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灾难记录-恐怖地狱:地震灾难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不能忘却的人间灾难——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8秒,在距离北京只有150公里的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特大地震——唐山大地震,震源距地面6公里,它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顷刻间,整个唐山市被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更为惨烈的是强震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

    历史将永远铭记着这一时刻——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8秒,在夜幕笼罩下的唐山市,万籁俱寂,一切安然,但是就在3时42分11秒,在唐山上空突然出现几次强烈的蓝色闪光,接着地上狂风呼啸,惊雷轰响,大地发了疯似地摇撼。大地抖动,天似乎也转了起来。街道、铁路、楼房,在强烈的摇撼之中错位、变形,倒塌……仅仅是几秒钟,唐山就破碎了,一切恢复死寂,唐山被灰色的尘雾浓浓地笼罩着。

    虽然时间短,但就是这短短的几秒钟,唐山市区和农村682200多间民用建筑中,有656100多间倒塌或受到严重破坏。除夜班人员和极少数早起者,绝大多数唐山人还在睡梦中就遭遇了这个浩劫。

    这次浩劫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其中地震震动情况如下,

    极震区(烈度11):唐山市区内,等震线为约略呈北东走向的椭圆形状。北到达煤研所、二十一中,往南到女织寨公社,东起开平区的越河,西至土产仓库、矿冶学院,短轴在5公里上下,长轴约10.5公里,整个极震区面积达47平方公里。

    10度区:东起古冶、大庄蛇公社,北到付家屯公社和王辇庄公社,面积约为320平方公里。

    9度区:东起滦南县程庄,西至宁河岳龙庄,南抵丰南县小集、西葛庄,北到丰润县李庄子—线,面积约为1430平方公里。

    8度区:东起卢龙县石门,两至宝抵县林亭口,北起丰润县北部的火石营,南到渤海边,面积约547平方公里。同时天津市的破坏已达八度。

    7度区:东起抚宁县枣园,西到黄骅旦歧口,往北则到三河、蓟县、遵化以北,往南则至渤海之中,面积约26000平方公里。(7度区虽远离唐山,但竟使蓟县辽代白塔塔身震裂、塔尖坠地;遵化县清东陵包括葬有慈禧的陵墓的石人石兽被掀例;往北万里长城的烽火台倒塌。)

    6度区:大约以承德、怀柔、房山、沧州一线为界,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广大地区。

    唐山市路南区建筑密度达70%,地震发生时,一条长16公里的地裂缝穿过民房、围墙、路基和河渠,如同一道通向地狱的漆黑裂口,使农研所、东新街小学、地委党校、唐山十中、二十九中永远消失了踪影。 在极震11度区内,几乎所有建筑被摧毁。尤其是质量较低的砖瓦甚至被挤成粉砾,钢筋混凝土的梁柱被撕裂、挤酥、折断。房屋砖墙的倒塌、预制板的塌压,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极震11度区内再没有任何立着的建筑物。广大农村的砖石、土墙、房屋全部毁坏,无一幸免。

    地震发生的时间和突然性是地震造成大规模伤亡和损失的主要原因,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又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

    唐山一向被认为地处地震灾害发生率相对较低的地区,所以建筑很少拥有较高抗震级别,而且整个城市位于相对不稳定的冲积土之上。地震摧毁了方圆6至8公里的地区。许多第一次地震的幸存者却丧生于15小时后的7.1余震中。之后还有数次里氏5.0至5.5的余震。在地震中,唐山78%的工业建筑、93%的居民建筑、80%的水泵站以及14%的下水管道遭到严重损坏。地震波及唐山附近许多地区,秦皇岛和天津遭受部分损失,距震中140公里的北京也有少量建筑受损。

    前来救灾的士兵们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眼前是他们不敢想象、不愿看到的残酷事实:—座有着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被彻底地毁灭了。远处和近处的危楼上和废墟上,以及辨不清方向的废墟深处,到处是呼救、呻吟声,士兵们沉默并哭泣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废墟中救出的活人越来越少了。据救灾部队某部现场统计,第—天扒出来的人,救活率为80%左右,第二天救活率减少到30%,往后救活率就更低了,再后,扒出来的除了死尸还是死尸,尸体越堆越高。据统计,这次地震中共有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因为唐山大地震而成为孤儿的人数有4204人,另有16.4万人重伤,7200个家庭全家在地震中死亡。

    地震前后的唐山对比强烈,这个人口稠密的百万人大城市,昨晚还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一夜过后就变成一座地狱。天空弥漫大雾,地动山摇,唐山城市毁灭时扬起、散落、升腾的沙灰、煤屑、黄土以及烟尘所混合而成“惨雾”。雾气中听不见呻吟,听不见呼喊。

    只短短几秒钟,这根中国经济大厦极为重要的支柱,便被无情地摧毁了。唐山经济在这次地震中的直接损失达30亿元以上。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

    震后,国家投资43.57亿元用于唐山恢复建设。历经7年的建设,唐山建成一座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市政建设配套、抗震性能良好、生产、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震后的建筑物均达到了八度设防,“唐山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

    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

    1755年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发生于11月1日早上9时40分。这是人类史上一次破坏性极大和死伤人数极多的地震,约六万至十万人(明嘉靖关中大地震83万死伤)在此次地震中死亡。随之而来的火灾和海啸几乎将大地震后的整个里斯本付之一炬,同时造成葡萄牙国力严重下降,殖民帝国从此开始衰落。

    现代地质学家认为这次地震的级别达到里氏震级9级,震中在圣维森特角之西南偏西约200千米的大西洋中。这次地震的影响第一次被大规模地进行科学化的研究,标志着现代地震学的产生。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也对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启发并推动了神义论和崇高哲学的发展。

    经过现代的研究,人们发现该次地震约持续了三分半钟至六分钟,就在这几分钟里市中心出现了一条约5米(16英尺)阔的巨大裂缝。人们纷纷逃往码头等空旷的地方,这个时候岸边的海水慢慢退去,水位较低的海床上露出已沉没的船只和货物。约四十分钟后,一场海啸再次席卷里斯本,海浪甚至冲到特茹河,摧毁了码头和市中心。而没有受海啸影响的地区也没有躲过灾难,紧接着经历了一场火灾,大火足足燃烧了五天才被扑灭。不仅仅里斯本受灾,在葡萄牙的南部,特别是在阿尔加威,灾难的破坏也是前所未见的。

    约有9万条生命(当时里斯本人口约27万)在里斯本整场地震和海啸中被夺去了生命,85%的建筑物被毁,当中包括刚建成的凤凰歌剧院、里斯本大教堂和嘉模修院等一些著名景点。教堂、图书馆和很多16世纪葡萄牙的特色建筑物被毁,即使在地震中没有即时倒塌的建筑物在后来的火灾中也无一幸免。另外很多珍贵的资料也被大火烧毁了,包括著名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的详细航海记录。现在仍被保留在里斯本市内的嘉模修院遗址,仍然提醒着世人认识这场历史大灾难。

    现代很多人认为,动物能够预测地震,在地震之前就会逃到高处,里斯本大地震前也有对此类现象的记录,这也是欧洲首次对此类现象进行记录。这次大地震也促进了近代地震学的诞生。

    日本关东大地震

    1923年9月1日早上11:58分,在日本的横滨和东京一带,发生令世人感伤的大地震。因为日本的横滨和东京一带被日本称为关东地区,所以世人把这次地震称为关东大地震。

    1923年9月1日11时50多分,当时已接近正午,日本关东地区的大多数人家正在准备午饭。突然,一阵阵可怕的轰鸣声从地下传来,接着东京大地剧烈地抖动起来,刹那间房倒屋塌,许多人来不及反应就被砸死在屋子内。而更恐怖的是烧饭的炉火翻倒,引起木制房屋着火……,此次地震带来了极大的恶果。

    关东大地震的震源在东京湾西南的相模湾,它在东京的西南方约70~80千米,震级为8.3级。关东地区是个统称,除东京和横滨两大城市外,还包括附近许多沿相模湾的小城镇。这里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经济繁荣,是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当大地震来临时,破坏性是非常强的。况且震中距横滨约60多公里,距东京约90多公里,由于这一地区覆盖着松软的冲积层,一些抗震性差的木造房屋在地震中完全倒塌毁坏,损失惨重。

    地震之后随之是大火灾。因为地震发生在中午做饭时间,房屋一塌几乎马上起火。东京、横滨开始火势尚很小,若设施还是好的,火势是可以控制住的,但因为地下供水管道被破坏,消防设施也已震毁,许多街道拥挤狭窄,消防人员根本无法灭火。虽然救火人员千方百计从水沟和水井中抽水,但是无济于事。尤其是当大火临近时,人们争相携带家财用具,拉着人力车逃命,结果堵塞交通,贻误救火,而且把火带过马路,使火势不断蔓延。加上火长风势,风增火威,熊熊烈火卷起阵阵旋风又使火区不断扩大。

    此次火灾中最为悲惨的是东京下町区(现在的墨田区),约4万人逃到被服厂广场避难。因地处下风,许多飞溅火星随风而至,衣物家什开始燃烧,不久广场就被猛烈的大火包围,无路可逃,整个避难广场一片火海。有些忍不住大火烘烤的人跳入河中,但是这并没解决问题,他们不是淹死就是被高温河水烫死,3.8万人活活烧死于此地。大火燃烧了3天,燃烧了可以燃烧的所有东西。关东大地震

    引发的次生火灾,燃烧时间、过火面积和死亡人数等在灾难史上留下了难以忘却的烙印。

    那些侥幸活着的人,只能眼见着地震中压在倒塌房屋里无力逃生的亲人在瓦砾堆下垂死挣扎,也无力前去拯救。倒塌房屋废墟下没有受伤或只受了点儿轻伤的人也没有人前往救助,几天之后,都因饥渴交加,渐渐死亡。

    更恐怖的是,地震刚结束,大规模的海啸便紧接着发生了。 为逃避地震和火灾,侥幸逃生的人群开始寻找些地震震不倒,大火烧不着的地方,而能满足这两种要求的地方只有海滩、港口和码头。于是,恐惧的人们纷纷涌向东京、横滨等地的海滩、码头、港口。但地震造成的海啸,掀起滔天巨浪,恶魔般疯狂地扑向相模湾沿岸的港口、码头、海滩——那些灾民们以为是安全的栖身场所。

    当避难的灾民看到十几米高的横空巨浪铺天盖地地涌来时,慌忙向内陆奔命,导致践踏致死者甚众。但是巨浪是以每小时 750公里的速度扑向海岸的,人们根本无法躲避,岸上的人瞬间即被大浪吞没,或被卷到海洋深处,或被大浪抛向半空,有的则被巨浪抛向陆地。那些停泊在各港口、码头的各种船只不是被凶猛的大浪击碎、击沉,就是在海啸冲击下相互撞沉,而碎船则被海浪全部卷走。在横滨港曾停泊着一艘较大的渔船,巨大的海浪将其击成碎片,船上的人无一幸存。东京、横滨两地的港口、码头设施、地震中毁坏的房屋也被海啸中的巨浪袭卷一空。海平面平静后,东京等地的海滩变成了大屠杀场,到处都是木制房屋的屋顶、床板、门窗、船的碎片。这次地震造成的大海啸共击沉各类船只八千多艘,东京、横滨、横须贺、千叶等地的大小港口、码头遭遇了一场浩劫。

    这场突如其来的8.3级大地震袭击范围之广,受害面积之大,死亡人数之多,实为日本历史上所罕见。据日本政府发表的数字,在这次地震中,死亡99331人,下落不明43476人,受伤103733人,房屋毁坏128266间,严重受损126233间,烧毁447128间,地震中木造房屋损坏率极高。地震后引发的大火,东京烧失面积约38.3平方公里,85%的房屋全部被毁,横滨烧失面积约9.5平方公里,96%的房屋被夷为平地。地震又引发海啸,最大浪高超过12米,海啸卷走、冲毁的房屋也达到了868所 。 财产损失300亿美元 。死亡和失踪的人数达14万余人,其中东京的4万余人是被大火包围因烘烤或窒息而死。

    从地理上看,从震后的测量来看,相模湾以北和东边总半岛的地面有较大向东南的水平位移,相模湾海底的测量结果显示相模湾中部的海底下沉了100~200米,有的区域竟下沉达400米,同时,这次地震导致了海底地形的大变动。据发现,在这些主要的下沉区的北面,有一处海底上升了250米。

    关东大震灾中地震及地震次生灾害,特别是地震火灾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前所未有的,也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日本民族因之得到了血的惨痛教训,对日本的防灾工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以后的复兴计划和城市建设中,日本特别注意对城市中避难场所的修建,河川公园防火带的建设以及各社区防灾据点的规划等,随之逐步形成了比较健全和完善的建设、防御体系。

    墨西哥大地震

    1985年9月19日清晨7时19分,在距离太平洋岸边城市阿卡布尔哥市西南300公里的太平洋底,发生了8.1级强烈地震。地震一直延伸到400公里以外的墨西哥城,震波约在2分钟后到达那里,市中心一片混乱。顿时,该城整个大地剧烈颤动起来,仅仅90秒钟,市中心30%的建筑物化为瓦砾。地震造成7000多人死亡,灾民41750户,物资损失大约11亿美元。

    晴朗的天空中无数巨大的烟柱拔地而起,顿时扬起阵阵灰黄色的尘雾。紧接着,哭声、喊声响成一片,孩子们呼唤着父母,老人们跪在废墟旁抽泣,妇女们悲痛欲绝......到处是一幅幅惨不忍睹的景象。

    地震后,墨西哥城的老区和商业区的主要办公大楼和旅馆全部倒塌。电报、电话线路中断,煤气管道断裂起火,城市上空浓烟滚滚。机场关闭,地面交通完全陷于瘫痪。

    9月19日被称之为“墨西哥城最悲惨的一天”。这次大地震震级之大,持续之长,受震面积之广,损失之惨重,都是墨西哥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而且,大地震之后余震不断,19日晨发生8.1级地震之后,第二天又发生6.5级地震,之后又出现3.8~5.5级余震38次。在这场大地震中,受灾面积32平方公里,8000幢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7000多人死亡,1.1万人受伤,30多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达11亿美元。损失最惨重的是首都的心脏地区,这里集中了国家重要的政府机关和私人企业的办事机构。在该地区,全市半数以上的人白天在那里上班,晚上回家。此次地震发生时,许多人还没有上班,因此避免了更大的伤亡。但这里的政治、文化、新闻和通讯以及其他公共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停水、停电、交通和电讯中断,使墨西哥城全市陷入瘫痪,整个城市一片混乱。

    令人欣慰的是,地震发生后,总统立即赶到市中心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并宣布成立救灾委员会,除与救灾有关的部门外,政府其他机构日常工作停止3天。一支由军队、警察、红十字会、工厂和学校15万人组成的救灾队伍带着各种工具在瓦砾中解救幸存者。救灾委员会共调集5000多辆交通车运送灾民和伤员,4000多辆卡车不停地装运瓦砾和碎石。抢险人员冒着余震的危险,用吊车吊走倒塌的预制板,钻进倒塌的建筑物内,用镐刨、用手挖,在废墟中艰难地救出一个又一个幸存者。到10月10日,抢险队员共救出3000多人。

    地震之后仅仅两天多时间,市内水电供应、交通和通讯联系已基本恢复。震后5天,已有几百万人返回工作岗位,城市生活开始恢复正常。

    墨西哥城的强烈地震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到9月23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捐款总计达3.1亿美元,提供的救灾物资达1250吨。此外,许多国家还派出了救护人员。

    具体深层次分析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与墨西哥城的地质条件有关。在距墨西哥城西部200英里的太平洋水域,有两个地层小板块,板块中间有一条北起墨西哥、南至巴拿马的地沟,这两个板块大约每60年有一次大的碰撞,因此,该地区大约每60年发生一次大的地震。

    同时,墨西哥城受灾严重的原因之一是过度汲取地下水。该市拥有1800万人口和16万家工厂,90%的用水取之地下,每秒抽出的地下水达16立方米。墨西哥城是由湖泊沉积而成的封闭式盆地,南北两边是火山岩,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得无比坚硬的岩石依托的地表处于相对真空状态。因当震动达到一定强度时,地表便严重塌陷。

    墨西哥城受灾严重的又一原因是建筑物抗震能力低下。这里的许多建筑物,尤其是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修建的房屋,当时施工质量差,以至于在地震中根本无法承受震级如此之大、时间如此之长的地震,特别是那些呈不对称三角形和T型的5~20层楼房,在这场地震中倒塌的最多。反之,那些施工质量好、抗震能力强的建筑物,虽然遭强震袭击,但仍未受到破坏。

    汶川大地震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1秒(协调世界时5月12日06时28分04.1秒),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了,震中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79千米处。

    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0级、矩震级达8.3级,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而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度。根据中国地震网络中心的资料显示,初震中位于成都西北约80千米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北纬31.0,东经103.4之地,深度为33千米,其后余震深度皆为10至33千米左右。它影响到了包括震中50千米范围内的县城和200千米范围内的大中城市。

    汶川大地震波及面很大,波及到大半个中国及多个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国除吉林、黑龙江、新疆三省无震感报告外,内地其余省区市均有震感。港澳地区在地震发生三分钟后感到震动,越南河内、泰国曼谷、中国台湾台北和巴基斯坦分别在地震后的5、6、8和10分钟后感到震动。

    汶川大地震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截至6月6日12时,中国汶川大地震已造成69,130人遇难,374,031人受伤,17,824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514,684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6160,865万人。在大地震之后将近一年时,四川省人民政府2009年5月7日报告,汶川地震在四川共造成68,712人遇难,17,921人失踪,死亡人数达69,227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继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从经济损失来看,这次地震造成全国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其中四川最严重,占到总损失的91.3%,甘肃占到总损失的5.8%,陕西占总损失的

    2.9%。国家统计局将损失指标分三类,第一类是人员伤亡问题,第二类是财产损失问题,第三类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问题。在财产损失中,房屋的损失很大,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7.4%。包括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0.4%。另外还有基础设施,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21.9%,由此看来,这三类是损失比例比较大的,70%以上的损失是由这三方面造成的。

    地震后,全国以至全球爱心人士纷纷捐款,在很短时间内累计捐款额超过人民币500亿元,给救灾和灾后重建带来力量。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发动了自和平时代以来最庞大的救援行动,仅军人就派出十万,调动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亦协调来自全球各地的救援队伍,为救援带来了很大帮助。截至6月2日,抢险人员累计救出1,052,656人,其中因地震而住院者共计92,973人,已出院者68,565人,仍有11,832人住院。在救援过程中,中国民众空前团结,国内国际志愿者也积极迅速赶到,他们之中大部分是靠自己的力量来提供帮助,也有一些通过中国红十字会的协调来参与救援工作。他们给抗震救灾带来的不仅是帮助,带来的更是温暖。

    地震后,为了表示对死难者的悼念,中国民间要求全国哀悼的声音高涨,2008年5月18日国务院应民意,宣布5月19日至21日三天为全国哀悼日,全国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在5月19日14时28分,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对普通民众死难者降半旗。

    意大利墨西拿市大地震

    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墨西拿市在1908年12月28日凌晨5时25分,发生了7.5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了惊人的破坏。

    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墨西拿,最早由古希腊殖民者于公元前8世纪建立。当时在意大利曾经流行着一个说法,意大利最美的城市不是威尼斯,也不是佛罗伦萨,而是西西里岛上的墨西拿。

    但是,好景没能长存,1908年12月28日晨5时25分,发源自西西里岛墨西拿海峡底部的这次大地震,刹那间让海峡两岸的墨西拿市和卡拉布里亚市的建筑物强烈抖动起来。城市中房屋跳动旋转,地缝开裂喷水,海峡峭壁坍塌入海。而墨西拿市区更靠近震中。在这次地震中,富丽堂皇的钟楼、教堂、戏院相继坍塌,所有建筑物均化为废墟。地震还使得海峡两岸的陡峭悬崖纷纷坍塌坠落海中。近海也掀起局部浪高达到12米的巨大海啸。巨波激浪横扫海岸直冲市区。墨西拿再次遭到灾害。

    当时,墨西拿大主教被埋在他倒塌的宫殿下。5天后,他幸运地活着出来,但转瞬间被涌进市区的巨浪卷走了。海浪在墨西拿市来回席卷,洗刷了整个墨西拿市区、港口以及周边40多个村庄。墨西拿遭到欧洲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地震破坏,古城经过地震和巨浪,大地都下陷了约半米,化为水淋淋的一片废墟。

    在西西里以及意大利其他南部地区,此次地震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它造成了十几万人的死亡。而墨西拿市在地震和地震引发的海啸中死难者就达8.3万多人,在西西里岛已成废墟的村庄里和意大利本土,还有7.5万人丧生。

    随之而来的饥饿和疾病加剧了灾难,它们夺去了更多人的生命。好在整个意大利乃至世界各国并没有被灾难打倒,他们很快从这个灾难中振作过来。在意大利本土死里逃生的国王和王后带领着人们抢险救灾,而法国、希腊、阿根廷等国政府捐助了大量的救灾款,甚至很远的美国也拨款80万美元。后来,依靠着历史遗留下的图纸和记录一点一点重建,已经面貌全非的墨西拿,历经几十年,终于恢复了原有的很多风貌。

    土耳其埃尔津詹大地震

    1939年12月,在土耳其东部城市埃尔津詹发生了里氏7.9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约3.3万人死亡,这也是土耳其历史上损失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位于幼发拉底河上游卡拉苏河北岸的埃尔津詹,是土耳其东部城市,埃尔津詹省的省会。人口7.3万(1980),有棉纺织、丝织、制糖、铜器制造与制药等工业。它位于通过该河谷地的东西向交通要道上。但这座城市在历史上曾多次遭到地震的破坏,其中最近的一次是在1939年。

    1939年12月27日,连续7次地震猛烈震憾了土耳其,其中的三个省份:埃尔津詹、锡瓦斯和萨姆松损失犹为惨重。强烈的地震波及到大约有60000平方英里的广阔地域安纳托利亚高原,震中估计在地表以下16英里的深处,地震造成大约50000人死亡,成千上万的人受伤或无家可归。

    1939年12月27日凌晨2时到5时,8级地震猛烈袭卷土耳其,埃尔津詹市几乎所有的建筑物尽成废墟,仅有一座监狱幸免。在这次地震中,几十个城镇和80多个村庄被彻底毁灭,并造成5万人死亡。地震发生在半夜,剧烈颤抖、跳动起伏的街上站着当地的居民,他们仅仅穿着内衣并惊慌失措,目瞪口呆地看着清真寺来回晃动。当时,河流已经泛滥,卡拉卡贝山谷中的14座城镇被滔滔洪水淹没了,有几百人驾驶着摩托车在街上行驶,结果驾驶员连人带车翻下路去,当场死亡。

    地震发生后,这片地区被暴风雪侵袭了,这也加剧了地震造成的灾难。第二天以及12月30日、1940年1月3日、5日和18日又发生了几次余震。24小时后,地球上其他一些地方也发生地震。其中美国洛杉矶商业区的大楼剧烈颤动了约40秒钟,南非和罗马分别记录到25次和4次小地震。另外,地震带上的尼加拉瓜、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等地也感受到了震动。

    在大地震中,埃尔津詹市除了一座监狱外,其余的建筑都成了一片废墟。城里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死亡了,绝大部分官员也被砸死。那些幸免于难的人,也被当时可怕的情景吓呆了,有的神智恍惚,有的竟自杀了。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那座监狱中的几十个杀人犯并没有逃跑,而是勇敢地从瓦砾堆中挖出1000多个受难者。他们为幸存者搭起简陋的棚子,燃起火堆,并且将自己的衣服和毯子送给他们抵御严寒和暴风雪,他们还赤手空拳或用棍棒阻挡向伤亡的受难者扑来的几百条野狗。

    叙利亚安条克大地震

    罗马帝国时期,安条克是罗马帝国非常繁华的城市,被称为东方明珠。它位于东西方必经之路上,从人口来看,鼎盛时城市人口惊人地达到50万,这与当时埃及的亚历山大和意大利的罗马三足鼎立。

    这个城市公共设施基本完备,让我们再次感受古人的智慧:城市中有教室、市场、剧院、公共浴室、辉煌的纪念碑以及美丽的道路。圣徒保罗在大概公元38年的时候把基督教带到叙利亚,基督教此后开始在安条克兴旺开来。此后,康斯坦丁大帝于公元327年在安条克建造了教堂,旨在“将其献给和平,神圣的力量使宇宙、教堂和我们的帝国团结起来”。

    但是,灾难降临到了这个繁华的城市,公元526年,一场大地震摧毁了整个城市,安条克从此衰落。

    公元526年5月29日,安条克挤满了前来庆祝耶稣升天节的游客。下午刚过6点钟,正当大家吃晚饭的时候,一阵剧烈的震动使安条克的建筑物,包括华丽的教堂、金碧辉煌的王宫以及简陋的住房,都“哗啦”一声倒塌在地。几乎所有安条克的建筑物在这次地震中倒塌,致使将近25万人丧生。第一次地震后一片寂静,随后不久,又发生了一次余震,使灾难更加严重,那些被困在碎石中的人们在火灾发生后都活活被烧死。

    不可恩议的是,一直作为这座城市骄傲的金穹顶大教堂居然幸免于最初的震动,只是着了火。许多幸存者认为,这是因为任何发生在安条克的邪恶力量都永远不可能战胜上帝的。然而,这种安静却是暂时的,地震结束的两天之后,大教堂被烧成一片平地,化为灰烬。

    地震之后,幸存者们惊恐、无家可归,于是决定逃离这个已成废墟的城市。他们带着自己仅剩的财产逃离了安条克。

    从历史上看,许多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后,都有一个普遍的威胁:通常一批强横的掠夺者会在一场大灾难之后出现,安条克亦不例外。大批的盗贼抢劫了那些悲苦的难民们,并残忍地肆意杀害他们。同时,这些盗贼还在安条克四处搜刮,不放过埋在废墟下面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大地震给城市的人口带来了极大损害,它使25万人丧生——足足是城市总人口的一半之多。

    这场灾难平息后,有数千名安条克人幸存下来。他们开始重建这座属于他们的城市,同时也重建着自己的希望。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们辛苦工作,移走废墟和残骸,建造了房屋,重新设计、建造教堂。

    正当人们建设希望的时候,叙利亚地表以下的地理缺陷却给安条克的人们带来了始料不及的其他变故。发生地震的2年之后,526年,地震又一次袭击安条克。这一次地震虽然不及上一次那样严重,但是它又一次毁坏了所有新的建筑,并造成5000人死亡。

    从此,安条克没有再复兴。540年,萨珊波斯征服了安条克,但很快被拜占庭夺回。至636年,安条克最终落入阿拉伯人之手。

    秘鲁钦博特大地震

    l970年5月31日下午3时23分,秘鲁大地震爆发,其强度达到了7.75里克特震级,这次地震起源于秘鲁钦博特海港的海床断裂层,离海岸约有30英里远。美国地理学调查显示,“这次地震有可能是西半球有史以来所发生的最具破坏性的大地震。”

    钦博特市是秘鲁最大的渔港,地处地震带上。地震本身对沿海城市就构成了大破坏,在这次大地震中,钦博特市有数万多人死亡,钦博特遭到了彻底破坏。钦博特周边的卡斯马和胡拉梅也遭到了巨大的毁坏,著名的建筑被撕毁,大量人口丧生。此次地震所造成的冲击波以同心圆的方式向北部秘鲁散去,波及范围达到了六百英里。

    钦博特市以东的容加依市,被地震引发的冰川泥石流瞬间埋没,全城2.3万人被活生生地埋在里面。胡阿拉斯,是一处受人们欢迎的旅游胜地,在这次地震后,这个美丽的城市从此在地球上消失了。幸存者们没有食物和水(食物和水资源本身就很匮乏),而地震所带来的巨浪烟尘使活着的人们倍受折磨。这些烟尘同样大大增加了援救难度。直升飞机飞临到受难地区的上方时,因看不到地面而

    迟迟不能降落,这导致了医疗设备和紧急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

    通常情况下,这种大规模的灾难所带来的难题就是大量死者的尸体需要紧急处理掉。被埋葬的死者尸体会使活着的人们感到非常恐惧,因此及时处理掉尸体是当务之急。人们挖掘了大容量的坟坑,用来堆放尸体,直到它再也无法容纳更多的尸体。然后,将尸体掩埋上,这既解决了公共卫生的问题,也解决了棺材和坟墓短缺的困境。

    地震附近的法斯卡兰山峰因地震发生岩崩,至少有5万人被巨大的泥石流掩埋。其时速达250-400千米,体积估计有1亿立方米,由此可见速度之快、体积之庞大。地震还触动了钦博特以东130公里的瓦斯卡兰山的冰帽,1亿吨的冰体挟带泥石流覆盖距在山麓15公里的容加依城上,从冰崩到覆城全过程仅仅4分钟。

    据统计,在这次地震中,共有66794人死亡,10万多人受伤,其中许多人的伤势较为严重,80万人无家可归,这个数字是骇人听闻的。这些无家可归的人中有五千名儿童,他们因此次地震而变成了孤儿。

    秘鲁经常会发生地震,有一些地震很严重,有一些则可以忽略不计,秘鲁平均每隔十二或十五年就要发生一次大地震。秘鲁人民已经习惯了地震灾害,但是像这样灾难深重的地震是秘鲁人民所害怕的地震类型,他们希望这样的大地震在一千年中只出现一次。

    1990年伊朗大地震

    伊朗是一个有着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位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伊朗高原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史称“波斯”,素有“欧亚大陆桥”和“东方空中走廊”之称。公元前6世纪时,波斯大帝国曾盛极一时。早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6世纪,中国和波斯(中国汉史称之为安息)就有友好往来,通过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进行着经济、文化交流。

    伊朗也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学家认为,伊朗在地质上处在欧洲板块和阿拉伯板块交接的地方,经常发生的摩擦、隆起使这个国家地震频发,仅1960年以来,就发生过54次较强地震。

    1990年发生在赞詹、吉兰两省的地震,是一次损失惨重的大地震。1990年6月21日,德黑兰时间零点31分,伊朗北部人口稠密的赞詹和吉兰等省一片宁静,大多数居民已沉浸在斋月前夏夜的酣睡中,也有一些人还在电视机前为巴西队与苏格兰队争夺世界杯足球赛的出线权而兴奋不已。然而他们却不知,就在他们的脚下,地下的烈火长久积聚的能量也在奔腾、撕杀,像一条毒蛇一样吐着红信子,像是要把整个世界吞下似的。

    那天晚上,天气出奇地闷热。就在此时,大地发出了深沉的轰鸣声,它像倾盆大雨前的滚滚闷雷,又有些像是某处遥远的战场上隆隆的炮声。突然间,一道蓝色的闪电划过天空,睡梦中的人们还来不及思索,更来不及躲避,大地像一头暴怒的雄狮,拼命扭动着它硕大的身躯,嚎叫着,发泄它再也承受不住的巨大能量,像是想把整个大地撕个粉碎。刹那间,天摇地动,房倒屋塌,夹杂着惊恐、悲惨的哭喊声,席卷了伊朗西北部地区以及邻近的前苏联、土耳其等地区。伊朗西北部6个省份的许多地方,在这残酷的一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无数生灵在这残酷的一瞬间被夺去了生命。更为悲惨的是,大地震又触发了滑坡,整个地震区刹那间天崩地裂、水电俱断,处于一片浑浑噩噩的黑暗之中。

    据地震科学工作者测定,这次大地震的震中在德黑兰西北约200公里处的里海周围,距前苏联的里海港市巴库约260公里。美国地震台测定震级为里氏7.3—

    7.7级,中国地震台的测定数据为里氏7.9级。在随后的2小时之内,又发生过10多次余震,大地震发生后不到12小时,又发生了一次里氏6.5级强余震。

    在地震波及的伊朗北部6省中,受灾最重的是素有伊朗“粮仓”之称的赞詹、吉兰两个省。赞詹省有54座城镇和村庄被夷为平地或变成了废墟,其中阿布伯尔和布音两城全部居民非死即伤。吉兰省有66个城镇村庄遭受重创。这场大地震的受灾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造成5万人死亡,20万人受伤,10万个家庭破碎,50万人无家可归,据伊朗计划和预算组织作出的估计,物资损失价值高达70亿美元以上。物质财富损失包括被夷为平地的9万座房屋和4000幢商业建筑,6.9万座房屋和商业建筑遭到部分破坏,许多大工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伊朗有关人士说,这样的损失,是伊朗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世界地震科学权威人士称,自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以来,这次大震是损失最为惨重的。

    在受灾最重的吉兰省鲁德巴尔镇,一位赴现场采访的外国记者在直升机上看到了如下情景:被地震摧毁的无数个村庄,简直像一堆堆乱石滩,男人、女人、孩子和牲畜尸横遍野,幸存者伤痕累累,有的还在断壁残垣的缝隙间、瓦砾下痛苦地呻吟和挣扎。鲁德巴尔地区,80%的山村已变成一堆堆废墟。多数房子已经不见踪影,只留下地震的痕迹。一名幸存者说,他的整个家族中有92人在地震中丧生。吉兰省首府雷什特南部的水库被震塌,洪水一泻而下,至少有20人被淹死。这一地区后来又接连发生了余震,再次造成滑坡和混乱。

    这个曾经居住着18500人的鲁德巴尔山镇,几乎所有的房屋被震倒,幸存的6500人栖身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

    据伊朗官方统计,地震几乎使吉兰、赞詹两省的所有建筑物倒塌,约25万人伤亡,50万人无家可归。

    这场可怕的灾难,使伊朗全国蒙上了灾难的阴云。地震灾区到处都挂起了黑旗。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宣布,6月22日、23日、24日3天为“全国哀悼日”,以此来哀悼在地震中丧生的人们。

    旧金山大地震

    1906年4月18日,旧金山的人们生活如往常一样忙碌,人们还沉浸在对新世纪生活的美好憧憬中,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灾难正在脚下悄悄来临。

    4月18日早上5时15分,一场强度为里氏8.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旧金山,震中位于接近旧金山的圣安地列斯断层上。自俄勒冈州到加州洛杉矶,甚至是位于内陆的内华达州都能感受到地震的威力。这场地震和随之而来的大火,对旧金山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主要城市所遭受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这场大地震仅仅持续了75秒钟,然而就是这75秒,几乎使旧金山成为一片瓦砾。更加可怕的是,地震过后不久,一场大火熊熊燃起,使震后的旧金山雪上加霜,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约8平方公里范围内万物俱焚。在烈火和地震双重打击之下,旧金山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此后,旧金山虽然也经历过其他的地震,然而发生在上世纪初的这场灾难,却是旧金山人100年来最大的梦魇。

    这场地震来势凶猛,市区内外的房屋像纸牌搭的一样,一幢接一幢坍塌下来。发生地震时又引起了火灾,当时市内有50多处突然起火。勇敢的消防队员冒着两边房屋倒坍的危险,迅速赶到各处现场,扭开水龙头准备扑灭火焰,却没有一滴水淌流出来。人们这才注意到,地下设施被破坏得更加严重。埋在地下的粗大的地下自来水管全都断裂了。

    绝望的消防员们束手无策,眼看火势越烧越猛,只好利用街面空隙,拼命阻挡烈火,企图把大火局限在少数街区内,不让它向外蔓延。可是市内火头太多,并且火势又太大,消防队员根本无法控制火灾。大火跃过狭窄的街面,迅速燃着了对面的街区,延烧到别的地方。大火燃烧了整整三天三夜,吞没了约10平方公里的市区。面对大火烧后的惨景,消防队员才下了决心,咬紧牙关使用火药在火区周围炸出一道宽阔的隔火地带,这才控制了火势,使得旧金山没有像17年后的东京一样,完全被烈火焚毁一空。

    地震使城内一些地段路面拱起,电车轨道扭曲成波浪状。地面变形也是建筑物破坏的原因。还有许多大树被连根拔起,地下水改变流向,致使许多泉水枯竭,到处一片狼藉。

    当时,政府官员担心若公布真正的死亡人数,恐怕会造成地价下跌和人心的动荡,并影响到重建这个城市所需的一切,报出的死亡人数只有478人。据保守的估计死亡人数在3000人以上,更有人估计高达6000人。大部分的伤亡集中在旧金山,而其他的旧金山湾区则约有189人死亡。圣塔罗撒、圣荷西以及斯坦福大学也都遭受到严重的损害,约有22.5万至30万人无家可归,而当时旧金山的人口仅有40万。

    和这场大地震以及随后的余震相比,随之而来的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甚至更大。城内发生了多处火灾,一些火灾是由于地震导致的天然气管道破裂引发,有一些是人为纵火,或者是因为临时帐篷的篝火引发。因为保险公司只对火灾损失而非地震损失进行赔偿,有些屋主就放火烧自己已经被地震破坏的房子以便获得赔偿。美国陆军信息部莱纳德·D·韦尔德曼上尉在报告中提到当时一位消防员报告自己附近的居民在焚烧他们的房子。因为他们被告知被地震损坏的房子不会得到赔偿,除非房子同时也受到火灾。

    因为供水系统仍旧瘫痪,消防局只有很有限的资源去利用,火势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在市中心,几处相接近的大火混合成了一场更大的火灾。当时,有记者报道中提到,其他地方的人们应该明白,不是旧金山城内某些地方发生火灾,而是整个旧金山城都在大火笼罩之下。这场大火最终摧毁了市中心云尼斯大道的超过500座楼房,云尼斯大道是一条将旧金山一分为二并且直通旧金山海岸的大动脉通道。

    旧金山人并没有因这场大地震而一蹶不振。经过不屈不挠的百年辛劳,旧金山浴火重生。记者看到现在的旧金山,市中心高楼林立,唐人街百业兴旺,城市宏伟靓丽,人们幸福生活着,街面上车水马龙,游人如织,近年来旧金山更是数度被评为世界十佳旅游与宜居城市之一。

    华县大地震

    公元1556年1月23日(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时),陕西关中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里氏震级8级,震中位于陕西省华县(34.5°N,

    109.7°E),死亡人数达83余万人,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史称“关中大地震”或“华县大地震”。

    陕西关中地区,平原沃野,人口稠密,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这次地震损失巨大。在这次地震中,101个县遭受了地震的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范围。地震有感范围为5省227个县。震中区为西安市以东的渭南、华县、华阴、潼关、朝邑及山西省永济县等,约2700平方公里。地震殃及大半个中国,有感震范围远达福建、两广等地。“余震月动三五次者半年,未止息者三载,五年渐轻方止。”

    震灾损失极其严重。民房、官署、庙宇、书院化为废墟;较坚固的高大建筑物城楼、宝塔、宫殿全部倒塌。地震造成华阴县城西驻马桥断裂,城北大员村地裂数丈,水涌数尺。大荔县南的紫微观和朝邑西南的太白池在震后干涸。黄河南岸的大庆关和蒲州河堤尽数崩塌。华县凤谷山石泉废为干泉。

    这次发生在华县的地震,死亡人口之多,为古今中外地震历史上的罕见。据各县州府志记载,报上名字的就约有83万人。据史料记载,死亡人口上万的县,西起径阳,东至安邑;死亡人口上千的县,西起平凉,北至庆阳,东至降县。地震时正值隆冬,灾民冻死、饿死和次年的瘟疫大流行及震后其它次生灾害造成的死者更是不计其数。

    历史文献记载“起者卧者皆失措,而垣屋无声皆倒塌矣,忽又见西南天裂,闪闪有光,忽又合之,而地皆在陷裂,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状。人有坠入水穴而复出者,有坠于水穴之下地复合,他日掘一丈余得之者。原阜旋移,地面下尽(改)故迹。后计压伤者数万人”。

    这次地震人员伤亡如此惨重,其重要因素是由于地震引起的一系列地表破坏。其中,黄土滑坡和黄土崩塌造成的破坏尤其突出,滑坡堵塞了黄河,造成堰塞湖湖水上涨而使河水逆流。当地居民多住在黄土塬的窑洞内,因黄土崩塌造成了巨大伤亡。地裂缝、砂土液化和地下水系的破坏,使灾情进一步扩大。这个地区的房屋抗震性能差,地震又发生在午夜,人们难有防备,大多被压死在家中;震后水灾、火灾、疾病等次生灾害严重,加上当时陕西经常干旱,人民饥饿,没自救和恢复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致灾原因。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

    由于欧亚大陆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相互挤压碰撞以致地下断层严重错位,1995年1月17日,日本兵库县神户市一带,发生里氏7.2级强烈地震,严重波及到大阪市。20日,局部余震又达里氏7级以上。

    阪神大地震,又称为阪神、淡路大地震或神户大地震,发生于1995年1月17日清晨5点46分52秒时,地震规模为里氏7.2级。

    阪神大地震的震中在距离神户市西南方23公里的淡路岛,属于日本关西地区的兵库县。该地震是由淡路岛的野岛断层地壳活动引起,属于上下震动型的强烈地震。

    这次强地震对日本阪神经济区主要城市的神户市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据资料反映,全震灾区共死亡5400余人,其中4000余人是被砸死和窒息致死,占死亡人数的90%以上,受伤约2.7万人,无家可归的灾民近30万人,毁坏建筑物约

    10.8万幢;水电煤气、公路、铁路和港湾都遭到严重破坏。据日本官方公布,这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阪神大震灾使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约2%的资产瞬间消失,地震造成的死伤人员多、建筑物破坏多、经济损失大,对日本来讲,这场地震是1923年的关东大震灾之后72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也是日本战后50年来所遭遇的最大一场灾难。

    造成这场灾害的主要因素:

    一是该地震的性质所致。城市直下型地震能量积累慢、周期长,就目前的条件基本无法预测。其震动方式特殊,垂直、水平均有震幅,烈度强,对城市的破坏性极大,而且神户市与震中距离近。

    二是地理环境因素和基础设施较脆弱。阪神经济区的城市大都建设在山坡、斜坡和人工填海造地上,经过强震,地基发生形变。城市抗震设防较差,使房屋(大都是80年代以前的建筑)、交通设施及生命线工程大量被毁坏,并引起火灾等次生灾害。

    三是震后救灾工作十分困难。地震后,神户市通讯不畅,道路阻塞,客观上给救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使救灾无法按预定设想的方案组织展开。同时,也反映出日本政府对关西震灾准备不到位,估计不足,行动迟缓。在实际救援中,出现了救灾指挥体系不协调、救贫物资供应混乱和火灾无法及时扑救等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抗震救灾成了日本举国头等大事。其时日本政局暂呈平稳,三党联合政府提出首先救人,全力抗震等措施。日本人民也表现相当冷静、顽强。全国上下集中精力有序和富于协调精神,共同抗震救灾。

    与此同时,美、俄、法、韩、瑞士、新加坡、墨西哥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表示提供人力物力支援。中共国家总理李鹏也于地震当天致电村山首相,对日本灾区人民表示慰问,中国红十字会随即派出支援,表达了12亿中国人民对日本灾区人民的慰问关切之心。

    阪神大地震在日本地震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引起了日本对于地震科学、都市建筑防震、交通防震的重视。当时,一般日本学者认为关西地区不可能有大地震发生,导致该地区缺乏足够的防范措施和救灾系统;特别是神户周围有相当多交通要道都通过隧道或高架桥,在地震时隧道受损严重,影响了搜救速度。神户市中,更因瓦斯外泄、木造房屋密集,引起快速的连锁性大火,如神户长田区,全部的木造房屋都付之一炬。

    邢台地震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在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东,发生了6.8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烈度为 9度强。

    那天,一阵巨响惊醒了沉浸在睡梦中的村庄。时而如怪兽嘶叫,时而如闷雷滚过,时而如巨潮袭来。人们正在纳闷时,大地猛然剧烈地晃动起来。村民叫喊着、摸爬着往屋外跑,房子“哗啦啦”纷纷倒塌了。跑出来的人们或趴在地上,或死命抱住树木,一切都像在浪尖上打滚似的晃个不停。房子像那大风里的麦子一样,一晃朝着西边地面倒了下来,一晃又朝着东面的地面倒了下来,再一晃房子散架了。天上刮着黑风,响着怪雷,就像谁把老天捅了个窟窿似的。

    继这次地震之后,3月22日在宁晋县东南分别发生了6.7级和7.2级地震各一次,3月26日在老震区以北的束鹿南发生了6.2级地震,3月29日在老震区以东的巨

    鹿北发生了6级地震。

    从3月8日至29日的21天时间里,邢台地区连续发生了5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是3月22日16时19分在宁晋县东南发生的7.2级地震。6.8级地震波及142个县市,7.2级地震破坏范围包括136个县市。有感范围北到内蒙多伦,东到烟台,南到南京,西到铜川等广大地区。这次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震中烈度为10度,这一地震群统称为邢台地震。

    邢台地震的破坏范围很大,一瞬间便袭击了河北省邢台、石家庄、衡水、邯郸、保定、沧州6个地区、80个县市、1639个乡镇、17633个村庄,造成这一地区8064人死亡,38451人受伤,倒塌房屋508万余间。

    这次地震袭击了110多个工厂和矿山,52个县市邮局,破坏了京广至石太等5条铁路沿线的16处桥墩和路堑,震毁和损坏公路桥梁77座,地方铁路桥2座,毁坏农业生产用桥梁22座。

    地震造成了山石崩塌。3月22日发生7.2级地震时,邢台、石家庄、邯郸、保定4个地区,361处发生山石崩塌,22处山崩飞石撞击引起火灾,烧毁山林3000亩。

    地震后次生火灾连续发生。根据邢台、衡水、石家庄、邯郸、保定5个地区统计,1966年3月中旬至4月初,就发生火灾422起、烧伤74人,烧毁防震棚470座。

    在震后短短的时间里,地震谣言和地震误传事件迅速泛滥,涉及河北、河南、北京等3个省市、8个地区、40个县市,影响面积达数百万人,致使灾区及其邻区广大群众惊慌不安,无法劳作,工业产量下降,农业出勤率降低,其间接损失是巨大的。

    地震发生以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立即组织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开展救灾工作。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于9日亲临震中地区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救灾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灾区人民很快战胜困难重建家国,恢复了生产。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

    阿拉斯加位于美国最北部,它的北部已进入北极圈,东部与加拿大相邻,西隔白令海峡与俄罗斯遥遥相望。1964年3月27日17时36分13秒,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8.5级大地震,震中位于安科雷奇市东约120公里的海边,震源深度约20公里。震级为里氏8.4级(一说为里氏9.2级),死亡178人,经济损失约5亿美元,是北美洲及北半球有史以来最大范围的地震。地震伴随着大范围的垂直错动,范围达44~52万平方公里。主要的隆起区在科迪亚克岛南部至威廉王子海峡一带,垂直错动的幅度抬升达11.5米,下降达2.3米。

    由于阿拉斯加州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因此是美国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州。平均每年都有一次7级地震,每14年都有一次8级或以上级别的地震。发生在1957年3月9日、1964年3月28日和1965年2月4日的三次大地震分别在“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八大最强烈地震”中名列第三、第二和第六位,也是北半球发生的最大的三次地震。

    地震毁坏民用楼房215幢,商用楼房157幢,有好几幢大楼直接被夷为平地,高层或占地较广的建筑物几乎均受到破坏。在地震灾害中,沙层液化(即沙层流动)引起的破坏最严重。比如安科雷奇市的最大灾害来自4个大滑坡。滑坡发生的原因是该市地下18米处有一薄沙层。最大的一个滑坡体长2400米,宽180~360米,这个滑坡由20米高的悬崖上滑来,滑出约150米,滑坡的端部伸入海中,至少有70家房屋毁于此滑坡。未受滑坡灾害的街道,也产生了与滑坡边缘平行的地裂缝,加重了房屋的震害。安科雷奇中学也遭受严重的破坏。此外,自来水干线、煤气、下水道、电话线和电力系统都遭破坏。

    地震是太平洋板块沿阿留申海沟向阿拉斯加之下俯冲而形成的。地震发生后约15秒钟,安科雷奇市市民就感到了强烈的地面振动,并持续半分钟。震源深度在地下25~40公里之间,破坏面积13万平方公里,出现地面变形的范围超过26万平方公里。有感半径达1500公里,有感面积130万平方公里。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区、加拿大育空地区及哥伦比亚省等地都有强烈震感。大地震还引发了至少十二次余震以及冰崩、山崩、海啸和泥喷,其中一次余震的震级达到了7.3级。

    在震中以东72公里处的瓦尔迪兹镇是建筑在罗比川三角洲的松软地基上的港口,居民约500余人(渔季时增加约一倍)。地震时三角洲前缘水下地基出现巨型滑塌,码头及邻近沿岸地区被袭卷一空。距海稍远的内陆地区,地震时处处尘土满天,地面翻腾仿佛海洋一般,裂口时张时合,地裂缝纵横交错,有的裂缝宽达1.8米,长75米,深1.2米,民房和许多商店因有地裂缝穿过,墙基动摇,导致房屋倒塌,高压电线火花四溅。全镇的各种设施和建筑物几乎一半泡在海水中。地震后,只得在距原镇区6公里以外地基较坚实的地方重建新镇。

    在1964年阿拉斯加8.5级大地震之后,美国开始重视并逐渐加强地震预测研究。1965年,普雷斯(Press)等人提出了地震预测和防止地震灾害研究10年计划。197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减轻地震灾害法案”,把地震预测工作列为美国政府地震研究的重点。

    厄瓜多尔大地震

    厄瓜多尔现代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发生在1979年8月5日。地震于下午2时10分发生在25英里深的地下,波及沿安第斯山脉东科迪勒拉山脉,尤其是厄瓜多尔中部高原1500英里的范围,震级为里氏7.5级。地震造成6000人死亡,20000人受伤,10万人无家可归,53座城镇遭到破坏,经济损失达6600万美元。

    8月5日厄瓜多尔中部高原大地震前,曾发生过几次小地震,正因如此,50座城镇中数以千计的居民在房屋被震塌前就跑到街上,免遭罹难。在被称为厄瓜多尔花园之城的安巴托市,市民涌入教堂祈求上帝保佑,在安巴托大教堂中,70个儿童被坍塌的房顶砸死,牧师帕拉修斯被挤在一个倒塌的祭坛下,4天后才被救出。

    街上千百幢建筑的倒塌声震耳欲聋。一个牧师后来回忆说:“我正在街上走,崩塌的碎砖烂瓦突然从头顶上落下来,砸到我的胸部,我好像一下子陷入地中。”他就这样在齐胸的瓦砾中埋了3个小时,目睹着眼前发生的这幕惨剧……

    当时一个印第安妇女抱着孩子正在街上走,突然,脚下的大地裂开,她掉入裂缝中。但这位母亲在向下陷时,用双手高托起她的孩子。裂缝合拢将她吞没,但她的手臂却露在地面上,手中托着的孩子竟活了下来。地震发生后几天,营救人员从瓦砾堆中扒出数百具父亲、母亲和祖父母的尸体,他们怀中都紧紧地搂着自己的孩子。

    有一个7岁的小男孩被埋在12英尺深的碎砖头下达117小时,后来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将他从瓦砾中挖出,但一小时后即死亡。地震中那些因被困与外界隔绝的人,最后没有东西吃,只得吃狗、猫或人肉。

    地震时,山城帕塔特外一个农民的一片桉树林由于地表变化,移到0.15英里以外邻居的土地上,结果竟引起两家关于桉树林所有权的争吵。

    地震中发生的类似事例不胜枚举。

    地震发生后,厄瓜多尔总统从首都基多飞抵安巴托,在公园中心搭起他的办公室。他身边立刻聚拢了一群群受伤的难民。总统对人民说:“我不想看到你们的眼泪……我们没有丧失勇气,安巴托和厄瓜多尔不相信流泪,我们将开始工作。”

    地震发生后数小时,中南美的几个国家立即向厄瓜多尔提供援助,空运物资。救援过程中一架载有34名救援志愿者的飞机在安巴托城附近遭到当地土著印第安人的袭击,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