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手记-脑子勤快的校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太古之行,王年荣校长是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老师了。

    想了很久,我都不知如何用文字来更确切地形容他:爽朗、幽默、睿智、多才多艺、敏捷善谈、不修边幅……把这些词都叠加起来,不知是否可以用来描述他。

    我听过其他老师对他的评价,他们说:王老师啊,课讲得好,篮球打得好,象棋下得好,对联写得好,笛子吹得好,人缘好,心也好……惟一的缺点,就是邋遢,大冬天的,趿拉上一双拖鞋(夏天穿的凉拖鞋)一个短袄就去教室上课了。天天要求别的老师上早操,他自己一个人躲着睡懒觉……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也印证了这种说法,高高的身材略有几分削瘦,目光如炬,表情丰富,乱发蓬蓬,最令人不能忘记的是他那双大而圆并且神采熠熠的眼睛,似乎闪烁着许多让人不能懂的东西在里面。说话时,他的语速也很快,并且会配以各种夸张的身体动作,幽默有趣,让你不由疑心,眼前的这个人,真的是个校长吗?说来,王校长在太古也是个有身份的人物,但是用衣冠不整,过于随意来形容他却决不为过。在太古,他也是惟一见到我这个陌生人而丝毫不见拘束的人,他身上没有一点村里人的木讷与拘谨,相反,他的思维敏捷,思路清晰,与他谈话的人,总会不由自主被他牵引着走。于是有个老师说:王校长啊,脑子勤快着呢!我想这句话说得真精彩,这应该是对他的精典概括。

    王老师,王校长并不是太古小学的校长,而是太古联合小学的校长。

    联合校长的源起是:太古乡是一个总人口不到4000人的贫困山乡,二三十个自然村,最大的太古村,全村不到400人,而最小的村里,只住着两户人家。这些村星罗棋布地分散在远近不同的山岭上。大多村里都只设有一个单人校,单人校里只设有一、二、三年级,升到四年级时,这些孩子就步行到太古中心小学来继续读书。因为大多是单人校,给每个学校都设校长有些不切实际,而王校长,就是太古所有小学的联合校长。

    王老师很善谈,也是爽利人,和我的话题一开始,就直指山区教育。他说:穷是根本的原因。

    因为穷,没有好老师愿意来太古。20多年了,除了他这个校长外,太古小学还从来没有分配回来一个正式的师范毕业生。大专以上的毕业生根本就不回太古,偶尔有师范生分配回来,因为稀缺,都被坦达中学(太古乡的另一村,那儿设有太古惟一的初中)要走了。这两年状况好一点,先后来了勇杰和红霞,但严格讲,他们只属于非师范专科的中专生。不过这也好多了,终究是在外面念过书的,老师都是本地初中毕业,直接就来教书的民办或代课老师。

    因为穷,许多孩子很小就失去了念书的希望和上进的信心。每学期三、五十元的学费与书费,有的学生欠了好几年都交不起。老师上门去收,为三、五十元,孩子哭、家长抹泪,看着叫人心酸。没办法,总不能因为穷就不念书吧,于是学校只好先把这些钱垫着。也只有这样,这些年学生流失率还不至于太严重。

    因为穷,好些家长认为总归是供不起,孩子能识几个字就行了,念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反之,如果真念得好反而成了一种负担。念不好是孩子自己的过,长大也没得怨;若念得好爹妈不想供,那就是家长的过了,不能在人前理直气壮地说:“咦,给石头再加温也孵不出小鸡来,孩子就不是念书的料嘛!”

    最后一句,王老师拉长声调,话没说完,自己倒先哈哈大笑起来。我没有笑,因为我看见了他笑声里的无奈和苦涩。

    “也不是没想过办法,什么法子都想了,什么招都用了,可这山区教育,不是你一个人努力就行的事,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说起教师的素质,王教师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去村里学校检查,捎着给十几个孩子讲了20分钟的课,讲完后往教室外走时,一个孩子睁大眼睛问他:老师,你几时再来给我们讲课?

    “那眼,”王老师摇摇头,“我都不敢看,看着心酸呐!”

    “当老师时,我就想培养出一批比我强的学生;当了校长,想的是能培养出一批比我强的老师。可怎么看来看去,就都不如我呢!哈哈哈……”他又夸张地笑起来。

    “太古虽然穷,可也不是没有人才,像我当年的学生……”

    王老师的记忆力极好,提起昔日他曾教过的好学生,如数家珍,一一道来。说到得意处,就夸张地大笑两声,“哈哈,他们比我强。”和王老师聊天,有一个好处,你不必担心会没有话题,或者还要想办法时时启示对方,他有办法把话题淋漓地发挥,让你跟着他的思路去思考,去认识。

    王老师说,他去年提出一个想法,叫“公校私办”。太古的教学质量上不去,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有素质高的老师来教学,肯定会不一样。他于是提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办一个试验班,先收30个孩子,每人每学期交100元的学费,用这些学费做工资,他可以请一个好老师来太古,让这批孩子从小就接受质量高一点的教育,几年下来,看看会有什么不同。

    但是,100元钱的学费,对大多太古的家庭来说,绝对是个惊天动地的大数字,有几个家长愿意为孩子每学期就拿出100元钱呢?所以,计划不了了之。问题的症结还在于一个字……穷。

    今年,王老师又想出一个新办法,叫“以园养校”,经过与乡政府的交涉,已经开始实施,具体如何去做,王老师说:“明天孩子们就跟我上山去栽枣树,有没有兴趣参观参观?”后一句话,王老师是用普通话来跟我说的,说完,他又带着王式的爽朗和天真哈哈大笑起来。

    “当然。”我回答。

    我想,哈哈,这的确是个脑子勤快的校长。

    我想,无论如何,太古的孩子应该感谢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