埋了。
此刻,与母亲一道到米塞纳拜访叔父老普林尼的小普林尼,正在三十多千米之外的海湾另一端的米塞纳海港,他亲眼目睹了这次火山爆发的全过程。孜孜不倦、求知欲极强的普林尼,同时任罗马舰队的海军上将的叔父一样,是罗马帝国的伟大人物之一,他撰写了37 卷自然百科全书。小普林尼以目击证人的身份生动地记述了这场灾难的全过程。
按照普林尼的记述,在火山爆发的第一阶段,天空中的云团,先是像树干一样,然后从顶端发散出分叉,酷似一棵松树,颜色时白时黑,黑白相间,好似含有尘土和火山渣。与此同时,庞贝和附近的庄园,已经变成了一个恐慌的世界。伴随高空气流而至的云团将一切都笼罩进黑暗之中。然后,最小不及米粒、大则似拳头的无休止的岩屑雨接踵而至,这是一种气体释放后形成的多孔的、重量较轻的石头,但实心石头却占到了大约10%,不少人丧生于这些飞快下降的抛射物的重击之下。短短18小时内,维苏威火山共喷发出超过100亿吨的浮石、岩石和火山灰,火山灰几乎覆盖了所剩的一切(最深处达19米),这座建于公元前六世纪,曾被誉为美丽乐园的繁荣古城庞贝,就这样从地球上消失了。火山喷发后好长时间才冷却下来,大劫后,过去非常熟悉的几十万顷林场、草场以及与林地接壤的繁华庞贝城都不见了,只剩下火山岩浆冷却后留下的一条一条像河流的长长焦土地带,周围一片死寂,静寂得让人生忧! 直到18世纪初期考古挖掘以前,庞贝一直是在地面上被勾销了的古城。
根据科学家测算,这次火山爆发持续了三十多个小时,喷发到地面的物质大约有3立方千米,史称“庞贝爆发”,它在我们所知道的火山爆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人口稠密区最大的火山爆发。
喀拉喀托火山大爆发
火山活动力的强弱,并不取决于火山的高低大小。位于印度尼西亚巽他海峡中,拉卡塔岛附近,海拔仅为813米的喀拉喀托火山,便在1883年发生了一次6级大爆发,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人称“声震一万里,灰撒三大洋”。
据记载,喀拉喀托火山的第一次爆发发生于l680年,200年后,这里已成为一片郁郁葱葱的热带丛林,人们都认为它已成了一座死火山。然而,1883年8月27日,喀拉喀托火山的史无前例地大规模爆发,这次历时99天的火山喷发所释放出的250亿立方米的物质以及继而发生的海啸,无情地摧毁了三百多个村庄和城市,36417人死于非命。而原有喀拉喀托火山的三分之二在爆发中消失,新的火山活动自1927年又产生了一个不断成长的火山岛。
喀拉喀托火山自1883年5月20日开始了渐渐频繁的喷发,1883年8月27日黎明,进入了最剧烈变动阶段。据科学家们计算,喀拉喀托火山这次喷发的威力比日本广岛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大一百万倍,每一次喷发都伴随着雷鸣般的巨响传到澳大利亚平原,距离火山74公里至93公里的岛屿都受到灼热的岩浆的侵袭。火山所在的小岛整个岛发生塌陷,岩石和山峰消失在喀拉喀托白热的裂口里,火山喷发物散落区的半径达237公里,厚达30米的火山灰烬和熔岩覆盖住了整个小岛,一切生命都停止了;火山的尘埃达到三万多米的高空,进入并停留在大气层,使整个印度尼西亚日月无光达三日之久,而在以后的三个月内,出现了举世罕见的日落和日出景色。
火山的倒塌激起一连串的海啸和地震潮波,据载,远至南美洲和夏威夷都发生了海啸。不知多少百万加仑的海水,注入沸腾岩石的大漩涡内,然后扩散化为千倍的蒸汽。巨浪和海啸以二三十米高的浪头、每小时740公里的高速越过印度洋,9小时后,巨浪毁掉了印度加尔各答港和澳大利亚珀思港。浪涛冲击到一万二千多公里外的海岸,甚至在阿拉斯加和美洲南端的合恩角也能感受到它的威力。据统计,在最猛烈喷发之后,最大的波浪高达37公尺(120英尺),造成爪哇和苏门答腊的沿岸附近几座城市约有3.6万人丧生。约有六千五百艘大小船只被海啸吞噬,在贝希岛,一艘荷兰汽轮被海浪抛到15米的高空,摔到一公里远的一座土丘上撞毁。
这次喀拉喀托火山大喷发,给人类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9个月后,岛上才重新发现小生物;50年后,岛上动植物才繁茂起来,一度荒芜的小岛重新恢复了生机。地震学家认为,一百多年来,喀拉喀托火山虽有过几次喷发,但火山短时间内不会再诱发大的地震。
1783年的拉基火山爆发
紧靠冰岛最大的冰原瓦特纳冰原(Vatnajokull)西南端,火山裂缝喷发过程中形成的唯一显著地形特征——拉基环形山,即拉基火山,海拔818公尺(2684英尺), 高出附近地带200公尺(650英尺),将冰岛南部东北至西南走向的火山裂缝截为接近相等的两部分,但拉基山并未被裂缝完全绽开,在山坡上裂缝之间只有若干极小的流出少量岩浆的火山口。
火山喷发于1783年6月8日,位于一直休眠的拉基火山,至7月29日,只剩拉基山西南面裂缝还在活动。同日,东北面裂缝开始喷发,其后的喷发几乎全在裂缝的这半边。喷发一直持续至1784年2月初,被认为是有史以来地球上最大的熔岩喷发。
拉基火山位于远离居民点的山区偏僻的地方,所以没有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但在数小时的喷发中,冰岛人意识到一场大灾难正在悄悄逼近。火山灰开始雨点般地降落在整个冰岛上,覆盖了地面,抑制了植物生长。释放出的大量硫磺气体妨碍了冰岛的作物和草木生长,造成大部分家畜死亡。接着来临的冬季对冰岛人来说是严酷难捱的。那里发生了大饥荒,全岛五分之一的人口约9500人被活活饿死。大量的火山气体造成欧洲大陆大部分地区上空烟雾弥漫,甚至波及到叙利亚、西伯利亚西部的阿尔泰山区及北非,最终导致全球死亡人数达上述人数的10倍之多。
1980年的圣海伦火山爆发
地处美国太平洋西北区华盛顿州的斯卡梅尼亚县,位于西雅图市以南154公里。距波特兰市东北85公里的圣海伦火山,是包含160多个活火山的环太平洋火山带的一部分,因火山灰喷发和火山碎屑流而闻名。
自1980年3月,火山冒出蒸汽,开始低水平震动,到5月8日,火山大爆发,并以5月18日清晨发生的剧震闻名于世,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其悲惨之状,令人毛骨悚然。诱发这次火山爆发的部分原因是一次巨大的滑坡,因为该滑坡迅速降低了富含挥发性物质的岩浆的压力。
圣海伦火山爆发的能量总共相当于三亿五千万吨三硝基甲苯,或27000枚广岛原子弹,又或者人类建造测试过的最大当量核武器沙皇炸弹威力的7倍。剧烈的火山灰喷发持续了9个多小时,烟柱高度达到了海平面以上20到27公里,喷发出的火山灰和碎屑的体积达到了2.3立方公里,夷平了附近600平方公里的植被和建筑物,是历史记载中最大规模的一次。
火山爆发引起的剧烈震动,把数英里内的高大的常青树掀起并折断了,一堆堆地码在地上,就像是成捆出售的木材一样。火山爆发引发的大规模山崩使山的海拔高度从爆发前的2950米下降到了2550米,并形成了1.5公里宽、125米深的马蹄形火山口。
山顶的一部分在喷发后变成了小石子和尘土,它们冲到9至11英里的高空,开始时像石油燃烧时冒出的滚滚浓烟,随着气体和火山灰越喷越高,浓烟扩散开去,成了蘑菇云奇观。同时,圣海伦山本身,产生了一种“流动的火山细屑物”——一堵俯冲而下的由热气、热水和火山灰混合而成的高墙,具有最强烈的毁灭性力量。它奔腾呼啸而来,横扫和埋葬一切挡道的东西,倾泻入斯皮雷特湖纯净的水中。
这次火山喷发的间接性破坏,首先随着火山灰的扩散而成。西南风把火山灰刮到了北部和东部,数千平方英里上空,阴霾蔽日,而当火山灰散落在果园里,压弯了华盛顿州农业中心地带脆弱的麦秆,数以千计的人蒙受了损失。另外,山北坡的塌陷混杂着冰、雪和水形成了火山泥流,滚热的泥浆和气体倾入托特尔河的河叉,河水顿时变得像巧克力牛奶一样混浊,泥土沉积后,水位即刻上涨,于是又出现了一堵毁灭性的“墙”(洪水,例如,托特尔河下游的考利兹河流经洛克堡的地方,由于淤泥太多,河床增高了15英尺,在朗维尤下游的河床增高了8英尺),使许多树木、公路、桥梁和房屋从地图上消失了,两岸上被冲毁的树木,互相碰撞着冲向考利滋河和多伦比利亚河,造成了1英里长的木材梗塞。
与此同时,因大量的泥土和岩屑从考利滋河流进了多伦比亚河,致使两英里长的航线堵塞。
57人死亡,250座住宅、47座桥梁、24公里铁路和300公里高速公路被摧毁,1980年的圣海伦火山爆发是美国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和对经济破坏最严重的一次火山爆发。如果火山没有发生在星期天,伐木工人都会在岗位上工作,死亡人数肯定还会高很多。
当然,正如灾难所产生的集体记忆是最宝贵的,屡经劝告依旧拒绝撤离生活了54年地方的84岁的旅馆主人哈利·杜鲁门(Harry Truman)和在冷水山脊(Coldwater Ridge)观测并对火山爆发发出最早报告——“温哥华!温哥华!爆发来了!”——的30岁火山学者大卫·A·约翰斯顿(David A. Johnston),都因这次灾难而成为全国皆知的人物。1982年美国总统里根及美国国会建立了圣海伦山国家火山纪念地,包括了吉福品彻国家森林中圣海伦山周围445平方公里的土地。
坦博拉斯火山大爆发
海拔高达2850米的坦博拉斯火山,是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上的一座活跃的复式火山。1815年,坦博拉斯火山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7级火山爆发,释放出超过1000亿立方米的物质,大量的火山灰落在了远达婆罗洲、苏拉威西岛、爪哇岛和马路古群岛的区域。至少有71000人死亡,其中有11000—12000人是直接死于火山爆发(大部分学者估计有92000人死亡,但也有人指出,这一数字是一个过高的估计)。
1851年4月中旬,随着1400公里外都可以听见的巨大的爆炸声响,火山灰瀑布般倾泻到松巴哇岛以及龙日、巴厦、马都拉和爪哇等其他岛屿。无数沙土及火山灰抛向方圆500公里的天空,整个天空被黑色笼罩着,漆黑一片,黑暗使得与法国领土同样大小的这块土地上的几百万人陷入恐慌。
在火山口40公里外的地方,火山灰足有13米厚。距坦博拉斯3公里处地区的住宅及其他建筑,被厚厚的火山灰压垮。距坦博拉斯750公里处的婆罗岛上落下的火山灰,当地人将这称为“火山灰灾年”。而火山附近的国家——别加特、桑加尔、捷姆博罗及栋普和比马的大部分地区的火山灰有一公尺厚。
坦博拉斯火山抛向大气的火山灰影响了北美洲和欧洲的气候,造成全球气候异常:伦敦的气温比常年下降了2—3度,爱尔兰和威尔土都发生了饥荒,北美洲那一年农作物歉收,家畜死亡,亦导致了19世纪最严重的饥荒。因而1815年被称为“没有夏日的年份”,而所有这一切都归咎于几千公里外的坦博拉斯火山。
原来构成这座火山的几十亿立方米的岩石,变成了碎石、赤热的沙土和灰烬,火山高度由原来的4000公尺降低为2500公尺左右,同时,150立方公里(根据保守估计)山岩的移动,导致了一个直径为7000公尺,深度近700公尺的巨大火山口的形成,这个大土坑中可以顺顺当当地放进不止一个埃菲尔铁塔。正如著名的比利时火山专家哈伦·塔齐耶夫在《面对魔鬼》一书中所形容的那样:“假如如此大量的火山灰和石块喷射在巴黎,那巴黎将会耸起高达1000多公尺的坟丘。”
坦博拉斯喷发散发出来的能量,相当于20万个原子弹爆炸的能量,使得这块曾经繁荣的地方变成了一片荒原。在此次喷发中死去了92000人,整个地区仅有29人幸免于难。火山喷发后,接踵而来的是比马湾的海啸和饥荒——无数楼房被摧毁,大树被连根拔起,锚地里的大商船被抛到岛上很远的地方;松巴哇岛上饿死4.8万人,巴厘岛也有近5000人死于饥荒。
总之,震惊整个印度尼西亚群岛甚至整个世界的坦博拉斯斯火山喷发,是历史上近几千年来危险性最大、最具破坏力的灾难之一。被这次火山爆发掩埋在厚达3米的火山灰沉积物之下的文化遗产,于2004年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被发现。
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大爆发
地处菲律宾吕宋岛三描礼士、打拉和邦板牙三省的交界处,海拔1436米的皮纳图博火山,岩层主要由安山岩和英安岩构成,是一座层状活火山。
经过600多年的沉寂,皮纳图博火山在1991年6月9日突然猛烈喷发,这次火山爆发的指数为6,与上一次已知的爆发相距450至500年(火山爆发指数为5),与上一次达到火山爆发指数6的爆发则相距500至1000年。火山喷发的强度是1980年圣海伦火山的10倍,仅次于1912年阿拉斯加州卡特迈火山喷发,因此,被火山学家评为20世纪地球上第二大火山喷发。
1991年6月15日发生的皮纳图博火山大爆发,持续时间为两年之久,抛出的火山碎屑物总体积超过5立方千米,沿山坡滚滚而下的火山碎屑流,填满了附近的深谷,最厚达200米。到1996年,这些火山堆积物的温度还有500C°;同时,原来的火山锥因爆炸崩塌,高度降低了约300米,形成直径为2.4公里的新火山口;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覆盖方圆近4000平方公里的区域,火山灰厚度达5厘米,不但农作物惨遭掩埋,而且房顶也披上了一层厚厚的尘衣,甚至离火山约40千米远的苏比克海军基地也因火山灰的降落受到严重破坏,如若是下雨天气,则会形成火山泥流。另外,火山爆发喷出的2000万吨二氧化硫,加之大气中遮天蔽日的火山灰尘埃,使得全球气温降低了一摄氏度,并且数月后,二氧化硫大量注入平流层的气溶胶,形成了一层硫酸雾,使得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约0.5摄氏度,臭氧层损耗亦短暂大幅增加。
鉴于在6月15日前,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火山学家所做出的比较准确的预测,6月10日起,先后约有25万人从火山旁边及附近的低地撤走,附近机场上的飞机也撤离了,这样至少避免了五千人死亡和两亿五千万美元的财产损失。由于预防措施得当,皮纳图博火山喷发仅造成了800人死亡。尽管这并不是人类历史上伤亡最重的火山爆发,但是此次火山爆发导致10万人无家可归,有100万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造成5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其灾难性后果也是罕见的。
马提尼克岛培雷火山爆发
加勒比海东部西印度群岛中的马提尼克岛,是法国的海外领地,风光旖旎,多火山,它的名字意为“花的岛”。位于岛北部的培雷火山,是一座活火山,是全岛最高峰,高1350米。在1902年,培雷火山剧烈爆发,是历史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火山喷发,摧毁了岛上著名的旅游胜地圣皮埃尔市,几分钟内,约二万六千至三万六千人丧生,仅4人生还,是世界上损失最惨重的灾难之一。
培雷火山在1753年曾小规模地爆发过,当时圣皮埃尔市初具雏形。此后时断时续地喷出烟火,但并没有给居民带来不便,反而成为了圣皮埃尔的独特风景。市民和旅行者常来到硫磺味弥漫的火山附近观赏、野餐、泡温泉。
1902年2月起,培雷火山渐渐开始了异动。居民们发现,他们的银器表面莫名其妙地变黑,动物则表现得烦躁不安,许多动物死亡,牛在夜间大声叫唤、蛇类迁居、鸟兽纷纷离开附近的森林。其实这都是火山将要喷发的警报,空气中含硫气体浓度增加,所以银器表面反应成黑色的硫化银。但是世世代代与火山和睦相处的市民并没有在意。
到了4月23日,火山口发出了打雷般的巨响,冒出了黑色烟柱,纷扬而下的火山灰,铺满了街道和屋顶,并散落到培雷火山口5英里外的圣皮埃尔城内。紧张的居民们关闭了学校和店铺,躲到家里避难,但几天后,火山又离奇地安静了,人们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但在几天后,山顶上的湖泊在地热作用下沸腾起来,原来从山上流过圣皮埃尔的小溪,竟变成了沸腾的河流。后来,培雷火山的山顶上形成了一个非常恐怖的黏稠的熔岩尖顶,在崩塌前,竟高达200米。据专家分析,如果没有连续3次崩塌,它的总高度有850米!
早在火山喷发前的一个月,人们就已经发现了十分明显的前兆:随后,由于愚昧和错误的决策,悲剧降临到了圣皮埃尔。4月2日,开始有大量硫化氢气体从培雷火山喷出; 23日,火山喷出粉尘,使得正午时分的天空都变得昏暗; 27日,火山湖开始不断冒出水蒸气;5月2日,火山发生了猛烈的喷发,大量熔岩和泥土落到附近河中使河水沸腾起来。汹涌的熔岩瞬间把城外3公里处的一家糖厂连同150名工人吞噬得无影无踪。当熔岩流进海水时,海水迅速化为蒸汽,离岸50米内的海滩见了底,连锁反应引发的巨浪,吞没了许多渔船; 4日,山顶上传来如雷的炸响; 5日,山坡上出现了几处火山口,粉尘和石子、泥浆、岩浆从火山口流出,刺鼻的硫磺味笼罩着圣皮埃尔城; 6日,火山灰笼罩了全镇,在天昏地暗中纷纷扬扬,降落在周围地区……
培雷火山在19世纪50年代就曾喷发过,现在又出现了这么明显的征兆,可是这一切都没有引起政府的警惕,预报灾难、疏散居民等应有的措施都迟迟没有出台。
5月7日夜里,火山停止了连续十几天的剧烈活动,恐怖的轰鸣声消失了,市民们开始庆幸大难已经过去,都放心地睡了个好觉。到了8日早晨,七点半钟的时候,一片寂静,似乎培雷火山已经彻底停歇了它的暴怒。
可就在这诡异的寂静之后,8日早上7点52分,培雷火山猛烈地爆发了。山体猛然炸裂开来,巨大的火舌随着震天的巨响直冲向数百米的高空,1100平方公里的马提尼克岛战栗了。温度高达800℃的有毒气体和火山灰裹挟着岩弹和灰浆喷薄而出,形成了大量的黑烟和一片白色的汽云——这种致命的云状物由热气和大量的液化了的火山微粒聚集而成,内部还发出一道道紫色的Z形的闪电,它迅速移动,遮蔽了太阳。火山灰雨和熔岩,还有有毒烟雾,如噩梦般向圣皮埃尔城袭来,滚烫的熔岩所到之处,房屋瞬间成为废墟,森林在高温下化作灰烬,海水也变得翻滚沸腾,人们有的被滚烫的熔岩吞噬,更多的窒息而死,圣皮埃尔当时的3万人口中,只有4人幸存。圣皮埃尔城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
圣皮埃尔消失后,马提尼克的首府改为法兰西堡。而废墟旁边新建了一座同名城市,设立了地质实验室和火山学博物馆,废墟成为了最好的展览品。
培雷火山的爆发极大地破坏了马提尼克岛的经济,骇人听闻的伤亡人数,使得政府一度计划让所有岛民撤离。今天的马提尼克岛,经济已经得到重建,人口有32.7万,大约是火山喷发前的2倍。
哥伦比亚内华达德鲁兹火山大爆发
1985年11月13日,哥伦比亚常年被积雪覆盖的内华达德鲁兹火山,在沉睡了几百年之后突然爆发了。滚烫的岩浆和火山灰,融化了冰山积雪,混合后,卷着泥浆和石块,汇成了巨大的泥石流,倾泄而下,山谷被淹没,桥梁和村庄被无情地吞噬,小镇阿莫罗被彻底席卷,造成25000人死亡,数万人流离失所。
在这场灾难中,内华达德鲁兹火山的喷发强度其实并不大,不幸的是它喷出的炙热的火山气体融化了古老的冰川,并与融化后的水混合,形成泥浆顺流而下,不断把沿途的泥土和岩石“裹挟”进来,从而形成破坏力极强的泥石流,厚度最高达40米左右。重力作用下,这头怪物以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冲向人们聚居的河谷,几全摧毁了托利马省的阿莫罗镇。
阿莫罗镇离火山口有46英里(约合74公里),但在火山喷发后的两个半小时,泥石流短短几分钟就席卷了整个小镇,城镇被几米厚的岩浆、石块和火山灰层层埋没,四分之三人口丧命其中。据统计,这次灾害的受灾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两万公顷农田和园林被毁,15万头耕牛死伤;受灾人口更高达13万,死亡2.5万。
哥伦比亚总统贝坦库尔在灾难发生后迅速赶赴灾区指挥救灾,火山周围180公里的区域被划定为“灾区”。全国的部队、救护人员和医务人员、红十字会、救灾志愿者都在动员下奔赴灾区救灾。大批的救灾物资也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世界许多国家纷纷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援助,特别是拉美国家,如智利、委内瑞拉、墨西哥、秘鲁、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美国、法国、西班牙、瑞典、芬兰、奥地利等国和联合国、欧共体等国际组织都向哥伦比亚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救灾物资。
痛定思痛,反观这次可以和维苏威火山爆发相比的有史以来最惨痛的火山灾难,为什么沉睡400多年的火山会突然爆发呢?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一方面这是火山活动的正常现象,尽管有的火山可能1000年都不爆发;另一方面,安第斯山脉下的岩浆要比夏威夷的岩浆更具粘性,能够保持住气体,使压力得以增加。此外,我们也应该反思,火山附近也不应居住这么多的人。正如一个哥伦比亚人说的:“对待大自然,凭经验和想象不行,应采取科学态度”,我们的确应当从灾难中吸取教训。
阿拉斯加卡特迈火山喷发
1912年的卡特迈火山大爆发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卡特迈火山海拔2047米,位于阿拉斯加半岛和大陆相连部位东侧。
1912年6月,卡特迈火山喷发前,山谷里就开始出现裂缝,并喷出大量烟灰等火山物质,堆积了厚度达200米的火山灰,地下大量的炽热气体不断从成千上万个喷气孔中喷出,有的喷射高度达350米,山谷终年笼罩在火山烟雾中,后被人们称作“万烟谷”。6月6日,火山猛烈喷发,山顶炸裂塌陷,形成一个长4.8公里、宽3.2公里、深1127米的火山口,同时,山口下方新诞生一座火山,名叫诺瓦拉普塔,汹涌的熔岩如瀑布倾泻,奔流24公里,将山谷中沿途的树木全部化为焦炭。
这次爆发的总喷出物达290亿立方米,约等于138条巴拿马运河的开挖量。火山灰厚30厘米以上的地区达7800平方公里,40多个山谷覆厚达90~213米,景象就如月球一样。而谷底的热泉又冲破覆盖层从孔洞中喷出,形成了“万烟齐发”的奇观。同时,大量的粉尘烟雾进入同温层,遮蔽了阳光,影响了当年的气候,北温带的夏季太阳辐射量减少10%,气温较往年明显降低。
由于卡特迈火山临近北极,人迹罕至,所以这次爆发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所构成的奇异景致,1918年,这里被辟为卡特迈国家名胜地,游人不断。最著名的火山胜景就是万烟谷。同时因当地景观酷似月球,被人们称为“地球上的月亮”,60年代时 “阿波罗”登月宇航员就曾在这里训练。
现在,火山活动已经渐趋减弱,喷气孔仅剩下几个。自然生态开始恢复,被炽热火山物质覆盖的不毛之地,渐渐长出了地衣、苔药、乃至高等植物。糜、熊等动物也逐渐在谷中出没。
日本云仙岳火山爆发
云仙岳位于日本九州岛岛原半岛中部,距长崎约40公里,海拔1359米,是一个复式火山群,最高峰是普贤岳,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之一。这里是著名的风景区,背山向海,风光旖旎,在山上可以眺望四面八方的火山锥。东面是终年烟云缭绕的阿苏火山,南面是雾岛火山群,西面是野田半岛、五岛滩北面为多良岳。云仙岳中还有多处宜人的温泉,最著名的是云仙温泉,又被称作“云仙地狱”。1934年这里被开辟为云仙国立公园,是日本最早的国立公园之一,作为观光胜地而闻名,每年到这儿来的游客不计其数。
拥有醉人风光的同时,云仙岳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喷发,造成了巨大灾害。最大的一次是在1792年2月10日,云仙岳东北斜坡开始喷火。10天后,熔岩流涌出,沿着山波直泻而下,把森林、道路和各种房屋建筑一扫而光。同时,出现了大塌方,山体落入海中,引发了海啸。山崩和海啸导致15000人死亡,这是日本史上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火山灾难。这次喷发后,云仙岳平静了整整200年,重新展露了草木葱茏的美景。
1991年6月3日,云仙岳火山又重新对沉浸在美景中的游人露出了狰狞的面孔。汹涌的熔岩和四处洒落的火山砾、火山灰,把这个人间天堂瞬间变成了炼狱。火山灰流以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冲下山坡,短短几个小时,岛原半岛上的好多村庄都被摧毁,迫使火山附近成千上万的人民迁离避难。
这次爆发总共夺去了37人的生命,经辨认,有很多是前来探查的记者和专家,其中有两个人的身份是特殊的,他们是著名法国火山学家卡蒂亚和莫里斯·克拉夫特夫妇,他们在幼年就爱上了火山,共同的爱好引领他们走到了一起,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对活火山的研究上。他们在法国组织了一个 “伏尔甘”火山学中心,追寻着火山之美,他们的足迹遍及世界上所有的火山,卡蒂亚曾经目睹过150多次火山喷发,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多的纪录了,他们出版过20多部专业著作,拍摄了数以千计珍贵的火山喷发照片,还有许多发人深省的影片。哪里出现了火山喷发的征兆,哪里有火山爆发,他们都会马上赶到现场,莫里斯曾说:“如果印度尼西亚的火山活动了,如果夏威夷的火山爆发了,我立刻就会登上飞机,第二天就出现在现场。”他们酷爱冒险,火山口里涌出的烈焰,似乎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卡蒂亚生前曾说:“我并非是与死神调情。但是靠近一只你不知道是否会吃掉你的野兽,这种快乐会使你什么也不在乎。这是否就是冒险的魅力呢?”
他们还梦想着建造一座世界一流的火山博物馆;还希望能够乘一只特制的小舟,在熔岩流中顺流而下;最好能够登上火星,亲眼目睹太阳系中最壮观的,火星上的火山爆发奇观。
可是这些梦想还未实现,云仙岳的情况就引起了二人巨大的兴趣。为了更加细致地观察火山的动静,他们走到最接近火山口的地方,希望能够第一个目睹岩浆从地下冒出的壮观景象。的确,6月3日,地下的火舌冒出来了,就像他们预想的那样突然和猛烈,不料这时他们却遭到了暴风的袭击,被卷进了这场暴风中,再也没能走出这座美丽的火山。
他们太爱火山了,所以抛却了恐惧,走得太近。人们至今猜测着他们为科学献身时的情况:被火山吞噬时,他们究竟是在聚精会神地工作,还是已经准备转身撤退。他们没来得及看到,仅仅在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后不到24小时,6月10日,云仙岳发生了更猛烈的喷发,此后云仙岳地区一直有火山活动,11月,主峰普贤岳喷发,火山岩和熔岩堆积成了1486公尺的平成新山。
1991年,云仙岳打破了自己200年来的平静,大自然的力量永远超乎于人类的想象,或许真的像莫里斯说的那样:“现在,全世界只有20座火山处在人们严密监视之下。目前尚未活动的火山,可能还有上千座。谁知在这剩下的半个年头内,还会酿出什么灾祸呢?”
印度洋大海啸
2004年12月26日是一个黑暗的日子,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印度洋海域当地时间26日上午8时,发生了里氏8.7级的强烈地震,强震引发了印度洋大海
啸。十米高的巨浪摧枯拉朽般地席卷了印度洋沿岸,一些村庄被海浪整个卷走,人们心中的旅游胜地转眼间变成了一片废墟。这场海啸波及12个国家,地跨6个时区、两大洲,25万余人罹难。
随着经济的发展,阳光明媚、风景秀丽的印度洋沿岸,成为许多人理想的度假天堂。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印尼、斯里兰卡等国的海岸度假,他们或是举家出行,或是随旅游团而来。游客们住在紧靠海边的旅馆,一边欣赏迷人的海景,一边吹着带着淡淡咸味的海风。
2004年也一样,12月正是来海滩度假的旺季,26日清晨,一切都是那么平常,每一处度假海滩都是那么美,阳光、沙滩、海水交相辉映,游人在海边惬意地休闲。就在这种令人沉醉的气氛中,声嘶力竭的呼喊打破了平静,“浪来了!快跑啊!”人们猛然发现远处突然出现了十几米高的巨浪,正朝海滩扑来,惊慌的人群开始疯狂地逃命,海浪紧紧跟在他们身后,海水中卷着遮阳伞和沙滩椅,还有游船等常见的东西,如同张着血盆大口的海怪,吞食了难以逃离的一切人和物。除了少数幸运者幸存下来外,在海滩附近的大多数人都被海水卷走了。有的地方第一波海浪并不严重,随之而来的第二波反而把还在庆幸中的人群推入绝望的深渊。
一个目击者回忆:“当时我离海滩只有100多米,只见排山倒海的巨浪从一公里以外压了过来。滔天巨浪闪着白光,越来越快地冲向岸边。凶猛的海浪打过来的时候,我已经惊呆了,竟在原地僵住了。这时候,有人叫快跑,我才缓过神来,拔腿跑向高处的马路,路上站满了人,但我还是不敢停下,继续狂跑。12个小时以后,我又回到海边,看到到处都是烂泥,人群不见了。听说有很多人都已经丧生,还有很多人失踪了。直到现在,我还感到恐惧。”
这次在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底发生的地震级别,经香港天文台测定高达里氏
8.9级,如此高级别的地震,它的能量相当于三千颗原子弹的威力。据规定,达到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就称为大地震。而里氏震级每增加一级,即表示所释放的热能量增大约32倍。所以这次8.9级地震虽然只比唐山高出1.1级,但其释放的能量要高出40倍左右,相当于40次唐山大地震能量的总和,可见这次地震的能量之大。
这次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可能不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但带来的损失的确是最严重的,它波及了许多印度洋沿海国家,包括斯里兰卡、印尼、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孟加拉、马尔代夫等等,最远甚至波及到非洲东部的索马里,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生命财产损失,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在这次大海啸中,共有20多万人死亡或失踪,据印尼卫生部称,共有238945人死亡或失踪,111171人已经确认死亡,失踪人数达127774 ;斯里兰卡仅次于印尼,遇难者总数为30957人,失踪者5637人;泰国确认遇难者总人数为5393人,失踪者中超过1000人为外国人;在印度,官方确认的死亡人数是10749人,失踪人数5640人; 缅甸共有61人遇难,而联合国估计其死亡人数应为90人;岛国马尔代夫至少有82人遇难;马来西亚共有68人遇难,大部分为槟榔屿居民;孟加拉国有2人遇难。 而在非洲东海岸,索马里死亡298人,坦桑尼亚死亡10人,肯尼亚死亡1人。经济损失方面,据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商“慕尼黑再保险公司”(MunichRe)估计,与此次海啸相关的损失总计将达140亿美元。乐观的估计,重建工作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而恶劣的生活环境下可能发生的疫情,将给幸存者带来更大的隐患。
智利大海啸
智利地处南美洲西海岸,它正处在太平洋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的交错地带,地形狭长。两个板块相互挤压俯冲,形成了智利东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它西海岸下的阿塔卡马海沟,位于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上,地表不稳定,地震和火山活动极为频繁。由海底地震和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更是频频出现,成为智利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历史上,智利处在太平洋东岸的一些海滨城市,一直饱受海啸的侵袭,发生过多次城市被毁和人员伤亡的惨祸。
1960年5月,海啸再次降临。 5月21日凌晨,智利中南部港市蒙特港附近海底,发生了世界地震史上最强烈的地震,震级达里氏8.9级,同时在一天半的时间里,发生了至少5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超过8级的达3次。
强震过后,瓦砾下幸存的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更可怕的灾难——海啸就已经袭来。大震使得海水发生了剧烈的震荡,人们突然发现海水迅速从岸边退去,露出了大片的海底,鱼虾贝类纷纷搁浅,垂死挣扎。有经验的人们察觉到大难临头,惊慌地往山顶逃去,企图躲避即将到来的这场灭顶之灾。15分钟后,海水骤然暴涨,咆哮的巨浪翻滚着,最高的达到了25米,向太平洋东岸的智利迅猛袭来。随着海潮持续近几个小时的涨落,刚被地震摧毁的城市又被巨浪洗刷,在地震废墟中幸存的人们又被海水带走,已经预料到海啸并跑到搁浅船只上避难的人们,却没有料到巨浪会把大船轻易拍碎,全部葬身大海。从北到南,从首都圣地亚哥到蒙特港,无数城镇、码头、建筑等一切事物,或沉入海底,或被海浪拍碎了卷走,以蒙特港为中心南北800公里的海岸线被席卷一空。到巨浪退去,海滩上的景象无比凄惨:人畜尸骸在浅滩中无力地漂浮,船舶残骸、建筑碎片、不成形的生活用品、成捆的商品,毫无生气地散落……瞬间,智利境内就有5700多人遇难,8000余艘船只沉没,沿岸大小港口均告瘫痪。
这次大海啸波及范围极广,除智利遭受极大的灾难外,太平洋东西两岸,从夏威夷群岛到俄罗斯、中国、日本、菲律宾等亚洲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地震形成的海浪又以每小时 700公里的速度横扫西太平洋诸岛并在14个小时后袭击了夏威夷,高达 9-10米的巨浪冲垮了夏威夷西岸的防波堤,沿岸大片的土地被淹没,大量的建筑、房屋、电线杆被毁坏。此后8小时,最大达 8.1米的海浪抵达了太平洋彼岸的日本,威风不减的激浪冲向海港和码头,本州、北海道等地停泊的船只,瞬间被击碎击沉,船员和物品被纷纷卷入大海,消失在海浪中。太平洋沿岸的城市、乡村、港湾建筑,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来不及逃离的人们被海水卷走,共造成了日本800人死亡,4000多所房屋被毁,逾百艘船只沉没,15万人无家可归。海浪还将停在码头的“开运丸号”渔轮抛向空中,然后跌落在一个房顶上,至房屋压塌。智利大海啸波及了太平洋西北一隅的俄罗斯,到达勘察加半岛和库页岛附近的巨浪仍高达6-7米,沿岸船只、码头、房屋以及人员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当时勘察加半岛海边码头附近有一所锅炉房,海水突然涌进,使燃烧的锅炉发生了爆炸,在场的工人被炸得血肉模糊,难以在海啸中开展救援,没被炸死的工人只能在海水中挣扎。到达菲律宾群岛附近的巨浪也高达7-8米左右。而中国沿海由于外围岛屿的保护,受这次海啸的影响较小,但在东海和南海均监测到了巨浪。
总之,智利大海啸破坏力极大,波及了太平洋沿岸大部分地区,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啸。
印度尼西亚阿贡火山喷发
阿贡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美丽的巴厘岛东北部,喷发周期约为50年,它是岛上的最高峰,海拔3140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岛上的土著居民信奉印度教,在他们的神话里,印度众神因为爪哇被伊斯兰教控制,为了巩固巴厘岛,把印度教的神山马哈默鲁置于巴里岛上,更名为阿贡火山。巴厘土著居民一向把阿贡火山视为“世界的中心”,最高的神座。在阿贡火山的巴厘岛东面山坡上,巴厘岛人精心营建了一座名为“普拉·毕沙基”的神庙,是岛上的主庙,人们每百年就要到那里举行一次驱邪的大祭典。
1963年,正是祭典的时节,阿贡火山从120年的休眠中醒来。二月份,火山喷发出一股石灰云雾,毒死了当地17名村民。3月18日,火山剧烈爆发,喷出的毒气从山顶袭来,数百名在寺庙中祷告的人即刻丧生,滚滚熔岩摧毁了森林和村庄。而这次灾害直接的凶手则是火山灰云。火山喷出的烟云高达4000米,形成致命的火山灰云,热浪升至1万米的高空,这些热量引发了暴雨,并将升腾在空中的硫酸灰带下来,形成的有毒气体,使方圆10英里内的生灵殒命,最终致使1600余人丧生,8.6万人失去家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